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复习题

绿色化学复习题
绿色化学复习题

绿色化学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

生物多样性、光化学烟雾、可再生资源、原子利用率、环境墒、环境因子、绿色化学12原则及后12原则、生物放大(聚集)、产毒结构、超临界流体

二.问答题

1、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2、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的发展观有何区别?

3、如何看待化学学科?

4、如何面对能源短缺?

5、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

6、产率与原子利用率的区别?

7、举例说明如何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

8、如何用原子经济性评价常规的四种反应类型(重排、加成、取代及消除反应) ?

9、绿色化学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异同点。

10、什么是绿色化学品?

11、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外部效应原则是什么?

12、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内部效应原则是什么?

13、避免有毒化学品毒性的途径。

14、化学品产生毒性的三要素。

15、如何避免物质的直接中毒?

16、什么是间接中毒?如何避免间接中毒?

17、用辛醇-水分配系数表征有毒化学品毒性的一般准则是什么?

18、可降解的化合物在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上有何特点?

19、常见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基团有哪些?

20、为什么说催化剂在绿色化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反应溶剂的局限性及解决办法。

21、超临界CO

2

三.讨论题

1、你认为绿色化学能实现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吗?

理论(起源、发展、目标、原则、方法等)

实际(结合我国国情、现状)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自选一条目前使用的有机化学合成路线,用绿色化学原理对其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更佳的新路线。

3、举例说明化学品对局部环境和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

4、某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指出其可能引发的中毒反应。

5、可降解的化合物在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上有何特点?

6、肠胃、肺和皮肤吸收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通过改变分子性质避免其被吸收?

7、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合成路线设计的必要性及基本方法。

8、超临界流体与普通流体相比有何特点?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有何优点?

9、生物质资源的利用面临哪些挑战?

10、试对比化石资源和生物质资源作为化学化工原料的优缺点。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2)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是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复杂成分的有害浅蓝色烟雾。

(3)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其可以通过天然作用再生更新,从而为人类反复利用。(4)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是指被利用的原子数比上总原子数。其公式为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总质量/全部反应物的总质量)×100%

(5)环境墒:环境商(EQ):是化工产品生成过程中产生废弃物量的多少、物化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毒性行为等综合评价指标,用以衡量合成反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定义:EQ=E * Q。式中:E为环境因子;Q为根据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给出的废物对环境的不友好程度。)

(6)环境因子:环境因子(E),是构成环境组成的下一个层次的基本单元。如属于气候要素的气温、降水、湿度、风等。是指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所生成废物质量占目标产物质量的比值。

(7)绿色化学12原则及后12原则:

①预防环境污染、②提高原子经济、③提倡无害的化学合成方法、④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⑤使用更安全溶剂和助剂、⑥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⑦使用可再生的原料、⑧减少衍生物的生成、⑨开发新型催化剂、⑩设计可降解材料、⑾加强预防污染中的实时分析、⑿防止意外事故的安全工艺。

(1)尽可能利用能量而避免使用物质实现转换;(2)使用可见光有效地实现水的分解;(3)采用的溶剂体系可有效地进行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同时,还可催化反应并有助于产物分离;(4)开发具有原子经济,又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友好的合成系统方法;(5)不使用添加剂,设计无毒无害、可降解的塑料与高分子产品;(6)设计可回收并能反复使用的物质;(7)开展“预防毒物学”研究,使得有关对生物与环境方面的影响机理的认识可不断地结合到化学产品的设计中;(8)设计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有效光电单元;(9)开发非燃烧、非消耗大量物质的能源;(10)开发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使用或固定化增值过程;(11)实现不使用保护基团的方法进行含有敏感基团的化学反应;(12)开发可长久使用、无需涂布和清洁的表面和物质。

(8)生物放大(聚集):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

(9)产毒结构:有些物质没有直接的毒性,但由于其分子的特殊结构,它能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与有毒的物质,这种结构特征称为“产毒结构”。

(10)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压力高于其临界状态的流体。温度与压力都在临界点之上的物质状态归之为超临界流体。

1、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2、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的发展观有何区别?

3、如何看待化学学科?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性强的中心学科,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总而言之,化学学科对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在未来的科学领域和生活所在都日益变得息息相关。

4、如何面对能源短缺?

(1)高度重视节约,积极开展节能工作(2)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4)形成合理的能源价格机制(5)完善能源储备制度与参与国际合作(6)建立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7)加强节能法制建设。

5、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

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6、产率与原子利用率的区别?

原子利用率是指反应物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的原子百分率。产率:实际得到产物的质量占理论上得到产物的质量的比率。

7、举例说明如何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

8、如何用原子经济性评价常规的四种反应类型(重排、加成、取代及消除反应) ?

(1)重排:原子经济性;(2)加成:原子经济性;(3)加成:非原子经济性;(4)消去:非原子经济性

9、绿色化学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异同点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污染物的分布、存在形式、运行、迁移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科学。环境治理则是对已被污染了的环境进行治理,即研究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和治理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而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生成的新学科,它是利用化学原理来预防污染,不让污染产生,而不是处理已有的污染物。

10、什么是绿色化学品?

绿色化学品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且不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污染的化学品。

11、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外部效应原则是什么?

“外部”效应原则,主要是指通过分子设计。改善分子的与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人和其他生物机体对它的吸收性质等重要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有害生物效应。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从而增大物质降解速率、降低物质的挥发性、减少分子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减小物质在环境中转化为具体有害生物效应物质的可能性等均是重要的“外部”效应原则的例子。另外,通过分子设计,从而降低或妨碍人、动物、水生生物对物质的吸收也是“外部”效应原则要面对的问题。

12、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内部效应原则是什么?

