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成为书法的原因剖析

中国汉字成为书法的原因剖析
中国汉字成为书法的原因剖析

中国汉字成为书法的原因剖析

——崔利斌中国书法这门艺术,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典型的东方艺术;是“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的特种艺术”。“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

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经久不衰。她的高雅和精湛、优美和深邃,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必有的修养,也吸引和感染着无数的官员和普通百姓。她拥有极其广泛的使用领域和众多的“向往者”、“倾心者”。那么,汉字的书写为什么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奇葩,又是哪些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呢?

当我们对汉字的创造与演变过程,对汉字书写中艺术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文房工具的特殊功能等进行了一翻分析和研究之后发现:汉字特质的艺术“基因”、书家的意象书写和文房工具的可为性是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汉字的艺术“基因”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

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的书写艺术。从表面形式上看,中国书法就是表现汉字。所以,汉字的形象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形象。汉字到底有没有可塑之像,又有哪些美的艺术“基因”,试作如下分析:

(一)基于自然物像的天生丽质,使得汉字可塑

1、汉字的特质有像

在世界上5600种语言中,一半是有文字的。这些文字大致可以分为表形、表音和表意三种类型。以音素为主的表音文字,如英文、俄文和德文,形单数少(如英文只有26个字母),无像(相对汉字)可言,也无意义,只可感知其音。汉字就不同了。它是“音节〃表意文字”(孙钧锡),其特质是以形表音表意,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也就是说,汉字,可以使人感知其读音,领会其意义和内观其形象三个方面。

2、汉字的形基于自然物像,具有天生丽质

“六书”告诉我们,汉字的初创基于自然物像。我们的祖先利用象形、象事和象意等手段进行造字,巧妙地写生自然,反映物像,把汉字与客观存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汉字具有了大自然一样的天生丽质。这些天生的美的因素,正是书法艺术的胚芽。

3、汉字的改革与抽象发展,没有失去有像的特点

虽然,汉字经过“隶变”和“形声”造字法的大量运用,使许多汉字的具象特点明显减弱以至消失,但象形的成份依然存在,只是更有隐蔽性了。至今,中国汉字还一直停留在它的初级(象形特点)阶段,只是在后来作了些简化和规范化的工作。还要说明,古来的汉字并不落后,因为它一直适应着中华民族的语言需求。当前,汉字的使用,进入电脑和计算机,又一次标明了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特质。汉字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

(二)千变万化的形象,丰富了汉字的表现

汉字的艺术“基因”,除其具有天生丽质外,还有其形象的丰富性。

孟子说过:“充实之谓美。”

汉字作为一个独立的家族,其阵营庞大,数量众多,有充足的形象以供表现,避免了单调乏味。而且一字一形,其点画简繁对照悬殊,摆脱了千字一面。还有多种书体共存,克服了气象呆板。正如“百花齐放”、“百色竞艳”,书法艺术的天地非常宽广。

1、数量众多

汉字的数量,收集记载的文献很多,从历代主要专著典籍来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

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收字22726个;

宋朝〃王诛等《类篇》收字31319个;

明朝〃梅膺祚《字汇》收字33179个;

清朝〃张玉书等《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

1915年欧阳溥存等《中华大字典》收字48000余个;

《辞源》(1991年修订本)收字12890个;

《辞海》(1986年版)收单字16534个;

《汉语大字典》(1993年版)收字56000个左右;

《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收字最多的台湾《中国大词典》收字达110000多个。

这些数字表明,汉字形象是极其丰富的,是世界上其它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2、字字不同

汉字形象的丰富,还表现在一字一形、繁简悬殊和多种字势的不同面貌上。

严格的字形汉字具有严格的字形,不可随便多笔少画。否则,就会指鹿为马,差之千里。

又如“大”字,下添一点,变为“太”字,而右上方加一点,就念“犬”字了。

虽然,不添笔减画,部首偏旁也不可随便换位,例如:

“杏”字换位,成了“呆”;

简繁的结构汉字结构还有繁简的差别,甚至比较悬殊。最简单的“一”字,只有一笔;而最繁复的“(4个繁体龙字上下左右并叠)”字,竞有64画。

多样的字势汉字的结体,有不同的字势。严格的字形使书法艺术更具有严肃性和法度感;繁简不同的结构将书法艺术的章法疏密和虚实关系进行了变化和调整;方块制为主的多种字势又使得书法艺术既变化、飞动,又统一、稳定。

3、多种字体并存

我国的汉字,除了数量多,字势也不同外,还有多种字体形态:如甲骨文、金文、秦篆、汉隶、晋行草、唐真楷等。若把每一字的各种字体并列起来,就是一排特色不同的群象图。

可想,如把所有汉字的六种字体并列起来,就会发现汉字的形象一下子增至六倍。这是多么充实庞大的队伍?又是多么丰富多彩?以此作为书法研究和书法创作的实体,汉字的艺术天地多么宽广?

