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京时代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探析

新普京时代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探析
新普京时代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443233.html,

新普京时代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探析

作者:王丽鹏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3期

【摘要】普京在2012年3月赢得了为期6年的第三个总统任期,并于2012年5月7日

正式宣誓就任俄罗斯新一届总统,“新普京时代”就此开启。2011年,普京在竞选第三任总统期间时,提出以“欧亚联盟”作为其竞选纲领。就欧亚联盟这一概念,现今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事着相关问题的研究。了解欧亚联盟这一理论来源,研究新普京时代俄罗斯欧亚联盟战略,有助于深入分析俄罗斯政治和国家发展道路,更好的关注俄罗斯政治社会发展。作为新时代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中国,有必要把握好中国在欧亚联盟战略中的位置,吸收借鉴相关理论和政策建议,促进中俄未来更加广阔的合作。

【关键词】俄罗斯欧亚联盟新普京时代中俄关系

在苏东剧变之后的近三十年以来,俄罗斯作为新生国家虽然借助曾经前苏联领导者的地位来发挥其在后苏联空间中的影响力,在欧亚地区享有核心的较高领导地位,但实质上国家的控制力已经不能与帝俄时期和苏联时期相较。普京在2000年首次出任俄总统后,考虑到地缘政治环境的因素,着力对独联体各机制进行重新整合。在新普京时代,俄罗斯的欧亚经济战略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取得了新的进展。2012年3月普京提出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指出对外政策的优先任务是创建欧亚经济联盟。联盟可以充分调动独联体地区内部平等互利的经济联系,还能够设想独联体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以一种开放的联合模式对待其他国家,各国之间基于广泛一体化原则,形成欧洲各国与亚太地区之间有效的内部联系。本文就是从历史文化角度对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进行了探索和

分析。

一、欧亚联盟概念的提出

欧亚联盟,实质强调的主要是欧亚经济联盟。2011年10月,该计划由俄罗斯当时的总理普京以“欧盟”这一概念为基础在国际上提出并引发关注。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一个概念,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欧亚联盟不是指从地理位置上指整个亚欧大陆联盟,这里的欧亚是特指“欧亚地区”,也就是苏联解体之后的独联体地区。

在新普京时代,俄罗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推行欧亚联盟战略以及之后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欧亚主义亚太外交”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下提出的。一部分原因是俄罗斯作为独立国家之初,“全盘西化”的政治决策并没有使得新生的俄罗斯解除多重危机,反而增添了许多难题。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是历史上称霸一时的欧亚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杨育才 2013-01-11 18:38:10 来源:《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1期 【内容提要】境外同胞政策始终是俄罗斯涉及内政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都直接地影响了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面对现实问题时的策略选择,也影响到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及其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外交关系。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经历了限制移民和鼓励自愿移民两个阶段,一贯之的是对境外同胞的权利保护,并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关键词】普京时期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 【中图分类号】D5 【文章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721X(2008)01-0028-(06) 俄罗斯学术界习惯于将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称为“新近邻国家的俄罗斯人(новоерусскоезарубежье)”,原苏联地区的俄罗斯人问题则被表述为“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俄官方更常使用“境外同胞”和“境外同胞问题”这样的术语。由于俄罗斯人的主体分布在俄罗斯联邦,不仅数量巨大且具有国家主体民族地位,后者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影响举足轻重。这也符合跨界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凡跨界一方成为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所产生的问题远比双边均非主体民族的跨界民族问题要多,危险性也大得多。”[3]俄罗斯政府对原苏联地区俄罗斯人问题的态度主要通过其“境外同胞政策”表现出来。普京时期的境外同胞政策与俄罗斯国内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普京第一任内,鉴于1990年代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排外主义思想的影响,俄当局加强了反非法移民和限制移民措施。在普京第二任期,境外同胞政策再次出现变化,俄开始

根据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推行新一轮鼓励“自愿移民”的政策。作为对俄国离散族群的长远发展蓝图,普京提出了建设“俄罗斯人世界”的文化自治理想。 一、反非法移民与限制移民 上个世纪90年代,昔日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多民族的共同家园苏联一朝分崩离析,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形势,也引发了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的认同危机,大批俄罗斯人开始向俄回归。从1991到1994年四年间,仅从独联体国家移入俄联邦的人数就高达360万。[4]1992—1996年间,在俄罗斯取得“难民”和“被迫移民”地位的人数超过120万,实际上想取得这一地位的人更多。[4] 除了移民回归,1990年代的俄罗斯还在不断迎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化时代的劳务移民,带来一些诸如资源紧张、社会治安混乱之类的问题,加上国内移民也主要流向这些地区,使欧俄部分的城市俄罗斯人感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由此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社会弥漫着一种严重的民族排外情绪,而主因正是持续数年的回归移民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及各种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紧张度。特别是非俄罗斯人进入俄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引发并激化一系列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诱发了新俄罗斯民族主义。俄罗斯人的怨怒反过来催生出大量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暴力排外事件频频发生。正如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指出的,“由于俄国的欧洲部分出现了人口老化和实际数量下降的趋势,苏联不得不日益依赖于非欧洲人……在工业上俄罗斯人要么必须使亚洲工人进入这块欧洲的心脏地带--这将会引起憎恨外国人的俄罗斯人的强烈反对。”[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来劳务移民“已经成为俄罗斯现实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由于移民检查的程序严格,国家经济中灰色经济成份大,连同警察腐败等因素的影响,存

