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7.3功率(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必修二7.3功率(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必修二7.3功率(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解题方法——功和功率物理二

解题方法: 1、变力做功问题: 仅适用于恒力对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功, (1)变力做功或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力做功就不能用功的定义式来计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可用上述功的定义公式来计算。 如某人以F的水平拉力拉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走一圈,人对物体做功后变力做功且物体做曲线运动(如图),不能用公式进行计算。如果将曲线分成若干小段,各小段的位移依次为,只要每一小段位移取得足够小,可以认为每一小段位移的方向与那一段位移的起点所作的曲线的切线方向(即F的方向)一致,在这一小段位移上力F所做的功可以计算,把各小段上F做功加在一起,就是拉力F所做的功 而 所以有 (2)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作用力的大小随着位移的增大而均匀变化,可以用平均作用力乘位移来计算变力所做的功。 例如,把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拉长x,拉力所做的功 (3)利用力-位移图像可求功. 如图甲所示表示恒力的力-位移图像,横坐标表示力F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功W的数值等于直线下方画有斜线部分的面积. 上题物体受到的水平力F随着物体位移s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我们设定一些数值: 可见力随位移的增大均匀增大。用类似于证明v-t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s(因为s=vt)一样,我们也能证明,F-s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力F所做的功W(W=F?s)。此变力在物体发生20m位移的过程中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图中阴影线标出的梯形面积。 如图乙所示表示变力的力-位移图像,曲线下方画有斜线部分的面积就表示变力所做的功,它近似地等于成阶梯形的小矩形面积的总和. (4)用动能定理来解决变力做功是十分重要而且方便的,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5)在有些情况下,变力不对物体做功,如图所示, 物体沿曲面下滑过程中,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用将位移分段的方法,将曲线分成非常短的一段段小位移,在每一小段位移内,N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认为是不变的,且与这一段位移垂直,根据功的计算公式,支持力在这一小段上不做功,所以支持力在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中都不做功,可见支持力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2、关于摩擦力做功的问题: 不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既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还可能不对物体做功。力做功是要看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在哪个过程中做的功,而不是由力的性质来决定的。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要看这个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也可能与位移方向垂直。 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形。滑动摩擦力

九年级上册《测量电功率》学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测量电功率》学案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lesson plan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in Volume I of grade 9

九年级上册《测量电功率》学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3、巩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3、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实验方案的制定。 2、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学生用器材:干电池若干、2.5v和3.8v小灯泡,灯座,开关,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共8组,其中2.5v的4组,3.8v的4组)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怎样测量电功率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电功率?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电功率的公式是什么?

2016春九年级物理下册8.1《电功率》教案(新版)上海教育版

8.1 电功率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电功、电功率。电功、电功率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电功是物理学中为了衡量电流做功过程中能量转移的多少而引入的物理量,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即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通过电功、电功率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机械功、机械功率、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等力学知识和电压、电流、电阻、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电学知识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熟练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实验技能。 本节内容的教学围绕“电能”展开。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多接触的“电能”出发,将能量转化及守恒的思想拓展到电能、机械能、内能和化学能等多种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守恒。以图片、实验等形式创设情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入学习电功、电功率。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通过对小灯泡不同亮暗时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认识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通过与“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的对比,提高学生对两个实验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实验、归纳的科学方法,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感悟“类比”方法对形成电功、电功率概念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应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运用电功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功;理解电能表的使用方法。能运用公式W=UIt和W= P t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电功率;能说明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含义;能运用公式P=UI和P=W/t进行有关的计算。 (3)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感受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与机械功率、速度比较形成电功率概念的过程,认识“类比”的科学方法。 (3)通过“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认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获取电能的历史进程,了解物理学上的发明和发现是怎样使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成为可能的,感悟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2)观察各种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以及在不同电压或电流时

