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听国内多位权威专家谈最新精准抗癌攻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2199840.html, 听国内多位权威专家谈最新精准抗癌攻略 作者:吴志 来源:《家庭医学》2019年第09期 针对靶点精准打击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将精准医疗的研究和发展列为重中之重。今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目前,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平均每天超过l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防控形势严峻。 “抗癌驶上精准治疗‘轨道’,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及大数据科学集成的新兴医疗模式。”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强调,精准治疗的模式已经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依靠化疗、手术、放疗等单一手段的抗肿瘤治疗方式,临床上通过靶点治疗,特别是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放疗、化疗甚至和各种靶向药物联合,均获得了巨大成功。 李进教授强调,目前已经清楚地知道某些肿瘤基因突变类型、靶点等在细胞内的分布,据此给予针对性的分子靶向治疗,这就是精准医学,也是精准肿瘤治疗的内涵。同时开发药物对这些靶点进行抑制或者灭活,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和开发,肿瘤的治疗更精确,更低毒,疗效更好。 乳腺癌按慢病管理 目前观点认为,晚期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按照慢病来进行管理。 “只要患者经济允许并能耐受,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应作为维持治疗最重要的选择予以考虑。”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徐兵河教授指出,聯合治疗疗效高、起效也快,越早内分泌联合治疗患者获益越大。目前,迫切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发起一些设计良好、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寻求晚期乳腺癌的最优治疗策略与最佳药物选择。 “近10年来,多项国内新药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维持治疗方面,最为关注的可能是维持化疗,包括联合化疗方案的维持,联合化疗后改为单药序贯维持,还有换药维持。”徐兵河教授总结了乳腺癌药物临床研究未来的四个发展方向,即寻找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更方便、准确的预后因子检测;基于基因水平的研究设计以及基于大数据融合发展。 40岁后应精准筛查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近况报告

北京的数据都显示两个高峰,45-55岁,70-74岁。 图1 2009年女性乳腺癌的年龄特异性发病率 死亡率 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

2008年,GLOBOCAN 报告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死于癌症的第6位死因,ASR 为 5.7/10万女性,排在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之后。城市地区的ASR 比农 村地区高46.9%(7.2/10万 vs 4.9/10万)(图2)。 图2 2009年女性乳腺癌的年龄特异性死亡率 乳腺癌治疗 手术 乳腺癌手术方式在不同地区和医院间差别较大。自从1990s ,保乳手术成为指南推荐的手术方法。但是,根据中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原发性乳腺癌手术中,乳房切除术仍占 88.8%,而美国为36%。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2005年保乳手术率只有 12.1%,2008年上升到24.3%。 放疗 中国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只有27%的乳腺癌病人将放疗作为主要治疗的一部分, 低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为40%,荷兰为58-68%,巴西为76%)。与保乳手术类似, 放疗的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 系统治疗 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中国比较普遍,约81.4%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会进行化疗,然而化 疗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一项报告声称12.1%的治疗病人接受不到四个周期的化疗。一 项北京研究的调查称,只有80.1%激素受体阳性女性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而9.2%的激 素受体阴性的病人也接受了内分泌治疗。 在中国,很多药物未纳入医保,经常造成病人高昂的自付费用。很多新药无法获得也 限制了转移性疾病的系统治疗。例如,只有40%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接受二线治疗,只有四 分之一接受三线治疗。20.6%的北京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尽管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的研究发展历程 抗癌药物在国内外古籍中虽早有记载,但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1],美国耶鲁大学发现氮芥能治疗恶性淋巴瘤,增强了用药物治疗肿瘤的信心,逐步展开了抗癌药的实验模型和筛选方法来寻找新药的研究。50年代从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物等方面进行大量筛选,找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达数十种,60年代已累集了丰富的资料,研发出20多种有效的抗癌药物,对7~8种恶性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了癌细胞动力学、抗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化学治疗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以后抗癌药物不断发展,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历程尚未有系统的论述,笔者从自身经历及接触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简要回顾,不可能做到全面,只选择性地整理史料,供作参考。 1 我国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诞生以前,我国抗癌药物的研究处于空白。解放后百废待兴,科研人才奇缺,对防治疾病的药物研究主要侧重于传染病和流行病,抗癌药物无人问津。1955年全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抗癌药的问题也开始引起国内医药学界的注意。1955年底在我国举办的一次国际性抗生素学术会议上[2],有人建议要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承担抗癌抗生素类的药物研究任务,那时笔者刚从前苏联留学归国不久,在药物所接受了此任务。1956年全国制定12年科学研究远景规划,抗癌药物研究被正式纳入国家科研规划之中,许多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相继参加到此项工作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期是我国大跃进开始的年代,那时倡导解放思想,科学研究搞群众运动,抗癌药物的研究迅速升温。人们积极进行抗癌中草药的调查,广泛收集单方、验方、复方及传统的中草药,群众性的抗癌药物筛选活动蓬蓬勃勃,发现了不少苗子药。1966~1976年期间在全国逐渐掀起研究六类抗癌药物的热潮,即对喜树、斑蝥、三尖杉、农吉利、秋水仙及三棱莪术(亦称六匹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此时期的工作可算是我国抗癌药的早期研究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国际交往增加,不少人有机会到国外去访问考察,进行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动向,学者

