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古典学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古典学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人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古典语文学”项目培养方案

(草案)

中国古代经典方向第1页

西方古典学方向第9页

古典语文学项目说明第14页

2010年入选同学名单第18页

2010年11月9日

北京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经典方向)

一、总体要求

古典语文学项目,创造性地组织跨院系的师资力量,突破现有的学科体制,探索有弹性的选拔、培养与评价机制,为北大与国家造就一批既能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能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

本项目并不是新设专业,而是本科教学模式的新探索,重在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规范的导师制与助教制。

二、学分设置

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各院系可适当变动。

学分左右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8-32学分

注1:各院系基本维持现有的课程框架,保留课名。但在开课形式上,可在教务部协调下,与开课单位协商,以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注2: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此后如果通过北京大学四级考试,可以任意选择公共英语系的课程,毕业达到8学分即可。本项目学生选择的英语口语与写作,可替代这部分学分。英语的口语、写作,每学期开设。秋季原则上专为东方组,春季原则上专为西学组。

2.古典学项目公共必修课 20学分

古文字学 2学分

先秦哲学专题 2学分

中国历史文化导论 2学分

考古学方法 2学分

西方古典学课程 2学分(任选西学组核心课程)

典籍精读 10学分

“典籍精读”主要包括《周易》、《左传》、《史记》、《老子》、《庄子》、《论语》、《孟子》、《四库全书总目》等1。

3.各院系专业必修课:30-40学分

各院系具体安排,详见后面的附件。哲学系38学分,中文系37学分。

该部分课程与学分,各院系灵活掌握,列出清单,附录于后。

学分左右

1.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4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2学分

注:本系提供的通选课只能算入选修课学分。例如,C类通选课,哲学系学生只能选心理学类。这部分课程,亦可在导师的指导下有针对地选择。

2.大类平台课:16学分

至少选择8学分外院系课程,其余学分是本院系提供的平台课(平台课与专业类型必修课不得重复计算)。

有些课程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大类平台课替代。例如,哲学、历史、考古与外院同学,在选《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课时,可以选这两门课的大类平台课,而不是中文系的专业课程。

3.专业选修课2:22学分

不限课程类型,主要但不限于人文学科内部,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注1:这部分课程,建议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

注2:院系之间或同学之间能形成共识,提出若干门公共的选修课,以巩固与加强前面“古典学项目公共必修课”的学习。若有共识,出现一批指导性课程,可以采用小班上课的方式,加强助教的辅导力度。

1作为古典学项目的“后备课程”,包括:中国哲学史、中国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等,本院系的课程直接与专业必修课打通,跨院系的课程可与“大类平台课”打通。建议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选课。对于本项目同学选课人数较多的后备课程,可以视情况加强助教的作用。

2各系说法不尽相同:中文系原称“规定性选修课称”。古典学项目为了便于简化课程体系,将专业选修课、全系选修课(原称“一般限选课”)、全校公共选修课,统一称为“专业选修课”,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商议决定。

学分实践实习:必修,0-1学分学年论文:必修,1学分毕业论文:必修,4-5学分

附件1:本项目哲学系学生专业必修课程

注1:高等数学由数学学院开设,古代汉语由中文系开设。

注2:第三学期末选择宗教专业的同学必修“古代汉语”,选择哲学专业II(科技哲学和逻辑学方向)的必修“文科高数”,哲学专业I的方向可在这两门课程任选一门。

注1:专业必修课程实行“类型必修”,以学分控制,不再指定具体的课程。

注2:宗教学类课程采用宗教学专业相应的课号。

附件2:本项目中文系学生教学计划

一、专业简介

古代文学专业主要学习研究文学史、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并关注当代文化现象,下分4个方向:古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古代汉语专业主要学习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语言理论,包括2个方向:古代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专业主要从事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培养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专门人才,本专业面对古代,但强调立足于现代,用现代的目光关照古代,用现代的立场研究古代,强调“古为今用”,包括4个方向:古文献学、古文字学、出土文献学与海外汉学。

