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级光学tac薄膜

tft级光学tac薄膜

TFT级光学TAC薄膜是一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液晶显

示器的制造过程中。这种薄膜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和高透射率的

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品质和可靠性。本文将介绍TFT级

光学TAC薄膜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一、TFT级光学TAC薄膜的特性

TFT级光学TAC薄膜是一种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材料。它具有以

下几个主要特点:

1. 高分辨率: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极低的表面粗糙度和高平

整度,能够有效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分辨率。

2. 高对比度:TFT级光学TAC薄膜能够减少光的散射,提高光的

透过率,从而使得液晶显示器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够显示出清晰、

锐利的图像。

3. 高透射率: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高透射率,能够最大程度

地减少光的损失,提高显示器的亮度和能源利用率。

4. 耐用性强: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够有效保护液晶屏幕,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TFT级光学TAC薄膜的制备方法

TFT级光学TAC薄膜的制备通常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下面是一

种常见的制备步骤:

1. 原料准备:准备TFT级光学TAC薄膜所需的化学原料和溶剂。

2. 材料混合:将化学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溶解在溶剂中,并进行均

匀混合。

3. 涂布:将混合好的溶液均匀涂布在基材上,形成一层薄膜。

4. 干燥:将涂布好的基材在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干燥,使

薄膜完全固化。

5. 收集和加工:将固化好的TFT级光学TAC薄膜进行收集和加工,得到最终的产品。

三、TFT级光学TAC薄膜的应用领域

TFT级光学TAC薄膜广泛应用于各种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

它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TFT级光学TAC薄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

显示效果,并且具有耐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

的屏幕保护。

2. 电视和电脑显示器:TFT级光学TAC薄膜能够提高显示器的对

比度和透射率,使得图像更加清晰、细腻,广泛应用于电视和电脑显

示器中。

3. 汽车仪表盘:TFT级光学TAC薄膜可以有效降低日照反射,提

升汽车仪表盘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4. 医疗设备:TFT级光学TAC薄膜在医疗设备的显示屏中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高精度和高清晰度的图像显示。

综上所述,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耐用性,

是液晶显示器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其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电脑显示器、汽车仪表盘以及医

疗设备等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TFT级光学TAC薄膜在液

晶显示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TFCD光学膜介绍

一、光学薄膜简介 1、光学薄膜的定义 光学薄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精密及光学设备、显示器设备到日常生活中的光学薄膜应用;比方说,平时戴的眼镜、数码相机、各式家电用品,或者是钞票上的防伪技术,皆能被称之为光学薄膜技术应用之延伸。倘若没有光学薄膜技术作为发展基础,近代光电、通讯或是镭射技术将无法有所进展,这也显示出光学薄膜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性。 光学薄膜系指在光学元件或独立基板上,制镀上或涂布一层或多层介电质膜或金属膜或这两类膜的组合,以改变光波之传递特性,包括光的透射、反射、吸收、散射、偏振及相位改变。故经由适当设计可以调变不同波段元件表面之穿透率及反射率,亦可以使不同偏振平面的光具有不同的特性。 一般来说,光学薄膜的生产方式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的生产工艺。所谓的干式就是没有液体出现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例如真空蒸镀是在一真空环境中,以电能加热固体原物料,经升华成气体后附着在一个固体基材的表面上,完成涂布加工。日常生活中所看到装饰用的金色、银色或具金属质感的包装膜,就是以干式涂布方式制造的产品。但是在实际量产的考虑下,干式涂布运用的范围小于湿式涂布。湿式涂布一般的做法是把具有各种功能的成分混合成液态涂料,以不同的加工方式涂布在基材上,然后使

液态涂料干燥固化做成产品。在本文中仅讨论湿式涂布技术的光学薄膜产业。 2、光学薄膜种类 光学薄膜根据其用途分类、特性与应用可分为:反射膜、增透膜/减反射膜、滤光片、偏光片/偏光膜、补偿膜/相位差板、配向膜、扩散膜/片、增亮膜/棱镜片/聚光片、遮光膜/黑白胶等。相关衍生的种类有光学级保护膜、窗膜等。 2.1、反射膜 反射膜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属反射膜,一类是全电介质反射膜。此外,还有将两者结合的金属电介质反射膜,功能是增加光学表面的反射率。 一般金属都具有较大的消光系数。当光束由空气入射到金属表面时,进入金属内的光振幅迅速衰减,使得进入金属内部的光能相应减少,而反射光能增加。消光系数越大,光振幅衰减越迅速,进入金属内部的光能越少,反射率越高。人们总是选择消光系数较大,光学性质较稳定的金属作为金属膜材料。在紫外区常用的金属薄材料是铝,在可见光区常用铝和银,在红外区常用金、银和铜,此外,铬和铂也常作一些特种薄膜的膜料。由于铝、银、铜等材料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而降低性能,所以必须用电介质膜加以保护。常用的保护膜材料有一氧化硅、氟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 金属反射膜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工作的波长范围宽;缺

tft级光学tac薄膜

tft级光学tac薄膜 TFT级光学TAC薄膜是一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液晶显 示器的制造过程中。这种薄膜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和高透射率的 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品质和可靠性。本文将介绍TFT级 光学TAC薄膜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一、TFT级光学TAC薄膜的特性 TFT级光学TAC薄膜是一种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材料。它具有以 下几个主要特点: 1. 高分辨率: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极低的表面粗糙度和高平 整度,能够有效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分辨率。 2. 高对比度:TFT级光学TAC薄膜能够减少光的散射,提高光的 透过率,从而使得液晶显示器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够显示出清晰、 锐利的图像。 3. 高透射率: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高透射率,能够最大程度 地减少光的损失,提高显示器的亮度和能源利用率。 4. 耐用性强: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够有效保护液晶屏幕,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TFT级光学TAC薄膜的制备方法 TFT级光学TAC薄膜的制备通常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下面是一 种常见的制备步骤:

