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传动效率测试实验指导

带传动传动效率测试实验指导
带传动传动效率测试实验指导

实验三带传动传动效率测试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载荷之间的关系。

2.比较预紧力大小对带传动承栽能力的影响。

3.比较分析平带、V带和圆带传动的承载能力。

4.测定并绘制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观察带传动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动画仿真,了解带传动所传递载荷与弹性滑差率及传动效率之间的关系。

5.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带传动转矩、转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实验台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

1.电动机移动底板

2.砝码及砝码架

3.力传感器

4.转矩力测杆

5.电动机

6.试验带

7.光电测速装置

8.发电机

9.负载灯泡组

10.机座

11.操纵面板

图1 CQP-C带传动实验台主要结构图

1.试验带6装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主动带轮装在直流伺服电动机5的主轴前端,该电动机为特制的两端外壳由滚动轴承支承的直流伺服电动机,滚动轴承座固定在移动底板1上,整个电动机可相对两端滚动轴承座转动,移动底板1能相对机座10在水平方向滑移。从动带轮装在发电机8的主轴前端,该发电机为特制的两端外壳由滚动轴承支承的直流伺服发电机,滚动轴承座固定在机座10上,整个发电机也可相对两端滚动轴承座转动。

2.砝码及砝码架2通过尼龙绳与移动底板1相连,用于张紧试验带,增加或减少砝码,即可增大或减少试验带的初拉力。

3.发电机8的输出电路中并联有8个40W灯泡9,组成实验台加载系统,该加载系统可通过计算机软件主界面上的加载按钮控制,也可用实验台面板上触摸按钮6、7(见图2)进行手动控制并显示。

4.实验台面板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带传动实验台面板布置图

1. 电源开关

2. 电动机转速调节

3.电动机转矩力显示

4. 发电机转矩力显示

5. 加载显示

6. 卸载按钮

7. 加载按钮

8.发电机转速显示

9. 电动机转速显示

5.主动带轮的驱动转矩T1和从动带轮的负载转矩T2均是通过电机外壳的反力矩来测定的。当电动机5启动和发电机8加负载后,由于定子与转子间磁场的相互作用,电动机的外壳(定子)将向转子回转的反向(逆时针)翻转,而发电动机的外壳将向转子回转的同向(顺时针)翻转。两电机外壳上均固定有测力杆4,把电机外壳翻转时产生的转矩力传递给传感器3。主、从动带轮转矩力可直接在面板上的数码管窗口上读取,并可传到计算机中进行计算分析。

主动带轮上的转矩 1111()T F K L N m =

从动带轮上的转矩 2222()T F K L N m =

式中:1F ,2F —电机转矩力(面板窗口显示读取);

K 1、K 2—转矩力测杆刚性系数(本实验台K 1= K 2=0.24N/格);

L 1、L 2—力臂长,即电机转子中心至力传感器轴心矩离(本实验台L 1=L 2=120mm )。

6.两电机的主轴后端均装有光电测速转盘7,转盘上有一小孔,转盘一侧固定有光电传感器,传感器侧头正对转盘小孔,主轴转动时,可在实验台面板数码管窗口上直接读出主轴转速(即带轮转速),并可传到计算机中进行计算分析。

7.弹性滑动率ε

主、从动带轮转速n 1、n 2可从实验台面板窗口或带传动实验分析界面窗口上直接读出。由于带传动存在弹性滑动,使v 2﹤v 1,其速度降低程度用滑差率ε表示:

121122111

%%v v d n d n v d n ε--=

= 当d 1=d 2时:

121%n n n ε-=

式中:

d 1、d 2 —主、从动带轮基准直径;

v 1、v 2 —主、从动带论的圆周速度;

n 1、n 2 —主、从动带轮的转速。

8.带传动的效率η

222111·%·p T n p T n η==

式中:1p p 2、—主、从动带轮上的功率;

T 1、T 2—主、从动带轮上的转矩

n 1、n 2—主、从动带轮的转速。

9.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改变带传动的负载,其 T 1、T 2、n 1、n 2也都在改变,这样就可算得一系列的ε、η值,以T2为横坐标,分别以ε、η为纵坐标,可绘制出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带传动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图中横坐标上A0点为临界点,A0点以左为弹性滑动区,即带传动的正常工作区段,在该区域内,随着载荷的增加,弹性滑差率ε和效率η逐渐增加;当载荷继续增加到超过临界点A0时,弹性滑差率ε急剧上升,效率η急剧下降,带传动进入打滑区段,不能正常工作,应当避免。

四、主要技术参数

直流伺服电动机:功率355W ,调速范围50~1500rpm,精度±1r/m ;

预紧力最大值:3.5kgf ;

转矩力测杆力臂长:L1=L2=120mm (L1、L2电机转子轴心至力传感器中心的距离); 测力杆刚度系数:K1=K2=0.24N/格;

带轮直径:平带轮与圆带轮d1=d2=120mm ,V 带轮d1 =120mm d2=120mm ;

压力传感器:精度1%,量程0~50N;

直流发电机:功率355W,加载范围0~320W(40W×8);

外形尺寸:800×400×1000mm;

总重量:110kg

五、实验步骤

1.在实验台带轮上安装试验平带;将调速旋钮向左转到最低。接通实验台电源,电源指示灯亮;调整测力杆,使其处于平衡状态;加砝码3kg,使带具预紧力。

2.按顺时针方向慢慢地旋转电动机转速调节旋钮,使电动机逐渐加速到n1=1000r/m左右,待带传动运动平稳后(需数分钟),记录带轮转速n1、n2和电机转矩力F1、F2一组数据。