2020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资料

2020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资料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的,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简称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下面是关于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资料,欢迎参考。 第一届(1995年) 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参与抗癌防癌活动; 癌症可防可治;癌症不等于死亡 第二届(1996年) 同第一届 第三届(1997年) 肿瘤不可怕、可防又可治,携起手来,共同抗癌 第四届(1998年) 饮食与癌 第五届(1999年)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癌症患者,为癌症患者献爱心 第六届(20xx年) 坚持正确导向、提倡科学防癌

第七届(20xx年) 倡导防癌治癌科学规范、反对封建迷信、假医假药 第八届(20xx年) 预防为主,科学治癌 第九届(20xx年)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第十届(20xx年) 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第十一届(20xx年)关爱妇女、远离乳癌 第十二届(20xx年)合理饮食,预防癌症 第十三届(20xx年)拒绝烟草,远离癌症 第十四届(20xx年)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 第xx届(20xx年)规范癌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第xx届(20xx年)关爱生命,科学防癌,让生活更美好 第xx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第xx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标题为”饮食与癌症”。 第十九届(20xx年),远离癌症 第二十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标题为“走出癌症误区,实现早诊早治”。 第二十一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标题为“抗击癌症,从了解开始”。 第二十二届(20xx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癌症防治,我们在行动”。 自1997年至今,每年均在宣传周活动前由科普宣传部制定实施计划,拟定宣传周活动主题,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相关宣传报导,宣传周活动后均进行总结。在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肿瘤医院、各专业委员会及各位理事、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下,使每一届宣传周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的开展一届比一届声势浩大,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防癌意识、增加了科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抗癌事业和科普工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大事记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大事记 1、卵巢切除术是最经济的手术去势治疗方法。 2、卵巢放射去势:不稳定,显效时间长,非永久性,毗邻器官的损伤。 药物治疗阶段: 1、选择性ER调节剂 他莫西芬TAM NATO试验:证实了他莫西芬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乳腺癌,降低复发率 1982年Preece研究:TAM用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客观缓解率73% 1986年NSABP的B-09试验发现化疗+TAM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提高与ER、PR状态有关 1986年美国批准TAM用于ER和(或)PR阳性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基本药物 1988年EBCTCG的Meta分析TAM降低死亡率 1998年EBCTCG研究口服TAM2年疗效优于1年,5年优于2年,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显著,疗效不依赖于年龄、月经状态和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和既往是否接受化疗 2002年SWOG-8814研究TAM序贯化疗优于单独使用TAM 2007年NCCN指南TAM作为ER和(或)PR阳性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标准药物 2011年EBCTCG发表了Meta分析5年的他莫西芬第一个10年的乳腺癌复发率,对10年后的复发风险无影响。且在雌激素ER阳性的患者中,相对危险度与孕激素PR状态、年龄、淋巴结状态及是否化疗无相关性。 2013年ATLAS试验和aTTom试验证实使用TAM10年效果优于5年(复发率和死亡率) 他莫西芬类似物Toremifen和Raloxifene用于他莫西芬不能耐受的替代治疗和二线治疗 2、卵巢去势药物(LHRH类似物)-戈舍瑞林和亮丙瑞林 戈舍瑞林有效率33%-36.4% 1972年的ABCSG 05试验: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组无复发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率优于化疗组 1996年EBCTCG发表在Lancet临床研究:无论采用外科手术或放疗去势,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抑制可明显提高DSF和OS 2014年ASCO提前公布了大型临床研究SOFT、TEXT研究联合分析结果,相比TAM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剂,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剂显著改善DFS、无乳腺癌复发时间和无远处复发时间,是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2015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采用药物卵巢去势,推荐治疗时间2-5年3、芳香化酶抑制剂AI 1981年第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安鲁米特批准用于乳腺癌,安鲁米特应用时必须常规补充可的松,并且伴有共济失调、甲状腺功能抑制等严重副作用 第二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法倔唑和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兰特唑 研究表明晚期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23%-37%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非甾体类可逆性芳香化酶抑制剂 阿那曲唑1995年英国上市 来曲唑1996年英国上市 甾体类芳香化酶灭火剂:依西美坦1997年进入临床 2015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可向所有绝经后的ER 和(或)PR阳性患者推荐,尤其是具备以下因素者(1)高度复发风险者;(2)对他莫西芬

