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3、文言句式与翻译.docx

[复习]3、文言句式与翻译.docx
[复习]3、文言句式与翻译.docx

【教学目标】

1、感知层次

(1)了解2014年考纲要求;

(2)阅读近三年安徽高考试题。

2、感受层次

(1)分析该考点近三年命题特点;

(2)归纳该考点命题规律。

3、感悟层次

(1)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方法;

(2)通过练习,形成该考点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考纲,认识该考点命题特点;

2、掌握解题方法,形成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1、对考点命题规律的归纳;

2、形成相应的解题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法

教法:讲析法、点拨法;

学法:阅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2、教具:多媒体;

3、教时:6课时。

【教学过程】

【阅读归纳】

2014年考纲要求安徽历年高考知识梳理(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

的句式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

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对这些句式特点和词类用法的考查,一般放在旬了的理解和翻译中进行。06、07、08、

09. 10、11、

12、13、14

《考试大纲》明确需要掌握

的不同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

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

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把

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

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

合考查。这就要积累丰富的文言实

词与虚词知识,熟练掌握常见的文

言特殊句式和用法,才能达到综合

考査的要求。《语文科考试说明的

说明》依然强调:“从高考的特点

出发,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

在难以直译或总译以后表达不了原

文意蕴的吋候,才酌情釆用意译作

为辅助手段。”

(2)理解并翻译文屮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旬了”侧重于考查对旬意的理解与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06、07、08、09、10、11、12、13、14

【必备知识梳理】

二次备课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Z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Z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Z大观也。

⑤臣木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血,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宜接rti名词对名词作岀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Z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屮谓语前出现的“是” 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

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

(1) ............................... 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 ............................... 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丁王而负赵。”

(4) ................................. 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

二次备课“予犹记周公Z被逮,在丁卯三月Z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Z民附操者,逼兵势

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

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

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 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

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渴...........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四、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

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

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

五、特殊句式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姝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

解。

1、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其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

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Z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

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2、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

是】十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

成“莫肯顾我”。

② 时人莫Z 许(《隆中对》) 许他(这么看)”

③ 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己” O ④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 能称土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述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 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 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 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Z 前否定词Z 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越、安、恶、焉】I ?动?

① 良问曰:“大王來何操? ”《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公道: '大王来的吋候拿了什么?' ”

② 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

考什么? ”

③ 王见之曰:“牛何之? ”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

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

④ 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妨碍什么呢

(有什么妨碍呢)? ”

⑤ 王曰:“缚者鮎为者也?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

⑥ 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 呢? ”

⑦ 且焉置土石?(《思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 放置在哪里? ”

2) 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①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 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

② 准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译文:“(你们在)

替谁哀哭呢? ”

③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蠻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 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

④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 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二次备课

⑤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 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

⑥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 凭什么脸面冋汉朝去呢? ”

(3)陈述句屮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十介十动

① 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用凿子来雕刻龙”

② 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这件事” ③ 一言以蔽之

④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译文:楚国的战士没 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來拼命的作战的。

⑤ 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十Z (是)十动

① 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 么罪过呢? ”

② 唯弈秋Z 为听 (《弈秋》)

导”(“唯”译为“只”,下同)

③ 句读Z 不知,惑Z 不解(《师说》) 不能解答疑惑”

④ 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那些陈旧的话”

⑤ 父母唯其疾之忧 疾病”

⑥ 唯马首是瞻 (《冯婉贞》)

行事”

⑦ 君亡Z 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 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 “只任用有才的人”)

(5) “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 他

(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Z 前,翻译时放在动词 谓语的后面。

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 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②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 婆婆,好好服侍她”

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 孩了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6)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 这时

“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

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即使活着,

(我)

译文:“用钩了來画龙,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二次备课

译文:“只听弈秋的教 译文:“不了解句读,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 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

吏叮嘱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

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二次备课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 有何见教(有

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槊见谅

(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吋间词作宾语吋,有吋也前置

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

看不到水的尽头”

【答题技巧与方法】

一、理解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

境,乂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來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

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

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咅

词、双咅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例如:

(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

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Z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

屮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

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

禄” “当” “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 “启” “相” 这三个词。“差”

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屮”既在州屮;

“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斧”应读chai,为当并Z意,即任职。“启”有打

开、陈述等意,因为耍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

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屮任职有少许奉禄,将

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 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

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

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而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例如:

(2)(胡)威受Z,辞归。每至客舍,白放驴,取樵炊爨(读cuan), 食毕,复

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

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Z,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Z,密

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逍之。

在这段文字屮,〃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 但〃先其

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冋去〃吗?口然不是。原來这是一个省略句,

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

他将要冋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冋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

致,因为〃阴资製〃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

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了的重要

二次备课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rti济

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

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小,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 降。据

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

左邻右舍〃一上下文。例如:

⑶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屮有重德寡言者,

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

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屮,〃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小的〃异〃

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

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和,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从

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一一对

国家有叛逆之心。I大I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Z

臣。(〃相许〃,许Z, 答应我)

二、翻译句了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年来,文言文翻译都是用

四选一的选择题來考查的,从2002年起改用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翻译的能力。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高考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屮的字字句句落

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这个耍求是比较高的。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

1.字字落实

〃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

(1)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

译。

(2)删。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

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屮可以删去。

(3)换。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

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

这一类〃字〃的落实。

2?译岀原文用词的特点

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

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屮,〃外〃,名

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

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

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

3 ?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二次备课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译出这种造

句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

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岀省略的成分,倒製句要顺过来。例如: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Z

事》)

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下天笑。(《屈原列传》)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①〃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Z闻也〃是〃臣未闻Z也〃的倒置,

翻译时的都耍顺过来。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

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句②〃兵挫地削〃、〃为天下笑〃都是被动句。全句可译为:(楚怀王)军队被

挫败,土地被割削,失去了楚国的六个郡,他自己也死在秦国,被天下人嘲笑。

句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全句可

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冋复秦国的人,没有寻找到。

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的。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

三、重点突破

翻译文言文语句,牢记翻译的原则、方法是基础,翻译时结合具体语境更为重要。

翻译文言文常见的错误有:

(一)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

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把它保留下来。因为这些名词不好用现代词

语准确表达,也不用翻译,但偏有的同学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如:

⑴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陆比境,常通商贩,贸汆粮食。(2004年高

考全国卷)

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⑵其李将军z谓也。(2002年高考全国卷)

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在⑴⑵句中就犯了固有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⑴中〃交陆郡〃是地点名词不用

翻译;⑵中的〃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也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且翻译的

也不准确。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朵

有的同学,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

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如:

⑶虽然,以君Z施设与夫世Z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

(2012年高考安徽卷)

译成:虽然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

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

⑷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2014年高考

安徽卷)

译成:他的文章才能和气势奇特奔放,对于阐明义理的事物和情感没有不包含的,

二次备课所欲言者无不尽。

(3)⑷两句的译文犯了翻译不彻底的毛病,⑶中的〃虽然〃应译为〃即使这样〃;

⑷中的后半句没有翻译,应译为〃谈论的话题没有不深刻彻底的〃。这两句都因为翻

译不彻底而造成译文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三)今义古义,不当替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

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因此我们在翻译吋应根据其语

境确定词义,切忌盲目替代。如:

⑸率妻子邑人來此绝境。《桃花源记》

译成: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⑹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孔雀东南0》

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口做主张。

⑺意气益丿万,乘胜逐北。(2004年高考天津卷)

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⑸⑹⑺三句的译文都犯了盲口的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⑸句屮,〃妻子〃在

古汉语屮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⑹句屮的〃处分〃在古汉语屮是〃处理安排〃

的意思,⑺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

(四)脱离语境,误译词语

在古汉语屮,有很多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小应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在翻译时一

定要结合语境,而不应脱离语境,以免误译词语。女II:

⑻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

⑼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译成:刘母向媒人道谢。

在⑻句中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当时是〃侯赢在暗中观察信陵

君〃因此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⑼中,〃谢〃的翻译也没有结合语境,误译成

了〃道谢、感谢〃,结合语境可知这是〃刘母谢绝媒人〃的话,因此〃谢〃应译为〃

推辞、谢绝〃。

(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在古汉语中,由于语法的需要,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咅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

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在翻译吋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另外还有一些

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罗嗦赘余。

如:

(10)婴之亡,岂不宜哉?(2003年高考京皖内蒙春招卷)

在本句屮〃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把〃

Z〃删去,可译为〃婴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11)宋何罪之有??(2002年高考北京卷)

在本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删去。本句可译为〃

宋国有什么罪过呀?〃

(六)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古汉语中有的句了是省略句,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如:

(12)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

译成:范家富贵,何不停1上呢?

