动力学计算题

一、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解题要求:①明确研究对象②画受力图③列方程求解

1、半径为R 的偏心轮绕O 轴以匀角速度ω转动,推动导板沿铅直轨道运动,如图所示。导板顶部放有一质量为m 的物块A ,设偏心距OC=e ,开始时OC 沿水平线。求:(1)物块对导板的最大压力;(2)使物块不离开导板的ω最大值。(提示:列A 的运动方程求加速度)

解:建立如图b 所示直角坐标系Oxy ,导板与物块均沿y 轴线作直线运动,导板作平移,其运动规律为:y = R + e sin ωt ,对时间求2 阶导数得:

a y = ?e ω2sin ωt (1)

物块A 受重力m g 和导板的约束力F N 作用,如图c 。物块对导板的压力与F N 等值、反向、共线。由图c 得,物块A 的运动微分方程在y 轴的投影式为:

y N ma mg F =- (2)

把(1)带入(2),可得

)sin (2t e g m F N ωω-=

因此,物块对导板的最大压力为)(2

max ωe g m F N +=

要使物块不离开导板,则应有0)(2min ≥-=ωe g m F N ,即2

ωe g ≥,e

g

ω

2、质量kg m

6=的小球,放在倾角o 30=α的光滑斜面上,并用平行于斜面的软绳将小球固定在图示

位置。如斜面以3

g

a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求绳的张力和斜面的反力;欲使绳的张力为零,斜面的加速

度应该多大?

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和运动分析,并建立如图b 所示直角坐标系Oxy 。

小球跟随斜面一起沿x 轴反方向以3

g

a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

据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有:

ma F T N -=-ααsin cos (1) 0cos sin =-+mg F T N αα (2)

代入数据,求解得

g

a g m

T g

F N )33()3(2

)133(-=-=+= 要使0=T ,即g a 3

3

≥,

二、动量定理

解题要求:①明确研究对象②画受力图③运动分析求动量④列方程求解

1、在图示系统中,均质杆OA 、AB 与均质轮的质量均为m ,OA 杆的长度为1l ,AB 杆的长度为2l ,轮的半径为R ,轮沿水平面作纯滚动。在图示瞬时,OA 杆的角速度为ω,求整个系统的动量。

解:OA 杆:ω112

1

ml p =

(水平向左) AB 杆:

ω12ml p =(水平向左) 均质轮B :ω13ml p =(水平向左)

系统的动量

ω13212

5

ml p p p p =

++=(水平向左) 2、一凸轮机构如图所示。半径为r , 偏心距为e 的圆形凸轮绕O 轴以匀角速ω转动,带动滑杆D 在套筒

E 中作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已知凸轮质量为1m ,滑杆质量为2m ,求在任一瞬时机座地脚螺钉所受的动约束力。

解 取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设基座重m 3g ,重心在点C ,建立图b 示定坐标Oxy ,设运动初始时,凸轮轮心在轴x 上点O 的右边,如图c 所示。根据质心坐标公式,得

3

21312)cos (cos m m m b

m a y t e m t e m x C ++++++=

ωω

3

2132sin m m m h

m t e m y C ++-=

ω

将上述各量代入上式,并对时间t 求2 次导数,得

t e m y

m m m t e m m x m m m C C ωωωωsin )(cos )()(2

2321221321-=+++-=++ (1)

设螺钉总水平约束力为F R x ,总铅垂约束力为F R y ,如图c 所示。据质心运动定理有

g

m m m F y m m m F x

m m m Ry C Rx C )()()(321321321++-=++=++ (2)

比较方程组(1)和(2),得任意瞬时机座螺钉的总约束力为

t

e m g m m m F t

e m m F Ry Rx ωωωωsin )(cos )(2

2321221-++=+-=

故总动约束力为

t e m F t e m m F Ry

Rx

ωωωωsin cos )(22221-='+='

4、图示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半圆形板,受力偶M 作用,在铅垂面内绕O 轴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为ω,角加速度为α。C 点为半圆板的质心,当OC 与水平线成任意角?时,求此瞬时轴O 的约束力??

? ?

?=

π34R OC 。

解:以半圆形板为研究对象,建立Oxy 坐标系,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如图)。

(1)系统动量

C

v m p

=,其中

ωωπ

34R C OC v =?=

?ωπsin 34m R

mv p Cx x -== ?ωπ

cos 34m R mv p Cy

y -==

(2)由根据动量定理

∑=e

ix x F dt

dp ,∑=e iy y F dt dp 有 Ox F m R

=+-

)cos sin (342?ω?απ mg F m R Oy -=--)sin cos (342?ω?απ 故此瞬时轴O 的约束力为:

)cos sin (342?ω?απ+-

=m R

F Ox )sin cos (342?ω?απ

--=m R

mg F Oy

3、图示长l 、质量为1m 的均质细长杆OA 与A 质量为2m 的均质圆盘焊

接在一起。已知图示位置OA 杆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ω和α,杆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θ,求轴承O 处的约束力。

解1:用质心运动定理。

以杆与圆盘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建立如图坐标。

(1)确定系统质心坐标

θcos 2212

1

l m m m m x C ++='

',θsin 22

12

1

l m m m m y C ++-=' l m m m m C O )

(22212

1++=

'

(2)计算系统质心加速度 2212

12

)

(22ωωl m m m m C O a n

C ++=

?'=''

αατl m m m m C O a C )

(22212

1++=

?'=''

θ

αθωθθτ

sin )

(22cos )(22sin cos 212

122121l m m m m l m m m m a a a C n C x C ++-++-

=--='''''

θαθωθθτcos )

(22sin )(22cos sin 212

122121l m m m m l m m m m a a a C n C y C ++-++=

-='''''

