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

一、我会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吸”和“扔”的第四笔都是“丿”。(______)

2.“啊”的第四画是“横折折折钩”。(______)

3.“句”和“巨”的读音相同读作“jù”,都是半包围结构。(______)

二、课文欢乐谷。(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学了《“贝”的故事》一课,我知道了汉字的部首也是有含义的。(____)2.部首是“贝”的字,大多与“贝壳”有关。(____)

3.《中国美食》一课,介绍了一些家常菜和主食。(____)

4.从《中国美食》一课中,我知道了凉拌豆腐和香煎菠菜。(____)

三、选择正确的说法,在后面画上“√”,不对的画上“×”。1.寒号鸟被冻死了,主要是因为天气太冷了。(______)

2.1961年的泼水节,周总理参加了,这让傣族人民感到很快乐、难忘和幸福。(______)

3.《敕勒歌》描绘的是北方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______)

四、读句子,在比喻句后面打“√”,不是的打“×”。

1.大象的耳朵像一把大扇子。(____)

2.枫树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____)

3.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____)

4.真幸运,他不会像我一样跳。(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________)

2.“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这句话写的是日月潭傍晚的美景。

(________)

3.“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句话用“风光秀丽”一词概括了日月潭的特点。(________)

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咏柳”是歌颂柳树的意思。(________)

2.《咏柳》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韩愈。(________)

3.《村居》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________)

4.《咏柳》一诗中的“碧玉”指年轻漂亮的女子,比喻柳树。(________)

七、判断下面句子的表达,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煎、烤、煮、蒸、炖、爆”这些字的意思都与火有关。(______)2.“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这句话写出了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______)

3.过中秋,吃月饼,大街小巷人如潮。(______)

4.古时候,人们把贝壳当做饰品戴在身上。(______)

5.“与”字共3画,第二画是“横”。(______)

八、根据所学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上册中,讲的五个故事的顺序是唏哩呼噜历险记、小猪当保镖、小猪的生日礼物、小猪和蛇、小猪和橘子。(________)

2.小猪呼哩呼噜用喊救命的办法吓跑了大狼。(_________)

3.唏哩呼噜的第一怕的是困,第二怕的是饿。(______)

4.唏哩呼噜帮助鸭太太捉鬼。(________)

5.在唏哩呼噜的梦里,他被一个极大的蛋糕扣在脸上,惊醒了。(________)

九、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村居》《咏柳》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_____)

2.“千人糕”就是一千个人做成的。(_____)

3.“曾、蒙、泞、荆、莹”这几个字都是后鼻音。(____)

4.“失信不立”出自《老子》。(_____)

5.三包围的字,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大小要写得协调。(____)

十、判断对错(对的打“√”,错误的打“×”)。

1.《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______)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______)

3.黄山奇石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______)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在说法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的打“×”。

1.狐狸分奶酪很公平,谁也没多吃,谁也没少吃。(_____)

2.只要肯动脑筋,有时坏事也能变成好事。(_____)

3.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因为我要的是葫芦。(_____)

十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标出。

1.十二生肖的最后一个属相是未羊。(______)

2.“秋处露秋寒霜降”指的是“立秋、处暑、秋分、寒露和霜降”五个节气。(______)

3.从“怒、恋、慌、惊”这些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带“心”和“忄”的字都和心情有关系。(______)

4.“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这句话把大象的耳朵比喻成扇子。(______)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是唐代李白诗中的名句。(______)

十三、读懂句子并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开满鲜花的小路》中长颈鹿大叔送给松鼠太太的礼物是花籽。

(________)

2.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舒服。(________)

3.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制成的糕。(________)

4.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六一儿童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

(________)

5.“鹿”是独体字,它的部首就是“鹿”。(________)

6.“月”字旁的字多与月亮有关,“贝”字旁的字多与钱财有关。

(________)

十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特”字的第三笔是竖,“龙”字的第四笔是撇。(______)