3.按一下“加载”键,增加一次负载,待带传动运动平稳后,记录下带轮转速n1、n2和电机转矩力F1、F2第二组数据。

4.重复步骤3。直到皮带有明显打滑时(一般负载在35%左右)。此时带传动进入打滑区。记录好数据后,按“减载”键。将负载减至0%。

5.如果实验效果不理想,可重做实验,即可从第3步起重做实验。

6.关闭实验台电源,取下砝码;实验结束,整理实验数据,手工绘制带传动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反复推动电动机移动底板,使其运动灵活。

2.带及带轮应保持清洁,不得粘油。如果不清洁,可用汽油或酒精清洗,再用干抹布擦干。

3.在启动实验台电源开关之前,必须做到:

1)将面板上转速调节旋钮逆时针旋到止位,以避免电动机突然高速运动产生冲击损坏传感器;

2)应在砝码架上加上一定的砝码,使带张紧;

3)应卸去发电机所有的负载。

4.实验时,先将电动机转速逐渐调至1000rpm,稳定运转数分钟,使带的传动性能稳定。

5.当带加载至打滑时,运转时间不能过长,以防带过度磨损。

6.若出现平带飞出的情况,可将带调头后装上带轮,再进行实验。若带调头后仍出现飞出情况,则需将电机支座固定螺钉拧松,将两电机的轴线调整平行后再拧紧螺钉,装带实验。

7. 实验台工作条件:

电源:电压220V±10%,频率50Hz交流电;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80%;

其他:工作场所无强烈电磁干扰和腐蚀气体。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 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 1、机械部分 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 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 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当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后,由于受转子转矩的反作用,电动机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倾倒,发电机的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倾倒,翻转力的大小可通过力传感器测得,经过计算电路计算可得到作用于电机和发电机定子的转矩,其大小与主、从动轮上的转矩1T 、2T 相等。 只要测得不同负载下主动轮的转速1n 和从动轮的转速2n 以及主动轮的扭矩1T 和从动轮的扭矩

齿轮传动测试题

齿轮传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 、B 、C 、D 答案中选一) 1. 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b —。 A .齿面胶合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磨损 D .轮齿折断 2. 高速重载齿轮传动,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a ——。 A .齿面胶合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磨损 D .轮齿塑性变形 3. c 对于标准齿轮传动,影响齿形系数Fa Y 的主要几何参数是 ——。 A .齿轮的模数 B .齿轮的全齿高 C .齿轮的齿数 D .齿轮的顶隙系数 4.在闭式软齿面减速齿轮传动中,若小齿轮采用45钢调质处理,大齿轮采用45钢正火处理,则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_______d____。 2121212 1.... H H H H H H H H D C B A σσσσσσσσ=≈<> 5.在开式齿轮传动中,齿轮模数m 应依据_a_________条件确定,再考虑磨损适当增大 A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B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C .齿面胶合强度 D .齿轮工作环境 6. 依据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一对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实现正确啮合,它们的a ——必须相等。

A.模数m B.齿数z C.分度圆直径d D. 轮齿宽度b 7. 轮齿疲劳点蚀通常首先出现在齿廓的_____d______部位。 A.齿顶附近B.齿根附近 C.节线上D.节线靠近齿根处8. 齿轮传动中,动载系数Kv主要是考虑______________因素对齿轮传动的影响。 A.齿轮自身制造精度引起的误差 B.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 C.双齿啮合时的载荷分配不均 D.齿轮以外的其它 9. 在设计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时,通常取小齿轮齿宽b1大于大齿轮齿宽b2,其主要目的在于—b—。 A.节省材料B.考虑装配时的轴向窜动C.提高承载能力D.使两齿轮接近等强度10 下列措施中,____a___不利于提高轮齿抗疲劳折断能力。 A.减小齿根圆角半径B.减小齿面粗糙度 C.减轻加工损伤D.表面强化处理11. 斜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A.大于17 B.小于17

变速器的发展历史

变速器的发展历史 了解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的动力是由发动机产生的。而发动机发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传递到车轮。变速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所以,了解变速器的发展历史是每个爱车人所必需的。变速器的基本作用是: 1)改动传动比,降速增扭。 2)利用倒档实现汽车的倒向行驶。 3)在发动机熄火的情况下,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且便于汽车起动、怠速、换挡和动力输出。 近百年,变速器经历了用变速杆改变链条的传动比→手动变速器→有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的发展历史。 1、早起汽车传动系统 早期的汽车传动系统,从发动机到车轮之间的动力形式很简单。发动机驱动一组锥齿减速齿轮,再传动到一根轴和皮带轮。皮带轮和驱动桥上的内齿轮啮合,使汽车行驶,大齿轮用来加速,能使汽车达到32 km/h的速度。如果遇到上坡,而爬坡能力不够时,驾驶员就停下车子,把小链轮啮合后进行驱动。 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汽车由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于1886年同时宣告制成,卡尔·本茨制造的是三轮汽车,后者制造的是四轮汽车。在三轮汽车中,汽油机发动以后,动力经齿轮和链条传至后轴,后轴系两个半轴,中间装有差速器,有利于车辆转弯。

前轮架位于一个叉形结构架上,类似现代自行车的前叉装置,上面有转向手柄,用来操纵车辆转弯。这辆车上还装有变速杆,用来改变链条的传动比,使车速快慢自如. 2、手动变速器 手动变速器是靠驾驶员直接操纵换挡手柄换挡,为汽车最初普遍采用。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的汽车变速器只有3个档位,只有高速档具备同步器。当时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必须有很好的技术,才能平顺地换档。发展至今,大多数手动变速器也搭载有5档,甚至6档速率。低档速率对节约燃料有好处,加快速度需要变高速档。 手动变速器(MT)主要采用齿轮传动的降速增扭原理,变速器内有多组传动比不同的齿轮副,一对齿数不同的齿轮啮合传动时,若小齿动时,输出转速就增高。汽车行驶时的换挡就是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器内不同的齿轮副工作。 12122112M M z z n n i === z 1,n 1,M 1,主动齿轮的参数;z 2,n 2,M 2为从动齿轮的参数。如图1 所示: 图1 工作原理