1. 原料准备:准备TFT级光学TAC薄膜所需的化学原料和溶剂。 2. 材料混合:将化学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溶解在溶剂中,并进行均 匀混合。 3. 涂布:将混合好的溶液均匀涂布在基材上,形成一层薄膜。 4. 干燥:将涂布好的基材在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干燥,使 薄膜完全固化。 5. 收集和加工:将固化好的TFT级光学TAC薄膜进行收集和加工,得到最终的产品。 三、TFT级光学TAC薄膜的应用领域 TFT级光学TAC薄膜广泛应用于各种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 它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TFT级光学TAC薄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 显示效果,并且具有耐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 的屏幕保护。 2. 电视和电脑显示器:TFT级光学TAC薄膜能够提高显示器的对 比度和透射率,使得图像更加清晰、细腻,广泛应用于电视和电脑显 示器中。 3. 汽车仪表盘:TFT级光学TAC薄膜可以有效降低日照反射,提 升汽车仪表盘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光学薄膜行业分析报告2012

2012年光学薄膜行业 分析报告 2012年11月

目录 一、光学薄膜在平板显示产业链中举足轻重 (5) 1、何为光学薄膜 (5) 2、光学薄膜在TFT-LCD中的分配及作用 (7) (1)背光模组用光学薄膜:提供均匀明亮的面光源 (8) ①反射膜:反射导光板漏出光线,增加整体辉度 (9) ②扩散膜:均匀化光线分布,遮蔽污点 (10) ③增亮膜:聚光,提高亮度 (11) (2)偏光片:控制光线能否通过 (13) 3、光学薄膜在TFT-LCD成本结构中占比较高 (15) 二、平板显示产业加速向国内转移,光学薄膜迎来黄金发展期 (16) 1、TFT-LCD VS OLED主流之争 (16) 2、全球面板行业温和复苏,国内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18) 3、成本优势凸显,液晶面板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 (20) (1)面板价格维持低位,厂商成本诉求强烈 (20) (2)成本较低,全球面板产能加速转移到中国 (21) (3)国内液晶面板产能增速明显,占全球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22) 4、大陆业已成为全球最大背光模组产地,光学膜发展机会大 (24) (1)技术门槛低,成本领先,大陆背光模组产能居世界第一 (24) (2)台韩系厂商成为背光模组的主要供应商 (25) 三、全球光学薄膜市场容量保持稳定,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27) 1、2013年全球背光模组用光学薄膜市场容量:42亿美元,5.4亿平方米. 27 (1)2013年全球背光模组光学膜市场容量为42亿美元 (27) (2)2013年全球背光模组光学薄膜需求面积达5.4亿平方米以上 (27) 2、2013年中国背光模组用光学薄膜市场容量:65亿元,1.33亿平方米 (28) 3、2013年全球偏光片市场容量:69亿美元,3.5亿平方米 (29) 4、2013年中国偏光片市场容量:83亿元,6660万平方米 (30) 四、光学薄膜国产化不足,进口替代机会显现 (30)

光学级功能性聚酯薄膜行业概况及发展研究报告

2015-2016年光学级功能性聚酯薄膜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09月】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改委为光学级功能性聚酯薄膜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创新进步,组织实施有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荐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和新兴产业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负责协调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 此外,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主要职责包括: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协助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经济技术政策;协调行业内外关系、参与行业重大项目决策;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参与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及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编辑出版行业刊物;提供国内外技术和市场信息;承担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通过信息咨询、技术经

验交流等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中国塑协BOPET专委会是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 2、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及主要法律法规 光学级功能性聚酯薄膜生产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国家已设立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基金并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产业政策列举如下: 二、行业市场规模 按照《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2万亿元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5%。形成10个产值超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20个产值超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形成若干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基地和集群。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50%。重点支持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六大领域。其中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涉及众多化工产品,其中包括可降解塑料、碳纤维、光学膜等,随着各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投资增长、技术突破,新材料领域前景广阔。

全球光学薄膜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发展回顾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全球光学薄膜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发展回顾 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光学薄膜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形成一门独立的技术,广泛应用在天文、军事、医学、科学检测、光显示和光通讯等行业中。光学薄膜能改善系统性能,对光学仪器的质量起着重要或决定性的作用。 光学薄膜是指镀在一些光学器件或其他器件表面上的薄膜,来选择性的吸收某些波长的光,改变某些波长的光的透射性或偏振状态,或者相位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改变光的透射性光学薄膜一般由介质或金属分子蒸发而成,对于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制成不同的厚度,使用这些滤波片要比使用单色光源方便的多。 反射、减反射以及光谱调控是光学薄膜的基本功能。利用反射功能,光学薄膜可以将光线按不同的角度折转到空间的各个方向。利用减反射功能,光学薄膜可以将光线在元件表面发生反射时将光的损耗降到最低,因而使光学器件和光学系统的功能更加的完美。利用光谱调控功能,可以将光学系统中的色度进行变换,获得缤纷绚丽的色彩。 一、光学薄膜的发展历程 如果从Fraunhofer利用化学方法制备出减反射层算起,光学薄膜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是,光学薄膜真正作为一类光学元件应用于光学系统,应该从20世纪30年代扩散泵应用于真空系统开始。近几十年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光学薄膜的设计和薄膜制备过程以来,光学薄膜元件和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一种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最早论述光学薄膜性质及其制备技术的专著是Heavens在1955年出版的Optical Properties of Thin Solid Films及Holland在1956年出版的Vacuum Deposition of Thin Films这两本书,20世纪60年代初就有了中译本。在光学薄膜的发展历程中,光学薄膜的专著出版了很多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aeleod的Thin Film Optical Filters,该书2001年已经有第三版问世,每一版都反映了光学薄膜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是唐晋发等1976年出版的《应用薄膜光学》。在此基础上2006年又出版了《现代光学薄膜技术》,不仅充实了薄膜技术的内容,光学薄膜本身的科学内容也有开阔和加深。其他专著如Herman在1996年出版的Optical Diagnostics for Film