论普京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种人品、能力、情感的综合体现,有这样魅力的人大都能口吐莲花、妙笔生花,你和他相处时间长了会对他产生一种认同、信服和崇拜,这样的人是人中的蛟龙,他的智商和情商都是一流的,知道怎样为官,更懂得怎样为人,假如你和他相处不需提防,不怕穿小鞋,他有睿智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你的小肚鸡肠他能宽容,你的虚情假意他洞察入微,使你不能、不敢、不想对他有二心,这样的人你可托付一切!你和他不在距离的远近,而在心的靠近。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懂得自尊、懂得尊重,就会有这种魅力。 素以冷峻、理性著称的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普京有其独特风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在他上任之初,俄罗斯的前景还是一片黯淡。它背负庞大的外债,外汇储备消耗殆尽。然而现在,俄罗斯已经在众多经济高速发展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其大国形象也基本重塑完毕。普京执政体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精神,淡化“主义”色彩,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俄罗斯现实为坐标,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以“振兴俄罗斯为最高目标”,首要解决“横向摆脱财团寡头影响,纵向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全面建立正常市场经济秩序”。为维护俄罗斯的统一,恢复中央的权威,普京首先发兵车臣,打击恐怖主义、分离势力和极端分子,同时结束地方势力各自为政的局面,削弱地方政治势力,确保政令畅通。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若干年前,布什在与普京会晤后流露出对后者的好感,他说:“我直视他的双目,能够看到他的灵魂……”而在2007年,布什终于承认自己失误了:“他计谋多端,不愿透露任何信息。”不仅是布什,在许多西方记者看来,治大

俄罗斯真相 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真相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灾难” 北京时间3月22日上午消息,对于俄罗斯及乌克兰最近几周的混乱局势,经济学家们通过调低经济预期作为对此混乱局势的反应。以下五张图表显示出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经济是怎样的一场“灾难”。 图表1显示,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目前对俄罗斯2014年消费物价上涨(即通胀率)的预期高于几个月之前的预期值,而目前对俄罗斯GDP增长及经常项目盈余的预期则有所降低。俄罗斯最近对乌克兰的入侵也导致俄罗斯本国金融市场混乱及资本外流,这两个因素使得俄罗斯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

图表2显示,美元对俄罗斯卢布汇率近期大幅上涨,即近期卢布大幅贬值。虽然对于俄罗斯经济来说,卢布贬值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汇率的波动与俄罗斯近期股市大跌及借款成本大幅上升的走势相关联。

图表3显示,俄罗斯股市近期出现大幅下跌。

图表4显示,俄罗斯借款成本近期出现大幅上升。所有这些市场混乱因素使得俄罗斯央行在3月6日上调了基准短期政策利率,即便晚些时候利率可能降低,但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举动仍然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严重不利因素。赫尔辛基Danske Bank经济学家及策略师弗拉基米尔(Vladimir Miklashevsky)表示:“俄罗斯央行此次升息导致个人消费大幅削减、固定投资持续下降,并且使得俄罗斯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严重损害俄罗斯经济增长。我们将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之前的2.6%下调至1%,考虑到如此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我们甚至认为新的预期值也可能太过乐观。” 图表5显示,近几个季度以来,俄罗斯资本外流加速,并且俄罗斯经常项目盈余已不再足以弥补资本外流,成为卢布走软的结构性驱动因素。虽然图表中未包括2014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考虑到近期的市场混乱形势,俄罗斯资本外流很可能更明显。俄罗斯央行原本希望通过加息以稳定金融市场及抑制资本外流,但并没有很成功地实现目标。另外,标准普尔近日将其对俄罗斯BBB主权评级展位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花旗集团近期也将其对俄罗斯2014年GDP增长率预期值从2.6%下调至1.0%。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 朱晓姝 2011-03-05 14:44:38 来源:《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普京自2004年3月连任以来,为进一步强化总统权威,构筑具有俄式特点的政治体制,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依靠较高的民意支持率和连任后较大的施政自主性,大刀阔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改革刚刚起步,且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俄要建立真正高效、顺畅的国家权力体系任重而道远。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组国家权力体系 普京连任以来,本着加速发展、权威治国的理念,着力整顿权力秩序,并以别斯兰人质事件为契机,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顺了总统、政府、议会、政党的关系。近一年来,普京在推进政治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大力扶植统一俄罗斯党并改组政府,基本确立以总统为核心、府院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政体构架。普京吸取叶利钦时期府院相争内耗激烈、国家政权机构运转受到严重干扰的教训,开始运用扶嫡遏异己手段,拉统俄、压俄共,在2003年底杜马选举中,动用行政资源助统俄参选获胜,夺取杜马主导权,从而建立总统对议会的有效控制。之后,普京在大选前后大幅改组政府,任命与自己有相同执政理念的弗拉德科夫为政府总理,组建以强力集团为班底的听命于己的“技术型小政府”,从而建立总统对政府的绝对控制权。从此,俄政坛以总统为绝对权威的“三驾马车”得以按普京意愿有效行驶和运转。