“内部”效应原则通常包括分子设计以达到以下目标:增大生物解毒性,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和间接生物毒性或生物活化。增大生物解毒性包括把分子设计为本身是亲水性的或很容易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盐或氨基酸结合,从而加速其从泌尿系统或胆汗中排出。要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就要把物质分子设计成无毒无

害类化合物,或在分子中引入一些无毒功能团。

13、避免有毒化学品毒性的途径。

(1)让化学品不容易进入人的身体;

(2)即使进入人体也不会影响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

14、化学品产生毒性的三要素。

接触致毒、生物吸收致毒、固有毒性致毒

15、如何避免物质的直接中毒?

(1)选择无毒物质 (2)选择官能团时避免有毒官能团或对有毒官能团进行结构屏蔽

16、什么是间接中毒? 如何避免间接中毒?

间接中毒也称生物活化,是指物质在初始结构时并不具有毒性,但它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有毒的物质,如致癌物质。

避免方法:①不使用具有生物活化途径的分子:强的亲电性或亲核性基团;不饱和键;其他分子结构特征;②对可生物活性结构进行生物屏蔽

17、用辛醇-水分配系数表征有毒化学品毒性的一般准则是什么?

对于表现出麻痹型毒性的非离子有机化合物

LogP≤5其致死性和慢性毒性均会随脂溶性呈指数增加

LogP>5时毒性随脂溶性指数减少,因此对生物活性降低

LogP5-8时长期接触有害的这类非离子型有机物呈现慢性毒性

LogP≥8时长期接触也表现不出毒性,因为此时水溶性很差,化学品变得没有生物活性

18、可降解的化合物在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上有何特点?

化学结构:

(1)具有水解酶潜在作用为的物质会增大其生物降解能力(比如酯,酶);

(2)在分子中引入以羟基、醛基、羧基形式存在的氧会增大其生物降解性。

(3)存在为取代的直链烷基(尤其是大于4个碳的直链)和苯环时,由于恪守氧化酶进攻,因而可增大其生物降解能力

(4)水中溶解度大的物质更容易生物降解

(5)相对低取代的化合物。

物理性质:溶解度和分子尺寸等

19、常见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基团有哪些?

可降解基团:

(1)具有水解酶潜在作用为的物质会增大其生物降解能力(比如酯,酶);

(2)在分子中引入以羟基、醛基、羧基形式存在的氧会增大其生物降解性;

(3)存在为取代的直链烷基(尤其是大于4个碳的直链)和苯环时,由于恪守氧化酶进攻,因而可增大其生物降解能力;

(4)水中溶解度大的物质更容易生物降解;

(5)相对低取代的化合物。

不可降解的基团:

(1)卤代物,尤其是氯化物和氟化物;

(2)支链物质,尤其是季碳和季氮或是极度分支的物质,如三聚或四聚丙烯;

(3)硝基、亚硝基、偶氮基、芳氨基;

(4)多环残基(如多环芳香烃或稠环芳烃),尤其是超过三元的多环稠环或芳烃;

(5)杂环残基,比如吡啶环;

(6)高取代的化合物比低取代的化合物更不易降解。

20、为什么说催化剂在绿色化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催化剂可以加快热力学上可能进行的反应的速率(合成氨中的Fe-K

2OAl

2

O

3

),

可控制反应产物化学物种的选择性(乙烯选择性氧化的不同催化剂:PdCl

2

-V配

合物,Ag/Al

2O

3

,Ni),控制产物的立体规整结构(丙烯的聚合:氧气或过氧化物,

Ziegler-Natta),定向不对称合成旋光异构体(Ru手性膦配合物用于 2-(6-甲氧基-2萘基)丙烯酸+氢生产左旋二羟基苯并氨酸),与温度控制化学物种选择性,与接触时间共同控制产物化学物种选择性(甲烷氧化生产合成气中的Ni/

Al

2O

3

),具有高度专一性,高选择性,高的反应物转化率和反应的原子经济性的

特殊功能的分子机器。

催化科学和技术在绿色化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污染防治(减少和消除发电厂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等;)活化新的反应原料,催化与反应过程的改善(乙醛的合成、对苯二酚的合成、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21、超临界CO,作为反应溶剂的局限性及解决办法。

超临界CO

2

作为反应溶剂的优点:

(1)可以通过改变压力,在“像气相”和“像液相”之间调节流体的性质,即通过压力变化,使其性质在接近于气体性质或接近于液体性质之间变化,这样为更好地实现化学反应提供了方便。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与液体的接近,溶剂强度也接近液体,因而,是很好的溶剂,使用超临界流体,可通过调节压力来改变密度,从而调节一些与密度相关的溶剂性质,如介电性、黏度等,这样就增大了控制化学反应的能力和改变化学反应选择性的可能性。超临界流体又具有某些气体的优点,如低粘度、高气体溶解度、高扩散系数等,这对快速化学反应,尤其是扩散控制化学反应或包含有气体反应物的反应是十分有利的。

(2)二氧化碳不可能再被氧化,因而是理想的氧化反应的溶剂。同时,还可以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浓度高的这一性质,是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的反应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进行,从而提高反应速率、甚至开发出新的反应。

超临界CO

2

作为反应溶剂的缺点:

(1)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合成化学的最大限制是其溶剂化性质,即物质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目前,已经进行的研究表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物质的溶解度与其密度密切相关,且可以通过加入共溶剂使其大大增加。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与环己烷类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接受氢键的能力和一定的极性选择性,因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的非极性有机物,如烷烃、烯烃、芳烃、酮、醇等均可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而高极性的化合物,如糖、氨基酸等则不溶;聚硅烷和附带聚合物可溶,而其他聚合物则不溶,利用相稳定剂或起泡剂有时可克服聚合物不溶这一局限。

(2)由于盐类不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因此,不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离子间

反应的溶剂,也不能用超临界CO

2

作为离子作催化剂的反应的溶剂。要克服这一限制,可采用螯合剂、相转移剂或高亲油性的离子来把离子物种引入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也可将金属粒子转变为中心络合物,然后把其引入超临界二氧化碳中。

(3) 由于二氧化碳的亲电性,它会与一些路易斯碱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用作路易斯碱反应的溶剂。

三、讨论题

1、你认为绿色化学能实现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吗?理论(起源、发展、目标、原则、

方法等)实际(结合我国国情、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绿色化学的目标是:化学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即将污染消除与其产生之前。实现这一目标后就不需要治理污染,因其根本就不产生污染,是一种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的方法,是一种治本的方法。

2、自选一条目前使用的有机化学合成路线,用绿色化学原理对其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更佳的新路线。

著名除草剂Roumdup(r)的中间体亚氨二乙酸二钠的合成方法:

NH

3 +2HCHO+2HCN→NCCH

2

NHCH

2

CN NaOH NaOOC-CH

2

-NH-CH

2

-COONa;

新合成方法:HO-CH

2-NH-CH

2

-OH NaOH NaOOC-CH

2

-NH-CH

2

-COONa。

评价:原来的生产工艺,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1、反应原料的化合物HCN,具有易挥发、巨毒性的特点,严重威胁化工生产安全性;

2、反应流程复杂,极易造成原料损失,产生浪费;

3、原子利用率较低,而新的生产流程可以使得原料都百分百进入产物之中;等。

3、举例说明化学品对局部环境和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

①对局部环境的影响:

如氮氧化物排放→酸雨→植物、鱼类死亡;

汽车尾气排放→光化学烟雾→使人生病

②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被淹没: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健康。

氟氯烃排放→臭氧层空洞→紫外线照射增加→皮肤癌等

4、某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指出其可能引发的中毒反应。

答:-Cl可能发生取代反应;-C=O可能发生加成反应;-N=C=O可能发生加成反应;-C≡N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5、可降解的化合物在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上有何特点?

化学结构:

(1)具有水解酶潜在作用为的物质会增大其生物降解能力(比如酯,酶);(2)在分子中引入以羟基、醛基、羧基形式存在的氧会增大其生物降解性。(3)存在为取代的直链烷基(尤其是大于4个碳的直链)和苯环时,由于恪守氧化酶进攻,因而可增大其生物降解能力

(4)水中溶解度大的物质更容易生物降解

(5)相对低取代的化合物。

物理性质:溶解度和分子尺寸等

6、肠胃、肺和皮肤吸收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通过改变分子性质避免其被吸收?

7、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合成路线设计的必要性及基本方法。

在设计新的安全有效的合成路线时,既要考虑到产品的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又要使产生的废物和副产品最少,对环境无害,当然其难度可想而知。对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分子进行逆合成分析时,第一步时可以找出N种合成方法,那么进行第二步搜索时就可找出N2 种方法,如此类推,到第五步时将有N5 种合成路线,如果一条一条地进行实验,要花许多的时间和经费,如果让人对这些合成路线进行取舍,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借助与计算机,赋予它某种“智能”,让其按我们指定的方法自动地比较所有可能的合成路线,随时排除不适合的路线以便找出最终的经济、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的最佳合成路线。

基本方法:

(1)建立一个尽可能全的化学反应的资料库,对计算机进行训练,告诉并教会计算机,哪些物质在一起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2)提出要求,即确定目标产物及可能采用的原料;

(3)让计算机找出能生产目标产物的反应及所需原料;

(4)以上一步的原料为目标产物再做搜寻,找出该目标产物的合成反应及原料。直到得出我们预定的原料;

(5)比较各条可能的反应路线的经济技术性及环境效应,从中选出最佳途径。

8、超临界流体与普通流体相比有何特点?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有何优点?

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它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以上时,称该流体为超临界流

体。虽然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近,但其黏度却只有液体的近百分之

一,因此其流动性要比液体好得多,在相同的流速下,超临界流体的流动雷诺数比液体要大得多,所以传递系数也比液体中大得多。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扩散系数虽然只有在气体中的几百分之一,但却比在液体中大几百倍,这些都表明,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传递比在液体中的要好得多。

9、生物质资源的利用面临哪些挑战?

(1)生物质的富集;(2)不同种类生物质和在不同地方生长的生物质的不同;(3)连续的操作(4)对混合物的操作(5)产品的浓缩和分离(6)如何有效地利用副产品

10.试对比化石资源和生物质资源作为化学化工原科的优缺点。

(一)采用生物质作为化学化工原料的优点:

(1)生物质可给出结构多样的产品材料,通常具有特定的立体结构和光学特征结构,使用者可在合成过程中利用这些已有的结构因素。

(2)生物质的结构单元通常比原油的结构单元复杂,如能在最终产品中利用这种结构单元结构的复杂性则可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3)由原油的结构单元衍生所得物质,通常是没有被氧化的,而在碳氢化合物中引入氧的方法是及其悠闲地,且常需要使用有毒实际(比如铬、铅等),造成环境污染。

(4)增大生物质的使用量可以增长原油的使用时间,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5)使用生物质可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从而减缓问世效应。

