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化

桐城文化
桐城文化

桐城文化论

桐城师范周丽

桐城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桐城与龙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小小的县隅,被龙眠山、大龙山、小龙山环绕,灵气万钟的龙眠河自北而南汇入长江。其境尤以龙眠山闻名遐迩,几乎成了桐城的代名词。宋画第一人李公麟隐居于此,苏辙曾为此赋诗,题曰《龙眠二十咏为李伯时赋》,极颂龙眠山之胜。大诗人黄庭坚在咏《龙眠山》中写到:“诸峰何处是龙眠?昔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这与其说是对龙眠山景物的赞叹,不如说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桐城人的一种期盼,盼望他们崛起,盼望他们腾飞。

激荡清朝文坛二百余年、全国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其发祥地和大本营就在桐城。该地明清两朝读书风气极盛,整个桐城境内,书院多、私塾多、家学多,读书人更多,“通衢曲巷,夜半诵书声不绝”。马其昶《桐城耆旧传》记载,桐城人科举应试,明代自永乐到崇祯年间,中进士者80人,中举人者165人;清代中进士者154人,中举人者628人。区区一县之地,明清两朝除去大批科举之外无意仕途的名儒硕学不算,除去“于桐城唾手可得”的众多秀才不算,仅黄榜有名的进士和举人就达千余名,其人才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实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奇观。如此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汇于一邑,相互激励,世代相传,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整个桐城文化的兴旺发达,而且使桐城文派声名煊赫,传人几乎遍及全国,一时间,“张、姚两姓,占却半部晋绅录”,“天下文章其出桐城”之说,享誉全国。

桐城文化归属皖文化,而皖文化又归属楚文化。桐城文化,是楚文化的末梢,为皖文化的支系。皖文化可划成淮河文化、新安文化、桐城文化三个文化圈。

明嘉靖(1522)时,桐城文化勃然兴起,硕学通儒,不断涌现,作家诗人,接踵而来。进士何唐率先弃官归里,聚徒讲学,继有童静斋设“辅仁馆”,赵辟“宜秘洞”,赵鸿赐组织“陋巷会”,讲学之举,蔚然成风,尤以方学渐设“讲学园”于城里,开“桐川馆”于枞阳,听讲门徒多达数百人,影响极大。明季,桐城一隅,讲学之风正盛,文会之风又骤然兴起,方以智、钱澄之主持“复社”;方文、孙临、左国柱、周歧、吴道凝等结成“泽园社”;胡如、方亨咸、吴应宾、吴道新、蒋臣、潘江等也组织了各种方会。入清以后,桐城讲学之风更炽,桐城文人认为:讲学,是一项提高素质、塑造灵魂的系统的育人工程,对此,应该认真坚持,不遗余力,由“设馆授徒”的讲学形式,发展为三:一是充任县学教谕,利

用官方县学讲学;二是全力创建书院,如方宗诚任枣阳县令创立枣阳书院,桐城文士戴钧衡创办桐城书院,并亲自讲学不辍;江志伊身为朝廷大吏,所到之处,先必修治书院,教化乡邦,培育英贤;三是亲自主讲院。如刘大终老徽州学官,江南大批学者,均出其门;姚鼐弃官从教,孜孜穷极学问根底,谆谆以启迪后进为务。.…桐城文人四出讲学,足迹遍及全国,一时听者如云、如坐春风,不仅提高桐城自身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对全国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由于讲学者皆为当时名流,影响所及,风靡一时,桐城的文学声势,便由此一发而不可收。

宋代以后,桐城商贸经济相当兴旺,“里多富饶,人善商贾”。明清时一期,县城、枞阳、汤沟、孔城、青草、练潭等处商贾云集,百货俱全。这为文化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桐城文化(以下所言桐城,其区域皆包括今日之枞阳全境)真正产生影响应该是始于唐,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特别是自明以来,桐城文化勃然兴起,硕学通儒不断涌现,达官显宦、文豪诗人接踵而出。或以气节名垂青史,或以结社合领风骚,或以文章传诸后世,或以讲学名震一时,或以官高享誉四方。特别是方学渐、方以智、钱澄之的学术建树,异峰凸起,堪称学林泰斗;姚文然、张英、张廷玉、汪志伊、方观承等位高显要,勤政廉明,军国大政,多出其手,誉为士林典范。戴名世、方苞、姚鼎的文学造诣,海内称颂,推为一代文宗。他们扛起桐城派”大旗,学者云集,执文坛牛耳达二百余年。