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与古典文献专业,是中文系的基础学科。因此,中文基础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要提升与发现学生在这些学科具有超常的学术兴趣、基本素质与发展潜力。这是本教学大纲设计的宗旨。具体来说,与中文系普通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相比,有四点不同:一、强化传统人文学科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二、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加外系相关学科课程的必修与选修;三、提高英语水平,适当增加涉外人文课程的修习,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选派学生境外访学;四、落实导师制,通过导师的具体指导和选修一、两门研究生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意识与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中文系本科学生应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初步具备进行专业研究或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应具备较高的整体文化素养,有较坚实的文史基础以及较宽广的文化视野,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外语水平,以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本项目主要培养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与古典文献专业的研究人才。注重对学生在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与古典文献方面基础知识的培养,打下深厚的功底,使之成为本专业研究型人才。毕业后主要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以便将来从事各类大专院校和研究部门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也可在新闻、出版、影视、艺术和对外文化交流部门工作。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5分。其中:

(说明:此必修、选修课及所规定之学分,可由项目组导师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特点与要求,有所选择与取舍,不必完全套用本计划。)

1.必修课程:105学分(含大类平台课)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必选28-32学分)

3)人文学科基础课程(含大类平台课程):16学分

其中本系课程8学分(学分统计在本系选修课程下),非本院系课程不低于8学分(其中基础平台课不低于4学分)。

2.选修课程:35学分

1-3)专业选修课(古典文献):17学分

2)全系选修课:10学分

详见中文系本科教学计划的课程目录。

3.实践实习(选修):1-2学分

古代文学专业:民间采风(1学分)

古代汉语专业:方言调查(2学分)

古代文献专业:西安、敦煌等地实习与考察(1学分)其他实习实践课程(待定)

4.毕业论文:4学分

附件3:本项目考古文博学院专业课设置

北京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西方古典学方向)

一、总体要求

古典语文学项目,创造性地组织跨院系的师资力量,突破现有的学科体制,探索有弹性的选拔、培养与评价机制,为北大与国家造就一批既能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能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

本项目并不是新设专业,而是本科教学模式的新探索,重在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规范的导师制与助教制。

二、学分设置

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各院系可适当变动。

学分左右

注1:各院系基本维持现有的课程框架,保留课名。但在开课形式上,可在教务部协调下,与开课单位协商,以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注2: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此后如果通过北京大学四级考试,可以任意选择公共英语系的课程,毕业达到8学分即可。本项目学生选择的英语口语与写作,可替代这部分学分。英语的口语、写作,每学期开设。秋季原则上专为东方组,春季原则上专为西学组。

2.西方古典学公共必修课 24学分

古希腊文或拉丁文 8学分(1学年,每学期4学分)

希腊(罗马)哲学 2学分

西方古典文学(论) 2学分

基督教文明史 2学分

中国古典学 2学分(任选中学组核心课程)

典籍精读 8学分

“西方古典文献精读” 8学分(其中古希腊文或拉丁文文献原文精读不少于4学分)。

3.各院系专业必修课:30-40学分

各院系具体安排,详见后面的附件。哲学系38学分,中文系37学分。

该部分课程与学分,各院系灵活掌握,参考“中国古代经典方向”附件。

学分左右

1.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F.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4学分

G.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H.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I.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J.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2学分

注:本系提供的通选课只能算入选修课学分。例如,C类通选课,哲学系学生只能选心理学类。这部分课程,亦可在导师的指导下有针对地选择。

2.大类平台课:16学分

至少选择8学分外院系课程,其余学分是本院系提供的平台课(平台课与专业类型必修课不得重复计算)。

注:有些课程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大类平台课替代。例如,哲学、历史、考古与外院同学,在选《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课时,可以选这两门课的大类平台课,而不是中文系的专业课程。

其中,西方古典学方向学生必修

古希腊罗马史 2学分

圣经释读2学分

古代汉语 4学分

3.专业选修课3:22学分

不限课程类型,主要但不限于人文学科内部,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其中,西方古典学方向必修:

古希腊文或拉丁文 8学分(1学年,每学期4学分)

注:这部分语言课程,应和西方古典学方向公共必修课中的古典语言课交叉选修,即如已修3各系说法不尽相同:中文系原称“规定性选修课称”。古典学项目为了便于简化课程体系,将专业选修

课、全系选修课(原称“一般限选课”)、全校公共选修课,统一称为“专业选修课”,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商议决定。

古希腊文,则须修拉丁文,反之亦然。

学分

实践实习:必修,0-1学分

学年论文:必修,1学分

毕业论文:必修,4-5学分

附件:文科大类平台课目录A.

