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 是岩浆岩

玄武岩 是岩浆岩
玄武岩 是岩浆岩

玄武岩:是岩浆岩。岩浆岩喷出地表为玄武岩,留在地下的就成了花岗岩;是一种喷出岩,是一种火成岩,也就是岩浆冷凝结晶而成的,多在海底喷发形成,形成上凸下平的枕状构造。

火成岩根据SiO2的含量可分成4类,玄武岩是其中的一种典型代表(SiO2的含量在45%到52%之间)。

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45%至50%左右。

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因其质地致密,它的比重比一般花岗岩、石灰岩、沙岩、页岩都重。但也有的玄武岩由于气孔特别多,重量便减轻,甚至在水中可以浮起来。因此,把这种多孔体轻的玄武岩,叫做“浮石”。

基性喷出岩的一种。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灰黑色。常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和斑状结构。

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基性长石等;基质一般为细粒或隐晶质。

分类:

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划分为橄榄玄武岩、紫苏辉石玄武岩等;

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等;

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可分为高铝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等。由于玄武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喷溢地表易形成大规模熔岩流和熔岩被,但也有呈层状侵入体的,如岩床等。在高原地区常形成面积达数千至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有人称其为高原玄武岩,如印度的德干高原玄武岩。

在海洋则构成海岭和火山岛。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铜、钴、硫黄、冰洲石、宝石等,其本身亦可作耐酸铸石原料。

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垂直冷凝面常发育成规则的六方柱状节理。成因,一般认为,假设在均一基性的熔岩中有均匀分布的冷却中心(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冷却中心距离彼此相等),然后,各向中心收缩,形成六方柱状节理。

玄武岩,是生产“铸石”的好原料。“铸石”是将玄武岩经过熔化铸造、结晶处理,退火而成的材料。它比合金钢坚硬而耐磨,比铅和橡胶抗腐蚀。玄武岩还在一种铸钢先进工艺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可以延长铸膜寿命。同时,玄武岩还可以抽成玻璃丝,比一般玻璃丝布抗碱性强,耐高温性能好。

多气孔状的玄武岩(浮石),因为它气孔多,又相当坚硬,因此,将它搀在混凝土里,可以使混凝土重量减轻,但仍很坚固,同时有隔音、隔热等特点,是高层建筑轻质混凝土的良好骨料。浮石还是很好的研磨材料,可用来磨金属、磨石料;在工业上还可做过滤器、干燥器、催化剂等。

玄武岩是修理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所用石料中最好的材料,具有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玄武石,玄武石具有耐磨、吃水量少、导电性能差、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等优点,并被国际认可,是发展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最好的基石。

一些艺术家,根据浮石多孔和皱、漏的特点。用来建造园林中的假山,或雕成小巧玲珑的盆景,是由

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它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也叫火成岩)。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它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变异的形状。

目前国内外,做为陶瓷釉料的原料有很多.但是玄武岩在这方面的应用不是很广泛.现在玄武岩主要是作为建筑石材及铸石的原料。其实玄武岩作为生产陶瓷产品的釉料,有很多优点,而且玄武岩在我国分布很广泛.可利用它做添加部分辅助原料制备,适用于不同烧成温度的陶瓷制品釉料。玄武岩的主要用处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玄武岩可以可以作为黄、红、黑等深色釉的主要原料。

2、玄武岩加入量为80%左右,玄武岩釉料成本低廉。

3、玄武岩釉料有无光釉面和光泽釉面,可利用添加剂调整烧成温度(1080~1380℃)适用于不同的陶瓷产品。

4、釉面质量良好,成本低廉。

工程地质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 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 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 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 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 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

岩浆岩复习题(答案2013)