三十年代,以旧文学著称的桐城,便以新文学开始引人注目,朱光潜、方东美以美学家、学家,在学术界引起轰动。桐城派世家后裔方令孺、方玮德率先以“新月派”诗人驰誉文坛,受到闻一多、徐志摩等名家的高度赏识。

建国以来,桐城老一辈文学艺术家硕果累累,贡献卓著;中青年一代茁壮成长,成绩斐然。其中如美学家朱光潜、文史学家叶丁易、作家方令孺、音韵学家方孝岳、文学翻译家范任、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革命家兼画家黄镇、文史学家马茂元等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一代名流。世界近代史和国际关系史专家光仁洪、作家舒芜、艺术家艾丁等桐城文化名人,正在全国各地继续泰献力量。日前,桐城籍的教授、编审、研究员等专家学者数以千计,分散全国各地,均有著作问世。旅居海外的学者、名人四十余人,有“一代大哲”之称的方东美、历史学家严耕望、多产女作家张漱菡、著名画家余伟、张舒伯(女)等。旅法己故著名女画家张玉良,各以文化鸿著享誉海内外。

四百年来(自明迄今),桐城一隅,群星璀璨,先后辉映,以“文化名邦”著称天下。桐城文化,久盛不衰,考其原因有五:(1)客户安居乐业:元明之际,江西、徽州,不少氏族迁入桐城,安居乐业,日趋富庶,奠定发展文化之物质基础。(2}先得科举风气:明初建都南京,桐城科举取士之风,易于先得。后虽迁

都北京,而风气己成,桐城,由科举成名者,实乃全国之冠。(桐城明、清进士二百四十人,号称“进士之乡”)。(3)水陆交通发达:桐城陆路为“七省通衢”),水路为漕运要道,交通称便,商业兴旺,经济繁荣,文化获得发展。( 4)重视兴办教育:元明以后,桐城建文庙,设学宫,开学塾,建书院,大兴“讲学论文”之风。创办全国第一个中学堂(桐中),教化桑柞,培育英才。( 5)养成“爱读书”良习:桐城人民,一向力倡“富不丢猪,穷不丢书。”《桐城县志》称:“子弟无贫富,悉教之读,通衢曲卷,夜半书声不绝。”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

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二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价值、特

名胜古迹作文1500字: 桐城_写景作文

名胜古迹作文1500字:桐城名胜古迹作文1500字:桐城 桐城——全国闻名的一个历史悠久、意蕴深长的文化古城,它有丰富智慧的“桐城文派”,它有长久的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有类似龙眠山那样雄厚挺拔的山脉,它也有类似龙眠水那样清澈宽广的湖泊,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地方的美丽与智慧,我也不得不为我的家乡桐城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而在这里,它当然也是一颗绚烂的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是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远近闻名的“桐城文派”的象征,它依然是古代的寺庙建筑的经典。它,便是文庙,位于古城桐城市中心的广场北端的一座古庙。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而并没有过多久,文庙便被整修一新,里面的布局依旧是那样的古朴、典雅,也含有几分清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开始关注它。文庙以大成段为中心,以南北的中心线为对称轴,里面的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等等,且总面积为3200平方米,各种各样,各姿各态,主次的建筑,也是错落有致,似乎已经浑然一体,而且,它的门楼里的“文庙”二字是由赵朴初先生所题写。我曾经听说过,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下文章出自桐城。我想那是当然,在这座文庙里,真的是大有文章。这里面有孔子的生平,有“渔樵耕读”、“魏星点斗”“独占鳌头”等故事,它们都逼真传神,也生动、有趣。要论文庙,它不仅有很多难得的稀世珍宝,也给1 / 2

