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运营商的客户流失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移动运营商的客户流失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移动运营商的客户流失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移动运营商的客户流失管理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070427 作者:转载出处:C114 录入:雷

1. 问题的提出:

近十年来我国电信业以3倍于GDP的速度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电信业的急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电信服务业中移动通讯市场的急速发展所推动的。但是,随着市场的拓展和竞争,移动通讯业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代理费用的升高和宣传费用的升高,这使发展新客户的难度增加、收益率下降。

价值客户不仅是电信企业的宝贵资源,也是其竞争对手不断争取的对象。电信企业的客户流失非常严重。据某运营商的统计,该运营商的移动客户在2004年1-10月平均每月离网400万户,月平均流失率达4.7%。其他运营商的客户流失率也居高不下。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顾客满意手册的统计数据表明,吸引一个新顾客所耗费的成本大概相当于保持一个现有客户的5倍。

这使得移动运营商不得不关注客户流失管理,以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客户流失。

2.中国移动-客户流失管理的支撑系统和策略

中国移动通信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其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截止到2006年11月底,客户总数已达2.964亿户。

2.1.支撑系统

中国移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业务支撑体系,由BOSS系统、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和支撑网网管系统三部分组成。经营分析系统已经成为市场经营过程(包括客户流失管理)的重要支撑环节。

2.1.1.经营分析系统建设概述

从2001年开始规划,2005年底建成世界最大的数据仓库(超过842TB容量),2006年7月容量已达1614TB;应用了OLAP、数据挖掘技术;提高了企业内部数据的标准化程度,有统一的逻辑模型、统一的指标解释;方便指标、报表、即席查询;与BOSS系统进行了互动。

中国移动数据仓库系统的分级结构

2.1.2.经营分析系统的意义

分析内部数据资源,理顺企业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模式;提升中国移动的精细化营销能力,降低营销成本(客户营销/服务从地毯式轰炸转向精确式打击)。例如:某地区真实流失人数190人(总样本的6.13%),不用模型就要对1455人(6.13%)做市场活动;采用了流失模型后,仅需要对712人(3.00%)做市场活动。

2.1.

3.经营分析系统的经济效益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果,某个单项的应用就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2.1.

3.1.节约成本:

经营分析系统能够准确地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例如: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客户重入网分析一项应用,就节约成本6,833万元(人民币),推广到全国,可节约成本约130,000万元(人民币)。

2.1.

3.2.增加收入:

经营分析系统能够从各个角度明显地增加企业的收入,例如:山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在客户离网分析一项就可增加收入约26,880万元(人民币),推广到全国,每年可增加收入约800,000万元(人民币)。

2.2.策略

针对当前的市场竞争状况,中国移动应对市场短期竞争及实现其长期发展的主要策略是:营销重心后移,巩固中高端用户,通过对现有个人用户消费行为的分析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套餐,以达到保留现有客户的目的;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注现有客户的稳定性,通过对现有客户利益诉求的满足,以及对移动品牌宣传的推动,来巩固现有的在网客户;

通过对客户消费行为及偏好差异的分析,针对不同细分人群设计相应的套餐;

通过对客户价值量的差异分析以提供不同的客户服务及忠诚度计划;

积极的客户挽留工作,对客户流失进行监控,及时进行用户挽留;

通过各种合作伙伴的捆绑扩大服务的广度,促进客户发展及客户维系(如移动机场贵宾休息室服务等)。

3.中国联通-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维系与挽留支撑系统

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运营GSM和CDMA双制式的电信运营商,截止到2006年11月底,客户总数已达1.411亿户,其中GSM用户总计1.05亿,CDMA用户总计3613万。

3.1.中国联通支撑系统

在以前的IT支撑系统的基础上,中国联通于2005年开始建立移动业务客户维系与挽留支撑系统。

3.1.1.系统建设的目的和作用

通过客户维系与挽留支撑系统建设,全面把握网上客户的动向,降低客户离网率,延长客户生命周期,为全面降低营销成本,实现网上客户“保值、增值”,提供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操作工具。

通过客户维系与挽留系统建设,理顺客户维系与挽留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明确职责分工,为进一步实现营销模式转型,开展精细化营销,为提高存量市场竞争能力奠定基础。

4.评价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近年在客户流失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意识到:客户流失管理不仅是为了降低离网率;同时也为了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发现并开发目标客户、加强客户细分、提升客户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进行的工作:

都建立了强大的客户流失支撑系统,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成本的降低。中国移动的经营分析系统拥有世界最大的数据仓库,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例如,中国移动的经营分析系统可使总部第二天可以看到头天每个省的经营数据,包括用户数是多少,收入是多少;中国移动的两级结构的经营分析系统,在国际上是首创,将很多指标数据统一在一起,总部不但看到省里的汇总报表,还看到汇总的数据和地市的部分详细的数据;OLAP可使多张报表组合在一张里面,更直观方便。

都建立在客户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客户价值的研究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客户价值的研究建立在客户产生的收入和运营商付出的成本的基础上。

都建立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中国联通根据客户行为(投诉状况、主/被叫比例、呼叫号码数)、客户消费(话务量变化、话务变动)、客户状态(入网时间、入网契约)判断客户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将客户细分。

中国联通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客户维系与挽留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识别阶段和成长阶段、客户维系阶段、客户挽留阶段。

5.建议

客户流失管理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基础上,通过IT系统的支撑,进行客户细分和客户价值评价,以及客户维系与挽留成本评价和客户未来价值预测,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策略以达到留住目标客户、更有效地为客户服务的过程。

5.1.在客户流失管理中,应该注意:

5.1.1.应有正确的客户流失管理的理念,流程应清晰、可执行;客户流失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而是运营商各部门共同的任务;应配备训练有素的人员,并给予资金支持;应有一套完善的客户流失管理考核指标与考核办法。

5.1.2.数据挖掘技术仅仅是客户流失管理的基础的支撑,还需要与之配套的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流失模型既不是流失管理的充分条件,也不是流失管理的必要条件;中国移动的数据仓库的容量在2006年7月已达1614TB,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数据仓库并不是容量越大越好,容量大意味着花费也大,我们需要的是规模较小、重点突出、高效的数据交流中心,而不是拥有太多没人重视、没人能够利用的信息的系统;开发和使用要结合。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应了解,业务人员需要系统执行什么任务。

5.1.3.要准确地了解客户的关键信息,客户数据仓库系统应是客户信息资料的权威性来源。搜集信息的工作量一般占整个客户流失管理的工作量的50-80%。例如,有一个地方有266个有离网预警,结果有233个呼叫不通,有32个有离网倾向,只有1个挽留成功。这提醒我们:客户除了其手机号以外,还应有其他的联系方式;还说明进行客户流失管理要有一整套的流程,给客户打电话说什么、怎么说要有规范。

大客户经理挽留8月某旬挽留情况统计

过去的一年,虽然最终对3G牌照的期待成空,但各家运营商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面对未来,运营商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保持优势、如何寻求市场和业务上的突破

,面对3G牌照发放的悬念,运营商们在期待中把握未来。

中国电信:六大方针打造世界级的电信企业集团

2004年对中国电信来说可谓是皆大欢喜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电信全集团各项预算指标得到了全面完成,主要业务稳步增长,圆满实现了国资委的业绩考核目标,

并基本实现了通信主业的整体上市目标。与此同时,企业的各项改革也得以稳步实

施,各项管理得到了不断强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满意度连续三年在各运

营商中保持最低。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于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曾经在中国移动的发展历史中打下深深烙印的王晓初开始了他在中国电信的运筹帷幄。