(3)根据质心运动定理,有

)sin cos (2

2)(22

121θαθω++-

=+='l m m a m m F x C Ox )cos sin (2

2)()(22

12121θαθω-+=

+=+-'l m m a m m g m m F y C Oy 即

)sin cos (2

2)(22

121θαθω++-

=+='l m m a m m F x C Ox )cos sin (2

2)(22

121θαθω-++

+=l m m g m m F Oy

解2:用动量定理

以杆与圆盘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建立如图坐标。

(1)计算系统动量

θωθωsin )2(sin 2)(212121

21l m m l m m m m m m p x +-=+++-=θωθωcos )2

(cos 2)(212121

21l m m l m m m m m m p y +-=+++-

=

(2)根据动量定理,有

Ox F l m m =++-)cos sin ()2

(

221

θωθα g m m F l m m Oy )()sin cos ()2

(

21221

+-=-+-θωθα 解之,得

)cos sin ()2

(

221

θωθα++-=l m m F Ox )cos sin (2

2)(22

121θαθω-++

+=l m m g m m F Oy

由 (e)

(e)

d d ,d d y x x y p p F F t t

=∑=∑得

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A ,可以在水平光滑槽中运动,具有刚性系数为k 的弹簧一端与滑块相连接,

另一端固定。杆AB 长度为l ,质量忽略不计,A 端与滑块A 铰接,B 端装有质量1m ,在铅直平面内可绕点A 旋转。设在力偶M 作用下转动角速度ω为常数。求滑块A 的运动微分方程。

解:取滑块A 和小球B 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向右坐标x ,原点取在运动开始时滑块 A 的质心上,

则质心之 x 坐标为(? =ωt ):

1

1)

sin (m m t l x m mx x C +++=

ω (1)

t l m m m x

x C ωωsin 21

1

+-+= (2) 根据系统质心运动定理,有:kx x m m C -=+ )(1 (3)

把(2)带入(3)有:

t l m m m x m m k

x

ωωsin 21

11+=++

此即滑块A 的运动微分方程。

5、均质杆AB 长l 2,A 端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杆在如图位置自由倒下,求B 点的轨迹方程。

解:取均质杆AB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图b 所示).因为杆只受铅垂方向的重力W 和地面约束反力F N 作用,且系统开始时静止,所以杆AB 的质心沿轴x 坐标恒为零,即

0cos φl x C =

设任意时刻杆AB 与水平x 轴夹角为φ,则点B 坐标为

φ

φφsin 2cos cos 0l y l l x B B =+=

从点B 坐标中消去角度φ,得点B 轨迹方程

22

2

04

)cos (l y l x B B =+

-φ(椭圆)

三、动量矩定理

解题步骤:①取研究对象画受力图②运动分析求运动量动量矩③列动力学方程求解

1、图示两均质轮的质量皆为m ,半径皆为R ,用不计质量的绳绕在一起,两轮角速度分别为1ω 和2ω,

求系统对1O 轴的动量矩。 解:(1)轮1O 对1O 轴的动量矩 1212

1

ωmR p =

(2)轮2O 对1O 轴的动量矩22222ωO O J R mv p +?=

其中212

ωωR R v O +=,22

1

2mR J O =

,故 )2

5

2(212)(21222212ωωωωω+=+?+=mR mR R mR p

(3)系统对1O 轴的动量矩)(2

5212

21ωω+=+=mR p p p (顺时针)

2、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圆盘,以角速度ω转动。其边缘上焊接一质量为m 、长为b 的均质细杆

AB ,如图示。求系统动量对轴O 的动量矩。

解:(1)轮O 对O 轴的动量矩 ω212

1

MR p =

(2)杆AB 对O 轴的动量矩ω

O J p =2

其中2231mR mb J O

+=,故ω)3

1

(222mR mb p += (3)系统对O 轴的动量矩ω)3

121(2

2221mR mb MR p p p ++=+= (逆时针)

3、如图所示,为了求得半径cm 50=R 的飞轮A 对于通过其重心O 的轴的转动惯量,在飞轮上系一细

绳。绳的末端系一质量1m = 8kg 的重锤,重锤自高度h =2m 处落下,测得落下时间s 161=T 。为了消去

轴承摩擦的影响,再用质量

kg

42=m 的重锤作第二次试验,此重锤自同一高度落下来的时间是

s 25

2=T 。假定摩擦力矩为一常量,且与重锤的重量无关,试计算转动惯量J 。

解:取飞轮A 及重物为质点系,设摩阻力偶矩为M f ,飞轮转动惯量为J A ,如图b 所示。根据对轴A 的投影式动量矩定理有

gR m M dt

dL f A

1+-= 其中2

1R m J L A A ωω+=,故有

dt gR m M d R m J f A )()(121+-=+ω

两边积分

dt gR m M d R m J f t A )()(10

2

10

1

+-=+?

?

ωω

,得

12

11t R

m J gR m M A f ++-=

ω

而0,1==

t dt

d θ

ω时,0=θ,积分得 22

12

11t R

m J gR m M A f ?++-=θ 又R

h

=θ,故有

22

1211t R

m J gR m M R h A f ?++-= (1) 将第1 次试验时m 1,t 1 替换为第2 次试验时m 2,t 2 得

222

222t R

m J gR m M R h A f ?++-= (2) 式(1)、(2)联立,并带入数据,解之得

21060m kg J A ?= m N M f ?=02.6

4、质量为100kg 、半径为1m 的均质圆轮,以转速r/min 120=n 绕O 轴

转动,如图所示。设有一常力F 作用于闸杆,轮经10s 后停止转动。已知摩擦系数

1.0=f ,求力F 的大小。

解:以轮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如图)。

圆轮绕轴O 作定轴转动,其对动量轴O 的定理矩ωO O

J L =,根据动

量矩定理,有∑=)(F M dt

dL O O ,

其中R fF R F F M N s O ==∑ )(。 以r/min 120=n

为计时开始(0=t )

,0=n 为计时结束(t t =),在此过程有 Rdt

fF dL t

N L O O ??