tft级光学tac薄膜

tft级光学tac薄膜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TFT 级光学 TAC 薄膜的概述 2.TFT 级光学 TAC 薄膜的特点 3.TFT 级光学 TAC 薄膜的应用领域 4.TFT 级光学 TAC 薄膜的发展前景 正文 1.TFT 级光学 TAC 薄膜的概述 TFT 级光学 TAC 薄膜,全称为 Thin Film Transistor 级光学抗指纹涂层,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TAC 薄膜是一种具有优异抗指纹性能的涂层,广泛应用于各类触控面板、显示屏等领域。TFT 级光学 TAC 薄膜在原有 TAC 薄膜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制备工艺和材料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其抗指纹性能,使其在触控面板等应用中具有更高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2.TFT 级光学 TAC 薄膜的特点 (1)优异的抗指纹性能:TFT 级光学 TAC 薄膜具有极低的表面能,可有效减少指纹、油渍等在表面的附着,保证触控面板的清晰度。 (2)良好的透光性:TFT 级光学 TAC 薄膜具有高透光性,可保证触控面板在抗指纹的同时,仍具有高清晰度的显示效果。 (3)高硬度和耐磨性:TFT 级光学 TAC 薄膜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提高触控面板的使用寿命。 (4)良好的附着力:TFT 级光学 TAC 薄膜与各类触控面板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可确保涂层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

3.TFT 级光学 TAC 薄膜的应用领域 TFT 级光学 TAC 薄膜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1)触控面板:TFT 级光学 TAC 薄膜广泛应用于各类触控面板,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导航等触控设备。 (2)显示屏:TFT 级光学 TAC 薄膜可用于各类显示屏,如 LCD、OLED 等,以提高显示效果的清晰度。 (3)光学器件:TFT 级光学 TAC 薄膜可应用于各类光学器件,如光学镜头、滤镜等,以提高其抗指纹性能。 4.TFT 级光学 TAC 薄膜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触控面板和显示屏等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作为提高触控面板和显示屏性能的关键材料,TFT 级光学 TAC 薄膜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tft级光学tac薄膜

TFT级光学TAC薄膜 概述 TFT级光学TAC薄膜是一种用于薄膜晶体管(TFT)显示屏的光学薄膜材料。该薄 膜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机械强度,可提高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和可靠性。本文将对TFT级光学TAC薄膜的特性、制备工艺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特性 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1.高透明性: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高透明性,可保证显示屏的亮度和清晰 度。 2.低色散性:TFT级光学TAC薄膜的色散性能优异,能够减少显示屏在不同角 度观看时的色彩变化。 3.优异的抗刮擦性: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较高的硬度,能够有效抵抗划痕 和磨损,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4.良好的耐候性:TFT级光学TAC薄膜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湿度和紫外线照 射,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使用。 5.优异的光学性能: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高透光率和低反射率,可以提高 显示屏的对比度和色彩还原度。 制备工艺 TFT级光学TAC薄膜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基材准备:选择适合的基材,通常使用聚酯薄膜作为TFT级光学TAC薄膜 的基材。 2.涂布:将光学TAC材料通过涂布工艺均匀地涂布在基材上,形成一层薄膜。 3.预热:将涂布好的基材进行预热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调整薄膜的结 构。 4.拉伸:通过拉伸工艺,使得TFT级光学TAC薄膜具有一定的拉伸性能和机 械强度。 5.硬化:将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硬化处理,提高其抗刮擦性和耐候性。 6.切割:将硬化后的薄膜按照需要的尺寸进行切割,以便后续的应用。

7.质检:对切割后的薄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 应用 TFT级光学TAC薄膜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显示屏,包括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二 极管(OLED)显示屏等。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1.智能手机:TFT级光学TAC薄膜作为手机屏幕的保护层,可以提高屏幕的耐 刮擦性和显示效果。 2.平板电脑:TFT级光学TAC薄膜能够提高平板电脑的显示效果,使得图像更 加清晰和真实。 3.电视:TFT级光学TAC薄膜作为电视屏幕的保护层,可以提高电视的对比度 和色彩还原度。 4.汽车显示屏:TFT级光学TAC薄膜能够适应汽车内部的高温和紫外线照射, 提供清晰的显示效果。 5.医疗设备:TFT级光学TAC薄膜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的显示屏,保证医疗图 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结论 TFT级光学TAC薄膜是一种用于TFT显示屏的重要材料,具有高透明性、低色散性、抗刮擦性和耐候性等特性。其制备工艺包括基材准备、涂布、预热、拉伸、硬化、切割和质检等步骤。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汽车显示屏和医疗设备等领域。TFT级光学TAC薄膜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显示屏的性能和可靠性。

