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摘要】小秦岭金矿区是我国三大金矿成矿区之一,研究其金矿床成矿作用和矿物质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代表性。本文依据小秦岭区域太华群花岗绿体岩的演化和形成,分析研究了太华群地层和岩浆岩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组成特点,对于金的成矿和演化物理,化学进行充分的探讨研究。得出小秦岭太华群是金子的矿源层,和金矿关系密切的燕山花岗岩体是由太华群及以下的物质重新溶解形成的,控制本区域的金矿分布,但并没有提供最主要的矿物来源。本文通过对小秦岭矿区的各种分析,探讨了与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物质来源有关的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矿床成矿作用物质来源

金矿床属于贵金属矿床之一,其分类非常繁多,且分类方式也没有统一的理论,只能通过个体研究来透视整体。作为我国三大原生金矿成矿区,小秦岭金矿一直是人们研究金矿床成因的主要地点。其主要论点有造山带型,层控型,剪切带型,侧分泌型和岩浆后热液型等。研究小秦岭金矿床成矿作用和矿物质来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其成矿作用和物质来源。

1 矿源层地貌分析

小秦岭的地理位置在华北地区的南缘吗,其构造有明显的多旋回性。岩浆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变质作用与金矿床成矿的作用联系密切,导致小秦岭结晶基地复杂的岩貌。在阜平时期,小秦岭地壳处在强运动,高热流的环境下,固化程度较差。变质而成的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文章通过对赞比亚16151金矿床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已有资料对该矿床进行简单成矿分析。预测该矿床具有一定成矿潜力。 标签: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潜力 1 矿区地理位置 赞比亚16151矿床位于赞比亚中不卢萨卡省Kafue地区与南方省Mazabuka 地区,矿权区交通发达,西侧及南侧分别有赞比亚国家干线公路T1,T2相连,坦赞铁路贯穿矿区腹地,矿权区内各类可通汽车行驶道路纵横交错。距首都卢萨卡仅40公里。 2 工作区矿产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及特征描述如下:(1)砂岩。砂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北侧、西南侧、西侧及北侧,露头连续。主要分为粉红色及红褐色砂岩。风化面呈灰白色,褐色;新鲜面呈暗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2)砾岩。砾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南部。露头出露连续。风化面灰黑色,灰褐色,新鲜面杂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复杂,砾石的成分主要有石英、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花岗细晶岩、绿片岩、硅质岩及各种蚀变岩石。砾石大小从1-2cm到30cm不等,个别可达50cm。主要为硅质胶结,少量铁质胶结。(3)白云岩。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矿权区北侧向中部延伸,呈北西向、进南北向延展。露头不连续。一种沉积型碳酸盐岩,滴酸起泡。风化面呈灰褐色,有刀砍痕,新鲜面呈灰白色。细粒-中粒结构,块状-砾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及粘土矿。 2.1.2 区域构造 根据不同区域构造组合特征及相关资料分析,赞比亚全境大致可划分成三个断块区和五个断褶带,即班戈韦卢断块区、津巴布韦断块区、巴鲁特斯断块区和赞比西断褶带、伊鲁米德断褶带、克巴伦断褶带、卢班底安断褶带、卢弗里安断褶带。 上述断块区、断褶带相互嵌合,共同构成赞比亚现今的总体构造格局。从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构造组合以及不同时期岩浆岩的分布、岩性组合特征分析,大致可区分出赞比亚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三次规模较大构造岩浆活动,依次为基巴尔安、加丹加及之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运动。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_刘远辉