总经理王晓初提出了指导中国电信发展的六大方针。

王晓初指出,要全面实现中国电信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审视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把握好一些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一要抓住机遇,积极寻找

新的业务增长点,促进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转变。二要优化资源配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符合企业开拓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的要求,确保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与企业持续发

展的要求相适应,真正把资源盘活、用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三要树立竞合观

念,打造良好的产业价值链。要讲政治、顾大局,依法经营,严格自律,与其他运营商搞好合作,妥善解决竞争中出现的矛盾,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做大市场“蛋糕”。要坚持有限竞争、有序竞争和有效竞争,把竞争的着力点放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上,通过优良的品牌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严格遵守互联互通纪律,搞好网间互联工作,确保互联互通质量,绝不允许人为中断通信事件的发生。四要坚持诚信经营,健全企业诚信体系,强化依法治企、诚信治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努力控制企业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格兑现对资本市场的承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五要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进一步增强各级企业和广大员工的执行能力,确保企业战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六要统筹兼顾,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点评:打造世界级的电信企业集团是中国电信坚持不懈的梦想,而世界级的电信企业集团必须具备世界级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要具有国际化的网络、市场及业务,需要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从总经理王晓初提出的六大方针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中国电信正在朝这个方向稳步前进。这一点在近日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冷荣泉处也得以进一步证实。冷荣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2005年中国电信在积极寻找新业务增长点的同时,还会通过它在中国香港及美国和欧洲的办事处,积极拓展中国电信在南美、加拿大,以及东南亚一带的国际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我们还看不透中国电信在3G方面有何具体动向,但近日有确切消息说,一直以WCDMA为规划重点的中国电信突然掉头重点关注CDMA2000;随后又有消息说,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又在香港高调放言,将有意和中国网通一起收购中国联通的一张网。按此推测,中国电信在2005年似乎要对中国联通的C网大胆“出手”了。

中国网通:以“效益”为中心建亚洲一流通信运营企业

2004年是中国网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在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下,通过22万名员工的艰苦努力,不仅顺利完成了内部融合、境外上市和扭亏增盈的既定任务,各项工作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网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2005年工作会议于1月17日在京召开。中国网通提出,2005年要动员全体员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完善改革,聚精会神抓效益,齐心协力谋发展,加速建成亚洲一流通信运营企业。

2005年是中国网通实现三年战略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网通上市后的第一年,可以说,“效益”是中国网通2005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高层认为,在企业上市的新形势下,一定要确立“企业效益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观念,厉行节约成本、增进效益,完成国资委考核指标和对资本市场的承诺。

面对2005年,中国网通提出了几大任务:一是严格执行年度预算计划,完善内控机制,确保完成收入、利润等经济效益指标;二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实现各项业务有效益增长;三是深化运维体制改革,努力降低成本,为市场经营提供有力支撑;四是以业务发展和提高效益为导向,继续增强通信能力;五是继续实施差异化服务,全面提高服务工作水平;六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七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为实现效益年目标提供保障;八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

为了使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完成“效益年”的既定目标,素有“铁碗”之称的中国网通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张春江在总结讲话中特别指出,各地在实践中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狠抓“三实”,即指标落实、数据真实、作风扎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点评:2005年1月20日,也即网通工作会刚刚落下帷幕之际,中国网通即宣布与香港主要电讯公司电讯盈科有限公司的合作联盟成立,双方将共同拓展内地及国际业务。这个在中国农历年前发生的中国通信业的一大亮点无疑在向业界昭示,中国网通已稳步踏上了它要建成亚洲一流通信运营企业的征程。

业界有评论说,在国内几大运营商中,中国网通的国际化布局最为清晰。最近又有传言说,网通在国际融资界富有声望的田溯宁副总经理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网通持有两层股权的电讯盈科的董事会重要成员之一。虽然只是传言,但从中国网通一环扣一环的紧密安排中,我们有理由相信,2005年的中国网通必将在实现国际梦想的征程上稳步前行。

中国联通:公司模式要转型

作为世界第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和第二大CDMA运营商,成立已十年的中国联通一直在困境中奋力开拓。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挑战,2004年的中国联通公司积极应对,在全面提高网络基础的同时想方设法开拓市场,千方百计提升效益,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新增长。现在,公司的综合通信能力继续提升,制约业务发展的网络覆盖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业务差异化优势也逐步显现,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2005年是中国联通迈向第二个十年征程的第一年,值此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中国联通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常小兵提出了两项明确的发展目标。一要坚定不移地实现公司发展模式的转型,要从大规模投资和以能力建设拉动市场为主的数量规模型发展模式,转向以规模和效益并重为特征的规模效益型发展模式。二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市场导向的发展观,坚持市场导向是公司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资、建设、运维、综合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市场转,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市场导向的运营管理机制。

针对两项目标,总裁尚冰对2005年的中国联通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一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市场研究,以客户为中心,将市场工作重点从单纯的放号、发展用户转到加快发展有效用户和维系稳定网上用户并重的道路上来,全面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二要坚持服务创新,培育服务差异化优势,注重关注用户体验,切实解决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健全服务机制,使公司的客户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三要认真做好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维护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目标,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在确保投资效益的前提下进行投资建设,重点通过网络优化和运维管理提高网络服务保障能力。四要强化基础管理,提高执行能力,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责必究,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点评:虽然从2004年底就有了中国联通要被拆分的传言,但从联通新年部署来看,迈入第二个10年的中国联通面对业界纷纭能淡泊相对实为可贵,不懈的追求发展是中国联通对业界分拆传言的最好答复。近日,有关部门针对业界纷传的拆分

之事挺身避谣,此举在使联通发展少受干扰之余,也使得业界对3G牌照的猜测更加扑朔迷离。同样,2005年的中国联通最终走向何方也更让人费猜,联通将依然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近日,业界又传出中国联通4月份将向市场投放大批市场上已基本看不到的价位在500元左右的黑白手机,据说此举是董事长常小兵上任后第一件“务实之举”,目的是通过低价位手机抢占更多市场分额。我们现在还很难预测出联通此举最终结果如何,但从中我们也似乎可以看到,在中国电信叱咤风云的常小兵将可能带给中国联通一番全新景象。

中国移动:2005年努力实现新跨越

中国移动的2004年依然是风采怡人,在“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指引下,不仅圆满完成了年度发展目标,还顺利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同时,公司的主业整体上市也得以顺利实现。中国移动依然是中国运营商中的“佼佼者”。

2005年是中国移动通信保持领先优势,实现“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为了推进公司尽快与国际一流通信企业接轨,实现公司发展的新跨越,公司总经理王建宙在1月24日举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新的一年里公司将继续坚持“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重点,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司发展的新跨越。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2005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是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科学发展,公司要在“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战略目标指引下,坚持“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重点,根据环境变化与发展定位,动态调整确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实现科学发展。其次是加大营销服务力度,增强市场把控能力。为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客户规模,公司提出要在2005年设法保持在农村及大众市场的市场竞争力,清理整改不合理营销案。同时,公司还将增强渠道与终端的控制力,推进自有化实体渠道建设,稳步整合社会代理渠道,大力

