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介绍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介绍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介绍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早在1920年,国外曾以天然橡胶胶乳配制水泥砂浆,后逐步又用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的各种乳液作为外加剂,对水泥砂浆及混凝土进行改性。1974年第六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首次讨论了关于聚合物水泥的化学作用过程。1981年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聚合物水泥的国际会议上将聚合物水泥列为独立研究方向。

我国采用聚合物研制化学注浆材料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开发的品种有甲凝、丙凝、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以及不饱和聚酯等,并于60年代在水电、交通、煤炭、建筑等方面进行工程实践,取得了成功。70年代我国开发聚合物水泥材料无论从品种上、还是数量上均有大幅度提高,相继有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醋等问世。随着我国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在聚合物水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有更大发展,聚合物混凝土及聚合物水泥砂浆在建筑工程中被大量采用,并获得优异效果。

聚合物加入混凝土或砂浆中,其形成的弹性网膜将混凝土、砂浆中的孔隙结构填塞,并经化学作用加大了聚合物同水泥水化产物的粘结强度,从而有效地对混凝土和砂浆进行改性。不仅增加了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强度,还使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获得较大提高,增强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减少了裂缝,因而使抗渗性获显著提高,且增加了适应变形的能力,适用于地下建(构)筑物防水,以及游泳池、水泥库、化粪池等防水工程。如直接接触饮用水,例如贮水池,应选用符合要求的聚合物。从发展前景以及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角度来看,其潜能和作用不可低估。

1.材料要求

(1)水泥

按本章17-1-1-2节的要求选用水泥。

(2)聚合物

用于水泥材料的聚合物分为三类:

1)水溶性聚合物分散体,包括:橡胶胶乳——天然橡胶胶乳、合成橡胶胶乳;树脂乳液——热塑性及热固性树脂乳液、沥青质乳液;混合分散体——混合橡胶、混合乳胶。

2)水溶性聚合物,包括: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盐——聚丙烯酸钙;糠醇。

3)液体聚合物,包括:不饱和聚醋;环氧树脂。

本章介绍用于混凝土和砂浆的聚合物有:聚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乙烯的共聚物(EVA)、甲基硅醇钠、高沸硅醇钠、阳离子氯丁胶乳,以及丙烯酸酯等。

对聚合物的质量要求是:掺入水泥混凝土或砂浆中的聚合物不应影响水泥水化过程或对水泥水化产物有不良作用,且聚合物本身不会被水解或破坏;聚合物应对钢筋无锈蚀作用。聚合物质量指标见表17-13。

聚合物质量指标表17-13

(3)砂、石子

应符合本章17-1-1-2节相关内容的要求。

(4)水

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5)主要助剂

1)稳定剂为避免聚合物乳液与水泥水化产物中大量多价金属离子作用而致破乳、凝聚,以及在搅拌过程中聚合物乳液产生析出及凝聚,必须加入稳定剂,从而改善聚合物乳液对水泥水化生成物的化学稳定性以及对搅拌剪切力的机械稳定性,使聚合物与水泥有效地混合均匀,并紧密粘附成稳定的聚合物水泥多相体。

稳定剂多采用表面活性剂,其种类及掺量对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应根据聚合物品种选择适宜的稳定剂及掺量。常用的稳定剂有:OP型乳化剂、均染剂102、农乳600等。

2)消泡剂为避免因聚合物乳液中乳化剂、稳定剂的表面活化影响而在拌合时产生的大量气泡,必须加入适量的消泡剂,从而消除气泡,降低拌合物的孔隙率,减小对强度的影响。

3)抗水剂当选用耐水性较差的聚合物、乳化剂、稳定剂时,应加入适量的抗水剂。

4)促凝剂为避免由于聚合物掺量较多而延缓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凝结,须加入一定量的促凝剂,以促使其凝结。

2.配合比的选择

使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呈现最佳力学状态的主要因素是聚合物的品种、性能、掺量,及其相应的助剂。聚合物掺量过小,则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也小;聚合物掺量加大,则混凝土各项强度亦随之提高,但当掺量增大超过一定范围时,则混凝土强度、粘结性、干缩等性能反而向劣质转化,所以,聚合物应有其最佳掺量。因此,在选择配合比时,应着重考虑“聚灰比”(聚合物和水泥在整个固体中的重量比),其次再选定混凝土的其他组分。通常聚灰比在5%~20%的范围内选用,其他组分可同于普通混凝土。参考配合比见表17-14。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参考配合比表17-14

注:1.聚合物为聚丙烯酸乙酯。

2.水灰比为聚合物分散体中的用水量和加水量之和对水泥重量之比。

3.配制要点

(1)在满足对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配合比选择及试验,确定聚合物及其助剂的最小掺量,以降低混凝土造价。现提供不同种聚合物混凝土选用不同的聚灰比的强度特性,见表17-15。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特性表17-15

注:表中数据引自建材院水泥所、建材部技术情报标准研究所,“聚合物混凝土的发展现状与动向”(1982)。

(2)按选定的配合比准确称量备好原材料。

(3)将聚合物乳胶置于容器中,加入稳定剂、消泡剂以及一定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聚合物乳液备用。

(4)将水泥和砂投入搅拌机中干拌均匀,再加入石子、水、聚合物乳液共同搅拌均匀制成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4、施工注意事项

(1)浇筑混凝土的垫层应洁净、无尘土等杂物;若浇筑混凝土的基层为旧有混凝土或砂浆层,则应除去其表面上的杂物及油污,露出坚实洁净的面层,用水冲刷一遍,表面不得有积水。

(2)基层若有裂缝或管道穿过,应沿裂缝或管道周围剔成V形凹槽,并用高等级砂浆填实抹平。如基层有渗漏水,应先行堵漏。

(3)控制水灰比,掌握施工和易性。拌合和浇筑过程中如出现拌合物趋于黏稠而影响施工和易性时,注意不得任意加水,以防影响质量,应补加适量备用乳液,再行搅拌均匀供施工使用。

(4)根据所选聚合物的性能以及工程量的大小,掌握拌合量及浇筑时间。当所选胶乳凝聚较快时,则应掌握浇筑速度,且应用多少拌多少,随拌随用。

(5)施工温度:冬季以+5℃以上为宜;夏季以+35℃以下为宜。

(6)混凝土浇筑完毕在硬化之前,不得直接浇水养护,露天作业应避免遭受雨淋。这是防止胶乳析出的白色脆性聚合物膜被水冲掉,从而会使聚合物混凝土质量下降。

(7)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不同于普通防水混凝土,通常采取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养护。混凝土硬化后的7d以内,应保持湿润养护,这是为了在此期间使水泥得以充分水化,水泥强度尽快增长,形成混凝土的刚性骨架;7d 以后,应转入自然条件下养护,混凝土在大气环境中自然干燥,以有利于聚合物胶乳脱水固化,使聚合物形成的点、网、膜胶联于水泥混凝土的刚性骨架之中紧密粘固,并将混凝土内部毛细孔道填塞。

