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

1.花草树木类

(1)竹:气节,积极向上。如郑板桥的《题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

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菊:高洁,脱俗,坚贞之志。如郑思肖的《题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

曾吹落北风中。”

(3)梅:坚强,不屈不挠。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松:高洁,坚贞之志。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5)杨柳:离愁别绪,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6)杨花:离情。如苏轼的《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7)折柳:离愁别绪,怀远惜别。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8)红豆:相思或爱情。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

采撷,此物最相思。”

(9)梧桐:愁苦,悲哀。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10)雨打芭蕉:离愁别恨。如葛胜仲的《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11)落木:凄凉萧条。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喟叹和哀愁。如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黄叶:多写旅愁归思。如王勃的《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4)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5)芳草:喻所思之人。如苏轼的《蝶恋花》中有:“天涯何处无芳草。”

(16)飞絮:春景逝去,漂泊无依,离愁别绪。如秦观的《江城子》:“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又如罗隐的《柳》:“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17)兰草:高尚纯洁。如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18)蕙草:高尚纯洁。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2.风霜雨雪类

(1)春水:愁多。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流水:忧愁,命运无常的感伤。如李白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春雨、秋雨:绵绵愁绪。如秦观的《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

细如愁。”

(4)秋风:离愁。如刘禹锡的《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

客最先闻。”

5)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6)西风:愁绪。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霜:凄苦、苍凉。如陆游的《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3.飞禽走兽类

(1)燕子:变迁,爱情。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

姓家。”

(2)雁:游子思乡。如王勃的《蜀中九日登高》:“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

地来。”也有用鸿雁来指代书信的,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3)蝉:高洁。如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还可比喻凄楚、悲凉、哀婉之情。如雍陶的《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4)

猿啼:哀愁。如刘长卿的《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5)乌鸦:为渲染荒凉气氛。如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

条三两家。”

(6)鹧鸪:离愁。如辛弃疾的《菩萨蛮》:“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又有衰败之意。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又表示游子思乡之意。

(7)杜鹃(子规、杜宇):常用来表达悲苦哀怨之情或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鸳鸯:恩爱夫妻。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羨仙。”

(9)青鸟:爱情,相思相爱。如李商隐的《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沙鸥:漂泊无依的伤感。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其他类

(1)月亮:思乡。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还表示永恒。如李白的诗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2)长亭:惜别或思念。如李白的《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白发:愁情。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4)笛:送别、思乡、思念。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5)酒:别离之情。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捣衣:思乡,牵挂。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7)双鲤:书信。如晏几道的《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8)斜阳(夕阳):苍凉、凄凉。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9)长城: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0)楼兰:边境之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请缨:杀敌报国。如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12)冰雪:高尚的品格。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东篱:田园生活,娴雅。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洋《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15)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6)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

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7)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之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18)梅花落:曲调名。如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9)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杜牧的《泊秦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王之涣的《惊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1)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李益的《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22)阳关: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如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 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也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2018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羌笛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例句及出处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 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例句及出处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

(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句及出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 流水 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例句及出处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斜阳 (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例句及出处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例句及出处

初中古诗词常用意象整理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高洁、气节、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蒸蒸日上,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

古诗词中的离别意象解读 古代的离别诗词,往往涉及一些特定的风物,如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或者吹笳弹琴,吟诗高歌。总体说来,这些有关离别的意象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离别的时间。如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春天是个特殊的季节,万物复苏,本来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离人却要就此远去,带走了一年的希望。所以作为离别的双方,怎不倍加伤感?当然,离别诗更多的场景摹写是在秋季。如“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孟郊《古怨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等等。当然,从小的时间范围来讲,许多诗人更喜欢把离别与落日、夕阳、暮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浓浓的别情。离别的伤感与落日的苍茫正相协调,悲凉的环境正好可以烘托凄凉的离别之情。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等。 再者,离别地点的安排,诗人也有讲究。古代的作品,常常写到灞桥,写到劳劳亭、长亭、南浦等。灞桥,建于汉代,位于今西安城东12公里,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对送行人而言,这