岩浆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岩浆 2.岩浆作用 3.火成岩的相 4.火山岩韵律 5.镁铁质矿物 6.长英质矿物 7.里特曼指数 8.铝饱各指数 9.火成岩的结构 10.辉长结构 11.辉绿结构 12.二长结构 13.斑状结构 14.似斑状结构 15.包橄结构 16.文象结构 17.堆晶结构 18.鬣刺结构 19.粗玄结构 20.拉斑玄武结构 21.安山结构 22.煌斑结构 23.反应边结构 24.火山角砾结构 25.凝灰结构 26.集块结构 27.枕状构造28.气孔构造29.流纹构造 30.球状构造 31.带状构造 32.块状构造 33. 柱状节理构造 34.超基性岩 35.超镁铁岩 36.地幔捕虏体37.蛇绿岩 38. 埃达克岩39.细碧角斑岩系 40.玢岩 41.斑岩 42.广义花岗岩 43. 火山碎屑岩 45.分异作用 46. 分离结晶作用(结晶分异作用) 47.平衡结晶作用 48. 岩浆混合作用 49. 岩浆同化作用 50.火成杂岩体 51. 硅铝矿物 52. 镁铁矿物 53. 喷出岩 54.熔结凝灰岩 55.火山角砾结构 二、填空 1.侵入体侵入深度为 0-5km 时,称浅成相;侵入深度为 5-15km 时,称中 深成相;侵入深度大于 >15km 时,称深成相。 2.根据火山岩产出方式可划分为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 火山沉积相。喷出相又可分为溢流相、爆发相和侵出相三个相。 3.看下图,写出相应火山岩相的名称: (1)溢流相;(2)爆发相;(3)侵出相;(4)火山通道相;(5)次火山相;(6)火山沉积相。 4.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 (颗粒)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的相互关系。 5.划分火成岩结构类型的基本要素有矿物的结晶程度、矿物的大小、 矿物的形态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6.据火成岩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 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四种结构。显晶质的岩石按矿物的粒度大小分为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等的形态、外貌和相互关系。一般并不包括岩体构造(火山机构等),也不包括矿物本身晶体格架方面的特征。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成不仅是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也是岩石形成时地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反映,还是岩浆性质、成分变化的真实记录。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依据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结晶质部分(玻璃)的比例,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三大类: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下较缓慢的条件下(如地壳深处)从容结晶而形成的,所以多见于较深的侵入岩中。 2、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快速下降条件下(如喷出地表),岩浆中的各种组份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即已冷即,因而形成玻璃质。玻璃质主要出现在酸性喷出岩中,或浅成、超浅成侵入体的边部。 3、半晶质结构:岩石由部分昌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喷出岩中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即其中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律的)的,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的固态物质。它很少无色,常由于含少量过渡性无素(如铁等),在手标本上呈现不同的颜色。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转化为结晶质,叫去玻化作用。一般来说,中生代火山岩已部分脱玻化,中人有新生代火山岩玻璃质保存较好。当有一定的挥发份及温度、压力较高时,转化则相对迅速。所以古老的熔岩中或遭受区域变质的熔岩中很少有玻璃质,多已转变为呈微晶质的集合体。 霏细结构:脱玻化作用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叫霏细结构。脱玻化产生的霏细结构,颗粒之间的界线模糊,且形状很不规则,粒度较小。霏细结构也有原生的,原生霏细结构是在岩浆过冷却条件下形成的,也是由极细的,他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组成,但不同于前者的在于:颗粒之间的界线较清晰,颗粒外形比较规则,粒度较大。霏细结构在较酸性熔岩及浅成、超浅成脉岩中常见。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根据肉眼观察,首先区分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两大类。 显晶质结构:是指在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 隐晶质结构:则指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颗粒者。隐晶质结构的岩石外貌致密,肉眼下有时不易与玻璃质岩区别,但隐晶质没有玻璃质的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而常以瓷状断口为特征。 1、显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 1)粗粒结构:晶粒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晶粒直径<2mm; 4)微粒结构:晶粒直径<0.2mm; 5)伟晶结构:晶粒直径>1cm; 2、隐晶质结构

岩浆岩24种结构类型教学内容

岩浆岩24种结构类 型

1.等轴粒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比较自形的橄榄石和辉石紧密镶嵌 组成(岩石主要由自行状橄榄石和辉石镶嵌组成) 2.海绵陨铁结构:半自行的橄榄石与辉石晶体之间,为他形的金属 矿物(磁铁矿等)所填充,是他形的金属矿物成网状或海绵乳状,似为橄榄石,辉石,斜充填在长石颗粒的胶结物(橄榄岩中它形的磁铁矿(黑色)充填在粒状蛇纹石化的橄榄石晶体间似胶结物状) 3.包橄结构:岩石中大的辉石、斜长石、角闪石晶体中包裹有小的 呈圆形或卵形的橄榄石晶体(大颗粒的辉石(主晶)中包裹有一些较小的浑圆粒状的橄榄石(容晶)) 4. 5.蠕虫结构:是石英与斜长石的交生,在酸性斜长石中,许多细小 的形似虫状或指状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中(花岗岩中石英呈蠕虫状穿插生长于斜长石、钾长石接触处) 6.嵌晶含长结构:岩石中自行的斜长石晶体,呈不规则细条状被包 裹在较大的它形辉石或橄榄石晶体中,且二者的晶粒相差很大,前者大后者小(岩石中粗粒它形辉石晶体包裹小的自形条状基性斜长石) 7.辉长结构:岩石中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单斜辉石等矿物呈近似 等轴粒状自形程度大致相同,互相不规则排列(岩石中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均大致相等)