=0

1

1

Rt fF L N O =-01

代入数据,得1011.060

21201100212???=????N F π

)(200N F N π=

而5.35.1?=?'F F N ,N N

F F =',所以 )(14.2695

.35

.1N F F N ==

1、两个重物M 1和M 2的质量各为m 1与m 2,分别系在两条不计质量的绳上,如图所示。此两绳又分别围绕在半径为r 1和r 2的塔轮上。塔轮的质量为m 3,质心为O ,对轴O 的回转半径为ρ。重物受重力作用而运动,求塔轮的角加速度。

解法一:应用动量矩定理

(1)选M 1 、M 2和塔轮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 M 1 、M 2分别以1v 、2v 沿竖直方向平动;塔轮绕O 轴以加速度ω

作定轴转动,且ω11r v =、ω22r v =;系统对轴O 的动量矩为:

ωρωω23222211m r m r m L O ++=。

(2)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此时系统所收力对轴O 的矩为:

2211)(gr m gr m F M O -=∑

(3)根据动量矩定理,有

∑=)(F M dt

dL O O

,即有 221123222211)

(gr m gr m dt

d m r m r m -=++ω

ρ 所以,塔轮的角加速度2

32222112211ρωαm r m r m gr m gr m dt d ++-==

解法二:应用动能定理

1、均质棒AB 的质量为kg 4=m

,其两端悬挂在两条平行绳上,棒处

在水平位置,如图所示。设其中一绳突然断了,求此瞬时另一绳的张力

F 。

解:突然解除约束瞬时,杆AB 将绕A 轴转动,不再是静力学问题。这时,杆AB 的受力及运动情况如图所示(ω = 0,α ≠ 0)。需要先求出α ,再确定另一绳的张力F 。 应用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有

mgl ml 2

1

312=α (1)

解之,得l

g

23=

α 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022=?ωl

m (2)

F mg l

m -=?α2

(3)

把数据代入 (2)、(3),求解,得

mg F 4

1=

2、一刚性均质杆重200N 。A 、B 处为光滑铰链约束。当杆位于水平位置时,C 处弹簧压缩了76mm ,弹簧刚度系数为8750N/m 。试求当约束A 突然移走时,此瞬时支座B 的反力。

解:杆CA 的质心D 距离B 点280mm 。

突然解除约束A 瞬时,杆CA 将绕B 轴转动,不再是静力学问题。这时,ω = 0,α ≠ 0(逆时针),其运动及受力分析如图。

应用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有

BD G BD F BD m ml C ?-?=?+α)12

1

(22 (1) 代入数据,解之,得)/(16.52

s rad =α

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Ox F BD m =??2ω (2) G F F BD m C By -+=??α (3)

把数据代入 (2)、(3),求解,得

0=Ox F ,)(96.1583N F By =

3、均质细杆OA 和EC 的质量分别为50kg 和100kg ,并在A 点焊成一体。

若此结构在图示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求刚释放时杆的角加速度及光滑铰链O 处的约束力。

解:系统质心D 距离O 点5/6m(如图),系统对O 轴的转动惯量为

)(15012

1

312222221m kg OA m CE m OA m J O ?=?+?+?=。

刚释放时杆将绕

O 轴转动,这时,ω = 0,α ≠ 0(顺时针),

其运动及受力分析如图。 应用定轴转动微分方程,有

OA g m OA g m J

O ?+?=212

1

α (1)

代入数据,解之,得)/(17.82

s rad =α 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Ox F OD m m =?+221)(ω (2) g m g m F OD m m Oy 2121)(--=??+α (3)

把数据代入 (2)、(3),求解,得

0=Ox F ,)(83.2490N F Oy =

1、图示均质杆AB长l,质量为1m。杆的B端固连质量为2m的小球,其大小不计。杆上点D连一弹簧,刚度系数为k,使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设初始静止,求给小球B一个

后杆AB的运动规律。

垂直向下的微小初位移

2、图示匀质长方体的质量为50kg,与地面间的动滑动摩擦系数为0.20,在力P作用下向

右滑动。求:(1)长方体只滑而不倾倒时,P的最大值;(2)此时长方体

的加速度。

4、均质圆柱体质量为m ,半径为r ,放在倾斜角为?60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一细绳缠在圆柱体上,其一端固定于A 点,AB 平行于斜面。若圆柱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

3

1

=

f ,试求柱体中心C 的加速度。 解 取均质圆柱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b 所示;圆柱作平面运动,其平面运动微分方程为

r F F J s T )(-=α (1)

?-=60cos 0mg F N (2) S T C F F mg ma --?=60sin (3)

且N S fF F = (4)

圆柱沿斜面向下滑动,可看作沿绳AD 向下滚动,且只滚不滑,所以有

αr a C = (5)

式(1)~(5)联立,解得

a C = 0.355g (方向沿斜面向下)

四、动能定理

解题要求:①明确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确定做功的力②运动分析求系统的动能③列方程求解)1、质量为2kg的物块A在弹簧上处于静止,如图所示。弹簧的刚性系数k为400N/m。现将质量

为4kg的物块B放置在物块A上,就释放它。求:(1)弹簧对两物块的最大作用力;(2)两物块

得到的最大速度。

解:选物块A+物块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根据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系统在整个系统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设图示位置处(将质量为4kg的物块B放置在物块A上刚接触时)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零

势能面,则当

2、滑轮重Q 、半径为R 、对转轴O 的回转半径为ρ,一绳绕在滑轮上,绳的另一端系一

重P 的物体A ,滑轮上作用一不变力矩M ,使系统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绳的质量,求重物上升距离为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取系统静止时为初态,重物上升距离为s 时为末态,则在系统运动过程中只有力偶矩M 和物体A 所受重力作功,总功为:

Ps R

s

M W -?

=12 01=T , 222222221)(2121)(21v g

P R v g Q v g P g Q T ?+?=?+?=

ρωρ 根据动能定理,有 22)21)(21(v g

P

R g Q Ps R s M ?+?=-?

ρ,解之得 P

R Q P R RM gs v 222)

(2+-=

ρ

两边对时间t 求导,即得重物上升距离为s 时加速度

P

R Q P R RM g dt dv a 222)(+-=

1、在图示滑轮组中悬挂两个重物,其中M 1的质量为m 1,M 2的质量为m 2。定滑轮O 1的半径为r 1质量为m 3;动滑轮O 2的半径为r 2,质量为m 4。两轮都视为均质圆盘。如绳重和摩擦略去不计,并设

4122m m m ->。求重物M 2由静止下降距离h 时的速度。

解: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受力如图b.