()齿轮传动效率及齿轮疲劳实验(文档)

齿轮传动效率及齿轮疲劳实验 (附加机械功率、效率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封闭(闭式)齿轮实验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了解齿轮疲劳实验的过程,及通过实验测定齿轮疲劳曲线的方法。 3.在封闭齿轮实验机上测定齿轮的传动效率。 4.介绍机械功率、效率测定开式实验台,了解一般机械功率、效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封闭(闭式)传动系统 封闭齿轮实验机具有2个完全相同的齿轮箱(悬挂齿轮箱7和定轴齿轮箱4),每个齿轮箱内都有2个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传动(齿轮9与V,齿轮5与5'),两个实验齿轮箱之间山两根轴(一根是用于储能的弹性扭力轴6,另一根为万向节轴10)相联,组成一个封闭的齿轮传动系统。当山电动机1驱动该传动系统运转起来后,电动机传递给系统的功率被封闭在齿轮传动系统内,既两对齿轮相互自相传动,此时若在动态下脱开电动机,如果不存在各种摩擦力(这是不可能的),且不考虑搅油及其它能量损失,该齿轮传动系统将成为永动系统; 山于存在摩擦力及其它能量损耗,在系统运转起来后,为使系统连续运转下去, 山电动机继续提供系统能耗损失的能量,此时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仅为系统传动功率的20%左右。对于实验时间较长的情况,封闭式实验机是有利于节能的。 1?悬挂电动机2.转矩传感器3.转速传感器4?定轴齿轮箱5?泄轴齿轮副6.弹性扭力 轴7.悬挂齿轮箱&加载狂码9.悬挂齿轮副10.万向节轴11.转速脉冲发生器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电动机1为直流调速电机,电动机转子与定轴齿轮箱输入轴相联,电动机 采用外壳悬挂支承结构(既电机外壳可绕支承轴线转动);电动机的输出转矩等于电 动机转子与定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电磁力矩,与电动机外壳(定子)相联的转矩传感器2提供的外力矩与作用于定子的电磁力矩相平衡,故转矩传感器测得的力矩即为电动机的输出转矩To;电动机转速为n,电动机输出功率为P u =n? To/9550 (KW)。3.封闭系统的加载 当实验台空载时,悬挂齿轮箱的杠杆通常处于水平位置,当加上载荷W 后,对悬挂齿轮箱作用一外加力矩WL,使悬挂齿轮箱产生一定角度的翻转,使两个齿轮箱内的两对齿轮的啮合齿面鼎紧,这时在弹性扭力轴内存在一扭矩T9 (方向与外加负载力矩WL相反),在万向节轴内同样存在一扭矩TJ (方向同样与外加力矩WL相反);若断开扭力轴和万向节轴,取悬挂齿轮箱为隔离体, 可以看出两根轴内的扭矩之和(Tg+TJ)与外加负载力矩WL平衡(即T9+T9'=WL);乂因两轴内的两个扭矩(T9和T9')为同一个封闭环形传动链内的扭矩,故这两个扭矩相等(T9=T9*),即2T9=WL, T9=WL/2 (Nm);由此可以算出该封闭系统内传递的功率为: P9=T9 n / 9550=WLn/19100 (KW) 其中:n--电动机及封闭系统的转速(rpm); W-所加祛码的重力(N); L—加载杠杆(力臂)的长度,L= 0.3 mo 4.单对齿轮传动效率 设封闭齿轮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效率为Q ; 封闭齿轮传动系统内传递的有用功率为P9; 封闭齿轮传动系统内的功率损耗(无用功率)等于电动机输出功率Po,即: Po=( P9 / n)-P9 n=p9 / (Po+PJ 二T9/ (T0+T9) 若忽略轴承的效率,系统总效包也含两级齿轮的传动效率,故单级齿轮的传 动效率为:7=向={〒务 5.封闭功率流方向""

机械制造考试模拟习题3.pdf

11-1 有一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原设计传递功率P ,主动轴转速1n 。若其它条件不变,轮齿的工作应力也不变,当主动轴转速提高一倍,即112n n =' 时,该齿轮传动能传递的功率P '应为若干? 11-2 有一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允许传递功率P ,若通过热处理方法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大、小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2H σ、][1H σ各提高30%,试问此传动在不改变工作条件及其它设计参数的情况下,抗疲劳点蚀允许传递的扭矩和允许传递的功率可提高百分之几? 11-3 单级闭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小齿轮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大齿轮的材料为ZG270-500正火,kW P 4=,min /7201r n =,mm m 4=,251=z ,732=z ,mm b 841=,mm b 782=,单向传动,载荷有中等冲击,用电动机驱动,试验算此单级传动的强度。 11-4 已知开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5.3=i ,kW P 3=,min /501r n =,用电动机驱动,单向传动,载荷均匀,211=z ,小齿轮为45钢调质,大齿轮为45钢正火,试计算此单级传动的强度。 11-5 已知闭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传动比6.4=i ,min /7301r n =,kW P 30=,长期双向转动,载荷有中等冲击,要求结构紧凑。271=z ,大、小齿轮都用40Cr 表面淬火,试计算此单级传动的强度。 11-6 斜齿圆柱齿轮的齿数z 与当量齿数z v 有什么关系?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应分别采用哪一种齿数: (1) 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角速比; (2) 用成型法切制斜齿轮时选盘形铣刀; (3) 计算斜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4) 弯曲强度计算时查取齿形系数。 11-7 设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转动方向及螺旋线方向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1为主动轮和2

