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古诗三首

16古诗三首
16古诗三首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

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怀念。直到今天,人们还怀

念思忆着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②悟诗情:抓住“至今、思”感受诗的情感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

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竹石》呢?汇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上《16古诗三首竹石》[罗丽霞]【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⑵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坚韧不拔、坚强不屈的品质。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立场坚定,有骨气,不随风倒的精神。 2学情分析 《竹石》这首古诗的诗句意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理解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诗文,并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深入了解诗人郑燮,对学生把握古诗的内在含义有重要意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竹子坚忍不拔、坚强不屈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立场坚定,有骨气,不随风倒的精神。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竹石 一、看图导入,揭示诗题 古典诗词是我国的文学瑰宝,其精妙的语言、精练的表达、深远的含义值得我 们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古诗三首》。 1、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看几幅画,说说画上有什么?(竹子、石头)

2、这几幅画叫竹石图,像这样的竹石图,清朝时期的郑燮最为擅长,说到郑燮, 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提到郑板桥,很多同学只是略知 一二,那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说说看,你对郑燮有哪些新的了 解。 3、学生介绍郑燮。 4、同学们,我们刚才说的时候,老师发现你们非常了不起,因为你们不仅学会 了查阅丰富的资料,而且还学会了从那些资料中提取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老师 相信,这些信息一定会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做出很大的帮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诗作,走进诗人郑燮。 5、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题目《竹石》是写“竹子”还是写“石头”?(竹石:扎 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再齐读课题并带上作者。看这个燮子还挺复杂的,你如何 记住它呢。结构记字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再读“郑燮”。 6、看到郑燮笔下刚劲有力的竹石图,想到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你有什么想说 的吗?(1.竹子的生命力实在是太顽强了!竹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7、说得真好,如果老师请大家为自己这节课的学习定一个学习目标,你最想在 这堂课上解决什么问题? 8、同学们,作者想表现竹子的什么呢,作者又想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接 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诗文,共同感受作者笔下的竹石。 活动2【活动】竹石 二、初读诗文,自主感知 1、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2、二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指名读,齐读。 3、三读古诗,读出韵味。

16.古诗三首

16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石灰吟》。 2. 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3. 学会“锤、凿、焚”3个生字。 4、进行热爱祖国、坚强自立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如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3.搜集有关竹的诗句和项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诗歌就像是一粒粒耀眼的珍珠,在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古诗三首》。(展示第二屏)板书《石灰吟》,并齐读诗题。 (二)释题: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1.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石灰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2.作者为什么赞扬石灰?我们一起读《石灰吟》。 (三)(展示课件第三屏)指读,了解作者生评。 二、读通诗句(展示课件第四屏) (一)通过自读、互读、齐读等方式,读准每一个字的音,读顺句子。 (二)指名读,师生相机正音。提示“焚”是前鼻音,“锤”是翘舌音。 (三)齐读《石灰吟》。 三、感悟诗意 (一)学生细读诗,借助注释,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二)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三)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把还不明白的画出来。 (四)释疑。 1.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2.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确切的地方师生补充。 (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3.(展示第五屏)了解石灰的知识。 4.读了有关石灰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5.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 6.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还在写谁呢?(自己。)这种写法就是咏物明志。 7.《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6 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生字要结合易混字多读多写。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够背诵古诗。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石灰吟 赏析:首句写开采石灰的艰难,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石灰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赏析: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石灰,实际上是比喻一个人要正直、纯洁,要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为人民谋一些利益,就必须无所畏惧,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 竹石 赏析:诗人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赏析:前一句说竹子在成长中受到千万次折磨、打击,仍呈现一种顽强拼搏的状态。后一句补充说明对竹子千磨万击的狂风、暴雨、雷电、冰雪等事物中,风只是代表而已。“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既指自然界,也指人类社会。写竹子坚韧,就是写人的骨气。诗人用“坚劲”“任尔”等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夏日绝句 赏析:一、二句言理,借古代英雄议论人生的哲理。从生作“人杰”、死为“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不论生死,都应该坦坦荡荡,铁骨铮铮。 赏析: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来鞭挞南宋当权者的无耻,借古讽今。 1.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焚”字,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作者的相关资料;生字、新词卡片;重点句的幻灯片。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 本文要学的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板书课文题目。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画出生字、新词,以自学、汇报为主。 2.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捶打。 等闲:平常。 清白:指人高尚的情操。 破岩:破裂的岩石,指石缝。 坚劲:坚韧劲拔。 三学习古诗《石灰吟》 1.逐句理解,出示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将烈火的烧炼看得平平常常,一点儿也不在乎。 这句诗写出了石灰的烧制过程,突出表现了石灰可贵的品质。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浑”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又怎样理解?