高性能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砂浆)的研究

摘要:高性能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砂浆)的研究

1 引言

民用及水工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混凝土质量问题,如蜂窝麻面、空洞、大面积损坏等,为恢复其使用功能,需进行修补。一般的修补方法是采用普通混凝土或砂浆作为修补材料,但普通混凝土粘结强度低,将其用于混凝土修补,容易造成界面粘结不牢、开裂而导致混凝土再度损坏等质量问题,近年来民用建筑已很少应用,仅用于水工建筑坝体的大体积混凝土修补。目前一般使用环氧树脂混凝土或砂浆作为修补材料,也有采用特殊骨料拌制的混凝土作为修补材料,如岩滩水电站溢流坝面修补材料采用的就是铁刚砂、石料拌制的抗压强度高达100MPa的高强混凝土。这两种混凝土修补材料均具有抗压强度高的特点,环氧树脂混凝土还具有粘接强度高的特点,但也存在材料成本高、不宜大量使用等缺点,而且在拌制环氧树脂混凝土时需要使用大量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毒助此外这两种材料自身强度过高(环氧树脂混凝土强度在60MPa以上),与修补剂

基面混凝土强度(一般约为30MPa)相差太大,在外界条件(如温差、湿度)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尤其在北方寒冷干燥气候,存在二者由于受力变形不一致而遭受破坏的隐患。因此,研制低成本、高性能、使用可靠方便的混凝土修补材料,

已成为科研人员亟需攻克的难题。

2 新型修补材料的配方特点

为解决上述难题,我们通过广泛地收资及研究,参考了国内外众多的配方,经过试验筛取、组合,得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该种材料由普通砂石料、525#优质水泥、高分子聚合物、水泥塑化剂、增强剂、调凝剂、改性剂、膨胀剂、优质活性混合材等组成,各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分述如下

(1)优质水泥采用铁铝酸盐525#水泥,该种水泥具有快凝快硬,水化时能快速产生大量的铁凝胶体的特点,因而混凝土收缩小、表面坚硬、早期强度高,抗腐蚀、抗冲刷性能优良。铁铝酸盐水泥与柳州普通水泥各项物理性能指标比较见表1。

(2)高分子聚合物采用可溶性高粘型聚合物粉料,粘度高达10000P

a

。s,该剂有极好的保水粘聚性,以适当掺量加入混凝土中可成倍提高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3)助剂

选入的助剂有塑化剂、增强剂、调凝剂、改性剂等,其中塑化剂可

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粘度,使其有较好的施工性能

增强剂可与混凝土内部的高

聚物形成网络状结构,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及强度

调凝剂则可任意调整混凝土凝

结时间

;改性剂可改变混凝土内部水化产物Ca(OH)

2

的结晶度,使其以小分子形

态出现,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4)优质活性混合材

由硅灰、沸石粉、优质粉煤灰和膨胀剂以合适的比例混合而成,将其加入混凝土中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及抗收缩性能。

3新型修补材料的作用机理

一般来说,混凝土修补材料应具有如下基本性能

对老混凝土基面有足够高的粘结强度、较高的抗裂性和抗渗能力、优良的耐久及抗冻融性能。新型修补材料的成份以普通砂石、水泥为主,辅以少量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及助剂,通过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来保证混凝土具有正常的使用功能。当进行混凝土拌制时,聚合物分子与水泥颗粒间仅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聚合物分子吸水而增稠提高材料的吸附粘结力,同时各种助剂的存在又使混凝土浆体具有较好的施工性能,如流动性和保水性等。在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水泥从聚合物中不断吸收水分而充分水化,同时聚合物粒子由于脱水而逐渐聚集,并在混凝土内部空间形成网络状骨架,加上活性混合材及塑化剂引入的封闭型微小气泡,有效封堵了混凝土内部的毛细管道,从而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和密实度的带韧性的高性能混凝土。

4 新型修补材料的应用

4.1 一般建筑物混凝土修补

一般建筑物少量混凝土修补可使用高性能砂浆,砂浆配合比见表2。不需浇水润湿混凝土基面,砂浆可直接用于干净的光滑混凝土或破损混凝土基面,并能够和基层牢固粘结为一体,表面形成的一层致密坚固的砂浆层能够隔断水

分的透过,有效的保护破损混凝土面。

4.2 大体积混凝土修补

大体积混凝土破损一般发生在水工建筑物过水部分,如溢流坝、泄洪道等。过水部分混凝土由于长期受水流、泥砂冲刷及气蚀作用,普通混凝土在此条件下极易被破坏。因此,要求修补材料具有粘结牢固、密实抗裂、耐冲刷等性能,针对这一特性组成修补材料配方,见表3。试验数据表明

新型修补材料粘结强度高、与基层混凝土变形协调能力好、抗冻融抗冲刷性能优良,且价格便宜,是目前较好的一种高性能混凝土修补材料。

4.3 用于建筑物饰面板粘贴

一般建筑物均进行外装饰,如贴瓷砖、大理石、花岗岩等,使用高性能砂浆作为胶粘剂,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按传统普通水泥粘贴造成的工艺复杂,易变形脱落、污染饰面等弊病,并有效地解决墙体渗漏水的难题。

表2 新型砂浆配合比表

普通砂浆 1 1.5 5.2 ///80 1.0 1.2 0.3 10 /35.0 180

环氧树脂砂浆/1~2 0~4 /环氧树

指1

0.7 /1

2.0~

5.0

6.0~

10

2.0~

5.0

0 /

60~

80

10000~

20000

表3 新型混凝土修补材料配方

5结语

新型修补材料根据混凝土修补的特点进行配方设计,选用耐腐蚀、耐磨损、高早强水泥及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组分,形成无机胶凝材料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完美结合,并使修补过的混凝土具有比原来更优异的性能。高性能修补混凝土成本不高,甚至可以代替普通混凝土而直接在工程中使用,使建筑物具有更优异的性能。事实上,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建筑上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或砂浆。

本试验结果表明:5%,10%,15%聚灰比的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28 d抗压强度值分别是空白对比试样的1.04,1.06,1.12倍;抗折强度值分别是空白对比试样的 1.02,1.04,1.10倍.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比为9.14,9.13,9.10.因此得出: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酸酯可以提高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改善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具有很好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相关术语的思考与商酌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是设法将聚合物掺入到水泥混凝土中而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作用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结合了普通混凝土和有机聚合物的各自优点,其性能较传统水泥基复合材料有显著的改善和提高,是当前国内外大力研究和发展的新型混凝土复合材料。由于这一材料介于聚合物、无机胶凝材料及混凝土工艺学之间,导致目前使用的一些相关技术术语比较混乱。这一方面

不利于概念的理解和对这种材料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信息、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因而对该领域使用的一些易引起混淆的相关术语有必要进行讨论,以使概念和术语更趋科学和规范。

1目前各类文献的表述及我们的观点

1.1关于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统称

将由水泥、聚合物(乳液或粉状物料)、集料(粗集料或细集料)、水混合并硬化后所形成的新材料,称为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或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文献[1]对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是这样描述的:水泥-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作聚合物混凝土,或混凝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它是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聚合物改性混凝土(PMC)或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以及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又称树脂混凝土三者之统称。可见,文献[1]称其为水泥-聚合物复合材料。

文献[2]认为:聚合物混凝土是利用水泥混凝土的制造方法和施工技术与高分子材料有效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材料的总称。它的确切名称是混凝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这里,这种材料被称为聚合物混凝土或混凝土聚合物复合材料。