(二)改变联邦主体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强化国家垂直权力体系。针对原有的国家垂直管理体系结构松散且运作不力,总统派驻七大联邦区全权代表没能发挥实际作用,地方利益集团利用州长选举营私舞弊等漏洞。普京提出将各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由直接选举产生改由国家元首提名,经该联邦主体立法会议批准产生。在去年12月3日杜马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法案中规定,总统在联邦主体行政长官任期届满35天前提出候选人,地方议会应在14天内予以批准如果地方议会三次否决总统提名,则总统有权解散地方议会。此举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治能力,减少了其与联邦中央抗衡的本钱,强化了以总统为筷合的垂直权力体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地方议会的权力,使地方领导人对本地区发展负起更大责任,并把本地区发展同国家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联邦制的发展。 (三)消肿、反腐、打寡,力图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权体系。普京连任伊始,开始大力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冗员。他先改组政府,后又大刀阔斧精简总统办公厅,初步划清政府各部门权限、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执政效率。普京还以严惩官僚腐败为重点,采用加强反腐立法、建立专门反腐机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高薪养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全社会营造反腐氛围等多种举措遏制腐败势头,使反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普京继续对寡头穷追猛打。去年再度以偷税、逃税等罪名,对霍多尔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公司提出起诉,最近又对该公司最大子公司的股份进行拍卖,名正言顺地将其收归国有,把这个不可一世的石油帝国置于濒临破产的境地。坐拥75亿美元的俄第二大富翁阿布拉莫维奇也因“严重违反金融政策”被迫辞去楚科奇自治州行政长官一职。 (四)改变国家杜马选举方式,修改政府法和政党法,提升政党作用,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普京深知,政党是公民利益代言人,俄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离不开政党的作用与影响。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普京以此为契机,在提升政党作用、推动政党建设方面连出“三板斧”,先是取消杜马单席位选区制,将原

俄罗斯著名人物(普京)

俄罗斯著名人物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王统帅有苏沃洛夫作家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 艺术家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 .列维坦列宾 苏联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领导人普京梅德韦杰夫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1952年10月7日出生于列宁格勒市。 1975年毕业于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分配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1985年至1990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作。 自1990年起--任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国际问题助理,然后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1991年6月--圣彼得堡市政府外事委员会主席,自1994年同时兼任圣彼得堡市政府第一副主席。1996年8月--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局副局长。 1997年3月--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监察总局局长。 1998年7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自1999年3月起同时兼任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1999年8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主席(总理)。 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2000年5 月7日就职。 2004年3月14日,再次当选。

在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按照俄罗斯宪法规定于5月7日辞去总统职务。 2008年5月7日起--“统一俄罗斯党”主席。 2008年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担任政府总理的提名。 弗拉基米尔·普京拥有经济学副博士学位,精通德语和英语。 已婚,妻子是柳德米拉·亚历山大罗芙娜·普京娜,育有两个女儿:玛丽亚(生于1985年)和卡捷琳娜(生于1986年)。 普京的经典语录 热点新闻 01:01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反对派集会和平结束 00:56圣彼得堡800人举行未获准集会警方逮捕70人 00:41普罗霍罗夫在反对派集会上称欠选民的人情 00:05莫斯科警方:超1.4万人参加普希金广场举行的集会 00:01俄警方在莫斯科市中心抓获利莫诺夫及其约50名支持者 23:56莫斯科警方在市中心抓捕参与非法集会的反对派人士 23:45俄中选委统计100%选票普京得票率63.6% 俄罗斯第二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5月7日已经离任。在他领导国家的八年时间里,他的许多经典言论已经进入现代俄罗斯口语,成为俄罗斯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流行语。而通晓多门外语、口才出众的普京,也经常引用成语和俄罗斯民间谚语。 "拉到茅房里毙了"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我们要到处跟着恐怖分子,在机场,那就在机场。那么,很对不起,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说到底是吧。就这样了,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1999年9月份,普京视察车臣前线,当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沉了" --2000年9月,当美国CNN电视台记者向普京提问,询问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出什么事了,普京做出了简短的回答:"它沉了"。 "会下雪的" --"在岸上你们可以享受明媚春光,这时候在山上还是冬天呢。六个星期还是七个星期以前,我在那儿滑过雪,而且我知道,真正的降雪是有保障的。"(2007年7月,普京在危地马拉游说国际奥委会投票支持索契举办2014年冬奥会时的讲话) "木帆船上的划桨奴隶"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希勒尔?蒂克廷译者彭晓宇 2012-10-20 20:55:13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京)2007年7期作者简介:希勒尔?蒂克廷,英 译者:彭晓宇 彭晓宇,中共中央编译局。 内容提要:英国《反潮流》杂志2007年3—4月号刊登了《社会主义理论批评杂志》编辑、苏联和后苏联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深专家希勒尔?蒂克廷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头条新闻的背后》的文章,对俄罗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背景分析,认为普京上台后面临严峻局面:大多数居民不满、国家面临分裂和解体、外资和寡头控制俄国,他于是别无选择,改变了叶利钦的许多政策,他代表的是俄国内想保持可持续统治的一批精英,包括强力部门和受到新自由主义削弱的制造业部门的精英,他们力图重新控制资源部门和军工部门并投资工业部门以建立经济基础。但是他们至今并没有找到一个使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会给俄带来长期稳定。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新闻已经越来越耸人听闻了。起初媒体报道其国内压制增加,同时对言论自由的审查和约束变得更加严格,后来就是一些银行家和一位《福布斯》杂志的记者保罗?克列普尼克夫遭暗杀,最近一位克格勃的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在伦敦被公然杀死,著名的批评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