第17课《古诗三首》

17古诗三首 主备教师:高发灿主备学校:盐塘小学 参备教师: 教材分析 《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和优美,黄河边的浪淘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什么油烫了。这首诗四季经纬锦艺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村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忧郁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造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这首诗全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二是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为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画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

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静心境。从田园山水与平民交往中领略无穷的乐趣。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克拉玛依市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

克拉玛依市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卷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40分) 1. (3分)读句子,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________(chèng chèn),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②鹿不敢犹豫,撒________(sāsǎ)开长腿就跑。 ③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________(jīn jìn)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④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头树枝中挣________(zhēng zhèng)脱出来。 2. (4分)一字组多词。 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11分)形近字组词 情________ 请________ 植________ 值________ 4. (6分)组词填空 静: ①我们考试的时候都要保持________的头脑,认真地答题。 ②________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入睡了。 ③看了《开国大典》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________。 精: ④小君制作的飞机模型很________。 ⑤从这只小木船看出明明的手艺是很________的。 ⑥这台仪器很________。

⑦________的工艺品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⑧人们称赞牙雕工人的________技艺。 翻: ⑨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________。 ⑩他把这本德国名著________成了中文。 ?夜深了,可我躺在床上________,怎么也睡不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有了________的变化。 5. (11分)按课文,选一选 找________ A键盘 点________ B资料 敲________ C鼠标 6.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他觉得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改为反问句) ②这个燕国寿陵的人学走路的事让人觉得可笑。(改为感叹句) ③他决定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缩句)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4分) 7. (10分)读下面的话,按要求作答。 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1)“堂堂的人”是指怎样的人? (2)渔夫是用什么方法制服魔鬼的? 8. (14分)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chǔchù)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

16、古诗三首

16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棵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16 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期第四单元十六课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习《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学会诗中“谦、锤、凿、焚、任”等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清白、坚劲”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3、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石灰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先后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问学生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言志、托物言志的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学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解释题目,简介作者 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所以题目的意思是(所以这是一首赞美石灰的诗)。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吗?(《暮江吟》、《游子吟》等) 3、简介作者。 三、学习古诗方法回顾 1读(按古诗的韵律节奏读好古诗)2知诗人解诗题3 抓字眼明诗意 4 想意境悟诗情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读好 1.自由读诗 2.多种形式读: 指名读。 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1、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提问:从这段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读诗句。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 1、理解诗意的方法: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然后采取“扩展、增补、调换、连缀的方法概括诗句意思。 2、请同学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注上记号。 3、同位互相说说。 4、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出示课件。适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加上关联词(如: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因为,它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间。) 五、了解“托物言志”,悟诗情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诗人敬佩、歌颂石灰的什么品格呢? 3、于谦触景生情,于是借石灰表达自己的志向。这叫托物言志。 4、从诗中看,于谦的志向是什么?找出诗句回答 3、让我们记住于谦十二岁时写下的豪言壮语。 六、感悟诗人品格 过渡:于谦有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他留给世人的“清白”究竟是什么? 课件自读资料一:这留下的清白中是两袖清风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诗,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金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语文S版

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梳理诗句,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诗篇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夏日绝句》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打开书83页。板书;读古诗。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①绝句: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②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教师准备资料)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 B、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6)

竹石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6) 《竹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品质。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强、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2.