汽车变速器传动效率测试实验指导书

汽车变速器传动效率测试 实验指导书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传动实验台构成 转矩转速传感器测量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工作 实验步骤 四、试验分析和报告要求 五、实验注意事项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转速、扭矩和功率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2.掌握汽车变速器的传动效率测试原理和方法。 3.了解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随转速和载荷间变化的关系。 二、 实验原理 1. 车辆传动实验台构成 车辆传动实验台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由由原动机(带变频调速的电动机)、传感器(转速扭矩测量仪)、汽车变速器(SG135-2)、负荷(拖动发电机)组成。变速器的转矩、转速信号分别由传感器的两条信号线接入到扭矩仪上读出。 图1 汽车传动实验台安装方式 图2 汽车传动实验台与转速转矩测试分析系统 输入端信号 输出端信号

2.转矩转速传感器测量原理和方法 JC型转矩转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弹性轴、两组磁电信号发生器,把被测转矩、转速转换成具有相位差的两组交流电信号,这两组交流电信号的频率相同且与轴的转速成正比,而其相位差的变化部分又与被测转矩成正比。 JC型转矩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3。 图3 JC型转矩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轴的两端安装有两只信号齿轮,在两齿轮的上方各装有一组信号线圈,在信号线圈内均装有磁钢,与信号齿轮组成磁电信号发生器。当信号齿轮随弹性轴转动时,由于信号齿轮的齿顶及齿谷交替周期性的扫过磁钢的底部,使气隙磁导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线圈内部的磁通量亦产生周期性变化,使线圈中感生出近似正弦波的交流电信号。这两组交流电信号的频率相同且与轴的转速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来测量转速。这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相位与其安装的相对位置及弹性轴所传递扭矩的大小及方向有关。当弹性轴不受扭时,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只与信号线圈及齿轮的安装相对位置有关,这一相位差一般称为初始相位差,在设计制造时,使其相差半个齿距左右,即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初始相位差在180度左右。在弹性轴受扭时,将产生扭转变形,使两组交流电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发生变化,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相位差变化的绝对值与转矩的大小成正比。把这两组交流电信号用专用电缆线送入JW型微机扭矩仪,即可得到转矩、转速及功率的精确值。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工作 1)检查机械部分与电器部分线路是否连接好,控制面板上的按扭和旋扭是否复位。

齿轮传动效率测定

验证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齿轮传动效率测定 实验简介:齿轮是重要的机械传动零件,所以对齿轮传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是很必要的。齿轮传动往往要进行轮齿静强度、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和影响齿轮传动性能的因素(如材料、制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润滑、轮齿载荷分布等)的试验,以及对齿轮传动性能(如传动效率、动载荷、噪声、工作温度等)的测定。为此,人们采用了许多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本实验是针对齿轮传动的效率进行验证性测定。 适用课程:机械设计 实验目的:A了解电功率封闭式齿轮传动试验台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特点;B掌握功率流分析、效率测定的方法;C测量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效率,画出它的效率曲线;D初步了解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和数据测量等方面的知识。。面向专业:机械类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课内选做) 计划学时: 2学时 实验分组:4人/组 实验照片:

《机械设计》课程实验 实验二齿轮传动效率测定 齿轮是重要的机械传动零件,所以对齿轮传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是很必要的。齿轮传动往往要进行轮齿静强度、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齿面磨损、齿面胶合和影响齿轮传动性能的因素(如材料、制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润滑、轮齿载荷分布等)的试验,以及对齿轮传动性能(如传动效率、动载荷、噪声、工作温度等)的测定。为此,人们采用了许多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本实验是针对齿轮传动的效率进行验证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电功率封闭式齿轮传动试验台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特点; 2.掌握功率流分析、效率测定的方法; 3.测量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效率,画出它的效率曲线; 4.初步了解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和数据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 Z-45直流电动机2台; 2. Z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2台; 3. ZD10型减速器2台; 4. JXW-1型机械效率仪1台; 5. TSGC-20调压器1台; 6. 加载控制箱1台; 7. CP-80打印机1台。 三、实验原理 1. 齿轮传动试验台简介 所有类型的齿转传动试验台,根据运转与否分为运转式和非运转式两大类。非运转式试验台指齿轮或齿轮副只能在静止状态下进行试验的试验台,如静态加载的齿轮静强度试验台。非运转式试验台中被测齿轮的试验状态同齿轮的实际工作状态有较大的差别,不大可能获得满意的试验结果。运转式试验台是指齿轮副能在一定转速下进行试验的设备。该类设备一般都由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加载装置、齿轮试件失效监护装置、润滑装置、测试装置等六部分组成。其试验能获得较接近实际的结果,运转式试验台根据试验台功率的传递原理和加载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开放功率流式和封闭功率流式两类。 (1)开放功率流式试验台 所谓开放功率流,就是齿轮传动所传递的功率由原动机传来,经过齿轮传动和试验装且中的全部传动件,最后传到耗能装置中,由耗能装置即加载装置将其全部消耗,并借助耗能装置给被测装置加载。功率传递的流向未形成封闭回路,故称其为开放功率流式试验台,图2-1为开放功率流式试验台构成原理。

《机械设计》实验一(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pdf

验证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 实验简介:带传动在工作中,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带传动的打滑现象,绘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从而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的特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实验技能。 适用课程:机械设计 实验目的:A验证带传动滑动率曲线及效率曲线;B观察带传动的打滑现象;C了解实验台高效节能的电封闭加载原理;D 了解常用机械量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面向专业:机械类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课内必做) 计划学时: 2学时 实验分组: 2人/组 实验照片:

《机械设计》课程实验 实验一 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与效率曲线测定 带传动在工作中,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本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观察带传动的打滑 现象,绘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从而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的特点的认识,并初步学会实验技能。 一、 实验目的 1. 验证带传动滑动率曲线及效率曲线; 2. 观察带传动的打滑现象; 3. 了解实验台高效节能的电封闭加载原理; 4. 了解常用机械量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设备 带传动的滑动率与效率测定试验台 图1-1是试验台的结构简图,它有两台直流电机,电机1和电机2。在试验中,我们将用电机1通过进行试验的皮带拖着电机2发电来给皮带加上负载。具体的加载原理和方法,下面一节再详细介绍。 电机1的定子用轴承固定在支架上,并加以平衡,可以自由摆动,称为悬支电机。这样结构是为了便于通过固联在定子上的力臂和放在它旁边的磅秤,测量电机工作时转子上的转矩。因为按电动机工作的电机,定子上由反作用力产生的转矩,大小与转子转矩相等(摩擦力忽略不计),方向与转子产生转矩相反。这台电机试验时按电动机工作,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磅秤放在它的左侧。转矩T1可由下式计算: 1 1 T P L =× (4) 式中:P1——磅秤的读数(kg) L ——为力臂长度,L=400mm 右边的电机2也用相同的方法支承在它的支架上,因为这台电机在试验中按发电机工作,发电机定子上的转矩的大小和方向均与转子转矩相同,现在转子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磅秤放在它的右边。转矩T2的求法和力臂的长度,与电机1相同,即

最新机械基础轮系练习题

XXXXX学校《机械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由一系列相互啮合齿轮所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_________. 2.按照轮系传动时各齿轮的轴线位置是否固定,轮系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3.当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几何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固定不变的轮系称为_______. 4.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又有行星轮系的称为________. 5.采用行星轮系,可以将两个独立的运动_______为一个运动,或将一个运动_______为两个独立的运动.6.轮系中含有圆锥齿轮、蜗轮蜗杆、齿轮齿条,其各轮转向只能用_________的方法表示. 7.定轴轮系中的传动比等于_________的转速之比,也等于该轮系中________与_______之比. 8.在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的轮系中,若齿轮的外啮合对数是偶数,则首轮与末轮的转向_______;若为奇数,则首轮与末轮的转向__________. 9.在轮系中,惰轮常用于传动距离稍__________和需要改变________的场合. 10.在轮系中,末端件若是齿轮齿条,它可以把主动件的________运动变为齿条的______运动. 11.轮系的特点:(1)可获得_________的传动比;(2)可实现__________距离传动;(3)可实现________、________要求;(4)可_________或__________运动. 12.平面定轴轮系中传动比计算公式为_________,其中(-1)的n次方,n表示 ________.若(-1) 的n次方为正,则首、末两轮转向____. 13.定釉轮系中任一从动件的转速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定轴轮系末端通常有下列三种传动形式,则末端件的移动速度v(或移动距离L)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1)末端为螺旋传动时:________________ (2)末端为滚动轮传动时:______________ (3)末端为齿轮齿条传动时: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若齿轮与轴之间( ),则齿轮与轴各自转动,互不影响. A.空套 B.固定 c.滑移 D.空间配合 2.如图所示的轮系中,设已知Z1= Z2=Z3′=Z4= 20,Z3=Z5= 60,又齿轮1、3、3′与5同轴线,试求传动比i15。( ) A.3 B.6 C.9 D. 12 3.汽车后桥传动轴部分组成的轮系为( ) A.平面定轴轮系 B.空间定轴轮系 c.周转轮系 D.都有可能 4.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与轮系中惰轮的齿数 ( ) A.无关 B.有关,成正比 C.有关,成反比D.有关,不成比例 5.若主动轴转速为1 200 r/min,若要求从动轴获得12 r/min的转速,应采用( )传动. A. -对直齿圆柱齿轮 B.链 c.轮系 D.蜗轮蜗杆6.关于轮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机械传动方式中,轮系的传动比最大 B.轮系靠惰轮变速,靠离合器变向 C.周转轮系只能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D.轮系的传动比,是构成该轮系所有机械传动方式传动叱的连乘积 7.在轮系中,两齿轮间若增加( )个惰轮时,首、末两轮的转向相同. A.奇数 B.偶数 c.任意数 D.以上都可以 8.轮系的末端是螺旋传动,已知末端轴转速行n=80 r/min,三线螺杆的螺距为4 mm,则螺母每分钟移动距离为( )mm. A. 240 B.320 C.960 D. 160 9.轮系的末端是齿轮齿条传动,已知小齿轮的模数,m=3 mm,齿数z=25,末轴转速n=75r/mln,则齿条每分钟移动的距离为( )mm. A.17662.5 B.5625 C.5887.5 D.8331 10.如图所示轮系,Ⅳ轴可得到几种转速( )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为多刀半自动车床主轴箱传动系统.已知带轮直径D1=D2-=180 mm,z1=45,z2=72,z3=36,z4 =81,z5 =59,z6 =54,z7=25,z8=88.试求当电动机转速n=1443 r/min时,主轴Ⅲ的各级转速.