二、书家的意象书写实现了书法艺术的升华

从规定性上讲,汉字的结构是死的(稳定不变的),而书写却是可违和可塑的。每个书家都可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规律。正由于炎黄的先贤先哲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数千年不断对汉字的形象进行创造和再创造,不断充实汉字形质美和神彩美的含量,不断赋予汉字活生生的情感意味和典型的个性色彩,不断潜心研究与探索汉字意象美创造的方法和规律,才使得汉字的书写由单一向多变、由再现向表现的方向发展。丰富了汉字的内涵和神韵。

(一)书势的多变,灵活了汉字的形质美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强,汉字的书写不仅用来语言交流实用,而且还用来赏悦。根据不同的认识、理解和追求,书法家们广开思路,大胆想象,极力“物象”字的点画与结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扬弃,创造出了名目众多、姿态万千的笔势和体势,成就了各式各样的表现技巧和丰富多变的表现内容。

诸如点画笔势上的轻重、肥瘦、俯仰、向背;结构造型上的欹正、大小、长短、扁方;章法布局上的疏密、虚实、管领、呼应;用笔技法上的方园、藏露、提按、顿挫;还有气势上的连断、敛拓、疾徐、刚柔,……

还有书势上的八法要求:侧、勒、弩、提、策、掠、啄、磔,以及不同书体的书势,

所有这些书势的表现,已经不全是汉字本身的形质固有,而主要是因书家书写的不同而不同,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这种灵活变化的汉字

形质的美,完全靠书家这一人的因素来塑造形成。人的能动的驾驭使得汉字的艺术性不仅大大加强,而且更具有活的生命力。

(二)意象的妙得,深化了汉字美的内涵

书势的有意塑造,进一步表现了汉字的形质美。但书势并不孤立存在,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往往把它与点画和结构、章法和布白等排列组合以及书写韵律等相互间关系的方面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并注入某些幻想意境和情思。如“高峰坠石”、“长空新月”,“众星错落”、“风樯阵马”之类。当然更少不了强烈的个性特点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追求,如“颜筋柳骨”、“欧里赵面”、“棉里裹铁”等等。

这种幻想意境和情思,这种审美意识和风格,通过笔墨的渲染,化自然景物为“书势”、“书意”,变自然具象为“抽象”、“意象”。整个艺术塑造过程,是书法家特有的灵感抒发的过程;是书法家虚拟幻境的过程;是书法家修身为人、知识情性、生活阅历、精神气质、审美思想、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综合表现的过程。

书法艺术美的神秘之处,正是它的无象而象,超绝言象;书法艺术美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引起欣赏者的愉悦和遐想。

如梁武帝观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看王羲之书,他感到“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刘熙载看王羲之书,感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

又如见欧阳询书,李嗣真感到“武库矛戟,雄剑欲飞”;朱长文也感到“有正人执法,面折廷诤之风”和“龙蛇振动、戈戟森列”之势;

米芾则感到“庄若对越,俊如跳掷。”也有唐人认为“若草里惊蛇,似云间电发”、“如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如上种种因书写带来的意象和神采之美,充分说明了书法的意境之象更具有动人的魅力。这种“意象是书法家的思维产物,是他在对人或自然的观察中,把千类万状的物象储藏于记忆之中,通过长期的积累、融化、改造,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的书法艺术与技巧》)这种艺术形象是汉字一般书写向艺术书写升华的真正“质”的“飞跃”。

三、特殊的工具作用增添了书法艺术的光彩

在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秦汉以来,中国汉字书写的特殊工具──笔、墨、纸、砚的发明和不断优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其中笔、墨和纸三者的巧妙配合和运用,是实现书法艺术的极好“媒介”。而最难把握最需功夫也最能发挥书家之能事的首推毛笔。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这是蔡邕对毛笔的作用的极好概括。事实正是这样,因为笔毫软,才可提可按,可正可侧,可逆可顺,可绞可翻;因为笔毫软,蓄墨才能多能少,能湿能干,能蓄墨多少相间,能干湿互换;因为笔毫软,书家方能依性用笔,依情用意;因为笔毫软,才能有效地实现技巧和灵活地表现书法的不同形质和多变意象。笔软的确是这一书写工具的优良美德。