体会诗中借物喻人,表露的诗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xiè)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课(配乐朗诵视频和音频)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激趣导入: 1. 展示图片:同学们,这几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事物?答:竹子,翠绿的竹子,高大挺拔的竹子…… 2.展示竹子生长环境的图片,引出特别喜欢长在岩石中的竹子的诗人:郑燮 2.郑燮的个人简介: (1)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2)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扬州八大怪之一…… (3)其一生经历丰富,风雨坎坷,关于他的许多故事被保存下来流传于世,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开仓济民)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同步练习D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79分) 1. (3分)按拼音写汉字 gu? xióng xiàng yǔrén 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选择划横线的字的读音。 妖娆(ráo náo)________ 隧﹙suì shuì﹚道________ 机械﹙jiè xiè)________ 青藏(zàng zhàng﹚________ 狰狞﹙níng líng﹚________ 巍峨﹙wèi wēi﹚________ 3.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日绝句江东 4.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蕴含 ②韵味 5. (1分)读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至今思项羽,________ 。 6. (4分)形近字组词 项________ 江________

领________ 扛________ 7.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人杰: ②鬼雄: 8. (5分)选择词语,展开想象写几句话。(不少于3个) ①花朵笑声阳光告诉歌唱检查 ②掰扛扔摘捧抱 ③碧绿的圆圆的美丽的炎热的大片的 9. (1分)读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我会填 生当作人杰,________ 。 10.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们都举手赞同。 ②他会迟到的。 11.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②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12. (3分)读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江东________ ________殊途 ________舞剑 13.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②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古诗三首《石灰吟》同步练习B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古诗三首《石灰吟》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1分) 1. (3分)给下列划线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劲使劲劲头 2. (4分)给下划线字选正确的拼音。 争斗(dòu dǒu) ________ 北斗(dòu dǒu) ________ 大夫(dài dà) ________ 大人(dài dà) ________ 3. (3分)我会填。 《石灰吟》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是钱塘人。他是一位民族________,也是一位政治家。 4. (6分)照样子,认真写,再组词。 锤 ________ ________ 凿________ ________ 焚________ ________ 5. (12分)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锤万击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6. (2分)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这首诗表面是写________,实际是写________,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 7. (5分)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8. (5分)我会读(读诗句,画出节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 (4分)下面课文的作者是谁?是哪一个国家的?读一读,连一连。 《池子与河流》________ 克雷洛夫法国 《蜜蜂》________ 法布尔英国 《小真的长头发》________ 高楼方子俄国 《我们奇妙的世界》________ 彼得·西摩日本 10.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②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11. (5分)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①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第四单元16古诗三首

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生字要结合易混字多读多写。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够背诵古诗。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石灰吟 赏析:首句写开采石灰的艰难,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石灰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赏析: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石灰,实际上是比喻一个人要正直、纯洁,要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为人民谋一些利益,就必须无所畏惧,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 竹石 赏析:诗人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赏析:前一句说竹子在成长中受到千万次折磨、打击,仍呈现一种顽强拼搏的状态。后一句补充说明对竹子千磨万击的狂风、暴雨、雷电、冰雪等事物中,风只是代表而已。“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既指自然界,也指人类社会。写竹子坚韧,就是写人的骨气。诗人用

“坚劲”“任尔”等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夏日绝句 赏析:一、二句言理,借古代英雄议论人生的哲理。从生作“人杰”、死为“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不论生死,都应该坦坦荡荡,铁骨铮铮。 赏析: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来鞭挞南宋当权者的无耻,借古讽今。 1.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焚”字,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作者的相关资料;生字、新词卡片;重点句的幻灯片。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 本文要学的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板书课文题目。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画出生字、新词,以自学、汇报为主。 2.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捶打。 等闲:平常。 清白:指人高尚的情操。 破岩:破裂的岩石,指石缝。 坚劲:坚韧劲拔。 三学习古诗《石灰吟》 1.逐句理解,出示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解析 古诗三首 一、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注释 《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浪淘沙:唐代曲名。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颠簸。 2、诗人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西塞山怀古》。 3、多音字

