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饭树色素方面的探究

提取液产品质量2g 水10ml10%乙

醇10ml

20%乙

10ml

50%乙

10ml

70%乙

10ml

80%乙

10ml

无水乙

10ml

总花色苷总黄酮

反应类型现象结果

盐酸-锌粉试验变成红色并且静

置后有红色沉淀可能含有黄酮、二氢黄酮以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铅盐沉淀试验有明显的红色沉

淀可能存在黄酮类化合物,有邻二酚羟基或兼有32OH、42酮基或

52OH、42酮基黄酮

三氯化铝试验生成黄色并有荧

光可能含有查耳酮、黄酮醇以及黄酮类化合物

乌饭树

姜黄中姜黄素_去甲氧基姜黄素_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光稳定性分析_赵欣

姜黄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光稳定性分析 赵欣1,王爱里1,袁园2,袁丹1* 1.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 2.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光稳定性,并对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光化学反应产物进行考察。方法姜黄的甲醇提取液于棕色量瓶储存,在自然光/避光条件下放置0、1、2、4、6、8 h后,HPLC 法测定其指标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量的变化;LC-MS法分析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光化学反应产物。结果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在自然光/避光条件下均有良好的稳定性;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避光条件下稳定,见光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结论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具有良好稳定性,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自然光照射下不稳定,因此,姜黄药材分析供试液应于棕色量瓶中避光保存。 关键词: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光稳定性;HPLC;LC-MS 中图分类号:R286.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3)10 - 1338 - 04 DOI:10.7501/j.issn.0253-2670.2013.10.026 Photostability of curcumine, demethoxycurcu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in rhizomes of Curcuma longa ZHAO Xin1, WANG Ai-li1, YUAN Yuan2, YUAN Dan1 1.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2. Sichuan Police General Hospital, Leshan 6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otostability of curcumin (Cur), demethoxycurcumin (DMCur),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BDMCur) in the rhizomes of Curcuma long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chemical conversion product of BDMCur. Methods The stock solution of the extracts from the rhizomes of C. longa was kept in brown volumetric flasks. Then the absorbances of Cur, DMCur, and BDMCur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analysis, and the solutions were placed in the daylight or daylight/dark conditions for 0, 1, 2, 4, 6, and 8 h. The photochemical conversion products of BCMCur were detected by LC-MS analysis. Results Both Cur and DMCur were stable in the daylight and daylight/dark conditions. BDMCur was liable to photochemical reaction in the daylight condition. Conclusion Both Cur and DMCur have good photostabilities, but BDMCur is not stable in daylight condition. As a result, the sample solution of the rhizomes of C. longa should be conserved in dark. Key words: curcumin; demethoxycurcumin; bisdemethoxycurcumin; photostability; HPLC; LC-MS 姜黄中的有效成分姜黄素类化合物为姜黄属植物姜黄、郁金、莪术等干燥根茎的主要活性物质,包括姜黄素(curcumin, 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MCur)、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ur)等。其安全性高,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常用的天然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1]。这3种成分结构相近,具有多种相似的药理活性,如具有抗诱变、抗癌、抗炎、抗氧化、调血脂、保肝、利胆等活性[2-4]。但3种成分药理活性也有所区别,如抗诱变、抗癌方面,以姜黄素活性最强;调血脂方面,以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活性最强;而利胆及对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面,均以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活性最强[5-7]。对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药理活性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但姜黄素类化合物不稳定,易受温度、光线、湿度、pH等影响。 收稿日期:2012-09-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国家创新药物孵化(本溪)基地建设”课题(2010ZX09401-304-504) 作者简介:赵欣(198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质量评价及中药成分代谢研究。Tel: (024)23986502 E-mail: lvjingsy@https://www.360docs.net/doc/66793985.html, *通信作者 袁 丹 Tel: (024)23986502 E-mail: yuandan_kampo@https://www.360docs.net/doc/66793985.html,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设计 方正一中赵薇 1.教学内容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1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技巧,学习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已经学过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在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中又学习了叶绿体的显微结构及其功能,以及第4章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知道光合作用是合成ATP重要途径之一,至此,学生已经具备进一步学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和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基础和兴趣。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能进行研磨、过滤等操作,但纸层析法是首次进行,需老师仔细指导。 由于学生缺乏对基粒(类囊体)微观结构的直观认识,本节课又涉及到物理(光学)、化学知识,对于理解色素吸收色光,掌握有关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3.设计思想 (1)以问题引发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要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 (2)以实验说明结论。生物学的教学就是实验的教学过程,实验的展示形式有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示范实验、动画和图片演示实验等,让实验现象说明问题,而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 (3)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 4.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含自学、实验、谈话、讨论、讲授等)。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及操作技巧。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陈雁虹,秦波,张媛媛,程伟,吕圭源,叶祖光【摘要】目的对5种提取姜黄素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以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结果80 V 乙 醇温浸提取姜黄素所得的含量最高,为姜黄素的优选提取工艺。结论该法提取 姜黄素含量高,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关键词】姜黄;姜黄素;提取方法 姜黄(Curcuma longa L.)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主要产于我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姜黄性温,味辛、苦,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丁?胸胁刺痛、闭经、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等 [1]。姜黄的化学成分包括姜黄素类化合物(curcumins)、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留醇类化合物(sterols)、糖类化合物(Carbohydrates)及微量 元素等。其中姜黄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姜黄素(curcumin)、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mmin) [2]。姜黄素(C21H2006)为醇溶性二苯基庚烃类化合物,不溶于冷水,微溶丁?乙醚和苯,加热时溶于乙醇、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姜黄素在高温、强酸、强碱或强光环境中稳定性较差[3],因此提取温度不宜过高。目前,其主要提取方法有甲醇、乙醇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水热提法、酶解提取法、外场辅助提取法