LCD用TAC膜棉胶溶解探讨

LCD用TAC膜棉胶溶解探讨 滕领贞;白猛;成志秀 【摘要】TAC膜因其固有的光学特性、物理特性等使其应用领域扩展到电子和民用领域,特别是在LCD(薄膜晶体管)行业,其作为LCD用偏光片支持体是无可替代的.棉胶溶液制备是片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TAC膜的质量及性能直接受到棉胶质量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的原材料选用、棉胶溶液溶解工艺等对棉胶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名称】《信息记录材料》 【年(卷),期】2013(014)002 【总页数】5页(P29-33) 【关键词】三醋酸纤维素;棉胶溶液;溶解 【作者】滕领贞;白猛;成志秀 【作者单位】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保定071054;乐凯黑白感光材料厂,保定071054;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保定071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 1 引言 偏光片用TAC膜是薄膜晶体管显示器(LCD)中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其作为LCD 用偏光片支持体是无可替代的,TAC膜是TFT LCD零组件偏光板中的基本组成,

其中一般型偏光板需要两片TAC膜,材料成本就占整体偏光板五成以上,因此属 于关键中的关键[1]。TAC膜中包含增塑剂、助溶剂、润湿剂、滑剂以及抗紫外线剂等等,到今天为止TAC膜仍是穿透度最高(93%)之高分子材料之一。TAC 膜采用三醋酸纤维素酯溶解于有机溶剂之中,通过过滤除去其中杂质、脱泡后流延于钢带之上,经过剥离、干燥,最后收卷成轴、包装成产品。棉胶溶液制备是片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片基的质量及性能受到流延工艺的影响,但是片基的基本性能将取决于所使用的原材料、棉胶溶液制备工艺等,例如片基的厚度及其均一性受到溶液浓度的波动的影响;物理机械性能受到选用的增塑剂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于三醋酸纤维素酯的溶解进行简单的探讨。 (1)三醋酸纤维素溶解过程:三醋酸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它在有机溶剂的溶解过程经过溶胀、溶解两个过程。三醋酸纤维素分子之间由于次价键力的作用纠缠在一起,在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在和有机溶剂分子接触当中,小分子的溶剂首先进入到分子间隙,发生溶剂化作用,分子间距逐渐增大,三醋酸纤维素发生溶胀。此时,大分子的有机溶剂进入到三醋酸纤维素分子之间,破坏三醋酸纤维素分子间的交连接点,分子间相互分离,三醋酸纤维素进入溶剂当中形成棉胶溶液;(2)影响高分子化合物溶解的因素:溶剂的选择。高分子化合物溶解过程当中应采用对高分子分散能力大、合适的挥发速度等因素。 高分子本身的结构和分子聚合度以及分子量的分布特性。对于相同化学组成而分子量不同的同系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分布在高分子量的部分多则影响其溶解性。 高分子化合物溶解过程当中的外在条件,例如:溶解过程当中的温度、压力、时间以及溶解过程当中的外在搅拌条件。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设备 变频混合器、流延咀、烘箱、立式光学计、相位差仪、雾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液晶显示器偏光膜的基本原理

液晶显示器偏光膜的基本原理 偏极光与偏光膜的基本原理 大多数的人仍然对偏光膜这个名词感到陌生而不很清楚,故在此先对偏极光的现象及基本原理稍做说明。 偏极光 人类对光的了解依序可分成以下四个重要阶段: 1.十七世纪中,牛顿首先开始对光做有系统的研究,他发现到所谓的白光(White Light)是由所有的色光(Colored Light)混合而成。为了要解释这个现象,就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衍生出来。 2.十九世纪初,杨氏(Thomas Young)利用波动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大部分的光学现象如反射、折射和绕射等。 3.1873年,马克斯威尔发现光波是电磁波,其中它的电波和磁波是相依相存不能分开的,电场(E)、磁场(H)与电磁波进行的方向(k)这三者是呈相互垂直的关系。 图2 4.二十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光的能量要用粒子学说才能解释,因而衍生出量子学。换言之,光同时具有波动及粒子两种特性。 因为偏极光的理论是用波动学来解释的,所以往后的讨论都将光视为电磁波,并且为了简化易懂,我们只考虑其电场向量E。非偏极光的E可以用图2表示,图2中许多对称等长的辐射线表示E在E、H所组成的平面上振动,并且在各方向振动的机会均等。当E的分布不均时就称之为偏极化(Polarization),如图3所示为部份偏极光,当E只在一个方向振动时则称之为线性偏极光(图4)。从向量的观点来看,当图2中各方向的向量投影到X和Y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后,非偏极光可以分解为两条相垂直的线性偏极光(图5)。 图2:非偏极光 图3:部份偏极光 图4:线性偏极光

