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这里有6颗糖果,分成3份,你打算怎么分?(用小棒代替)

(1)讨论分配方案。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听了结果,你想说什么?

(4)公平的分法,那要怎么分?

(5)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理由

(2)让学生用16根小棒代替枫叶,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4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2的第1题。

2.练习2的第2题。

3.练习2的第3题。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1)用8根小棒代替果冻,按每2个一份的分法平均分,看看能分几份。学生

动手。

(2)指名上讲台来分,其他小朋友观察。

(3)交流可以分几份?为什么?

(4)小组内讨论: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与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练习:科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2的第4题。

2.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2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5等于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5条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条)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题。

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2题。

4.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12÷3=4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

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9、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反思: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2,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24÷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24,因为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6。

三、练习

1.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2.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学习过程:

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

2.二()得八二()一十()六十二三()得九()三得六三()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9÷3=3 8÷4=2

12÷3=4 l2÷6=2

4、让学生观察练习四的第1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2题请学生先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完成填空。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

6、第3、5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7、第4、7题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练习。

8、第6、9题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9、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第8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计算。

10、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填写。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集体订正。

11、第11题,找朋友。教师说明题意,并带着学生先做。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如果想不起来用哪句口诀,可以看除法算式上面的乘法算式。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12、第12题是“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

13、师生共同总结本练习课的内容。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A:

(1)从题中你们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怎样解答呢?

(3)怎样列式计算了?

(4)怎样检验是否正确呢?

B: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5)(1)从题中你们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6)想一想:怎样解答呢?

(7)怎样列式计算了?

(8)怎样检验是否正确呢?

C:比较上面的两题,你能发现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课堂练习

1.第24页"练习五"中的第一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24页"练习五"中的第二题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练习五

学习目的:1.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5÷3=5 10÷5=2 12÷3=4 8÷2=4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课指导练习:

1.练习五第3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比较这两个题,你想说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用除法计算。

2、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4、练习五第6题

引导学生看清表格。比一比,看谁填的速度快。

5、练习五第7题

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并说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6、练习五第8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看图思考,确定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7、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解决问题等内容。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方法的学习比较枯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是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过度到脱离实物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算理,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0课时 1.加法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