等,本实验选用碱水热提、酶解提取、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温浸提取、乙醇渗漉提 取5种方法,对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进行了考察比较,为姜黄素 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1仪器与试药 FZ102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ZKW-S-4电热恒 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DZF-6050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 限公司);AB135-S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Agilent 1100高 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姜黄(购于北京人卫中药饮片厂,四川产);姜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批号110823-200603);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 Sigma);其他所 用试剂均为分析纯,HPLC分析所用试剂为色谱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提取方法 2.1.1 姜黄碱水回流提取[2] 姜黄粉碎过40目筛,取50 g,加水,用1%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9. 2,丁-沸 水中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原药材重量的10、8、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60、54、 30 min。

影响姜黄中姜黄素提取因素分析研究

影响姜黄中姜黄素因素的研究 摘要 以总姜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优化乙醇法提取姜黄中姜黄素,用分光光度法对姜黄素提取液总姜黄素含量进行检测。考察了料液比、浸提时间、温度、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 关键词姜黄素姜黄提取 1.前言 姜黄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的根茎。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色素,也存在其它姜科植物中。姜黄素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而且还具有十分广泛的药用价值,现发现姜黄素具有利胆、降血脂、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防止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研究姜黄中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取工艺的方法有很多,但存在着操作过程复杂、pH 值对有效成份的影响大、不易控制和不宜工业化大生产等缺点。 2.实验目的 研究以固液比、浸提时间、温度、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提取姜黄中总姜黄素的影响,确定正交实验考查范围,筛选出了优化工艺条件。 3.实验原理 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对光、热、铁离子敏感,耐光性、耐热性、耐铁离子性较差。通过改变固液比、浸提时间、温度、乙醇浓度等因素,探究姜黄中总姜黄素主要由什么影响。 4.实验器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ml移液管、热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离心机,50ml的容量瓶6个,250ml容量瓶一个,玻璃棒。 5、实验材料及试剂 5. 1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30%的乙醇溶液:准确量取95%的无水乙醇15.8ml,加水定容至50ml. 40%的乙醇溶液:准确量取95%的无水乙醇21.1ml,加水定容至50ml. 50%的乙醇溶液:准确量取95%的无水乙醇26.3ml,加水定容至50ml.