2009年26卷 贵 州 地 质GU IZHOU GEOLOGY V o l 126N o 13(T o l 1100)2009 第3期(总第100期) [收稿日期]2009-02-25 [作者简介]刘远辉(1958-),男,贵州省贞丰县人,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工作。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刘远辉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本文通过贵州金矿多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和认识,结合以往金矿研究成果,划分了不同的成矿区带和矿化集中区带,阐述的各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指出的找矿方向,有助于今后地质勘查工作部署以及找矿与勘查研究并实现找矿突破。[关键词]金矿;分布规律;找矿方向;贵州 [中图分类号]P 618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43(2009)03-0162-08 1 贵州金矿资源分布规律 贵州省金矿资源较丰富、自然类型多样,黔西南、黔东南及盘县地区是主要的分布区。全省的金矿(化)集中区(带),主要有赖子山背斜金矿(化)带;灰家堡背斜金矿(化)带;戈塘背斜金矿(化)带;黔东南稳江背斜金矿(化)带;册亨百地、丫他)板其金锑矿(化)区带;盘县莲花山背斜及盘西背斜金矿(化)带;普安红岩背斜金矿(化)带;三(都))丹(寨)金汞砷矿(化)带、兴仁包谷地(大丫口)背斜金锑矿(化)带;晴隆碧痕营穹隆金矿化带等。探明的中型以上矿床有:贞丰县烂泥沟金矿、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兴仁县紫木凼金矿、晴隆县老万场金矿、安龙县戈塘金矿、普安县泥堡金矿,探明和发现的小型矿床和矿点若干,均分布于这些矿(化)集中区带内。 不同的矿(化)集中区带具有各自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金矿体依附于其成矿地质条件在矿(化)集中区内呈有规律的产出和分布,对各矿(化)集中区带进行矿田级的成矿研究并建立找矿模型,是贵州省金矿的/探边摸底0和/攻深找盲0重要而必要的地质研究工作。 111 成矿区带的划分和主要特征 从金矿的产出与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的相似性,并考虑今后勘查技术方 法综合手段选择的相近性,以利于对各有特色的 矿化集中区带进行深入的成矿研究和勘查评价。本文将贵州金矿划分为以下五个成矿区19个矿化集中区带: (1)黔西南台地相成矿区,划分为以下4个矿化集中区带: 灰家堡背斜、贞丰背斜矿化集中区;包谷地背斜矿化集中区;戈塘背斜矿化集中区;碧痕营背斜矿化集中区。 (2)黔西南盆地相成矿区,划分为以下5个矿化集中区带: 赖子山背斜矿化集中区;丫他)板其矿化集中带;百地矿化集中区;鲁容背斜矿化集中带;望(谟))罗(甸)矿化集中区。 (3)峨眉山玄武岩成矿区,划分为以下3个矿化集中区带: 莲花山背斜矿化集中区;盘西背斜矿化集中区;竹桶背斜矿化集中区[兼具(1)成矿区特征]。 (4)黔东南浅变质岩成矿区,划分为以下6个矿化集中区带: 天柱)白市矿化集中区;南加背斜矿化集中带;稳江背斜矿化集中带;黎平背斜矿化集中带;洪州背斜矿化集中带;从江地区金(多金属)矿化区。 (5)一级构造单元接合带,划为1个矿化集中带,即三(都))丹(寨)构造矿集带。 # 162#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目录 前言............................................. III 摘要.............................................. IV 第一章绪言.. (1) 1.1勘查区位置、交通及矿权信息 (1) 1.2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2) 1.3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 (3) 1.3.1 本勘查区涉及的地质工作 (3) 1.3.2 勘查区以往矿产勘查工作情况 (3) 1.4取得主要成果 (5) 第二章矿区地质特征 (5) 2.1地层 (5) 2.1.1 下奥陶统南津关组(O1n) (5) 2.1.2 下奥陶统分乡组(O1f) (6) 2.1.3 下奥陶统红花园组(O1hn) (6) 2.1.4 下泥盆统翠峰山组(D1c) (6) 2.1.5第四系(Qh) (7) 2.2构造 (7) 2.3岩浆岩 (9) 2.4围岩蚀变(变质作用) (9) 2.5地球物理特征 (10) 2.6地球化学特征 (11) 第三章矿床地质特征 (13) 3.1矿体特征 (13) 3.2矿石质量 (13) 3.3矿石类型和品质 (14) 3.4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4)