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但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最喜爱的应该还是要算数状元桥了。只因这个桥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只有每次科举考试的状元们,才可以从这个桥的上面走过去。每次停留在桥上,看水下的鱼儿的游动,我总是有一种无法说明的意境。每年,都有众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游客纷呈踏来,来到这里参观游览,而他们,大多数都会站在这里,缅怀各位硕儒的历史功德,求索着古桐城文化之渊源。我相信,他们都会由衷的赞叹,桐城文庙的悠久历史,以及桐城的美丽、雄伟。它——桐城文庙,是桐城闻名遐迩的建筑,是元、明、清,祭祀孔子的礼制性的重要建筑群以及文化基地,也是桐城古文学派的一个重要象征,最重要的是,它所弘扬的,是桐城派的文化,也是悠久的桐城文化。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文化出文庙。 2 /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摘要: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而除此之外,各个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各自的特征,各自有自己的精髓之处,也是这精髓之特征,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儒家学说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纵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古文化: 在古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其中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展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另外表现在关系方面,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则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等。 二、殷商西周文化: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在初始阶段,商人主要从事游耕农业。与此相适应,商人的都城一再迁徒,史称“不常厥邑”。在长期定都的条件下,商人的文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兼具“象形”、“会意”、“形声”等制字规则的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迁殷以后的商人率先“有册有典”。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关于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古代典籍屡有记述。《礼记·表记》便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长沙市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长沙古城历史发展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桐城民谣100

桐城民谣100 1、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 2、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着个老太太,要五角,给一块! 3、发颗、发颗,隔麦插窠,千张豆腐,小雨萝卜,要讲(敢)没菜,一口一块——发颗:布谷鸟的叫声。 4、孬子孬,吃(七)鱼泡(抛),三大碗,堆多高,你(恩)问孬子可还吃,孬子口水直么滴——鱼泡(抛):鱼肚子里可以浮起来的东西。 5、早上真好困,下午加把劲。下午热兮兮,事情都是晚上的。晚上蚊子咬(袄),明朝起个早。 6、我家门前有个八斗田,八斗田里有八个缺,八个缺里有八个鳖,八个和尚拿着八个筲箕,在我家八斗田八个缺里捉到八个鳖。 7、版本一:好大月亮,好大狗,捡个铜钱打烧酒,走一步,喝一口,问你(恩)黄老先生可要小花狗? 版本二:月亮巴,跟我走,拣个铜钱打烧酒,走一走,喝一口,拿快茶干过过口,还留半边养小狗。 8、一点一横长,一撇到枞阳。枞阳发大水,淹(安)死来尿鬼。 9、版本一:来尿鬼,点点长,驮着被火絮见阎王,阎王问我做么事,我在人间开尿行。 版本二:来尿鬼,点点长,驮着被火絮见阎王,阎王问他到哪嗨去(气),他上求天,下求地,求个日头出来晒被火絮。 版本三:来尿鬼,点点长,驮个包荷到枞阳,枞阳发大水,淹死来尿鬼。 10、我俩好,我俩扌豆(豆)钱买皮袄。你(恩)先穿,我后穿,你死之我一个人穿。 11、山边个姑娘望河边哭,舍不得马柴煮好粥;河边个姑娘望山边哭,舍不得乌鱼脸上两块肉(育)。 12、先生不在家(嘎),学生掼(况)泥巴,掼个小棺材,把先生往里抬。 13、火亮虫,夜夜飞,爹爹叫我捉乌龟。乌龟没有长毛,爹爹叫我扯毛桃;毛桃没有开花,爹爹叫我扯黄瓜;黄瓜没有落地,爹爹叫我唱戏;唱戏没有搭台,爹爹叫我爬柴;爬柴不够爹爹烧,爹爹把我头上打一个包。我跟奶奶讲(感),奶奶把我头打一个眼(俺)。 14、在家不买,出门不带。有烟就吃(七),无烟就戒(盖)。人家不把,我也不怪。 15、扇子扇轻风,扇夏不扇冬,你(恩)要问我借,待到八月中。 16、儿子哭惊天动地,媳妇哭虚情假意,女儿哭一脸鼻涕,女婿哭毛狗驴子放屁——哭丧。 17、二十三四五,忙个大吃(七)苦;正月初四五,吃之拨浪鼓;过之十四五,还和平时一样苦。 18、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吵夜郎,过往的先生看一遍(变),我儿一夜到天光。 19、小麻鸡,上草堆。爹爹驮棍子打,奶奶烧水泡麻鸡。爹爹吃(七)肉(育),奶奶啃骨,儿子喝汤,媳妇闻香。小伢小伢你莫哼,锅里还有一块小鸡肫,拿去和你(恩)小姑俩个人分。吃半边,留半边,留给奶奶床里边。老猫含(扛)到踏板上,老鼠含(扛)到屋檐边,老哇叼到树头尖。奶奶好吃(七)哭三天,眼(俺)睛哭之灯盏大,嘴吧哭之歪半边。(踏板:床前放鞋的隔板;老哇:乌鸦)