姜黄色素

姜黄色素 Turmeric Yellow(Powdered Turmeric) 编码GB 08.102;INS 100(ii) 化学结构主要着色成分是姜黄素,姜黄素主要由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姜黄色素(Ⅰ)、脱甲氧基姜黄色素(Ⅱ)、双脱甲氧基姜黄色素(Ⅲ) (Ⅰ)C21H20O6相对分子质量368.39 (Ⅱ)C20H18O5相对分子质量338.39 (Ⅲ)C19H16O4相对分子质量308.39 性状黄褐色至暗黄褐色粉末,有特殊的香辛气味,含姜黄素约为1%~5%。本品含有黄色糊化淀粉、维管束和油细胞碎片,不含石细胞、原角细胞和草酸钙的针状体或莲状团聚体,无霉变。溶于乙醇、丙二醇,易溶于并乙醇和碱性溶液,不溶于冷水和乙醚。 制法将蘘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Curcuma long L.)的地下根茎洗净、干燥、粉碎而制得。 质量标准

鉴别方法 1.呈色反应 (1)称取0.1g样品,溶于5mL0.05mol/L NaOH溶液中,呈玫瑰红色。向其中滴加1mol/L HCL溶液使溶液达到酸性时,溶液由玫瑰红色转变为亮黄色。 (2)称取10g本品,溶于5mL95%乙醇中,呈纯黄色,微带绿色荧光,再加少量H2SO4,溶液转变为玫瑰红色。 2.最大吸收峰称取0.1g本品,溶于95%乙醇中,并定容至100mL,再用95%乙醇稀释到适当浓度。此溶液在425nm波长附近有最大吸收峰。 毒理学依据 1. LD50小鼠口服大于2g/kg(bw)。 2. ADI 1986年JECFA在评价时认为姜黄(碎姜黄粉)是食品,不规定ADI。 本品安全性高,现各国均许可使用 使用着色剂、调味剂。 1. 使用注意事项 (1)姜黄因有特殊辛香气味,实际使用较少,多用于调味,如制咖喱粉。 (2)制备溶液作为着色剂使用时,应先将本品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加水稀释使用。(3)本品溶液对光稳定性较差。 (4)使用中应选择容器,最好与螯合剂六偏磷酸钠、酸式焦磷酸钠共用,可避免色变。(5)在碱性溶液中呈深红褐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浅黄色。耐光性差,耐热性、耐氧化性较佳,染色性佳。遇正铣盐、钼、钛、锆等金属离子,有黄色转变为红褐色。 2.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可用于果汁(味)饮料类、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红绿丝、调味类罐头、青梅、冰棍,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用于面包、糕点、酱腌菜,使用量为0.01g/kg(按姜黄素计)。用于风味酸奶味0.4g/kg。 (2)FAO/WHO(1984)规定:可用于酸黄瓜,用量300mg/kg(单用或合用)。

