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气候》课件(第1课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4《世界的气候》课件(第1课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4《世界的气候》课件(第1课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 3.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5.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9.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1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 10.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C.地势高低的影响D.现代工业的发展 11.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综合练习题

天气和气候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 3.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 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5.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9.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篇一: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免费)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目录 与同学们谈地 理 ........................................................ .. (1) 第一章地球和地 图 ........................................................ (3)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 仪 (3)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9) 第三节地 图 ........................................................ .. (12) 第二章陆地和海 洋 ........................................................ (14)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4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9 第三章天气与气 候 ........................................................ . (2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1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 布 (24)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 布 (30) 第三节世界的气候........................................................ 33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36 第一节人口与人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上册

黄冈庙中学雷立新 2014年9月 与同学们谈地理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做好课前预习。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地分布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主备人:蒋钫七年级地理备课组审核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 1、气温的测定。 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3、气温的全球分布规律。 【学习难点】 气温变化曲线的判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气温概念,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气温与我们的影响以及气温的变化。 二、自学导读 (一)自学“气温与我们”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般在北京时间时、时、时、时观测。 2、读P49页图3.10,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计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你能描述什么是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吗? 日平均气温是。 月平均气温是。 年平均气温是。 4、阅读P50页活动题资料,根据下列描述,将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连线: ①早穿皮袄午穿纱 A.气温与饮食 ②夏天吃冷饮,冬天吃“火锅” B.气温与着装

③冬季气温突降,易患感冒 C.气温与商业 ④夏季购买空调,冬季购买皮衣 D.气温与健康 ⑤热带沙漠地区的居民墙厚窗小 E.气温与体育运动 ⑥北方人爱滑雪,南方人善游泳 F.气温与建筑物 ⑦柑橘怕低温,-9℃以下会受到毁灭性冻害 G.气温与交通 ⑧冬季汽车、摩托车启动速度很慢 H.气温与农作物 (二)自学“气温的变化”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读P51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 ;气温的年变化是以 。 2、读图3.12“气温日变化”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日较差约 ℃。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 。 3、读图3.13“气温年变化”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年较差约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 。 4、读图3.13“气温年变化”及右边的文字,完成下表: 5、请参加教材P51页活动一。 读图3.14“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⑵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⑶气温年较差为 ℃; ⑷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 夏 ,季节变化 ,年较差 (大或小)。 6、请参加教材P51页活动二。 根据下表中的气温数据,按照提示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北半球 气温最高的月份 气温最低的月份 陆地 海洋 月份 1 2 3 4 5 6 气 温℃ -20.1 -15.8 -6.0 5.8 13.9 19.7

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以上就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2019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项目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教学用具多媒体,地图册,课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新课导入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二)学习目标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三)冬季气温的分布1.分成四个小组,分

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小组的气温变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组的位置,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3.强调0°C等温线的意义和位置(四)夏季气温的分布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4.观察图片,近一些理解我国气温各地的差异。1.展示《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导学生计算前三个小组的温差,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3.提示拉萨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鼠标点击,出示夏季气温分布规律。4.展示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五)温度带的划分1.在教师的提示下阅读32页材料,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和名称和位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学习练习题

地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学习效果评价个性化试题(连载)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一、你会判断吗?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A.农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交通 D.旅游 2.降水概率为100%表示_______,降水概率为0表示_______。( ) A.可能有雨 肯定无雨 B.肯定有雨 可能无雨 C.可能有雨 可能无雨 D.肯定有雨 肯定无雨 3.下列天气预报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 ) 4.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四季如春 B.长冬无夏 C.终年炎热 D.电闪雷鸣

5.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华迪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16℃、14℃、4℃。据此,完成6~7题。 6.华迪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4℃ B.17℃ C.25℃ D.10℃ 7.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 A.10℃ B.14℃ C.16℃ D.8℃ 8.如图,当甲地的气温为18℃时,乙地的气温大约是( ) A.12℃ B.15℃ C.18℃ D.21℃ 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 A.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B.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C.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 D.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10.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