(6)化学工业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资源可使本身在原料上更有保障。

(7)生物质资源比原油有更大的灵活性。

(二)生物质作为化学化工原料的缺点(及化石原料作为化学化工原料的优点)

(1)在经济上还不具备竞争力。石油工业已相当成熟,从石油开采到从原油中提取出各种有用的烃类,再将其加工成为中间物或最终化学品,已形成了大规模的、高效的生产系统。

(2)现在考虑用作化学化工原料的生物质是传统的食品原料,把食品原料改作化学化工原料是否合适?生物质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来种植,而化石原料可以集中的进行开采。

(3)生物质有季节性,而化石原料的开采没有。

(4)生物质的组成复杂,不同种类的物质,其组成和性质都可能不尽相同,这使得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离变得十分困难。

绿色化学实验报告

绿色化学实验报告 绿色化学的基本介绍: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 )原料 ,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 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 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背景: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 3 亿吨~ 4 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严峻的现实使得各国必须寻找一 条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 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 1990 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1991 年后,“绿色化学”由美国 化学会( 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 应。 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 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重要性:迄今为止,化学工业的绝大多数工艺都是20 多年前开发的,当时的加工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和劳动力的费用。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 量有毒、有害的物质。以1993 年为例,美国仅按365 种有毒物质排放估算,化学工业的排 放量为 30 亿磅。因此,加工费用又增加了废物控制、处理和埋放。环保监测、达标,事故 责任赔偿等费用。1992 年,美国化学工业用于环保的费用为1150 亿美元,清理已污染地区花去 7000 亿美元。 1996 年美国 Dupont 公司的化学品销售总额为180 亿美元,环保费用为 10亿美元。所以,从环保、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看,化学工业不能再承担使用和产生 有毒有害物质的费用,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与催化: 催化剂:催化剂是化学工艺的基础,是许多化学反应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化 工产品的生产,均采用了催化反应技术,据统计,约 85%化学品是通过催化工艺生产的,新的 化工过程有 80%以上是依靠催化技术来完成的。特点: 催化剂只能实现热力学上可以发生的反应。 催化剂只能缩短或延长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转化率。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是第一步的反应物,最后一步的产物,即经过一次化学循环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组 成。 绿色催化剂定义: 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品的生产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产生环境污染和最大

2018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范围:1—6章) (考试时间:70分钟分数: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C:12 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黄瓜切成段 B.布料裁成衣 C. 葡萄酿成酒 D.钢锭轧成板 4.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C 10H 14 N 2 )。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B. 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g C. 尼古丁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5:7

D. 尼古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 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乙没有明显现象;将甲、丙分别与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甲比丙反应慢。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丙>甲>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 D.丙>乙>甲 6.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右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7.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C. 取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含有氢、氧元素 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 B、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鉴别空气和氧气 C、可以在量筒中配制NaCl溶液 D、钢的性能比生铁好,因为钢含碳量低 9.向一定量黄铜(铜锌合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10.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13分)

绿色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绿色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绿色化学期末考 学院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10×1分=10分) 1、在臭氧变成气体的反应过程中,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是() A 、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原子利用率最不经济的反应类型是() A、重排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消除反应 3、以环己烯为原料,可以与多种氧化剂反应得到己二酸(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 进行)。下列氧化剂中可称为绿色化试剂的是()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重铬酸钾 D、硝酸 4、下列关于农业革命、绿色食品等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目前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AA级两个级别 B、提高粮食产量和加强粮食保障,是能够与保护生态同时进行的 C、农业专家对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评价是功过参半 D、绿色食品在我国是统一的,也是唯一的,它由国家环保总局进行质量认证 5、下列关于瓦尔堡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瓦尔堡醛的分子式是C 15H 22 O 3 ,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B、1mol瓦尔堡醛可以与2molH 2 加成二饱和 C、瓦尔堡醛是农药,对人体有害 D、瓦尔堡醛可以被还原,也可以作为还原剂 6、下列关于绿色交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特大城市积极建设路轨交通 B、大城市积极鼓励个人汽车消费

9、下列属于人工合成高分子中绿色合成的是() A、使用绿色原料 B、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用开环聚合法合成聚乳酸 C、使用绿色催化剂 D、使用酶催化聚合 10、下列关于隐患性高分子材料用于后处理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部回收利用 B、全部填埋 C、全部堆肥 D、全部焚烧 三、是非题(20×1分=20分) 1、天然物质对人体总是有益的 2、天然物中没有任何化学物质 3、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4、化学是一门试图了解物质性质和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 5、溶剂涂料在中的溶剂用量大大减少,甚至趋零化,也可以实现绿色涂料的开发 6、我国海洋涂料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7、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和节省资源等优点 8、“控制,而非灭绝”是绿色农药的根本目标 9、农药绿色化,是绿色化学的内容体现之一 10、绿色纺织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原材料的绿色化(即绿色纤维),二是绿色的纺织生产过程,尤其是使用绿色的纺织染整技术。因此,绿色纺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11、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生产的绿色环保大豆纤维,已投入工业化生产,是世界首创 12、蜘蛛丝是目前比强、比模最高的可降解纤维 13、绿色交通不是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而是一种新的理念 14、绿色交通的根本目的是节省能源和材料,促成车、城、环境融为一体的协调发展 15、交通绿色化,是绿色生活的内容体现之一 16、中国的环境标志工作始于1993年 17、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是自愿性认证 18、反渗透膜是苦咸水淡化最经济的方法