文献[3]称其为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文献[4]称其为聚合物混凝土,文献[5]称其为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

1.2关于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及术语

按照材料制备工艺我们将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归类如下:

第一类: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olymer Impreg-nated Concrete)[PIC]。文献[1]、[2]、[4]、[5]中均称为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在文献[3]中称为混凝土聚合物。

第二类:聚合物-水泥共混混凝土。文献[1]和文献[2]中称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Polymer ModifiedConcrete)(PMC);在文献[3]、[5]中称为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文献[6]称之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和改性水泥砂浆(Polymer Modified Concrete and Mortar)。

第三类:聚合物-水泥特制混凝土。文献[1]中称为MDF(Macro Defect-free Cement)水泥,并将其列入水泥-聚合物复合材料之中。文献[3]的描述为:掺加聚合物的混凝土,当前可区分为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和混凝土聚合物;文献[1]、[2]和[4]按照混凝土中胶结料的组成,将混凝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分为三种。

文献[1]中的聚合物混凝土(Polymer Concrete)是一种完全不用水泥、全部以合成树脂为胶结材料,以砂、石为骨料的混凝土。文献[2]也称其为树脂混凝土。文献[3]称之为聚合物胶结混凝土或树脂混凝土(Resin Concrete)。文献[5]将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按改性方法分为三种:聚合物浸渍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文献[1]中的MDF(Macro Defect-free Cement)是1981年英国人Birchall所研制开发的一种新材料,其主要组成为水泥、聚合物、塑化剂和水,但是具有与普通混凝土完全不同的特殊的制作工艺。

2讨论与评述

2.1关于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统称的讨论

由1.1的描述可看出,各种文献对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统称有较大的差异。从其分类的内涵都相同这一点可以看出,它们指的均是同一事物。但是,这些统称中有些是不确切的。

为使讨论评述有据,先将有关文献对混凝土的定义作一复述。文献[4]的定义是:混凝土是由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石灰、石膏等)和水或有机材料的浆状物如沥青、树脂等)与骨料按一定比例拌和,并在一定条件下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文献[7]的定义是:由胶结材(无机的、有机的或无机有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以及必要时加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合理组分的混合料,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称为混凝土。广义的混凝土还包括无集料的混凝土,即水泥石。

尽管这两个文献的表述文字略有不同,但其内涵却是一样的,即包括三部分:

第一,组成材料是胶结材料、水、骨料(也可不包括骨料)和必要的外加剂;

第二,硬化,这意味着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混合料而不是指新拌混合料:第三,是一种复合材料。

按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命名原则[8]:水泥在其中是作为连续相,或者是基体材料;聚合物是分散相,或者是加强材料。命名时加强材料在前,基体材料在后,中间加一联结符(斜杠或短横杠),后缀复合材料。则由聚合物、水泥、水和骨料为主要原料所形成的混合料经硬化后而成的复合材料,可称为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文献[3]

和文献[5]的统称没有强调复合材料。而文献[1]的水泥-聚合物复合材料、混凝土-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文献[2]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和文献[4]的聚合物混凝土都与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命名原则不相符。

按照混凝土的定义,文献[5]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按改性方法的三种之一“聚合物混凝土”是指完全没有水泥而全部以合成树脂为胶结料的复合材料,不应归属于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2.2关于分类的讨论

按照知识分类理论以及混凝土的定义,水泥混凝土(水泥基复合材料)、聚合物混凝土(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三个概念应该是并列关系而并非属种关系。2.3关于分类名称的讨论

第一种制备工艺(PIC制备工艺)∶将低黏度的单体、预聚体、聚合物等浸渍到已水化硬化的混凝土的孔隙和裂缝中,再经过聚合等步骤使水泥混凝土与聚合物成为一个整体。其制造过程分两大步:即首先将水泥和骨料(粗骨料或细骨料)制成水泥混凝土(水泥基复合材料),待硬化并干燥后,再置入到由有机物单体所形成的浸渍液中,浸渍液渗入到硬化体的孔隙和裂缝中,再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其聚合。浸渍液的深度一般为l0~20mm。按照这一工艺制作的复合材料,文献[1]、[2]和[4]均称其为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olymer Impregnated Concrete)(PIC),文献[3]中称为混凝土聚合物。

由此可见,文献[1]、[2]和[4]是按照制造工艺而命名的。该名

称基本反映了该复合材料的本质属性,

揭示了事物的确切内涵。如果再体现对混凝土的改性,即成为聚合物浸渍改性混凝土,则更为确切。但考虑到“浸渍”的目的就是为“改性”,如果不能“改性”,则无须“浸渍”,所以,称为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并不会影响对事物本质的揭示。

而文献[3]称为混凝土聚合物,显然其命名是根据材料组成而命名的,但根据复合材料的命名原则,这个名称显然是不规范的。

第二种制备工艺(PMC制备工艺)∶由水泥和聚合物为胶结材料与骨料结合而形成的混凝土,即在水泥混凝土的组成中加入了聚合物。其制备工艺与混凝土相同,只是在搅拌时加入了一定量的聚合物。文献[1]和[2]对该工艺制作的复合材料称作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Polymer Modified Concrete)(PMC),文献[3]和[4]则称其为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由此可见,文献[1]、[2]、[3]和[4]对该工艺制备的材料虽命名各有不同,但却都是根据材料组成而命名的。而文献[1]与[2]又强调了“改性”。如果将该工艺制备的材料与第一种工艺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仅从名称上看,似乎告诉人们第一种工艺不具备“改性”的功能,这显然与事实不符。从逻辑上分析,第一种工艺的“浸渍”与第二种工艺的“改性”应是并列关系。但事实是“浸渍”与“改性”是递进关系,对第一种工艺,“浸渍”带来“改性”,对第二种工艺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中并没有与“浸渍”并列的词存在。所以,将“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命名和“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的命名

并列是不科学的。因为,其划分根据是不统一的,在逻辑上是犯了“根据混淆”的错误。如果使第二种工艺与第一种工艺具有并列的名称,应按工艺操作命名,这样第二种工艺的名称可称为“聚合物水泥共混混凝土”。这里“共混”与“浸渍”并列,都具有“改性”的功能,但在命名上都无显示“改性”字样。

而文献[3]与文献[6]中称其为“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是一个与“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具有属种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的概念。

第三种制备工艺:由水泥、聚合物、塑化剂、水在专门的搅拌机内通过剪切作用,均匀拌制水灰比极低的聚合物水泥料浆,再将料浆注入模型中进行热压成型,脱模后在适当的环境中养护,从而制得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英国人Birchall称之为无大缺陷水泥(Macro Defect -free Cement)。该材料的命名是以材料的结构特点而命名的。当然,这个命名也反映了材料本身的本质属性。但该名称也不能与以制备工艺命名的“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并列。如按工艺操作命名,因该材料的制备工艺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可称之为“聚合物水泥特制混凝土”。这样利用“浸渍”、“共混”与“特制”三种不同的制各工艺,其材料组成都是聚合物、水泥、集料和水。而形成三种不同的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

3结论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认为:

(1)由聚合物、水泥、水和骨料为主要原料所形成的混合料经硬化后而成的复合材料,可称之为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Polymer—