3.5矿床成因 (14) 第四章成矿远景分析 (15) 4.1矿床地质特征 (15) 4.1.1 曼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15) 4.1.2鸡街南问金矿化带 (16) 4.1.3 龙歪、下海子金矿点 (17) 4.2控矿因素分析 (18) 4.3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 (18) 4.3.1、找矿标志 (18) 4.3.2、找矿模型 (19) 4.4找潜力结论 (19) 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剖析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 卡林型金矿床指产于未经区域性变质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中的微细浸染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又称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渗透热(卤) 水型金矿床、沉积岩型金矿床以及“化学上有利于成矿的沉积岩层中的浸染状矿床”。该类型金矿床的贱金属含量低,具有一套中低温热液硫化物和蚀变矿物组合,形成环境以中温为主,不是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热泉型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可能也有分布。自60年代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先发现卡林金矿床以来,在该地区又陆续发现了30多个金矿床,内华达卡林金矿带的探明储量超过2000吨。美国卡林型金矿床的总储量达到3075吨,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储量还在增加。卡林型金矿床的规模大,形成许多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卡林金矿带中4个矿床的金储量超过100吨,其中,Goldstike金矿床的储量达到627吨。该类型金矿床在我国发现于80年代,已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滇黔桂和川陕甘“金三角”区。在滇黔桂地区已发现200多处矿化点、矿点和矿床,探明了一批大型和中小型矿床,少数矿床的储量接近超大型矿床的规模。 一、宏观地质背景 1. 空间和时间分布 卡林型金矿床具有分布局限和集中的特点,如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和犹他州形成Getchell等9个金矿集中区;在中国贵州形成黔西南金矿集中区、西秦岭地区形成川西北的松潘-平武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少数分布于科罗拉多地台上;我国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冒地槽。 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定年从侏罗纪到第三纪,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晚第三纪。部分矿床形成作用持续较长,如Getchell 和TwinCreeks 金矿床早期含金矽卡岩型矿化的年龄为95Ma 和92Ma;第三期为典型卡林型矿化,形成年龄为83Ma;第四期低品位金矿化的形成年龄为75Ma;第五期为典型卡林型金矿化,可以分为3 个阶段,形成年龄42Ma。卡林型金矿床由第五期金矿化叠加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探究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9-12-16T14:13:55.29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21期作者:方永财曹达磊 [导读] 对金矿进行开发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要:对金矿进行开发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金矿在成矿的时候,有一些地质的特征和规律。本篇文章对金矿形成的原因、地质特性和矿石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来对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并且还对金矿成矿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全面的讲述了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的规律,希望可以对以后金矿开采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探究 金矿大概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岩金矿,一种是砂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都是不相同的,而且在地质特征方面是非常多样的。对于不同类型的金矿,在进行开采和调查方面的相关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定要对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金矿的开采效率。 一、金矿的形成 金矿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人觉得金矿是由于火山喷发,岩浆从地下带上来的物质所形成的。在金矿矿脉当中,包含着和一些物质所形成的天然金,金矿矿脉一般都是由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石等物质组合而成的。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在矿脉当中除了金之外一些物质都会出现氧化的情况,天然的金就会经过水流的影响慢慢变成金块,这样也就变成了金矿。 二、金矿地质特点的探究 (一)金矿矿体分布的特征 需要很多种因素的影响才可以让金矿形成,在所有的因素当中,地域环境属于主要的一个因素。在金矿矿脉形成的时候会受到地层岩的影响,而且在方向的方面,是和断裂层相同的,在平面上经常会出现多种形状,如连续分布的形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影响,金矿矿脉在形成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大的地域差别,而且金矿矿脉的结构常常是比较复杂的,而且穿梭在很多地层中,一般情况下,硅化带形成的矿脉是喇叭的样子。 (二)金矿地质的性质 金矿地质具备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性质,根据金矿矿石的特性而言,金矿可以分成石英岩、粉砂岩等等类型,针对所有的金矿岩石来说,这些岩石都是随机进行分布的,没有一个相应的恶规律。在区域分布方面也是很模糊的,这些原因导致金矿在地质方面变得非常多样和复杂。对于金矿的地质结构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经常是体现出轴斜方向分布,而且还有着延伸的性质,与轴线相近的地方一般会在低角度逆断层。金矿主要会产生两种形态,一种是断裂形态,一种是层控形态,断裂型通常会在逆断层当中出现,在形状特性上面多数为透镜的形状。在层控型矿体中,有着碳酸盐的形态,产出的部位经常是轴线地段,这属于层间性质矿脉的分布,矿体的形状一般是层片的形状,还有的会出现透镜的形状。而且层控型的矿体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所以这样的矿可以用来进行开采。 (三)金矿矿体的特征 因为受到地层和结构等方面的影响,金矿矿体就会出现一个特征。金矿矿体在构造的时候是比较集中的,而言和矿体四周的岩石逐渐的进行过度。金矿矿体的平面很多都是弧形来进行分布的,而且还比较规律。与此同时,矿体的平面属于分支复合的形状,而且金矿矿体很多部分都是透镜状。要是金矿矿体整体属于透镜状,那么平面就是分支复合的形状,并且在金矿矿体当中,延伸是比较大的,矿体的厚度也是比较厚的。 (四)金矿矿石的特征 金矿矿石有着非常多的类型,人们经常见到的类型有石英、褐铁矿、黄铁矿以及萤石等等。其中在石英当中在花岗岩中比较多,而且是灰白色的,属于比较不常见的矿石。褐铁矿是根据褐铁矿、云英和一些矿物质合成的一种矿石,一般在地表处比较常见。黄铁矿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矿石,主要是由黄铁矿和黄玉和石英组合而成,一般会分布在角砾岩当中。萤石是一种与黄铁矿的矿石相似的一种矿石,主要的形状是短柱型,萤石当中的主要成分包括了石英、白云母和锡石等等,萤石一般会出现在黄铁矿和锡石矿石当中的裂缝中。金矿的矿石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条件的不同,矿石的结构也会有不同的差别,大概可以将其分成两中,一种是原生矿石,另一种就是氧化矿石。原生矿石主要的矿石有黄铁矿、磁铁矿等等,想要找到这样的矿石,就可以使用探针来进行判断。 三、金矿成矿的规律探究 (一)地质流体下的成矿规律 在金矿成矿的时候,地质流体在成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不同的流体也会对金矿的成矿带来一些不同的影响。在受到地质和环境影响的时候,金矿成矿的各种因素是分散的,而且地质的土层和流体间的结构是比较紧密的,金矿在成矿的时候地质土层掌握着地质土层的耦合,而且这也是主导的一个步骤。土层间的流动可以对地质流动提供相应的动力,再加上环境的影响,很多流体矿质就会在土层上进行沉积,这样也就使金矿成矿了。 (二)成矿地质结构影响的规律 金矿成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地表的变化,另一个就是层级结构。对于地层结构的改变而言,地层在以往一直处于隆起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在很多地方会出现塌陷的地层情况,因为地层活动不断的进行改变,这样也就使地质影响变得复杂,从而在断层地方出现了很多的沉积物。此外,这个地层的沉积物在岩浆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就会发生沉降压实的情况。所以,金矿在进行成矿的时候,是不能摆脱地质结构改变的,而且地质结构的改变也给金矿的积累提供了条件。 (三)控矿层位影响下的成矿规律 断裂带会控制住矿带的分布,让金矿矿带分布和构造间出现整体的性质。金矿成矿的原因是非常的多,如片岩、火山岩和侵入岩等等,金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金矿化体,使沙金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矿源。而且在岩体和矿体当中金的含量经过长时间的风化,要是性质比较稳定的黄金在物理作用下就会变成多种形态在岩石当中分离出,从而也会丰富沙金的矿源。除此之外,多种可以影响金矿成矿的因素,在使金矿形成的时候,经常有着很多的成矿作用,这样也就导致成矿多样性的情况发生,对于这样的情况,就会对金矿带来一些条件。最后,因为构造情况的发生,导致构造控矿体现出了复杂化,对于金矿成矿来说,既可以是比较简单的断裂结构控矿,还可以是互相进行控矿,同时,成矿的作用在受到多期性构造之后,会带来直接的影响,这样也就帮助金矿矿化的丰富提供了条件。