2.《二十四节气歌》中,“夏满芒夏暑相连”里有5个节气。

(______)

3.《亡羊补牢》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______)

4.重阳节的习俗有喝菊花酒、登高踏秋、敬老爱老等。(______)

十五、学会表达,淘淘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要开始了,但爸爸还在看足球比赛,淘淘要和爸爸商量下,他应该怎么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呢?在恰当的说法后面打上“√”,错的打“×”。

1.爸爸,你都看了那么长时间电视了,现在该我看了,快点给我看动画片。(______)

2.球赛有什么好看的,和我一起看动画片吧!(______)

3.爸爸,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要开始了,你能先让我看一会儿吗?(______)答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十四、√××√

十五、××√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全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全面)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鸡冠花”一词中的“冠”读作“ɡuàn”。(____)2.“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求学的故事。(____)3.《沉香救母》中“血痕”和“印痕”的“痕”意思是一样的。(____)4.《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这三首诗都是李白写的。(____) 二、下面的说法或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苹苹只看同学的书,却从来不主动分享自己的图书。(______) 2.龙一鸣很爱惜从图书角借来的书,每次看书前都要把桌子擦干净,把手洗干净,更不会在书上面乱画。(______) 3.淘淘看到图书上的图片很精美,就把它剪下来贴在家里,再把图书还到图书角。(______) 三、根据课文《小马过河》内容判断对错。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______)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______)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______) 4.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______) 四、给下列关于“商量”的恰当的说法打“√”。 1.要有礼貌地说,要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____) 2.要说清楚理由,不能吞吞吐吐。(____) 3.被拒绝要表示理解,不要勉强别人。(____)

五、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唏哩呼噜是一只小猪。(___________) 2.蚯蚓哪里都有。(__________) 3.猫先生抓住了耗子老大和耗子老二。(__________) 4.猴子皮皮不借自行车给唏哩呼噜,是怕唏哩呼噜摔坏他的自行车。 (________) 5.唏哩呼噜开设了“心理咨询所”。(_________) 六、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花的学校》的作者泰戈尔是法国诗人、哲学家,享誉世界的作家。(____) 2.《去年的树》一课中,小鸟最后找到了树。(____) 3.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山林的景象。(____) 4.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三个胃贮藏食物,只有一个胃是管消化的。(____) 七、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真可怕”。(______) 2.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秧”,我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______) 3.“秋季里,稻上场”中的“场”的读音是“cháng”。(______) 4.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______) 5.《雪孩子》一课中,是小猴救了小白兔。(______) 八、判断下列句子,对的画“√”,错的画“×”。 1.小松鼠甩起大尾巴扫雪。(_________) 2.小鸭子用鼻子拱雪。(________)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填空题汇总 时分秒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 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2. 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3.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4.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 5.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6.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爷爷每天晨练1 ()。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二、填空 1.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5. 8:30:25是()时()分()秒。 6.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8.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 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10. 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11.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 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三、比较大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全套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3.回形针的长大约是3()。 4.1米=( )厘米,操场跑道的长是250()。 5.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准这物体的左端。 6.一张床的长度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7.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大约是125()。 13.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 )条 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 )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三.计算。 5米+8米=()米32厘米+40厘米=( )厘米 35厘米一25厘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 ) 厘米 39厘米+17厘米=()厘米85厘米一26厘米=()厘米 1米一15厘米=()厘米36厘米+64厘米=()厘米=()米 四、比较大小。

99厘米()1米4米()400厘米3米10厘米()400厘米 5厘米()5米 五.小小画家。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 15.黑板长3( ) 16. 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39( ) 18. 电视塔高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20.窗户的高大约是2()21. 图钉的长是1()22. 语文书长21()23.红领巾最长的边长50()24. 筷子长15() 七、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里打“√”。