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化反应的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糖苷化反应的研究 摘要: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化合物,多属于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或以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但大多都是以苷类的形式存在,多数的黄酮苷属于O-苷,少部分属于C-苷,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天然黄酮糖苷化合物资源有限,故而使其化学合成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各类黄酮类化合物着手,研究其糖苷化反应的条件,并以实例比较同类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结构对糖苷化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黄酮黄酮苷糖苷化合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04 Abstract:Flavonoids are widely exists in the nature of a class of compounds,more belongs to the most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lant body combined with sugar into glycosides or exists in the form of carbon sugar base.But mostly in the form of glycosides,most of the flavonoid glycosides belong to O-glycosides,a few belong to C-glycosides,has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Natural flavonoid glycoside compounds with limited resources,and make the chemical synthesis of sugar today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姜黄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姜黄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高振珅,伏英晓,王建夺 (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 目的:制备姜黄素包合物,评价其稳定性。方法:选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法制备 姜黄素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考察包合物在光照和Fe 3+ 的环境中的稳定性。 结果:制备姜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姜黄素与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1?1,乙醇浓度为40%,包合温度40?,反应时间1h 。姜黄素包合物可以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包合物稳定性好。 关键词 姜黄素;包合物;稳定性;制备工艺 中图分类号:R9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1)10-1615-03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Curcumin Inclusion Complex and Its Stability GAO Zhen-shen ,FU Ying-xiao ,WANG Jian-duo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5,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curcumin inclusion complex and study its stability .Methods :β-cyclodextrin (β-CD )was chosen as inclusion material and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was used.UV-Vis spectrophotomet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olubility and content of different samples.They were placed under conditions of light and the solution containing Fe 3+to determine their stabili-ty.Results :The optimum preparation procedure were :curcumin and β-cyclodextrin feed molar ratio of 1?1,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was 40%,40?inclusion temperature and 1h reaction time.Conclusion :Inclusion complex prepared under eptimal condition is stable. Key words Curcumin ;Inclusion complex ;Stability ;Preparation conditions 收稿日期:2011-06-07作者简介:高振珅(1981-),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药物与功能性食品研究;Tel :135********, E-mail gaozhenshen@https://www.360docs.net/doc/66793985.html, 。姜黄素(curcumin , CUR )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根茎的提取物,是一种黄色酸性酚类物质, 长期被用作食品添加剂。近年,科学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广泛的药用效果,包括抗炎、抗氧化、抗 肿瘤、利胆、降血脂、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1〕。由于姜黄素含有多个双键、酚羟基及羰基等,故其化学反 应较强, Al 3+、Fe 2+等金属离子可影响姜黄素的稳定〔2〕 。遇光热可使其分解变色,失去显色能力。姜 黄素有很好的耐氧化性,但耐还原性差〔3〕。本实验采用包合技术制备姜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 最佳制备条件,以期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稳定 性。1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恒温磁力搅拌器(金坛市医疗仪器,HJ-6B );台式高速离心机(湘仪离心机,TG16-WS );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HG-9075A 型);0.45μm 微孔滤膜(济南汇海龙盛科技有限公司);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 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T6);电子分析天平(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A2004)。1.2 材料 姜黄素(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批号:20070412);姜黄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批号:6823-9802);β-环糊精(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070312);无水乙醇(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批号:20080118);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姜黄素储备液的制备准确称量0.0101g CUR ,置于1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 并定容至刻度,摇匀。从中精密量取10mL 置100 mL 棕色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10.1μg /mL 储备液。 2.2波长的选择采用紫外检测,用无水乙醇作对照,于200 600nm 波长内对CUR 的无水乙醇溶 液进行紫外测定,CUR 在419nm 处有最大吸收,辅料无干扰,最终确定检测波长为419nm 。 2.3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储备液1.00、2.00、 3.00、 4.00、 5.00mL 分别置于10mL 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419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 值,用无水乙醇作对照,根据CUR 浓度C 对相应吸收度A 值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为:A =0.1532C +0.0512, r =· 516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34卷第10期2011年10月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教案

第一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案 生命科学学院08级5xx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与旧教材相比,本节内容大体上保持了旧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编排顺序,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调整: 一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进行了扩充,增加了英格豪斯、梅耶、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述的更加完整。二是新增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均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提示和参考案例。三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化能合成作用这两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没有被编排在《光合作用》这一节中,现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两部分内容移至本节中。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必修3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选修3中生态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标准要求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 具体内容标准要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活动建议则是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xx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 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xx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提取、分离绿叶色素实验操作、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策略或方法 整节内容安排3课时,拟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安排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安排一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具体设计的策略如下: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基本策略 利用白化苗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本节第一部分。

姜黄素增溶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解读

姜黄素增溶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结果 【摘要】目的优选提高姜黄素溶解度的最佳方法和条件。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以β-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为材料制备姜黄素包合物。测定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以PVP为载体制备的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人工肠液中溶解度最大,随着PVP加入量的增加,姜黄素溶出速度加快。结论以PVP为载体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姜黄素增溶效果最佳。 论文百事通 【关键词】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包合物;溶出度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best increasing dissolution condition of curcumin. MethodsThe solid dispersion of curcumin were prepared with PVP (K30) and PEG-6000;include compound of curcumin were prepared with β-CD and HP-β-CD. ResultsThe dissolution of solid dispersion of curcumin with PVP was the best and the rate of dissolution was fast than the others. ConclusionThe solid dispersion of curcumin with PVP is potent in improving the dissolution of curcumin. Key words:Curcumin; Solid dispersion; Include compound ;Dissolution 姜黄素(Cur)是中药姜黄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1]。近年来对姜黄素的药理作用报道较多,但有关姜黄素制剂的报道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姜黄素几乎不溶于水,体内吸收差,姜黄素不稳定易降解[2]。本研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为载体制备了姜黄素固体分散体(SD);以β-环糊精(β-CD),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为材料制备了姜黄素包合物。以溶解度和溶出速度为评价指标,优选对姜黄素增溶的最佳方法。 1 仪器与试剂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公司,四元梯度泵);AE-240电子天平(Mettler);RE-52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THZ-82型气浴恒温振荡器(江苏金坛医疗仪器厂);KG-100型超声波清洗机(昆山市超声器材厂);RCZ8A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姜黄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823-9802);分析纯姜黄素(上海三爱思试剂公司,批号20010821);聚乙烯吡咯烷酮K30(Fluka公司);β-环糊精(上海中心化工厂);HP-β-环糊精(西安得立生物化工厂);聚乙二醇6000(北京化学试剂厂);色谱纯甲醇(Fisher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姜黄素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77∶22∶1);检测波长428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3]。 2.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准确称取姜黄素对照品约3 mg置于5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即为对照品储备液。 2.3 标准曲线将对照品储备液稀释,20 μl进样测定。以峰面积(Y)与进样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姜黄素在0.5~20 μg?ml-1线性关系良