推广电子化、自助化服务营销方式,通过定制终端提高数据业务使用率和客户粘性。三是创新与推广并重,促进新业务实现更大发展。公司将加快新业务开发,保持主导优势,提高无线数据业务对收入增长的贡献,提升短信普及率和使用率,重点发展WAP、彩信、彩铃、IVR等小数据量、高增值的新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并将结合政府、企业、城市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推动行业应用实现更大突破。同时加强移动梦网合作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有效降低移动梦网业务投诉。四是打造精品网络,提升综合竞争优势。按照“推进技术进步、保障业务发展、保持网络优势、发挥网络效益”的要求,努力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精品网络,并按照政府部门要求,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步骤地实施“村村通工程”。五是深化精细管理,提高公司运营管理水平。2005年公司将重视发挥公司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作用,认真做好公司“十一五”规划的前瞻性工作,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扎实推进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推进管理创新。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和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存续企业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迎接3G的到来,中国移动还提出了“将立足长远,积极做好3G建设和运营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号召,并提出“将继续完善和优化支撑体系,有步骤地优化整合BOSS、MIS、网管等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探索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和途径。

点评:一切迹象表明,2005年将是中国移动通信在保持现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一年。新的一年中国移动不仅要加大农村和新业务的开拓力度,还将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中国移动要努力迎来国内、国外“同争艳”的发展局面。

同时,中国移动还将继续在3G运营上未雨绸缪。有确切消息说,中国移动在广东某市的WCDMA商用实验点比信息产业部在广东的3G实验点的规模要大得多,而且网络质量“很不错”。可见,面对3G,“将立足长远,积极做好3G建设和运营前期准备工作”的中国移动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中国铁通:寻求特色业务,谋求早日上市

2004年的中国铁通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并不仅仅体现在铁通“改嫁”国资委,更表现在铁通各项业务的进展。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铁通公司固定电话用户、宽带用户发展和主营业务收入都提前并超额完成计划,多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市场份额有了较大提高,公司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财务指标均高于年初预定的奋斗目标。

2005年对中国铁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也是中国铁通二次创业的开始,中国铁通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有突出的表现和机遇出现。为此,中国铁通提出了“将外闯市场创效益,内转机制练内功,进行产品引进、融资突破、人才兴企的二次创业”的三年构想。

“未来三年,铁通将实现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其中铁路通信收入每年增长3%~5%,利润每年翻一番;固定电话年均增长30%以上;宽带用户年均增长50%以上。同时,积极争取3G运营许可,力争成为全业务运营商。”这是铁通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集团董事长赵吉斌宣布的铁通未来三年的新发展战略目标。

为确保2005年目标任务的完成,2005年中国铁通将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提高收入质量,优化网络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加强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多种经营业务,继续跟踪新业务、新技术发展,确保全年各项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中国铁通还将继续为谋求上市做准备。首先铁通将选择部分条件具备的省分公司实行模拟法人运作,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二步,在条件成熟时,将部分省分公司改造成子公司,并进行股份制改造,为早日实现上市做准备。

在发展方向上,中国铁通将强调专用网和区域化两大特色;在发展目标上突出快速和健康两个主题;在发展思路上紧紧围绕融资、市场、投资、技术、人才五个战略重点;在发展质量上,追求效益利润最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服务质量规范化、人员素质优良化五大标准,确保2005年各项工作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同时,中国铁通还将以3G等新业务为重点,努力在新产品开发、引进与推广上实现突破。

点评:虽然2004年中国铁通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大关,但相对其他几大运营商来说,铁通的收入依然不足以支撑铁通在行业中拥有理想中的位置。而且2005年,铁通还将面临着至少140亿元的资金缺口,铁通融资的方向也依然不够明朗。这也即意味着,铁通要想在未来获取梦寐以求的3G牌照,单是依靠自身实力是远远不够的。铁通要想发展,要想超越,不仅要在提供更专业、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上做足文章,还要在寻求政策支持与合作上有更多的突破。

当然,为了能够使自身得以更快的发展,铁通已经在积极寻找一些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铁通目前已在重庆、沈阳、长春等地启动的数字集群建设。而且从年初铁通与西门子关于GSM-R方面的合作来看,2005年铁通将依然会在集群通信方面有较大投入,“集群通信”这个在业界被认为是“有可能超越小灵通的‘黑马’”,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铁通谋求更大发展的一个契机。与此同时,在固话领域不占优势的铁通下属不少省分公司也在悄悄进行VoIP方面的尝试,虽然目前信息产业部内部对VoIP 持“谨慎发展”的态度,但谁都不能否认,VoIP 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潮流。VoIP市场一旦在中国放开,铁通今天的尝试必然会为明天抓住市场先机打下基础。

总之,对于铁通而言,2005年仍然是挑战大于机遇,铁通还将在探索与寻觅中奋力前行。不过这一年铁通在“上市”方面应该会更进一步。

中国卫通:务实推进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4年是中国卫通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表现在:业务创新、结构调整起步良好;明显改善了业务单一、市场单一的局面;通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尤其是通信广播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IP电话业务、卫星导航定位和国产数字集群业务发展速度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发挥作用;企业改革重组取得新进展,以改善财务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管理得到了明显加强。

2005年是中国卫通调整结构进行二次创业的关键一年,如何在走特色业务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中国卫通2005年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中国卫通总经理张海南提出了“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实推进结构调

整,开创集团发展新局面”工作要求,指出2005年的中国卫通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扩大开放,促进集团公司健康发展,要在通信能力建设、特色通信市场开拓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实施以利润为中心、预算考核为重点的企业

管理中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把集团公司建成亚太地区一流的具有卫星通信特色的

综合电信运营服务企业的总体战略。

为实现全年总体要求和经营目标,中国卫通2005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创新业务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分解细化经营责任,全面落实2005年的经营目标。其中强化业务创新能力,就是要走出具有卫星通信特色的、差异化服务的新路子,要在业务和资本两个市场不断探索合作模式,形成规模效应。二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做好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审视调整发展战略工作。三是加快体制创新,转换经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促进业务发展,积极着手完善二级企业治理结构试点准备工作,加大对劳动用工等制度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机制,为跨越式发展聚集人力资源。四是以“天地一体、服务广电”为宗旨,扎实推进卫星通信广播能力建设和业务拓展,力争使广电业务尽快成为集团公司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五是完善网络,抓好互联互通,积极开发基于NGN网络的新业务,形成国产数字集群商业运营模式,把网络通信和数字集群通信培育成集团公司的支柱业务。六是突出重点,打牢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扎实推进卫星导航定位业务快速发展。七是以利润为中心,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督,严防财务风险;构建适应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关系。同时,中国卫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还要在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同时坚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卫星通信的特色优势,做好农村通信的“村通工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施建设,为“三农”的信息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点评:中国卫通由于其特殊的业务,相对于其他运营商而言来自于竞争的压力要小得多。但是,因为卫通相对于其他运营商实力上的欠缺,也促使中国卫通在不