初中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断冲击我们的思想。在初中阶段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是培养具有绿色意识和环保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初中化学教育的趋势,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育绿色化学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把绿色化学基础知识融入化学教育中,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实教学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及环保意识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增强教师的绿色意识 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观念更新,具备绿色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因而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收集环境信息,增强自身环境意识;注意收集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信息,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污染问题。 二、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扩充绿色化学内容,如原子经济论、绿色反应、绿色能源等,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思维方式考虑和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涉及化工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问题,是进行绿色意识渗透的好素材。采取实例讲解、对比实验和工业流程模拟的方法进行渗透行之有效。例如在讲“氮气的用途”时,介绍三种途径:(1)人工化学固氮;(2)雷雨闪电固氮;(3)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人工化学固氮能耗高且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三废”而严重污染环境;雷雨闪电固氮在实践上不便于控制和掌握,对环境也很不友善,固氮量有限且易流失;而植物根瘤菌,既不消耗能源,又不需要大量厂房和机械设备,对环境无污染的生物固氮是化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再如:在做CO还原Fe■O■的实验时,引导学生改进对尾气的处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由此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尾气、废液等的处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回收旧电池,减少污染,等等。要求学生在课外多关心生活中的化学,鼓励他们多运用绿色化学知识思考,关心环保问题。 三、实施绿色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的思想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实践证明,绿色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树立环保观念方面有其独特地位与功效。 1.推广微型实验是实现绿色化的重要途径。微型化学实验是指以微小量的试剂,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所用试剂量一般为常规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它具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快捷、节省经费、减少污染、安全、便于携带等优点。在微型化带来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借助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把实验结果放大。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硫粉从常规用量的0.5克减少为0.02克,生成二氧化硫的量从1克减少为0.04克,排污量大大降低。微型实验仪器可以利用废弃物代替。像注射器既能充当滴管、做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1(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 】 1.测得邻苯二甲酸pKa1=, pKa2=,则Ka1,Ka2值应表示为:( B ) A. Ka1=1×10-3, Ka2=3×10-6; B. Ka1=×10-3, Ka2=×10-6 ; C. Ka1=×10-3, Ka2=×10-6; D. Ka1=1×10-3, Ka2=×10-6; … 2.由计算器算得的结果为,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将结果修约为:( B ) A. ; B. ; C. ; D. ; 3.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 属于偶然误差的是:( B ) ! A. 滴定时所加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物质; B.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C.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D.滴定管体积不准确; < 4. 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 )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 ! 5.下列有关NaHCO3在水溶液中质子条件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C ) A. [H+]+[HCO3-]+[Na+]=[OH-]; B. [H+]+[Na+]=[OH-]+[CO32-]; C. [H+]+[H2CO3]= [OH-]+[CO32-]; D. [HCO3-]+[Na+]=[OH-]+[CO32-]; — 6.在EDTA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EDTA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B ) A. 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的稳定性愈高; B. 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高; )

C. 反应的pH愈大,EDTA酸效应系数愈大; D. 选择配位滴定的指示剂与酸效应无关; 7.当被滴定溶液中有M和N两种离子共存时,欲使EDTA滴定M而N不干扰,则在%的误差要求下滴定反应要符合: ( C ) A. KMY/KNY104; B.KMY/KNY105; C.KMY/KNY106; D. KMY/KNY108; ~ 8.在EDTA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应用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 ) A. 当Al3+、Zn2+离子共存时,可用NH4F掩蔽Zn2+而测定Al3+; ~ B. 测定钙镁时,可用三乙醇胺掩蔽少量Fe3+、Al3+; C. 使用掩蔽剂时,要控制一定的酸度条件; D. Bi3+、Fe3+共存时,可用盐酸羟胺掩蔽Fe3+的干扰; { 9.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 = 10的NaOH溶液;B为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对叙述两溶液K’ZnY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 B ) A. 溶液的K’ZnY和B溶液相等; B. A溶液的K’ZnY小于B溶液的K’ZnY; 。 C. A溶液的K’ZnY大于B溶液的K’ZnY; D.无法确定; 10. 条件电势是(D ) A. 标准电极电势; B. 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势; C. 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势; ` D. 在特定条件时,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1mol·L-1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势; 11. 已知:E0F2/2F-=,E0Cl2/2Cl-=,E0Br2/2Br-=,E0I2/2I-=,E0Fe3+/Fe2+=,根据电极电势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A. 卤离子中只有I-能被Fe3+氧化; B. 卤离子中只有Br-和I-能被Fe3+氧化; C. 卤离子中除F-外都能被Fe3+氧化; D. 全部卤离子都能被Fe3+氧化;