广西方解石脉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收稿日期〕2001-12-03;〔收稿日期〕2002-02-05 〔作者简介〕张振贤(1934-),男,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 ①李祖才,广西地质与矿产资源,1950。 广西方解石脉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张振贤 (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广西南宁 530023) 〔摘 要〕在二叠纪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和生物礁的复合部位,含金方解石脉受右江断裂作用影响,具有挤压、扭 动、碎裂构造特征,矿体产状以脉状为主,次为不规则状。矿石结构构造为透镜状、条带状、扁豆状、浸染状、细脉状 和角砾状。金属矿物除自然金、银外,还有黄铁矿、辉锑矿、辰砂、白钨矿、毒砂、磁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 为主,次为石英、高岭石,局部有萤石、水云母。围岩蚀变自内向外具有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重晶石化。矿石品位变化极大,一般为(1.5~19.06)×10-6,最高440.66×10-6,方解石脉晶洞中产 皇冠状狗头金,重47kg ,揭示了金矿资源的前景。 〔关键词〕金矿床;碳酸盐岩;方解石脉 〔中图分类号〕P 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61(2002)02-0047-04 据史料记载,广西田阳、田东、德保和大新一带岩溶凹地中产金,计15处,曾产金513两(吴燕生、周光, 1937~1949)①。其中田阳县叫曼金矿被认为属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床(褚有龙,1957)〔1〕。70年代,区域 地质调查在上林县镇圩等地岩溶凹地发现砂金,产金>10kg 。90年代,凌云县下甲村当地群众在水晶砂矿两溶洞中,发现自然金粒和金丝,产金266.1kg ,提出碳酸盐岩方解石脉中的石英细脉与含金硫化物的关 图1 广西区域构造示意图 1-地体;2-断层系〔3、4〕。最近几年,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发 现大量金矿化异常,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找矿线索。根据笔者 调查,认为这类矿床受成岩后生作用所控制,属碳酸盐岩方 解石脉型金矿床。现以叫曼金矿为例探讨广西方解石脉型 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以飨读者。 1 区域地质 广西地处华南板块的南部,属特提斯构造和华夏构造的复合部位(图1)。目前在碳酸盐岩中发现金矿19处(图2)。其中田阳叫曼金矿和沿老窿附近的砂矿位于右江断裂的南 西侧;凌云下甲等地的砂矿位于右江断裂的北东侧。显然, 矿化作用的分布受右江断裂所控制。右江断裂二叠纪为转换断裂,西南侧生物礁向南迁移,东北侧生物礁向北迁移。在礁体迁移的前缘,普遍发育灰岩、方解石脉,为含金硫化物石英细脉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三 叠纪右江断裂具有自南而北推覆断裂特征。早期控制着微粒型金矿的分布〔4〕;晚期则控制着碳酸盐岩方解 石脉型金矿的分布。 2 矿床地质 田阳县那坡乡叫曼金矿位于五村背斜北翼,二叠系朝马新村生物礁向东变为碳酸盐台地边缘相厚—块第15卷第2期2002年6月 广 西 地 质Guangxi G eology Vol 115 No 12 J un 1 2002