图5:相互垂直的线性偏极光 偏极光的制造 一般而言,制造偏极光的方法是由以下三个步骤: 1.制造普通非偏极光(图2)。 2.分解此非偏极光为两个相互垂直的线性偏极光(图5)。 3.舍弃一条偏极光,应用另一条偏极光(图4)。 能将非偏极光分解为两条偏极光,而舍弃其一的仪器称之为起偏器(Polarizer),起偏器可以利用如吸收、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效应来产生偏极光。 一般较常用的起偏器种类有以下数种: (1) 反射型 当光线斜射入玻璃表面时,其反射光将被部分偏极化。利用多层玻璃的连续反射效果即可将非偏极光转为线性偏极光。 (2) 复屈折型 将两片方解石晶体接合,入射光线会被分解为两道偏极光,称为平常光与非常光。 (3) 二色性微晶型 将具有二色性的微小晶体有规则地吸附排列在透明的薄片上,这是人工第一次做出偏光膜的方法。 (4) 高分子二色性型 利用透光性良好的高分子薄膜,将膜内分子加以定向,再吸着具有二色性的物质,此为现今生产偏光膜最主要的方法。这类吸收式的起偏器都是以膜(Film)或是板(Plate or Sheet)的形式存在,因此,通常又称之为偏光膜(Polarizing Film)或偏光板(Polarizing Plate or Sheet)。英文上另外一个更通俗的称呼是Polarizing Filter。 偏光膜的起源 偏光膜是由美国拍立得公司(Polaroid)创始人兰特(Edwin H. Land)于1938年所发明。六十年后的今天,虽然偏光膜在生产技巧和设备上有了许多的改进,但在制程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的材料上仍和六十年前完全一样。因此,在说明偏光膜的制程原理之前,先简单的叙述一下兰特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灵感,相信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偏光膜的制程。 兰特于1926年在哈佛大学念书时看了一篇由英国的一位医生Dr. Herapath在1852年发表的论文,内容提到Dr. Herapath的一位学生Mr. Phelps曾不小心把碘掉入the solution disulfate of quinine,他发现立即就有许多小的绿色晶体产生,Dr. Herapath于是将这些晶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如下图所示:当两片晶体相重迭时,其光的透过度会随晶体相交的角度而改变,当它们是相互垂直时,光则被完全吸收(图6);相互平行时,光可完全透过(图7)。 图6:光被完全吸收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偏光片的关键技术分析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偏光片的关键 技术分析 摘要:偏光片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中重要的关键零组件。本文介绍了偏光片的工作原理和原材料特性,并对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偏光片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期许能给相关人士带来参考。 关键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偏光片;关键技术 1. 偏光片工作原理 1.1工作原理 偏光片的膜材料是掺杂碘分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醇)。大分子键在各个方向上都是完全均匀的,无规律排列聚集成膜的,但在拉伸之后,几乎所有的大分子链都被迫按照拉伸力方向伸展开来,形成了像栅栏一样的结构和在纵横两个方向强烈的各向异性。由于碘分子沿同一方向排列时具有不对称的电子(云)密度,因此不同方向的偏振光吸收系数不同。若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碘分子长轴方向平行,则偏振光会被吸收而无光透过;若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碘分子长轴方向垂直时,则偏振光可以完全通过。通常,把偏振方向称为偏光片的吸收轴方向只有与吸收轴方向平行的线性偏振光才能透过, 透过光的强度也随之减弱。 偏光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振光,透过液晶的转向,来控制光线的穿透与否,进而产生面板明暗之显示效果。偏光片对整个LCD 的显示底色和驱动电压有很大影响。 1.2基本结构 目前LCD常用的偏光片是兰德发明的H型偏光片。这种偏光片是由高度取向的高聚物如聚乙烯醇(PVA膜)作基材,吸附上具有二相色性的染料(如碘和一些特

别的有机染料)而制成的。由于聚乙烯醇膜的亲水性,为了保护偏光膜,需要在偏光膜的两侧各复合一层具有高光透过率、耐水性好又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三醋酸纤维素(TAC)薄膜,这样就组成了偏光片的基本结构,称为原偏光片。 在液晶显示器中,偏光片是成对使用的,在最普通的TN型液晶显示器中就使用透射型和反射型各一片组成的一对偏光片。对STN-LCD产品,还要在压敏胶层一侧,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按一定的补偿角度复合具有位相差补偿能力的位相差膜和保护膜。另外,在基板外层还需要再加一层离型膜和保护膜,撕去隔离膜,露出压敏胶,偏光片就可方便牢固地贴到液晶显示器的玻璃面上。 偏光片是一种复合膜,它是由偏光膜、内保护膜、压敏胶层及外保护膜层压而成。偏光片主要有透过型和反射/半透过型二种,表面一般经过防眩(AG)或减反射(AR)处理。液晶显示器用偏光片的基本形状是筒装和板装,但是,实际是加工成片状或条状,按要求的尺寸切断以便能直接进入制造工序。偏光片的外形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二、主要参数与性能表征 偏光片技术参数主要包括:颜色、偏光率(或偏光度)、对比度、二向色性、透过率、消光比、色相、有效厚度等。 LCD偏光片的基本性能指标包括光学性能、耐久特性、粘接特性、外观和其他特殊性能。其中,偏振片的光学特性可用透射率(T)、偏振度(P)、色调三种参数表示。尤其T、P值与LCD的亮度、对比度有直接关系,是很重要的特性。 在一定的工艺方法中,透射率(T)是由碘(二色性染料)的染色量来决定的。染色量多,透过率就降低,同时偏振度渐近100%。偏振片功能的提高取决于能否将取向条件设定于T/P曲线的理论界限之处(T=50%,P=100%)。提高偏振片的T/P特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将上述多碘离子络合物的平衡处于最佳状态,并将其按一个方向排列(取向)。