测量电功率学案教案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学习目标 1.经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过程,体会根据原理设计实验的方法。 2.体验实际功率跟实际电压的关系,领悟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 3.会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的功率。 课前准备 复习课本P74页实验:测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说明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画出电路图。 3.怎样正确地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4.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活动1:怎样知道用电器的电功率 说出你有哪些办法 1.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 。 活动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提出问题 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和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说明: 从生活走向物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用一个活动复习并引入新课 说明: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九年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 ①用 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 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根据 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功率。 ②你能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吗 ③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根据灯泡是否发光,电流 表、电压表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④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⑴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 ⑵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 级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结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选择需要的器材,进而完善电路的设计。 指导学生利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制定出完整 的实验方案是本节的重点。引导学生与伏安法测电阻相对比,让学生明确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 伏安法测灯泡的电功率与伏安法测灯泡的电阻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都是根据公式设计实验测量物理量,所测物理量、所用器材、电路图、连接电路的方法、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功率教案1

电功率教案1 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知道电功率的单位。 2?理解额定功率的概念、会区公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能利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是实际功率的概念。 三、教具 1.引入实验。 自制并联电路的示教板一块,标有"220V40W"和"220V100W"的灯泡各一只。 2?演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标有"3.8V"的小灯泡一只,演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滑动变阻器、低压

电源各一只;投影幻灯、投影片等。

3?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各种用电器若干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电功的计算公式什么?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是什么?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请举出几个电流做功的实例。 演示:如图9-2-1所示: (1) 闭合开关S1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青用学过的电功知识加以解释。 明确:S1闭合时灯L1发光,是电流通过L1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 (2) 同时闭合S1、S2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用学过的电功知识加以解释。 明确:灯L2比L1亮,因为电流通过L2比L1做功多,把较多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光能。 (3) 先设问:电流做功多,灯是否一定亮呢?让学生思考。 演示:开关S1,S2先闭合瞬时,然后断开S2让L1继续发光,经过一段时间再问电流通过哪盏灯做功多?

明确:电流做功多的灯泡不一定就亮,说明让亮度不是由电功决定的,那么灯的亮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此,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二) 教学过程设计 1?电功率: (1) 明确:电流在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即:电功率=. 若用字母P表示电率,那么,上述关系可以表示为:P=。 又因为W二Uit, 所以电功率P= 明确:P=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讨论:①当I 一定时,P跟U成正比;当U 一定时,P跟I成正比。 ②公式P=UI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定电功率的方法。 (2) 结合公式P=UI说明,式中U的单位为伏,1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是瓦,符号W.1瓦二焦/秒=1伏安。 电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符号为kW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3节功率教案

第三节 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t W P =,Fv P =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t W P =通常指平均功率,0→?t 为瞬时功率。 2、Fv P =,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可能不同,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可能不同。也就是说做功存在着快慢之分,那么,怎样描述做功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功率 提出问题: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 内把1t 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只用30s 就可以做相同的功。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 学生思考回答,后一台起重机做功更快。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 教师追问: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 内把1t 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

重机用30s 把的货物提到相同的高度。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 学生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教师点评。 【投影问题】 力F 1对甲物体做功为W 1,所用时间为t 1;力F 2对乙物体做功为W 2,所用时间为t 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 .W 1=W 2,t 1>t 2 B .W 1=W 2,t 1<t 2 C .W 1>W 2,t 1=t 2 D .W 1<W 2,t 1=t 2 学生认真完成上面的问题。 教师总结: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另一是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 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 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 的比值 t W ,叫做功率。用P 表示,则 t W P = 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上式是功率的定义式,也是功率的量度式,P 与W 、t 间无比例关系,做功的快慢由做功的物体本身决定。这个公式变形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求功的方法:W =Pt 。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 (1)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2)公式t W P =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学生阅读教材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由功率的定义式可知,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决定,在SI 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1W=1J/s ,常用单位:千瓦(kW ) 1kW=1000 W (2)t W P =指平均功率,当0→?t 时,即表示瞬时功率 2、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一段,提出问题,你对“额