Cement-basedComposite),或者称为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olymerCement Concrete)。

(2)聚合物混凝土(Polymer Concrete)或称树脂混凝土(Resin Concrete),它与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是具有并列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

(3)与聚合物一水泥基复合材料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目前有三个,或者说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目前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是按照制备工艺而划分的。即:聚合物浸渍混凝土、聚合物水泥共混混凝土和聚合物水泥特制混凝土。

作为一个介于聚合物科学、无机胶凝材料学及混凝土科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一些技术术语,在应用上存在某些异同是很正常的,但长期的概念混淆对这门学科的发展又是不利的。根据我们的认识和体会,撰写此文,目的是使该领域的术语能够尽快规范和科学化,不当之处,恳望诸位专家学者给予指正。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期施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优点,它有利于实现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新加坡,以及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因素,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开始摆脱低谷,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与上一代的装配式结构相比,新一代的装配式结构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本规程制定的内容,在技术上也有较大的提升。本规程综合反映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在装配式结构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 现浇剪力墙结构,以及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框架结构连接形式主要采用套筒灌浆形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典型案例是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9)。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预制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 内墙、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均采用预制方式,结构预制部分达到70%以上。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控制好,但存在构件造价高等问题。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剪力墙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根据剪力墙预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预制和叠合预制两种形式。

什么是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介绍 早在1920年,国外曾以天然橡胶胶乳配制水泥砂浆,后逐步又用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的各种乳液作为外加剂,对水泥砂浆及混凝土进行改性。1974年第六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首次讨论了关于聚合物水泥的化学作用过程。1981年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聚合物水泥的国际会议上将聚合物水泥列为独立研究方向。 我国采用聚合物研制化学注浆材料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开发的品种有甲凝、丙凝、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以及不饱和聚酯等,并于60年代在水电、交通、煤炭、建筑等方面进行工程实践,取得了成功。70年代我国开发聚合物水泥材料无论从品种上、还是数量上均有大幅度提高,相继有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醋等问世。随着我国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在聚合物水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有更大发展,聚合物混凝土及聚合物水泥砂浆在建筑工程中被大量采用,并获得优异效果。 聚合物加入混凝土或砂浆中,其形成的弹性网膜将混凝土、砂浆中的孔隙结构填塞,并经化学作用加大了聚合物同水泥水化产物的粘结强度,从而有效地对混凝土和砂浆进行改性。不仅增加了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强度,还使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获得较大提高,增强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减少了裂缝,因而使抗渗性获显著提高,且增加了适应变形的能力,适用于地下建(构)筑物防水,以及游泳池、水泥库、化粪池等防水工程。如直接接触饮用水,例如贮水池,应选用符合要求的聚合物。从发展前景以及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角度来看,其潜能和作用不可低估。 1.材料要求 (1)水泥 按本章17-1-1-2节的要求选用水泥。 (2)聚合物 用于水泥材料的聚合物分为三类: 1)水溶性聚合物分散体,包括:橡胶胶乳——天然橡胶胶乳、合成橡胶胶乳;树脂乳液——热塑性及热固性树脂乳液、沥青质乳液;混合分散体——混合橡胶、混合乳胶。

混凝土结构概念及发展与应用概况备课讲稿

混凝土结构概念及发展与应用概况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1.1 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统称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结构形式 混凝土和钢筋是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则很低;钢筋的具有很高的抗拉和抗压强度,但在一般的环境中易于锈蚀,耐火性差,细长的钢筋容易被压屈。若在混凝土中配置钢筋,用抗拉强度高的钢筋承受拉力,用抗压强度较高混凝土承受压力,使两者性能得到优化,可充分发挥两者的强度,同时放置在混凝土中的钢筋受到混凝土的保护,则不易锈蚀,提高了耐火性能。试验表明,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共同变形;其次,钢筋和混凝土具有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钢筋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1.2×10-5/0C,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1.0×10-5~1.5×10-5/0C,),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使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在实际工程应用最普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它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由于其有效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构件的刚度因,此在实际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素混凝土结构是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本课程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着重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其中部分内容中将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很多,除了能合理地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外还有如下优点: (1)可模性好:新拌和的混凝土是可塑的,可根据需要设计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或构件。 (2)整体性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较好,设计合理时具有良好的抗震、抗爆和抗振动的性能。 (3)耐久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耐久性。正常使用条件下不需要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 (4)耐火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具有较好的耐火性。 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 (5)易于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比重较大的砂、石材料易于就地取材,且可有效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有利于保护环境。 (6) 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 (7) (1)自重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相应的钢结构大,所以自重大,不利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 (8) (2)由于自重大,使材料运输量增大,给施工吊装带来困难。 (9) (3)抗裂性能较差: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往往是带裂缝工作的;对一些不允许出现裂缝或者对裂缝宽度有严格限制的结构,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提高工程造价。 (10) (4)隔热、隔声性能较差; (11) (5)施工比较复杂:施工受环境、气候条件的限制,雨季、冬季施工以及高温干燥情况下施工,均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建造耗工较多,进行补强修复也比较困难; (12) 上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但是,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缺点已经或正在逐步得到克服。例如,采用轻质高强混凝土以减轻结构自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以提高结构的抗裂性;采用预制装配结构或工业化的现浇施工方法等加快施工速度,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应用简述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初期阶段是以在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各种板、梁、柱和拱等简单的构件为标志,但所采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都较低,钢筋混凝土的计算理论尚未建立,内力计算和构件截面设计都是按弹性理论进行的,采用容许应力的方法。20世

碱激发地质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碱激发地质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材料工程801 摘要 碱激发胶凝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胶凝材料.许多固体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原料.这将为充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制备、应用及研究现状。从国内、国外两方面了介绍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发展现状及理论科研成果。阐述了碱激发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的优点,同时指出在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碱激发,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

Research progress on Alkali stimulate geological polymer Name: Longtao chen Instructor : Xiping lei Abstract Alkali stimulate cementitious material i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new cementious material. Many solid waste could be used as its raw material. It will to make full use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opened up a new way.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alkali stimulate cementitious material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actuality. Both from domestic and overseas are introduced alkali stimulate cementitious materi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xpounds the alkali stimulate geological polymer cementitious material advantages, in this field is also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utlook for the future. Keywords: alkali inspired, geological polymer, gelled material

T-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T 0521-2005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在常温环境中室内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轻质水泥混凝土、防水水泥混凝土、碾压水泥混凝土等其它特种水泥混凝土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可以参照本方法进行,但因其特殊性所引起的对试验设备及方法的特殊要求,均应遵照对这些水泥混凝土的有关技术规定进行。 引用标准: JC/T3020-1994 《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 2、仪器设备 (1)搅拌机:自由式或强制式。 (2)振动台:标准振动台,符合《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的要求。 (3)磅秤:感量满足称量总量1%的磅秤。 (4)天平:感量满足称量总量0.5%的天平。 (5)其它:铁板、铁铲等。 3、材料 3.1 所有材料均应符合有关要求,拌和前材料应放置在温度20℃±5℃的室内。 3.2 为防止粗集料的离析,可将集料按不同的粒径分开,使用时再按一定比例混合。试样从抽取至试验完毕过程中,不要风吹日晒,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4、拌和步骤 4.1 拌和时保持室温20℃±5℃。 4.2 拌合物的总量至少应比所需量高20%以上。拌制混凝土的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的精确度:集料为±1%,水、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为±0.5%。 4.3 粗集料、细集料均以干燥状态(注)为基准,计算用水量时扣除粗集料、细集料的含水量。 注:干燥状态是指含水量小于0.5的细集料和含水率小于0.2%的粗集料。