中国癌症发展的现状 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与创新课程论文题目: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作者:梁东旭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01班 学号: 201330108035 时间: 2015年12月16日

我国癌症发展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梁东旭1 (大件路168号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双流,610228)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连年攀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让所有人为之震撼,癌症病的快速发展,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走向解散。如果癌症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必将会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癌症病发展的客观现状并努力从多角度找出其存在的客观主观原因,在对于发病原因充分了解后给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癌症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的癌症发病人数也在不断的攀升,从老人到儿童,从农民到市民都面临着癌症的侵扰。 目前而言,国内外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癌症,癌症病已经慢慢的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本文就癌症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发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文献查找等研究方法找出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方法,旨在能够对于抑制和治疗癌症的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减少癌症病患者数量,让更多的家庭免于癌症病带来的痛苦。 一、发展现状 (一)发病人数急剧上升 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死亡率一直是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据统计,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的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卫生部部长陈竺于2010年8月18日发表声明,称癌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已经增长了80%。在2010年深圳举办的世界抗癌大会的开幕式上,陈竺部长表示,每年有260万中国人被诊断患有癌症,其中180万人是由于不良饮食造成的。2009年癌症已经成为全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最普遍发生的癌症有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和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其实,不光中国目前遭受癌症的困扰,一些发达国家同样受到癌症病的困扰,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数据表明,世界范围内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比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加起来还要多。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30年,每年将出现2600万新增癌症病例,癌症死亡人数将达到1700万,中低收入国家将成为癌症肆虐的“重灾区”。过去30年,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每年因此去世的有180万人。 (二)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鼻咽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白血病被称

山东抗癌协会

山东抗癌协会 2008年抗癌宣传周活动情况总结 在今年的抗癌宣传周期间,我会遵照中国抗癌协会的统一部署,向各地、市抗癌协会;各分会;山东省肿瘤医院等单位下发了开展以“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为主题的抗癌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各单位均围绕该主题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安排、先后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的科普宣传目标.现特将本次抗癌宣传周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工作进展情况 分别在济南(如山东省医科院门前、山医大附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济南军区总院院内等等)以及枣庄、菏泽、泰安、潍坊、滨州、烟台、聊城等地市设立宣传点,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癌症患者义诊、咨询等活动,先后组织全省肿瘤专家近150余人,义诊咨询近4000人次,发放肿瘤防治宣传材料1万余份。吸引了众多群众积极前来参与。 2.工作成效

