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重点会计科目勾稽关系异常的案例分析

会计实务:重点会计科目勾稽关系异常的案例分析

重点会计科目勾稽关系异常的案例分析

重点会计科目勾稽关系异常的案例分析

?主营信息软件安全产品的北信源2012年9月12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北信源此次IPO将发行不超过1?670万股,计划募集1.73亿元投资于终端安全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升级等四大项目。

?虽然其凭借着良好的业绩顺利过会并得以上市,但从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其拥有超出竞争对手的超高毛利率的同时,应收账款的增幅也高于主营收入的增幅,这引起了媒体、专业人士和市场投资人的普遍质疑。

?北信源应收账款的增幅高于销售收入增幅,且毛利率高于同业水平。根据北信源的公开数据显示,公司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经营业绩,其主营产品2009年至2011年合计毛利率分别为97.35%、95.96%、90.39%,平均数为94.57%,虽然2012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5.89%的高位水平。

?从产品来看,北信源软件产品中的核心产品终端安全管理产品,2009年至

201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98.32%、99.39%、99.08%,平均数为98.37%。单就这些

数据而言,北信源的毛利率甚至可与贵州茅台相媲美。

?而从北信源的主要竞争对手来看,中小公司板中的启明星辰和卫士通虽然上市比北信源早,资产、收入规模也高于北信源,但两家公司的毛利率均远低于北信

会计四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都有什么

会计四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都有什么? 要搞清报表勾稽关系先要了解四个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先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个关系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和利润表之间,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利润表是期间数,口径不同,所以勾稽关系也主要在所有者权益部分,毕竟利润表赚得的就是所有者的收益。当然事事无绝对,不能说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期末减期初一定等于当期净利润,因为可能还有分红这个减项,所以要看勾稽关系,最关键的还是所有者权变动表,这个表是时点数结合期间发生额,最清楚,但因为与经营关系不密切,编的人不多,看得人更少; 2、还有就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个表的核心在现金流量表,可以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资产表和利润表,一般来说,不看具体账,光靠前两个表,也可以把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数字编出来,业务复杂的误差率要高一点,业务简单的,误差率就小,叔做过几家中型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只看两张表,编的数字一分不差。不过以上误差率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这个数字是现金流量表的核心,只要这个数字不出大差错,现金流量表就不能说编的不对。 说起勾稽关系,我想先提出另外一个词——“复式记账”,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正因为有这个恒等式,所以一项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负债的增加或者另一项资产的减少,一项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资产的增加或者一项负债的减少,一项成本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者一项负债的增加,数字就是这样从一端到另一端、从一张表到另一张表流转。这是了解什么是勾稽关系的一个起点。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本就是一体的,虽然你看到的资产负债表都是时点数——年初数、期末数,而利润表是本期发生数,但是当你在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期末数中间加上本期增减数之后,你就发现可以把利润表整个装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下。利润表最终的结果“净利润”就是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本期增减中的一个因子。 资产负债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利润表上的收入不一定代表资产负债表上收到了货币资金(也就意味着不代表现金流量表上有现金流入),也可能是赊销带来的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增加,支出亦然。简单点说资产负债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貌似这是在说区别,不是在说关系|||)

财务报表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勾稽关系 水鑫公司浪潮财务报表合计25个,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下: 1.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由科目余额表余额汇总得出; 2.利润表各金额也是由科目余额表余额汇总得出;和资产负债表的 所有者权益部分相关,固应结合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时点数结合期间)来看。 3.现金流量表各类金额由现、银两类凭证指定现金流量汇总的出、 现金流量表附表净利润=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补充资料中的净额 4.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由科目余额表应交税费(2221)科目各明细余 额汇总得出; 5.应上交及弥补款项表由科目余额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消费 税等)对应科目明细月汇总得出; (1)增值税期末未交数对应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2)不含所得税期末未缴数本年累计=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 6.固定资产折旧提取计算表期末固资原值=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原 值。 7.固定资产及主要指标数与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相对应; 8.职工薪酬明细表、工资基金表、应付福利费明细表相对应;并且 与科目余额表本期发生额对应; 9.管理费用明细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明细表科目余额表本期各

明细发生额对应;与利润表相关数据对照。管理费用中的工资与薪酬明细表本期计入管理费的项目一致。 10.销售利润明细表与利润表营收下项目对应。 11.分子公司业务单元效益统计表、营业收入明细表结合起来审核; 12.生产费用报告表与科目余额表本期发生额对应; 13.主要产品成本表与产成品收发存报告表对比 14.制造费用明细表.与科目余额表制造费用本期发生额对应 15.材料收发存报告表为原材料期初+本期增加-期末发出=期末库存, 为月末加权平均法 16.销售利润明细表(外销)对应主营业务收入,明细为外销收入