由题意4122m m m ->知,M 2 由静止向下运动,可应用动能定理确定M 2 的速度。设M 2 下降h 距离时的速度为v ,则动滑轮O 2 的角速度

2

2r v =

ω 定滑轮O 1 的角速度

1

12r v =

ω 根据动能定理

W 1 2 = T 2 - T 1

2121213222242422142)2(2

12121)212121(212v m r m r m v m v m gh m gh m gh m +?+?++=

-+ωω

2019高考物理真题汇编——计算题

目录 牛顿第二定律 (2) 功能 (3) 动量 (3) 力学综合 (3) 动量能量综合 (4)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6)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7) 电磁感应 (8)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与感生电动势) (8) 杆切割 (8) 线框切割 (9) 感生电动势 (9) 电磁感应中的功能问题 (10) 电磁科技应用 (11) 热学 (12) 光学 (14) 近代物理 (15) 思想方法原理类 (16)

牛顿第二定律 1.【2019天津卷】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国产新型航空母舰已完成多次海试,并 取得成功。航母上的舰载机采用滑跃式起飞,故甲板是由水平甲板和上翘甲板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研究舰载机的起飞过程,假设上翘甲板BC是与水平甲板AB相切的一段圆弧,示意如图2,AB长L1=150m,BC水平投影L2=63m,图中C点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12°(sin12°≈0.21)。若舰载机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6s到达B点进入BC.已知飞行员的质量m=60kg,g=10m/s2,求 (1)舰载机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受到的水平力所做功W; (2)舰载机刚进入BC时,飞行员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F N多大。 2.【2019江苏卷】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 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A; (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 B、a B′; (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 B。

最新第8章--化学动力学自测题

第8章 化学动力学自测题 1.在一定条件下,基元反应为A +B →D ,则此反应为( )分子反应。若实验测定时,起始 浓度A,0c >>B,0c ,即可认为反应过程中A,0c 近似不变,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 A 、2,2; B 、1,2; C 、2,1; D 、1,1。 2.反应A →B ,若开始时B,0c =0,A 的起始浓度为A,0c ,当反应物A 完全转化B 时,需时 为t ,而反应掉A 的起始浓度A,0c 之一半时,所需时间为t 1/2,则得t ? t 1?2=2,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 、一级; C 、3/2级; D 、二级。 3.反应2A →3B ,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21A A A B d /d 2c t k c c --=或21B B A B d /d c t k c c -= 则两者的速率常数之比,即A B /k k =( )。 A 、2; B 、2/3; C 、3/2; D 、3。 4. 已知某气相反应2A(g) →2B 十C 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dm 3?mol -1?S -1。温度一定下, 若反应开始时,A 的浓度为A,0c =1mol ?dm 3,实验测得:A 反应掉1/2A,0c 所需的时间t 1/2与反应掉3/4A,0c 时所需时间t 3/4之差为600 s,则t l/2=( )。 A 、300 s ; B 、600s ; C 、900S ; D 、数据不足,无法计算。 5. 下列所列举的反应中,哪一反应有可能(注意是可能)是基元反应( )。 A 、A+ 21 B →C+D ; B 、A+B→D ,其速率方程为 1/2A A A B d /d c t k c c -=; C 、A +B →C +E ,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 、A +B →E,其速率方程A A A B d /d c t k c c -=。 6.某反应B →C+ D 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B d d c t -=B B n k c ,在300k 下,反应开始时只有B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无法计算。 7.反应A +B→C +D 其活化能a E =30 kJ ?mol -1。在500 K 下,升高温度1K 时,得k (501 K)/k (500 K);若同一反应在1000K 下,升高温度1K 时,也得k (1 001k)/k (1 000 K),那么,k (501 K)/k (500 K)( )k (1 001 K)/k (1000 K)。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无法确定。 8.在恒T ,V 下,正逆反应均为基元反应的对行反应如下 11A(g)+B(g) C(g)k k - 测得此反应的反应热V Q =50.0 kJ ?mol -1,则上述反应中的正向反应之活化能 a,1E ( )。 A 、一定大于50.0 kJ ?mol -1;B 、一定小于50.0 kJ ?mol -1; C 、一定等于50.0 kJ ?mol -1;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0.0 kJ ?mol -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 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C.药物的粒度 D.药物旋光度 E.药物的晶型 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A.4h B.1.5h C.2.0h D.O.693h E.1h 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 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一)填空题(每一题每空1分,第二、三、五题每空3分,其余题每空四分,共42分)? (1)由5、6、3三个数字可组成__________个三位数,其中最大数是________,最小数是________。? 答案:6 653 356? 分析:法一,用树型结构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共有6个三位数,最大数为653,最小数为356。? 法二:利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由5、6、3三个数字组成的全排列个数为? 的是________。? 答案:? 分析:我们任意选出两个连续整数n,n+1,那么它们的倒数为? (3)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8,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答案:b a? 分析:由a÷b=8可知a=8b,所以8b与b的最大公约数为b,最小公倍数为8b,即为a。? (4)按规律填空:? 答案:5.625?