云南省勐海县南罕金矿地质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1813383.html, 云南省勐海县南罕金矿地质特征 作者:邹启平 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1期 摘要: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构造、地层关系密切,双重控矿明显。 关键词:热液型矿床;构造控制;云南勐海县南罕啊 1. 区域地质概况 南罕金矿矿区区域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Ⅰ)昌宁—孟连褶皱带(Ⅱ)临沧—勐海褶皱束(Ⅲ)之临沧—澜沧复背斜的南部。 区域构造属昌宁—澜沧复背斜东侧复式背斜的一部分,呈近南北向延伸,轴部被印支期勐啊花岗岩基所破坏,燕山期花岗岩沿花岗岩基中的北西向断层带分布。区内断层发育,以北西向压扭性断层为主,北东向为辅。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图1)出露地层从新至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中生界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上段(J2h2)、下段(J2h1)、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下段(Pt3ml1); 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是矿区的赋矿地层:分布于矿区西部及南东地区。与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呈不整合接触。厚350~600m。据岩性特征分三层: 第三层(J2h1-3):紫红色块状泥岩夹黄白色中厚层状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厚32.51m~208.29m,平均厚88.50m。 第二层(J2h1-2):灰黄色、褐黄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紫红色细砂岩、灰黑色泥质粉砂岩夹灰岩透镜体;厚32.98m~127.07m,平均厚72.59m。 第一层(J2h1-1):灰白色、灰黄色厚层块状细至粗粒含砾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细—巨砾岩(底砾岩);厚71.07m~177.64m,平均厚103.51m。 第四系全新统(Qh):沿河谷及山间凹地分布,主要为冲积、洪积及残坡积砂砾、粘土 等堆积物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0m~50m,本次重点工作区钻孔揭露残坡积层厚2.09m~12.64m。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作者:

-----------------------日期:

金矿 一、金矿资源 一、资源状况 根据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其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在已知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括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4264.78t,其中:岩金2515.8t,占59%;砂金557.42t,占13.1%;伴(共)生金1191.56t,占27.9%。 建国以来到“八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5340.98t。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 t3-18-5.jpg 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结构

t3-18-6.jpg 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 11025t。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地理分布 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图3.18.1 中国金矿分布图 m3-18- 1.jpg 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