一年级数学上册典型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典型练习题 1.填一填。 ⑴比8少2的数是( )。 ⑵ 7和9中间的数是 ( )。 ⑶比7多1的数是( );比7多2的数是()。 ⑷比9小的数有( )。 (6)与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7)比10小而又比7大的数有( )。 (8)与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比9小3的数是()。(9)我在10的前面,8的后面。我是()。 (10)我在7的前面,5的后面。我是()。 (11)在2、9、3、0、8、5、7、4、6中,左数第6个数是(),第8个数是(),第2个数是(),最大的一个数是(),最小的一个数是()。

(12)一个数前面是7,后面是9,这个数是()。 4. 想一想。 (1)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红排第4,从后面数,小红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3)盘子里有18个草莓,芳芳上午吃了5个,下午吃了6个,她吃了多少个?(10分) (4)用17-4-10=3(支)编一道题。(10分)

二、填一填。 ⑴吃饭时,我们通常用()手端碗,()手拿筷子。 ⑵写字时,我们通常用()手拿笔。 ⑶走路时,我们要靠()侧行走。 (4)上课发言应举()手,走路时应先迈()脚。 (5) 10前面有()个数,6再往后数的三个数是()、()、(),6往前数两个数是()。

(6)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7)2个十组成的数是()。 (8)比14多1的数是(),比14少1的数是()。 (9) 与17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10)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1)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12)和1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3)16比10多()。8比14少()。 (14)12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5)14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16)9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17)10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8)20里面有()个十 (19)我比17小,比15大,我是()。 (20)我在14和12之间,我是()。 (21) 13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三、□内可以填几? ⑴8+□<13⑵6+□<12 ⑶19-□>14 ⑷17-□>11 我后面有8个人。我前面有6个人。一共有多少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美版) 一、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真可怕”。 (______) 2.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秧”,我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______) 3.“秋季里,稻上场”中的“场”的读音是“cháng”。(______) 4.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______) 5.《雪孩子》一课中,是小猴救了小白兔。(______)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鸭太太和姐妹们每天吃100克盐,结果真的生出了咸鸭蛋。(_________)2.上课时猴子安安在哇呜老师的床上撒了尿。(_________) 3.鸡太太家里的鬼是花花。(_________) 4.唏哩呼噜看到山羊老汉挨打而路见不平。(________) 5.小猪真的打败了野猪大侠、月牙熊、猩猩老二和象博士。(_________)三、你读过《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吗?下面的说法中,对的打“√”,错的打“×”。 1.“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里面样样都有,唯独缺少了电梯。(________)2.“不高兴”当演员,表演的节目是《三打白骨精》。(________) 3.“没头脑”做事丢三落四,“不高兴”做什么事都不高兴。(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不管从什么角度看,看到杨桃的样子都是一样的。(____) 2.河马嘴巴大,长颈鹿脖子长。(____)