书家对毛笔的特性非常重视,当然也会随着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和选择毛笔性能。因此,毛笔的性能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象软毫笔、硬毫笔和兼毫笔,长锋笔、短锋笔和中锋笔,大楷笔、中楷笔和小楷笔,还

有提斗笔、楂笔和对联笔等各种款式的笔,皆有专用,方便了书家情性的抒发和手性的发挥。

综上所述:汉字书写所以能够成为伟大艺术,其根本原因离不开汉字本身的天然丽质,离不开书家的意象书写和特殊工具的传媒作用。三者虽有偏重,却缺一不能。

我爱你中国朗诵

我爱你中国朗诵 男:百灵鸟从蓝天飞过,飞过古老的长城,飞过簇新的村落,飞过帕米尔高原,飞过乌苏里江河,深情的颤音与天宇和唱,与山川同歌,唱响一曲--我爱你中国!女:我爱你中国,你是升腾的红日,将东方的神韵写进辉煌的史册,你的光芒铺满神奇的天路、映红布达拉宫的经幡、尽染兴安岭的丛林,普照长江黄河。 啊--我的祖国,我爱你地大物博!男:我的祖国,你是一部厚重的史书,从蔡侯纸”上的四书五经,我看到你睿智的光芒在历史的长河熠熠闪烁,鸟巢上空绽放的烟花,延续了祖先最原始的发明,飘逸的唐装娟秀着丝绸古路上美丽的传说。 女:我的祖国,翻阅你苦难的昨日,我听到你被列强蹂躏的呻吟、我看到你被铁蹄践踏的凄苦,撩开你浸染血泪的衣襟,轻抚你伤痕累累的胸脯,甲午战争的风云、圆明园的大火,焦灼了你肥沃的疆土,摧残了你善良的人民。 男:我的祖国,纵观你辉煌的今日,我的眼里已溢满了幸福的光泽,你是豪壮的诗篇,你是飞跃的蛟龙,我从你高亢的音符里聆听你铁马豪歌的悲壮,我从你荡气回肠的旋律里解读你打不垮拖不烂的顽强,我从你日新月异的巨变里感悟你的博大精深。 虎门硝烟、八年抗战,喷射着炎黄子孙不屈不挠的魂魄;世界各地的中国维和,以及首次多国参加的黄海海军大检阅,是中国军队走向强大的步伐!女:昨夜边城马蹄声声烈,今日飞天豪歌冲霄月。

当神舟飞船腾空而起,硕大的蘑菇云像花一样绽放在辽阔的大漠,满载中华民族的辉煌,将千年的梦想镶嵌在银河,从太空传来的那一声: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是穿越时空的赞叹,这是中华儿女对母亲由衷的自豪!男:当远渡的航船驶向太平洋的彼岸,我深情地回望着你--我的祖国,蜿蜒的长城,浩瀚的湖泊,是我视线里永不消失光波,我单薄的双手紧紧挽住祖国的肩膊,无论我漂泊多久,无论我漂泊多远,你的神采始终荡漾着我幸福的笑窝。 女:我的祖国啊,礼仪兴邦、自强不息是你博大的襟怀、坚强的品格;向往和平,捍卫主权是你不可侵犯的尊严,我把满腔的爱恋融进黄河的洪流,我把梦中的笑靥绽放成十月的花朵。 男: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勤劳的人民,我爱你如画的山河。 开国第一宴象征着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奥运国宴那是中国人向全世界发出的邀请函,让世人来品尝中国经济腾飞、体育腾飞、外交理念飞跃的大餐。 我站在体坛的最高领奖台上,向世人自豪地说:我的家在中国!我看到一双双蓝眼睛里飘过惊羡的目光,我看到白皮肤黑脸庞,正在方方正正的汉字里触及你悠远的历史脉搏。 女:我的祖国,我是你不离不弃的子孙,我是你开拓进取的建设者,60年的团结,60年的拼搏,60年的发展,60年的改革,中国腾飞崛起,人民扬眉吐气。 新农合遍及村村落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老年人脸上的微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1)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 时间:2010-10-20 17:57:12作者:书法欣赏来源:书法欣赏查看:5515评论:0 内容摘要:书法名词解释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 书法名词解释 书法: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日本称书法 为“书道”。 法书: 指有规则,有法度,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而可作学习范本的书法作品。通常称 他人书作为“法书”时,则含有尊重之意。 翰墨: 与“笔墨”同义。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笔,文字。翰墨,即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真迹: 由名家亲自书写或绘成的书画作品。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故又称“殷墟文“。因使用刀刻,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祭祀之类活动,而称”卜辞“。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金文: 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铜在古代称金,故程“金文”。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作祭祀用,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以钟为 代表。古代以钟,鼎代表所有铜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石鼓文: 指唐初在今陕西宝鸡三原发现的十块鼓形石头上所刻的文字。石鼓,为鼓形的石头,非石头制作的鼓。据近人考证,石鼓为公元前八世纪秦人所制,文字为秦人 所刻。十块石鼓每块上刻一首四言诗,记载秦国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石鼓文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 籀文: 又称“籀(zhou)书”,“大篆”。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为名。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称为“籀 文”。 大篆: 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狭义专指籀文。 小篆: 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体。相传是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整理,简化而创制的。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线条园匀齐整。今存的<<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秦始皇诏版>>等皆为小篆代表作。 玉箸篆: 篆书的一种,仅指小篆而言,其特点是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此种篆书始于秦代。后亦有一“玉箸”形容书家用笔圆浑遒劲者。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因用笔圆活,细硬如铁,笔道如线而得名。如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书法史上即称之为“铁线篆”。 隶书: 又称“佐书”,左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形体取横势。隶书开始形成于战国晚期,汉魏时成为通用字体。隶书