4.4 外加剂的加入 对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含潮解型盐类,应先和一部分水泥拌和,以保证充分分散。 对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但含潮解型盐类,应先和细集料拌和。 对于水溶性或液体,应先和水拌和。 其他特殊外加剂,应遵守有关规定。 4.5 拌制混凝土所用各种用具,如铁板、铁铲、抹刀,应预先用水润湿,使用完后必须清洗干净。 4.6 使用搅拌机前,应先用少量砂浆进行涮膛,再刮出涮膛砂浆,以避免正式拌和混凝土时水泥砂浆粘附筒壁的损失。涮膛砂浆的水灰比及砂灰比,应与正式的混凝土配合比相同。 4.7 用搅拌机拌和时,拌合量宜为搅拌机公称容量1/4~3/4之间。 4.8 搅拌机搅拌 按规定称好原材料,往搅拌机内顺序加入粗集料、细集料、水泥。开动搅拌机,将材料拌和均匀,在拌和过程中徐徐加水,全部加料时间不宜超过2min,水全部加入后,继续拌和约2min,而后将拌合物倾出在铁板上,再经人工翻拌1min-2min,务必使拌合物均匀一致。 4.9 人工拌和 采用人工拌和时,先用湿布将铁板、铁铲润湿,再将称好的砂和水泥在铁板上拌匀,加入粗集料,再混合搅拌均匀。而后将此拌合物堆成长堆,中心扒成长槽,将称好的水倒入约一半,将其与拌合物仔细拌匀,再将材料堆成长堆,扒成长槽,倒入剩余的水,继续进行拌和,来回翻拌至少6遍。 4.10 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不包括成型试件)。 5、现场取样 5.1 新混凝土现场取样:凡由搅拌机、料斗、运输小车以及浇制的构件中采取新拌混凝土代表性样品时,均须从三处以上的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同份量的代表性样品(不要抽取已经离析的混凝土),集中用铁铲翻拌均匀,而后立即进行拌合物的试验。拌合物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数量的1.5倍,其体积不小于20L。 5.2 为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最后集中用铁铲翻拌均匀。 5.3 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取回的混凝土拌合物应经过人工再次翻拌均匀,而后进行试验。

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概述 一、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是指用胶凝材料将粗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 的总称。混凝土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 (一)按表观密度分类 1. 重混凝土。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常由重晶石和铁矿石配制而成。 2. 普通混凝土。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主要以砂、石子和水泥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 3. 轻混凝土。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等。 (二)按胶凝材料的品种分类 通常根据主要胶凝材料的品种,并以其名称命名,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

凝土等等。有时也以加入的特种改性材料命名,如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时,称为钢纤维混凝土;水泥混凝土中掺大量粉煤灰时则称为粉煤灰混凝土等等。 (三)按使用功能和特性分类 按使用部位、功能和特性通常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等。 二、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子和石子为骨料,经加水搅拌、浇筑成型、凝结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石材”,即水泥混凝土,是目前工程上最大量使用的混凝土品种。“混凝土”一词通常可简作“砼”。 (一)普通混凝土的主要优点 1. 原材料来源丰富。混凝土中约70%以上的材料是砂石料,属地方性材料,可就地取材,避免远距离运输,因而价格低廉。

2. 施工方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可根据工程需要浇筑成各种形状尺寸的构件及构筑物。既可现场浇筑成型,也可预制。 3. 性能可根据需要设计调整。通过调整各组成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特别是掺入不同外加剂和掺合料,可获得不同施工和易性、强度、耐久性或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满足工程上的不同要求。 4. 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7.5~60MPa之间。当掺入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时,强度可达100MPa以上。而且,混凝土与钢筋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浇筑成钢筋混凝土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抗拉强度低的缺陷,使混凝土能够应用于各种结构部位。 5. 耐久性好。原材料选择正确、配比合理、施工养护良好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能,且对钢筋有保护作用,可保持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性能稳定。 (二)普通混凝土存在的主要缺点 1. 自重大。1m3混凝土重约2400kg,故结构物自重较大,导致地基处理费用增加。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与应用发展前景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与应用发展前景 摘要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新型高性能胶凝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缩聚三维网络结构,使其在众多方面具有高分子材料、水泥和陶瓷等材料的特征。综述了国内外地质聚合物的制备研究及聚合反应机理,概述了地质聚合物具备的性能特点及其在土木工程、快速修补和有毒废料及放射性废料处理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聚合反应机理应用发展前景

目录 1 绪论 (3) 1.1地质聚合物的简介 (3) 1.1.1地质聚合物的概念 (3) 1.1.2地质聚合物的结构 (3) 1.1.2地质聚合反应机理 (4) 2 地质聚合物的性能特点 (5) 2.1高强度 (5) 2.2强的耐腐蚀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5) 2.3快硬早强 (5) 2.4耐高温 (6) 2.5渗透率低,耐冻融循环 (6) 2.6良好的界面结合能力 (6) 3 地质聚合物的应用发展前景 (6) 3.1 开发土木工程材料和快速修补材料 (6) 3.2 开发优质地质聚合物基涂料 (7) 3.3 开发工业有毒废渣和核废料固封材料 (7) 3.4 开发化学键合陶瓷 (7) 3.5 开发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7) 3.6 开发防火和耐高温材料 (8) 4 结语 (8)

1 绪论 1.1地质聚合物的简介 1.1.1地质聚合物的概念 地质聚合物(Geopolymer)原意指由地球化学作用或人工模仿地质合成作用而制造出的铝硅酸盐矿物聚合物,其基本结构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聚合的具有非晶态和准晶态特征的三维网络凝胶体。 1.1.2地质聚合物的结构 地质聚合物具有以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为骨架组成的三维网状凝胶结构,其经验化学式为Mn[-(SiO2)Z-AlO2]n·wH2O。其中M为碱金属和金属阳离子等,n为聚合度数,Z为1、2、3等整数。同时,地质聚合物具有类沸石笼状结构,地质聚合物与沸石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无定形体,而沸石是一种结晶态物质。因为有着与沸石类似的结构和制备方法,许多文献报道了在地质聚合物样品中出现了一定量的沸石相。依据Z值的不同地质聚合物可以分为PS、PSS和PSDS型,它们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地质聚合物PS、PSS和PSDS结构图 通过投射电镜分析(TEM)可知地质聚合物具有孔径分布较宽的多孔结构。地质聚合物凝胶体是由直径为5-10nm的一次凝胶颗粒构成,而这些颗粒又围成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方法 ⒈本方法使用于从混凝土拌合物中筛出的砂浆用贯入阻力法来确定塌 落值不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的测定。 ⒉贯入阻力仪应由加荷装置、测针、砂浆试样筒和标准筛组成,可以是 手动的,也可以是自动的。贯入阻力仪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加荷装置(灌入阻力仪):最大测量值不小于1000N,精确至±10N。