3.禾苗越拔会长得越快。(____) 4.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____) 五、根据课文《小马过河》内容判断对错。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______)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______)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______) 4.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______) 六、判断句子中加点的词运用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在一个和风细雨 ....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放风筝。(______) 2.雪孩子冒着烫人 ..的烟、呛人的火冲进屋里,救出了小白兔。(______) 3.小黑猫摇着黑尾巴,悠闲 ..地散步。(______) 4.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微风习习 ....,真冷啊!(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匹出色的马”是指妹妹的马长得很漂亮,跑得很快。(________)2.“千人糕”是一千个人一起做出来的糕点。(________) 3.雷锋叔叔一直在我们的心中,他是我们的榜样。(________) 4.《开满鲜花的小路》中“美好的礼物”是指长颈鹿大叔给的花籽,鼹鼠先生无意中将花籽散落在路上,让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鲜花。(________)八、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前腿,后长出两条后腿。(____) 2.青蛙天天吃害虫,是一种有益(yì)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____)3.水总是做坏事,给人们带来灾难。(____) 4.每次看书,我们应该先看书的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____)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 成绩等第 一、我会填。34% 1、小方的身高是136( ),体重是31( )。她每天睡觉用去9( ),早上7( )25( )起床,刷牙用了3( ),用45( )系好红领巾。带着一瓶250( )重的牛奶,步行去上学,,她家离学校2( ),她步行每小时行4( ),30( )可以走到学校。 2、盒子里有20张扑克牌,分别是红桃10张,黑桃7张和梅花3张,小明闭上眼睛摸1张,摸到的花色有( )种可能,可能性最大的是( ),可能性最小的是( )。 3、四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赛一场,一共要赛( )场。 4、红红有5本不同的课外书,军军想向她借2本书,有( )种不同的借法。 5、现在是8:25,这场电影已经放映了半小时,电影是( )开始的。 6、3个人吃3个面包用了3分钟,10个人吃10个面包要用( )分。 7、一块正方形形玻璃的边长是75厘米,在它四周安上灯带,灯带长( )米。 8、小明5分钟打30个字,小东3分钟打28个字,( )打字快一点。 9、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它们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如果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10、钟面上,时针从12到6经过( )时,分针从12到6经过( )分,秒钟从12到6经过( )秒。 11、( )÷( )=7……6,被除数最小是( )。 12、( )—80分=40分 3分20秒=( )秒 4厘米﹣6毫米=( )毫米 1吨﹣400千克=( )千克 · ··························································································································· 小学 班 姓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1 一、填空。 1、中有()个三角形。 2、一个数加5后是8,这个数是()。 3、中有()个长方形。 4、有两个相等的数,它们的和是6,则这两个数是()和()。 5、 (1)一共有 ( )种水果。 (2)从左数,在第 ( );从右数,在第 ( )。 (3) 前面有( )种水果,后面有( )种水果。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粉笔盒、冰箱都是长方体。() 2、足球、皮球都是球体。() 3、19后面只有一个数,那就是20. () 4、在1~7之间有6个数。() 5、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三、1、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9位,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1位,请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 2、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5位,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8位,请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2 一、填空。

1、1的前面是(),8的后面是(),19的后面是(), 10的前面是()。 2、1个十和5个一组成()。2个十是()。 3个1和1个十是()。19里面有()个十和()个1。 20里面有()个十。 3、个位是5,十位是1的数是()。十位是2,个位是0的数是()。 个位是1,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1的数是()。 十位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的数是()。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 有1个十在十位写(),有2个十在十位写(),有几个一在个位写()。 5、右边起,第一位是4,第二位是1,这个数是()。 6、 二、我会做。 1、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8位,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3位, 请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 2、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6位,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2位, 请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3 一、填一填。 1、在1、0、3、4、 2、5、10、8、7、6这些数中,一共有()个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比7大的数有(),比3小的数有(),从右数第6个数是()。

语文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整版)

语文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咏柳”是歌颂柳树的意思。(________) 2.《咏柳》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韩愈。(________) 3.《村居》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________) 4.《咏柳》一诗中的“碧玉”指年轻漂亮的女子,比喻柳树。(____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________) 2.“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这句话写的是日月潭傍晚的美景。 (________) 3.“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句话用“风光秀丽”一词概括了日月潭的特点。(________) 三、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寻找”“明亮”“灾难”这三个词语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____) 2.“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出自《三字经》。(____)3.《画杨桃》一文中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起来,是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____) 四、根课文内客判断对,对的画“√”,错的画“×”。 1.上课时猴子安安在哇呜老师的床上撒了尿。(_______) 2.鸡太太家里的鬼是花花。(_________) 3.唏哩呼噜看到山羊老汉挨打而路见不平。(________) 4.小猪真的打败了野猪大侠、月牙熊、猩猩老二和象博士。(________)