变速器设计步骤

第一节概述 变速器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目的是在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等各种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再最有利工况范围内工作。变速器设有空挡和倒挡。需要时变速器还有动力输出功能。 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 对变速器如下基本要求. 1)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设置空挡,用来切断发动机动力向驱动轮的传输。 3)设置倒档,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4)设置动力输出装置,需要时能进行功率输出。 5)换挡迅速,省力,方便。 6)工作可靠。汽车行驶过程中,变速器不得有跳挡,乱挡以及换挡冲击等现象发生。 7)变速器应当有高的工作效率。 8)变速器的工作噪声低。 除此以外,变速器还应当满足轮廓尺寸和质量小,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等要求。 满足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这与变速器的档数,传动比范围和各挡传动比有关。汽车工作的道路条件越复杂,比功率越小,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越大。 在原变速传动机构基础上,再附加一个副箱体,这就在结构变化不大的基础上,达到增加变速器挡数的目的。近年来,变速器操纵机构有向自动操纵方向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机械式变速器因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和工作可靠等优点,在不同形式的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一.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变速器传动机构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前进挡数的不同,有三,四,五和多挡变速器。根据轴的形式不同,分为固定轴式和旋转轴式(常配合行星齿轮传动)两类。固定轴式又分为两轴式,中间轴式,双中间轴式变速器。固定轴式应用广泛,其中两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汽车上,中间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汽车上。旋转轴式主要用于液力机械式变速器。与中间轴式变速器比较,两轴式变速器有结构简单,轮廓尺寸小,布置方便,中间挡位传动效率高和噪声低等优点。因两轴式变速器不能设置直接挡,所以在高档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不仅工作噪声增大,且易损坏。此外,受结构限制,两轴式变速器的一挡速比不可能设计得很大。 图3-1示出用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轿车的两轴式变速器传动方案。其特点是:变速器输出轴与主减速器主动齿轮做成一体,发动机纵置时,主减速器采用弧齿锥齿轮或双曲面齿轮,发动机横置时则采用圆柱齿轮;多数方案的倒档传动常用滑动齿轮,其他挡位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图3-1F中的倒挡齿轮为常啮合齿轮,并用同步器换挡;同步器多数装在输出轴上,这是因为一挡主动齿轮尺寸小,同步器装在输入轴上有困难,而高档同步器可以装在输入轴的后端,见图3-1D,E;图3-1D所示方案的变速器有辅助支承,用来提高轴的刚度,减少齿轮磨损和降低工作噪声。图3-1F所示方案为五挡全同步器式变速器,以此为基础,只要将五挡齿轮用尺寸相当的隔套替代,即可改变为四挡变速器,从而形成一个系列产品。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齿轮传动 机械原理实验 ——齿轮传动机构 groups, Wujiang County. In September, the chapter in the Tomb occupied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village of KMT: Wu Jiang County Government (known as "guerrilla Government") and against self-defence groups. Begins to flow from jiaxing railway Lili, Tan Hills area. In November, the County Government is based on the tomb of Lu Xiyan, mine-and from the pier at Dang, under Jin bang. County Government operates three Civil Affairs, finance, education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 了解齿轮传动的构成,认识其组成原件。 3. 掌握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4. 掌握齿轮的相关几何参数的计算。 5. 训练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设计的能力。二( 实验仪器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 1 1 试验台机架 2 1 主动轴带轮 3 1 电机轴带轮 4 2 主轴

5 3 端盖 6 2 卡环 三( 实验原理 (一)齿轮参数 groups, Wujiang County. In September, the chapter in the Tomb occupied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village of KMT: Wu Jiang County Government (known as "guerrilla Government") and against self-defence groups. Begins to flow from jiaxing railway Lili, Tan Hills area. In

效率实验报告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老师:

(特别提示:本报告第一、二、三部分来自试验指导书,稍有更改。)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系统效率测试的工程试验手段和常用的机械效率测试设备, 掌握典型机械传动系统的效率范围,分析传动系统效率损失的原因; 2.通过对典型机械传动系统及其组合的性能测试,加深对机械传动系统性能 的认识以及对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原则的理解; 3.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组装和性能测试等训练环节,掌握计算机辅助实 验测试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及设备 1、实验原理: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对转矩和转速的测量,利用转矩、转速与功率的数学关系间接导出功率数值,并通过对电机和负载的相应控制观察分析转速、转矩、功率的相应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对减速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测量分析,得出减速器的效率及其随不同情况的变化所呈现的变化趋势。 2、实验设备: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采用模块化结构,由不同种类的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变频电机、加载装置和工控机等模块组成,学生可以根据选择或设计的实验类型、方案和内容,自己动手进行传动连接、安装调试和测试,进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各硬件组成部件的结构布局如图2所示。 图2(a) 实验台外观图

1-变频调速电机 2-联轴器 3-转矩转速传感器 4-试件 5-加载与制动装置 6-工控机 7-电器控制柜 8-台座实验设备包括机械传动综合效率实验台(包括台座、变频调速器、机柜、电控箱)、蜗轮蜗杆减速器、齿轮减速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同步带传动装置、滚子链传动装置、V带传动装置、磁粉制动器、ZJ转矩转速传感器、计算机及打印机、其他零配件。典型实验装置包括齿轮减速传动装置、蜗轮蜗杆减速传动装置、V带+齿轮减速传动装置、齿轮减速+滚子链传动装置、同步带减速传动装置、V带减速传动装置、V带+同步带减速传动装置。实验装置由动力部分、测试部分、加载部分和被测部分等组成。各部分的性能参数如下: 1、动力部分 1)YP-50-0.55三相感应变频电机:额定功率0.55KW;同步转速 1500r/min;输入电压380V。 2)LS600-4001变频器:输入规格 AC 3PH 380-460V 50/60HZ;输出规格 AC 0-240V 1.7KVA 4.5A;变频范围 2~200 HZ。 2、测试部分 1)ZJ10型转矩转速传感器:额定转矩 10N.m;转速范围 0~6000r/min; 2)ZJ50型转矩转速传感器:额定转矩 50N.m;转速范围 0~5000r/min; 3)TC-1转矩转速测试卡:扭矩测试精度±0.2%FS;转速测量精度± 0.1%; 4)PC-400数据采集控制卡。 3、被测部分 1)三角带传动: 带轮基准直径 D1=70mm D2=115mm O型带L内=900mm; 带轮基准直径 D1=76mm D2=145mm O型带L内=900mm; 带轮基准直径 D1=70mm D2=88mm O型带L内=630mm。 2)链传动:链轮 Z1=17 Z2=25 滚子链 08A-1×71 滚子链 08A-1×53 滚子链 08A-1×66。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变速器传动机构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前进挡数的不同,有三,四,五和多挡变速器。根据轴的形式不同,分为固定轴式和旋转轴式(常配合行星齿轮传动)两类。固定轴式又分为两轴式,中间轴式,双中间轴式变速器。 变速器传动机构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前进挡数的不同,有三,四,五和多挡变速器。根据轴的形式不同,分为固定轴式和旋转轴式(常配合行星齿轮传动)两类。固定轴式又分为两轴式,中间轴式,双中间轴式变速器。固定轴式应用广泛,其中两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汽车上,中间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汽车上。旋转轴式主要用于液力机械式变速器。与中间轴式变速器比较,两轴式变速器有结构简单,轮廓尺寸小,布置方便,中间挡位传动效率高和噪声低等优点。因两轴式变速器不能设置直接挡,所以在高档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不仅工作噪声增大,且易损坏。此外,受结构限制,两轴式变速器的一挡速比不可能设计得很大。 图3-1示出用在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轿车的两轴式变速器传动方案。其特点是:变速器输出轴与主减速器主动齿轮做成一体,发动机纵置时,主减速器采用弧齿锥齿轮或双曲面齿轮,发动机横置时则采用圆柱齿轮;多数方案的倒档传动常用滑动齿轮,其他挡位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图3-1F中的倒挡齿轮为常啮合齿轮,并用同步器换挡;同步器多数装在输出轴上,这是因为一挡主动齿轮尺寸小,同步器装在输入轴上有困难,而高档同步器可以装在输入轴的后端,见图3- 1D,E;图3-1D所示方案的变速器有辅助支承,用来提高轴的刚度,减少齿轮磨损和降低工作噪声。图3-1F所示方案为五挡全同步器式变速器,以此为基础,只要将五挡齿轮用尺寸相当的隔套替代,即可改变为四挡变速器,从而形成一个系列产品。