分析:首先找出这四个数的规律,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数都化为小数为:1.125,2.25,3.375,4.5,我们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125,(或者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四倍),则第5个数是4.5+1.125=5.625(或1.125×5=5.625)。? 方法二:? (5)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单位:厘米)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___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 答案:113立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体积为5×5×5=125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2×2×3=12立方厘米,则剩下的图形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即:125-12=113立方厘米。? 在切下的长方体中,上、下表面积相等,左、右表面积相等,前、后表面积相等,所以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即5×5×6=150平方厘米。?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析:这道题如果直接地计算下去是很麻烦的,我们应该找找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可循,题目中意思不变,把2004设成一个数a,看看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解析汇编 物理——专题20 力学计算题(原卷版)

t 专题20力学计算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小物块B静止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如图(a)所示。t=0时刻,小物块A在倾斜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下滑,一段时间后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当A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P点(图中未标出)时,速度减为0,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使其在倾斜 轨道上保持静止。物块A运动的v–图像如图(b)所示,图中的v 1 和t 1 均为未知量。已知A 的质量为m,初始时A与B的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 (1)求物块B的质量; (2)在图(b)所描述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已知两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在物块B停止运动后,改变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然后将A从P点释放,一段时间后A刚好能与B再次碰上。 求改变前后动摩擦因数的比值。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一质量为m=2000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行驶过程中,司机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所 受阻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可简化为图(a)中的图线。图(a)中,0~t 1 时间段为从司机发现警示牌到采取措施的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所受阻力已忽略,汽车仍保持匀速行 驶),t 1 =0.8s;t 1 ~t 2 时间段为刹车系统的启动时间,t 2 =1.3s;从t 2 时刻开始汽车的刹车 系统稳定工作,直至汽车停止,已知从t 2 时刻开始,汽车第1s内的位移为24m,第4s 内的位移为1m。 (1)在图(b)中定性画出从司机发现警示牌到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后汽车运动的v-t图线; (2)求t 2 时刻汽车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 (3)求刹车前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及t 1 ~t 2 时间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从司机 发现警示牌到汽车停止,汽车行驶的距离约为多少(以t 1 ~t 2 时间段始末速度的算

化学动力学基础试题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思考题: 1. (1)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2) 某化学反应式为A +B=C 乙则该反应为双分子反应。你认为(1)和(2)是否正确? 2.有一平行反应 ,已知E 1>E 2,若B 是所需要的产品,从动力学的角度 定性他考虑应采用怎样的反应温度。 3.对于一般服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产物,这句话对吗? 4.判断正确与否: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2倍。 5.阿仑尼乌斯经验式的适用条伴是什么?实验活化能E a 对于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含义有何不同? 选择题: 1.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不适用于( )。 (A )以分子数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B )以浓度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C )以压力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D )以表面覆盖度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2.关于反应分子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分子数是实验值 (B )反应分子数不一定和测得的反应级数相等 (C )某反应的反应分子数一定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和 (D )实际的反应中双分子反应发生的几率大于单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双分子反应一定表现为二级反应 (B )单分子反应一定表现为一级反应 (C )有反应分子数可言的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D )反应分子数不一定为正整数 4.某一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c 0/k ,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 (B) 一级 ; (C) 二级 ; (D) 三级 5. 有如下简单反应 a A + b B →dD ,已知a < b < d ,则速率常数k A 、k B 、k D 的关系为: (A) d k b k a k D B A << (B) k A < k B < k D (C) k A > k B > k D (D) d k b k a k D B A >> 6.对基元反应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基元反应才有反应分子数可言 C B A 1 2

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2)

1.计算题:一个病人用一种新药,以2mg/h的速度滴注,6小时即终止滴注,问终止后2小时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k=0。01h-1,V=10L) 2.计算题: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单次口服剂量0。25g,F=1,K=0.07h-1,AUC=700μg/ml·h,求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生物半衰期(假定以一级过程消除)。 3.某药静注剂量0。5g,4小时测得血药浓度为4。532μg/ml,12小时测得血药浓度为2。266μg/ml,求表观分布容积Vd为多少? 4.某人静注某药,静注2h、6h血药浓度分别为1.2μg/ml和0.3μg/ml(一级动力学),求该药消除速度常数?如果该药最小有效剂量为0。2μg/ml,问第二次静注时间最好不迟于第一次给药后几小时? 5.病人静注复方银花注射剂2m/ml后,立即测定血药浓度为1.2μg/ml,3h为0。3μg/ml,该药在体内呈单室一级速度模型,试求t1/2。 6.某病人一次用四环素100mg,血药初浓度为10μg/ml,4h后为 7.5μg/ml, 。 试求t1 /2 7.静脉快速注射某药100mg,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C=7。14e—0。173t,其中浓度C的单位是mg/L,时间t的单位是h.请计算:(1)分布容积;(2)消除半衰期;(3)AUC。

8.计算题:某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体内药物按一级速度过程清除。其生物半衰期为2h,表观分布容积为20L。现以静脉注射给药,每4小时一次,每次剂量为500mg. 求:该药的蓄积因子 第2次静脉注射后第3小时时的血药浓度 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9.给病人一次快速静注四环素100mg,立即测得血清药物浓度为10μg/ml,4小时后血清浓度为7。5μg/ml。求四环素的表观分布体积以及这个病人的四环素半衰期(假定以一级速度过程消除)。 10.计算题:病人体重60kg,静脉注射某抗菌素剂量600mg,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方程为:C=61。82e-0.5262t,其中的浓度单位是μg/ml,t的单位是h,试求病人体内的初始血药浓度、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半衰期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11.计算题:已知某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体内药物按一级速度方程清除,其t =3h,V=40L,若每6h静脉注射1次,每次剂量为200mg,达稳态血药浓度. 1/2 求:该药的(1)ss C m ax (2)ss C m in (3)ss C (4)第2次给药后第1小时的血药浓度

分数乘除法计算50道题00

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五十道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4375? =7997÷ =3 4 56? =21575÷ =4398? =165 ÷ =38152019? =23 109÷ 15 -16 = 47 ×1= 12 +17 = 1953 ×0= 878?= 9763÷= 5 3 41+= 43÷43 = 10÷10%= 12÷32= 1.8× 61= 5210965??= 15 17 ×60= 二、详细计算 111471685÷÷ 3524 6583?? 11555382619?÷ 253 5312?÷ 38 ×4÷38 ×4 4 3 853485÷?+ 58 ÷ 712 ÷ 710 12 ÷ 54 × 2 3 6÷ 103-103÷6 31×43÷(43-12 5 ) [35-(52+43)]÷4 31 ( 78 + 1316 )÷ 1316 187×41+43×187 14×75÷14×7 5 36×( 79 + 34 - 5 6 ) (94+231)×9+2314 21 ×3.2+5.6×0.5+1.2×50% 11 9 523121÷??? ??+÷ [2-( 65+85)]×127 134817138?+÷ 221 21÷- 81958392+?+ 132 61619?÷? 811 )95125( ÷+ 2524)]6131(1[?-- )3221(6 5+÷ 65 61%75÷÷ 43)]4121(87[ ÷+- =?÷1278732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2019年高三物理复习备考高考力学计算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备考 高考力学计算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8?新课标Ⅱ)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m,A车向前滑动了2.0m,已知A和B的质量分别为2.0×103kg和1.5×103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 2.(2018?新课标Ⅰ)一质量为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求 (1)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 (2)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 3.(2018?新课标Ⅲ)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C和水平轨道PA在A点相切,BC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为圆心,OA和OB之间的夹角为α,sinα=.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达A点时动量的大小;