关于中国书法的自我鉴赏

关于中国书法的鉴赏 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其实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二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对书法技法的研究,转向了作品创作主体的书法意识的把握,在艺术思想上有了重要飞跃。从而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书法欣赏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要求的艺术活动,即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如何去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如何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古人言:“书为心画”,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一件粗头乱服、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在有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他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如已脱离实用的功能、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除了只注意到它凌乱的线条之外,实在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一切信息全部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凭欣赏者去感受。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就书法欣赏来讲,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小得多,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实践,就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他懂得了书法作品的“美”在何处,以及构成书法美的诸多条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然而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广大的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阅读附答案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阅读附答案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而独有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艺术性。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但应当指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比较一下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得毛笔等书写工具的使用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断定,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外,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文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则是 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古代大师们在挥运毛笔时感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理想的可能,这使文字书写跃过单纯的美而成为一门独立而蕴含极深的艺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的一项是 A.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前提。 B.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或由刀刻,或以模铸,它们的艺术水平也很高。 C.古代的大师们在用毛笔等工具书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能借助书写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使文字书写蕴含极深。

汉字与书法的关系

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的起源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文字也是现今世界上唯一通行的活态文字,相对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而言,我国的汉字是活态的交流工具,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表意文字。经过漫长的岁月,虽然很多字形、字义发生了变化,但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更新、充实,以方便各个历史时期的沟通和交流。 对于我国汉字的起源,学术界一直都有讨论,主要有:结绳记事说、契刻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河图洛书说、起一成文说六种。 (一)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汉字起源最早的说法。《易经·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为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用结绳来帮助记忆,到了后世,圣人才用文字取代了结绳。结绳记事是原始先民用给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录生产活动中的事情,打结的位置和不同形状,表达不同的意思,我国古书里有“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记载。 结绳记事 可见,结绳记事的方法对于文字的产生是有影响的,但结绳是利用实物来记事,不能直接发展为文字。如图1-1所示表示“一”在结绳的时候就系一条绳子;表示“二”在在结绳的时候就系两条绳;而表示“五”的时候则有变化,即系两条交叉的绳子,这种简单的记事、记物的形式确实类似文字,但却为少数。 而结绳记事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会导致事件信息的丢失,系的结多了人们便不能很好地辨识“结”所代表的的事件,而且结绳记事有专门记录的人员,如果这个人死亡对整个氏族或者部落而言,其历史是缺失的。 (二)契刻说 契刻就是在木棒上或木板上刻上各种线条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记事、记数或用作信物。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契刻的载体多是竹、木,也有兽骨、石头等等。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汉字起源“契刻说”认为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犯人常常在监牢的墙壁上刻上“横线”以记录在狱中度过的时间,与契刻的原理是一样的。而古代在契上

我爱你中国汉字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我爱你,中国汉字》导学案 刘湾镇赵庄小学主备人:马建使用人: 导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 学习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概括汉字的特点。 2.感受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的情感。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自学获知 1.学生读生字,注意“坠”、“脂”、“骋”的正确读音。 2.理解词语: 瑰宝愉悦精灵风韵清丽驰骋 3.从课题分析,作者会紧紧围绕哪些方面来描写? 4.了解作者。

二、自主探究,积累成果。 1.作者对中国汉字有哪些独到的感触? 2.作者爱从何来,爱有多深? 3.作者把汉字比作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1.作者爱汉字的什么?勾画句子,概括汉子的特点。 2.作者认为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独特在哪里? 3.“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这个句子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 4.第二段的末尾是什么句式?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你怎样理解:汉字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