B

C

D

E

F.艺术学院课程

北京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古典语文学”项目说明

2009年暑假,学校开始召集文史哲三系,酝酿讨论北大人文基础学科的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与推动下,文史哲与外语学院等相关院系教师进行了多次的商议,已对此项目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

本项目的实施,要有助于推进北京大学多样性、全方位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反复研究学科特色,制订灵活而有实效的教学计划;要始终以学生为本,牢记“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根本目标,实现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的紧密结合。

一、本项目的意义

人文学研究必须要从经典文献与语言文字入手,思想的创新需要新材料、新方法与新问题,始于对古代经典的重新诠释。“古典语文学”项目即要从本科阶段综合、系统地为北大人文院系学生提供这些方面的扎实训练。

文史哲三系、外语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拟议联合开展“古典语文学”拔尖学生培养项目。哲学系重在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经典及其古典语言,以及中国儒家经典、先秦典籍与佛道原典;中文系重在研究中国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等;历史系、考古文博学院重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考古、上古史,以及世界古代史等;外语学院重在研究东西方古代经典与语言,如古希腊语、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中古波斯语、古希伯来语、腓尼基语语等古代语言。

本项目对深化当前的本科教学改革具有示范性的意义,要在全面拓宽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强化拔尖学生的专业教育,创造性地组织跨院系的师资力量,突破现有的学科体制,探索有弹性的选拔、培养与评价机制,为北大与国家造就一批既能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能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

二、本项目的条件

北京大学拥有扎实的人文学基础,分支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丰富,国际交流活跃,完全有实力承担“古典语文学”拔尖学生培养项目。

1.学科齐全

北京大学文史哲三系与考古文博学院,拥有三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美学等15个国家重点学科。

外院的学科点是“外国语言文学”,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印度语言文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一个重点培育学科,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方文学

研究中心”和“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并有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

北大文史哲三系、考古文博学院,1995年成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三系现有本科专业方向10个: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与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历史学、世界历史、哲学专业、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方向、宗教学等。

外语学院有20个招生语种,包括一批与此项目密切相关的语言类专业。

2.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北大文史哲三系、考古文博学院、外语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队伍,学科布局和年龄结构合理。文史哲三系现有专职在岗教师228人,其中教授119人,近50位教师在国外名校获得博士学位;外院有教师240余名,其中教授54名,近5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五个院系还有享受院士待遇的北大文科资深教授9人,现任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余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教学名师5人。

3.丰富的专业藏书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尤其是人文类图书在国内首屈一指。此外文史哲三系具有完善的图书资料条件,目前拥有哲学、中文与历史学图书分馆,以及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图书分馆,共计藏书近30万册。

4.国际交流活跃

五个院系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图宾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成钧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数十所国外名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定期或不定期互派师生进修及学术访问。

三、动态的滚动选拔机制

文科拔尖人才的选拔相对较难,本着谨慎、动态的原则,暂定以下程序:1.新生入学,对“古典语文学”项目进行动员说明;第二学期进行初选,相关院系组织意向性的摸查;二年级进行项目选拔,物色品学兼优、语言能力与专业学习能力俱佳的学生。目前暂定每届学生保持在10-20名。

2.选拔程序,包括:学生申请、语言笔试、论文考查、现场答辩。

3.选拔对象不局限于文史哲三系、外语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可跨大类报名,尤其欢迎元培学院的学生。

4.配备导师与教师团队,试行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制,大三进行中期考核;合格者继续入选培养;否则取消资格。

5.待时机成熟,可将本项目的选拔放在本科新生的招生宣传里,以期更多地吸收优质生源。

四、弹性的培养机制

本项目对学生的总体要求是,既要有“工夫之养成”,能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与古典的阅读能力,又要有“思想之锤炼”,能有必要的哲学素养与思想的创新

能力。其培养过程主要包括“语言学习”与“经典研究”两大部分,实现跨学科的人才培养,达到对“古典”进行综合整体研究的目的,让这些学生有“真功夫”与“新思想”。

1.“古典语文学”项目拔尖学生,原则上设定本硕博十年的连续培养机制;本科期间重在古典语言与原典方面打基础、培养兴趣,能为硕士、博士阶段的连续培养创造条件。

2.打通文史哲外院基础课程,组织多元的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采用小班上课的方式。本项目的总学分要求,可在现行本科生教学大纲基础上适当下调。