断地寻求发展壮大之路。一直以来,强调卫通多元化战略和天地一体发展计划的总

经理张海南更是致力于带领卫通由单一的卫星通信运营商向综合电信和信息服务商

转变。相信这种转变在2005年将会得到更多的体现,中国卫通将会继续在IP电话业务、卫星导航定位、国产数字集群业务及移动通信等方面加快步伐。

员工流失率该怎么计算

2012 / 5 HR 经理人 61 员工流失率究竟该怎样算 文/张四龙 传统常规的员工流失率的统计方法往往不能准确真实地反应员工流失的状况,甚至会误导企业的管理改善,必须采取 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进行更为细化的调研分析。 员工流失,尤其是关键员工的主动流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影响组织绩效,因此,员工流失率一直是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员工流失率的计算往往模糊不清甚至存在错误,这不仅造成统计结果的失真,也使得结果难以理解,而且由于也往往没有对员工流失率进行深入分析,所以不能为企业适度控制员工流失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将对员工流失率统计和分析中的几个问题予以澄清。 如何计算总的员工流失率 传统常规算法的弊端 一般来说,员工流失率指某一时期企业员工流失的百分比,通常指员工流失人数占同期员工平均人数的比例,采取的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员工流失率=报告期企业员工流失人数÷同期企业员工平均人数×100% 关于报告期的选择,通常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和年度来分别统计(月度一般是最小的统计周期),而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如何计算报告期平均人数的问题。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当月的平均人数以月初和月末人数的平均值为准,年度员工平均人数为同年连续12个月的各月员工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但是这样计算年均人数,可能就会出现计算出的员工流失率大于100%的情况。比如A公司2011年度员工的流动情况如表1所示,按这种算法,A公司的年度员工流失率为176%。 员工流失率超过100%,这个结果让人难以理解,难道公司的人都走光了?这显然不合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统计方法本身的问题。 该方法将分母定义为报告期员工平均人数,如果有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当月入职、并当月辞职的情况,那么,新员工辞职会体现在该公式的分子(报告期企业员工流失人数)里,却没能体现在分母里,从而导致员工离职人数有可能大于同期企业员工平均人数,造成员工流失率超过 100%?。 表1 A公司2011年度各月期初人数、离职人数、录用人数和期末人数

苹果公司经营理念 及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经营理念 1.与竞争对手合作:在苹果经历了12年的经营亏损后,乔布斯需要很快为苹果注入新的资金。因此,他开始向比尔.盖茨寻求合作,盖茨最终向苹果投资了1.5亿美元。 2.开发亮丽性感的产品:作为一名伟大的推销员,乔布斯深知产品外观美感的重要性,他也意识到苹果产品看起来已经过时。乔布斯在1998年苹果的一次会议中表示,“你一直公司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吗?公司的产品外观非常糟糕,没有一点性感美学元素在里面。”如今,苹果开发的产品个个性感十足。 3.变革原始的商业规划,树立新的发展蓝图:苹果最初只是一家生产电脑的公司,乔布斯知道如果公司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改变这种单一性。后来,苹果MP3,iPhone,iPad等相继问世,取得了巨大成功。乔布斯也在2007年将公司的名字从Apple Computer Inc.改为Apple Inc.,这也象征了公司的更新更广阔的发展蓝图。 4.开创新的解决方案来逾越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销售商都没有足够重视苹果产品。乔布斯是如果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开创了苹果商店。现在苹果商店已经遍布全球,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5.主动告诉消费者他们需要什么,不能消极地等待消费者的信息回馈:乔布斯一向采用的方式时,在消费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之前告诉他们需要什么。苹果有能力使用户购买他们曾经认为不需要的产品。 6.连点成面:苹果推出的产品不仅极具创新性,而且不同的产品之间还能够有机融合。iPod和iTunes是完美组合,iPad和iPhone在应用店中也是彼此呼应。乔布斯曾经说过,“创新就是将不同的事物有机连接起来,连点成面,形成合力。” 7.员工雇佣标准不能千篇一律:不是只有常春藤的毕业生才能经营公司。乔布斯曾经就说,“苹果曾经开发的Macintosh计算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计算机开

库存管理案例分析

和瑞公司实施库存控制分析 一、采用的库存控制方法的定义 库存控制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库存控制是使用控制库存的方法,得到更高的盈利的商业手段。库存控制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它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和瑞公司企业简介 和瑞公司系于1999年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是当地最大的面粉企业之一。公司年加工小麦42万吨,拥有员工500余人,总资产亿元。年产优质小麦专用粉和高等级面粉10万吨、食用油3000吨、豆粕万吨。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创利税2846万元。面粉厂新上优质小麦专用面粉生产线,总投资5000万元,被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和省人民政府列为“全国光彩事业重点企业”和省重点扶持建设小麦加工转化龙头企业,现已达到日处理小麦600吨,可生产蛋糕粉、面包粉、方便面专用粉、水饺、馒头专用粉、拉面、烩面专用粉7个种类产品,年可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创利税2920万元,2006年年底新上日处理小麦1000吨的面粉厂。 三、详细分析,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企业实施库存管理的前的状况 随着企业逐步的发展壮大,原材料和备品备件的采购资金占公司总体成本的70%以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形势的变化,原辅材料的价格频繁调高,存货积压不断上升,使产品成本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对于公司原材料仓库的管理方法一直很落后,存货不合理,查询不方便等。因此,公司内物品超储、积压现象严重、资金占用多、周转速度慢等情况已成为存货管理中相当严重的问题。公司物品品种成百计,其重要程度、消耗数量、资金占用等各不相同。 2 企业实施库存管理技术的后的状况 (一)优化存货管理流程 1、优化存货管理流程的思路 利用物流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公司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增强物流信息系统自动处理功能,进而缩短存货周期,提高管理效率,使存货管理各业务环节真正实现其控制作用,促进存货管理目标的实现。 2、存货管理流程设计 (1)产品入库验收控制 主要是指产品入库的数量和质量,一定要做到准确、安全入库,并标明库位号,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存货产品的警戒线和印制数量的实施。 (2)建立严格发货制度 发货是公司的主旋律,产品只有发出去,才能变现,才是真正的“流动资产”。仓库保管人员要核查发货单。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发货单,均要有营销业务经手人签字和部门负责人批准签字,储运人员仔细验单、核发数量,并在实物出库凭证上签字。存货发出后,仓库保管人员及时登记存货记录卡片,计算结余数,并与存货产品警戒线对照。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存货的数量。 (3)退货的控制

员工流失率现状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员工流失率现状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正常的员工流动有利于避免企业经营与管理僵化,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与新鲜血液,有利于员工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物极必反,过多的员工流动则导致了员工的流失,员工流失率高不利于企业项目、工序、工程的实施,影响了组织的稳定,企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成本,同时也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招聘、培训新员工的费用,而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当员工流失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机器与资源的闲置。 现在正处于“金三银四”的特殊时期,是人才流动的高峰期。很多企业会出现空巢状况。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人员的流失呢? 1、现有体制使员工无归属感 2、现有薪酬体系使员工感到不公平 3、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4、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5、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 当然,员工流失率高除了公司层面的原因外,还有行业层面与员工个人层面的原因,如行业利润率低、员工身体状况因素等,但后两种层面的原因是不可控的,而公司层面的原因是可控的。 那么,该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人才的大量流失呢? 1、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气氛 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练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但员工是很难看到这些的,他们也不会去管你是怎样营造企业文化的,他们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所以,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气氛,有了这样的气氛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大概只有通过强制裁员了。 2、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较大的发展空间 看不到企业的前景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及完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很多企业,当公司一旦出现岗位空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从外部招聘人员,而不考虑从内部提拔;也有的企业想到了先从内部提拔,但由于没有建立竞聘机制,或者是因为太熟悉内部员工,看到的总是员工的各种不足而看不到员工的

生产运营管理案例分析[1]