8.辉长辉绿结构:介于辉长结构和辉绿结构之间的过渡类型,板状 或短柱状斜长石晶体比等轴或短柱状辉石的自形程度稍高一些9.辉绿结构:岩石中大部分矿物为自形晶,斜长石自形程度高于辉 石,较自形和斜长石柱状晶体构成不规则的空隙,在每个空隙中充填一个它形的辉石颗粒,在正交偏光下相当面积中,辉石是同时消光(岩石中柱状斜长石的空隙中充填了一个它形辉石,在正交镜下相当面积中,辉石是同时消光) 10.反应边结构:岩石中早期析出的矿物由于结晶条件的改变与周围 熔岩蒸发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矿物,将新生成的矿物在原矿物的周围形成反应边(辉长岩中先晶出的橄榄石与岩浆反应,在四周生成了辉石的镶边) 11.环带结构:在单偏光下为一个晶体外形,正交偏光下明显看出, 干涉色和消光不一致的环带。当斜长石环带核部较基性,向边缘依次变为酸性时,称为环带;反之则称为反环带(闪长石中具环带结构的中性斜长石(中部)) 12.条纹结构:由两种长石(钾长石和钠长石)做有规律的交生组 成。如果钠长石成细条状嵌插于钾长石中,则称为正条纹结构; 反之则称为反条纹结构(钠长石细条纹嵌于钾长石中,呈有规律的交生) 13. 14.

岩浆岩常见的结构类型

岩浆岩常见的结构类型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以及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的岩石特征。 一、结晶程度:是指岩石中结晶物质和非结晶玻璃物质的含量比例。据其可将岩浆岩结构分成如下三类: 1、全晶质结构:即全部由结晶矿物 所组成的岩石结构。这种结构多见于深成 岩中,如花岗岩。 2、半晶质结构:即既有结晶矿物又 有非晶质玻璃所组成的岩石结构。这种结构也主要见于火山岩中,如流纹岩。 3、玻璃质结构:即全部由玻璃物质 图1 按结晶程度划分的三种结构所组成的岩石结构。这种结构常见于火山 岩中,如黑曜岩(见图1)。 玻璃质是一种不稳定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化条件的改变,常常会发生脱玻璃化作用,形成一些细小的雏晶。雏晶是一些形态多种多样的晶芽。这些晶芽一般无明显的光性特征,当它们进一步转化,就会形成骨架状的骸晶或细小的微晶。所以,除了时代较新的火山岩中可见玻璃质结构之外,那些较老的前新生代的岩浆岩中很少有玻璃质结构存在。当火山玻璃中有微晶发育时,它们就可转变成微晶结构或晶体轮廓不清的隐晶质集合体,而组成霏细结构;和霏细结构伴存

的还常有一些由放射状纤维组成的球粒,当

球粒特别发育时即称为球粒结构(见图2)。 雏晶结构→骸晶结构→霏细结构球粒结构 图2 玻璃质脱玻化后形成的结构类型 二、矿物颗粒大小(粒度大小):包括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两个方面。 (一)按照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粒度)和肉眼下可辨别的程度,可将岩浆岩的结构划分为: 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者。按岩石中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又可分为: 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 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 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 微粒结构,颗粒直径<0.1mm。 2、隐晶质结构:是指颗粒非常细小,肉眼或放大镜下不可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矿物晶粒者。这是浅成侵入岩和熔岩中常有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很致密,有时和玻璃物质不易区分,但是它们的手标本一般无玻璃光泽和贝壳状断口,也不像玻璃那样脆,常有瓷状断面