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习题课) 1. 某金属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经14d(1d=1天后,同位素的活性降低6.85%。求此同位素的蜕变常数和半衰期;要分解 90.0%,需经多长时间? 解:设反应开始时物质的质量为100%,14d后剩余未分解者为100%-6.85%,则 代入半衰期公式得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 1.反应速率系数k A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 2.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 3.对二级反应来说,反应物转化同一百分数时,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愈低,则所需时间愈短。 √× 4.对同一反应,活化能一定,则反应的起始温度愈低,反应的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愈 敏感。 √× 5. Arrhenius活化能的定义是。

√× 6.若反应A?Y,对A为零级,则A的半衰期。 二、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 某反应,A → Y,其速率系数k A=6.93min-1,则该反应物A的浓度从1.0mol×dm-3变到0.5 mol×dm-3所需时间是: (A)0.2min;(B)0.1min;(C)1min;(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某反应,A → Y,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 为: (A)零级;(B)一级;(C)二级;(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三、填空题 在以下各小题的“ 1.某化学反应经证明是一级反应,它的速率系数在298K时是k=( 2.303/3600)s-1,c0=1mol×dm-3。 (A)该反应初始速率u0为 (B)该反应的半衰期t1/2 (C)设反应进行了1h,在这一时刻反应速率u1为 2.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 3.反应A → B+D中,反应物A初始浓度c A,0=1mol×dm-3,初速度u A,0=0.01mol×dm-3×s-1,假定该反 应为二级,则其速度常数k A为t1/2为。 4.某反应的速率系数k=4.62′10-2min-1,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5.反应活化能E a=250kJ×mol-1,反应温度从300K升高到310K时,速率系数k增加

药物动力学习题

药物动力学习题 是非题 1、若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h,表示该药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3h。 2、某药同时用于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h和6h,因后者时间较长,故给药剂量应增加。 3、亏量法处理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 4、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k大,说明该药体内消除慢,半衰期长。 5、静注两种单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分布容积小的血药浓度小。 6、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某药清除率值大,说明药物清除快。 7、药物在胃肠道中崩解和吸收快,则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 8、当药物大部分代谢时,可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求取消除速率常数。 9、达峰时间只与吸收速度常数k a和消除速度常数k有关。 10、静脉滴注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的90%。 11、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的参数主要指AUC、t max、 C max。药物。 12、生物利用度的试验设计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个体差异与试验周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填空题 1、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与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过程叫做__过程。 2、药物在体内转运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分布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__模型药物。 3、单室模型静脉注射C ss主要由__决定,因为一般药物的__和__基本上是恒定的。 4、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函数表达式为__。

5、达峰时间是指__;AUC是指__;滞后时间是指__。 6、达到稳态血浓度时,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__。 7、静脉滴注给药时,要求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__个t1/2 名词解释 1、药物动力学 2、隔室模型 3、单室模型 问答题 1、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2、试述口服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的特征? 3、以静脉注射给药为例,简述残数法求算二室模型动力学参 数的原理。 4、隔室模型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判断模型? 5、重复给药与单剂量给药的药物体内过程有何不同? 6、什么是蓄积系数?静脉注射给药与血管外给药蓄积系数求算公式有什么不同? 7、用哪些参数描述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 8、何为非线性药物动力学?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与线性药物动力学有何区别? 9、写出非线性消除过程Michaelis-Menten方程,说明V m、K m 的意义。 10、药物在体内哪些过程易出现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11、TDM在临床药学中有何应用? 12、TDM的目的是什么?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13、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时取样时间点如何确定? 14肾功能减退患者给药方案的调整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最新四年级上册每天10道应用题10道计算题

四年级上册每天10道应用题10道计算题 116×58=256×81=331×25=125×34=336×25= 1.红石村小学分成6个小组去浇树,每组有4人,一共浇树360棵,平均每人浇树多少棵? 2.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3.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 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4.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5.我们8个人用260元钱买门票,够吗 (你能用几种方法算呢 ) 6.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7.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如果选用17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 个? 8.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 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 10.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它的高度是468米.一楼房有12层,高39米.电视塔的高度相 当于几个12层住宅楼的高度? 215×34= 205×32=31×206=37×481=91×214= 325×68=336×21=245×31=31×206=21×126= 1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2. 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

2017北京中考物理力学计算题汇编

41.如图23所示,工人小李用55N 的力把重为100N 的小泥桶从地面匀速拉到4m 高处, 用时4s 。 求:(1)小李做功的功率P ; (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计算结果保留百分数后一位小数) 45.如图37所示,是小型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罐笼式提升机,提升机机械由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和罐笼几个部件构成,用它能把建筑材料从低处匀速提升到高处.如果罐笼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120kg ,一次提升建筑材料360kg ,提升高度为lOm ,不计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和钢丝绳子所受的重力,(g 取1ON /kg )求: (1)钢丝绳的拉力; (2)该提升机此次提升建筑材料的机械效率。 46.一名质量为70kg 的工人,用如图38所示的装置提升一堆砖,已 知托板重200N,每块砖重100N ,不计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和 钢丝绳子所受的重力。当工人提升10块砖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 为80%,(g 取1ON /kg )求: (1)动滑轮重力; (2)利用此装置提升砖块的最高机械效率。 图 23