生产运营管理案例分析Dewey钉书机公司运营解决方案

根据Dewey订书机公司两位经理与写给总裁的信件上,可以发现该公司内部管理上出现许多问题,包括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库存与销售之间的不协调、部门内部沟通不顺畅等。由于内部运营不顺遂,导致公司市场份额下滑、销售额下降、客户服务水平降低,最终使得公司内部成员士气不振、缺乏团队精神。为更精准发现Dewey公司所存在的种种管理问题,我们将两位经理信件内所提到各种问题做出说明与归纳,以便能更好的为这家公司提出适宜的改革建议。问题分析如下: 1.产品销售的淡旺季造成了需求不平稳以及生产平稳性之间的矛盾。在旺季需求量大,但 是工厂的生产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容易造成缺货以及订单不能及时满足的情况。淡季市场需求比较小,又会造成生产能力的过剩。 2.内部缺少良好的工作流程;各个部门之间没有良好协作配合的精神,反而相互抱怨、推 卸责任;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具体来说:分店没有把对于市场需求所做的预测及时通知生产工厂,造成了工厂生产上一定的盲目性;分店为了降低其自身的库存周转率,在销售淡季不愿意准备库存来调节淡旺季之间的需求差异,造成了缺货以后又把责任全部推到总部;另外,工厂和分店不能了解彼此的当前库存量,为决策制造了障碍。 3.公司设立分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接近和服务顾客,但是仍然有40%的货物是从总部出 货。这样,总部对于分店和自身的订单不能一视同仁,在旺季生产能力不足库存紧张的情况下会做出优先满足自己订单的决策,伤害到分店的积极性、服务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这样,公司设立分店的初衷也没有实现。 4.公司所做出的分店和总部都要保持一个月库存的决定不是建立在对需求进行科学预测 后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尽合理,也没有得到分店的充分理解。 5.库存能力有限。仅凭借工厂有限的的库存能力不能达到在淡季储备库存来满足旺季需求 的目的,需要分店和总部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6.考核体系的问题。分店除了要实现自己的销售目标以外,还要关注其库存周转率指标, 这也是造成分店不愿意增加库存的重要原因。 7.以上的问题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司服务水平的下降,客户满意度的降低,市场占有率的下 降。根据销售经理的说法,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0%-15%。 由以上所整理出的七点问题可以发现,該公司内部所存在的管理问题其实是环环相扣的,但是可以总结为两大方面──组织内部管理、淡旺季生产库存管理──为解决其所面临的难题,我们将从上述两方面着手,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库存管理系统案例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说明】这里给出一个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实例,目的是使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开发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上开发者应当完成的各项工作内容和应当提交的书面成果。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放在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际过程、方法及内容。 一、某厂产品库存管理系统简介 某厂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家生产照明灯的老企业,每年工业产值在四千万元左右。该厂目前生产的产品如表l所示。 表1 某厂产品品种规格、单价及定额储备 工厂的产品仓库管理组隶属于销售科领导,由七名职工组成,主要负责产品的出入库管理、库存帐务管理和统计报表,并且应当随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库存查询信息。为了防止超储造成产品库存积压,同时也为了避免产品库存数量不足而影响市场需求,库存管理组还应该经常提供库存报警数据(与储备定额相比较的超储数量或不足数量)。 产品入库管理的过程是,各生产车间随时将制造出来的产品连同填写好的入库单(入库小票)一起送至仓库。仓库人员首先进行检验,一是抽检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二是核对产品的实物数量和规格等是否与入库单上的数据相符,当然还要校核入库单上的产品代码。检验合格的产品立即进行产品入库处理,同时登记产品入库流水帐。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退回车间。 产品出库管理的过程是,仓库保管员根据销售科开出的有效产品出库单(出库小票)及时付货,并判明是零售出库还是成批销售出库,以便及时登记相应的产品出库流水帐。 平均看来,仓库每天要核收三十笔入库处理,而各种出库处理约五十笔。每天出入库处理结束后,记帐员就根据入库流水帐和出库流水帐按产品及规格分别进行累计,以便将本日内发生的累计数填入库存台帐。 产品入库单如表2所示,出库单如表3所示,入库流水帐如表4所示,出库流水帐如表5和表6所示,而库存台帐帐页如表7所示。

公司的管理系统员工流失问题分析报告及对策建议

公司员工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员工流失一般概念与公司员工流失现状 所谓员工流失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流出。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流出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员工辞职是员工的权利,但由于对企业有害,企业一般要设法控制和挽留,至少要避免这种现象经常发生。按照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隶属关系来划分,一种流失是员工与企业彻底脱离工资关系或者说员工与企业脱离任何法律承认的契约关系的过程,如辞职、自动离职;另一种流失是指员工虽然未与企业结束契约关系,但客观上已经构成离开企业的事实的行为过程,如主动型在职失业。其中前两种在公司存在相对普遍,这种流失状态既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度,也加大了生产部门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公司进行有效的品质管控,不利于生产技术熟练积累,进而影响公司生产效能。员工流失从各个方面危害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般来讲员工流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即群体性、时段性和趋利性。 1.群体性。员工流失往往发生在以下这些人员群体:新兴行业需求量大的,思维活跃的,专业不对口的,对企业不满的,业务管理精英,对未来职业生涯不明晰的,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人际关系不好

的。 2.时段性。员工流失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一般说来,薪水结算及奖金分配后,春节过后,学历层次提高后,职称提高或者个人流动资本进一步提高后,最容易发生员工流失。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这一理念应该落到实处,空喊口号没有实际意义。可以考虑结存部分奖金用于开年上班发放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3.趋利性。员工流失总是趋向于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这些员工可分为追求物质型、追求环境型和追求稳定型。广大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目标比较明确,追求物质利益表现明显,而这一批人也能吃苦耐劳,自愿加班,便于管理。这类人群只要提供相对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就能留住。而对于有一定学历或者专业技能的员工来说,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工作氛围和可预期的职业前景都是重要的个人目标。这类员工往往思维活跃,敢于创新,虽然在务实肯干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只要能统一于被认可的有强大感召力的企业文化,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员工流失的原因 企业对于员工的流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绝大多数人是不喜欢变化的,所以绝大多数的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一般不会考虑更换工作,所以员工流失总是有原因的,虽然员工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前社会文化背景的因素,也有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的因素,但是作为企业这个主体,对员工的流失有着更多的责任。

流失率分析报告

流失率分析报告 由于新年以来恒源洁具员工的流失率持续增长,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较大,甚至影响到了公司工作的正常运行,故对恒源洁具员工的流失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目的 1、通过对恒源洁具员工2018 年1-3 月流失率的分析,了解恒源洁具员工流失的整体情况及规律; 2、对员工离职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公司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并了解员工真实的心理状态; 3、为公司改进管理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对发现的问题及 时整改,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保证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二、员工离职信息分析 恒源洁具员工2018 年1-3 月离职明细

各部门离职率统计表(2018年2月份)

因为今年春节为公历二月十六、二月离职率略高于去年平均离职率,综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员工二月基本已拿到前一年的年终奖,部分对公司归属 感不强的员工考虑离职; 2、农村基本安排在春节相亲、结婚,由于公司制度,员工 可休年假略短,部分年轻员工综合考虑后决定离职在家处理各项事务; 3、部分公司新的一年岗位工资有所调整,或休息时间长于 我司或薪资福利高于我司,部分员工考虑跳槽; 4、另有部分员工为云南人,3月为回家过泼水节考虑离职; 另外从上表发现恒源洁具出现人员大量流失的为浴室柜条