偏光片的入门知识

偏光片的入门知识 偏光片的组成 最早的偏光片主要由中间能产生偏振光线的PVA膜,再在两面复合上TAV保护膜组成。为了方便使用和得到不同的光学效果,偏光片供应商应液晶显示器制造商要求,又在两面涂覆上压敏胶,再覆上离型膜,这种偏光片是我们最常见到的TN普通全透射偏光片。如果去掉一层离型膜,再复合一层反射膜,就是最普通的反射偏光片。 使用的压敏胶为耐高温防潮压敏胶,并对PVA进行特殊浸胶处理(染料系列产品),所制成的偏光片即为宽温类型偏光片;在使用的压敏胶中加入阻止紫外线通过的成份,则可制成防紫外线偏光片;在透射原片上再复合上双折射光学补偿膜,则可制成STN用偏光片;在透射原片上再复合上光线转向膜,则可制成宽视角偏光片或窄视角偏光片;对使用的压敏胶、PVA膜或TAC膜着色,即为彩色偏光片。实际上随着新型的液晶显示器产品不断开发出来,偏光片的类型也愈来愈多。 1、偏光PVA膜的特性 偏光膜PVA作为一种使用延伸方法制成的产品,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特性: 光线选择性:选择通过偏振方向与延伸方向一致的光线通过; 温度、湿度敏感性:吸潮或加温后,被拉伸的成线性的分子链将会自动还原回团状的分子链,失去光线选择性。 脆弱性: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失去光线选择性。 偏光片的分类: 按温度分为普通型偏光片、宽温型偏光片; 按透过率分为普通透射片、高透射片; 按底色分为灰白类偏光片、彩色偏光片; 按复合不同功能的光学膜分为全透射片、半透射半反射片、全反射片、光学补偿片、视角控制片。 2、影响偏光片性能的主要参数: 厚度;透过率(单体透过率、平行透过率、垂直透过率);偏光效率;颜色坐标(NBS);复合膜类型;抗紫外线性 3、偏光片的工厂自适应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尺寸:A、测试方法:用直尺、千分尺或卡尺测量待测偏光片原片的长度、宽度、厚度。 B、判定标准:测量结果在供应商所提供的参数范围之内为合格。 光电性能:A、测试方法:把偏光片贴在产品上与贴有现用同类偏光片的同一型号产品一起测试比对其光电性能。 B、判定标准:测试样品Voff值与生产产品Voff值相当;测试样品对比度大于生产产品对比度;测试样品底色与要求底色一致。可靠性:A、测试方法:把待测偏光片贴在玻璃上与贴有同类偏光片的产品一起测试比对其可靠性性能。 B、判定标准:经可靠性试验后光学及电学性能与可靠性测试结果与同类偏光片结果相当,并在测试产品型号要求范围之内。粘贴、剥离性能:A、测试方法:把待测偏光片贴在玻璃上,重复贴覆、剥离多次。 B、判定标准:可以重复贴覆、剥离三次以上,剥离三次后玻璃上没有残胶,贴覆后结合稳固,按生产所设定参数消泡完全,通过高温高湿试验。 4、偏光片的选用规则: A+规产品的面片,原则上选用原厂整张偏光片,部分产品可用TFT无旋光三角料;底片原则上选用原厂整张偏光片。 A规产品的面片,一般选用原厂等级整张偏光片,TFT无旋光三角料,或是库存量较多TFT边角料偏光片;或者是以后是采购主要渠道供应商的TFT边角料偏光片,底片用原厂等级整张偏光片或复合底片。 B级产品的面片,尽量使用库存量较少TFT边角料偏光片、碎料片,或者是以后不再是采购主要渠道供应商的TFT边角料偏光片;底片用复合底片。 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选用特殊偏光片。

液晶偏光片的组成与应用

液晶偏光片由哪几种膜组成? 2017-10-10 1、偏光片工作原理 偏光片(Polarizer )全称为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 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 液晶显示模组中有两张偏光片分别贴在玻璃基板两侧,下偏光片用于将背光源产生的光束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用于解析经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 液晶显示模组的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少了任何一张偏光片,液晶显示模组都不能显示图像。 液晶显示模组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2、偏光片基本结构 偏光片主要由PVA 膜、TAC 膜、保护膜、离型膜和压敏胶等复合制 成。偏光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TAC PVA TAC PSA 离型胶 彩色滤光片 抠胶薄膜晶体诗 偏光板 扩敬板 保护膜 公从电极 配向膜 液品 〃储电客 间隙粒子 分汜片 檢蜕板 反射板 偏光片的基本结构

偏光片中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是PVA膜。PVA膜经染色后吸附具有二向吸收功能的碘分子,通过拉伸使碘分子在PVA膜上有序排列, 形成具有均匀二向吸收性能的偏光膜,其透过轴与拉伸的方向垂直。 构成偏光片的各种主要膜材所具备的特性及作用如下表所示: LCD面板特性与偏光片质量息息相关

LCD对应16光片性能 亮度偏光片透过率、厚度、时加机能膜 对比度偏光片对比度.TACiHiffi机能膜 视角TAC附加机能謨,偏光片忖相菱濮 色度偏光片的贴合度、与补供般的贴合角度 色调偏光片色调 査料来淳,CNKI.舷还券J JWMF 从价值分布上讲,在所有偏光片的原料成本中,PVA膜和TAC膜的成本占比最高,其中TAC膜占全部原料成本的50%左右,PVA膜占12%左右。 偏光片在整个显示产业链中,利润较好 3 曲 PVA (polyvinyI alcohol)膜全称聚乙烯醇薄膜,其组分主要是碳氢氧 等轻原子,因此具有咼透光和咼延展性等特点。