测量电功率教案

《测量电功率》教学案 白云三中:卢奇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电功率P=UI的基础上,会设计实验来测算小灯 泡的额定功率,并进一步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 2.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树立科学探 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⒈怎样设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 ⒉探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时的电功率并比较亮度。 三、活动实验器材:(1)电源(3-5V)、小灯泡(2.5V)(或者3.8V),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及导线若干。 (2)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1、全体预习: 通过预习你有哪些问题搞不懂?请把它们写在小黑板上或者纸面上! 2、提出问题: ?1、什么是电功率?电功率与电功有什么区别? ?2、怎样测量电功率?为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必须测出哪些有关的物理量? ?3、测量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组成电路(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 ?4、实验要做几次?要记录哪些数据(设计出记录表格)? ?5、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有什么区别? ?6、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活动与展示过程: (1)、设计实验电路图:并选择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电源( 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及导线若干。 (2)、连接电路: (3)实验并收集证据: (分别有额定电压为2.5V,3.8V,的小灯泡各一只) A、试触开关,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和小灯泡发光情况,看 看有Array无异 常。断 开开 关,如 无异 常,检 查后 开始 实验。如有异常,请认真检查,思考问题在哪里! B、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即小灯泡正常发光,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C、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略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D、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观 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功率》的教学设计介绍

《功率》的教学设计介绍 《功率》的教学设计介绍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常指平均功率,为瞬时功率; 2.,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

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引入课题(采取比赛的形式组织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课前抽一段空余时间,安排部分学生参加活动(提升重物比赛);组织学生测量教学楼二楼层的高度及两捆书的质量,并做记

高一必修二物理功和功率练习题带答案解析讲解

7.3 功率同步练习题解析(人教版必修2) 1.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开始运动时间t后F的功率是()。 A. 2 2 F t m B. 22 2 F t m C. 2 F t m D. 22 F t m 2.一辆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小车受到的牵引力F和阻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小车所受的牵引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 3.近年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2010年12月3日京沪杭高铁综合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到486.1千米,刷新了世界记录,对提高铁路运行速度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减少路轨阻力,有利于提高列车最高时速 B.当列车保持最高时速行驶时,其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 C.列车的最高时速取决于其最大功率、阻力及相关技术 D.将列车车头做成流线形,减小空气阻力,有利于提高列车功率 4.如图所示是健身用的“跑步机”示意图,质量为m的运动员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皮带上,运动员用力向后蹬皮带,皮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为f,使皮带以速度v 匀速向后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脚对皮带的摩擦力是皮带运动的动力 B.人对皮带不做功 C.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mgv D.人对皮带做功的功率为fv 5.一辆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启动,在前5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 s末达到额定功率,之后保持额定功率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2×103kg,汽车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g取10 m/s2,则()。

A.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4×103 N B.汽车在前5 s内的牵引力为6×103 N C.汽车的额定功率为60 kW D.汽车的最大速度为30 m/s 6.纯电动概念车E1是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若E1概念车的总质量为920 kg,在16 s内从静止加速到100 km/h(即27.8 m/s)。受到恒定的阻力为1 500 N,假设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动力系统提供的牵引力为____N。当E1概念车以最高时速120 km/h(即33.3 m/s)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动力系统输出的功率为____kW。 7.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铭牌上给出了如下技术指标: 规格 车型26型电动自行车 整车质量30 kg 最大载重120 kg 额定输出功率120 W 额定电压40 V 额定电流3.5 A 质量为M=70 kg F f恒为车和人总重的0.02倍,g取10 m/s2。则在电动自行车正常工作时,人骑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8.图示为修建高层建筑常用的塔式起重机。在起重机将质量m=5×103kg的重物竖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2 m/s2,当起重机输出功率达到其允许的最大值时,保持该功率直到重物做v m=1.02 m/s的匀速运动。取g=10 m/s2,不计额外功。求: (1)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 (2)重物做匀加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和起重机在第2秒末的输出功率。