娅也被暗杀。 本文试图把这些事件放在一个背景中考察,并会说明,这些令人恐慌的头条新闻大都与资产阶级的布什当局和一些部门力图保持一个类似冷战的气氛的需要有关。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者的角度看,形势对工人阶级和其余人来说仍然不利。 背景:市场的失败 苏联的统治集团为了在资产阶级制度内建立自己的统治,搞垮了苏联。这包括解散中央计划机构,代之以市场和私人所有权。在把前精英阶层转变为所有者阶层方面,这一逆转过程是成功的,但不是平稳的。 不论从提高生活水平,还是从迈向资本主义的角度看,市场在前苏联地区都是失败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低于1986年的水平。就业体系从全部就业恶化到大量失业和半失业。旧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大多数领养老金的人和相当数量的妇女沦为贫民。 少数在自然资源工业领域的工人相对富裕,而大多数工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转向市场之前。尽管国有财产大多已经被私有化了,而市场经济并没有建立。价值规律不起作用,部分经济仍然在旧体制下运作,许多工人(尽管不是大多数)工作却一无所获,或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国际贸易的商品,大多数商品的定价仍然是不规范的。 市场不占主导权在政治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最富有的人,霍多尔科夫斯基试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 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 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

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 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 干预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强调政府领导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化。 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组银行系统,改善经营,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加强央行监管职能。 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为出口提供担保,抵制国际市场的歧视行为,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普京大帝, 一个人类已经无法阻止的男人!

普京大帝, 一个人类已经无法阻止的男人! 3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热点图集弗拉基米尔·弗拉 基米罗维奇·普京,叶利钦之后俄罗斯第2、4任总统。曾任职统一俄罗斯主席、俄白联盟部长会议主席,梅德韦杰夫任职期间担任俄罗斯总理。因为其强硬的政治和军事手段以及俄罗斯全民的疯狂追捧,世界人民的认可,故有普京大帝之称。在外交方面,普京试图恢复俄罗斯在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会议上, 普京指责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专横,并声称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强权”。此外普京还说:“没有人会感到安全。没有人会认为国际法是一堵能保护他们的墙。美国的政策正在激发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应是“一个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与财富,而非独少数人的。”他在铀开发控制和防止太空军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采访中说,俄罗斯主张民主多极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巩固国际法系统。普京在俄罗斯国内几乎变成了人民的偶像式人物,变成了年轻人心目中的“变形金刚”符合各种人的胃口和嗜好。普京作 为“007”式的传奇人物,已经开始被拍摄成惊险的侦探片,神勇无敌,所向披靡。一项民调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普京的支持率高达84%,在各国领导人支持率中位列世界第

一。他的支持率在1999年8月只有31%,但11月时已达80%,从那以后再没有跌过65%。分析人士认为,普京的高支持率主要来源于他任期内民生的显著提高和俄罗斯重获世界发言权的事实。普京就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演讲普京获高支持率的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对西方国家感到极大的失望,因此他们不再相信亲西方的民主派政治家,而这些人在普京任内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在俄国主要电视台内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对者。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