新乡历史文化传统

新乡历史文化初探 摘要:新乡---- 一座历史文化悠久,响彻中原乃至华夏的文明城市。其地处豫北平原,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环境,浑厚的文化底蕴,给新乡留下了丰富的物产文化和旅游资源。本文从新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科教经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传播新乡历史文化,体悟一个别样的风采的新乡。 关键词: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科教经济 新乡古称庸国,春秋属卫,战国属魏,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古老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哺育了许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大量的古时印迹,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历史名城。 一、地理位置 中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群雄必争之地,而新乡地处中原,也就决定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它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邻;西连煤城焦作,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是豫北的经济和交通中心,中原城市群城市之一。辖4区及新乡、封丘、获嘉、延津、原阳、长垣6县及卫辉、辉县2市,面积8169平方公里,人口482.96万;其中市区面积187平方公里,人口59.35万。 二、历史文化 新乡是个历史文化名城,蕴含浑厚的文化底蕴。其丰实文化知识的乳汁,膏腴山川的摇篮,培育一批不拘一格的历史人物——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及诗人、文豪、画家等。他们在成就国家大事或科研成就或文学艺术业绩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名. 他们留在这片中原大地上的古老印迹、历史典故和为民族、为国家、为正文、为探索科学艺术和健身之道的奥秘呕心血,献生命而所不辞的精神,使我们倾心仰慕,世代相传,永世不忘。 (一)牧野大战 牧野大战是西周灭商的著名战役.当时周武王率5万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会八百诸侯于获嘉县同盟山,造成威逼朝歌之势,殷纣王仓促筹集17万人迎战;双方交战于牧野,商军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杀向纣王,纣王逃回朝歌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它这次战役不但决定了一个延续555年的殷商王朝的灭亡,一个近800年的大周王朝的诞生,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借鉴。抛开政治的,军事的大话题不论,单是成语或掌故就有长长的一串。比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黄钺白旄、白鱼入舟、赤鸟流屋、叩马阻谏、不食周粟、爱屋及乌、助纣为虐、百夫致师、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等等。 (二)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魏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直接攻打魏国的

新整理赞美安徽地理风情的好段好句,歌颂安徽的好句子

赞美安徽地理风情的好段好句,歌颂安徽的好句子 赞美安徽地理风情的好段好句,歌颂安徽的好句子第1段: 1.海之畔,魏武挥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明祖洪武帝陛下,起微末,龙兴钟离,草创江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明朝,平定天下,治隆唐宋,开我汉家新气象! 2.州泱泱,江淮莽莽。西毗豫东,南邻武昌。东达宁、沪,往来礼尚。北通京、津,左右逢赏。华东西北,兼跨长江。毓秀钟灵,物阜民康。地灵人杰,世人景仰。四季佳绝,负阴抱阳。 3.的家乡也就是安徽,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徽州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4.哉安徽!雄踞中原腹心,地接南北通途!黄山险美绝伦,归来不看岳;长江浩浩荡荡,横贯大中华!承儒家之大成,出文房中三宝徽墨、宣纸、歙砚;诸多先贤君子,著得锦绣文章老庄、三曹、三祖!民风醇直厚善,绝多孝子廉吏,上继包公志,下勇为三郎!淮左道者丹炉覆,清白豆腐传九州!徽祖长庚进京师,天南海北说国粹。