5.鸡太太家的“鬼”原来是耗子。(______) 五、我会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儿童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______)2.窟、窑、窄这三个字的意思都与洞穴有关。(______) 3.“轻诺必寡信”是说别人随便说什么,我们都要相信。(______)4.“雪特别怕太阳”与“书包的样子很特别”中的“特别”意思相同。(______)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东风”指的是“春风”。(______) 六、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1.“酱”与“庄”的韵母都是“ang”。(____) 2.“睁”与“秩”的声母都是“zh”(____) 3.“庄稼”的读音是“zhuāng jiā”。(____) 4.“逮”字的读音是“dāi”。(____) 5.“弓”字是个部首字,共四画。(____) 七、读句子,判断。 1.小蚂蚁在秋天忙着贮(zhù)存(cún)食物,准(zhǔn)备(bèi)过冬。(_____) 2.秋天到了,树木都要落叶了。(_____) 3.小鱼在冬天也要在水里过冬。(_____) 4.“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句中的“一片一片”表示许多片。(_____) 八、课文扫描我会辨。 1.“危楼高百尺”中“危楼”是指楼房不牢固,很危险。 (__________)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综合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综合练习题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综合练习题 一、我能填出这些空。 1、里有()个,5个是()。 2、太阳每天从()方升起,从()方落下。 3、48是3的()倍,32的5倍是()。 4、()÷8=12……7,余数是(),被除数是()。 5、小红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6、7000克=()千克,5吨=()千克,5日=()时,2时10分=()分。 7、今年是2013年,今年的二月份有()天,如果小刚每天写2页大字,二月份共写()页。 8、在()填上平移或旋转。 正在转动的方向盘() 正在上下的电梯() 9、一袋大米重()41千克,6袋同样的大米大约重()千克。 10、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时刻。 下午2时是()时,夜里12时既是第一天的()时,也是第二天的()时。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画“√”,错的’画“×”。 1、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2、任何数乘0都得0。() 3、钟面上分针的转动是平移现象。() 4、把一根绳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5、3吨棉花比3吨沙子轻。() 6、5,要使商是一位数,○内填9。() 三、我能做出正确选择(只填编号) 1、第一节课8:30开始,9:10结束,这节课上了()分。 A、30 B、40 C、50 2、200×5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 A、1 B、2 C、3 3、当我们面对东北方时,后面是()方。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四、我是细心的孩子 1、看清数字和符号,再口算。 300×7= 90÷3= 55÷5= 62÷8≈104×5≈84÷2= 2、计算85÷5+7380-80÷812+24×5 81÷(320-311) 3、请按要求完成,列竖式计算。 307×7= 95÷4= 360×3= 63÷3= 49×8= 五、应用题。1、春节到了,家里来了22位客人,每8人坐一张桌子,至少需要备多少张桌子?