人教新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利用简洁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洁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秀丽的图案呢?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综合、灵敏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学问,能够设计出各种秀丽的图案。 2、培育学生对设计的深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3、自己设计图案,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学问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预备] 纸、剪刀、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一些很秀丽的图案,知道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吗? 课件展示图案。 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同学们,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学生商议沟通。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秀丽的图案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杰出的设计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引导学生观看,思索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然后集体商议。 预设:生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 生2:可以依据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生3: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依据刚刚商议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宠爱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察,准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3)拓展想象,鼓舞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三、课堂小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讲课设计 指引学生研究规律,初步培育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数学游戏中意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一同看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讲课设计!欢迎查阅!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讲课设计1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讲课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数学讲课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术. 数学思虑.解决问题以及感神情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供给有价值的数学,并在讲课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育自主研究.猜想考证的学习习惯,并指引学生与别人进行踊跃有效的合作沟通.讲堂讲课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办情境——成立模型(研究沟通)——解说应用. 本节课经过创办小猴子采摘水果的情境,经过竞赛图提升学生练习的兴趣,合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沟通各自的计算方法,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进一步理解坚固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接着,创办了购置购置公园门票的生活情境,学生经过自己与几个朋友与游乐或与多少家人游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育了学生 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的习惯.进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其他,再创办了〝有_名学生去郊游,带了5个帐蓬能住下吗?〞的生活情境,先让学 生依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达成,再小组沟通,培育学生在实质情境中的预计意 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讲课设计2 本课是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经过练习使学生娴熟地掌握和运用5的乘法 口诀,并能灵巧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诘问题. 课前我针对孩子们喜爱竞赛的心理,联合本班讨论系统,创办了夺星赢笑容的 竞赛情境.经过由浅入深的四轮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踊跃参加,踊跃竞赛,进而理 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讲课时,我先让学生回想5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了齐背.抽背和口算题抢答.旨在唤起学生的记忆,针对较难的几句口诀进前进一步的复习和坚固.学生的参加面较 大,踊跃性也较高.在学生的知识和情绪热身今后,开始了第一轮竞赛——口算.因为有复习的铺垫,大多数学生都较快较好地达成了竞赛题目,顺利的夺得了第一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共13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教案(共13课时) 电子备课表格 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教具准备: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 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方法。 老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 2.自主探究: 1.验证二(1)一共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 帮忙。 学生汇报: 1)用口算5+2=7,30+7=37 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5根+2根=7根,30 根+7根=37根。 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 是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老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20+67=。24+63=。46+53= 62+17=。35+24=。3+84=。43+40= 2.数学医院: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材第17、第1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会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3.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的道理。 教学教具 小棒、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第29届奥运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召开的吗? 生: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 师:你们还记得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上的前几名吗? (播放北京奥运会的精彩短片,最后定格在教材第17页的情景图上) 师:有许多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这次奥运会,他们为了能在奥运的赛场上升起自己国家的国旗,奏响自己国家的国歌而拼搏着……这就是第29届奥运会的金牌榜。 【设计意图:北京奥运会是全体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事,用这一现实的素材引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生2: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3:英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4: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呀!一个个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问题吗? 师:老师已经知道我们中国位居榜首,最想知道的就是第二名和第三名差多少枚金牌?也就是同学们问的“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或者说是“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怎么列式呢? 生:36-23=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好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摸索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文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干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运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进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爱好。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进程,更有利于学生知道除法的意义,巩固运算的方法;在对照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知道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控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进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何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知道,提高运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干知识,逐渐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进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 课件顺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情势,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想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运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何用除法列式? (2)运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模板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 案模板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最新模板1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实验教材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因“有余数的除法”前移,此单元后移至本册。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用估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 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编排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贴近学生生活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本单元遵循这一原则,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参观“世博会”的情境,提出买车票的张数、比较各种车票的价格、“海宝”的销售量等实际问题;为估算教学设计了“看巨幕电影能不能坐下”等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增强了时代感。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独立思考,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单元仍然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呈现两位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还通过小精灵的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提示可能还有其他算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时,也出现口算的方法。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突出估算的策略 估算是近似地猜测事物数量的行为, 估算能力是指个体懂得在什么情况下无法或不必做出精确的数字处理或数字运算,而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策略给出近似答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本单元教材,在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通过例4及下面的问题,给出了两种估计的策略:往大估或往小估,通过得出的中间数与准确数和座位数之间的关系,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例如,例4通过往小估,得出中间数,用中间数与座位数比较,得出中间数大于座位数,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出总人数大于座位数,坐不下,解决了问题。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例4,通过先选择的估算单位(接近的整百数)不合适,不能判断;再进行调整,选择了合适的单位(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后,通过中间数,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判断解决了问题的编排,让学生经历选择单位的过程,体会要根据数据的情况,不断调整估算方法,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解决问题。 四、具体编排 (一)口算 1.主题图 (1)主题图呈现了六个年级同学准备乘车去参观“世博会”的情境。图中给出了每个年级两个班的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提供现实背景。 (2)主题图中蕴含着大量数据,不仅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还为巩固练习已学的口算提供了条件。 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 (1)例1(1),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通过小精灵的问话,明确要求用口算计算,并提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呈现学生的两种不同的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学总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既是对已学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巩固和应用,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这部分内容学习得好坏将对以后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 3.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课时教学设计 1.加法 不进位加

32+30=6225+20=45 )提出问题,并汇报。 ) 列出算式。2.想一想,填一填。45+2=(47) 53+32=(85) 3.看图列式计算。

方法2:摆小棒。先摆出3捆零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 方法3:列竖式计算。 (4)明确:笔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3.(1)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35+32。 (2)小组合作进行计算,然后说一说计算过程。 (3)归纳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1) 23+4=27(元)(2) 31+18=49(元) 4.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和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一共浪费多少升水? 5+24=29(升) 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思 5.已知☆和△代表两 个不同的数字,你知 道☆和△各代表什么 数字吗?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6、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7、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8、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9、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助学: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 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怎样列式?交流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1)用口算32+5=37 ,(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小结:做这道题时,可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笔算)笔算时要个位和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三、巩固提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人教新课标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再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教学重: 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9页的例2和例3。 二、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12-3=15-6=16-7=17-9= 14-8=10-5=37-20=24-10= 2、用竖式计算:69-22=71-31=

小结:笔算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图表: 代表团金牌数中国51美国36 2、提出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3、学生思考后请列式:51-36= 4、指导运算。摆小棒。 ①拆开一捆小棒。10+1=11 ②取走6根:11-6=5 ③ 5捆拆开了1捆,还有4捆。 ④从4捆中取走3捆,还有1捆。 ⑤ 1捆加5根,共15根。 5、指导列竖式。确定个位、十位。 问:个位1减6不够减,怎么办? 学生回答。从十位退1过来,退来的1当作10,10+1=11,11减6等于5。 问:十位上的5退了1,还是5吗?(是4,4-3=1)。 小结: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6、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7、教学例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