总爱迟到的普京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1994年以前,叶利钦听说圣彼德堡市长恰布索克有一位 精明强干、勤于政务、忠诚可信的副手。但这位年轻副手的最大特点是:不论什么场合他总是不遵守时间,经常迟到。他就是富有个性的普京。 1994年10月的一天早晨,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叶利钦接待完到访的英国女皇,应列宁格勒州州长的邀请,参观圣彼德堡市的一个狩猎场。圣彼德堡市陪同的地方官员并不多,但一位个子不高、身穿迷彩服、手持猎枪、一副军人仪态的人引起了叶利钦的注意。那人拿枪的姿势与人不同:自信、坚决。叶利钦悄悄询问身边的礼宾局局长:“此人是谁?”“他是市政府第一副市长弗拉基米尔〃普京。”“哦,记得,听说过。”叶利钦马上就想起普京了。 中午,叶利钦没有回去用餐,而是在林中支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准备边吃午饭边谈工作。一个多小时过后,突然发生了一件谁也料想不到的事:一头野猪从山坡丛林突然跑出来,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这头野猪腰圆体大,双眼冒着逼人的凶光,众人惊慌失措。当时,叶利钦的眼镜掉到了桌子下面,随行的十几个人纷纷钻到桌子下面找眼镜,只有普京和叶利钦的随行保镖反映最快,两人一齐举枪,只听“砰、砰”两声枪响,野猪应声到下。后来检查证明,击中野猪心脏的,正是“总慢半拍总爱迟到”的普京,是普京打死了野猪。大家再次坐下来,频频为普京这位狩猎高手举杯。这次狩猎场遇险,更加深了叶利钦对普京的印象。叶利钦对普京第一次直接接触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深刻认识:他是一位“刚强的、不妥协的人才”。叶利钦当时就得出结论:莫斯科需要这样的人。因此,从1996年8月起,普京在叶利钦的计划下,先后担任总统办公厅总务局副局长、安全局局长、总理,总统。

当代俄罗斯 第三讲 叶利钦时期的经济改革

第三讲叶利钦时期的经济改革 第一节“休克疗法”及其不良后果 1991年“8·19”事件之后,俄罗斯的全部政权赚到了激进市场化改革派手中。1991年10月,鲍·叶利钦总统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的讲话中宣布必须坚决进行经济改革。 1991年底,俄罗斯处于经济崩溃的状态。生产减少,预算赤字占到国民总产值的27%,隐性失业率达到劳动力总数的35%,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同时,国债快速增长(1985年--200亿美元,1991年--800亿美元),国家黄金储备减少(1985--1500吨,1991--80吨)。购买面包、肉类、香肠制品、伏特加酒和蔬菜等所有商品都需要排队。 为了摆脱危机,俄罗斯选择了“休克疗法”。年轻的经济学家叶·盖达尔成为“休克疗法”的主要设计师。1991年11月,他被任命为俄罗斯政府主管经济政策问题的副总理。1992年2月,他成为总统亲自领导的政府的第一副总理。除了“500天”计划制定者这样的国内研究者,欧洲和美国货币主义理论的支持者也对盖达尔的经济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自由化 价格自由化始于1992年1月2日。按照盖达尔及其支持者的推理,自由化起初将引起价格小幅上涨,之后供求关系会是价格回落,商品短缺现象将随之消失,柜台将摆满商品。事实却并非如此。社会感受到休克般的强烈打击。仅在1992年一年之内,货币就贬值了几百倍。人们在苏联时期的毕生积蓄转瞬间化为乌有,大部分居民因此落到贫困线以下。 价格自由化引起运输费用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的急剧上涨。在农业经济领域,燃油、技术和建筑材料的价格抬升导致粮食和蔬菜价格上涨,而饲料涨价引起牲畜存栏数减少,肉、奶制品生产衰落。国产农产品变得比进口的还要贵,这导致整个农工综合体产业紧缩。价格放开后,所有国内企业都处于破产的边缘。由于无法指望国内生产在现有条件下会有所增长,商品短缺现象又尚未消除,为了填充市场,政府决定从1992年7月起实行外贸自由化。结果国内市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充满了进口食品和工业产品。街头贩卖繁荣起来,货蓬和商亭中的大小市场数量激增。但是,由于许多商品价格昂贵,大部分居民仍然无力购买。价格和对外贸易自由化使得按照市场交易比价兑换卢布成为可能,然而,在经济动荡和持续危机的背景下,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开始急剧下跌。 二、私有化 1992年8月21日,鲍·叶利钦总统签署《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启用私有化证券系统的命令》,由此启动了私有化计划。自10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向全体居民发放私有化证券。私有化构想是以阿·丘拜斯为首的俄罗斯国有资产委员会指定的。根据之一构想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造,51%的股票在企业职工中间分配,而剩余部分用于公开销售,每个俄罗斯公民都得到了价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自1993年1月1日起,可以用私有化证券购买任何一家企业的股票。 私有化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是:“形成有产者阶级”。然而,通货膨胀致使私有化证券彻底贬值。1992年末,街上开始出现一些拿着“收购私有化证券”牌子的人。这样,资产阶级低价收购大量私有化证券并用其换取企业的股票控制额,而那些出售私有化证券的人平均得到7000卢布,相当于当时一瓶伏特加酒或一袋白糖的价格。大量从居民手中聚敛私有化证券的投资积极会相继宣布破产。实际情况是:直接参与实施私有化的官员和以往党和经济部门的实权人物无偿瓜分了原来的国有资产。私有化日益具有犯罪性质。 三、稳定化 财政稳定化是指能够实现预算赤字大幅减少和货币量停止增长的强硬财政货币政策。“休克疗法”的制定者们认为,财政稳定化能够加强刺激经济,赋予国家影响经济主体行为的有效杠杆,促进结构改造。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中东欧政策浅析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中东欧政策浅析 赵艳霞 本文的“中东欧”(有时亦用“东欧”)主要指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六国,这一国家群体曾属于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的成员,是苏联的卫星国。冷战结束后,随着北约和欧盟双东扩,中东欧六国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其地缘政治发生了方向性位移,它们从原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原苏联对抗西方的防御区转而变为西方的盟国及其防范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且不同程度存在对俄罗斯的疑虑与排斥。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再与中东欧接壤,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亦不像原来那样重要。但是,俄罗斯要恢复传统大国地位,营造有利于内部发展的安全环境,奉行与西方合作的战略,密切与欧洲的关系,中东欧国家同样承载着多重地缘政治角色。也就是说,中东欧地区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战略上将直接涉及俄罗斯的切身利益,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俄欧关系的发展。 因此,如何处理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俄罗斯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普京时期俄罗斯整个外交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进行了重新评价、思考和调整。 一对中东欧政策转型 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外交政策遵循的总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突出经济外交、务实和避免对抗,从而为俄罗斯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新的政策环境。同时,普京以重振和维护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为己任,