201X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8.2电功率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8.2电功率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备课班级九年级上课时间执教人 课题:电功率课时1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率。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对上节电能、电功知识学习的深化,又是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由“电功率”、“千瓦时”、的来历“额定电压”“而定电流”“电功率的测量”四部分内容构成。其中电功率是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 1、学生往往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混淆了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 2、学生对电功率理解起来估计有困难,和所学过的效率容易混淆。 课 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能说出“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重点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难点能够准确地区分电功和电功率。 提炼课题 对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及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法学 法 讨论法、观察法、讲授法

指导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新课回忆并回答前边所 学知识。 1.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 2.家庭电路中测量电能的工具是什么?测出电能 的单位是什么? 3.1k W.h的电能给灯和空调使用,哪个用的时间 可以长一些? 为本节课作知识 上的铺垫,逐步 进入物理思维。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 铭牌(220V 40W),这些物理量表示的是什么意 慢引入本节课的的电能越多,电流做功越快。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物理概念。机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从功率概念的定义,体会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4)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5)具有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善于合作的良好 习惯。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功 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二、案例设计(一)新课引入 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的差异。)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事例:①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②建筑工地上要把砖块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楼顶上,起重机和搬运工相比,起重机要比工人快得多。③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④家住在高楼(如8层),乘电楼比走路要快得多。⑤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6第3节测量电功率word教案1

16.3测量电功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2、锻炼根据测量公式(P=UI)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1、实验的原理,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的方法及电路图 2、如何用电能表测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和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准备】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讲授引导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一复习 1.什么叫电功率?电功率有哪些单位? 2.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有什么区别?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不在额定电压时的实际功率,并加以比较。 2)实验原理:P=UI 3)实验电路图。 4)介绍实验器材,学生讲述。 5)简单介绍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实验:(1)测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功率所需物理量如下表所示。 小灯泡两端电压情 况电压U (伏) 电流I (安) 小灯泡 的明亮 程度 电功率P (瓦) 等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高于额定 电压实际功率 低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

(3)比较灯泡的暗亮程度与电功率间的关系。 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讨论和思考 使用用电器时,为什么应让它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超过或低于额定电压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8小结。 二.新课讲授。 如要测一只电吹风的电功率,首先关闭家里所有的电器,只启动电吹风机,利用钟表测量电吹风工作时电能表圆盘转n转所用的时间t。假定这个电能表的盘面上标着“3000R/KWh”它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表盘要转3000转,那么表盘每转1转,电流做的功为多少呢?你能由此测出电吹风在t(S)时间内所做的功吗? 由学生回答,然后再做出总结: 第一步:求表盘每转1转电流做的功 W=3.6×106/3000(J)=1.2×103J 第二步:求t(S)内表盘转n转,电流做的功 W=n×1.2×103J 第三步:求电吹风的功率: P=W/t=(n1.2×103)/t(W) 给你一只电压表(或电流表)、一只定值电阻、低压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若干导线,

7.3《功率》示范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2)

课题7.3 功率 课程目标知识与 技能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 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 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通过功率的定义过程, 体会应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2.学会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 3.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运动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习惯。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 1.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教师: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预测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1、人上高楼(如8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 2、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 3、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 4、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5、……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教师: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把1t的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方式一:搬运工分批搬运,需时间3h 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1min 方式三: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30 s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快慢的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快慢的差异。) (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电功率中考复习教案1

电功率中考复习教案1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电功率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更好地掌握电功和电功率概念、单位、公式及意义(2)能灵活运用知识解有关问题,特别是电功率公式的正确选用;(3)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4)测定电功率的--P=UI2、过程与目标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3)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三、知识梳理电能和电功的关系电能的测量电功率电热功率公式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保险丝的材料及作用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出示问题将一个标有220V,40W 的灯泡接入220V的电路中,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将它分别接在220V与110V的电路中,哪种情况下灯比较亮?为什么?若把220V、100W与110V,100W的两灯泡分别接在110V的电器中,哪个灯亮?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涉及到电功、电功率的知识?二、复习内容及过程(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3、

2020高中物理1.3功率教案7鲁科版必修2

功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 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 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要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 的意义,要 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 解。 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 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 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 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 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 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Fv 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2、P Fv ,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 2、 P ¥通常指平均功率, t 0为瞬时功率