绿色化学的考试题目的答案

本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对绿色化学试题作了简单的作答,仅供参考,多有不足, 还请谅解和指出!谢谢合作! 1、环境因子仅仅体现了废物与目标产物的相对比例,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后,其 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程度还与相应废物的性质以及废物在环境中的毒性行为 有关。 2、分子机器是指在生命过程中,最需要高度的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以酶作为催化剂的。这些酶催化的反应通常都是高度专一、高选择性和原子经济的。因此,这种酶催化剂被称为分子机器,其大小以纳米计。 3、在生产商用亲电性物质时,不把产品直接做成亲电性的成品,而采用一些掩 蔽剂把亲电基团掩蔽起来,使用时再用适当的试剂去掉掩蔽剂,使需要的亲电物质现场生成,这种方法称为掩蔽法。这样,就减少了该产品在生产、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的危险性。 4、化工过程强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包括发展新设备和 新技术,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与现行设备和技术相比,使反应体积变得更 小,过程变得更清洁, 能量的利用更为有效的任何化学工程的进 步都可认为是化工过程强化。化工过程强化可以通过设备改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方法的改进_____________ 来实现。 5、在水溶液及土壤环境中,有机物的降解机理主要是生物降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也是现代污水处理厂水处理的理论基础。因此,通过分子设计不仅可增大化学品的安全性,同时也可增大产生的污物的可处理性_____________ 。 6大部分对水生生物有毒的化学品都是通过麻醉作用而使水生生物中毒的。特征致命化学品均有其特殊机理,其分子通常能与细胞大分子反应,从而产生除麻醉作用模式以外的其他毒性,称为特征的毒效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绿色化学致力于研究经济技术上可行的、以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对人类无害 的化学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研究经济技术上可行的、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对人类无害的化学过程的设计和应用。 8、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勺反应有两大特征:1)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反应原料,最大 限度地节约了资源;2X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排放(因达到了零废物排放),因而最大限 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或者说从源头上消除了由化学反应副产物引起的污染。 9、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原料主要是指:1)考虑原料本身的危险 性; 2)使用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球环境问题包括一、全球气候变暖;二、核冬天的威胁;三、臭氧层破坏;四、光化学烟雾和大气污染;五、酸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生物多样性锐减; 七、森林的破坏;八、荒漠化。 1、在进行分子修饰时,主要考虑如下几点:ABC _____________ A、即减少吸收,利用致毒机理消除毒性; B、利用构效关系消除毒性;

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研究

化工教学 化 工 设 计 通 讯 Chemical Teach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197· 第45卷第5期 2019年5月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材料、制药、环境、食品等相近专业师生学习、实验、科研的主要场所。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人数增加,开设专业、实验项目增多,所涉及的实验试剂、药品种类繁多,且数量大,造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多,组分复杂,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目前,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何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等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针对高校化学实验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减轻[1]。1 完善实验室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科学规范的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建设,它是绿色化学实验室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守则”“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化学试剂领用规定”“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化学药品存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加强绿色化学理念的宣传,提高师生绿色化学意识 建设绿色化学实验室旨在减少实验室污染和环境保护,它不仅关系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学习环境、科研环境,还关系到学生科研能力和环保意识的培养。加强绿色化学理念的宣传,在化学实验的各个环节践行绿色化学的理念,从思想上、行动上逐步提升师生绿色化学意识、环保意识。首先,实验工作人员和实验指导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绿色化学知识,摒弃以往的思维模式,改变教学方式,倡导绿色化学教育。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尽可能少量的试剂来进行实验,使学生了解并参与到化学污染的防治过程中。教师在确保实验教学圆满完成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与浪费,从源头上控制化学污染,逐步实现化学实验室绿色化。3 建立完善的实验模式,从根源上控制化学污染 3.1 精选实验内容,控制化学污染 利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受影响的 前提下,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减少相似的、重复的实验,尽量删除毒性大、危险大、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实验。同时还应当尽量选择反应产物可以循环利用的实验,即一个实验的产物可以在其他实验中被利用,这样不但降低了实验成本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此外,可以研究替代药品进行实验, 即在保证实验结果无影响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无危害或危害性小的试剂替代危害性大的实验试剂。 3.2 大力推广微量化学实验,减少化学实验的用量[2] 微量化学实验是近几十年在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种化学实验新方法、新技术,它具有节约试剂、减少污染、测定快速、操作安全等优点。尤其是针对药品贵、消耗大、污染严重、操作复杂的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便于实验室三废的处理。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微量实验或半微量实验。 3.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危害 在现今教育事业中,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然而实验教学环节相对滞后。目前网络实景仿真实验系统(简称仿真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手段已慢慢进入课堂。它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动画等信息集于一体。既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实验过程,又实现了化学试剂零使用、仪器设备零投入。特别是对于那些药品消耗量大、易燃易爆、操作过程不易控制、采用有毒有害试剂的实验,则更凸显出其优越性[3]。 3.4 重视实验室三废的处理与循环利用 化学实验室应根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组分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回收和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实验室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和经费,同时也是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4 结束语 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到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中,不仅减少了化学试剂的消耗、三废的排放,还增强了师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对环境的保护。建设绿色化学实验室,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高等学校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赵烨萍,王平,等.创建高校绿色分析化学实验室的探讨[J].化工时代,2015(11):48-50.[2] 白志明.创建绿色化学实验室之浅见[J].中国包装,2016(5):72-74.[3] 许仁鑫,王丹,石先阳,等.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的绿色化建设[J].大学教育,2017(5):22-24. 摘 要: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高等学校实验室造成的环境污染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完善实验室管理、加强绿色化学理念宣传、完善实验教学模式等措施,逐步实现高等学校化学实验室绿色化,从而控制化学污染。 关键词:环境污染;化学实验室;绿色化学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6490(2019)05–0197–01 Research on the Greening of Chemistry Labora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Lu Abstract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laborator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s received attention.Through perfect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of green chemistry concepts,and perfect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this paper gradually realizes the greening of chemical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us controlling chemical pollu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hemical laboratory ;green chemistry 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研究 张?璐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西安?710130) 收稿日期:2019–03–06作者简介: 张璐(1987—),女,陕西西安人,助理实验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化学化工实验室管理及教学。