⑵测针:长约100㎜,承压面积为100、50 、和20㎜2三种,在距 离贯入端25㎜处刻有一圈标记。 ⑶砂浆试样筒:上口直径为160㎜,下口直径为150㎜,净高150㎜ 的刚性不透水的,并配有盖子。 ⑷捣棒:直径16㎜,长650㎜,符合JG 3021的规定。 ⑸标准筛:孔径4.75㎜,符合GB/T6005-1997《试验筛金属丝编制 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规定的金属方孔筛。 ⑹其他:铁制板、吸液管和玻璃片。 ⒊凝结时间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⑴取混凝土拌和物代表样,用4.75㎜筛尽快地筛出砂浆,在经过 人工翻拌均匀后,一次装入一个试模。每批混凝土拌和物取一个试样,共取三个试样,分装三个试模。对塌落度不大于70㎜的

混凝土宜用振实台振实砂浆,振实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应避免过振;对塌落度大于70㎜的混凝土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击试模侧面以排除在捣实过程中留下的空洞,进一步整平砂浆的表面,使其低于试模上沿约10㎜,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⑵砂浆试样制备完毕,编号后应置于温度为20℃±2℃的环境中或现 场同条件下待试,并在以后的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始终保持(20℃±2℃)。现场同条件下测试时,应与现场条件保持一致。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进行贯入试验外。试样筒应始终加盖。 ⑶凝结时间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根据混凝土拌合物 的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测试一次,在邻近初、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⑷在每次测试前2 min,将一片20㎜厚的垫块垫入底部,使其倾斜, 用吸管吸取表面的泌水,吸水后平稳地复原。 ⑸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 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2)㎜深度,记录贯入压力,精确至10N;记录测试时间,精确至1min;记录环境温度,精确至0.5℃。 ⑹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测点与试样 筒壁的距离应不小于25㎜。 ⑺每个试样做贯入阻力测试在0.2~28MP间,应至少进行6次,最 后一次的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应不低于28MP。从加水时算起,常温下普通混凝土3h后开始测定,每次间隔为0.5h;早强混凝土或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则宜在2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0.5h测一次; 缓凝混凝土或低温情况下,可在5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2h测一次。在临近初、终凝时间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引言: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是在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和物中,再加入一种聚合物,以聚合物与水泥共同作胶结料黏结骨料配制而成。由于聚合物混凝土配制工艺比较简单,利用现有普通混凝土的生产设备即能生产,因而成本较低,实际应用较广。 将聚合物搅拌在混凝土中,聚合物在混凝土内形成膜状体,填充水泥水化产物和骨料之间的空隙,与水泥水化产物结成一体,起到增强同骨料黏结的作用。聚合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特点:不但提高了普通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而且显著地增加抗拉、抗弯强度,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耐化学腐蚀性能和减少收缩变形等。 配制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时,可使用与普通水泥混凝土一样的设备。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应在拌和后1h内进行施工与使用。养护时,应先湿养护,待水泥水化后,再进行干养护,以使聚合物成膜。 1.原材料组成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主要由胶凝材料、骨料和水及助剂等组成。 (1)胶凝材料 ①水泥。对水泥的要求同普通水泥混凝土。除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尚可使用各种硅酸盐水泥、高铝水泥(矾土水泥)、快硬水泥等。 ②聚合物。与水泥掺和使用的聚合物可分为以下三类: a.分散体乳胶类,如橡胶乳胶、树脂乳液和混合分散体; b.水溶性聚合物,如甲基纤维素(Mc)、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盐——聚丙烯酸钙和糠醇;

c.液体聚合物,如不饱和聚酯和环氧树脂等。 必须选用与水泥水化适应性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因此,聚合物必须具备下列要求:①对水泥凝结硬化和胶结性能无不良影响; ②在水泥碱性介质中,不被水解或破坏;③对钢筋无锈蚀作用。 (2)骨料使用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同的粗骨料和细骨料,有时也可使用轻骨料。当用于防腐目的时,应使用硅质碎石和碎砂。 (3)拌和水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用水相同。 (4)主要助剂 ①稳定剂。加入稳定剂是为了保证聚合物与水泥混合均匀,并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常用的稳定剂有OP型乳化剂、均染剂102、农乳600 等。 ②消泡剂。将胶乳与水泥拌和时,由于浮液中的乳化剂和稳定剂等表面活性剂的影响,通常会产生许多小泡,如不把这些小泡消除,势必会增加混凝土的孔隙率,使强度明显下降。因此,必须添加适量的消泡剂。常用的消泡剂有:a.醇类,有异丁烯醇、3辛醇等;b.磷酸酯类,有磷酸三丁酯等;c.有机硅类,有二烷基聚硅氧烷等。 2.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应用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在基组织结构内具有耐化学侵蚀性的聚 合物连续薄膜,一般抵抗各种化合物侵蚀的能力比普通水泥混凝土要强。一般主要用于以下诸方面。 (1)路面材料用于地面、路面、桥面等,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强度高,不易产生弯曲变形。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

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 Q/NJG002—2016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 2016—XX—XX发布 2016—XX—XX试行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为推行现代化工程管理,强化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规范企业施工现场秩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展示企业市场形象,在《浙江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交通部《髙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施工现场需要,组织编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标准》,旨在规范混凝土拌和站管理,推进公司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混凝土拌和站建设安全适用、经济合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拌和站建设;2、设备配置;3、人力资源;4、生产管理; 5、附录。 本《标准》由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技术中心负责管理,宁波安途工程建设分公司负责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编制单位: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技术中心 宁波安途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本《手册》编制人员: 主编:段群苗 副主编:孔庆立 编制人员:马前民、卢俊宇、骆腾飞、林瀚、宣和平、张世浩、朱伟奇

目录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实施基本要求 1.4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2.术语 2.1水泥混凝土 2.2普通混凝土 2.3胶凝材料 3.拌和站建设 3.1 基本要求 3.2 标准化设计 3.2.1选址 3.2.2设计原则 3.2.3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 3.2.4审批管理 3.3场地建设 3.3.1总体要求 3.3.2工程征(借)地 3.3.3场地填筑 3.3.4平面规划 3.3.5道路及坪面结构 3.3.6设备基础 3.3.7厂房、仓库设施 3.3.8排水设施 3.3.9管理用房 3.3.10试验室 3.3.11水电设施 3.3.12称重设施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方法