经过此次抗癌宣传周的活动,有效地宣传了烟草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抗癌知识。向社会发出了“小手牵大手,无烟共健康”的控烟倡议。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拒绝烟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的全民行动中来。有力地抵制了烟草泛滥化、低龄化的趋势,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3.下一步工作安排 继续坚持“宣传防癌、抗癌知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也是协会的重要任务”这一根本原则,深入总结本次宣传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果、收获,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并将其整理、收录下来。以备在协会在年终工作会议上讨论、研究,形成指导性文件、决议,来指导协会各部门再接再厉,更全面、详实的做好明年宣传周的准备工作。 山东抗癌协会

中国及当今世界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目前,抗癌药物占全球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 4.5%,所占份额虽小 于其他大类药,据国外信息刊物公布的数字,世界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12%以上。目前,世界上抗肿瘤药物最畅销的主要品种除紫杉醇(目前销售额为10亿关元左右)外,还有吉西他宾(Gemcitarbin )、拓朴替康(Tapotecan)和多西紫杉醇(Tax otere )。后三种抗肿瘤药物的世界销售额合计超过 4亿美元,三年后可望超过 10亿美元。这三种药治疗发病率较高的肺癌、乳癌、卵巢癌、结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均有出色表现,目前尚无更好的其他药物可替代,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据国外报道,目前除已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等生物工程药品(合抗癌疫苗)外,西方国家正在开发研制中的抗肿瘤药物有以下 8大类:①抗代谢药如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TS抑制剂、多位点抗叶酸代谢药、GART和AVCAR抑制剂等。②作用于细胞骨架的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可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和作用于微丝合成的新型抗癌药(主要来自海洋生物体内,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来生产)。③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④拓朴异构酶抑制剂如喜树碱及其系列衍生物依托泊甙、柔红霉素等。⑤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调节剂。⑥肿瘤细胞表面要体功能抑制剂。⑦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来自绿茶的"茶多酚"。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在2000?2005年期间,化合物上市的最大机会是在胰腺癌 和肺癌的适应症上。据决策资源公司估计,在2004年和2010年血管生成抑制剂市场将分别达到 5.3亿和64亿美元。2004年,基质金属酶抑制剂和信号转导抑制剂市场将达 27亿美元。2010年整个抗癌药物市场将超过120亿美元。用于癌症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治疗药在今后几年将在世界七个主要市场具有惊人的增长。报告指出,这些市场的 销售额将从1998年的4.99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44亿美元。这些产品现在的主要靶向为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直肠癌、急性白血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另外,DR公司也提出了一份对这 些市场的急性白血病治疗药物前景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08年,全 球急性白血病治疗药物总销售额将接近 15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6% 而以化学合成药及激素类药为主的抗癌药市场规模2007年将增至1 53亿美元。Ininotecan在今后5年内可能被用作对结肠直肠癌、肺癌和子宫颈癌的第二次选择药使用。 乳腺癌是目前最流行的癌症,其后分别为前列腺癌、结肠直 肠癌、肺癌和卵巢癌,故乳腺癌治疗剂将保持强劲的增长。销售额的 年增长率达到10%许多乳癌治疗新药正在开发的后期阶段,2009 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3亿美元。2010年,结肠直肠癌治疗药市场达17亿美元。到2008年,全球急性白血病治疗药销售额将达到1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 2009年,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市场超过20亿美元,每年上升8%血管生成抑制剂抗癌治疗药市场达 64亿美元。

中国抗癌协会年度工作总结

中国抗癌协会年度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 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抗癌协会换届后的第一年,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协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全国广大肿瘤科技工作者,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肿瘤科技工作者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推动肿瘤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大力开展肿瘤学术活动,促进肿瘤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精心组织了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大会于XX年9月在石家庄市隆重召开,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会议同时加盟。出席会议的代表4076人,其中国内代表3958人,两院院士28人,来自美国、日本、瑞典、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国外代表119人。国际抗癌联盟主席大卫﹒希尔、国际肿瘤基因治疗学会主席法尔辛﹒法詹内尔、国际冷冻治疗协会主席弗兰克﹒鲁克纳尼、意大利抗癌协会主席威托里奥﹒希拉诺、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会主席中村仁信、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等做学术报告。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76篇,大会发言103