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B 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菌消毒,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答案】A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A 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 正确;有4种同分异构体,C 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答案选B 。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A 错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所以用排水法收集,B 错误;C.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C 正确;D.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只能除去氯气,但不能除去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Cl 2,D 错误,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 H 2O –4e –=O 2+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的O 2生成 【答案】B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12.298K 时,在 1L -?氨水中滴入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绿色化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化学是一门试图了解物质性质和物质发生反应的科学。(∨×) 2.化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有历史记载以前的时期。() 3.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4.氦(He)是单原子分子。() 5.地球上没有“与化学物质无关”的物质。() 6.天然物质对人类总是有益的。() 7.天然物中没有任何化学物质。() 8.化学家也在为化学工业之外的许多领域进行工作。() 9.相同分子式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结构。() 10.“反应停”的教训告诉公众:缺乏对化学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导致严重灾乱。() 11.利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 12.用箭头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不可以用于计算。() 13、CH4是比CO2更危险的温室气体。() 14、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其可能是未来的清洁能源。() 15.N0是有害的。() 16.E因子越大,原子经济性越好。() 17.原子利用率越大,E因子越小。() 18.更为精确地评价一种合成方法相对于环境的好坏,应用EQ衡量。() 19.绿色化学最根本的特征是零排放。() 20.电合成基本上可以说是无公害的绿色化学工艺。() 21.无溶剂的固相合成符合绿色化学的潮流。() 22.水为溶剂的合成法,是符合绿色化学的。() 23.Diels-Alder反应是合成六元环类化合物的重要反应,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24.水相下的Diels-Alder反应是绿色化学中反应溶剂(或实验手段)的绿色化。() 25.超临界流体合成法,是符合绿色化学的。() 26. H2O2的乙基葸醌法循环生产,是典型的零排放例子。() 27.在线检测就是保护,是绿色化学的体现之一。() 28.溶剂涂料都不可能是绿色涂料。() 29.溶剂涂料中的溶剂用量大大减少,甚至趋零化,也可以实现绿色涂料的开发。() 30.我国海洋涂料研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31.水性涂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和节省资源等优点。() 32.无铅汽油的开发,是绿色化学产物绿色化的体现。() 33.绿色食品就是“绿颜色”的食品。() 34.绿色食品就是天然食品,不合任何化学成分或化学元素,因此安全、环保。() 35.农业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带来了高产,第二次绿色革命将带来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6.严格地说,绿色食品也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 37.农药都是有毒的。() 38.“控制,而非灭绝”是绿色农药的根本目标。() 39.农药绿色化,是绿色化学的内容体现之一。() 40.绿色纺织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原材料的绿色化(即绿色纤维),二是绿色的纺织生产过程,尤其是使用绿色的纺织染整技术。因此,绿色纺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41.彩棉纤维实现了从纤维生产到成衣加工全过程的零污染。() 42.苎麻素以“中国草”著称于世,亚麻纤维以“西方丝绸”、“第二皮肤”的美誉而闻名于世。()43.天然竹纤维是会呼吸的纤维。() 44.粘胶纤维一经面世,就引起了纺织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且被誉为“21世纪纤维”、“绿色纤维”、“革命性纤维”。() 45.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生产的绿色环保大豆纤维,已投入工业化生产,是世界首创。()46.蜘蛛丝是目前比强、比模最高的可降解纤维。() 47.甲壳素纤维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抗菌、保健等功能,是理想的卫生、保健纺织品和医用材料,适于作内衣、医用缝线和医用敷料等。() 48.CFC的代用品HCFCs和HFCs都还只是绿色制冷剂的过渡性替代品。() 49.含磷洗涤剂中无机助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络合钙离子、镁离子等软化洗涤硬水。() 50.4A沸石是理想的无磷助剂产品,其对环境一定没有影响。() 51.取代含磷合成洗涤剂的最终产品可能是传统的肥皂,其可能代表了绿色洗涤的未来。()52.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污染程度最重的室内空气污染源。() 53.二甲苯的毒性较苯要小,可广泛代替苯作为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54.氡看不见,嗅不到,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情性气体。() 55.绝对的环保装修材料是没有的,也没有绝对的绿色家居环境。()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洁净化学。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根源上根除污染;研究环境友好的新原料、新反应、新过程、新产品,实现环境化工与生态协调发展;减少甚至消灭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的有害原料、催化剂、溶剂、助剂、产物、副产物的使用和生产。 特点: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绿色化学是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在再使用、再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途径。 绿色化学的基本特点是: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实现零排放。 1、绿色化学反应的主要任务 寻找无害化学合成; 尽量减少化学合成中得有毒原料和有毒产物; 设计安全化学品; 使化学品在被期望功能得以实现的同时,将其毒性降到最低; 使用安全溶剂和助剂,尽可能不使用助剂 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毒有机物作溶剂 反应原子转化率高 2、举例说明绿色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设计安全有效的目标分子:构效关系。 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新的安全有效化学品的设计;②对已有的有效但不安全的分子进行重新设计。 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原料,如: (1)用二氧化碳代替有毒有害的光气生产聚氨酯:RNH2 + CO2-> RNHCOOR1 (2)亚氨基二乙酸二钠的生产采用新工艺消除有毒氢氰酸的使用: HOCH2CH2NHCH2CH2OH + 2NaOH (铜催剂)=NaOOCH2CH2NHCH2CH2OONa + 4H2寻找安全有效的合成路线:要符合原子经济性原理。要考虑到产品的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又要使产生的废物和副产物少,对环境无害,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设计。 寻找新的转化方法:①催化等离子体方法;②电化学方法;③光化学及其他辐射方法; 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条件:(1)寻找安全有效地催化剂①活性组分的负载化②用固体酸代替液体酸; (2)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介质①采用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②水作溶剂的两相催化法。 4、什么是原子利用率,计算用氯醇法和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制备环氧丙烷的原子利用率。 原子利用率=(目标产物的量/按化学计量式所得所有产物的量之和)*100%=(目标产物的量/各反应物的量的和)*100% 氯醇法:CH3-CH=CH2 + Cl2+ Ca(OH)2——C3H6O +CaCl2+H2O 42 71 74 58 111 18 原子利用率=58/(111+18+58)=58/(42+71+74)=31% 过氧化氢法:H2O2 +CH3-CH=CH2——C3H6O +H2O 3442 58 18 原子利用率=58/(42+34)=76.3% 5、影响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相态和归宿的性质有哪些?简述化学在环境中降解的化学反应类 型。 1.挥发性、熔点、密度