T 0527-2005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的方法,以控制现场施工流程。 本方法适用于各通用水泥和常见外加剂以及不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值不为零的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测定。 引用标准: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6005-1997 《试验筛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 JG 3021-1994 《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 T 0521-2005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2、仪器设备 (1)贯入阻力仪:最大测量值不小于1000N,刻度盘分度值为10N。 (2)测针:长约100mm,平面针头圆面积为100mm2、50mm2和20mm2三种,在距离贯入端25mm处刻有标记。 (3)试模:上口径为160mm,下口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容器,并配有盖子。 (4)捣棒:直径16mm,长650mm,符合JG 3021的规定。 (5)标准筛:孔径4.75mm,符合GB/T6005-1997《试验筛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规定的金属方孔筛。 (6)其他:铁制拌合板、吸液管和玻璃片。 3、试样制备 3.1 取混凝土拌合物代表样,用 4.75mm筛尽快地筛出砂浆,再经人工翻拌后,装入一个试模。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共取三个试样,分装三个试模。 3.2 对于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对于坍落度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击试模侧面以排除在捣实过程中留下的空洞。进一步整平砂浆的表面,使其低于试模上沿约10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 一、目的要求及适用范围 为了控制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各种性能及质量和流变特征,要求统一遵循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从而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所适用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基本性能进行检验。 二、拌合物取样及试样制备 1.混凝土拌合物试验用料取样应根据不同要求,从同一盘搅拌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或在试验室用机械或人工拌制。 2.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取样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时,其取样方法和原则应按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3.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拌合物进行试验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方法按下列方法步骤进行:(1)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5)℃,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避免遭受阳光直射和风吹(当需要模拟施工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和原材料的质量、规格和温度条件应与施工现场相同)。(2)所用材料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在拌合前,材料的温度应保持与试验室温度相同。(3)各种材料应拌合均匀。水泥如有结块而又必须使用时,应过0.90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 (4)在决定用水量时,应扣除原材料的含水量,并相应增加其各种材料的用水量。 (5)拌制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以重量计。称量精确度:骨料为±1.0%;水、水泥和外加剂为±0.5%。 (6)掺外加剂时,掺入方法应按照有关规定。 (7)拌制混凝土所用的各种用具(入搅拌机、拌合铁板和铁铲、抹刀等),应预先用水湿润,使用完毕后必须清晰安静,上面不得有混凝土残渣。 (8)使用搅拌机半只混凝土时,应在拌合前预拌适量的砂浆进行刷膛(所用砂浆或混凝土配合比应与正式拌合的混凝土配合比相同),使搅拌机内壁粘附一层砂浆,以避免正式拌合时水泥砂浆的损失。机内多余的砂浆或混凝土倒在铁板上,使拌合铁板也粘附薄层砂浆。(9)设备:1)搅拌机:容积30~100L,转速为18~22r/min。)磅秤:称量100kg,感量50g;台磅:称量10kg,感量5g;天平:称量1kg,感量0.5g(称量外加剂用)。3)铁板:拌合用铁板,尺寸不宜小于1.5m*2.0m,厚度3~5mm。4)铁铲、抹刀、坍落度筒、刮尺、容器等。 (10)操作步骤 1)人工拌合法:将称好的砂料、水泥放在铁板上,用铁铲将水泥和砂料翻拌均匀,容后加入称好的粗骨料(石子),再将全部拌合均匀。将拌合均匀的拌合物堆成圆锥形,在中心作一个凹坑,将称量好的水(约一半)倒入凹坑中,勿使水溢出,小心拌合均匀。再将材料堆成圆锥形作一凹坑,倒入剩余的水,继续拌合。每翻一次,用铁铲在全部拌合物面上压切一次,翻拌一版不少于6次。拌合时间(从加水算起)随拌合物体积不同,宜接如下规定控制:拌合物体积在30L以下时,拌合4~5min;体积在30~50L时,拌合5~9min;体积超过50L 时,拌合9~12min。混凝土拌合物体积超过50L时,应特别注意拌合物的均匀性。 2)机械拌合法:按照所需数量,称取各种材料,分别按石、水泥、砂依次装入料斗,开动机器徐徐将定量的水加入,继续搅拌2~3min(或根据不同情况,按规定进行搅拌),将混凝土拌合物倾倒在铁板上,再经人工翻拌两次,使拌合物均匀一致后用做实验。 4.混凝土拌合物取样后应立即进行试验。试验前混凝土拌合物应经人工略加翻拌,以保证质量均匀。 三、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介绍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早在1920年,国外曾以天然橡胶胶乳配制水泥砂浆,后逐步又用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的各种乳液作为外加剂,对水泥砂浆及混凝土进行改性。1974年第六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首次讨论了关于聚合物水泥的化学作用过程。1981年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聚合物水泥的国际会议上将聚合物水泥列为独立研究方向。 我国采用聚合物研制化学注浆材料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开发的品种有甲凝、丙凝、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以及不饱和聚酯等,并于60年代在水电、交通、煤炭、建筑等方面进行工程实践,取得了成功。70年代我国开发聚合物水泥材料无论从品种上、还是数量上均有大幅度提高,相继有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醋等问世。随着我国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在聚合物水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有更大发展,聚合物混凝土及聚合物水泥砂浆在建筑工程中被大量采用,并获得优异效果。 聚合物加入混凝土或砂浆中,其形成的弹性网膜将混凝土、砂浆中的孔隙结构填塞,并经化学作用加大了聚合物同水泥水化产物的粘结强度,从而有效地对混凝土和砂浆进行改性。不仅增加了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强度,还使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获得较大提高,增强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减少了裂缝,因而使抗渗性获显著提高,且增加了适应变形的能力,适用于地下建(构)筑物防水,以及游泳池、水泥库、化粪池等防水工程。如直接接触饮用水,例如贮水池,应选用符合要求的聚合物。从发展前景以及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角度来看,其潜能和作用不可低估。 1.材料要求 (1)水泥 按本章17-1-1-2节的要求选用水泥。 (2)聚合物 用于水泥材料的聚合物分为三类: 1)水溶性聚合物分散体,包括:橡胶胶乳——天然橡胶胶乳、合成橡胶胶乳;树脂乳液——热塑性及热固性树脂乳液、沥青质乳液;混合分散体——混合橡胶、混合乳胶。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试验方法

T 0528-2005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试验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的方法和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的测定。 引用标准: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 3021-1994 《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 T 0521-2005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2.仪器设备 (1)试样筒:试样筒为刚性金属圆筒,两侧装有把手,筒壁坚固且不漏水。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拌和物采用5L的试样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mm±2 mm,壁厚为3mm,并配有盖子。对天集料公路最大粒径天于31.5mm的拌合物采用的试样筒,其内径与内高均应天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 (2)台秤:量程为50kg,感量为50g. (3)量筒:容量为10ml﹑50m l﹑100ml的量筒及吸管,量筒分度值不1ml. (4)捣棒:符合TG3021-1994的规定。 (5)秒表:分度值为1s. 3.试验步骤 3.1.试验中室温应保持在20℃±2℃. 3.2应用温布湿润试样筒内壁后立称量,记录试样筒的质量。再将混凝土试样装入试样筒,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方法如下: 3.2.1坍落度天于70mm,用振动台振实,将试样一次装入试样筒内,开启振动台,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并使混凝土拌合物低于试样筒表面30mm±3mm,并用抹刀抹平,抹平后立即称量并记录试样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并开始计时。 3.2.2 坍落度天于70mm,用捣棒捣实。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每层的插捣次数为25次;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捣顶多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表面;每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敲地容壁5~10次,直到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兆为止;并便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低于试样筒表面30mm±3mm,并用抹平后立即称量并记录试样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开始计时。 3.3保持试样筒水平且不振动,试验过程中除了吸水操作外,应始终盖好盖子。 3.4拌合物加水拌和开始计时,从计时开始后的60min时,每10min吸取一次试样表面渗出的水。60min ,每30min吸取一次试样表面渗出的水,直到认为不再泌水为止。为便于吸水,每次吸水前2min,将一片35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吸水后,恢复水平.吸出的水放入量筒中,记录每次吸水的水量并吸水累计总量,精确到1mL.当吸水累计总量用质量表述时,用Ww表示。 Ba=V除以A Ba-----泌水量(ml/mm2) V-------吸水累计总量(mL) A-------试件外露表面面积(mm2) 计算精确至0.01.泌水量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如果其中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值的15%,则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起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无效。 4.2泌水率按下式计算: B=W除以(W/m)(m1-m0)×100