是终点;对远行人来说,这是始点。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灞桥是最富有离别气息的经典意象。 劳劳亭,位于南京城南,是著名的送别之地。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如成语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 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句子便取其离别之意。 南浦,即古南浦郡,其水滨常为古人送别之处。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如屈原《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另外,在离别的景物上,古人常常描写柳枝、春草、月亮,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诗歌意象如今已成了离别的代称。“柳”谐“留”音,折柳相赠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再者,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一切顺遂。杨巨源“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等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春草”也是这样一种意象,它经常被用在表达送别、相思主题的作品中,成为抒发离愁别恨的一个载体。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王维《山中送别》中“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句均有对“春草”这一意象的涉及。

古诗文常见意象内涵的阐释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誓斩楼兰王,为国立功,雄快有力,慨当以慷。 4、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动物类) 一、课前导入(家庭作业讲解) 二、知识点讲解 诗歌是借助于形象来抒情的一门艺术。在绝大多数诗歌中,诗人不一定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某些形象去含蓄地表达,有的事物经过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锤炼,凝聚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寄托了诗人特定的思想感情。 所谓意象,就是这些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诗人写诗,借助“象”来表达心中的“意”;反言之,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把握一些意象的内涵,把握和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得心应手许多。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意象解读 古人仰而观天,俯而察地,体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鸟兽虫鱼。 一、大雁 大雁,又叫鸿雁。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这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白居易在《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中写到:“吊影分飞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战乱中亲人如分飞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像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荡。范仲淹《渔家傲》中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暗寓出边地的荒凉,来衬托边防将士不得归去的无奈之情。《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唱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一面是“北雁南飞”,一面是“长亭送别”,张生羁旅之苦通过莺莺之口表达了出来。 “鸿雁”也经常用来指代书信。飞鸿传书的传说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也就成了诗歌中的常见现象。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二、燕子 《诗经》中把燕子叫做“玄鸟”。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很多诗句都把它当做春天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 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 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花草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 ?兰花:高洁、美好。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 ?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_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 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 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 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 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 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 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 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 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 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 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 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7.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 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 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二)花草类 1.红叶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 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 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 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2、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 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7、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花卉类: 8、落花(时光飞逝,青春不在、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9、菊(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解读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解读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杨柳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经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以“宫墙柳”暗喻唐婉,抒发了两人离别后再难相见,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状态:“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读者可从“折断门前柳”这一行为中想见思念之深,忧愁之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少妇因见杨柳而想起当初与丈夫分别折柳的情景,怅想丈夫久去未归,而自己却青春渐逝,顿生悔意。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廷巳《鹊踏枝》),“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等句,形象地诠释了诗人们彼时彼地忧愁的深刻程度。 2、燕子 燕子因结伴飞行面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抒写时事变迁的还有“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

附录二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归纳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 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 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杜牧《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苏轼《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 王安石《登飞来峰》 典故归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典故: 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

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略”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1...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 “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2...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 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3...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 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 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6...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 絮才”即非凡才华。 7...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 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 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古诗常见意象解读

古诗常见意象解读(21)|多情的风 一、风的别称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3.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5.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白朴《天净沙·春》) 6.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李颀《送陈章甫》) 7.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晏殊《蝶恋花》) 10.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1.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1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一夜朔风吹石裂,惊得梅花也瘦。(赵以夫《贺新郎·满酌蓬莱酒》) 14.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孔雀东南飞》)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17.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8.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大风歌》) 1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赋萧瑀》) 20.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2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2.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唐寅《落花诗》) 23.细雨萧萧变作秋。晚风杨柳冷飕飕。(王质《浣溪沙·有感》) 24.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2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6.黄菊鲜鲜带露浓。小园开遍度香风。(葛胜仲《鹧鸪天·黄菊鲜鲜带露浓》) 27.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28.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古诗中风的意象主要按春、夏、秋、冬四季表述,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风又称“东风、和风、杨柳风”等,夏风又称“南风、暖风、薰风”等,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又称“西风、金风、凉风”等,冬天的风又称“北风、朔风、寒风”等。 此外,从风的大小、产生的源头、时间、气味、形态等角度描述风,大风又称“长风、狂风、疾风”等,按风产生的时间又有“晓风、晚风、五更风”等称呼,“松风”指来自松林的风。“悲风”意为凄厉的风,“清风”意为清凉的风。 二、风的意蕴 1.描写四季的风来揭示不同季节的特点。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春风吹拂下的明净绚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高一语文古诗词解析常见意象汇总

高一语文古诗词解析常见意象汇总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语文古诗词解析常见意象汇总》的内容,具体内容:从1988年高考语文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汇总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从1988年高考语文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汇总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汇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