语文二年级上册练习题有答案

语文二年级上册练习题 有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堂训练(一)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琴(jín qín√)迟(cíchí√)宁(níng√ nín) 牵(qiān√ piān)倦(quàn juàn√)算(shuàn suàn√) 馆(guǎn√ gǎn)纺(fāng fǎng√)胜(shèn shèng√) 二、把每一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用“——”画出来。 1. 钢琴二胡手风琴口琴笛子京剧 2. 皮球地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 3. 跑步跳高拔河踢球唱歌跳绳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秀(丽)神奇 山河(壮)美(秋)收(冬)藏闻(名)中外 四、把下列句子排成通顺的一段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2)动物们聚在一起商量怎么过冬。 (5)青蛙摆摆手,说:“我不到南方去,我就在这里过冬。” (1)秋天就要过去了,天气渐渐变冷了。 (3)燕子说:“冬天快要来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里暖和,还有许多虫子。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4)燕子问青蛙:“青蛙哥哥你也吃虫子,你和我一起去南方去过冬吗?” (7)小蜜蜂说:“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了。” (6)燕子又问小蜜蜂:“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8)最后它们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五、看图写话,把足球比赛的精彩场面写下来。写在作文本。 六、看图写话,好词好句及题目参考。 题目:《精彩的足球比赛》《踢足球》 好词:守门员弯腰站立运动员互相配合积极拼抢 把球抢来带球前进左冲右突巧妙传球 瞪大眼睛飞速前进气喘吁吁猛冲抢球 抬脚一射球进球门群情激动吹呼雀跃 好句:1. 后卫×××巧妙地将球传给前锋×××。 2. 对方运动员半路把球拦下,和本队队友互相配合,左冲右突,飞速前进。 3. ×××在离对方球门几米处飞身跃起,迎球用力一顶,足球破门而入。 七、阅读分析基本方法指导: 同学们,你们是二年级的学生了,要进行一些阅读题的检测了。阅读检测的核心是让大家有较好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读”就是读通顺读明白文章内容。方法是:先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读题,了解检测内容,最后再逐题去做。做题时,特别注意语言表达要紧扣题意。一些同学先读试题,然后做一题去文中找一题,这样做,有些题缺乏前后文的联系,就会导致理解偏差或不准确、不全面,答案就不对了。 八、语言艺术指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口算。(6分) 120-40=402×5=25×4=450×0=360-90=11+60=630×3=560+40=72-24=9+50=630+70=120×5= 24×5=70×8=250×5=14+40=880×2=40×8= 57-28=801×9=120+20=250×1=28+68=100×0= 30×6=18×3=902×1=17×4=68-4=48-16= 70×2=200×8=280-70=320×8=30×6=180-60=140-5=125×8=560+80=150×2=700×2=72×3= 42+30=902×6=90+70=800×5=440×0=25+16=303×3=12×2=470+70=64×0=25×8=72×6= 20×6=90×3=420×6=280+40=55×5=48×4= 二、填空题。(28分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2000克=()千克 6米=()厘米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0分)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6分) 4厘米○39毫米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练习题(一) 一、直接写得数(10分) 35+15=28-22=90+26=16-16=78-70=66-26=45+15=78-36=96+14=47+20=88-12=27+46=93-23=68+19=15-9= 36+8= 70+30= 56-50= 81+9= 18+9= 二、填空题(23分) 1、16与14的和是(),再减去20,结果得()。 2、85比91少(),比62多8的数是()。 3、按规律填数。 ⑴9 ,11 ,13 ,15 ,(),(),()。 ⑵34 ,30 ,26 ,22 ,(),(),()。 4、小明有19块糖,小星的糖比小明多,小红的糖比小明少。小星最少有()块糖,小红最多有()块糖。 5、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添上()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第二行拿走()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从第二行拿()个△到第一行,两行△就同样多。 6、数一数,填一填。 ()边形()边形()边形 7、妈妈买了20块糖,红红先吃了4块,还剩()块,又吃了9块,还剩()。 8、兰兰有8张邮票,明明有12张邮票,兰兰比明明少()张,明明给兰兰()张,两人就同样多了。 9如图,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图形是 ()边形。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得数比60大的算式是()。 A. 70-20+35 B. 45-25+35 C. 42+30-27 2.比64少18的数是()。 A. 82 B. 46 C. 73

3.下面的图形中,不是四边形的是()。 4.右图中有()个四边形。 A. 4 B. 5 C. 9 四、列竖式计算(12分) 23+47-39=85-18-29=45+17+35=76—28+44= 40+7—28= 36+36—50=