岩浆岩名称及其他常用岩石名称符号

岩浆岩名称及其他常用岩石名称符号
岩浆岩符号排希文斜体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符号 Σ φ σ Ψ ψι ψο φω Ν ν σν νο νσ δ δο δβ ξδ νδ Γ γ ηγ γι γδ γβ ξγ η ηο Γο γο Ε x xξ ε ξ γξ ξο ωμ νρ νμ βμ δμ 名称 未分的超基性岩 纯橄榄岩 橄榄岩 辉相岩(辉岩和角闪岩) 辉岩 角闪岩 蛇纹岩 未分的基性岩 辉长岩 橄榄长岩 苏长岩 斜长岩 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黑云母闪长岩 正长闪长岩 辉长闪长岩 未分的花岗岩 花岗岩 二长花岗岩 白云岩 花岗闪长岩 黑云母花岗岩 钾长花岗岩 二长岩 石英二长岩 斜长花岗岩类 斜长花岗岩 未分的碱性岩 斑霞正长岩 碱性岩 霞石正长岩 正长岩 花岗正长岩 石英正长岩 苦橄玢岩 辉长-伟晶岩 辉长玢岩 辉绿岩 辉绿玢岩 闪长玢岩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γπ ι γι λπ γδπ ηπ ηγπ ξπ ρ γρ χ δχ ξχ εx xσ xc ω Β μβ β ωβ υβ νΜ αβ Α α αμ ζ ζπ ζμ xτ λ λπ λxτ υπ υλ λφ λρ υ Φ ζφ αφ θ υ τα
花岗斑岩 细晶质岩石 花岗细晶岩 石英斑岩 花岗闪长斑岩 二长斑岩 二长花岗斑岩 正长斑岩 伟晶质岩石 花岗伟晶岩 煌斑岩 斜长煌斑岩 云煌岩 霓霞岩 金伯利岩 碳酸岩 苦橄岩 未分的基性喷发岩 细碧岩 玄武岩粗玄岩 苦橄玄武岩 玄武质玻璃岩 基性熔岩的球颗玄武岩 安山玄武岩 未分的中性喷发岩 安山岩 安山玢岩 英安岩 英安斑岩 英安玢岩 角斑岩 流纹岩 流纹斑岩 石英角斑岩 霏细斑岩/霏细岩 浮石岩、黑曜岩、流纹熔岩、珍珠岩、松脂岩 石英钠长斑岩 流岩 玻璃岩与隐晶岩 未分的钠长斑岩 变英安钠长斑岩 变安山岩/钠长斑岩 未区分的碱性喷发岩 响岩等 粗面安山岩

实验二_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述结构时,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等特点。 岩浆岩常见的构造为块状构造,其次为气孔、杏仁和流纹状构造等。

认识常见的岩石

《认识常见的岩石》第一课时 主备:古小陈祥美执教:中心校许桂 一、教材分析: 《认识常见岩石》是《科学》五年级下册《认识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旨在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岩石,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建立岩石的概念;并且初步学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由此达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让学生意识到岩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愿意保护岩石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科普读物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将成为本课学习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将分享他们对岩石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还将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观察岩石,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教学准备和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一是淡化科学知识目标,着重让学生参与观察岩石和给岩石分类等活动。二是不拘泥教材,学生具体认识哪几种岩石、用哪些方法认识,教师应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充实教材。三是遵循开放性原则,整个教学过程不应局限在一节课进行。教师课前可组织学生开展岩石收藏、查询资料等活动,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岩石标本和岩石手抄报等活动,使科学学习得到更有意义的延伸。四是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如岩石标本(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课外采集当地的常见岩石,并指导他们把采集来的岩石洗净、敲开,露出新断面,做成岩石标本)、放大镜、锤子、水、稀盐酸等及有关多媒体课件。这些材料将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提供有力的保障,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到岩石组成地球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 2、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程度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看、摸)、工具及实验操作认识常见的岩石,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 2、在研究岩石的活动中,学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火成岩常见的几种岩石

火成岩常见的几种岩石 1. 纯橄榄岩 颜色:深绿、黄绿、褐绿色。 结构构造: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组成:几乎全部(90~100%)由橄榄石组成,间或有少量(<10%)的辉石和角闪石。副矿物多为铬铁矿、尖晶石和磁铁矿。 其它:新鲜的纯橄岩少见,通常遭受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若部分蛇纹石化,称蛇纹石化纯橄榄岩;若全部蛇纹石化,则叫蛇纹岩。 2. 橄榄岩 结构:具细粒-粗粒结构,常呈包含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明显它形的金属矿物,胶结了自形较高的橄榄石和辉石)。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40~90%)和辉石构成,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斜长石。副矿物常为铬铁矿、磁铁矿。 其它特点:如果岩石中角闪石较多,则可形成角闪橄榄岩。橄榄岩也易遭受次生变化,其中橄榄石变为蛇纹石,辉石和角闪石变为绿泥石等。 3.辉石岩 颜色:浅褐色、暗黑色或灰绿色。 结构:全自形粒状结构,也可有包含结构或海绵陨铁结构。 矿物组成:主要由辉石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及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4.角闪石岩 颜色:黑色或墨绿色。 矿物组成:主要由角闪石组成(>90%),有时含少量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 其它:常呈脉状产出,穿插于其他超基性岩体中。 5.苦橄岩 颜色:呈淡绿色至黑色。 结构构造: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或杏仁构造。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50~70%)和辉石(<40%)组成,可含少量基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副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 产状:往往产出于玄武岩的底部或与超基性侵入岩伴生 6.金伯利岩 颜色:多呈黑、暗绿、绿、灰等,而以绿色常见 结构构造:常见斑状结构和角砾状构造。 矿物成分:在斑状结构中斑晶成分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在角砾状构造中,角砾成分十分复杂,有早期形成的金伯利岩、橄榄岩、辉石岩破碎而成的岩块,也有来自围岩的岩块,角砾之间的胶结物为金伯利岩浆物质。 7.斜长岩 几乎全部由斜长石(基性)组成,其含量占90%以上,暗色矿物很少,含量小于10%,主要为辉石、角闪石、橄榄石。岩石具半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一般为白色、灰色,有时因次生变化(纳黝帘石化)而颜色稍深些。块状构造。它既可呈独立的岩体产出,也可与辉长岩共生,在层状侵入体中常构成“ 浅色层”。 8. 辉绿岩 (1) 颜色:暗绿色,黑绿色