二次备课(13)言茶盐利害,省州县Z役,皆称旨。(2004年高考浙江卷)

译成:陈述茶和盐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14)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2004年高考福建

卷)

译成:范献了抓住并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在?句中省略了〃已〃的宾语〃婚姻之事〃,翻译吋添加上译句才完整;在(13)

句的译句中明显缺少陈述的主语〃他〃,且陈述的也非〃茶和盐的利弊〃而应是〃茶

制和盐制的利弊〃;(14)句屮是个省略句,省略了〃执而纺〃的宾语〃葷叔〃翻译

时应该补上。

(七)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rtr丁在古汉语中,有一些是倒装句,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调整过

來;还有一些不是倒装句,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

合现代语法,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例如:

(15)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2013年高考安徽

卷)

这个句子是个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吾不(于)中国起〃在翻译时应加以

调整。可译为〃我不能在屮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屮国,我乂哪

里比不上汉王呢〃。

(16)饮酒于斯亭而乐Z。(2004年高考湖南卷)

本句也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斯亭饮酒而乐之〃,因此应翻译

成〃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把这当作兀趣〃。

(17)欲而得Z,又何请焉?(2004年高考福建卷)

本句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欲而得之,乂请何焉?〃应翻译为〃(你)

想要的(东酋)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18)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本句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古汉语中常把数词放在中心词的后而,且省略

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加以调整和补充。本旬可译为〃(朋友)曾经赠送给我一

枚核舟〃。

[文言文翻译十注意]

我们直据考生在文言文翻译中出现的十种失误情况,提出了如下十个注意:

、注意保留

原文屮義示国名、年号、地名、人名、物名、官职名等之类的词语

应当注意保留下来,不必翻译。例如: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Z驹者乎?(2004年上海卷)

译文: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人呢?

(2)乃遗黑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2004年辽宁卷)

译文:于是颁蜴给王黒铁券,说只要荆州城完整就一定授予木州剌史一职。

八句⑴中的“尧、咎繇”是表示人名的词语,句⑵中的“铁券” “刺史”是分别表

示物名、官职名的词语。上述词语在翻译时均应给予保留。

二、注意增补

原文如果是一些省略句,那么翻译时应当注意把它补充完整。例如:

(1)及死Z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卷)

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皆为(他)竭尽哀悼。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徳,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 年河

二次备课南、河北等地卷)

译文: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出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

德,至U(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句⑴中“知与不知”的后面省略了“之(代李广)者(的人)”,“为” 的后面

省略了“之(代李广)”;句⑵中“处”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就”后而省略了

宾语“其(代孟尝)” o上述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均应注意补充完整。

三、注意删减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翻译吋应当注意把它删除。例

如: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2004年上海卷)

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句中的“也”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应予删除。

四、注意对换

原文屮如果含有一些古词,翻译时应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例

如:

独终日丁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2004年湖南卷)

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石头。

句屮的古词“终日”在翻译时应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整天”

o

五、注意选择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多义词,翻译吋应注意从其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

一个进行翻译。例如:

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福建卷)

译文: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句屮的“已”是多义词,共有五个义项:(1)取消,停止;⑵已经;

(3)太,过分;(4)语气词,同“矣” ;(5)通“以”。在上述义项中选择义

项(1)最恰当。

六、注意活用

原文屮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词语,翻译时应注意正确判断它的活用类型。例

如: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全国卷)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

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饮酒于斯亭而圧之。(2004年湖南卷)译文:在这个亭子上喝酒并以此

为乐。

句(1)中的“廷”“面”属名词作状语,应分别译为“当廷…'当面”;句

(2)中的“乐”属意动用法,应译为“以……为乐” o

七、注意通假。

原文屮如果含有一些通假字,翻译时应注意它通假后的意思。例如: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2004 年甘

肃、青海等地卷)

译文: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给或周济亲族,家人

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饭食。

句屮的“裁”是通假字,通“才”,应译为“仅仅”。

二次备课

八、注意固定。

原文中如果含有固定格式的短语,翻译吋应注意套用它的固定意思。例如:

(1)其李将军Z谓也! (2002年全国卷)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尤为消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Z。(2004年江苏卷)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句(1)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句(2)中

的“为……所……”是固定格式,表示被动。

九、注意调整

原文是二些語殊倒装句式(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翻

译时要注意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例如:

(1)欲而得之,乂何请焉? (2004年福建卷)

译文:想要的东酋已经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2)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箸于其友。(2004年浙江卷)

译文: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屮

得到彰显。

句(1)中的宾语“何”前置;旬⑵中的介宾短语“于其族” “于其友”作状

语后置。上述倒装句式应首先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

十、注意意译

原文屮如果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辞格,翻译时应注意采用意译方式。

例如:

甚矣,乌纱Z横,皂隶Z俗哉!