(完整)二年级上判断题有答案

二年级上判断题 1.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2.黑板上的直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一样大。(√) 3.用放大镜看角,这个角就变大了。(×) 4.从一点出发,只能画一个角。(×) 5.3个6写成乘法算式是3+6。(×) 6.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7。(×) 7.6+6和6×2的得数相同。(√) 8.求几个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9.4×6和3×6的积,都比20要大。(×) 10.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角。(×) 11.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角就越大。(×) 12.每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13.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要短。(×) 14.小丽身高1米30厘米。(√) 15.7×6=42,读作六七四十二。(×) 16.6+6+6+6+5=6×5(×) 17.4×5和5×4都可以用口诀四五二十计算。(√) 18.5×3表示3个5或5个3相加。(√) 19.黑板边、圆桌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0.1米长的彩带比100厘米长的彩带短。(×) 21.直角不是角。(×)22.钟面上3时时,分针与时针组成的角是直角。(√) 2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只有2条对称轴。(×) 24.测量物体的长度,最好用米做单位。(×) 25.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总比用米作单位测量的物 体短。(×) 26.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都有四个直角。(√) 2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对称轴。(×) 28.桌面上的直角比教室地面上的直角小。(×) 29.6+6写出乘法算式是6×6。(×) 30.8+4+4可以改写成8×2。(√) 31.6个3相加可以写成6+3。(×) 32.两个乘数都是3,积是6。(×) 33.三个同学下棋,每两个下一盘,三人一共下6盘。(×) 34.7+7+7+5可以用7×4-2来计算。(√) 35.两个乘数都是8,结果是16。(×) 36.用□1、□3、□7这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 37.红领巾有3条对称轴。(×) 38.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9.左边的直角比右边的直角大。(×) 40.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正好是直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判断题专项练习(内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判断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判断题专项练习 1.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2.1/1> 1/2 ()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把一条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就是这根绳子的1/5。() 5.一个三位数乘以4,积一定是四位数。() 6.1千米又叫1公里。() 7.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他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8.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吃,每个小朋友吃这块蛋糕的1/3。() 9.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10.把一个蛋糕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 11.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0。() 1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13.小明身高42千克。() 1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15.把一根绳子对折三次,每份是这根绳子的1/6。() 16.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每段是这根绳子的1/3。() 17.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板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18.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比正方形周长长。() 19.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可以用长+宽×2。() 20.9时5分写作9:5 () 21.丁丁做5道口算题用45秒,芳芳做6道题用了1分,芳芳做得快些。() 22.4条边相等的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23.1枚硬币的厚度约1克。() 24.小红体重42米。() 25.小明高14分米。() 26.一条裤子长9分米。() 27.一辆车长5分米。() 28.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29.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0.在减法算式中,差一定比被减数和减数都小。() 31.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00的数是1999。() 32.两个正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3.计算减法的题目,只能用减法来验算。() 34.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 35.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它的边长一定是2厘米() 36.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37.已知长方形长和宽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 38.这张图甲、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 39.7千克棉花比7千克铁轻。() 40.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就等于它的边长。() 41.一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长是宽的2倍,它的周长是12厘米。() 42.三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米。() 43.有一个图形,它的四条边相等,它一定是正方形。() 4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了8厘米。() 45.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46.7个1/9就是7/9。() 47.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时。() 48.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 49.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 50.6点钟时分针和时针正好成一条直线。() 51.2个500米是1000千米。() 52.因为108×5的因数中间有0,所以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5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也是三位数。() 54.1= 4/4= 6/6= 9/9 () 55.1可以看成5个1/5。() 56.8个3 相加和3个8相加的得数相等。() 57.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有几个0。() 58.一个西瓜的1/4比它的1/5少。() 59.四边形都有四个直角。() 60.一个西瓜的2/4一定比另一个西瓜的1/4多。() 61.有一盒糖,吃了它的1/4,剩下的比吃了的多。()

【上海市】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练习题 第一部分 一、填空。 1、 1米=()厘米 300厘米=()米 8米=()厘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棵树高25()数学书厚约7() 小明身高1()22()桌子高70() 4、在()里填上“>”、“<”或“=”。 3米()3厘米 30厘米()29厘米 1米()100厘米 3米()2米75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40厘米+26厘米=() 30米+15米=() 60厘米-16厘米=() 1米-12厘米=() 二、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2、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3、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三、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 、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3、量一量。 我的手掌宽约()厘米。我的一拃长()厘米。 我的身高是()厘米。我的一步长()厘米。 四、动脑筋。 1、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厘米。 2、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次。 3、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米。