线,故对浴室柜条线的流失情况作了进的细致调查。 恒源洁具离职原因汇总 ■亍人原因■家庭園幸■违紀辞退 5醫 / ,/ 从汇总表可以看出多数员工离职原因为个人因素、或为结婚 351徐墩福抛光201 & 3,11部门解散 1433陈大髙UF车间2O1S. 3. 3下毛坯 861陈全成UF车间2ors. 3. 5下毛坯 161?曹敏包装血2010-3-5家里有事1S09李华英包装B线创18. 3.6寥里有事1396郑惠富'单色底磨2012* 3.1家里有事1609韦仕杰单色底磨2O1S. 3. 2家里有事1ES?赵振国静电喷涂2018.3.8辞退 1732王新忠美线打磨201S-3-22自离 153?谢秀华美统底暦201S-2-14腰间盘来出李维超新工艺车间201S. 3, 2家里有事104邓国平新工艺车间2018-3-30家里有事1774王锡焦新工艺贴纸喷胶2018-3-26家i有事1S03朱旭浴室柜木工小工20t.&.3.3家里有事 员工离职原因分布图 或为寻找新工作谋求以后更好的职业发展,只有一人为违纪辞退。 三、建议解决方案 1、在新员工入职时将同乡员工分在不同班组或不同区域,(尽

公司员工流失率分析上半年总结报告

20xx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流失率分析总结报告 一、员工流失的概念 员工流失,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主动流失,另一种为被动流失。前者指员工个人选择性的主动离职行为,这里又包括两种情况――由于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下降导致的员工主动离职和因为员工健康和家庭等个人因素导致的员工主动离职;后者则指员工遭公司解雇、退休、遣散或死亡等,两者对企业的意义不一样。企业一般更为关心员工主动流失率,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企业一般要设法控制和挽留,至少要避免这种现象经常发生。 主动流失一种是员工与企业彻底脱离工资关系或者说员工与企业脱离任何法律承认的契约关系的过程,如辞职、自动离职;流失在公司存在相对普遍,这种流失状态既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度,也加大了生产部门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公司进行有效的产品质量管控,不利于生产技术熟练积累,进而影响公司生产效能。 员工流失从各个方面危害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员工流失率 员工流失率就是在统计期内离职员工占单位员工总数的比例。员工流失率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员工流失的数量,分析员工流失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三、20xx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流失率 (一)20xx年上半年月员工流失率 20xx年一月初在岗人数143人,公司累计招入46人,离职35人,6月末在岗154人,人员具体流动情况见表1: 表1:20xx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流动情况统计表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2、自身原因(大多数在这积攒一年经验后寻求更好的机会,以此公司作为跳板)。 3、工作中有重大过失而被劝退。 4、毕业生就业期提前,大量优秀毕业生进入社会,供用人单位选择。 (二)2016年上半年各部门员工流失率 表2:公司各部门员工流失率统计表 页脚内容3

【完整版毕业论文】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运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运营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背景导入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成立于1985年的中德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为第四个整车生产基地,位于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合资双方已于2002年提前续签了延长合营合同,合作期将限延展至2030年。 上海大众目前具备了年生产60万辆的能力,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上海大众目前拥有Santana桑塔纳、桑塔纳Vista志俊(在南京工厂生产)、Passat帕萨特、Polo波罗、Touran途安、Tiguan途观、Lavida朗逸和Octavia 明锐、Fabia晶锐、Superb昊锐等多个产品品牌系列。 目前上海大众在国内的特许经销商(4S店)超过700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销售网络;斯柯达也有超过160家的特许经销商。 本案例从上海大众运营管理流程的关键环节为主干展开,从生产计划、内部物流、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生产线优化、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等方面描述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特点。 第二部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运营管理分析 一、运营管理概述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运营的第一大对象,运营必须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运营系统是指上述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它的构成与变换过程中的物质转换过程和管理过程相对应,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 二、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运营管理分析 (一)质量管理 1、通过制度保障质量。

企业库存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实例 目录 一、沃尔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 (2) 1 沃尔玛公司简介 (2) 2 沃尔玛发展史 (2) 3 沃尔玛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 (3) 4 沃尔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 4.1降低成本系列方法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应用 (3) 4.2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4) 4.3 “无缝”供应链的运用 (5) 4.4 沃尔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启示 (5) 二、戴尔电脑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6) 1 戴尔公司简介 (6) 2 戴尔成功的诀窍 (6) 2.1供应商管理——严格遴选,控制风险 (6) 2.2库存控制——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 (7) 2.3流程管理——电子化贯穿始终 (8) 3 戴尔直销模式 (8) 3.1 直销模式介绍 (8) 3.2 直销模式成功的原因 (9) 4成功经验总结 (9) 5 戴尔公司库存危机 (10) 5.1库存过量 (10) 5.2存货风险 (10) 5.3库存过量引发重大的省思 (11) 三、海尔物流案例分析 (12) 1 海尔物流概况 (12) 2 海尔物流发展的三个阶段 (12) 3 “一流三网”——海尔独特的物流运作模式 (13) 3.1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 (13) 3.2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可以实现的目标: (13) 4 海尔物流执行系统HLES(Haier Logistics Execution System) (14) 4.1 HLES简介 (14) 4.2 HLES的架构 (15) 5 讨论题 (15) 6 参考答案 (15) 7 总结:海尔成功的经验 (16) 附:术语表: (17)

2016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流失率分析总结报告

2016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流失率分析总结报告 一、员工流失的概念 员工流失,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主动流失,另一种为被动流失。前者指员工个人选择性的主动离职行为,这里又包括两种情况――由于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下降导致的员工主动离职和因为员工健康和家庭等个人因素导致的员工主动离职;后者则指员工遭公司解雇、退休、遣散或死亡等,两者对企业的意义不一样。企业一般更为关心员工主动流失率,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企业一般要设法控制和挽留,至少要避免这种现象经常发生。 主动流失一种是员工与企业彻底脱离工资关系或者说员工与企业脱离任何法律承认的契约关系的过程,如辞职、自动离职;流失在公司存在相对普遍,这种流失状态既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度,也加大了生产部门的管理难度,不利于公司进行有效的产品质量管控,不利于生产技术熟练积累,进而影响公司生产效能。 员工流失从各个方面危害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员工流失率 员工流失率就是在统计期内离职员工占单位员工总数的比例。员工流失率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员工流失的数量,分析员工流失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三、2016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流失率 (一)2016年上半年月员工流失率 2016年一月初在岗人数143人,公司累计招入46人,离职35人,6月末在岗154人,人员具体流动情况见表1: 表1:2014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流动情况统计表

前面所述员工流失率只能从总体上反映员工流失的规模和基本状况,不能反映出员工流失的具体原因。员工流失的具体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一部分人员离职属试用期正常离职,即遭淘汰主动辞职。 此类人员在试用期不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工作技能达不到,主动提出辞职。这类人员被淘汰对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是十分必要的,员工需要有好的发展,企业也要通过淘汰不称职的员工,进而选聘合格员工,优化人员配置。 2、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或工作关系而导致离职。 一部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无法与他人很好的合作与沟通,从而无法较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这就会影响自己的绩效,从而对自己的薪酬直接挂钩。在工作过程中,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怎样进行人际交往,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关系,这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3、对收入及待遇不满意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本地房价偏高,普通员工凭工资购房和日常消费感到有很大压力,这是造成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

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案例

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案例 相关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案例都有哪些呢,不妨看看,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案例一、综述 XX年上半年,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产出和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新媒体公司涨势强劲。截至XX年6月底,出版传媒公司拥有资产总额亿元,较期初增长%;所有者权益达到亿元,较期初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家新媒体公司拥有资产总额亿元,较期初增长%;所有者权益亿元,较期初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涨幅均居各类型出版传媒上市公司之首。 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XX年上半年,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高于传媒娱乐行业%和印刷包装行业%的平均水平。截至XX年6月底,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为%,保持了较好的长期偿债能力。 报业公司传统业务持续萎缩,产出利润全面下滑。XX年上半年,6家报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净利润亿元,同比大幅下降%。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影响,全部6家公司传统报刊发行及广告业务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成为公司当期营业收入下