3.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来校讲学,并安排这批学生出国访学;

4.大四需完成优秀的学位论文,并在正常毕业以后,争取让他们出国读博或纳入北大保研序列。

五、创新的管理机制

1.五院系联合组建共同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招办领导、五院系分管副院长、导师代表;委员会负责日常事务的分工管理,制订教学计划,组织课程,负责组织专家委员会选拔与考核学生。

2.推动真正的导师制

北大文史哲、外语学院、考古文博学院,现有涉及古典语言学与古典研究的学者约在50人左右,这些学者在国内属于高水平,不少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或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波斯等经典深有研究,或对中国的儒释道经典、古文字学、先秦典籍、出土文献研究等传统文献造诣精深。

拔尖学生的导师,主要是从这批教师里遴选;选定以后,同时组成导师小组;

导师小组实行导师负责制,制定弹性的学生培养方案与课程学习;安排出国留学深造的时间、方向等事务。同时,学校和各系对导师在指导学生与课程教学所付出的劳动,提供量化的劳务费报酬,并在教学优秀奖励等方面给予特殊奖励。

六、多元的课程模块

本项目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公共必修课以外(建议适当减少公共必修课,以相关通选课或其他课程替代),优先选择“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课程计划,该计划须与各院系原有的教学计划实现有效链接。总学分可在现有136学分的基础上适当下调到130学分,压缩与调整本院系的必修课,与本项目的课程模块置换。由导师小组、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培养方案,在中西方经典研究、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典语言学习等方面确立每位同学的主攻方向。本项目的语言要求是:两门现代语言(不包括现代汉语)、一门古典语言(包括汉语古文字学)。

本项目设置以下模块:

1.公共课程(语言与思想史基础)

A.语言类:英语、古汉语;

第二外语,可选:(1)日语、韩语、越南语;

(2)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B.思想史基础:待定(中国文学史、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宗教史、中国通史、西方哲学史、世界通史等)

南京工程学院专业级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工程学院□□□专业(□□方向)级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描述 .培养目标: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人才培养定位及服务面向。 .培养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分布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撰写,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工程要求(工科专业);执业要求(非工科专业) ◆其它要求(如职业资质证书、人文素质等) .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门) 理论课程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公共选修课五类进行设置,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 专业(方向)名称 公共 基础课 专业基础 必修课 专业 必修课 专业 方向课 专业 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最低要求 合计 学时 比例 注:表中专业方向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基础限选课。 .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实践环节:(学分) 实践模块结构: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军训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工程训练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模块、社会实践模块、能力创新模块等八个模块,具体学分见下表(注:社会实践模块和能力创新模块在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中安排,其它模块在教学进程表中安排):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专业(方向)名称课 内 实 验 军 训 模 块 实 习 教 学 工 程 训 练 课 程 设 计 毕 业 设 计 社 会 实 践 能 力 创 新 合 计 方案 总学 分 实践教 学占总 学分 比例

注:表中课内实验学分数要包含两课的课外实践学分。 .素质培养体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培养措施的描述。 .基本学制:四年 .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含课外综合素质培养学分):。 .学位授予:学位。 二.教学进程安排表 三. 个性培养计划 四.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起草人(签字): 院(中心)负责人(签字):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导读:本文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集乡张一小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我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根据马中字【2013 】052 号《马集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人才队伍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为引领,为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以打造我校优秀人才队伍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平台,加大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本土人才梯队培养长效机制,到2017 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育优秀人才队伍。 三、培养对象、模式及周期 1. 培养对象 我校在编在岗教师 2. 培养模式

分类别:教师培养序列为骨干教师T学科带头人T名师T本土教育家;班主任培养序列为优秀班主任T模范班主任。 分层次:各类人才称号分为乡级、县级、市级等层次。 3. 培养周期 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周期为1 年;模范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培养周期为2 年;名师培养周期为3 年;本土教育家培养周期为4 年。 四、培养方案 1. 教师队伍 (1)群星计划-- 争创明星教师与星级化管理 按照胜任本职工作,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进步的标准,建立健全教师星级评比和管理模式,力求触动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神经,让每位教师都有梦想,每位教师都能成长,形成“人人想专业成长,人人能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 措施:学校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每年举行一次明星教师评比活动。(如爱岗敬业之星、教学质量之星、校本研修之星、管理之星、师德之星、读书之星、爱心之星等明星称号。)各学校要根据德能勤绩的综合业务成绩每三年进行一次星级考核,星级分一至五星(一星为初级,五星为最高),各星级人数按照1:2:3:3:1 的比例评定。每个教师的星级考核将作为其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推荐参加县、市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评选的重要依据。 (2)砺耕计划-- 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按照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附件1: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各部分内容概述要求 一、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学制、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实践教学环节、授予学位等主要内容。 二、具体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和“适应性广并具有专业特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各学院应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 各学院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 (三)学制 一般专业学制为四年,少数专业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学制到五年,例如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专业。 (四)课程类别和结构