6.课文最后两段写了什么? 7.说说你对“我真的钟情于我们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这句话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情。 1.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面对这些可爱的中国汉字,你想说些什么?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五、学习检测。 1、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风韵(yun yun) 驰骋(chen cheng) 魅力(mei mei) 壮丽(zhuang zhuan) 2、辨字组词 韵( ) 坠( ) 魅( ) 暗( ) 队( ) 鬼( ) 3、选词填空 回味品味 (1)人类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 )。 (2)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他们在瞬间走进你的想象,然后又从想象里流出,在你的记忆中留下无穷的( )。 崇尚崇拜

书法鉴赏答案(全)

慕课习题 1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金文 B、篆书 C、楷书 D、甲骨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篆书是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商鞅变法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 1 书法的内涵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表现对象 B、表现内容 C、何如表现 D、表现结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什么的艺术 A、文学 B、历史 C、情感意向 D、哲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书法对象的艺术性表现不包括 A、书家创作艺术时的审美艺术性 B、汉字的象形性 C、汉字及其点画的丰富性 D、书法作品内容的文化艺术性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毛笔的特点是柔软、有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 A、汉 B、京 C、文学 D、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通过()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欣赏 D、训练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讲究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 书法作品中只要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出自()。

论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和发展中,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难解难分。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如果缺乏传统文化的修养,或对传统文化缺乏比较深刻的认识,就难以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 要全面剖析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这里,我仅想采用简单化的方法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给了些什么。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来说: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这对书法艺术来说太重要了。因为中国书法艺术就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所以绝对离不开汉字。汉字基本上不象形,但因其特殊的笔画和结构,比其他文字更有艺术的可塑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加工成艺术形象。汉字在其历史发展中又有篆、隶、正、草等字体变化,这也决定了书法艺术形象之丰富多彩。汉字本身既是汉民族的重大文化创造,又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形象中早已积存并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国人的感情色彩乃至心态投影。故而中国人看到汉字往往能引发一定的联想和微妙的情思活动。所以,写字一定要把字写准确,不能写成错字、别字。例如福、芙、伏、符是同音字,富、复、付、副也是同音字;这些字出现在书法艺术作品中都不能混用或写错;如果写得不准确,就会削弱乃至破坏相应的联想与情感效应,使作品的艺术魅力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总之,汉字是书法艺术最重要的“硬件”,书法家和习作者应万分珍视汉字,特别注意于准确的运用。 “硬件”的第二项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不仅给书法家以思想和艺术的滋养,提高其审美的情趣和能力;而且还提供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使书法家得到启示,吸取形象,并巧妙地融入书法创作。大量的诗词作品和警语格言,还往往与书法艺术互为载体,从而在审美感染中相互生发,在艺术上相得益彰。 “硬件”的第三项是传统文化中种种特有的器物,如甲骨钟鼎、竹简帛书、碑版铭志、匾对条幅等等,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表现空间,在书法的发展与流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硬件”的第四项就是纸、墨、笔、砚“文房四宝”。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物质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正是借助了这些创造物,才能创作出大有艺术特殊性的书法作品 说了“硬件”再说“软件”。这是指思想方面的滋养与影响。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思想影响太丰富复杂了,只能说说主要的。 我历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四个最主要的思想,我称之为“四大思想支柱”:一是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二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思想;三是关于处理社会人事的“中庸中和”思想;四是关于如何对待自身的“克己修身”思想。这四个思想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都起到了深刻的渗透与指导作用。 第一,“阴阳”思想及其展布表现了极为生动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这个思想的深入渗透,派生了书法艺术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呼应、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等。正是通过对这些辩证关系的千变万化的精妙处理,书法创作中才出现了千姿百态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使简单的白纸黑字竟成为精深的艺术。 第二,“天人相应”思想的渗透,使书法艺术追求“得天趣,通自然”,以“天真罄露”、“不落斧凿痕迹”为极高境界。这种境界的追求也往往是书法家在美学理想和创作实践上进入精深层次的表现。 第三,“中庸之道”决不是“折半以取中”,它是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把握适当的度,使各种因素达到统一与和谐的状态,即所谓“中和”。这个思想深刻指导了书法家对艺术准确性的追求,在创作中处理任何一种关系都不要“不足”,也不要“太过”,以达到既不稚嫩,也无“火气”的精练与和谐。

书法艺术赏析 (1)