译文:官吏的专横,衙役的粗俗太过分了!

句中的“乌纱”用了借代修辞,其本体是“官吏”翻译时应意译为“官吏”而不能直译为“乌纱帽”。

附:【安徽高考真题精析】

(见第二讲)

【教学反思】

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九、孔子困陈蔡 翻译: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十四、次非刺蛟 翻译: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趋,尚及之。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十、澄子亡缁衣 翻译: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黑色的衣服,(便)在路上找,看见一个妇女穿黑色衣服,拉住她不放,说:“今天我掉了黑色的衣服。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人了。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十二、亡戟得矛 齐晋相与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2011.10 一、及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二、岁不我与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三、是己非人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四、齐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疆(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五、和氏献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六、少负志气 (刘)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晋书·祖逊传》 七、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八、太祖马鞍在库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日:“世欲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的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之一解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的特殊句式类析及备考策略之一 近年来,对于文言文特殊句式这一考点,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选择题,往往糅合在句子翻译题中进行考查, 如果我们忽略了特殊句式, 往往会在翻译中出现“黑障”, 进而失分。下面结合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的特殊句式试作分析,并提出一些备考策略就教方家。 一、特殊句式类析 20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出现的特殊句式有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四大类型以及疑问句。在四大类型中,省略句考查的最多,也最全面, 所有的省略类型都涉及到了,其它三类,虽有涉及,但各种小类型只是部分涉及。对于疑问句,涉及了部分常见疑问句式、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和固定词组。 (一省略句 文言文句式中,省略句是考试的热点、常考点。 2014年,全国 18套试卷 39道主观翻译题, 1道客观翻译题(北京卷第 8题“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其中,全国ⅱ卷、北京、天津卷、辽宁卷、上海卷、浙江卷、安徽卷、江西卷、山东卷、湖北卷、湖南卷、广东卷、四川卷等 13套试卷考查了省略句,而且有些试卷还考查不止一种类型的。甚至有些试卷年年都对省略句情有独钟, 如广东卷近四年年年考省略。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 省略句不可忽视。例析如下: 1. 省主语 (1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北京卷 8C “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的主语“是”承上文省略, “译”为“ (各级官吏”。译文: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2 刘晏初为转运使, 尝以厚直募善走者, 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上海卷 19

这个“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句中“远方”不能做主语, 当是承前省略了“远方”的中心语“物价”。译文: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 曾经用优厚的待遇招募擅长奔跑的人, (让他们察访报告各地物价,即使遥远地方的(物价也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府。 (3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浙江卷 20② 这里的“又性颇嗜诱进後生”,主语“常衮”承前省略。译文:(常衮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生怕找不到。 (4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安徽卷 7② 这里的“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主语“朱筠”承前省。译文:在拥有高深资历、显赫声望后, (朱筠就声称读书人要把读书和端正品行作为职责,不能趋炎附势,拜访权势显赫之人。 (5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江西卷 13① 这里的“曳而逐出之”主语“众鸡”承前省。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6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江西卷 13② 这里的省略了主语均是“众鸡”,承前省。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7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山东卷 13① “奈何从儒生游也”,这一句承前省略了主语“尔”(指代詹鼎。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 (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8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湖北卷 12①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古文翻译表达题要求: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2014届高三文言文翻译训练及答案

文言翻译专项训练 一、(年江苏卷)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地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地名士是谁?”那位投降地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地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地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当初,李丰地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译文: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地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二、(年江苏卷)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苏涣)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地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地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地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地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地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君(苏涣)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地官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地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苏涣)之寡过焉可也. 译文:你们地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地.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三、(年江苏卷)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陈公弼)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jLBHr。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陈公弼)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xHAQX。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陈公弼)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LDAYt。