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原料包括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水、天然细骨料、再生砂/粉混合物、粗骨料、外加剂;本技术采用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再生砂/粉混合物与固体碱激发剂混合后进行球磨制成单组分地聚物再生水泥。利用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化学作用激活再生砂/粉混合物、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和偏高岭土)的活性生产地聚物再生水泥,并采用再生砂/粉混合物取代部分细骨料,生产再生地聚物水泥混凝土,可有效提高了再生砂/粉混合物的资源化价值和资源化率。 技术要求 1.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水、天然细骨料、再生砂/粉混合物、粗骨料、外加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按照质量比为: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水:天然细骨料:再生砂/粉混合物:粗骨料:外加剂=1:0.3-0.45:1-3:0-1.5:0-3:0-0.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中再生地聚合物水泥原料包括:再生砂/粉混合物、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碱激发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中再生砂/粉混合物: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碱激发剂的质量比为:0-0.3:0.7-1:0.05-0.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火山灰性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矿渣、偏高岭土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碱激发剂种类为Na2SiO3、NaOH、Na2CO3、CaO、Na2SO4和K2CO3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再生砂/粉混合物的粒径小于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分再生地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细骨料的粒径小于5mm。

钢筋混凝土工程概述

钢筋混凝土工程 在水利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钢筋混凝土工程包括钢筋、模板、砼三个工种工程,这是本章要介绍的主要内容,也是全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一节钢筋工程 一. 钢筋工程概述: (一)常用钢筋: i—w 级。 (二)合格钢筋: 应有合格证明书,或者试验报告单。 (三)工地管理: 运到施工现场的钢筋,应按不同的等级、不同的型号、不同的规格、不同的生产厂家,分批分类堆放,并按施工规范做有关性能实验,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分级。 (四)钢筋加工内容: 一般包括冷拉、冷拔、调直、剪切、弯曲、焊接等。 二. 钢筋冷拉:

(一)钢筋冷拉概念:以节约钢材、提高钢筋屈服强度为目的,以超过屈服强度而又小于极限强度的拉应力拉伸钢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做法叫钢筋冷拉。(二)冷拉基本原理:(见27 页图3—1) 1. 第一次冷拉效果: 取一钢筋对其施加拉应力冷拉,钢筋会发生变形(并作应力——应变图)。随着拉应力增加,钢筋内部承受的拉应力逐渐增大。当钢筋内部产生的拉应力超过钢筋具有的屈服点A,而达到C后,停止冷拉,卸去荷载。此时可以看到,钢筋已产生塑性变形,在卸荷过程中,应力——应变图有一个变化,直线O1C 比直线OA 要缓。 2. 第二次冷拉效果: 重新施加拉应力,将钢筋拉伸到破坏,应力——应变图出现新的 变化,新的屈服点在C点附近,明显高于原来的屈服点A。这个变化说明, 钢筋的塑性发生了变化,塑性小了,硬度大了,钢筋的强度得到提高,这一现象叫“变形硬化”。 3. 钢筋内应力调整时效: 冷拉卸荷后的钢筋,有内应力存在,促使钢筋的晶体组织自行调 整,屈服强度进一步提高。钢筋屈服强度提高调整的过程称为“时效”。显 然,时效过后,钢筋的拉伸特性曲线就发生改变如图中01CDE (—撇)。钢

地质聚合物

地质聚合物 姓名:黄宇文班级BG0906 摘要:地质聚合物是一类新发展起来的,兼有有机物、陶瓷、水泥的特点,又具有独特优异性能的新型胶凝材料。本文介绍了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 关键词:胶凝材料地质聚合物碱激活反应机理 地质聚合物(Geopolymer)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非常活跃的非金属材料之一。它是以粘土、工业废渣或矿渣为主要原料,经适当的工艺处理,在较低温度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的一类新型无机聚合物材料。地质聚合物(Geopolymer)的概念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首先由J.Davidovits提出。该材料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有可能在许多场合代替水泥,并有着比水泥更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其英文的同义词还有Mineral Polymer,Geopolymeric Materials,Aluminosilicate Polymer,Inorganic Polymeric Materials等。中国地质大学的马鸿文教授建议将其译为“矿物聚合材料”。鉴于在国外Geopolymer一词使用最为广泛和我国早期介绍该材料的一些学者已将其称为“地质聚合物”,本文建议我国使用“地质聚合物”一词作为该材料的正式中文名称,并与Geopolymer 相对应。 地质聚合物被认为是由地球化学作用(Geochemistry)或人工模仿地质合成作用(Geosynthesis)而制造出的、以无机聚合物为基体的、坚硬的人造岩石。这种人造岩石具有天然岩石一样的硬度、耐久性和热稳定性。 地质聚合物具有强度高、硬化快、耐酸碱腐蚀等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独特性能,同时具有材料丰富、工艺简单、价格低廉、节约能源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材料专家的极大兴趣。 1 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 法国J. Davidovits提出的“解聚—缩聚”机理,他认为地质聚合物的形成过程为:铝硅酸盐聚合反应是一个放热脱水的过程,反应以水为传质,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铝硅酸盐矿物的的硅氧键和铝氧键断裂,发生断裂—重组反应;形成一系列的低聚硅(铝)四面体单元, 聚合后又将大部分水排除,少量水则以结构水的形式取代[SiO 4 ]中一个O的位置,最终生成Si—O—Al的网络结构。聚合作用过程即各种铝硅酸盐(Al 3+ 呈Ⅳ或Ⅴ次 配位)与强碱性硅酸盐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 以上聚合反应表明,任何硅铝物质都可作为制备人造矿物聚合物材料的原料。 现在大多数的研究者的理论都以J. Davidovits的理论作为地质聚合物反应机理的基础。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地质聚合物的形成是铝硅酸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水合物后,水合物在进行缩水聚合生成聚合物。当地质聚合物的添加成分较复杂时,则添加成分的离子在硅铝网络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而得到不同性质的地质聚合物。 2 地质聚合物研究进展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Purdon在研究了波特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硬化机理时发现,少量的NaOH在水泥硬化过程中可以起催化剂的作用,使得水泥中的硅、铝化合 物比较容易溶解而形成硅酸钠和偏铝酸钠,再进一步与Ca(OH) 2 反应形成硅酸钙和 铝酸钙矿物,使水泥硬化并且重新生成Na(OH)再催化下一轮反应,因此他提出了所谓的“碱激活”理论。 在这以后,前苏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碱激活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发现除了氢氧化钠以外,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氟化物、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等都可以作为反应的激活剂。到了1972年,法国的J.Davidovits教授申请了地聚合物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