5.徽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铸就了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优秀品格。安徽人民聪慧灵秀、吃苦耐劳,在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上,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里,在激情燃烧的火热实践中,处处闪耀着拼搏奋斗的光辉足迹。安徽人民勇探索、敢为人先,从二十四节气到活版印刷术,从实行包产到户到免征皇粮国税,创新创造的基因一脉相传,在我国历史变迁和社会进步中演绎了一幕幕经典传奇。 6.徽,北邻山东,南靠浙江、江西,东接江苏,西连湖北、河南,地处中华中部,历来皆是兵家必争之地.安徽境内有两座名山,一是就九华山,作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的宗教意义越来越小,但是在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作为一个旅游胜地,九华山又重新获得新生!一是黄山,他是安徽人心目中真正的圣地。 7.徽,土地广袤而肥沃,人民勤劳而勇敢,文化源远而流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徽班进京,造就了中华国粹京剧;桐城学派,开启了一代文风,另外宣纸、徽墨也成为安徽文化的佐证,徽商,作为商人典范现在还出现在经济学从书中,徽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也为人所交口称道. 8.张恨水之奇崛,赏徐子芳之文翰。诵陈登科之杰作,吟邹人煜(女)之诗篇。完颜海瑞倾心朴实文风,鲁彦周竭诚德艺双全。吴作人、肖龙士精心画作自然美,刘子善、许云瑞功力我体风范。诸多大手笔,实乃写不尽百姓之风情万千,书不完神州之秀水秀山。

珠海历史文化传承

珠海历史文化传承——会同村 尊敬的朋友:您好!我们是北理工毛概实践小组。为了了解会同古村对珠海历史文化传承的情况,我们组做了这个问卷调查。本调查不记名,请您在填表时不要有任何顾虑,如实填写。对您的合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 你是以下哪个身份? [单选题] ○会同村村民○外地长期居民○游客○其他 2. 你处于下列哪个年龄段呢? [单选题] ○ 17岁以下○ 17-30岁○ 31-50岁○ 50岁以上 3. 你了解会同村的历史文化吗? [单选题] ○非常了解○了解○略微知道○不清楚 4.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会同村文化的呢? [单选题] ○长辈传播○网络媒体○历史书籍○传统活动○其他 5. 来会同村的参观旅游的人多吗?[单选题] ○非常多○一般○很少○不清楚 6. 你认为会同村的文物古迹保护程度怎么样? [单选题] ○保护得很好○稍有损坏○损坏严重○不清楚 7. 你觉得会同村的文化氛围怎么样? [单选题] ○很好○一般○不好○不清楚 8. 你觉得会同村对传承珠海历史文化的作用大吗?[单选题] ○作用明显○一般○没影响○不清楚 9. 你认为阻碍珠海历史文化或珠海会同村文化传播的问题是什么? [多选题] □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机制有问题□资金不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致□其他 10. 为了加强(珠海历史文化)会同村文化的传承力度,你认为哪种方式比较好? [多选题] □举办传统活动,吸引游客□加强宣传力度,如宣传单,海报等 □拍微视频或纪录片□其他 11. 如果有机会去了解或传承会同村历史文化你的态度是? [单选题] ○非常乐意○一般感兴趣○没兴趣 12. 你对会同村历史文化(珠海历史文化)传承有什么建议? [填空题]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安徽省情(最新)