曲(1)qǔ戏曲、曲目(2)qū曲解、弯曲 簸(1)bǒ颠簸、风簸(2)bò簸箕、 4、易错字词 淘、禹、锡、簸、今、直、牵 5、诗文翻译 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中夹带的泥沙,经受了波涛滚滚和狂风簸荡,犹如从天边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可以沿着黄河飞向浩瀚无垠的银河,一同去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 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的蜿蜒曲折以及黄河的波涛汹涌和气势磅礴。 7、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两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写黄河气魄雄伟的气势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8、诗文主要内容 借景抒情,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突出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二、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注释 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2、诗人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3、多音字 朝(1)cháo朝向、朝代(2)zhāo朝阳、朝三暮四 少(1)shǎo多少、少许(2)shào少年、少女 中(1)zhōng中间、中午(2)zhòng正中、中弹 4、易错字词 南、牧、莺、酒、寺 5、诗文翻译 春天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河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旗迎风招展。 南朝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掩映在蒙蒙烟雨中若隐若现。

16古诗三首

16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结合易混字多读多写。 2?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能掌握每句古诗的意思,在了解整首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体会古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 学习本课生字,能背诵三首古诗。 2. 掌握古诗大意,体会每首古诗中表达的情感。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于谦、李清照、郑燮的资料。 2.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板书课题)

2.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咏物诗) (2)理解“吟”“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3. 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板书:于谦 于谦12 岁时,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了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的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古诗,理解诗句和词语的意思. 2. 指名读。学习生字“焚”,描红。 3. 教师范读。 4. 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大意 1. 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石灰吟》这首诗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课件出示)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我被开采出来放入石灰窑中煅烧,就变成了生

16古诗三首 教案

16、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 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棵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 总课时:上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 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语文S版

第四单元 16 古诗三首 基础积累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一、拼音小关卡。读拼音,写字词。 1.峨眉山的很多道路都是筑路工人千chuí()万záo()开出来的。 2.玉龙雪山的森林被人放火fén shāo()了,真是令人痛心。 二、咬文嚼字馆。查字典,完成练习。 如果“浑”我不会写,我会用()查字法,先查(),再查(),它在字典中的 解释有:①水不清,污浊;②骂人糊涂,不明事理;③全,满;④天然的,淳朴的。下 面“浑”应选哪种解释? 1.粉身碎骨浑.不怕。() 2.这次感冒发热,我浑.身感到无力。() 3.水面开稀土排了好多浑.水下来。() 4.我们不能过得浑浑.浑噩噩。() 三、词语游艺厅。 1. 解释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吟:________ (2)若等闲:________ (3)任尔:________ (4)坚劲:________ (5)至:________ (6)人杰:________ 2. 选择题。 (1)李清照的雅号是()。 A.青莲居士 B.易安居士 C.香山居士 (2)《竹石》和《石灰吟》都用了()写法。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情景交融 (3)《竹石》的作者郑燮号()。 A.太白 B.板桥 C.子美 (4)以下是明朝诗人的是()。 A李清照 B于谦 C郑燮 (5)“千磨万击”中“磨”的意思是()。 A.折磨,挫折 B.磨刀 C.研磨 四、句子训练营。 1.补充诗句并解释诗意。 (1)“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 ___。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语文S版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诗篇等。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石灰吟》、《竹石》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 预习《夏日绝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古诗三首》的《石灰吟》与《竹石》这两首古诗。 2.新课: (1)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都。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进”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6课古诗三首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6、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 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 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要留清白在人间”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2.《爱莲说》[宋]周敦颐(详见附件) 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你觉得思想家周敦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8年秋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6.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教学目标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

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