A.赤道地区 B.青藏高原 C.亚洲北部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11.“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 A.日常生活 B.交通出行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12.下列叙述,表述气候的是( ) A.这里天空蓝极了,偶尔有云飘过来 B.这场大风真厉害,把马路两边的座椅都掀翻了 C.一场寒流过后,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 D.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 13.图中点A是_____,降水_____。( ) A.背风坡,少 B.迎风坡,多 C.背风坡,多 D.迎风坡,少 14.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特点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15.我国东南部的气候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二、你记住了吗?试着填一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初一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湘教版

天气和气候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 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 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教师: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C,最低气温7C。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板书)天气的概念: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2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学案设计初稿 (区初一中心组 卜虹艳)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课标解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与战争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虽然有夜视和红外设备,但由于沙漠地区气候炎热,飞沙漫天,扬 起的尘土曾使军事雷达,无线电设备受到干扰,而导弹,卫星,飞机都难以正常工作,多国部队一些非战斗而死亡的人员,其死因多与天气条件导致的武器失灵有关. (一)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差别. 1.你有留意天气预报吗? 据你观察,天气预报通常会播报多长时间的情况呢? . 2. 你曾留意有关气候的报道吗? 气候数据的作用在哪里? 请看下面的一个例 子. 寒假期间, 在北京读书的王芳决定去广州旅游. 同时她的妈妈则参加了新加坡的出国旅 游团. 为了准备行装, 王芳特地去图书馆查了有关广州和新加坡的资料 ( 如下图所示 ). 王芳看到后, 立刻将原来放进行李的羽绒服拿出来, 又叫妈妈多带两套夏装去. 这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吧, 观察上面的两份资料, 你会发现:: ①无论描述天气还是气候, 都围绕 和 两方面。

②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和。 ③气候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 和。 ④天气具有(多变、稳定) 的特点,天气所表述的是(短、长) 时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多变、稳定) 的。 (二)下列材料反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请将代号填入与之相应的空格内:材料一:1979年1月,欧洲遭到了一次大风雪的袭击,德国北部大雪不停地飘了48小时,积雪3尺多深,许多汽车陷入雪中无法开动。 材料二: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来亚战争正在进行,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灭。 材料三:瑞雪兆丰年。 材料四;今年寒假我要去东北的长白山旅游。听说那时侯那里每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真够冷的,但我喜欢,可以乘雪摩托车上山。 材料五:今年春天的那场大风真厉害,马路两边的水泥坐椅都大风掀翻,许多房屋被吹倒。材料六:春暖花开防过敏。 材料七:通知:因雨,校运会推迟至下周进行。 学习小结: 1.大气冷热、干湿运动等状况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 2.天气是变化无常的,是对某个地方短时期内大气综合状况的描述。 3.描述天气可以从气温、气压、降水、风和湿度等方面进行。 学习主题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人类最早的气象预报 人类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天气变化前夕,某些动物有特定的反应,如:雷雨前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天空云状以及其他方面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天气谚语:“天上云勾勾,地上雨淋淋”,“东虹日头西虹雨”等等,这大概就算是人类最早的天气预报了。 1、有一位业余气象观测者,每天都用气象符号记录当地的天气。下图是他一周的天气记录,请你根据他的记录写出一周的天气变化。 2、观察下面的四幅图,思考图中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为什么?

(七年级地理教案)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总结

气温和降水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⑴纬度因素⑵海陆因素⑶地形因素 课后练习 1.下列地区中,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A.吐鲁番盆地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2.下列城市中,位于中温带的是() A. 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3.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由南向北的变化情况是() A.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 B.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 C.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D.结束的时间越来越晚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的描绘了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景象()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长江中上游地区 C.南部地区 D.黄河中下游地区 5.一个做火车外出的人,当到目的地的时候,原来一只空的旅行袋已装满了他一路上不得不脱下来,而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A.北京—哈尔滨 B.广州—昆明 C.哈尔滨—南宁 D.北京—乌鲁木齐 答案:1、C 2、D 3、B 4、A 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