更加重视中东欧国家在地区地缘政治中的作用。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尤其是能源外交的运用,为俄罗斯恢复在中东欧地区的传统影响提供了条件。 2000年,俄罗斯通过了第二部《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其中提出了俄罗斯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务实政策和具体措施,强调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中,迫切的任务是根据新情况和俄罗斯的利益保持人员、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消除现有的危机和进一步推动合作”[1]。2002年1月,俄时任总统普京在访问华沙时以波兰为例,指出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基础是“睦邻、平等和务实的原则”。2004年4月,俄主管中欧、东欧以及东南欧地区外交工作的副外长(现任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也谈到:“中欧、东欧和东南欧地区对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俄罗斯在与上述国家打交道时,不讲思想,只讲经济效益和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2]2006年8月30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基多夫也强调中东欧“是俄罗斯利益的优先地区”。他指出:“我们希望和他们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考虑彼此利益和健康的实用主义基础上。”对于俄罗斯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相互关系中具备发展合作、解决双边关系中的迫切问题和在国际事务上进行有效协作的建设性的平台。” [3] 可见,在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大背景下,俄罗斯面对现实,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为实质内容,谋求与中东欧国家建立完全不同于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新型务实的合作关系。 二对中东欧政策的特点 (一)对中东欧国家奉行积极、务实的政策,谋求合作,突出经济外交,使之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加强联系的桥梁,并借能源优势发挥地缘政治影响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班级:经济学(国贸)、学号:512300514309、姓名:邓驭懿 摘要: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解体前的1990年。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入世后的俄罗斯在普金的经济理念下实现了飞速发展,未来俄罗斯的经济既充满了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关键词: 苏解体初经济、俄罗斯入世、普金经济理念、未来发展 正文: 目录 一、苏联解体初的俄罗斯经济 二、俄罗斯入世 三、普金经济理念 四、未来发展 五、中国经济现代化当今应思考的问题 六、结语

一、苏联解体初的俄罗斯经济 通常,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综合国力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和最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全面滑坡。1991年底,苏联解体,独立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但当时的俄罗斯可谓穷家难当,共有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计划经济转至市场经济。面对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俄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的时期。时任总统叶利钦采取了“休克疗法”的经济政策,但是,激进式的“休克疗法”并不适合俄罗斯的基本国情。自1992年起,俄罗斯一直存在着财政赤字,苏联欠下的债也全部由俄罗斯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叶利钦政府全面贯彻“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是想通过开放价格和国企大规模私有化来换得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但是,1992年年初实行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方针完全失败了。实施的结果变成只有休克,没有治疗:休克疗法更加剧了企业的艰难处境,导致全面支付危机。俄罗斯既没有摆脱经济危机,更没有振兴国家,反而使得国家陷入越来越困窘的境地。同时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一批经济寡头开始形成。而1998年的金融危机更加速了俄罗斯全面经济危机的爆发,进而变成了全面的社会危机。整个俄罗斯的经济变得十分脆弱。所以说叶利钦时代的“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带来了沉重的代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种代价换来的是,彻底抛弃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这为普京在位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俄罗斯入世 俄罗斯漫长的18年“入世”之路终于在12月16日画上句号:世界贸易组织(WTO)同意俄罗斯加入,俄罗斯将在30天后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这是2011岁末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让俄罗斯加入WTO无疑是一个双赢之举。倘若长期让一个有份量的大国扮演世贸组织局外人,那么WTO名称中的“世界”二字就始终感觉不够十足成色。通过接纳俄罗斯入世,WTO得以覆盖全世界97%的贸易。应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于俄罗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有效解决俄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于俄罗斯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于俄罗斯来说,入世更是对其长期发展有利。目前俄罗斯对外贸易高度依赖于原材料出口,若想超越单纯原材料出口国地位,走上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需要更可预期的外部市场,就离不开WTO这个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更不用说可以通过入世推进内部改革、建设公平透明竞争环境、进而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等好处