财务勾稽关系

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有: (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 (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 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 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期末数=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 算本期应交所得税)+应交税费期初数-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金额。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相互联系。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应交税金(应交 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 6、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 本期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7、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等)” =按损益表中销售额计算出来的“增值税”+损益表中“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期初数-资产负债表中“应交税费”期末数。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斯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映)。 9、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0、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1、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

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 (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二、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财务三大报表勾稽关系

一、表内勾稽关系 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相对于表间关系而言,表内关系是简单的。 1、资产负债表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资产等于负债加上权益。也就是说,企业现在拥有的一切,不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来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就是借来的,自己有的再加上借来的,当然就是现在拥有的一切。在会计上,目前我拥有的一切就叫资产,而借来的钱就是负债,自己的就叫权益。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最重要的内部“勾稽关系”。 2、利润表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于利润。 3、现金流量表主要是告诉我们,在一段时间里,这个公司收进了多少现金,付出去了多少现金,还余下多少现金在银行里。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流入的现金减去流出的现金,等于余下的现金。 二、表外勾稽关系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更为重要的另一种不太精确的勾稽关系,即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 反映的区间上看,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是一致的,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而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一个时期报表;从核算方法上看,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存在差异,后两者是权责发生制,前者是收付实现制。损益表可以与资产负债表建立直接的联系,但如果通过现金流量表,往往能找到一些更直接具体的关系,这里重点探讨三张表的勾稽关系,特别是现金流量表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衔接关系。

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一、相关概念与原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司应该对外编制并公布财务报告,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财务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股东权益变动表司长会计报表以及为方便信息使用者阅读的会计报表附注。其中股东权益变动表是新增加的报表,反应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传统意义上的三大会计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作为过去主要的财务报告内容,三张报表反应的信息是一些相关者较为关注的。三张报表都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主要从一个存量的角度反应报告单位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与股东权益的状况,利润表则是从一个流量的角度反应报告单位某一时期区间的经营成果状况,现金流量表则是从一个现金流量的角度反应报告单位某一时期的可利用现金状况。 (1)资产负债表:反映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日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 公布的一张重要报表。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并可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即企业的资产;企业因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即企业的负债;以及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所揭示的财务信息,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1、企业所拥有的并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包括资产总额、资产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可以进 一步揭示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和资产的流动性。 2、资产的资金来源,在企业中,形成资产的资金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债权人提供的贷款;一个是企业所有者的投资。它可以揭示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劣,并可对企业的财务杠杆做出评估。 3、资产和负债的对照关系。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都可按照流动性分类,就形成 了进一步的信息对照关系,从而可以分析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2)利润表:反映某一会计主体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我国企业多采 用多步式利润表,提供了财务报告分析所需要的中间数字,有利于揭示利润的形成和原因,以及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做出预测。 (3)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它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 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的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它是动态报表的时期报表。是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重要补充。这张表揭示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的来源及其数额,现金流出的去向及其金额,以及现金的净流量。它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这个角度更深刻更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企业生成现金的能力, 偿债和支付能力,评价损益的质量以及对未来的现金流量做出预测。 (4)附表:是对主表某一项或几项内容提供更为详细的报表。 (5)文字报告:财务报告中的文字报告不是会计报表,但却是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 基础,许多会计报表数字不能表达的内容和数字背后隐含的内容,需要通过文字部分来加以说明,主要包括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1、会计报表附注:包括的内容有:企业基本情况、不符合基本假设的说明、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以及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或有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企业合并、分立、重大投资活动以及会计报表中主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2、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企业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的自我评价,它不是阅读和分析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而是阅读和分析财务报告的总结。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