44.如图 29 所示,建筑工地上有一批建筑材料需要运往高处,已知建筑材料的质量 m=80kg,卷扬机向下拉绳子的力 F=500N,建筑材料上升的速度是 1m/s,不计绳重、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g 取10N / kg。 求: (1)动滑轮所受的重力 G 动;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3)卷扬机向下拉力 F 的功率。 44.用图31所示的装置提升重为800N的物体,加在绳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500N时恰好可以使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若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 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拉力的功率。 42.小坤家新买的房子在12m高的楼上,小坤设计了如图32所示的滑轮组来帮工人提升装修材料。工人站在地面上用60s时间匀速把100kg的水泥吊到了楼上,所用的拉力是625N。求此过程中:(g取10N/kg) (1)工人提升水泥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31 F G 图32

药物动力学模拟题二

药物代谢动力学 模拟卷2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利用度 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 )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F=(A/D )X100%。 2. 清除率 单位时间从体内清除的含药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表现。 清除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把一肾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的,同当时该物质在中浓度联系起来,因而能更她地说明肾排出某物质的能力。包括即肾每分钟排出某物质的量(U×V)应为涌小球滤过量与、的量和分泌量的代数和。 3. 积蓄系数 坪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浓度比值。 蓄积系数又称为蓄积因子或积累系数,是指多次使半数动物出现的总(ED50(n ))与一次染毒的半数有效量(ED50(1))之比值,毒性效应包括死亡。 4. 双室模型 药物进入机体后,在一部分组织、器官中分布较快,而在另一部分组织、器官中分布较慢,在这种情况下,将机体看作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即两个隔室,称为双室模型。 这是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之一,二室模型是把身体分为二个房室,即中央室与周边(外周)室。房室的划分与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学特性相联系的地方在于:中央室往往是药物首先进入的区域,除血浆外通常还有细胞外液以及心、肝、肾、脑等血管丰富、血流畅通的组织,药物可以在数分钟内分布到整个中央室,而且药物的血浆浓度和这些组织中的浓度可以迅速达到平衡,并且维持在平衡状态。周边室一般是血管稀少、血流缓慢的组织,如脂肪组织静止状 5.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是指药物浓度超过某一界限时,参与药物代谢的酶发生了饱和现象所引起的。可以用描述酶的动力学方程式即着名的米氏方程来进行研究。 一般来说药物剂量增加,血药浓度成比例增加就是线性,不成比例的话就是非线性。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ss ss ss C C C DF min max -=

全国高考动力学计算专题

2010―― 2015年物理高考动力学计算题汇编 1. ( 2010全国大纲I 卷)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 (1) 画出汽车在 0~60s 内的v-t 图线; (2) 求在这6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1?解(I)设t=10, 40, 60 s 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 i , V 2 , V 3。 由图知0~1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 2m|_s 工匀加速行驶,由运动学公式得 V 1 =2x10=20 m / s ① 由图知10~40 S 内汽车匀速行驶.冈此 v 2 =20 m/s ② I ~I _2 由图知40~60 s 内汽车以加速度1m 生 匀减速行 驶.由运动学公式得 根据①②③式,可画出汽车在 0~60 s 内的V -1图线,如 右图所示。 ⑵由右图可知,在这 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30 60 s 20=900m ④ 2 2. ( 2010课标1卷) 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 100m 和200m 短跑项目的新世 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 9. 69 s 和19 . 30 s 。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 应时间是0. 15 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 200 m 比赛时,反 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 100 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 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 100 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 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2.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 (以s 为单位),迅速运动的速度为 v (以m/s 为单位), 0 ~60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 v 3 = 20 -1 20 =0 ③

化学动力学计算题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计算题 1.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速率符合一级反应的规律(蜕变速率与放射性同位素的数量成正比)。210Po 经α蜕变生成稳定的206Pb :210Po → 206Pb + 4He 。实验测得14 d 后放射性降低了6.85%,试求210Po 的蜕变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并计算它蜕变掉90%时所需要的时间。 解: 2.双分子反应2A(g)?→?k B(g) + D(g), 在623 K 、初始浓度为0.400 mol·dm -3时,半衰期为105 s, 求出: (1) 反应速率常数k ; (2) A(g)反应掉90%所需时间为多少? (3) 若反应的活化能为140 kJ/mol, 573 K 时的最大反应速率为多少? 解:(1) 由基元反应得: v = k [A]2 那么: t 1/2= 1/(2k [A]0), k = 1/(2t 1/2[A]0) =1/(2×105×0.400) dm 3·mol -1·s -1 =0.0120 dm 3·mol -1·s -1 (2) 由1/[A] – 1/[A]0 =2kt 得: 1/0.1[A]0 – 1/[A]0 =2kt 1/0.0400 – 1/0.400 = 2×0.0120×t 所以: t = 945 s (3) 由ln(k/k ')=(E a /R )×(1/T '-1/T ) 得: ln(0.012/k ')=(140000/8.314)×(1/573-1/623) k ' = 0.00223 dm 3·mol -1·s -1, 因此, 最大反应速率v max = k '[A]02= 0.00223×(0.400)2 mol·dm -3·s -1 =3.6×10-4 mol·dm -3·s -1 1 3d 1007.50685.011ln d 14111ln 1--?=-=-=A A x t k d 137d 1007.52ln 2ln 1 32/1=?==--A k t d 45490.011ln d 1007.5111ln 113=-?=-=--A A x k t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第八章 单室模型 例1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 1050 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试求该药的 k ,t1/2,V ,CL ,AUC 以及 12 h 的血药浓度。 解:(1)作图法 根据 ,以 lg C 对 t 作图,得一条直线 (2)线性回归法 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有关数据列表计算如下: 计算得回归方程: 其他参数求算与作图法相同 0lg 303 .2lg C t k C +-=176.21355.0lg +-=t C