2017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7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Ti 48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 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 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 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 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与 2 (HX )lg (H X)c c -的变化关系 C. NaHX 溶液中(H )(OH )c c +-> 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2(Na )(HX )(X )(OH )(H )c c c c c +- --+>>>= 26.(15分)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 NH 3+H 2BO 3=NH 3·H 3BO 3;NH 3·H 3BO 3+HCl= NH 4Cl+H 3BO 3。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清洗仪器:g 中加蒸馏水;打开K 1,关闭K 2、K 3,加热b ,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 1,g 中蒸馏水倒吸入c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K 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4)仪器清洗后,g 中加入硼酸(H 3BO 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 注入e ,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 ,关闭K 3,d 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 1,加热b ,使水蒸气进入e 。 ①d 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 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绿色化学考题及答案

一:催化剂的主要作用? 具有选择性能缩短或延长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转化率。 二: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 第二,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第三,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第四,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璜和标签规定。 三:什么是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其致毒途径有哪些? 化学品对生命机体造成的生物化学影响,称为毒性。 致毒途径有三种 (a)接触致毒: 皮肤接触、嘴接触、呼吸系统接触 (b)生物吸收致毒: 生物吸收是指生命系统内对有毒化学品吸收的能力及在生命系统内的分布。(c)物质的固有毒性致毒 四:绿色产品的共性或实质 1、产品本身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包括不会对野生生物、有益昆虫或植物 造成损害; 2、当产品被使用后,应能再循环或易于在环境中降解为无害物质。 五:什么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内容和过程分别指什么?谈谈绿色化学对我们的影响。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以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在生产中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采用少废、无废的新工艺和高效设备,改进常规的产品生产工艺;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震动等:采用可靠、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完善生产管理: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使用,对少量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取有效的设施和装置进行处理和处置。 六:离子液体与其他溶剂相比具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之 ①无色、无味、几乎无蒸气压; ②有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呈液态的温度范围大; ③无可燃性,无着火点,热容量较大且粘度低; ④离子电导率高,分解电压(也称电化学窗口)一般高达3~5V; ⑤具有很强的Bronsted、Lewis和Franklin酸性以及超酸性质,且酸碱性可进行调节; ⑥能溶解大多数无机物、金属配合物、有机物和高分子材料(聚乙烯、PTFE或玻璃除 外) , 还能溶解一些气体, 如H2 ,CO和O2 等; ⑦弱配位能力; ⑧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容易制备 例如:配位能力的N(CN)2-类新离子液体;2-羟基乙铵甲酸盐,它有极低的熔点(-82℃),室温时有很高的离子电导率(3.3mS·㎝-1)以及高可极化度,热稳定性达到150℃,此离子液体能溶解许多无机盐,一些不溶解的聚合物如聚苯胺和聚砒咯在此离子液体中也有很好的溶解性;含N (CF3SO2) 2-的咪唑类离子液体, 这种离子液体不仅对水稳定,不溶

绿色化学实验的实行方法

绿色化学实验的实行方法 随着全社会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实验进行更多与之相关的经济与环保问题的思考,希望能寻求到一种既能节约实验花费、降低环境污染,又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颖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微型实验应运而生。微型实验药品用量少、废液(量)产出低,对环境污染小,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体现出“绿色化学”和“环境友好化学”的精神,充分满足了人们在经济与环保方面的期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无机化学实验中,实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创造良好的实验、学习环境,提高增强环保观念和责任感。 1尽量采用微型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用尽量少的化学原料、试剂获取尽量多的化学信息是微型实验的宗旨。对“以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仪器微型化,把试剂用量以多少毫升减少为多少滴,并且使每滴的体积微型化,从而实现把化学原料及试剂用

量减少下来,从而实现了无机化学性质实验的微型化。实践结果证明,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节约了4/5以上的试剂用量;微小的微型化仪器,用如此少的试剂用量,取得很明显的实验现象,不但降低化学实验对环境污染,而且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具有环境意识的化学实验习惯。 如,在常规无机性质实验中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就能实现减少大量的试剂。因为在常规无机性质实验中的普通试管要加入2-3mL试剂实际用量;而在一些不用加热和不需要沉淀分离的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离子检验实验中,由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完成实验,从而大量地减少化学试剂用量。又如,制备磷酸二氢钠的实验。在制备磷酸二氢钠时,原实验要求用6mol/LNaOH中和5mLH3PO4溶液到需要的PH 值,结果就产生了60mL溶液,加热溶液1h才能浓缩结晶;现将磷酸用量由5mL减少为2mL,不但试剂用量减少了50%以上,而且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时间也缩短为25min,抽滤时间也缩短了50%以上,节电、节水60%左右,磷酸二氢钠产品也达到10g。 2严格控制有害废气的排放 在无机制备实验中,将开放型实验体系设计成密闭吸收型实验体系,实现减少有害气体泄漏和扩散到空气中。如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锌皮制备硫酸锌实验,废旧干电池中大部分留存的锌皮既是电池的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