第二部分 一、填空: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26 ()+13=26 ()-12=30 22+()=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 53-25 51-29 ○ 32 □34+25 ○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二、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5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二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狐狸骗了乌鸦两次,终于把肉骗到嘴里了。(____) 2.小鹰飞到大树上空,所以它真的会飞了。(____) 3.“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这句话是伊索说的。(____) 4.青蛙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终于登上山顶,看到了大海。(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禾苗长得慢不应该往高处拔,要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____) 2.羊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____) 3.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在说谎。(____)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雪孩子》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孩子当成人来写。(_______)2.《敕勒歌》是北朝民歌。(_______)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字读“jiàn”。(_______) 4.“危楼高百尺”中的“危”是“高”的意思。(_______) 四、读一读,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贫”用部首查字法,查“贝”部,这个字跟钱财有关。(______) 2.“阿姨、坐位、指南针”这组词里只有一个错别字。(______) 3.《揠苗助长》《羿射九日》《亡羊补牢》都是寓言故事。 (______) 4.蜘蛛卖袜子时,看到蜈蚣吓得匆忙跑回网上。(______) 5.鼹鼠米加先生的愿望是把孩子们都培养成设计专家。(______)

五、结合课文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小蝌蚪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________) 2.课文《我是什么》,“我”指的是水。(________) 3.古诗《梅花》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________) 4.苍耳妈妈送孩子去旅行的办法是让孩子们乘着风出发。(________) 5.去野外旅行时,我们需要准备手套、地图、登山鞋、指南针等。 (________) 六、听读短文,判断对错。(____) 1.小刺猬坐在田埂上看星星一直很高兴。(____) 2.小刺猬以为流星划过天空是星星小弟弟掉下来了,所以很伤心。(____)3.妈妈告诉小刺猬,这是星星小弟弟在玩滑梯。(____) 4.小刺猬开心是因为妈妈的话特别有趣,让人听了发笑。(____) 七、根据在“快乐读书吧”里读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小鲤鱼跳龙门》中领头去跳龙门的是一条金色的小鲤鱼。(______)2.《一只想飞的猫》中那只会飞的猫热心帮助了很多小伙伴。(______)3.《孤独的小螃蟹》中,小螃蟹把可口可乐空罐子当作鼓敲响的时候,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______) 4.《“歪脑袋”木头桩》中的木头桩虽然又脏又丑,但很谦虚,受人尊敬。(______) 5.《小狗的小房子》中小狗为了让小猫高兴,一个人把小房子扛到了小河边。(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前腿,后长出两条后腿。(____) 2.青蛙天天吃害虫,是一种有益(yì)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____)

三年级上册数学判断题专项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判断题专项复习题 1、笔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从个位算起。 2、钟面上,秒针走2大格,走了10分钟。 3、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4、1千克玉米比1千克芝麻重。 5、李兵7:50到教室,王刚7:40到教室,李兵比王刚走得慢一些。 6、12里面有6个2,所以,12是6的2倍。 7、500千克的2倍是1吨。 8、2个500米就是1千米。 9、700比388多412. 10、△有10个,○的个数是△的5倍,○有5个。 11、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与任何数相加也等于0。 12、两位数乘9,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13、两个数的和一定小于这两个数的积。 14、( )82×4,要使积是三位数,( )里只能填1。 15、如果因数中间有0,那么,积的中间一定有0。 16、2个12比7个17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判断题专项复习题 1、笔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从个位算起。 2、钟面上,秒针走2大格,走了10分钟。 3、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4、1千克玉米比1千克芝麻重。 5、李兵7:50到教室,王刚7:40到教室,李兵比王刚走得慢一些。 6、12里面有6个2,所以,12是6的2倍。 7、500千克的2倍是1吨。 8、2个500米就是1千米。 9、700比388多412. 10、△有10个,○的个数是△的5倍,○有5个。 11、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与任何数相加也等于0。 12、两位数乘9,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13、两个数的和一定小于这两个数的积。 14、( )82×4,要使积是三位数,( )里只能填1。 15、如果因数中间有0,那么,积的中间一定有0。 16、2个12比7个17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