人,分会发言621人,壁报交流论文317篇,是历届参会代表最多、出席院士最多、学术交流论文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学术盛会。 专业性、地区性肿瘤学术活动活跃。相继举办了肺癌、食管癌、鼻咽癌、大肠癌、肉瘤、血液肿瘤、消化道恶性病变、神经外科、肿瘤临床协作、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等全国性学术会议。湖北、吉林、辽宁、北京等省市召开了肿瘤学术大会或学术年会。泛珠江区域、西部五省、东北三省分别联合召开肿瘤放射治疗大会、放射肿瘤及综合治疗研讨会和妇科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研讨会。各类学术会议35次,出席会议约8000人次,交流论文近千篇。其中一批大型学术活动,如第二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参会代表XX 多人,发表论文200余篇,6位院士出席或讲话;第四届中国肿瘤南北高峰论坛,千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70多名专家发表演讲;第三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参会代表500多名,4位院士、8位国外学者做学术报告;在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积极推进肿瘤学期刊杂志。由我会主办和合办的7种期刊共出版62期、120800册,征集论文5106篇,刊登论文1231篇,刊用比例43%。对《中国抗癌协会通讯》进行了改版发行。7月中旬在江西南昌召开了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第四届全国淋巴增生性疾病病理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淋巴瘤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日程 2018年5月12日(周六) 08:00–08:30 开幕式(主持:李小秋) 领导致辞:王华庆、刘卫平、朱雄增、王坚 08:30–09:15 Elias Campo (主持:刘卫平) Pathology of the indolent B-cell lymphomas (惰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 09:15–10:00 John K.C. Chan (主持:刘艳辉) Acute and chronic EBV syndromes (急性及慢性EB病毒感染综合征) 10:00–10:15 茶歇 10:15–11:00 Andreas Rosenwald (主持:高子芬) Aggressive B-cell lymphomas: WHO classification, genetic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WHO分类、遗传学及临床应用) 11:00–11:45 Ken H. Young (主持:王晋芬) Castleman disease and lymph node disease mimics: Diagnosis, molecular advance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Castleman病及类似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分子进展及临床处理)11:45–12:30 Elias Campo (主持:汝昆) Molecular diagnosis in lymphoma: Why, when and how to apply? (如何做好淋巴瘤分子诊断?) 12:30–14:00 午休 14:00–15:00 Wah Cheuk (主持:王哲) T and NK cell lymphoma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胃肠道T细胞及NK细胞淋巴瘤) 15:00–15:45 John K.C. Chan (主持:陈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 要点 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⑴本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⑵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因此本指南认为老年人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以及各种合并症情况。如果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则不需要进行乳腺癌筛查。因此对于7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考虑机会性筛查。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内外侧斜(MLO)位。 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准确性欠佳。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女性进行乳腺X 线检查。 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女性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目前已经有较多的证据提示在乳腺X线检查基础上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较之单独应用乳腺X线检查有更高的筛查敏感度,尤其是针对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c型或d型),因此乳腺超声检查可推荐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有效补充。 1.3.3 乳腺临床体检 在经济欠发达、设备条件有限及女性对疾病认知度较不充分的地区仍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1.3.4 乳腺自我检查 ⑴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⑵由于可以提高女性的防癌意识,故仍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女性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建议绝经前妇女选择月经来潮后7~14 d 进行。