常见岩浆岩的简要描述

一.常见岩浆岩的简要描述: 1.花岗岩:酸性深成侵入岩;常呈肉红色、灰白色或灰色;全晶质中----粗粒等粒结构或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含量在25%以上)和长石(含量约为60%)为主,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白云母等。 2.花岗斑岩:酸性浅成侵入岩;灰白色或肉红色;全晶质斑状结构,斑晶(钾长石和石英,有时为黑云母和角闪石)的成分与基质相同,基质呈隐晶质或微晶;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具有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中粒或粗粒)、成分与花岗岩相似的岩石称为斑状花岗岩。 3.流纹岩:酸性喷出岩;呈浅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少见紫色、灰黑色、绿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钾长石和石英)、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块状构造或流纹构造;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的相似。 4.松脂岩:玻璃质结构的流纹岩(酸性喷出岩);红色、褐色、浅绿色、黄白色或黑色;具有发暗的松脂光泽,含水量8%左右。 5.黑曜岩:玻璃质结构的流纹岩(酸性喷出岩);黑色或黑灰色;具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含水量小于1%。 6.珍珠岩:玻璃质结构的流纹岩(酸性喷出岩);特点是酸性火山玻璃基质中含有球粒或大量珍珠状裂纹。球粒呈棕色到褐色;基质具有流纹构造,是由颜色(黑色、紫色、棕色、绿色或灰色等)不同的玻璃组成的。 7.花岗闪长岩:酸性侵入岩;花岗闪长岩比花岗岩含有较多的斜长石和暗色矿物,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可以同时含有辉石和黑云母,所以岩石的颜色一般比花岗岩深一些,呈灰绿色或暗灰色;结构构造特征基本与花岗岩的相同。 8.花岗闪长斑岩:酸性浅成侵入岩;矿物成分与花岗闪长岩的相似,全晶质结构;斑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 9.英安岩:酸性喷出岩;矿物成分相当于花岗闪长岩;呈灰红色、浅紫红色或灰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石英、正长石,基质为玻璃质结构或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或流纹构造。 10.正长岩:中性深成侵入岩;呈浅灰绿色、灰色或肉红色;全晶质粗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含量在60%以上),次要矿物为角闪石(含量在20%左右),含少量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11.正长斑岩:中性浅成侵入岩;灰白色、棕灰色或淡红色;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板状自形晶),其次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与正长岩的相似。 12.粗面岩:中性喷出岩;粉红色、淡红色或浅灰色;斑状结构或似斑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呈长条形微晶,基质成分与斑晶相同,微晶或玻璃质;块状构造、