浅析湘西沃溪金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深部找矿

浅析湘西沃溪金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深部找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先进技术对沃溪矿床V3矿脉深部(29中段)矿体进行了矿石矿物学研究和分析。发现深部矿体自然金中含有Ag、Sb、Pb、Bi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明显比浅部(24中段以上)自然金相应组分的含量偏高,深部自然金的成色(≤995)比浅部自然金的成色(≥999)明显偏低;深部矿体矿石中发育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硫锑矿、车轮矿等矿物.形成明显比浅部矿体组成复杂的矿物组合.显示矿床深部发育Au—Pb—Zn—Bi Cu 的矿化作用。上述表明:沃溪矿床深部可能发育具Au—Pb—Zn—Bi Cu等元素组合的新矿体它不同于浅部的w—sb—Au元素组合的特征。因而深部找矿工作应多注重Au—Pb—Zn—Bi Cu多元素矿床。 关键词:深部找矿;矿化;金矿床;湘西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through advanced technology to WoXi deposit V3 veins deep (29 middle) orebodies on ore mineralogy research and analysis. Deep natural gold ore bodies found contain Ag, Sb, Pb, Bi impurity element content than obvious shallow (24 middle above) nature gold content of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on the high side, deep natural gold, who (or 995) than shallow natural gold quartile (999), who obviously low; Deep ore body in the ore development stibnite, pyrite, depressed, chalcopyrite, tetrahedrite, sulfur TiKuang, wheels ore mineral etc. Formation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minerals of shallow orebody complex combination. Shows the deep deposit growth Au-Pb-Zn-BiCu of mineralization. The above shows that: WoXi deposit may have Au-deep development of Pb, Zn-BiCu combinations of elements such as the new ore body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shallow w-sb-Au element combination of features. So deep prospecting work should notice more Au-Pb, Zn-BiCu multiple-element deposit. Keywords: deep prospection; Mineralization; Gold deposits, xiangxi 1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板岩中,已有大量文献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概括。矿床V3脉是主要的工业矿脉之一。V3矿脉为似层状,由6个扁豆状或透镜状矿体组成。矿体/脉沿层间断层产出,且总体与地层产状一致。在矿区西部,矿体走向近EW ,倾向N;矿区东部矿体走向变为SEE向.倾向呈NNE向。矿体倾角较缓.在25~3000浅部(24中段以上)矿体均沿倾向向NE 侧伏呈舒缓波状延伸。深部矿体发生褶皱.多沿倾向向NEE方向侧伏。矿体地表延伸在1 km以上,单个矿体长度为75~190m、倾向延伸为550~1975m、平均厚度约为0.52 m。矿脉发育含金石英脉、块状辉锑矿一白钨矿矿脉、块状白钨

某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摘要]××金矿床是我省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多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综合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机理。 [关键词] ××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机理 1 区域地质背景 ××地区位于××褶皱系××优地槽褶皱带××复向斜西北仰起段。区内基底为早古生代长德变质岩系,呈零星残片状分布。盖层有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自晚侏罗世以来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使板块边缘接触带处于活化阶段,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构造和火山~岩浆作用,形成了以东西向断裂带为主体构造格架的中~新生代盖层构造体系,这个阶段的构造运动以差异性断块远动为主要特点。盖层褶皱发育微弱或局部在断裂中,尤其在燕山期火山~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大量的金.多金属矿产是该区主要成矿时期(图1)。 2 ××金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近矿围岩特征 2.1.1 成岩特征 ××矿区火山~次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矿物特征、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陆源活动带,岩浆形成温度及深度分别为火山岩:1094~1230℃和94Km;次火山岩:1101~1223℃和85Km。根据锶同位素和岩浆形成深度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本区火山~次火山侵入杂岩的源岩区应为石榴二辉橄榄