降的重要因素。其中,粤传媒报刊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ST生物广告、服务及发行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减少%。 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趋势日益显现。出版传媒公司大力推动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报告期内,有22家公司涉及数字出版等数字化业务,占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总数的2/3。5家在半年报中对数字出版等新业态业务收入进行单独体现的出版公司中,中文传媒、凤凰传媒、中南传媒、大地传媒等4家公司当期新业态业务收入整体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中文传媒新业态板块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资产重组更趋活跃。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工具,积极开展跨行业、跨媒体资产重组,整合优质资产,优化现有业务布局,努力开拓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大数据等新业态,深化产业融合。报告期内,皖新传媒、中文在线等16家公司完成或正在筹划资产重组,接近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半数,涉及重组资金规模超过300亿元。其中,皖新传媒20亿元非公开发行,投资在线教育及智慧书城项目。中文在线20亿元非公开发行,用于基于IP的泛娱乐数字内容生态系统建设项目、在线教育平台及资源建设项目。康得新48亿元非公开发行,投资高分子膜材料及裸眼3D项目。浙报传媒募资20亿元,投资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平台项目。

库存管理案例分析

库存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背景资料:安科公司ABC分类法的应用 案例讨论: 1 、ABC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ABC分类以后,安科公司库存管理的效果如何? 一、公司概况 安科公司是一家专门经营进口医疗用品的公司,2001年该公司经营的产品有26个品种,共有69个客户购买其产品,年营业额为5 800万元人民币。对于安科公司这样的贸易公司而言,因其进口产品交货期较长、库存占用资金大,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ABC分类的理论依据ABC分类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首创的,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口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只占一小部分。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20—80”原则是ABC分类法的指导思想,所谓:“20—80”原则简单的说就是20%的因素带来80%的结果。但是:“20—80”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可能是25%—75%或者16%和84%等。总之,:“20—80”原则作为一个统计规律,是指少数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ABC分类法正是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试图对物料进行分类,以找出占用大量资金的少量物料,并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与管理,对那些占用少量资金的大多数物料,则施于较送的控制和管理。一般地,人们将占用了65%到80%的价值的15%到20%的物品划分为A类,占用15%到20%的价值的30%到40%的物品划分为B类,将占用5%到15%的价值的40%到55%的物品划分为C类。不过这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划分。ABC分类法不仅应用了上述理论,它还由于了数理统计、运筹学、系统工程的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库存的实际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库存管理。 三、ABC分类法在安科公司的应用 安科公司按销售额的大小,将其经营的26种产品排序,划分为ABC类。排序在前3位的产品占到总销售额的97%,因此,把它们归为A类产品;第4、5、6、7种产品每种产品的销售额在0.1%~0.5%之间,把它们归为B类;其余的21种产品(共占销售额的1%),将其归为 C类。其库存物品统计如下表: 表1 安科公司医疗用品库存物品的ABC分类 从安科公司的ABC分类的帕累托曲线可以看出,A类产品只占总库存的11.5%,而其A 类产品的销售价值占总销售价值的97%,B类产品占总库存的15.4%,其销售价值占总销售价值的2%左右,C类产品占总库存的73.1%,销售价值占总销售价值的1%左右。 在此基础上,安科公司对A类的3种产品实行连续性检查策略,即每天检查其库存情况。但由于该公司每月的销售量不稳定,所以每次订货的数量不相同,另外,为了防止预测的不准确及工厂交货的不准确,该公司还设定了一个安全库存量,根据案例资料显示,该类产品的订货提前期为2个月,即如果预测在6月份销售的产品,应该在4月1日下订单给供应商,才能保证产品在6月1日出库。该公司对A类产品的库存管理方案如下: 安全库存=下一个月预测销量的1/3 订货时间为:当实际的存货数量+在途产品数量=下两个月的销售预测数量+安全库存时, 就下订单。 订货数量=第三个月的预测数量 安科公司对B类产品的库存管理,该公司采用周期性检查策略。每个月检查库存并订货一次,目标是每月检查时应有以后两个月的销售数量在库里(其中一个月的用量视为安全库存),另

制造型企业员工流失率分析报告(完整版)

2010年员工流失率分析报告 一、调查分析的目的 1、通过对员工流失率分析,掌握年度的员工流失整体情况及规律。 2、对员工离职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员工真实的心理状态。 3、为公司改进管理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保证公司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员工离职信息分析 1、每月流失情况统计: 根据公司2010年每月离职人数统计情况来看,公司员工离职人数为239人,离职率为9.7%,基本处 于正常水平。通过每月离职人数折线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离职人数最多的2个月是3月(31人)和8月(27人),离职人数最少的是5月(11人)和6月(10人),流失率折线图也基本吻合这样的规律。之所以会有这样规律性的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2~3月是传统的春节时期,外地员工普遍想要回家过年,在无法请出长假的情况下就直接选择了辞职,而且这段时间他们也拿到了上一年的年终奖金,所以一般会选择在这段时间辞职回家去。而5、6月的低谷和7~8月的高峰则是因为每年半年奖都是7月发放的,所以很多原本5、6月就想要辞职的员工都会熬到7月拿到半年奖后再走,再加上7、8月份天气炎热,车间的环境相对比较艰苦,很多人就集中在7、8月份选择辞职,所以就造成了5、6月的低谷和7、8月的高峰这样的情况。 2、各部门流失率统计: 各部门员工流失率统计表显示,虽然文化部流失率最高,达到25%,但由于该部门平均人数只有4人,实际上只有1个人离职。其次是品质管理部(15.9%)、总装车间(13.5%)、设备管理部(13%)、机加车间 17 20 31 25 11 10 21 27 22 18 21 16 1020304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离职人数(人) 公司每月离职人数

生产运作管理案例分析

生产运作管理案例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生产与运作管理》 期末案例分析

案例1 天价医药费事件 一、病人住院67 天去世 74 岁的翁文辉生前是哈尔滨市一所中学离休教师。2004 年他被诊断患上了恶性淋巴瘤。因为化疗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2005 年5 月21 日,翁文辉发觉他右腿小腿肚上有个绿豆大的疙瘩,怕有什么问题,就去哈尔滨市被认为是最好的三级甲等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做了个检查。检查结果并不理想,医生要求切片检查,并建议住院观察。翁文辉在家人陪同下,自己独立走进医院。住院第二天,翁文辉在医生建议下开始治疗。6 月1 日起,翁文辉住入了重症监护室(ICU)病房。之后的两个多月时间,他的家人说向医院交纳了139 万元的医疗费用,此外又在医生的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 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翁文辉急用。但高昂的医药费并未能挽回病人的生命,8 月6 日翁文辉去世。 二、病人家属质疑天价医药费账单 住院两个多月,竟然花去医药费数百万元。这是什么样的治疗那么多钱又是如何被迅速“吞噬”的为回应病人家属的质疑,医院曾组成调查组,对病人的每日费用清单以及医嘱单等进行核对,并出具《关于患者翁文辉在我院住院期间的初步调查》,对药品、化验和手术材料费等收费情况作了说明。从这份《初步调查》中,病人家属发现了以下问题: 1、“病房化验调查结果(明细表)”中,医嘱合计2119 次、化验报告单为1902 次,收费汇总单却成了2030 次,也就是说,医院多收了128 次。 2、在“血库项目(明细表)”中,RH 血型鉴定、血小板交叉配合实验等11 个项目,既没有医嘱,也没有化验报告单,却被收费895 次。在67 天住院时间内,翁文辉总共输入了25万8 千多元的血液制品。其中有一天输血就达94 次,在这