红枣色素的提取以及稳定性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红枣的色素提取以及稳定性的研究 学院:理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论文提交日期:二О一四年六月

摘要 本文对红枣色素的提取方法和色素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所选用的16种不同的提取溶液当中,红枣色素在以50% (pH3)的乙醇水溶液提取时,效果最好,色素的最大吸收峰在320nm处;日光、温度、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这种色素的稳定性无太大的影响,这种色素的耐糖性和耐光性很好红枣色素的pH稳定性无论在酸性或在碱性条件下都很稳定。红枣色素稳定性不受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Caz十、Na十、Fez十、K十、Mgz十、Mnz十、Znz十和Fee 十的影响温度变化(20-}-1000C)也对色素稳定性几乎无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初步确定,红枣色素具备了作为天然色素使用的最基本的性能,可开发利用。 关键词:红枣色素:提取:稳定性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is method on Extraction of pigment and pigment red dates were studied. Found through research, 16 different extraction solution selected, red dates pigment in 50% (pH3) had the best effect of ethanol water solution, pigment, maximum absorption peak at 320nm; sunlight, temperature, and most metal ions, without much effect on the pigment stability, pH stability sugar tolerance and excellent photostability of this pigment pigment red dates both in acid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are very stable in. The stability of pigment in red dates without trace elements necessary for human body. Caz ten, Na ten, Fez ten, K ten, Mgz ten, Mnz ten, Znz ten and Fee ten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stability of pigment (20-}-1000C) has almost no effect 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determine results, red dates pigment has the properties of the most basic use as a natural pigm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words: red dates: extraction: the stability of pigment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说课稿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设计理念: 基于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我认为:要实现三维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在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同时,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关注生物科技的新进展。在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学习平台。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课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光合作用的一些基础知识,有部分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高中学生的直观思维趋于成熟,逻辑思维正在发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仍需教师引导。本节课以“启发式、过程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主干线,在选材上侧重知识的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结合探究过程,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的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三、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1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技巧,学习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由于是赛教课,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含设计)及相关科学方法的学习,提升实验设计选材分析、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操作能力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通过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的学习,尝试运用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3、通过影响色素的环境因素的学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的学习及实验设计与改进,形成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2、借助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分析,形成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借助影响色素的环境因素的学习,形成生态学观点,从而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4、形成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

第四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学习目标: 1、理解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导入新课 太阳光中有能量,我们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捕获其中的能量并转化为电能。 同学们已经知道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能,那么,绿叶中通过什么物质或结构捕获并转化光能呢? 那大家又是否想过为什么不同植物叶片的颜色会不同,以及相同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时期也会不同这些问题呢?(植物含有色素)正是因为植物含有色素,才让我们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正是植物含有色素,才能捕获太阳光能。我们先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这一内容。 阅读捕获光能的色素这一框题,出示自主学习目标一(10min): 1.理解色素的提取原理和提取过程;提取完成用棉塞堵住试管口的作用是什么; 2.理解色素的分离原理和提取过程;其中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剪去一段的两角;为什 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3.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化学物质或者试剂,他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尝试画出最终获得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注意体现色素的名称、颜色以及各自的含量(可 用宽窄表示)。 5.观察图5-10,思考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自学检测一 1.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丙酮,其目的是() A.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使叶片充分磨碎 C.使色素充分溶解在丙酮里 D.使叶绿素溶解在丙酮 2.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的原因是() A.色素提取液中色素已经分层 B.阳光的照射使不同色素彼此分开 C.丙酮有使色素溶解并彼此分离的特性 D.各种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3.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 滤纸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 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 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4.如图为某同学对植物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所标记的色素名称或颜色正确的是() 5.(多选)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 ) A.红光 B.远红光 C.蓝紫光 D.绿光 6.研磨过程中加入少许SiO2与Ca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一 1.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结果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很浅,效果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卷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分享信息。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教学难点: ⑴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⑵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解决方法: 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 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将光能转换成细胞所利用的化学能的过程称之为光合作用。思考:玉米正常植株和白花苗,