岩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即经过壳幔运动改造或地幔交代作用后的强大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沿壳断裂带的喷溢或浅成、超浅成相侵入活动。 2.1.2 成岩与成矿关系 成岩与成矿作用都是在地壳地幔运动控制下的漫长地质作用过程。全球性广泛发育的热液脉状金矿床都与一定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而且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幔源岩浆体系和穿透性深断裂有关。××金矿床研究表明,矿体产在次火山岩脉密布的破碎蚀变带中,矿石石英包体块中子活化K~Ar年龄为127.8±0.2Ma,次火山岩脉Rb~Sr 等时线年龄为130Ma,说明矿体与次火山岩脉具有极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金矿床的岩石微量元素和同位素(Sr、S、Pb)组成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其含矿热液与火山~次火山岩来源于地幔岩,同属地幔源。含矿热液是在幔岩部分熔融产生,初始玄武岩浆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地幔气~液流体和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由于[Si —O]体系和[H—O]体系分离而产生的气~液流体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成岩作用控制了矿液的形成和运移。矿液的沉淀和矿体定位主要和成岩后的断裂构造及一定物理化学条件制约的蚀变作用有关。 2.2 控矿构造特征 ××金矿床位于东西向××断裂带的中段南侧。受××北西向断裂与南北向的××断裂交汇控制。矿床控矿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与成矿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成矿前断裂构造、成矿期断裂构造、成矿后断裂构造。 2.2.1 成矿前断裂构造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焦家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2700字 金矿指金矿石或金矿床(山)。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金矿床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摘要:在我国已探明岩金储量中,胶东地区金矿产量可以占据到1/3,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总体金矿产量。其中焦家金矿处于胶东金矿体系中区西北部,地质结构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比较大,围岩蚀变情况严重,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本文对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焦家金矿;矿床成因;地质特征 引言 焦家金矿床产出环境与成矿动力学均有一定特殊性,为提高其开采量,需要做金矿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分析。即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存在的各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进行野外实地开考察,从区域构造出发,对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以及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焦家金矿控矿模式。 一、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难点 焦家金矿作为我国金矿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多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完全解决,如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成因以及构造控矿机制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专业与技术上的统一。同时,目前对胶西北整体控矿特征以及成矿演化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从焦家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研究成果来看,其矿体比较密集,并且可以确定寺庄、焦家、马塘以及望儿山等为一个成矿体,在地质结构深度通过低品位矿体连接在一起,但是具体分析资料成果比较少,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图古日格金矿矿石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图古日格金矿矿石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图古日格金矿矿石属低品位石英脉型金矿石,矿石中Au品位多在1~9.95×10-6之间,平均5.09×10-6,高品位矿石品位可达到882×10-6。矿床中的金矿物多以自然金为主,形态多呈圆粒状、麦粒状、片状,少数呈不规则状、细丝状,树叉状及串珠状等。矿石构造以脉状、浸染状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硫化物,大量为Sb、Cu的硫化物,含有少量的As化物。通过对其氧同位素、硫同位素测定,以及对矿床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图古日格金矿矿床中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岩浆,但其中也混入一定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金的形成主要与二叠纪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构造充填型矿床。 标签:图古日格金矿;矿石特征;矿床成因 引言 图古日格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政府驻地海流图镇方位310°,距离103km,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苏木。1995年核工业二O八大队对本地区进行了找矿工作,发现了7号脉,为含金脉体。1996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十一支队在该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巴音杭盖金矿区普查报告》。1996年至2012年之间,图古日格金矿为进行矿山生产,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结合生产实际,对深部资源进行控制,并对其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期地槽褶皱带宝音图隆起北段,受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等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宝音图群(Pt1by),分布于图古日格金矿西矿区东南,面积约 1.2km2,岩性组合为浅灰色、灰白色石英岩、大理岩夹灰色石榴石蓝晶石二云片岩及云母石英片岩,岩石成层好,层理发育。岩浆岩广泛出露,主要有石炭纪蚀变闪长岩(C1δ)、石炭纪透闪石岩(CΣ)、石炭纪斜长花岗岩(C2γο)、二叠纪似斑状花岗岩(P2γ)。 矿区有石英脉69条,总体上呈南东撒开,右行侧列排列。平面上呈“Χ”型、“入”字型展布。含矿石英脉主要有7、2、2-1、2-2、2-3、33、18、125等脉体。单脉长600~1600m之间,宽0.8~2.0m之间。其中较大矿脉有7、2-1、2-3号脉。其中7号脉主要赋存在石炭纪蚀变闪长岩中,2-3号脉赋存在古元古界宝音图群上段灰白、浅灰、褐灰色石英岩、大理岩夹云母石英片岩中。其余矿体分布在二叠纪似斑状花岗岩中,似斑状花岗岩是矿体的直接围岩,矿体与围岩界线多呈渐变关系(见图1)。 2 矿石特征