岩浆岩中矿物成分分类

岩浆岩中矿物成分分类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对于了解岩石的化学成分,生成条件,以及岩石成因都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岩浆岩分类和定名的主要依据。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常见的不过二十多种,这些构成岩石的矿物通称为造岩矿物(rock-forming mineral)。 (一)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 常见造岩矿物,根据其化学成分特点,可以分为两类: (1)硅铝矿物SiO2与Al2O3的含量较高,不含FeO、MgO,其中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及似长石类。这些矿物的颜色较浅,所以又称为浅色或淡色矿物。 (2)铁镁矿物FeO与MgO的含量较高,SiO2含量较低。其中宝矿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等。这些矿物的颜色一般较深,所以又称为深色或 暗色矿物。 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在岩浆岩中的比例,是岩浆岩中的比例,是岩浆岩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含量(体积百分数)通常称色率,又称颜色指数。根据岩浆岩中德色率可大致推知岩石的化学性质,并可判断它们大概是属于哪一类岩石。 (二)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不同类型的岩石中出现的矿物含量不同。按照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次要和副矿物三类。 (1)主要矿物(essential mineral)只在岩石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岩石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例如,一般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石英和尝试,没有石英 或石英含量不够,则岩石为正长岩类;没有长石则为石英岩或脉石英。所以 对花岗岩来说,石英和长石都是主要矿物。 (2)次要矿物(subordinate mineral)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对于划分岩石大类虽不起作用,但对确定岩石种属起一定作用的矿物,含量一般 小于15%。如闪长岩类中,石英是次要矿物。闪长岩中有石英(含量达5%) 可称石英闪长岩,无石英,或石英含量〈5%,则称闪长岩,但二者均属闪 长岩大类。所以对闪长岩来说,石英不影响大类名称,是次要矿物。 次要矿物的存在是岩石化学特征的反映,如石英闪长岩比闪长岩SiO2含量 要高些,是中性岩中偏酸性的变种。所以次要矿物在详细划分岩石种属的时 候是有意义的。 (3)副矿物(accessory mineral)在岩石中含量很少,通常不到1%。因此,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如磷灰石、榍石、磁铁矿等都是副矿物。虽然 如此,一个岩石中副矿物的种类、含量、表型特征、所含微量元素等等,对 于了解一个岩体的形成条件,对比不同岩体,确定岩体时代,以及对于某些 稀闪元素的普查找矿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当然在研究这类问题时,需要 对岩石做专门的岩矿工作。 (三)矿物的成因类型 岩浆岩矿物按其形成的阶段及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可划分出不同的成因类型。 (1)原生矿物(岩浆矿物magmatic mineral)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按成因特点有可分为正常矿物(正岩浆矿物)、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三个亚 类。 正常矿物(正岩浆矿物orthomagmatic mineral):是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 而且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矿物。如喷出岩中新鲜透长石斑晶。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一、岩浆岩的结构: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1、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多见于深成侵入岩中,说明岩石结晶条件好,缓慢结晶的产物。 2、玻璃质结构 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多见于火山岩中,是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 3、半晶质结构 岩石由部分晶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浅成岩和火山岩中。 雏晶结构: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脱玻化,转化为结晶物质,在脱玻化初期,形成一些颗粒极细的结晶物质,称为雏晶。如果岩石主要由雏晶组成,则其结构称雏晶结构。 霏细结构:脱玻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但颗粒间界线模糊,形状不规则,称霏细结构。 球粒结构:脱玻化可形成球粒,它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生长的长英质纤维构成的球状生成物,也可呈扇状、束状等。岩石中有球粒组成时,则其结构称

为球粒结构。如果外形似球状,但其成分不是长英质,而是辉石和斜长石,则称球颗结构。前者多见于中酸性、酸性岩石中,后者则出现在基性火山岩中。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1、显晶质结构 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显晶质结构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1)、粗粒结构:矿物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2~0.2mm (4)、微粒结构:<0.2mm 2、隐晶质结构 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者。如果在显微镜下可以看清矿物颗粒者,称显微晶质结构;如果镜下只有偏光反映,而无法分辨矿物颗粒者,称显微隐晶质结构。 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 (1)、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3)、斑状及似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这点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状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是:如果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 熔蚀结构和暗化边结构:深部结晶的斑晶在随岩浆上升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熔蚀,形成浑园状、港湾状形态,称熔蚀结构;而含挥发分的斑晶在上升过程中常发生分解,在晶体边缘形成铁质分解氧化形成的磁铁矿等不透明矿物细粒集合体,称暗化边结构。

岩石的形成与分类

天然石料:天然岩石经机械或人工开采、加工(或不经加工)获得的各种块料或散粒状石材。 岩石的形成与分类 岩石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 沉积岩(水成岩) 变质岩 一、岩浆岩 1. 岩浆岩的形成与分类 岩浆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岩浆上升冷却而成的。 1)深成岩:岩浆在地壳深处,在上部覆盖层的巨大压力下,缓慢且比较均匀地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特点:矿物全部结晶,多呈等粒结构和块状构造,质地密实,表观密度大、强度高、吸水性小、抗冻性高。 建筑上常用的深成岩主要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 2)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时,在压力急剧降低和迅速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 特点:岩浆不能全部结晶,或结晶成细小颗粒,常呈非结晶的玻璃质结构、细小结晶的隐晶质结构及个别较大晶体嵌在上述结构中的斑状结构。 建筑上常用的喷出岩主要有玄武岩、辉绿岩、安山岩等。 3)火山岩:火山岩也称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爆发时喷到空中的岩浆经急速冷却后形成的。 常见的有火山灰、火山砂、浮石及火山凝灰岩等。 2.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1)石英:结晶状态的SiO2 强度高、硬度大、耐久性好。 常温下基本不与酸、碱作用。 温度达575℃以上时,石英体积急剧膨胀,使含石英的岩石,在高温下易产生裂缝 岩浆岩分为:酸性岩石(SiO2>65%) 中性岩石(65%≥SiO2≥55%) 碱性岩石(SiO2<55%) 2)长石:强度、硬度及耐久性均较低(与石英相比) 正长石(K2O·Al2O3·6SiO2) 斜长石钠长石(Na2O·Al2O3·6SiO2)