文言特殊句式和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之翻译 学习目标: 1、总结并掌握四种特殊句式的特点,能够快速识别这四种句式。 2、掌握四种句式的翻译方法,做到熟练准确的翻译。 一、判断句: 快速朗读并翻译下列句子,并分析句式特点和得分点。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⑧秦,虎狼之国。 特点和得分点: 分组研究其他三种句式,要求: 1、翻译句子。 2、总结句式特点和规律。 3、明确得分要点 二、被动句。(第一组)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如姬父为人所杀。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洎牧以谗诛。 特点和得分点: 三、倒装句(第二组) A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②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命是从唯利是图 总结句式特点: B定语后置: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之子孙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千里之马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4、中心词+数量词尝遗余核舟一--一(只)核舟 C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总结特点: D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2、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四、省略句(第三组) 总结句式特点和得分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 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屠惧,投以骨。 4、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5、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 万家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 2、宋何罪之有?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会于西河外渑池。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8、善哉,祁黄羊之论!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实战演练:明确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例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省略句,倒装句)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甫(人名)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 不见听信。 4、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5、吾爱之,不吾叛也。 6、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总结:特殊句式翻译口诀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

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译文: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 (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5分)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徐闻实中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画出下面句子的主谓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定:( ) 状:《》补:〈〉)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3、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4、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5、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导入: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格式写三个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1】死生,昼夜事也。【判断句】 译文:死生是早晚间的是情。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判断句】 译文:而处境艰难险恶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断地发生,不是人也间的能忍受的。【3】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 译文:被元兵巡逻船盘查。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 译文: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5】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状语后置句】 译文:天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你追我躲。 【6】将请罪君。【状语后置句】 译文:准备向君王请罪。 【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判断句】 译文:不能说不是这五人的功劳呀。 【8】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被动句】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 【9】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判断句】 译文:这实在是百年难得际遇啊。 【10】激昂达义。【被动句】 译文:为达义所激动。 【11】谁为哀者、【宾语前置,或省略句】 译文:在为谁悲痛? 【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 译文:本郡有声的士大夫们向当地行政长官请求。 【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状语后置】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竖立碑石。 【14】显荣于身后。【状语后置】 译文:在他死后享受到荣耀。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 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 【16】扼腕墓道。【省略句;状语后置】 译文:在墓道上握腕惋惜。 【17】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译文:这是我的国错。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译文: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军却损害他人是不仁的。 【19】夫晋,何厌之有、【宾前】 译文:晋国那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20】以其无礼与晋。【状后】 译文:因为它曾对晋国无利。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一)宰相的车夫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二)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三)禁外必先禁内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可以不使内而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四)猩猩贪酒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矣。 (五)上常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读如“否” ),各有差(读如“疵”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六)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注:“常”通“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七)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非终然也,规有济焉尔。王莽拜侯,让印不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以廉济贫者也。晋王广求这冢嗣,管弦遏密,尘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邦,以洁济淫者也。郑注开陈治道,激昂颜辞,君民翕然,倚以致平,卒用奸败,以值济佞者也。呜呼“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 ,古今一也。(王安石《知人》) (八)择吏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得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而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节自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九)李离伏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 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知识梳理】 一、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秦,虎狼之国。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⑤梁文即楚将项燕。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略讲)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略讲)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 例: 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表被动的“见”字句或“见……于……”结构 例: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辨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教师版

《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 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四大类。其中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又称谓语前置)四种类型。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根据这一考点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二是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一、温故知新,掌握规律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句式特点。 第一组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明确:此为宾语前置的典型形式: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奚、曷、胡、孰、安、焉。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古之人不余欺也! 明确:此为宾语前置的典型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其格式为:否定词+代词宾语+谓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有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5、何厌之有 6、唯利是图 7、惟弈秋之为听 明确:此为宾语前置的典型形式:用“之”“唯/惟……是……”“唯/惟……之/之为……”作标志词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其结构形式为:宾语+之+谓语动词、唯/惟+宾语+是/之/之为+谓语动词。翻译是“唯/惟”可译为“只”“只是”,“之”“是”“之为”不译。 8、何以战?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一言以蔽之。 明确: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第二组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马之千里者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明确:定语后置句 规律一:“之”做定语后置的标志(中心词+之+定语) 规律二:“…之…者”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中心词+之+定语+者) 规律三:“……者”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中心词+定语+者) 规律四:“…而…者”做定语后置的标志词(中心词+而+定语+者) 规律五: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中心词+数量词) 第三组