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禤国棉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引言 近年来,广西省不管是矿产资源冶炼加工企业的数量,还是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都已经相当可观了。仅以2003年为例,在有色金属行业,整个广西共134家冶炼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04.123亿元,增加值34.482亿元,销售额101.203亿元,利税总额13.782亿元,约占整个工业企业规模的8%。其中,金矿企业产值对整个有色金属行业仅贡献1.5%。由此可见,广西金矿产业在整个矿产行业的占有量还很低,相对于其他矿产来说,金矿对广西的经济增长贡献还很有限,而广西的金矿资源在其贵金属储量中的占比量是较大的。在此背景下,探讨整个广西的金矿探寻、开采前景很有必要。本文先对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省内找矿前景,得出了一些可靠结论,以期给金矿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 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探讨 传统观点认为金矿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20世纪80年代突破该观点后,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矿源层的成矿重要性,对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参考。下面分四个方面来探讨各类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 1.1 时空角度 广西的金矿成矿时期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元古代成矿期、加里东成矿期、海西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喜山成矿期。金矿的成矿发生在沉积层,一般需要经历初始聚集、富集成矿的漫长演变过程,因此该类矿床的时控表现较为复杂。不过广西区内所有金矿成矿都有一个相对重要的时期,以此为出发点,在漫长的成矿期中,可以抓住决定矿产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时控”,即决定矿产形成的主要时期。那么在我区金矿成矿过程中,桂西主要以海西成矿期为主,桂东南和桂东则以燕山成矿期和加里东成矿期为主。分期阐述如下:(1)元古代期。矿化现象较为常见,而有多处含金石英脉型矿点分布于桂北地区,初步分析为雪峰期的产物。(2)加里东期。是桂东地区成矿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数据分析和地质依据,矿床类型主要是含金石英脉型,来自寒武系的岩浆热液。(3)海西期。属于桂西曼矿区重要的成矿时期。矿床类型有微细粒的侵染型和含金方解石脉型,微细粒的金浸染于粉砂岩和炭质白云质灰岩中,而含金方解石脉型金矿来自中石炭统黄龙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属于新类型,由地液溶滤成矿,不过地液主要是受古岩溶的控制。(4)燕山期。属于桂东地区重要的成矿期。由于受燕山期的断裂带影响,金矿主要为蚀变岩型,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的重熔花岗岩。另外,资料显示,燕山期是一个重要的内生金矿成矿期,也存在外生金矿的富集,此期生成了很多伴生金矿。(5)喜山期。在所有的成矿期中,喜山期是主要的外生金矿成矿期。 1.2 层控角度 根据已知金矿的资料,在全区已探明的矿床中,受地层的控制和约束,矿体的产出表现出显著的层控特性。其矿区分布也局限在特殊的地层中,受含金地层的控制。赋矿地层时代从寒武系到白垩系均有发现,如表1所示:在金矿成因中,区域质变、热液活动、地下水的溶滤都出现在特定的地层内,显示出金矿成矿物质的分布、成矿过程都具备显著的层控特性。现按主要的不同层控特性阐述如下:(1)寒武系。当前桂东地区的主要金矿层控层位。桂东地区的变质热液形成的含金石英脉型矿产都产于寒武系,且本区的产金丰度值高出其他金矿几十倍。另外,寒武系中还含有炭质,对于硫化物和金的沉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全区范围来讲,桂北、桂东的金矿均与寒武系有很大的成因关系。(2)泥盆系。是本区多数金、 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 禤国棉 (广西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31) 摘 要:文章总体分析了广西的金矿行业发展现状,再从四个角度重点探讨了该区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桂东、桂东南、桂北、桂西北、桂中五个地区分析了各区的找矿前景,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给广西的金矿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分区;找矿 中图分类号: TD16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4-0008-02 [作者简介] 禤国棉(1972- ),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金 矿的成矿理论研究。 – 8 –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 一、岩桨热液金矿床 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 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

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 g/t以上。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第9卷第3期贵 金 属 地 质V o l19 N o13 2000年9月JOU RNAL O F PR EC I OU S M ETALL I C GEOLO GY Sep1,2000 文章编号:100224182(2000)0320166204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邵晓东,李景春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 沈阳110032) 摘 要: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 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间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 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 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 型、蚀变碎裂岩型、石英脉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一喜马拉雅期1砂砾层型在各矿化集中区均有不同程 度分布,主要为现代地质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金矿床;工业类型;时空分布;中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18151;P617 在对我国金矿床工业类型初步划分的基础上[1], 进一步分析各类型金矿床的重要程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指导金矿勘查、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1 金矿床主要类型 金矿床类型繁多是我国金矿床的一大特点,这是由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和特殊地质环境所决定的1尽管在生产实践中对各种类型金矿床都有所强调,但不同类型的金矿床其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别.从目前蝗勘查及开发情况来看,各类型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我国黄金产量主要来自岩金矿床,其次是砂砾层型矿床,此外尚有大量有色金属矿床中的伴生金. 最近20多年来,岩金矿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无论是矿床数量还是储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新类型矿床的发现和新成矿区的确认更为引人注目.从总体上看,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微细浸染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是当前我国岩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其中石英脉型和蚀变碎裂岩型无论在矿床数量上(表1)还是在储量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含金石英脉一直是人们最为主要的开采对象.在许多地区,人们把石英脉和蚀变破碎岩带作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糜棱岩型金矿床目前虽然为数不多,但已发现的矿床多以其大储量和较为稳定的品位所决定的巨大经济价值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红土型金矿床在我国尚属新发现的类型,这类金矿床与铁帽型金矿床一样,都具有埋藏浅、易采、易选的特点,对其开 收稿日期:2000-04-28.张哲编缉.发有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矿砾层型金矿床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黄金业的重要开采对象.据不完全统计[2],全国已发现该类金矿床(点)4000余处,广布于全国727个县(市). 2 空间分布 任何矿床的产出都与地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金矿床也不例外,它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环境、含金建造、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因素所制约.中国大陆是现今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太古宙—早元古代的原始地壳克拉通化阶段,中、晚元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