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政策法规复习资料

交通运输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也就必然成为交通运输政策的主体。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决策权力的分散性,政策主体较为多元化,政府 内部的行政长官、咨询者、研究机构、议员及其助手以及政府外部的利益团体和协会、委托人团体等都作为政策主体的一部分。
在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政策的决策权力则更加集中在交通运输行政部门,行政部门的权力和影响往往更大。
交通运输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是满足经济社会活动对于交通运输的需要,创造最大的空间及时间效用。


交通运输政策的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行政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行政手段有着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等特征。便于解决一些特殊的、紧迫的、爆发性的交通运输问题。
行政处罚:申诫罚(警告、通报批评),财产罚(罚款、没收财物),行为罚又称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资格能力罚(暂扣、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
交通运输政策的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范、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交通运输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它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法律手段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解决那些共性的问题。

交通运输政策的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交通运输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交通运输政策顺利实施的方法。它的主要特征在于间接性、有偿性和关联性。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的基本目标:1、资源的合理配置;2、产业的合理布局;3、交通运输的合理化;4、交通环境保护;5、拟制交通运输业中垄断势力的形成和增长;6、规范交通运输市场,减轻交通运输带来的社会公害;7、有利于体现交通运输业的公共服务性。


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交通运输就越发达,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就越高,国家和民众对环境重视程度也就越高,环保投入也越多;相反,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交通运输就越不发达,从而交通运输造成的环保压力就越小,政府对环保的要求也就越低,投入也越少。
交通运输业的公共服务性。交通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道路、航道、引航设施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都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的性质,一般都需要极高的成本,因而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这些基础设施无法由

私人企业提供。因此,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不通过各种方式、不同程度的直接投资和提供这些交通运输设施,或者间接补贴这些设施和服务的提供者。
我国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的主要任务。1、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2、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的总目标是政策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总的发展方向,是对该历史阶段结束时整个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的总体构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的基本政策是政策主体用于指导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工作的指导原则,是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化,构成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的主轴。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的具体政策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准则、界限性规定等。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
法律规范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交通运输行为的行为规范。是交通运输政策确立和实施的保障。

论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三个阶段。1、探索和初始发展阶段。2、城市发展引领下的快速增长阶段。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快速发展阶段。


各运输方式的经济技术特征。
铁路运输的缺点。列车编组等作业环节占用时间长,增加运输时间;装卸次数多,货损率较高;需要其它运输方式配合才能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投资较大,固定成本较高,建设周期长,占用土地多。
铁路运输主要适合承担:大宗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散装货物、罐装货物;大批量旅客的中、长途运输;货物的集装箱运输。
公路运输的优点。运输速度快;灵活方便;原始投资少,经济效益高;驾驶技术容易掌握;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技术改造容易。
公路运输的缺点。运输能力小;运输能耗很高;运输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运行持续性差;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
公路运输适合承担的运输任务:中短途运输,补充和衔接其它运输方式,远离铁路的干线运输。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公共产品属性。
首先,轨道交通运输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其次,轨道交通运输是可分割的。最后,城市轨道交通的使用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比如达到拥挤临界点之后。

交通运输业相对于其它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交通运输不生产新的物质产品;交通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过程;交通运输业生产的是同一种产品。
交通运输政策制定的原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配合

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原则;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的原则;运输结构合理化的原则;重视运输安全的原则;资源、环境可持续原则。


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称为私人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称为俱乐部型准公共产品。
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称为拥挤型准公共产品。




论述交通运输设施的外部性及其控制措施。
间接规制是不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仅制约阻碍市场机制发挥职能的行为,并且是以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职能而建立完善的制度为目的的规制。



交通运输价格的特点。交通运输价格是一种劳务价格。货物运输价格是商品销售价格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价格具有按不同距离或不同航线而不同的特点。交通运输价格具有比较复杂的比价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价格具有以下职能。交通运输收入分配。社会收入再分配。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铁路运输定价模式越来越多样化,比如季节运价、多车运价、优质运价、浮动运价、合同运价、车种运价等。

拉姆齐定价是指所运货物本身的价值高低为基础确定交通运输价格。
论述交通运输价格制定趋势。反对无序竞争和垄断。建立运价与物价联动机制。制定多层次的运价体系。实行地区性的区域运价政策。推行协议运价政策。贯彻优质优价原则。实行财政补贴政策。
投资是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垫付货币或其它资源用于某种事业的经济活动。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该由政府补贴,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产业特征,轨道交通产业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市场结构,线路独占,与其它交通方式存在替代性竞争和协作,其它公共交通价格水平直接约束轨道交通的票价水平。企业性质,具有公共福利性和盈利性双重性质。



交叉补贴是允许轨道交通企业通过开展非主营业务,并在非主营业务下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过去的二十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制约运输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长期推行分方式管理。交通与非交通管理严重分离。政企不分的情形长期存在。行业协会等监管机构没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中央和地方未能行车有效的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