报表科目与会计科目勾稽关系识别及案例

报表科目与会计科目勾稽关系识别及案例 关于会计科目异常的识别包括利用各种财务指标的静态识别、趋势分析和同业比较,这些也是分析师一般常用的方法。在这里,我们转换了视角,从不同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出发来进行财务信息异常的识别。通过对不同会计科目进行综合判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看似合理的单个会计科目数据实质上并不正常。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随着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原有的一些识别原则对很多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已不再适用,因此,我们在下文中介绍了一些适用性较高的识别方法,并结合案例重点分析了与公司经营和现金流极其相关的一些重点会计科目的勾稽关系。 一、常见的会计科目勾稽关系异常识别 (一)与利润表相关的会计科目异常情况 1.营业收入增幅低于应收账款增幅,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 在公司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应收账款。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变化幅度应与营业收入的变化相一致。如果应收账款增长速度高于营业收入,可能意味着:第一,公司放宽信用条件以刺激销售;第二,公司人为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虚构营业收入。此外,理论上来说,虽然随着应收账款迅速增加和销售回款速度下降,经营性现金流自然会随之下降,但是,如果经营性现金流净值的增长速度长期显著低于净利润甚至为负数,且应收账款的增速一直高居不下时,就需引起注意,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公司虚构营业收入而非放松信用条件。 2.营业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增加比例很小 公司正常经营产生营业收入时不可避免要产生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这两项费用一般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是保持一致的。如果当期营业利润出现了大幅增加,而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则有三种可能:一是相关的销售并不存在;二是公司为优化当年盈利水平,已将当期应计费用调至上一会计年度;三是公司刻意调减当期应计费用来相对提高营业利润,如将应作为期间费用的无形资产研究费用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或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等。 3.公司应缴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费用异常低,与收入和利润增长幅度不匹配

常见财务勾稽关系提示

常用财务勾稽关系提示 一、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每张报表表内的上下、左右平衡关系。例如: ①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②总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无形及其他资产净值); ③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公益金)+未分配利润; ④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⑤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二、资产负债表同一科目的“期初数”与上年度“期末数”应一致。如2011年6月末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期初数”,应与2010年末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期末数”一致。 三、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查询的企业借款余额核对;资产负债表中“应付票据”余额,应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查询的承兑汇票余额核对。如不一致应说明原因,并提供相关的还款凭证或借款合同。

四、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应与验资报告中“实际投入资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实收资本”一致。 五、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末数—期初数。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一般等同于货币资金。 六、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损益表)—本年提取的盈余公积、公益金—应付职工股利或利润转作资本部分 七、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测算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的金额合理性,测算年投资收益率有多少? 八、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与{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期末-期初)—应收票据(期末-期初)+预收账款(期末-期初)}核对,如两者数据相差太大,问明原因。 九、现金流量表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本期净利润(损益表)+当年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减少额+财务费用(损益表)+预提费用增加额—投资收益(损益表)+存货减少额+应收账款减少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减少额+应付票据增加额+预付账款减少额+预收账款增加额+其他应收款减少额+其他应付款增加额+应付福利、工资增加额+未交税金增加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80% 注:上述“减少额”是指“期初-期末”,“增加额”是指“期末-

勾稽关系介绍

勾稽关系 勾稽关系主要是指在不同的财务报表之间以及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会计科目或报表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或逻辑对应关系。 勾稽关系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内的勾稽关系,另一种是表间的勾稽关系。 最基本的勾稽关系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表内关系主要是表内项目的加加减减,一般比较简单,主要是复核各报表项目是否加计正确,汇总是否有误。 对于表间勾稽关系,一方面涉及两张或两张以上报表,另一方面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时期报表,所以表间勾稽关系会较复杂一些。 一、财务报表内会计科目间的勾稽关系 1.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如果期初、期末生产成本无余额,则当期生产成本的贷方发生额应该与库存商品(非采购产品)或产成品的借方发生额勾稽一致,或者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生产成本期初余额-生产成本期末余额应该与产成品的借方发生额勾稽一致,如果不一致,应该核查产成品成本结转的正确性,分析两者之间差异的合理性。 2.资产负债表中往来科目账龄划分的合理性,主要检查是否存在调账情况,例如,如果本期未发生应收账款转让及出售情况,应收账款前一年1-2年账龄的金额应大于等于当年2-3年的金额,如出现相左情况,则应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划分的合理性及准确性。 3.外币折算的勾稽关系,例如,货币资金、往来款项、长短期借款中的外币汇率折算是否与期末汇率一致,如不一致,应查找具体原因以分析外币折算的合理性。 4.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间的勾稽关系。根据配比原则,当在当期确认收入时,必须同时确认与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例如,一般情况下,本期确认收入的产品数量与确认成本的数量应该一致,如不一致,则应查找被审单位是否存在多确认收入或多确认成本的情况。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的勾稽关系 1.根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存货贷方发生额,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相对比,以核对两者的勾稽关系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应该进一步检查主营业务成本结转的合理性。