安徽省情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6461万人,居全国第8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安徽地位的变迁 安徽在建国初期,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它的两个主要城市蚌埠和芜湖当时被公认为大城市。这一点在当时的报纸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毛选和邓选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有关文章。而在建国后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年里,安徽的经济地位也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十四五名左右,属中等发达的省份。 安徽当年敢为天下先,凤阳小岗村在全国最先实行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此而名扬中外;芜湖的“傻子”年广久则成为当时中国个体户的代表,被誊为“中国第一商贩”。资源方面,安徽有天下第一山--黄山,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有四大米市之首--芜湖,有华东最大的煤炭基地,有华东最丰富的铁矿和铜矿,有中国最丰富的水泥原料,有中国第七长的内河通航里程,铁路长度华东第一,科技方面,有中国科技大学,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4号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名胜古迹作文1500字: 桐城

名胜古迹作文1500字:桐城 2018-09-05名胜古迹作文1500字:桐城桐城——全国闻名的一个历史悠久、意蕴深长的文化古城,它有丰富智慧的桐城文派”,它有长久的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有类似龙眠山那样雄厚挺拔的山脉,它也有类似龙眠水那样清澈宽广的湖泊,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地方的美丽与智慧,我也不得不为我的家乡桐城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而在这里,它当然也是一颗绚烂的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是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远近闻名的桐城文派”的象征,它依然是古代的寺庙建筑的经典。 它,便是文庙,位于古城桐城市中心的广场北端的一座古庙。 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而并没有过多久,文庙便被整修一新,里面的布局依旧是那样的古朴、典雅,也含有几分清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开始关注它。 文庙以大成段为中心,以南北的中心线为对称轴,里面的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等等,且总面积为3200平方米,各种各样,各姿各态,主次的建筑,也是错落有致,似乎已经浑然一体,而且,它的门楼里的文庙”二字是由赵朴初先生所题写。 我曾经听说过,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下文章出自桐城。 我想那是当然,在这座文庙里,真的是大有文章。 这里面有孔子的生平,有渔樵耕读”、魏星点斗”独占鳌头”等故

事,它们都逼真传神,也生动、有趣。 要论文庙,它不仅有很多难得的稀世珍宝,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但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最喜爱的应该还是要算数状元桥了。 只因这个桥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只有每次科举考试的状元们,才可以从这个桥的上面走过去。 每次停留在桥上,看水下的鱼儿的游动,我总是有一种无法说明的意境。 每年,都有众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游客纷呈踏来,来到这里参观游览,而他们,大多数都会站在这里,缅怀各位硕儒的历史功德,求索着古桐城文化之渊源。 我相信,他们都会由衷的赞叹,桐城文庙的悠久历史,以及桐城的美丽、雄伟。 它——桐城文庙,是桐城闻名遐迩的建筑,是元、明、清,祭祀孔子的礼制性的重要建筑群以及文化基地,也是桐城古文学派的一个重要象征,最重要的是,它所弘扬的,是桐城派的文化,也是悠久的桐城文化。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文化出文庙。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延安市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圣地,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独特的政治地位,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强化本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对进一步发挥文物价值,增加地区知名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发展旅游,而对文物造成破坏。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现状,然后论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8)08-0-01 现代旅游业诞生的一百多年中,人类社会巨大变化内涵的变化,由过去的度假、消费、疗养、休息等单纯性的游山玩水逐渐向着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地域文明,增长见识,获取信息的目的。延安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对海内外游客具有永久的吸引力和魅力,而魅

力之所在就是历史文化,依托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现阶段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将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有效结合起来,而是将两者对立,这样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文物旅游资源。因此,强化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对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具有双重作用。 一、延安市文物保护现状 十二五期间,延安市文物保护工作实现新突破。完成了《延安革命旧址群总体保护规划》编制既上报工作,国家文物局出具了审核意见;延安革命旧址群“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提升项目全面铺开,其中西北局旧址、凤凰山旧址完成了整体保护,宝塔山、清凉山、杨家岭、桥儿沟完成了周边拆迁搬迁和环境整治工作;2013年延安遭受强降雨自然灾害后,争取国家和省文物局支持经费1.2亿元,23处受灾严重的国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梁家河知青旧居、中国医科大学旧址、甘谷驿教堂等18处文物点也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保护。目前,延安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8545处,其中有革命旧址445处。在这些文物点中,有国保单位20处(33个点),省保单位88处,县保单位255处;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9处;有博物馆、纪念馆39座,其中免费开放10座;馆库藏文物60219件(历史文物25000件、革命文物35219件),其中一级文物230件、二级文物2877件、三级文物12526