人员流动情况分析报告doc

人员流动情况分析报告篇一:XX年度人员流动分析报告 XX年度XX公司人员流动分析报告 目录 一、概述 1.1人员流动分析报告的目的 1.2概念与意义 1.2.1人员离职率 1.2.2人员新进率 1.2.3人员流动率 二、公司总体人员流动分析 三、公司人员离职与司龄的分析 四、人员流动组织结构分析 4.1人员离职组织结构分析 4.2人员新进组织结构分析 五、员工流动背后的问题诊断 5.1招聘环节的问题

5.2公司管理者的问题 5.3工作设计或岗位设计的问题 5.4薪酬政策与奖罚政策的问题 5.5企业文化的问题 5.6用人、育人、留人的问题 六、尾声 一、概述 1.1人员流动分析报告的目的 通过对XX年度人员流动分析,采取公司和职能部门作为两条分析主线,采用离职率、新进率、流动率三个分析指标,从月度、年度、司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全方位的分析员工流动情况,深入发掘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此作为XX年度的人力资源工作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排除隐患。 1.2概念与意义 1.2.1人员离职率 【定义】 离职率是指在统计周期范围内,离职总人数与累计在册

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辞职、自行离职、公司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累计在册人数是指在统计周期范围内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期初员工数量加上周期内新进员工数量,也等于期末员工数量与周期内离职人员之和。 【公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累计在册人数的比例×100% 【意义】 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 1.2.2人员新进率 【定义】 人员新进率是指在统计周期范围内,入职总人数与累计在册人数的比例。

2017年人员流失率分析报告样本

2017年度企业人员流失率分析报告 一、调查分析的目的 1、通过对员工流失率分析,掌握年度的员工流失整体情况及规律。 2、对员工离职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员工真实的心理状态。 3、为公司改进管理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保证公司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员工离职信息分析 1、每月流失情况统计: 综上图表看,2017 年全年公司离职人员共 XX 人,全年流失率为XX%,处于一级水平。其中离职最多的月份是 6-8 月三个月,共流失 XX人,占全年流失

人数的 XX%,究其原因有两点:1、6-8 三个月份是夏季,温度偏高,部分职工不想忍受车间的温度,特别是XX车间和XX车间而选择辞职。2、夏季在公司传统市场里面属于淡季,订单量减少,车间职工感觉收入减少,而后选择辞职。另外离职相对较多的月份是 3 月份,属于新年过后开始上班的月份,这个时间一部分外地职工回家过年就有不再回来的,另外新年也是职工选择新工作更多的时间。 对于离职率最少的月份当属 1 月、2 月、9 月、12 月。9 月份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温度适宜,传统市场略有回升迹象,另整个机械行业也还比较萧条,公司因为有其他板块支撑,整体运行状况相比较其他企业还算稳定,人员流失不大。另外其他几个月份临近新年,职工为了年底的福利和奖金,离职情况也减少。 2、部门离职率的分析 部门离职情况,很明显的机加工车间全年离职人数最多,原因是机加工车间是由六个加工车间组成,里面的职工年龄段偏小,一般在 18-30 岁左右,这部分职工本身肩负的家庭责任小,对各行各业的探求度高,稳定性差,流失率高。其次就是XX和XX车间,这三个车间工作环境略差,劳动强度略高。离职人数最少的就是XX处理车间,虽然环境差点,但是工资待遇不错,车间职工的年龄段偏大一点,基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即使环境有点问题,流失数也不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这个车间新招聘员工有难度,主要原因就是环境问题,类似这个情况的还有冷镦车间,公司计划在明后年将冷镦、表面处理车间的环境问题做最大的改善。 三、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分析人员离职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年龄小,稳定性差:因公司逐步引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所以在招聘时多数倾向于年龄小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学习接受能力强,对新事物、新领域探索能力强,但是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工作期望值不高,造成来回跳槽情况时有发生。 2、外地员工较多,年轻员工因结婚或回家盖房等个人原因而导致辞职。 3、员工自身的素质普遍不高,据调查了解45%的员工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职业规划,都抱着做一天算一天的思想来我厂过日子,绝大部分体现在我厂80后和90后员工身上,此类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强,懒散;对待事物的认知意识不强,是形成流失的主要人群。 4、工作环境问题:限于公司目前情况,XXXX车间的工作环境较差,XXXX 有酸雾,XX车间烟雾,车间职工有时在里面感觉身体不舒服或者不习惯,新职工很难引进,引进新职工待一段时间以后就办理离职。 5、学徒工和师傅的利益冲突:公司对于新招聘的职工分到各相关车间后,

丰田公司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丰田公司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一、丰田简介: 公司名称:丰田汽车公司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成立日期: 1937年8月28日 员工人数: 68,240人 (集团员工总计338,875人) 注册资金: 3,970亿日元(约为192亿人民币) 经营状况(2013年4月-2014年3月) (母子公司联合结算*) ●营业收入25兆6,919亿日元 ●营业收益2兆2,921亿日元 ●纯利润1兆8,231亿日元 * 联合结算子公司共542家控股相关公司共54家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丰田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本土)总共设有54家工厂,而这其中,美国一个国家就有12家工厂,占比接近20%。 下图是丰田在北美地区的工厂列表 丰田品质:丰田汽车以其享誉全球的丰田品质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信赖与喜爱。这归功于丰田人“顾客至上”的理念和由此形成的在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各领域中的综合实力。通过下图来简要了解一下丰田的生产方式——TPS。

二、导致丰田美国工厂座椅问题的原因 1、座椅挂钩设计问题; 2、供应商供应的座椅挂钩质量存在缺陷; 3、丰田汽车美国公司员工安装操作存在问题。 三、如何解决座椅问题 1、是否是设计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是否是座椅或座椅挂钩的设计问题导致的。根据案例可知,KFS是丰田汽车公司座椅的唯一供应商,地处日本的Tsutsumi工厂使用同样的设计方式,但是并未遇到类似问题。因此可以判断美国工厂的座椅问题不是由挂钩的设计问题所导致。 2、是否是质量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目标锁定在座椅或座椅挂钩本身的质量问题上。如果确认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需要迅速与质量管控部门(Quality Control)、进货检查部门、KFS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请KFS限期解决,KFS方面,认真研究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并试图改进,而丰田工厂的质量管控部门和进货检查部门则需要改进进货审查的标准,保证在产品到货时能第一时间发现潜在质量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升级。 3、员工安装操作问题 不可否认,在安装操作环节,也是有可能发生问题的。在确保产品质量无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检查作业人员是否存在误操作问题。由于Final 2刚刚接受一批新团队成员,新手操作不熟练非常可能导致出现座椅问题。如果确系是该方面的问题,要立刻对作业人员重新进行严格的操作培训,同时加强部门抽查和监管制度,派有经验的老员工在生产线上进行审查和指导。 四、导致丰田座椅问题的根本原因 丰田TPS生产方式的两大核心是自动化和准时化生产。准时化生产即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顾名思义,JIT的核心是“准时化”。而显然,如果某个环节或者零部件出现了潜在问题,就此停止生产线开始审查检测流程的话,必然会导致工期的耽误。这与JIT的初衷是不相符的。丰田汽车公司根据JIT原则,“把故障汽车继续顺着生产线流转下去”,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