普京对外的强硬态度

普京对外的强硬态度 普京从2000年元旦就任总统以来,也在不断思考俄罗斯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问题。他对叶利钦的多级外交依然持支持的态度,但在此基础上,他的外交策略有了很大的调整和变化。 早在普京任代总统的2000年,在安全扩大会议上就表明了他的外交立场:俄罗斯将一如既往与所有国家在平等、互谅、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关系。这意味着俄罗斯把与欧洲的关系放在首位,也重视与美国的关系。正式当选总统后,面对俄美关系的挑战,普京表现出了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务实、进取的精神处理双方关系。 普京十分清楚:俄罗斯与美国之间虽然存在着利害冲突,但至少在10年内俄罗斯的经济复兴离不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虽然美国出于霸权立场考虑,不会无条件地给予俄罗斯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但是,美国在世界重大问题上不能无视俄罗斯这个世界大国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普京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把融入西方作为外交战略目标。因为和美国的关系会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复兴。因此,普京向美国伸出了友好的双手。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逐渐复苏,普京开始了进攻。 伊拉克战争便是俄罗斯对美的一次试探性出手,美国为推翻伊拉克政权,发动伊拉克战争引起了法国和德国的反对,这促使了俄罗斯与这两个国家的联合。 在萨达姆·侯赛因领导的伊拉克,俄罗斯的重要双边利益已经危在旦夕。这包括伊拉克在冷战时期拖欠苏联的巨额债务,现在这个债权归俄罗斯这个主要的苏联接班人所有,此外还包括400亿美元的贸易协定。这两件事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伊拉克一方答应用逐年增加还债金额来换取贸易协定。很显然,美国政府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把俄罗斯置于两难的境地,是保护伊拉克还是置自身利益于不顾,美国强迫俄罗斯在徒劳的孤立与危险的对抗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 此时,以法国和德国为首的国际反战派为普京提供了保护。俄罗斯可以凭借支持美国的两个重要盟友来制衡美国。和俄美合作相比,法国一德国一俄罗斯三方联合似乎是可以接受的第二选择。既可以解决了两难的抉择,也可以阻止了美国的战略目的。但是,普京的努力以徒劳告终。 比没能阻止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更令普京失望的是,他很快地意识到,俄罗斯与法国和德国的反战联盟只是基于短期利益的一次性合作,并没有建立起多极化国际社会合作的基础。不久,法国和德国就同意北约的进一步扩张,允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加入北约。 伊拉克战争及其直接的影响突显了普京外交基础的不稳定性。普京希望在美国遭到9·11恐怖袭击一后,与处在困难时期的美国政府构建安全联盟关系。这种想法在一年内就宣告破灭以后,普京寻求和美国的盟友法国和德国合作,企图在西方阵营中得到法国和德国的强力支持,可是俄罗斯提供给德国和法国的好处替代不了他们与美国建立起来的连锁的经济、政 治和安全保障的密切关系网。一直以来,由于俄罗斯外部影响力的逐步显露,受美国驱使的西方国家正在将其安全边界扩大到俄罗斯边界。西方国家与俄罗斯边境国家带有政治目的的合作有进一步隔绝俄罗斯的威胁,而且有可能给普京的政权带来风险。 2000-2004年,普京在总统的位置上,在俄罗斯举步维艰的环境中,兢兢业业地奋斗了整整4年,最后毫无悬念,普京连任了。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给了普京强硬的资本。通过打击寡头和“重新国有化”,普京将俄罗斯石油资源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同时,普京深知俄罗斯在与外部世界关系方面具有的天然优势—欧洲的能源供应尤其是天然气供应,40%依赖俄罗斯,一旦俄欧之间关系断裂将严重影响欧洲的经济发展。所以,当普京露出强