文言文翻译与训练

文言文翻译与训练 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由第一卷的选择题改成了第二卷的笔答题,赋分8分,据说今年还可能增加到9分。要正确地解答,就应了解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1.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1)译文要做到信、达、雅。“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为标准,我们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义贯通。 (2)译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2.文言翻译的具体方法。 (1)保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照原文抄录。 例1.燕使乐毅伐破齐。(1999年)其中的“燕”“齐”“乐毅”是国名和人名。 例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其中的“永元”“孝廉”是年号和科举名。 (2)解释。即联系上下文组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例3.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2003年)其中的“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 例4.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其中的“能”“廷”“面”“从”分别组成“能够”“朝廷”“当面”“顺从”。 (3)更换。即结合上下文换成现代汉语惯用的词语,有些特称词语和修辞格还要采用意译。 例5.食毕,复随旅进道。(2000年)其中的“食”“复”“进道”就可以更换为“吃”“又”“上路”。 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例6.履至尊而制六合。其中的“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整个天下”。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版)

高一语文知识衔接——文言特殊句式(教师版) 文言句式和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也包含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等成分,语序大都相同,只是在特殊条件下有特殊结构。我们学习文言文时,要切实掌握这些特殊句式的基本规律,才能举一反三。初中教材的文言文中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现代汉语中,肯定判断句用“是”表示,否定判断句用“不是”表示。文言文却不同,文言文中 文言文中,肯定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强将。又如:河南乐羊子之妻者, 不知何氏之女也。(《乐羊子妻》)译文:不知道河南乐羊子的妻子是谁家的女儿。 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译文:灭亡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译文:这两样不能同时得到,(我)是放弃鱼 而取熊掌的;又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的八景之一。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如:鱼我所欲也。(《孟子》)译文:鱼是 我想得到的东西。又如: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故事》)译文:(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此为何若人?(《公输》)译文: 这是怎样的人?又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译文:中间那个戴高帽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还如:必为窃疾矣。(《晏子故事》)译文:一定有偷窃的病了。 些副词主要有:亦、本、皆、乃、即等。如:定伯诳之言:“我亦鬼”。(《宋定伯捉鬼》)译文:宋定伯骗鬼 说:“我也是鬼”。再如:此乃英雄也。(《魏武将见匈奴史》)译文:这才是英雄啊。 鬼言:我是鬼。(《宋定伯捉鬼》)译文:鬼说:“我是鬼”。再如:巨是 凡人。(《赤壁之战》)译文:吴巨是平凡的人。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步骤:1.通读全文,领会文意2.结合上下文,领悟句意3.逐词翻译,注意句式特点 文言文翻译原则: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准确表达原意 文言文翻译方法:1.词语扩展法 2.替换法 3.保留法4.增补法 5.调整词序法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 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 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二、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第③④小题为上海卷原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译文: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译文:

高考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doc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 写出下列句子类型、熟记句式特点并自我翻译 一、(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 4、斯固百世之遇也。 这实在是百世的际遇啊。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就是现在叠加着躺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6、此人力士。 这个人是大力士。 7、燕王,吾所立 燕王是我扶持的。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我是在市井中操刀的屠夫。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我作为赵国的将领,有攻取城池在野外打仗的功劳。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现在他们正好是刀和菜板,我们是鱼和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这时以大中丞的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心腹。 12、梁父即楚将项燕。 梁父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的景观啊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询问他们现在是哪个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别说魏朝和晋朝了。 15、巨是凡人。 吴巨是个平庸的人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一同共事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子。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您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二、(被动句) 1、五人者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五个人是被义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常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所嘲笑。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忠信却被怀疑,对国忠诚却被诬陷,能没有怨恨吗?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于是被猾胥上报充当里正的徭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有这样的威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震慑住。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让整个吴国的土地和百姓都被别人操纵。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永元年间,有人推举他当孝廉他不就职,屡次被三公官署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屈原痛恨君王不能听到忠臣的劝诫,让谄媚奉承的话遮蔽了明理,歪邪之人陷害公正之人,朝廷之中不能容纳刚正清廉的臣子。三、(倒装句) (一)(主谓倒置) 1、甚矣,汝之不惠 ! 你太不聪明了! 2、贤哉回也 !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二)(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计策没有定下来,寻求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有多事的少年,驯养了一只虫促织。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强劲的筋骨。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敲打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啊。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阉党之乱中,做了大官却不改变志向的人,这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 (三)(宾语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