齿轮传动测试卷

齿轮传动测试卷 一、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为完成内外链节的屈伸运动,销轴与套筒之间应采用间隙配合。() 2.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都与基圆相切。() 3.满足正确啮合条件的大小两直齿圆柱齿轮齿形相同。() 4.齿数、模数分别对应相同的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和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后者的重合度比前者要大。() 5.齿轮传动过程是否平稳,首先决定于轮齿的齿形精度。() 6.z=48齿顶圆直径d a=300mm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m=5mm。() 7.渐开线标准齿轮的齿根圆恒大于基圆。() 8.用同一标准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渐开线越弯曲,越容易根切。() 9.用仿形法加工直齿圆柱齿轮,当z min<17时产生根切。() 10.为了便于装配,通常取小齿轮的宽度比大齿轮宽度宽5~10mm。() 二、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一个标准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节圆有__________个() A.1 B.0 C.2 D.无穷多个 2.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工作齿面间的相对滑动会造成() A.齿面胶合B.齿面点蚀C.齿面磨损D.齿面塑性变形 3.自行车,摩托车的链条属于() A.牵引链B.起重链C.传动链D.输送链 4.一对相互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齿轮齿廓弯曲,大齿轮齿廓平直 B.小齿轮基圆齿厚小,大齿轮基圆齿厚大 C.小齿轮齿顶圆压力角小,大齿轮齿顶圆压力角大 D.小齿轮转速高,大齿轮转速低 5.用标准齿条刀具加工正变位渐开线直齿圆柱外齿轮时,刀具的中线与齿轮的分度圆

( ) A .相切 B .相割 C .相离 D .以上均有可能 6.蜗杆传动中,与蜗杆的径向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蜗轮的__________分力。 ( ) A .轴向 B .径向 C .圆周 D .以上均有可能 7.蜗杆传动的传动比i 12,不能用__________来表示。( ) A.n 1n 2 B.z 2z 1 C.d 2d 1 D.w 1w 2 8.要提高蜗轮抗胶合和磨损的能力,可以( ) A .提高蜗轮齿面硬度和齿面加工质量 B .提高蜗杆齿面硬度和齿面加工质量 C .降低蜗轮齿面硬度和提高出面加工质量 D .降低蜗杆齿面硬度和提高齿面加工质量 9.主平面内蜗轮的齿廓是( ) A .阿基米德螺旋线 B .直线 C .渐开线 D .曲线 10.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的重合度( ) A .大于1 B .小于1 C .大于0 D .小于0 三、填空题(23空,每空1分,共23分) 1.套筒滚子链的接头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其中__________形式用于链节数为奇数的场合。 2.在__________条件下,啮合角等于齿形角。 3.基圆半径为40mm 的渐开线,在半径50mm 处齿形的曲率半径是__________,压力角为__________。 4.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中,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节圆和分度圆重合。 5.齿条刀具的模数为4mm ,压力角20度,欲加工齿数是48的直齿轮,已知刀具中心线到齿轮毛坯中心的距离为100mm ,这样加工出来的齿轮分度圆直径是__________,得到的齿轮是__________齿轮。 6.为了使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能连续定传动比工作,应使实际啮合线段大于或等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原理以及传动摩擦和滑动时候的相关问题。 2.深入了解、掌握机械带传动效率及滑动率测量法及原理,了解测量过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4.通过对滑动曲线(ε—F曲线)和效率曲线(η—F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的时候伸长量不等,使带传动发生弹性滑动现象。在带绕带轮滑动传动时候,带的压力由F1 下降到F2所以带的弹性变形也要相应减小,亦即带在逐渐缩短,带的速度要落后于带轮,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发生相对滑动。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从动轮上,但是情况恰好相反。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 其中:带收到的紧力F0,紧边拉力F1,松边拉力F2。 则:有效拉力F=F1- F2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 f 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