会计科目流程

一、材料业务流程 1、申购:每月初,由各工程项目部根据施工进度估算每月需耗用的材料品种、规格、数量,向公司材料部提出申请。 2、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 材料部根据供应商的资质、供应能力、信誉等条件编制供应商名册,对达到要求的供应商评出相应等级,优先选择高等级的供应商,坚决杜绝不合格的供应商参加投标和供货。 按材料供应商建立采购信息档案,并对已验收的材料做好相应的标识,保证各种材料的可追溯性。 3、采购:材料部收到项目部提出的材料申请后,按照交易额的大小采取招标、直接采购等方式,向在册供应商进行询价,按照同质低价的原则决定供货商和供货数量。 4、验收: 供应商送货至项目部,项目部材料保管员按照提出申请的材料品种、规格、质量、数量逐一核对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在验收单上签字,同时报经各项目部材料员签字确认。 材料验收单一式三联,一联留材料保管员处作为登记仓库材料账的依据,一联交供应商作为结账凭据,一联送公司财务部入账。 5、领用: 项目部各班组,应严格按照相应施工进度的材料需用量领用,不得集中领用或领用与当前施工不相符的材料。 领用时,应由仓库保管员填制领料单,由领用班组签字,同时应报经项目部负责人签字批准后,仓管员按领料单上的品名、规格、数量发料。 6、结存:每月月末(26日前),各项目部应对库存的各种材料(暂时对钢筋、钢材、水泥三种材料)进行盘点,编制材料收发存月报表,填清结存材料的数量、单价、金额,经盘点人员和仓管员签字后于当月29日前报送至公司财务部。 7、库存管理: 材料仓库应按照库存材料的品种、属性分别采取有效的保管措施,以保证库存物资的完好无损。

材料仓库应建立库存材料台账,严格按收料单、领料单登记,月末及时计算出各种材料的账面结存数,定期盘点库存。如有差额,应即使查找原因,并按实际盘点数调整账面数,做到账实相符。 8、废旧物资的处理: 9、检查与督导:公司材料部对各项目部库存材料的使用、管理负有检查、督导的责任。材料部应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项目部库存材料的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出。 二、产值申报流程 1、确认形象进度:每月月末由经营部根据各在建工程的形象进度计算出完工百分比。 2、确认当月产值:经营部按各在建工程的总造价乘以完工百分比,计算出当月完工产值。 3、申报产值:经营部将各项目的当月产值,报财务部入账。 4、财务部根据经营部经理签字的产值确认单,作为当月收入入账,同时确认各在建工程相应建设单位的应收账款。 三、报表编制、报送流程 1、结账:各单位总账会计于每月末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负债、权益等相关业务处理完毕后,先对固定资产、工资等相关系统进行结账,最后对总账系统进行结账。 2、报表编制:总账会计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按月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9表及按季撰写财务分析。 3、分公司确认:报表编制完成由分公司财务负责人签字后,报至分公司负责人签字确认。 4、上报: 每月5号下午5:00前,各分公司财务部应将经分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的上月报表的电子文件以电邮方式发至集团财务部合并报表会计处。 每月报表的正式文本以邮寄方式按月或按季度寄至集团财务部。 5、合并报表: 合并报表会计在收到各单位会计报表后,应对其先行复核,勾稽关系不符的报表

三大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

做财务工作经常要在没有账簿的情况下编制财务报表,没账也不能瞎编,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

财务报表相互勾稽关系审核

解析财务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审核 银行对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包括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审核、报表相互之间勾稽关系审核、重要会计科目审核和异常情况审核等。财务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四者之间科目对应关系的审核。 财务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四者之间科目对应关系的审核。 1、企业“营业执照”中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中的“实际投入资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之间勾稽关系审核(除外商投资企业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资本金可以分期到位,“实收资本”等于“实际投入资金”并可能小于“注册资本”外,一般情况下上述三者之间应相等,如果存在差异应向企业了解原因,并作说明)。 2、“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勾稽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审核: 期末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公益金(或提取的职工奖励工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或利润归还投资)-应付股东股利或转作资本部分 如通过上述公式进行测算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数据与会计报表实际数据不符,应要求企业解释并作出说明。 3、“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X1×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7%)+X2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3%)+(1-X1-X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其他业务利润+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初-期末)+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营业外收入×20%-当期坏账核销额+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 其中,X1、X2分别为当期商品销售中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7%、13%的商品的占比。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用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活动现