肺癌靶向抗癌药实现中国制造_本报记者李珩

重庆日报/2016年/1月/13日/第003版 要闻 肺癌靶向抗癌药实现中国制造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参与三期临床试验贡献20多例有效病例 本报记者李珩 1月8日,“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项目参与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参与了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三期临床试验,并为该项目贡献了20多例有效病例。 创造中国靶向抗癌药的研发奇迹 “在中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人约有70万人,且发病人数有走高的趋势,其中75%是肺癌晚期。”大坪医院全军肿瘤中心主任王东说,在重庆,肺癌发病率约为60/10万,居癌症发病率首位。 与传统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不同,靶向抗癌药能够在不损坏人体健康细胞的前提下,直接和癌变细胞结合并销毁它们。 目前,靶向抗癌药已成为各大医院治疗各类癌症的首选用药,如进口药易瑞沙等,但其高昂的价格以及不稳定的疾病控制率,往往让患者处于用还是不用的两难境地。 “盐酸埃克替尼则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一个中国靶向抗癌药的研发奇迹。”王东介绍,项目研发历时10年,是专门用于治疗肺癌的靶向抗癌药。与同类药相比,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疗效较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9万多名晚期肺癌患者服用该药,疾病控制率达79.9%,肿瘤明显缩小率达3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比较低。 贡献20多例有效病例 “我们主要是参与盐酸埃克替尼三期临床试验。”王东介绍,药品要投入临床使用,必须要经过临床试验。2009年,盐酸埃克替尼三期临床试验启动,全国共有27家单位参与盐酸埃克替尼的临床试验,大坪医院是其中之一。 临床试验持续了一年,王东和他的团队分别让病人服用盐酸埃克替尼和易瑞沙,并进行对照,得出盐酸埃克替尼的有效性。 “当时,有些人对盐酸埃克替尼持怀疑态度,认为国产药比不上进口药。”王东说,但他对盐酸埃克替尼却很有信心,并对病人进行了说明。 一年后,临床试验结束,大坪医院为“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贡献了20多例有效病例。 2011年,盐酸埃克替尼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也让我国登上世界抗癌药研究的最高峰。 着力于分子靶向化疗研究 据了解,盐酸埃克替尼针对的是基因发生突变的肺癌患者,可有60%—70%的肺癌患者并未发生基因突变,只能进行化疗,但化疗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从2003年起,王东就将目光放在了分子靶向化疗研究上。“化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其实是人体内有一种影响化疗效果的特殊基因——DNA损伤修复基因APE1,降低了化疗的敏感性。”在找到这个基因后,王东和他的团队通过无数次实验,找到了该基因对应的抑制剂,这样一来,DNA 损伤修复基因APE1会受到抑制,从而强化化疗效果。 此外,他还着手研究肺癌免疫靶向治疗,“通俗来说,就是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去杀死癌

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分析及对策 本文原载于《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5年第5期 乳腺癌是公认的女性健康杀手之一,全球每年新增100多万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至少有40万人死于乳腺癌。中国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1]。乳腺癌成为由WHO认定的可通过普查来降低死亡率的另一个恶性肿瘤,基于其明确的普查效果,WHO向全世界发出号召,要求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工作,以期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1乳腺癌的筛查现状 1.1国外乳腺癌筛查现状早在1963年多个西方国家已开始乳腺癌普查研究,他们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开展了相当规模的乳腺癌普查,经过50多年的努力,国际上多个癌症研究机构和组织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乳腺癌筛查推荐方案,形成了各自的乳腺癌筛查指南,其评价结果都认为乳腺癌筛查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普查计划是有效的并值得各国推行[2]。虽目前国际上对于乳腺癌筛查的利弊还有争议,但乳腺癌的筛查在总体上来看还是有利的[3]目前全球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手段主要包括临床乳腺检查(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CBE)、乳房钼靶X线摄影术(mammography,