%100)1(1 122121?-=-=n D n D v v v ε 式中 v 1、v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速度,单位:m/s ; n 1、n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 ; D 1、D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 如图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 的增大 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 线。当有效拉力F 小于临界点F '点时,滑 动率与有效拉力F 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 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 F '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 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 等 于F max 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图中曲线2为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即表示带传动效率η与有效拉力F 之间关系的曲线。当有效拉力增加时,传动效率逐渐提高,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F '点以后,传动效率急剧下降。 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 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 ',这时 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ε =1% ~ 2%,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动时)的过载。 三、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实验的设备是PC —A 型带传动实验台。该实验 1-滑动曲线 2-效率曲线 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齿轮传动练习题

齿轮传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 1 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A. 齿面胶合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磨损或轮齿疲劳折断 D. 轮齿塑性变形 2 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 A. 齿面胶合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磨损 D. 轮齿疲劳折断 3 齿轮传动中齿面的非扩展性点蚀一般出现在。 A. 跑合阶段 B. 稳定性磨损阶段 C. 剧烈磨损阶段 D. 齿面磨料磨损阶段 4 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 A. 按接触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弯曲强度 B. 按弯曲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接触强度 C.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5 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若z1=18,z2=72,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 A. σF1>σF2 B. σF1<σF2 C. σF1=σF2 D. σF1≤σF2 6 对于齿面硬度≤350HBS的闭式钢制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 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7 一减速齿轮传动,小齿轮1选用45钢调质;大齿轮选用45钢正火,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 A. σH1>σH2 B. σH1<σH2 C. σH1=σH2 D. σH1≤σH2 8 对于硬度≤350HBS的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 A. 先按接触强度计算 B. 先按弯曲强度计算 C. 先按磨损条件计算 D. 先按胶合条件计算 9 设计一对减速软齿面齿轮传动时,从等强度要求出发,大、小齿轮的硬度选择时,应使。 A. 两者硬度相等 B. 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C. 大齿轮硬度高于小齿轮硬度 D. 小齿轮采用硬齿面,大齿轮采用软齿面 10 一对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要正确啮合,它们的必须相等。 A. 直径d B. 模数m C. 齿宽b D. 齿数z 11 在设计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中,直径一定时应取较少的齿数,使模数增大以。 A. 提高齿面接触强度 B. 提高轮齿的抗弯曲疲劳强度 C. 减少加工切削量,提高生产率 D. 提高抗塑性变形能力

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封闭式齿轮试验台的基本原理及其结构。 2. 测定齿轮传动效率,掌握测试方法。 3. 本试验台可长期运行,定时观察齿面点蚀现象。 二. 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 1. 试验台结构 图12-1所示为封闭式齿轮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1—功耗电机 2—重力测力计 3—齿轮箱 4—加载器 5—试验齿轮箱 6—砝码 7—电器控制箱 图12-1 封闭式齿轮试验台结构示意图 1是外壳浮动式功耗电机;2是重力测力计;3、5是两套完全相同的齿轮箱,两对齿轮①、②、③、④分别用两根轴I 、II 相联接,并由特殊设计的联轴器和加载器4组成机械封闭回路;6是加在加载器上的砝码,从而产生作用在封闭系统中的轴向力;7是电器控制箱。 2. 加载机构 封闭式齿轮试验台加载器有多种形式,本试验台是采用螺旋槽轴向移动而产生轴扭转的方法来实现加载的。图12-2表示螺旋槽加载器的结构,由于槽中的滚子距轴心的作用半径为d/2(d =43mm ),螺旋槽的螺旋角β=11.14°,轴向力由砝码G (kgf )通过动滑轮实现,故作用在封闭系统内的封闭力矩为: (12—1) 系统中最大封闭力矩T B =50 N ?m 时,砝码重量G 最大为25 kgf 左右。 T G tg G N m B =???=?22159811141000 2140....()

系统中齿轮所受负载的大小仅与加载机构施加的扭矩有关,而与封闭系统外的浮动电机无关。当电机不转时,即齿轮处于静止状态,力矩T B仍然存在,此时 T B是由齿轮①—②—③—④所组成封闭系统中的平衡内力产生,称为封闭力矩。静止时,系统中只有力矩的存在而无功率的流动和损耗。当电机运转时,带动整个系统运转,并使封闭系统产生功率流动和损耗,电动机的作用就是克服系统中各种摩擦阻力,补充摩擦功率耗损、以维持正常运转状态。由于摩擦功率损耗很小,因而电机容量很小,仅需齿轮工作功率的1/20左右。这对于长期运转的实验,其经济意义很大。本试验台的功耗电机功率仅300w左右,同步转速1000 r/min,工作时约950 r/min。 三. 封闭功率的效率计算 单纯的齿轮副的效率测定是比较困难的,这里齿轮副的效率分别为η12,η34,它包括啮合效率,轴承效率及搅油效率等。 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要确定输入和输出功率,首先要判明哪个是主动轮,哪个是从动轮。判别的方法是根据加载机构产生扭矩的方向与电机的转向是否一致,若方向一致则齿轮④为主动,相反为从动,封闭功率流动的方向应由大流向小,由主动流向从动。图12-1中设电机转动的方向与螺旋加载器产生扭矩T B方向相同,则齿轮④为主动,③为从动,齿轮④的左端为封闭功率P B的输入端(功率最大),功率P B流经齿轮④→齿轮③→轴II→齿轮②→齿轮①→轴I。流动中有啮合磨损,轴承磨损,搅油损耗等,功率逐渐减少,然而经过电动机输出功率P f的弥补,则通过轴II输入齿轮④的左端时,又恢复成P B。设封闭系统中的总效率为η0,则η0=η12?η34若η12≈η34=η,则一对齿轮副的效率为η=。 电动机输出功率为: P f =P B(1-η0)=P B(1-η2) η=P-P P B f B 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