白花苗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消耗完就会死亡,说明什么? 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 【新课讲授】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 一、探究捕获光能的色素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95%的酒精)中。 步骤:取材(称取5g新鲜绿叶) 研磨(剪碎叶片,放入研钵,加少许二氧化硅、碳酸钙、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研磨) 过滤(在漏斗基部放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 收集(用小试管收集色素滤液,及时将试管口用棉塞塞严。) 2、绿叶中色素的分离 原理: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剪滤纸条 步骤:制备滤纸条: 铅笔画线 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教学案(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20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学习目标:1、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结构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1)提取原理:绿叶的色素溶于____________而不溶于水,可以用___________等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分离原理: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 ____________不同:溶解度________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其中在丙酮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叶黄素和叶绿素a次之,溶解度最低,扩散得最慢。根据此原理使各色素分离开来。

_________(橙. 黄色) 最快 最窄 _________(蓝.绿色) 最宽 _________(黄. 绿色) 最慢 _________(黄. 色) 合称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合称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二)实验流程: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取材时要选取新鲜的颜色较深的叶片,以便使滤液中含较多的色素。 2、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 3、加入少量碳酸钙的目的是: 。 4、研磨要迅速、充分。一是因为丙酮容易挥发发,二是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三是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破坏。 5、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 将试管口塞紧。 6、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 ,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7、画线时,一定要细并且直,这样可以防止 ,使色素分子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做到扩散起点一致。重复划2―3次,是为了 ,使实验更加明显。 8、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 。 (四)实验结果 二、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光是影响________合成,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叶片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________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低温时,____________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 、________等必需元素,若缺乏叶变黄。 第三部分:课堂检查 1、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 A 、红光灯 B 、绿光灯 C 、白炽灯 D 、蓝光灯 2、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要加入无水乙醇,其原因是( )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上)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高一生物撰稿人王志勇审稿人:四中生物组2009/6/18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三、学习难点: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实验。 四、知识结构: 五、学习过程 (一)捕捉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可以利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在研磨时还应加入少许和,其中前者有助于研磨充分,后者可防止研磨中。 (2)分离的原理是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在滤液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3)层析后,在滤纸条上会呈现四条色素带,它们的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色、色,色、色,色素带最宽的颜色呈色,最窄的颜色呈色。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1)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外表具,内部有基粒和,基粒是由堆叠而成。(2)吸收光谱的色素分布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 2、功能 是进行的场所。 六、知识链接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 1、原理解读 (1)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用无水乙醇等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实验流程图示 (一)、提取色素 (1)称重:称取5g新鲜绿叶 (2)剪碎:去掉叶柄和粗的叶脉 (3)研磨:加入少许SiO2、CaCO2和10ml无水乙醇 (4)过滤:漏斗基部放单层尼龙布 (5)收集滤液: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二)、制备滤液条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长略大于试管长度、宽略小于试管宽度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 (2)在距离剪去两角的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三)、画滤液细线 (1)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画线处均匀画一条直的滤液细线 (2)干燥扣,重复画2~3次 (四)、色素分离 (1)倒入试管3ml层析液 (2)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插入层析液中 (3)将棉塞塞紧试管口 (五)、观察结果 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而下)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3、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 (1)无水乙醇是各种色素能溶于无水乙醇中被提取出来; (2)迅速研磨是防止无水乙醇挥发影响实验。 (3)放二氧化硅是有助于研磨得充分; (4) 放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5)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4、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选材:应选用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2)、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度。 (3)、画滤液细线:滤液细线要细直,且干燥后重复2~3次,其目的是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素开始扩散的起点相同。 (4)、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上将得不到色素带。 5、色素提取液呈淡绿色的原因分析 (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2)、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过小。 (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