华师《书法艺术赏析》离线作业 1、试论述书法精神性价值的内涵。(50分) 答:纵览当下,书法界一片欢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理解古典书学的精神,便不会对当下的热闹欢心鼓舞。偶尔和朋友聊天,说道书法是不是必然要消亡。有人说,计算机的普及,书法退出日常书写领域,就是消亡的开始。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没理由书法在纯艺术的领域得不到发扬广大啊。这些观点的人,都还抱有书法是写字的基本观念。我在这里不想争论书法是不是艺术,这个问题太无聊。我只是从对书法史和书论的阅读中,梳理出一条精神脉络。这条脉络是书法得以延续的核心。我们将可以看到书法从汉末的日常书写中脱离出来,获得了意义的充实,在“师古”(应该叫“师法”更为合适。区别于后人所理解的“师古”。)的浪潮下,开始了古典书学技术层面的总结。而又在“师心”的理论开发中,获得了主体境界的提升。创作主体的主体境界的拓展,是古典书学创作论的重要发见。将书法家从抄写的技术人员——书吏,提升为艺术家,其中必然有对主体心性问题的发掘。也就是说要从一个经验性的人格提升为超越的人格。艺术方从技术,进于道。 写字即写志,书如其人,几乎所有书法理论都注意到了书法与其创作者的紧密联系,姑且不论这种理解的正误,但这足以表明中国传统的书学思想和文化观念。不但书法如此,诗歌、绘画也是用以表现作者主观世界的重要形式,是用以抒情写志的重要方式,而以书法表现得最为突出,因为书法在审美上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统一:书法是用以表现文字的艺术,而阅读一段本身具有意义内涵的文字正是一种时间性的审美;从整体去观阅一幅书法作品,又能够获得空间上的美感。但诗歌和绘画却只能单独地通过时间性和空间性来表现美,这一点德国思想家莱辛在他那本著名的《拉奥孔》中有着极为详尽的描述。所以,书法艺术成为中国文人乃至所有中国人抒情冶性的必需手段,尤其是在古代以毛笔作为唯一书写工具的时代,通过书法来表达生命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需求。 2、试论述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50分) 答: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无数书法家所创造的风格多样、绚丽多彩的书法艺术,汇成中国文化的大潮,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新人。因此,要研究和鉴赏书法,进行书法创作,就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入手,强调临帖习字和读书阅世的关系,充分认识文化修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的精神实质。 书法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经过先秦两汉的孕育,魏晋南北朝的发端,隋唐五代的成熟,宋元明清的守成和中兴,汇成一股书法文化之流,一泻直下,波澜壮阔。这期间出现了无以胜数的书法名家,各领风骚;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不断成熟并发展,风格多样;书学理论研究日渐深入,各种书学论著先后问世,浩如烟海。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核心和魂灵。书法艺术的惊人之处,在于集中地表现了文学的内容和情感的世界,是一种集诗词文赋、笔情墨趣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她把线的运用,表现到一种超妙入神的境界,达到了真正的抽象艺术的高峰。 古代书法实用与欣赏并重,先重实用,后讲欣赏。由于实际书写的需要,大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写得一手端庄优美的书法。加上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科举取士及国家的提倡,使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古代文人学士,无不精通书法,或尊崇二王,或师法颜、柳,或追随苏、黄,或出入董、赵,风格多样,各显千秋。古代文人,琴、棋、书、画大多兼通,或书画兼擅,或书、画、

汉字与书法完美版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我爱你中国汉字

《我爱你,中国汉字》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 教学难点 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和了解有关汉字的知识,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好课题 1.有关汉字,你们知道些什么? 2.板书课题: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作者是怎样表达对汉字的爱,而汉字究竟可爱在哪里呢?先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3.初读课文后,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受情感 1.找出课文最打动你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读后的收获批注在课文旁边。 2.全班交流课文中最打动自己的段落或句子。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学习第一段: (1)找出这一段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动情)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把汉字比作什么?(活泼可爱的孩子,美丽多姿的鲜花)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汉字无比的喜爱) (3)?这时我真不忍心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作者的这种不忍。你认为什么是属于汉字自己的快乐呢? 学习第二段: (1)作者认为汉字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独特在哪里呢?(每个字都有自己的风韵,在书法家的笔下变化无穷) (2)?‘日’这个字,使你感到热和力……‘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读这几个句子,说说汉字带给了我们哪些联想。你还从哪些字中联想到什么? (3)?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任你尽情地飞翔与驰骋。?在这个句子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书法家笔

尔雅书法鉴赏平时作业答案

绪论(一)已完成 1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我的答案:√ 2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我的答案:A 3篆书是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商鞅变法 我的答案:B 4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我的答案:× 5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金文 B、篆书 C、楷书 D、甲骨文 我的答案:D 绪论(三)已完成 1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 A、汉 B、京 C、文学 D、舞 我的答案:D 2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讲究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我的答案:√ 3通过()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欣赏 D、训练 我的答案:A 4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我的答案:√ 5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我的答案:B

