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名称: 公共卫生硕士

专业类别代码: 105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从事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卫生行政管理、医疗保健管理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

1、具有所学专业领域的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2、掌握现代公共卫生管理方法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具备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3、具有系统的卫生服务知识,具备医院管理及社区医学管理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并熟练地运用于本学科。

二、学习年限

(一)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二)时间安排: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当修满规定学分时,进行专业实践和专题论文研究。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进行,如论文未完成可申请延长一年。

三、培养方式

由学院、教研室及生源单位导师小组共同负责,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培养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

在培养工作中,强调人才培养与我国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6学分。学生必须通过我校组织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社会实践,完成学位论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把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3.实行学校导师与现场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方式,由公共卫生学院的导师与教学实践基地的专家共同组成导师小组,共同完成公共卫生硕士(MPH)研究生的培养。导师组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的培养。由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抓好研究生的业务实践、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及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质量。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工作计划。

4.由学院组成综合答辩委员会,对各学科论文进行把关,严格实行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制度。

四、研究方向

(1)疾病预防与临床流行病学;(2)职业、环境与疾病防治;(3)营养与食品安全;(4)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5)化学危害防治;(6)社区卫生与健康促进;(7)卫生服务统计方法与应用。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对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要体现出基础性与应用性,选择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内容应体现出公共卫生人员在工作中能经常用到的,并利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实际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工作实际,加强现场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社会实践等。课程至少修满30学分,配养过程16学分。

(1)公共必修课(6学分);

(2)专业必修课(10~17学分);

(3)专业选修课(≥8学分),其中跨专业或跨学科课程不少于2门;

(4)前沿讲座(含研讨班)、社会实践(6学分),其中听讲座不少于4次(2学分);

(5)开题报告、预答辩、论文(16学分)。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具体设置、学分及考核情况见下表:

郑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公共卫生硕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