钙长石(CaO·Al2O3·2SiO2) 干燥条件下耐久性高, 温暖潮湿的条件下较易风化,特别遇CO2,更易于被破坏。风化后主要生成物是高岭石(Al2O3·2SiO2·2H2O)。 3)云母:含水的铝硅酸盐,柔软而有弹性的成层薄片。 白云母 黑云母 云母含量较多时,易于劈开,降低岩石的强度和耐久性,且使表面不易磨光。 4)暗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着色深暗的铁镁硅酸盐类矿物,统称为暗色矿物。 特点:密度特别大(3~4)g/cm3。 与长石相比,强度高,冲击韧性好,耐久性也较高。 在岩石中含量多时,能形成坚固的骨架。 其它:黄铁矿(FeS2), 特征:岩石表面具有锈斑。 黄铁矿遇水,易氧化成硫酸,腐蚀其它矿物,加速岩石风化。 二、沉积岩 1. 沉积岩的形成与分类 位于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风化作用,逐渐被破坏成大小不同的碎屑颗粒和一些可溶解物质。这些风化产物经水流、风力的搬运,并按不同质量、不同粒径或不同成分沉积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特点:有明显的层理,较多的孔隙,不如深成岩密实。 1)化学沉积岩:原岩石中的矿物溶于水,经聚集沉积而成的岩石。 常见:石膏、白云岩、菱镁矿及某些石灰岩。 2)机械沉积岩:原岩石在自然风化作用下破碎,经流水、冰川或风力的搬运,逐渐沉积而成。 常见:页岩、砂岩、砾岩。 3)有机沉积岩:由海水或淡水中的生物残骸沉积而成。 常见:石灰岩、贝壳岩、白垩、硅藻土等。 2. 沉积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1)方解石:结晶的CaCO3, 强度中等,硬度较低,微溶于水,在含有CO2的水中,易于形成Ca(HCO3)2,而使溶解度急剧增大,遇稀盐酸会立即分解出CO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汉阳区建港小学项雯 【教材解读】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特点,而本节课则是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基础上借助工具和实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是进一步观察岩石,另一个是怎样识别岩石。第一个活动主要是对六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从中了解岩石的构造,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第二个活动则是能够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来辨别是哪种岩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教材共提供了七种岩石的相关资料,力图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岩石的种类,初步了解地质学家利用岩石颗粒大小、结构的不同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栏目中最后一项是填写岩石的名称,它需要学生在识别岩石特点后再给出其名称,因此,这两个科学活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对教材进行相应的研读和分析后,我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困惑: 1、关于选择岩石材料的问题。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七种岩石,是全部使用,还是使用部分材料呢? 2、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的内容有的雷同,也有的不便操作,需要再斟酌。如: (1)《岩石观察记录表》中“岩石颜色”和“颗粒的颜色”的雷同。 (2)岩石的气孔和生物痕迹学生并不容易发现。特别是生物痕迹,教材中提到的岩石虽然有一部分是沉积岩,但其中并没有生物痕迹;而气孔用一般的放大镜不容易看到。这两个特征如何观察? (3)关于用岩石相互敲击听声音的问题,我做过一些尝试,敲击后的确会有声音发出,但这些声音的区别并不明显,也很难准确表述。 (4)对颗粒结构的理解。“颗粒结构”在《教师用书》中是用“紧密”和“松散”进行描述的,代表着颗粒之间的结合情况,如何确定什么情况下是紧密,什么情况下是松散呢?学生很难判断。