根据课程的修读性质,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读课和选读课四种类型。其中必修课包括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三部分(三个平台),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科类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科类方向选修课。 各学院应根据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类型的说明,进一步明晰各类课程的功能,优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验课,通修课与科类基础课及科类方向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注重开设一批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就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新课程,适当调减部分内容陈旧的课程。 (五)学分分配 四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5-180学分,其中课内总学分 135-145。五年制专业学生必须修满210学分左右。课内学分中必修课占75%左右,选修课占25%左右。必修课中的通修课、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个平台的学分比例控制在55%、30%和15%左右。选修课学分分配应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修读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最低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其中含文化素质教育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12学分;科类选修课6学分;科类方向选修课,农、理、工类专业8学分,经、管、文、法类专业12学分。 各学院应严格按照200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分配学分,不得自行调整。 (六)实验和实践教学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因专业而异,农、理、工类专业实验课学时不得少于课内总学时的20%。实验课时达到18学时以上,需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5]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15级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1页3.加强课程平台建设,强化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构建“四平台一环节”的课程结构体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置学科教育平台,实施低年级通识课程与学科大类课程教育,夯实基础,推进学科综合交叉培养。在扎实的专业教育平台基础上,跟踪学科发展和实际需要,精心设计、灵活开设模块化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文理交叉的拓展教育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实施公共选修课准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医院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医务人员,通过重点资助扶持,促进青年学术骨干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青年人才,并为国家、省等各类人才计划储备力量。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杰出的学术能力、临床、教学和科研业绩显著的优秀青年人才,从而加快提升我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强医务人员队伍科研整体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和人才选拔的高标准、重业绩的原则,既考虑过去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又注重未来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 坚持近期需要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选拔时既注重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又兼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和基础相对薄弱学科的发展需要,与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坚持突出重点和分层次培养原则,把培养学科带头人、市级、区级、院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其他层次人才的培养。 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的遴选、培养、管理等环节。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培养的公平竞争、科学考评、动态管理等运行机制。注重人才潜能的发挥,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至2020年,培养一支10名左右由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组成的、能够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在国家、省医药卫生领域中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拔尖人才。其中1-2人成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或进入省“121人才工程”序列,1-2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2-3人成为院学科建设中重点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3-5人成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 (二)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造诣、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术攻坚人才,对学科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在我院今后的临床、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部分优秀者能够入选省“121人才工程”序列。 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目标:使其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取得较丰富研究成果,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带动所在学科临床、教学与科研的发展。 三、选拔条件 选拔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高尚品格及学术发展潜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年龄

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规定模板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X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二号黑体)一、专业简介(四号黑体) 1.所属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小四号宋体) 2.所属二级学院:xx二级学院 3.培养对象:普通高中(职高)毕业生 4.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即2~5年。本专业总学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创新创业4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 5.专业特色: 5.1 培养模式: 5.2 教学模式: 5.3 就业面向 5.4 岗位证书认定: 5.5 …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要求:结合专业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 培养目标(小四号黑体加黑): 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知识: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小四号黑体加黑) (要求:1、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简单、凝练的语言阐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2、高度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搭建课程体系框架。3、其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涵盖和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创业基础》为新增必修课,24学时。理论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实例:以某一机电专业为例; 经过行、企业调研,得到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围绕主要岗位,分析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参考相关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国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三个层面构建。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24学时,课堂中通过编制调研报告等实操,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充分发掘创新创业的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管理办法 (讨论稿) 我校在实施转型发展的战略任务中,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与培养并重,教育与引导并行,考核与激励并举”三管齐下的战略。名校长是名学校形成的关键,名教师是名校形成的基础。为了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早日实现“质量强校”的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品牌教师,争创品牌学校,必须做好人力资源全方位引进、开发、培养和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引进、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谋求与学校共同发展,为职业教育事业献身,共图职教伟业。根据我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规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为贯彻学校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使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学校人才引进、储备与培养进入一种有序、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与教学人员素质,促进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实训教学运用能力和一体化教学能力。 2、人才引进原则。按需引进,引用结合,按需设岗、公开招聘、