勾稽关系在审计中的应用

浅谈勾稽关系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勾稽关系主要是指在不同的财务报表之间以及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会计科目或报表 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或逻辑对应关系。本文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个报表不同角度阐述了几点常用的勾稽关系,以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勾稽关系主要是指在不同的财务报表之间以及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会计科目或报表项 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或逻辑对应关系。如果不相等或不对应,这说明会计报表编制的有问题,对我们的审计工作来说,这种不对应或不对等情况可以为我们审计工作提供线索,发现问题。 勾稽关系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内的勾稽关系,另一种是表间的勾稽关系。对于表内勾稽关系来说,最基本的勾稽关系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表内关系主要是表内项目的加加减减,一般比较简单,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主要是复核各报表项目是否加计正确,汇总是否有误。 对于表间勾稽关系,一方面涉及两张或两张以上报表,另一方面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时期报表,所以表间勾稽关系会较复杂一些。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常用的勾稽关系,以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财务报表内会计科目间的勾稽关系 1.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如果期初、期末生产成本无余额,则当期生产成本的贷方发生额应该与库存商品(非采购产品)或产成品的借方发生额勾稽一致,或者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生产成本期初余额-生产成本期末余额应该与产成品的借方发生额勾稽一致,如果不一致,应该核查产成品成本结转的正确性,分析两者之间差异的合理性。 2.资产负债表中往来科目账龄划分的合理性,主要检查是否存在调账情况,例如,如果本期未发生应收账款转让及出售情况,应收账款前一年1-2年账龄的金额应大于等于当年 2-3年的金额,如出现相左情况,则应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划分的合理性及准确性。 3.外币折算的勾稽关系,例如,货币资金、往来款项、长短期借款中的外币汇率折算是否与期末汇率一致,如不一致,应查找具体原因以分析外币折算的合理性。 4.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间的勾稽关系。根据配比原则,当在当期确认收入时,必须同时确认与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例如,一般情况下,本期确认收入的产品数量与确认成本的数量应该一致,如不一致,则应查找被审单位是否存在多确认收入或多确认成本的情况。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的勾稽关系 1.根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存货贷方发生额,与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相对比,以核对两者的勾稽关系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应该进一步检查主营业务成本结转的合理性。 2.收入与资产、负债的勾稽,应结合企业不同应税收入类型及实现方式。对增值税业务,应根据该业务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贷方发生额乘以(1+增值税税率),与该收入引起变动的资产负债科目借方发生额核对勾稽(相应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 借方发生额、相应预收账款的借方发生额等);对非增值税业务,应直接根据该业务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贷方发生额,与相应资产负债科目借方发生额核对勾稽;对既 发生增值税业务,又有非增值税业务收入的,应分以上两种情况加总后核对。如果两者不一致或差异很大,应该检查收入结转的完整性。 3.本期应交增值税中销项税贷方发生额,应与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核对一致,如不一致,则应详细分析其具体原因。

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做财务工作经常要在没有账簿的情况下编制财务报表,没账也不能瞎编,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 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⑨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⑩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 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支出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

各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关注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 额)×(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四、分析税金与利润、收入之间关系。 流转税和所得税是企业的基本税种,一般,流转税占收入比例应相对稳定,且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差异。如公司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或增值税税负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突然下降,或者显著低于同业水平,则公司虚增收入或者偷漏税款的风险加大。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于违反税法的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增值税申报表的收入一般只有提前或递延确认的时间差异,真实性较高。 对于企业所得税而言,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目标、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两者对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账面税率(利润表中“所得税”与“利润总额”之比)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大部分税前会计利润在税法中没有

会计四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都有什么

会计四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都有什么

会计四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都有什么

会计四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都有什么? 要搞清报表勾稽关系先要了解四个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先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个关系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和利润表之间,因为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数,利润表是期间数,口径不同,所以勾稽关系也主要在所有者权益部分,毕竟利润表赚得的就是所有者的收益。当然事事无绝对,不能说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期末减期初一定等于当期净利润,因为可能还有分红这个减项,所以要看勾稽关系,最关键的还是所有者权变动表,这个表是时点数结合期间发生额,最清楚,但因为与经营关系不密切,编的人不多,看得人更少; 2、还有就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个表的核心在现金流量表,可以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资产表和利润表,一般来说,不看具体账,光靠前两个表,也可以把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数字编出来,业务复杂的误差率要高一点,业务简单的,误差率就小,叔做过几家

中型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只看两张表,编的数字一分不差。不过以上误差率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这个数字是现金流量表的核心,只要这个数字不出大差错,现金流量表就不能说编的不对。 说起勾稽关系,我想先提出另外一个词——“复式记账”,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正因为有这个恒等式,所以一项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负债的增加或者另一项资产的减少,一项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资产的增加或者一项负债的减少,一项成本的增加意味着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者一项负债的增加,数字就是这样从一端到另一端、从一张表到另一张表流转。这是了解什么是勾稽关系的一个起点。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本就是一体的,虽然你看到的资产负债表都是时点数——年初数、期末数,而利润表是本期发生数,但是当你在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和期末数中间加上本期增减数之后,你就发现可以把利润表整个装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下。利润表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