TFT-LCD发展历史

TFT-LCD生产及发展概况 The Manufacturing and Developing of the TFT-LCD LUO Li-ping, YUN Xiang-nan, KIM Ki-yong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ing of the 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LCD) has been simply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ing profile of TFT-LCD for cost of production, resolution of screen, brightness, angle of vision, and power consumption, etc. was also introduced. Keywords: TFT-LCD; Development; Profile 1 历史回顾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 Reinitzer在观察从植物中分离精制出的胆甾醇苯甲酸酯(Cholesteryl Benzoate)的熔解行为时发现,将此化合物加热至145.5℃时,固体熔化并呈现出一种介于固相和液相之间的半熔融流动白色浊状液体,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温度升高至178.5℃时,才形成清澈的各向同性液体(Isotropic Liquid)。1889年,德国物理学家O. Lehmann在附有加热装置的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此半熔融流动白色浊状液体化合物具有各向异性结晶所特有的双折射率(Birefringence)之光学性质,即光学各向异性(Optical Anisotropic),并将这种类似晶体的液体命名为液晶(Liquid Crystal)[1]。在液晶发现之后,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并合成了大量种类繁多的新型液晶化合物。1922年,G. Friedel 完成了历史上最重要研究成果之一的液晶分类,即迄今一直被沿用的按液晶分子排列进行的分类:近晶相(Smectic)、向列相(Nematic)和胆甾相(Cholesteric)。1933年,V. Freedericksz等[2]研究了液晶在磁场(或电场)下的变形及其阈值,即所谓的Freedericksz转变,为后来液晶显示器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1963年,Williams等研究发现液晶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Williams畴结构[3],即电光效应。1968年,美国RCA公司的G. H. Heilmeir等[4-5]发现了液晶的动态散射(dynamic scattering,DS)效应,首次制成了静态图像液晶显示器,这标志着液晶显示的诞生。随后,日本的Sharp、Seiko、Casio等公司在美国公司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液晶显示器产品的大量生产,并不断发展[6]。 在驱动方面,主要经历了无源液晶显示(PM-LCD)到有源液晶显示(AM-LCD)的发展过程。1971年,美国Lechner提出了应用有源矩阵驱动液晶的显示模式。这种新型的驱动模式,在解决了响应速度、占空比、对比度、灰度级等限制的同时,还实现了高品质彩色视频显示。 众所周知,TFT有源矩阵液晶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CdSe TFT方式[7]、Te TFT方式[8]、a-Si TFT 方式以及p-Si TFT方式等。由于前两种方式存在薄膜材料化学配比失配或关态漏电流较大等缺点,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9]。1972年,T. P. Broay等提出a-Si:H TFT-LCD的构想[10],这种结构表现出好的关态电流(<1pA)、好的开关比(>107)、客观的电子迁移率(0.5~1.0cm2/(V・s))以及好的稳定性等特点。基于对TFT综合性能不断提升的追求和探索,1980年,S. W. Depp等[11]成功研制出p-Si TFT,达到了较高的电子迁移率。但由于该p-Si TFT采用了高温条件下的制备工艺,仅适用于耐高温的衬底,而不能广泛应地用于廉价的玻璃基板上。1982年,T. Nishimura研究小组和A. Juliana等[12]利用激光退火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p-Si TFT的电子迁移率(高达400cm2/(V・s)),并降低了阈值电压,实现了TFT性能的进一步优化。1990年,E. Stupp等[13]开发出高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HT p-Si TFT)器件;1991年,Seiko-Epson的Little等又制备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 p-Si TFT)器件。由于HT p-Si

掺钛 GZO 透明半导体薄膜的光学性质研究

掺钛 GZO 透明半导体薄膜的光学性质研究 钟志有;陆轴;龙路 【摘要】以钛掺杂氧化锌镓( GZO)陶瓷靶作为溅射源材料,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掺钛GZO ( GZO:Ti)透明半导体薄膜,利用光谱拟合方法计算了GZO:Ti薄膜的折射度、消光系数和厚度等光学参数,研究了氩气压强对GZO:Ti 薄膜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光谱曲线与实验测量光谱曲线一致,薄膜的光学性质与氩气压强密切相关,GZO:Ti薄膜折射率随波长增大而逐渐减小,表现出正常的色散性质。另外还采用包络法计算了GZO:Ti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是基本相符的。%Transparent semiconductor titanium doped GZO ( GZO:Ti)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the glass substrates by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ique using a sintered ceramic disc of ZnO mixed with TiO 2 and Ga2 O3 as a target.Based on the measured optical transmittance spectra , the refractive index, extinction and thickness of the deposited film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spectrum fitting method , and the influence of argon pressure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GZO:Ti thin film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tting curves are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 data .The optical parameters of the deposited film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rgon pressure and the refractive index possesses the normal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 Furthermore , the optical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measured transmittance spectra using the envelope method , and the results are consonant with those determined from the spectrum fitting method .