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专业对口、结构合理、比例适当,重视质量,讲求实效。 3、人才培养原则。以学校转型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我校工作与教学实际岗位需求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针对学校教师特点及需求设计,符合工作特有要求,按照不同岗位层级及类别的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记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参加培养人员的表现,提升培养质量。 4、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简称人才小组),负责对学校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计划、领导、实施、协调、督促、管理。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育教学部和行政事务部的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行政事务部办公室。 5、工作职责。人才小组负责建立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跟踪和调整相关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和制度;制定和落实本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管理工作;协调整合内外部资源,协助学校各部门完成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策划、部署教学和实训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引进与培养经费,对各项引进与培养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 6、为了适应我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要求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又有熟练的技能,并且要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到强调质量、提

人才培养方案写作基本框架

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基本学制】三年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XX专业标准》,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的定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XX技术应用行业发展趋势对XX技术应用技能人才的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符合XX应用行业发展趋势对XX 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具有XX技术应用人才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能够在XX技术应用一线就业并发展职业生涯的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 心理素质 行为习惯 2、知识要求 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二、职业岗位分析与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依据对毕业生就业和企业要求的调查,分为XX、XXX、XXX 几个方向,如下表所示 表1 XXX专业职业岗位分析与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名称专业方向主要专业技能对应职业(工种)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单位 解读:根据我们对毕业生就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对本专业的方向进行了划分(专业方向),不同的职业面向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也就不同(主要专业技能),对应工种不同,需要取得不同的资格证书。即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 便于大家理解,可参照下图

三、教学分析与课程体系 表2 xxx专业教学分析与课程体系 序号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行动领域转换 学习领域构建课程 素质能力知识 就业岗位:本专业确定的就业岗位 典型任务归纳:确定的就业岗位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普通车床操作) 行动领域转换: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素质、能力、知识要求 学习领域构建:对各典型工作任务中素质、能力、知识进行归类,形成课程解读:我们计划培养学生将来胜任哪些工作岗位(就业岗位),在该工作岗位需要完成哪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而完成该任务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能力和知识(行动领域转换),要具备这些素质、能力和知识,我们给学生设计了哪些课程(学习领域构建)。也就是说我们是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了我们的课程体系的。即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为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自主制订,工作程序为: 1. 教务处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发各二级学院(部)执行。 2.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聘请行业专家对各专业拟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4. 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部)递交的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填写《杭州科技职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报分管教学校长审批。经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后的培养方案,即为学校正式的教学文件。 3.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前完成初稿,6月底前完成终稿。 二、培养方案的实施 1.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连续性、稳定性,培养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不得随意改动课程设置、课程顺序、学时学分等。 2.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各二级学院(部)执行。教学任务按课程性质和业务范围由相关的二级学院(部)归口承担,由教务处下达、协调并落实。各二级学院(部)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变更。 3.新生入学后,各二级学院(部)应及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给学生,做好培养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解答相关问题,同时做好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的宣传教育。 三、培养方案的调整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颁发实施后,由于办学形势、政策的变化出现原专业培养方案不适应市场实际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二级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1.培养内容与管理 1.1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着力于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计划从理想信念、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与理论研究能力、执行力以及汇报展示能力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培养。 1.2培训计划 计划在两年内开展的培训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培训、基本素质培训、能力拓展培训及轮岗。 1.2.1理想信念培训 1.2.1.1内部讲师培训: 将邀请公司党委领导,就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做专题讲座,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参训学员围绕讲座内容进行学习。 1.2.1.2外部讲师培训: 人力资源部将积极联系外部资源,组织关于时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1.2.2基本素质培训: 1.2.2.1通过对入选的人才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人才培养工程的目标,梳理出人才普遍存在的短板,并引进外部优质