1艺术来源于什么,又高于什么 A、自然 B、生活 C、宗教 D、政治 我的答案:B 2书法艺术性要求书家的艺术造诣要高于诗词作者的艺术造诣 我的答案:√ 3书法的加工素材是什么 A、点画 B、汉字 C、艺术化了的诗词歌赋 D、话语 我的答案:C 4书法作品中只要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我的答案:× 5“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出自()。 A、梁思成 B、白宗华 C、林语堂 D、梁启超 我的答案:D 绪论(五)已完成 1书法的繁荣期是从元明之后开始的 我的答案:× 2()是中国文字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书法的开始。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楷书 我的答案:A 3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A、发展起 B、繁荣期 C、成熟期 D、萌芽期 我的答案:D 4下列各种文字不属于书法发展时期的文字的是()。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篆书 我的答案:C 5书法的成熟期大概时间段为东汉至唐朝之间 我的答案:× 6书法鉴赏的正确学习方法是学习书法史,站在哲学的角度,以()的观点去鉴赏。

汉字与书画艺术

汉字与书画艺术 [摘要]由汉字发展而来的中国书法,和汉字的组成、字型及书写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了解了书法与汉字的关系,就可以更好的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书法艺术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汉字书法艺术线条字型内容情感 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而由汉字发展来的中国书法,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简单最典雅而又最富有内涵的艺术,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一般的用毛笔将汉字书写出来并不是书法,只有当毛笔书写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要具有独特的风格,气韵生动的点画,优美的字形,充满艺术美的内涵,才能称为书法。当然,书写与书法之间,并没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界线。不过可以说:书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而书法则是书写的提高和发展。书法艺术将汉字的美无时无刻不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草书的“舞”字,就把那舞蹈者轻盈的舞步,飘舞的衣裙以及动态的舞姿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为什么以汉字为基础的

书法能给人带来如此的审美愉悦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汉 字本身不但具有独特的形态美,进而还含有深层的文化意蕴。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我认为与汉字的组成、字型及书写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 1汉字 汉字是一种以线条为基本组成部分的文字。线条组合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决定了汉字造型的灵活和稳定,不同的线条,不同的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字。灵活之中显得稳重,对称之中表现和谐,汉字线条的这种独特的特征带给汉字的就是一种“骨”,这是一种从汉字本源所散发出来的“气”。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

浅谈写字与书法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写字与书法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 写字并不等于书法,书法也不是写字的简单延伸。二者虽都以汉字为载体进行书写,但却有着鲜明的界限和本质的区别,写字着重于实用的需要,书法却是书家性情和思想的抒发,是为了满足受众审美的需求,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形式。具体表现为:表现形式不同、学习要求不同、最终目的不同和美的境界不同。不过它们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写字是书法的初始阶段,而书法是在写字基础上的艺术升华。 [关键词] 写字;书法;区别;联系 文字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书法则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个性魅力的张扬。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通时代,以文字为符号的民族信息,更多时虽然以文字展示,但在特殊情况下却是以书法即艺术的形式交流,且唯有这种情况,才能展示一个民族的悠久文化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文字尤其是研究书法,便更具有意义。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之一,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造型艺术,汉字是书法创作的载体,从这一点上来说,写字与书法是没有区别的。正是因为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误认为写字就是书法,书法就是写字,将二者等同起来。事实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二者虽说都以汉字为依托进行,却有着鲜明的界限和本质的区别。写字着重于实用的需要;书法却是书家性情和思想的抒发,是为了满足受众审美的需求,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形式。本文就写字与书法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一些探讨。 书法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与我国文字的特殊性及其发展演变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搞清楚写字与书法的联

系与区别,首先要考察的就是我国文字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当原始先民从树上下到树下开始,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初始的依靠手势、动作、声音等交流与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于是,语言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语言的局限性也一步步体现出来。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语言的局限性体现在:“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语言可以有效的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加强协作,但其缺点是无法进行记录。为适应记录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事件,结绳记事成为了最原始的记录工具。 结绳记事,据古文献《易九家言》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这种方法,在最初运用的时候确实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随着记事与系结的增多,恐怕要想搞清楚那一个结代表那一件事就很麻烦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并不可靠。皇帝的史官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许慎《说文解字·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是原始文字的萌芽,即《易·系辞下》记载的,“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 原始文字是以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为参照对象而进行创作的,“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