岩浆岩的分类与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玻璃质结构:全部由玻璃质所组成的结构,它是由于岩浆温度在快速下降条件下,各种组分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而冷却。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的一种岩石结构, 半晶质结构:由部分结晶矿物和部分非晶质玻璃质说组成,多见于喷出岩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二、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 矿物的绝对大小:粗粒结构直径>5mm,中粒直径5—1mm,细粒直径1—0.1mm 微粒<0.1mm 矿物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不等粒结构⑴、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同,粒度依次降低,形成一个连续的变化系列。⑵板状结构:岩石由两类大小明显不同的颗粒组成,大的颗粒散步或玻璃之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基质为微晶、隐晶或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特征。这里的斑晶和基质是不同世代的产物。⑶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不同大小额矿物颗粒组成,但颗粒大小相差不悬殊。斑晶颗粒粗大基质为显晶质(粗粒、中粒)结构,且斑晶与基质成分一致。是同一个世代产物。见于部分中深成或浅成侵入岩。 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岩石矿物自形程度:组成岩石的矿物形态,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演 讲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 四、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交生结构:两种矿物相互穿插、有规则地生长在一起。根据矿物交生的形态可分为(文象结构:石英晶体呈尖棱状、象形文字状有规则地镶嵌在钾长石中。条纹结构:钾长是和钠长石油规律地交生。蠕虫结构:蠕虫状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边部,并且石英的消失位一致)2、反应边结构:早期生成的矿物与残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期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 3、环带结构 4、包含结构或镶嵌结构 5、填隙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 一、侵入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呈各项均匀地分布,岩石各部分在成分或结构上都是一致的 2、带状构造:游雨岩石各部分的成分、颜色或粒度有差异并相间成带状分布。常见于基性岩、超基性岩中。 3、斑杂构造;岩石的不同部位,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异很大,整个岩石呈不均匀的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4、流动构造:包刮流面、流线。流线是柱状矿物和长形析离体、 5、原生片麻状构造 二、喷出岩的构造 1、气孔和杏仁构造:气孔构造主要是见于熔岩层的顶部,是由于熔岩流在冷凝过程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汇集于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气孔。气孔被拉长石方向指示岩浆流动的方向。气孔构造常见于玄武岩。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充填,叫杏仁构造

岩浆岩练习题 (1)

《火成岩石学》练习题 一、填空 1、火成岩石学是研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成因、共生组合、分布规律及其与成矿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2、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侵入岩按形成深度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4、岩浆作用按侵入位置可分为岩浆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 5、研究火成岩的基本特征时,不外乎从物质组成、结构、 构造等三方面进行,其中物质组成又可分为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6、火成岩的主要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 氧化镁、三氧化二铁、氧化铁、水等九种。 7、根据SiO2的含量,可把火成岩为超基性岩、基性岩、 中性岩和酸性盐四类。 8、根据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把火成岩的矿物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 副矿物等三类。 9、根据造岩矿物的化学组成和颜色,把常见的火成岩矿物分为深色矿物和 浅色矿物两类。 10、火成岩中常见的深色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浅色矿物有石英、长石、似长石和白云母。 11、SiO2与六种氧化物(FeO、MgO、CaO、Al2O3、、K2O、Na2O)关系密切,通常随着SiO2含量的增高,火成岩中的K2O、Na2O的含量将随之一直增加,CaO、Al2O3的含量 先增加后减少,而FeO、MgO的含量则一直减少。 12、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 形态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所反映出的特征。 13、火成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三类。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三种结构。 14、侵入岩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带状构造。喷出岩常见的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

常见岩浆岩的鉴定特征

一、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和基本掌握岩浆岩的肉眼鉴定和描述方法,掌握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点及主要岩石类型的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教材中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三、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显晶质 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岩浆岩习题 五

岩浆岩习题五 第一节岩浆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岩浆 2.岩浆作用 4.原生岩浆 5.辉长结构 6.粗玄结构 8.粗面结构 9.反应边结构 10.里特曼指数 11.安山岩 12.粗玄岩 13.熔蚀结构 14.包橄结构 3.岩浆岩的结构7.拉斑玄武结构 15.文象结构 16.环带结构

17.镁铁矿物 18.蛇绿岩 19.细晶岩 20.斑状结构 21.似斑状结构 22.斑岩 23.玢岩 24.超镁铁岩 25.超基性岩 26.喷出岩 31.熔结凝灰岩 32.火山角砾结构 33.凝灰结构 34.集块结构 35.火山碎屑岩 36.细晶结构 37.二长结构 38.辉绿结构 39.堆晶结构 40.硅铝矿物 二、填空 1.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石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

细粒结构的矿物粒径(以mm 为单位)范 围依次分别是__ _____、____和_____。 2.条纹结构是______和_______有规律地交生;文象结构是____有规律地镶嵌在______ 中。 3.安山岩的基质结构常见的有两种:(1)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其间隙中充填的是辉石和磁铁 矿等粒状矿物,称为__________;(2)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平行排列,微晶之间充填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 称为________。 4.火成岩不整合侵入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5.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分类,按SiO2 含量划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SiO2 含量(单 位为wB%)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侵入岩的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对应的火山岩岩石名称分别依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常见的刚性火山碎屑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火山岩岩石系列的划分,首先根据w(SiO2)-w(K2O+Na2O)图划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系列。 9.根据SiO2 含量,将岩浆岩分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