例2 某单室模型药物静注 20 mg ,其消除半衰期为 3.5 h ,表观分布容积为 50 L ,问消除该药物注射剂量的 95% 需要多少时间?10 h 时的血药浓度为多少? 例3 静注某单室模型药物 200 mg ,测得血药初浓度为 20 mg/ml ,6 h 后再次测定血药浓度为 12 mg/ml ,试求该药的消除半衰期? 解: 例4 某单室模型药物100mg 给患者静脉注射后,定时收集尿液,测得累积尿药排泄量X u 如下,试 例6 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 5 h ,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 95%,需要多少时间? 解: 例5 某药物静脉注射 1000 mg 后,定时收集尿液,已知平均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 为 ,已知该药属单室模型,分布容积 30 L ,求该药的t 1/2,k e ,CL r 以及 80 h 的累积尿药量。 解: 6211.00299.0lg c u +-=??t t X

例7 某患者体重 50 kg ,以每分钟 20 mg 的速度静脉滴注普鲁卡因,问稳态血药浓度是多少?滴注 经历 10 h 的血药浓度是多少?(已知 t 1/2 = 3.5 h ,V = 2 L/kg ) 解题思路及步骤: ① 分析都给了哪些参数? ② 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 , ③ 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 例8 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 t 1/2 = 1.9 h ,V = 100 L ,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 3 mg/ml , 应取 k 0 值为多少? 解题思路及步骤: ① 分析都给了哪些参数? ② 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 ③ 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 例9 某药物生物半衰期为 3.0 h ,表观分布容积为 10 L ,今以每小时 30 mg 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 8 h 即停止滴注,问停药后 2 h 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 解题思路及步骤: ① 分析都给了哪些参数? ② 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 C=C 0 + e -kt ③ 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 例10 给患者静脉注射某药 20 mg ,同时以 20 mg/h 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 4 h 体内血 药浓度多少?(已知V = 50 L ,t 1/2 = 40 h ) 解: kV k C ss 0=)1(0 kt e kV k C --=1/2 00.693 L 100250h /mg 12006020t k V k = =?==?=)()(kV k C ss 0 =kV C k ss 0=1/20.693 t k = 1/2 0.693t k =) 1(0kt e kV k C --=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 1.【2017·新课标Ⅰ卷】(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 )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 )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 )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 )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 )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 【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 )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302s s 453 t ?==,所以A 点位置的速度为:0.1170.133m/s 0.19m/s 2A v t +==?,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24512()()6()x x x x a t +-+=?,解得a =0.037 m/s 2。 【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名师点睛】注意相邻水滴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46滴水有45个间隔;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注意单位、有效数字的要求。 2.【2017·新课标Ⅲ卷】(6分)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 轴,纵轴为y 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 )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 )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 固定在y 轴上的B 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 位于y 轴上的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 端沿y 轴从A 点拉至坐标原点O ,此时拉力F 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 )所示,F 的大小为_______N 。

第十章、化学动力学练习题

第七章 电化学练习题 一、是非题 1.若 0)( >??P T E ,则电池工作是从环境吸热。 2.只有在298.15K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才规定为零。 3. nernst 方程对电化学反应都适用。 4. 电池 Zn (s )|Zn 2+(a =0.1)||Ni 2+(a =0.1)|Ni(s) 是自发性电池。 5.电池 Ag|AgCl(s)|HCl(0.01m )|Cl 2(P )|Pt 对应的反应为 Ag(s) + 1/2Cl 2(P ) AgCl(s)。 6.第一类电极的特点是有两个固-液界面。 7.测电池的电动势时要用对消法以保持电池中无电流通过,否则,测得的是端电压,不是电动势。 8. 影响电解质溶液电导的因素只有电解质和溶剂本性及溶液浓度。 9.弱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均小于同价型强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10.水中H +和OH -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很大,是因为这两种离子受电场作用时在水中的传递方式不同。 11.当摩尔电导率Λm 电导率κ 和浓度c 的单位依次为S.m 2.mol -1, S.m -1和mol.dm -3时, c m 3 10-=Λκ 12. 离子淌度又叫离子迁移率或离子运动速率。 13.在电迁移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输运的电量之和恰等于通过正、负两电极的电量和。 14.溶液温度越高,正、负离子的迁移数相差越小。 15.离子独立运动定律是说电解质溶液中每种离子都是独立运动的,不受其它离子的干扰。 16.电解质水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都随溶液浓度减小而增大。 17.正离子在阴极上析出时,阴极电势比其可逆电势更负。 18.实际分解电压超过理论分解之值就是超电势。 19.对原电池,负极极化曲线即阴极极化曲线。 20.负离子在阳极析出时,阳极电势比其可逆电势更正。 21.对电解池,正极极化曲线就是阴极极化曲线。 二、填空题 1.电池Pt|H 2(P )|HCl (m )|Cl 2(P )|Pt 的电动势E ___0。 2.电池反应Fe 2++AgCl (s ) Fe 3+ + Ag (s )+ Cl - 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θ E ____0。 3.若自发性电池的反应为H 2(p 1) H 2(P 2),则必有P 1____P 2 4.与反应AgCl (s ) Ag +(a +)+Cl -(a -)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 ?_____0。 5.298.15K 时,电池反应 H 2(P ?)+Hg 2Cl 2(s) 2H ++2Hg(l)+2Cl -(0.01m ) 的E ? =0.2681V ,则标准平衡常数K ?_____0。 6.两个电极反应相应的电动势 H 2(P 1)+Cl 2(P 2)=2HCl(a ), E 1; 1/2H 2(P 1)+1/2Cl 2(P 2)=HCl (a ), E 2; 则E 1,E 2 的关系是E 1 ____E 2。 7.一电池在两个温度下的电动势如下: 温度 298K 303K 电动势 1.04864V 1.04942V 则平均温度系数是______V·K -1 8.无论是电池还是电解池内的溶液中,通电时,阳离子总向————极迁移。 9.电解NaOH 水溶液,通电2F 后,在阴极上析出————mol H 2(g) 。 10.某电解质溶液,电导率为0.15S.m -1,摩尔电导率为15.0×10-3S.m 2.moi -1,则其浓度为_______mol.dm -3。 11.在正离子中,极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用符号表示)——————。 12.某电解质溶液中,两平行电极浸入溶液的横截面积2cm 2, 距离0.75cm, 溶液电阻200Ω, 则电导率为 ____________S.m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