培训资源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1.2.2.2将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管理培训,促使学员既能学习到外部前沿的能力课程,也能学习到内部先进的管理思路。 1.2.3能力拓展培训: 组织参训学员参加1至2次户外拓展训练,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安排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任务,使之为同一个目标团结协作。 1.4课题计划 1.4.1课题的设置 入选的人才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优化意见,并就此开展创新课题的研究。 1.4.2节点设置 1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年年底前,启动创新课题开题工作,学员通过填写《创新课题研究申报表》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及课题导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二年中旬,学员根据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创新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导师针对学员的创新课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支持,人力资源部参照职称评审相关流程组织学员进行创新课题研究论文答辩工作。 1.5轮岗培训计划 对于部分培养对象可以视情况安排轮岗实习,轮岗实习是指培养对象按照未来工作需要进行跨部门实岗锻炼。

人才培养方案

颍上职教中心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财会类专业开设了会计、统计基础、财政与税务知识三门课程。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根据安徽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评审办法,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根据目前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职会计专业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宗旨,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多元化、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具体的岗位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会计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帮助学生积累岗位经验,为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本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原则: (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产教融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和懂会计知识的商业、服务业基层管理者,形成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颍上县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可邀请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以会计领域用人为导向校企共同实施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结合会计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的思想,又要有战略的眼光,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三)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多证制”教育 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以会计核算、及管理软件操作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根据会计专业的技能特色,要以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核算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形成会计专业领域的实训教学体系,并以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主体,实行“多证制”制度,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以职业道德培养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乐观的劳动态度,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向社会推荐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素质是指培养人才要加强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规格: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要做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专业设置,遴选优势、强势专业,整合优化传统专业,并以宽口径的专业为基础,通过设置多种专业方向,建立对就业市场反应灵敏的适应机制。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第一条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3 (项目单位名称)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公章) 所属省份: 主管部门:(公章) 法人代表: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 二○一二年三月

填写要求 一、《实施方案》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如实填写。 二、《实施方案》须制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要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和经费预算。 三、填写内容文字要准确简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字要精准无误。 四、填写内容的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 五、《实施方案》请使用A4纸,双面印,左侧装订后一式四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

内容提要 一、项目概述................................................... 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 表1-2项目背景............................................. 表1-3工作基础............................................. 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 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 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 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 表3-1-1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1-2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表3-n-1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表3-n-2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四、主要保障措施............................................... 表4-1保障机制............................................. 表4-2投入预算汇总......................................... 五、审核结果................................................. 表5省级专家审核意见和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附件:1.×××(项目单位名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2.×××(项目单位名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 费管理实施细则 注:页码可根据《实施方案》填写的实际页数编排。

人才培养方案建议框架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前言 本专业依据教职成司12号文件(教职成〔2011〕12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任务书》为基础,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建立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医学检验技术/6304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专科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学制:标准学制3年,全日制 (四)职业领域与岗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医学检验为核心职业领域,以病理检验、试剂生产、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为就业拓展职业领域。在医学检验

领域,学生的就业范围是医院检验科、独立实验室、体检中心、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岗位从事相关工作。毕业后工作1年以上可考取检验士资格证;在其他就业拓展领域,学生的就业范围是病理检验科、企业实验室、试剂仪器公司,在试剂生产岗位、销售岗位等从事相关工作,见图1。 图1 职业领域与就业范围 二、培养标准与要求 (五)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和实验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医疗单位从事医学检验及病理检验工作;在试剂公司从事试剂生产及质量检测工作;在仪器设备公司从事营销、应用、售后维修工作。具有崇高的医学生职业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以下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培养对象:符合中职教育条件的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 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学前教育 汽车制造与检修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应用 化工机械与设备 建筑施工与预算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 一、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最终体现就是专业能力。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是成为合

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适应能力 1、掌握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2、心理健康 3、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 4、法制观念 因专业的不同,对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中职学生将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胜任某项工作所需的身体条件。 除以上各项条件外,生存于社会所需的其他各项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恋爱观、家庭观,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巧,防止不法侵害的能力,敬老爱幼观念等等,也将成为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1、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实际,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 2、自我提高能力 中职毕业生应当不断进行提高,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的 1不断前进发展。中职毕业生不仅要有本行业深入钻研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3、创新能力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事物的能力。 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学习能力。 具有娴熟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备较高的从事企事业单位机电技术工作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招生对象: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 学制:全日制三年、全日制五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