传统文化背景下桐城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传统文化背景下桐城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近年来,各地区都在着眼于建设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具体在涉及到全面构建公共图书馆的有关举措中,应适当融入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底蕴以及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因此,在创建公共图书馆的实践中有必要融入传统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建设多种多样的文献资源。 标签:传统文化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在现阶段的图书馆建设有关实践中,桐城市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是首批“安徽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全国桐城派研究资料中心,一直以来着眼于逐步构建自身特有的文献资源模式,而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源建设举措也实现了全方位的优化。从根本上来讲,文献资源建设应当被涵盖在公共图书馆现有的体系架构内,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健全现有的经费投入模式与其他馆藏机制。目前桐城市针对现有的文献资源建设已经构成了多层次的文献流通体系,上述的文献流通模式分别建立于区域服务网络、总分馆以及基层图书服务的前提下。由此可见,不同种类的文献资源馆藏模式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呈现突显的差异性。因此在现阶段中,图书馆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来健全现有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从而将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融入现有的图书服务中。 一、在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全面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桐城市本身拥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独特的人文魅力。近些年来在致力于建设与开发的同时,忽视了某些珍稀文化的保护。虽然很多部分珍贵的传统文化已经被纳入了保护体系中,但政府及有关部门也不应忽视传统文化,反之针对当地传统文化应给予更多积极重视。此外,当地民众也很难真正意识到保护传统文明对于推动该区域全面进步以及综合发展的必要性。由此可见,当前阶段亟待关注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普及,其核心举措就是要全面建设当地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呼吁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相比于其他种类的图书馆而言,特色公共图书馆并非侧重于获取利润,建设此类图书馆的根本目标应当落实于公益性。在此前提下,当地民众就会倾向于来到图书馆获取自身必需的文化滋养。因此可以得知,当地针对公共性以及公益性的图书馆有必要为其配备各项必需的文化设施,同时也要在现存的文献资源中融入更多的特色传统文化要素。在紧密结合文献资源建设以及传统桐城文化融入的前提下,建设自身优质的服务体系实效性。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涉及到的具体模式 公共图书馆应当紧密结合自身在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真实状况,从而选择适用于当前文献资源建设的可行举措。依照文献资源建设的不同分类来看,针对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将其分成如下的文献资源建设具体模式: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探析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探析-旅游管理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探析 孟昊 作者简介:孟昊(1991—)男,天津市静海县人,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职务:学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魅力,知名度高,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如今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不可阻挡的潮流,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引言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种文化的奠基,镌刻着城市发展的印记,蕴藏人类深厚的文化,是历史发展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文化名城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然而,当今人类在对历史文化名城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对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为此,在开发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历史,树立发展的理念,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意义 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旅游开发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促进名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带来名城文物古迹的重建和复原,使得城市文明得以重现和延续。第二,通过旅游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名城的重建与维护储备了足够的资金,有利于维持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通过旅游开发提高了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营造了良

好的城市形象。最后,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旅游开发将一些尘封已久,甚至快被人遗忘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古迹挖掘出来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名城旅游产品缺乏创新 近些年来,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不断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行、住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然而却忽视了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许多名城的旅游产品由于没有创新,多年来几乎毫无变化,形式上略显单调和陈旧,难以跟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尤其是一些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比较匮乏,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大都雷同,毫无新意,不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名城旅游形象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名城旅游环境受到威胁 名城旅游开发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人数的增多定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况且目前部分游客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形成自觉地保护景区环境的观念。尤其是每年旅游旺季,名城人流量剧增,超过了旅游容量的极限,环境因此更加恶化,加之地方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名城环境更加不容乐观。 (三)名城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名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开始出现滞后,并表现出了日益突出的矛盾。关系处理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各利益群体间相互碰撞的现象开始出现,特别是在名城保护、投资决策、资源了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上更加显现,同时还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恶劣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