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可能不同,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可能不同。也就是说做功存在着快慢之分,那么,怎样描述做功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功率 教师活动: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 内把1t 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只用30s 就可以做相同的功。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学生活动:稍作思考回答,后一台起重机做功更快。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一台起重机能在1min 内把1t 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另一台起重机用30s把0.4t的货物提到预定的高度。两台起重机谁做功更快?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做功快慢的?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点评。 投影问题:力F i对甲物体做功为W,所用时间为t i ;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 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 t i>12 B. W=W, 11 v 12 C. W>W, t i=t2 V W, t l=t2 点评:上述条件下,明E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 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1822.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3节 第2课时 特殊方法测量电功率教案

第2课时特殊方法测量电功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伏阻法测量电功率会设计电路,利用伏阻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安阻法测量电功率会设计电路,利用安阻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电能表、秒表法测电功率会用电能表、秒表测量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所示的电熨斗,我现在想知道这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功率,如何测量?利用上节 伏安法进行测量,是否可以?同学们不知所措?从学生的迷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伏阻法测量电功率 活动1:展示课件,出示实例: 一位同学想要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额电功率,现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0(阻值已知)、电压表各一个,三个单刀单掷开关、导线若干。 (1)请你设计实验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实验步骤(步骤中要明确写出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 (3)用你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针对导课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没有电流表的条件下,如何测量出小灯泡的额电功率?设计出电路图。 同时出示课件,展示思路导引: (1)没有电流表如何获取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2)要想让定值电阻的电流能够替代小灯泡的电流,如何连接? (3)如何实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 学生总结: 方案一:(1)利用伏阻法来测量灯的功率.用导线把小灯泡、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串联,电压表与灯炮并联。 (2)①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2.5V. ②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把电压表改测定值电阻的电压,闭合后,读 出电压表的示数U′. (3)电路中的电流I= U R ' ,灯的额定功率P=UI=U? U R ' . (2)电路图如图所示,首先闭合开关S、S2,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2021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8章第2节《电功率》word教案1

18.2电功率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瓦数的灯泡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W电灯泡和一个100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4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w)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观察(或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手中的2个灯泡(其中一个是100W的,另一个是15W 的),看上面有哪些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100是什么意思?) 由学生讨论交流:15度(度:生活中常用的说法)和100度是代表了什么? 先让学生猜想:如果接入电路将会怎样? (此时大部分学生会知道100W的比15W的灯亮,此时应引导学生的思路:为什么100度的灯泡亮?做功的快慢即消耗电能的快慢) 2.实验演示:分别将15W和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灯泡的亮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要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谈话与引导: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说明了什么?) (引导得出:电能表铝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3.谈话导入课题:可见只有做功的多少还不行,还有做功的快慢。那么我们应如何表示不同用电器的做功快慢呢? 板书:电功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和功率练习题

高一必修二单元检测题一 1 、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功率大说明物体做的功多。 B.功率小说明物体做功慢。 C.由P=W/t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D .单位时间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2.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B.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 C.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D.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做正功 3.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平面移动了距离s,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在此过程中[C] A.摩擦力做的功为fs B.力F做的功为Fscosθ C.力F做的功为FssinθD.重力做的功为mgs 4.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当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s 时,如图2所示,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摩擦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 B.合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 C.摩擦力对物体m做负功 D.弹力对物体m做正功

5.起重机竖直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上升的加速度是α,上升的高度是h,则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C] A.mgh B.mαh C.m(g+α)h D.m(g-α)h 6.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去,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若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空气阻力恒为f, 则在从物体被抛出到落回地面的全过程中[AD] A.重力所做的功为零B.重力所做的功为2mgh C.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零D.空气阻力做的功为-2fh 7.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刻F的功率是[C] 8.如图6所示,物体质量1kg,斜向上拉F=10N,物体和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25,物体在F的作用下前进10m。则在这段时间内,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 9如图8所示,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m、H已知,求: (1)物体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的功率。 (2)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的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