俄罗斯的普京时代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 英国《反潮流》杂志2007年3—4月号刊登了《社会主义理论批评杂志》编辑、苏联和后苏联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深专家希勒尔·蒂克廷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头条新闻的背后》的文章,对俄罗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背景分析,认为普京上台后面临严峻局面:大多数居民不满、国家面临分裂和解体、外资和寡头控制俄国,普京当时别无选择,改变了叶利钦的许多政策,他代表的是俄国内想保持可持续统治的一批精英,包括强力部门和受到新自由主义削弱的制造业部门的精英,他力图重新控制资源部门和军工部门并投资工业部门以建立经济基础。但是他至今并没有找到一个使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会给俄带来长期稳定,这可能就是个人崇拜的社会的弊端。 关于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新闻已经越来越耸人听闻了。起初媒体报道其国内压制增加,同时对言论自由的审查和约束变得更加严格。本文试图把这些事件放在一个背景中考察,并会说明,这些令人恐慌的头条新闻大都与资产阶级的布什当局和一些部门力图保持一个类似冷战的气氛的需要有关。另一方面,从社会主义者的角度看,形势对工人阶级和其余人来说仍然不利。 背景一:市场的失败 苏联的统治集团为了在资产阶级制度内建立自己的统治,搞垮了苏联。这包括解散中央计划机构,代之以市场和私人所有权。在把前精英阶层转变为所有者阶层方面,这一逆转过程是成功的,但不是平稳的。 不论从提高生活水平,还是从迈向资本主义的角度看,市场在前苏联地区都是失败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低于1986年的水平。就业体系从全部就业恶化到大量失业和半失业。旧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大多数领养老金的人和相当数量的妇女沦为贫民。 少数在自然资源工业领域的工人相对富裕,而大多数工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转向市场之前。尽管国有财产大多已经被私有化了,而市场经济并没有建立。价值规律不起作用,部分经济仍然在旧体制下运作,许多工人(尽管不是大多数)工作却一无所获,或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国际贸易的商品,大多数商品的定价仍然是不规范的。 市场不占主导权在政治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最富有的人,霍多尔科夫斯基试图干预政治,被关进监狱,他的帝国(尤科斯天然气公司。——译者注)也被国有化了。结果,人民开始愤怒了,他们反对市场并对“转型纲领”不满。 背景二:稳定 现代大多数的资本主义理论家都认为,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是稳定的前提。苏联的知识分子显然就是执行这一职能的候选人,但是他们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已经被消灭了,有的是由于1992年1—2月的通货膨胀使积蓄化为乌有,还有许多人是因为失业了,而剩下的人是因为工资低得离谱。 尽管那些给俄罗斯政府出主意的人坚持后苏联市场经济中小型和中型企业很重要,但中小企业没有成功。实际上,任何没有被资本主义制度迷惑的人都知道,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是大公司的统治,它们或者拥有小公司,或者作为供应商,或者通过购货或资金来控制小公司。因此处于工人和统治阶级之间的这一阶层人数很少,不足以成为市场的支撑。

浅析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领导风格与人格魅力

领导学 课程考核论文 授课教师:李毅 授课学期:2013-2014 /2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课程代码:101706 课程序号:0428 学分:2 姓名:张锦涛 学号:2011113145 班级:11金融工程 2014年6月

浅析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领导风格与人格魅力 ——由克里米亚事件引发的思考 摘要:众所周知,关于领导的定义域内涵就一直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感兴趣的话题,学术界,学者和作家对“领导”这个术语的定义多达几百种,因此究竟什么才是领导,领导应该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的领导,这些问题一直都受到了学术界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探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但是我相信,学术界永远不会得出受到所有人认同的关于领导的准确定义,因为领导本身就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底,所以有一位一位权威人士将领导定义为:“地球上最容易观察到但却最不容易理解的现象。”而本文的主旨就是从最近发生的克里米亚事件出发,分析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在其任职期间的一些事迹,从某种程度上探索前面三个问题的答案,当然这样的答案不一定是最标准的解释,但是我相信这一定会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领导,领导什么样,怎样做领导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普京领导风格人格魅力 引言:1952年10月7日,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在列宁格勒(现为圣彼得堡)出生,普京小时候很顽皮,六年级才当上少先队员,但是谁也没料想到,这个顽皮的少年却成为了俄罗斯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就在2013年,普京首次登上《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首位,足以见得普京在世界政坛中的叱咤风云的影响力。 普京作为俄罗斯三任总统,其人生经历之精彩以及其受欢迎程度之广泛,都使得普京成为了不少人们心中的偶像领导人,他曾经说过“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样的豪言,他曾经驾驶过苏—27战斗机视察打击车臣分离分子的俄联邦军队,他曾经两次乘坐海军的潜艇下海,他甚至还乘坐橡皮艇利用飞镖捕鲸,驾驶F1赛车。总之,在人们心中,普京已经成为完美男人的化身,甚至俄罗斯有一个著名的三人合声组合“共唱一首歌”,录制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做人要做普京这样的人”。一句话,普京就是姑娘们心中的白马王子,是所有俄罗斯人的希望。跆拳道黑带九段,柔道八段,这些都是普京众多光环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