我爱你中国字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实践活动第二板块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汉字的奇特魅力,借以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承祖国的文化。这篇课文通过写自己对汉字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写字时常常动情。第二自然段写不同的汉字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是一群可爱的精灵。第三自然段写内涵丰富的汉字是诗的摇篮。第四自然段抒发自己的情感,认为汉字将会被世界珍爱。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汉字和祖国的喜爱之情,发挥想像,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2、继续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激发爱国情感。学会尊重汉字,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好汉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说学情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思考分析能力有所提升,但这篇课文学生理解起来仍会有些吃力,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词句较难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通过生动有效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得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说教学策略 课标中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对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文辞优美的散文,要尽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零碎的讲解,牢牢把握语文 教学的本质,始终植根于文本,不厌其“读”,感受汉字的魅力,积淀丰厚的情感,品味独特的语言,似品茗清茶一杯,留下无尽的回味。为学生搭建自由表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平台,让他们有读书和表达的空间和自由。 四、说教学过程

选修书法鉴赏答案

1.中国书法的主要特色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 用墨色的线条力度、质感、节奏、立体、动感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书写艺术,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特色。 我认为毛笔是书法当中必不缺少的工具,它由千百根细小毫毛组成,拥有多维,可以收放自如,当然写起来也有几分洒脱之感。历史,书法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当时古代书写方式之一,深受人的爱戴。种类,书法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美感,各有各的特色。 2.什么是甲骨文?并简叙甲骨文的风格特色?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3.《曹全碑》《张迁碑》的风格特点,并做简单的分析? 《张迁碑》是汉隶书笔系统的代表作,起笔方折厚宽,转角方圆兼备。《曹全碑》用笔以圆笔为主,暗合隶法,兼以方笔。点画笔笔劲建而不含糊,有向有背,随字异姓。《张迁碑》在体态上多取横势,字形以扁平为主,同时以长,方为辅,风貌古朴。在横向上比较开张,纵向上则较为收敛。《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字力形,疏朗平镇,中宫紧缩,体式多呈现扁方,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汉字书写的要求

汉字书写各方面要求 汉字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它以其特有的造形方式和表现力独树一帜,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朵艳丽的奇葩。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美观,以及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等。这些要求是侧重于汉字书写的实用方面提出来的,而从实用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说,要求学生不仅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同时还应了解汉字与书法的关系及其历史渊源,掌握汉字造形规律,懂得书法创作与欣赏的一般原理。作为人民教师,还要求掌握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养书法事业的接班人打下基础,让书法艺术世代绵延,长盛不衰。 一、汉字与书法最早出现的汉字,大多为近似图画的象形字。汉字的象形为其演变为书法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内在条件,而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无论是作为观照对象或书写实践,汉字与书法都是密切相关的。但前者毕竟属于文字范畴,而书法既然是一门艺术,它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所以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界线。 (一)、不同的社会功能。汉字作为社会应用工具,需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语言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进行思想交流,因此必须得到相应社会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还可翻译成其他民族的语言在整个人类社会流通。书法是对汉字固有艺术因素的升华,与其他艺术一样,它只能在社会分工规律制约下由一部分人掌握,而且是通过视觉让人直接“意会”的。(二)、不同的容量和含义汉字的含义和点画结构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能靠约定俗成,一个字还可以有几个意义。字的含义不是它的形体所固有的,但一经约定,又是相对稳定、明确的,为保证其适用性,还可通过词典之类工具书使之规范化,但它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都要经历较长的历史演变。书法虽然也以汉字为载体,但它的涵义是一定的艺术趣味、由具体的点画形态、间架结构等因素传达出来的,其中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联络,以及点画、字行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分布关系。一定的艺术趣味作为书法的内涵,可以和所书写的文词相关,也可以毫不相干,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水平的“再创作”,从多侧面、多角度作不同的理解,因此无法规范,甚至欣赏者本人对同一书作的理解和评价前后也不一定相同。 (三)、不同的规范要求 汉字的规范性是单一的,一个字在一定历史时期只容许一种标准写法。而书法的规范性是多样的,书法创作普遍遵循的原则是:不脱离汉字、不任意杜撰笔形、字形,能在传世名碑法帖中找到根据就行了。与汉字单一的规范性相反,在书法作品中,相同的字容许出现异体或“同形异构”,使其异形纷呈,各具风姿。如王羲之《兰亭序》有十九个“之”字,虽然写法各不相同,但合乎书法原理。(四)、不同的象形性 汉字“象形”是描摹自然景物,即“画成其物”,具再现性。书法“象形”重在表现,即通过具体笔画表现出特定的感受或情感,这些感受或情感即使和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