偏光片的原理作用分类以及市场

偏光片的原理作用分类以及市场 偏光片制造工序 偏光片的基本结构是两层三醋酸纤维素酯薄膜(TAC)夹一层聚乙烯醇(PVA);从制造工序而言,偏光片前道制造工序为聚乙烯醇(PVA)膜片卷,以碘液染色后做单轴延伸,形成偏光子再进行贴合,上下各加覆一层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薄膜,并在上层TAC膜之外再加覆一表面保护膜,另在下层TAC膜之外以光学粘着剂贴附离型膜或者反射膜后再贴合表面保护膜,最后进入后道切割工序。偏光片的制作主要有延伸法及涂布法,延伸法是目前的主流工艺。 偏光片(Polarizer)是液晶面板关键零件,是目前业界投资最为热门的行业之一,其成本约占面板原材料制造成本的11%左右。据著名调研组织Displaybank指出,全球偏光片市场销售额2006年增长到45亿美元。由于2007年大尺寸面板市场仍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仍将不断增长,年增幅约11%左右。然而由于偏光片的制造技术一直被日本、韩国等国家所垄断,我国偏光片产业规模较小,且产品档次较低,因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偏光板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极光,使与电场呈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让LCD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 偏光板产业最早萌芽于日本,产品多应用于如手表和闹钟等低阶的TN 型单色显示器上;其后随着日本 TFT - LCD 工业的大发展,TFT 型的偏光板逐渐崭露头角,截止到1999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TFT 用偏光板市场规模为2 . 7 亿美元。1999 年5 月,我国台湾省第一家偏光片厂商力特光电投产,标志着日本厂商独占偏光片市场的时代结束,但力特的技术依然来源于日本厂商的技术授权。而韩国则于2000 年初开始进军TFT 用偏光板市场,首家厂商LG 化学于2000 年3 月量产,年产能125 万片。 偏光片的主要作用就是使通过偏光片的自然光变成偏振光。 n偏光片是一种产生和检测偏振光的片状光学功能材料。偏光片是一种影响LCD液晶屏显示效果的关键组件。 偏光板是使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产生偏极化,转变成偏极光,加上液晶分子扭转特性,达到控制光线的通过与否,从而提高透光率和视角范围,形成防眩等功能,是面板上游原材料领域十分重要的一类产品,而且约占lcd tv原材料成本的10%。 目前,全球偏光片市场的供应商仍以日本厂商日东电工、三立、住友化学三大厂商为主。中国大陆投入偏光板事业仍以低档次的tn和stn为主,主要代表厂家为温州侨业、深圳乐凯,而高档次的、产值和利润更高的tft-lcd用偏光片还基本依赖进口,tft-lcd用偏光片研发及产业化仍有很大差距。中国大陆的偏光片生产企业的起步并不算晚,关键是后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技术改造投入和扩产资金投入受到很大限制,导致中国大陆本土偏光片企业同外资同行企业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目前,通过吸引台湾地区厂商或国外厂商在大陆投资建厂,对市场换技术将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台湾厂商中具有大量生产偏光板能力的,仅有力特光电,不过,力特光电偏光板产品中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显示器用占了74%,tv用只占13%,另有3%为中小尺寸用产品。在技术领先的日东电工持续推出低生产成本的新产品,给力特造成极大出货压力。为了应对竞争,力特正在积极筹划在苏州设立偏光板后段裁切厂,初期将投资新台币5亿元(约合人民币1.27亿元)。目前,力特已与苏州当地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书,厂房已在第一季度动工,预计2006年第四季可

功能薄膜前景

功能薄膜前景广阔。功能薄膜将在战略新兴产业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应用前景广阔,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功能薄膜性能、应用领域各异,技术壁垒较高,我们将其难点主要归纳为原料、配方及工艺、设备。在众多功能性薄膜中,看好的依次是光学薄膜、光伏薄膜、锂电池隔膜、水处理渗透膜、高阻隔包装膜。1、光学薄膜进口替代空间大。全球光学薄膜170 亿美元市场,国内液晶产能迅速扩张,国内光学薄膜企业面临难得发展机遇。扩散膜领域有望率先突破,高透明聚酯原料和精密涂布是其技术核心。佛塑科技、康得新。 2、光伏薄膜前景广阔。光伏行业过去 5 年10 倍增长,带动光伏薄膜需求。光伏薄膜主要包括氟膜、聚酯基膜和EV A 胶膜,原料和配方改性和核心技术。国内公司在聚酯基膜、EV A 胶膜及背板领域迅速崛起。江苏裕兴、东材科技、红宝丽、鑫富药业等。 3、锂电池隔膜期待电动汽车市场。消费电子保证需求20%稳定增长,电动汽车将带动需求数倍增长。成孔工艺是隔膜核心技术,干法工艺更加受益于电动汽车的普及。佛塑科技、南洋科技、沧州明珠和大东南。 4、水处理膜受益于节能环保政策。“十二五“期间,国内海水淡化膜的市场空间在12-18 亿,MBR 膜的市场空间在12 亿元左右,行业的爆发性增长取决于节能环保标准的大幅提高,关注龙头企业碧水源和st 汇通。 5、高阻隔膜受益于消费升级。传统包装膜需求稳定,消费升级带动高阻隔膜的占比提升。高阻隔原料及多层共挤复合工艺是关键。浙江众成。薄膜行业研析:塑料薄膜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

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中国塑料薄膜的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0%,是塑料制品中产量增长最快的类别。从中国塑料薄膜的应用领域看,用量最大、品种最多、应用最广的是包装工业,其消费约占2/3,其次是农业约占30%,其余为各种工业用薄膜及,如微孔膜、屏蔽膜、土工膜等。理论上几乎所有合成树脂都可能成膜,但是具有经济意义、用量最大的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聚酰胺等树脂。塑料薄膜工业上的生产方法有压延法和挤出法,其中挤出法又分为挤出吹膜、挤出流延、挤出拉伸等,目前挤出法应用最广泛,尤其是对于聚烯烃薄膜的加工。压延法主要用于一些聚氯乙烯薄膜的生产。在树脂基体中添加适宜的塑料助剂,就可以制备出所需的各种功能性薄膜。1、薄膜行业的3 座大山薄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体现在3 个方面:原料,设备、配方及工艺。为符合下游制膜工艺需要及满足某些特殊功能,树脂原料一般需要特殊牌号的产品。例如BOPP 包装膜所需的聚丙烯树脂原料,国内尚未实现国产化,国际上由北欧化工、日本普瑞曼、韩国大韩油化及新加坡TPC 四家垄断。国内BOPP 专用料只能用于生产普通光膜,很难适应BOPP 包装膜高速化和超薄化的要求。薄膜生产线大致可分为挤出部分、拉伸部分、分切部分和收卷部分。国产设备在加工精度、拉伸速度、工艺参数控制等方面与国外设备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薄膜设备仍以进口为主。部分特种薄膜,如隔膜等,由于存在特殊加工工艺,需要对通用设备进行改进,因此设备难度更高。2、未来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