MAM)、超声成像(ultrasound,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其中钼靶X线摄影是许多欧美国家首选的乳腺癌筛查手段[4];MRI主要用于高风险女性患者的检查[5]。此外,对于有家族史的女性,应建议进行乳腺易感基因1/2(BRCA1/2)的筛查,以便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依据[6,7]。由于各种筛查方法在单独使用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筛查效能,通常联合采用2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筛查。关于乳腺癌筛查方案,各个指南不尽相同,但多与美国癌症学会(ACS)推荐的乳腺癌筛查指南类似。ACS指南(2015年版)建议MAM筛查起始年龄为40岁,建议20~39岁女性每3年接受1次CBE筛查;40岁以后每年先后各参加1次CBE 和MAM筛查;已知BRCA突变、未检出BRCA突变但有BRCA突变直系亲属或乳腺癌终生风险在20%~25%以上的女性应参加MRI筛查。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近年在综合考虑乳腺癌筛查的利弊后,不再推荐40~49岁妇女进行每1~2年一次的乳腺X线检查常规筛查,而改为推荐50~74岁妇女每2年一次乳腺癌钼靶X线常规筛查,40~49岁则选择机会筛查[2]。然而,瑞典癌症研究所并不赞同这样的修改,其指定的推荐方案仍参照ACS指南。可见乳腺癌的筛查技术及模式在国际上仍有争议。 1.2中国乳腺癌筛查现状我国乳腺癌筛查起步较晚,2005 年国家卫生部开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癌症筛查'专项工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1]。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而广受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MCL 的生物学行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均已较成熟。由于临床少见,国内对MCL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对其诊断和治疗存在认识的不统一性和不规范性,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以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国内相关的血液肿瘤与血液病理学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订本版中国MCL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供相关医务工作者临床应用参考。 一、定义 MCL是起源于淋巴结套区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遗传学t (11;14)(q13;q32)异常导致Cyclin D1核内高表达是其特征性标志;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结外侵犯常见,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特点。 二、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和预后 (一)诊断 1.MCL的临床特征: 中位发病年龄约60岁,男、女比例为2~4∶1。80%以上的患者诊断时处于疾病晚期(Ann Arbor Ⅲ~Ⅳ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骨髓受累,其他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胃肠道和韦氏环,部分患者有

明显的淋巴细胞增多,类似于慢性(或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则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外周血/骨髓受累。 2.组织形态学特征: MCL主要发生于淋巴结或脾脏滤泡的套细胞区。典型的MCL常由形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构成,核不规则,染色质浓聚、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10%~15%的MCL细胞形态呈"母细胞样变" ,母细胞变异型又可分为经典性母细胞变异型和多形性母细胞变异型,这些患者临床侵袭性较高,预后差。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结呈弥漫性、结节状、套区型或少数的滤泡性生长模式。少部分患者仅仅侵犯淋巴结套区的内套层内或仅表现为套区变窄,称之为原位套细胞肿瘤(ISMCN)。 3.免疫表型特征: 瘤细胞为单克隆性B淋巴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D5、CD19、CD20阳性,CD23和CD200[2]阴性或弱阳性,CD43阳性,强表达sIgM或IgD,但CD10、CD11c和BCL6常阴性。我国MCL患者CD23阳性率近50%,高于国外报道,而sIgM阳性率仅50%,低于国外报道[3]。免疫组化染色几乎所有患者均Cyclin D1和BCL2阳性(包括少数CD5阴性MCL)。Cyclin D1核内强阳性是MCL特异性的免疫标志,少部分患者Cyclin D1阴性,但Cyclin D2或Cyclin D3阳性,SOX11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Cyclin D2、Cyclin D3在其他B细胞淋巴瘤中也表达,不具有特异性,SOX11在其他类型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中不表达,故其

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肺癌居首位

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肺癌居首 位 2013年01月09日16:56 来源:北京晚报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我国居民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这主要是源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据统计,全国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发病率无论男女,城市均高于农村。从年龄段上看,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城市和农村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全国35岁至3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为87.07/10万,40岁至44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几乎翻番,达到154.53/1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 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估计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至8人中会有1人因癌症死亡。 50岁以前肿瘤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死亡率有较大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癌症死亡约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3%以上,死亡率达1%。 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仍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84.27%。 死亡率最高者男女均为肺癌。男性其他主要死因癌症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其他主要死因癌症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从近20年登记数据来看,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如全国肿瘤发病率1989年仅为184/10万,但去除老龄化的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不大。因此,我国癌症负担的日益增加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记者代丽丽) 内地癌症分布图:上海多胃癌东南沿海多肝癌 2013年01月10日 04:16 来源:京华时报 3237人参与0134条评论0分享到:更多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夕春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围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

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 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