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10章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10章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10章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第十章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第一讲心理健康概述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2.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点: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流程:

导入

对上一章节的知识进行简单复习。向学生展示最近播报的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闻视频,由此展开本章节内容的教学。

讲解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概念,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要求跟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时俱进。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是学习、工作的重要保证。

其次,心理健康有助于防止身心疾病。

第三,心理健康是一个民族振兴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论述

坎布斯就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

①积极的自我概念。

②恰当地认同他人。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马斯洛和密特尔曼也曾提出了心理是否健康的十条标准:

①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②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③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④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⑩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学者张声远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三条标准,即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简称自知、自爱、自制(自律)。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2.正确评价和悦纳自己

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4.乐观进取,反应适度。

5.智力正常,人格完整。

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病毒感染与躯体疾病

3.脑外伤及其他因素

(二)社会因素

1.生活环境因素

2.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

3.文化教育因素

(三)心理因素

1.情感因素

2.个性特征

3.心理冲突

六、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加强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识记和理解。

第二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2.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实施

3.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实施原则和办法,设计一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流程:

导入

播放一个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视频,由此展开本堂课的教学。

讲解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学生自我认知、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启发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1.学习方面心理健康教育

2.人格方面心理健康教育

(1)自我意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提高自尊,自信水平及自我接受程度,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象,真正做到自我认识和悦纳自我,发展高自我价值感,能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推动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

(2)情感、意志品质的教育目标是,指导学生不断培养和体验积极、愉快的、振奋的情绪,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保持适宜和稳定的情绪,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3.社会与生活适应方面心理健康教育

(3)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及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发展交往技巧,使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助人、善于合作与竞争,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交往效能,进而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处理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渐形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所必备的心理素质。

(4)休闲生活与消费方面的目标是,要在了解学生休闲生活与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认为休闲、消费的意义

4.升学与择业方面心理健康教育

升学与择业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中学生面临如此重大的前途抉择,常常会感到惶惑不安和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而升学、择业的心理指导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5.性方面心理健康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

4.差异性原则

5.全体性原则

6.保密性原则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课程模式

2、咨询--辅导模式

学校心理辅导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①辅导对象:全体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②辅导目标:防治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③辅导功能:帮助与自助相结合的原则;④辅导关系:尊重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⑤辅导方法:疏导与聆听相结合的原则。

咨询--心理辅导的形式包括:①学科辅导,②游戏辅导,③小组辅导,④个别辅导与训练服的相结合。

3.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

4.心理教育综合课模式

5.“测评指导.训练优化.整体发展”模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1.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1)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一般的班级主题活动和小组辅导也有所不同。1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班级主题活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小组辅导。

(2)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第三,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的作用。

第四,要注意突出实效性。

第五,要注意专题活动课系列化。

第六,要把重点放在发展性问题上。

2. 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1) 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第一,各科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素材,各科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就能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全体教师来实现,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第三,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妥善的解决,只有师生关系融洽,身心愉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教学。

(2)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第一,教师要树立在教学不同环节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第二,教师要善于挖掘与处理各学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科教师依据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教师要主动将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四,教师要避免因自身不当的言行给学生带来困扰。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素

(1)活动名称

(2)活动理念

(3)活动目标

(4)活动方法

(5)活动准备

(6)活动评估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实施

(1)创设情境、真诚投入。(2)心灵开放、获得体验。(3)交流分享、互助升华。(4)重新调整、践行生活。要让学生在对自我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之后,重新为自己的心理发展进行调整、定位。(5)巩固提高、拓展延伸。(四)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管理

1.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1)学校心理咨询室必须有专用场地,安静,便捷,但不宜设在学校办公中心区,咨询室名称可以根据各学校的特色温馨命名。

(2)咨询室内部环境应采光、通风条件良好,房间内的灯光柔和,有良好的隔音效果,桌椅的颜色和设备也应该符合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3)有条件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应进行整体的规划,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

(4)有条件的学校,除了电脑及相关测试软件外,还可依据需要装配热线电话及录音、录像设备;配套的心理咨询设施,如相关的仪器;测试室、发泄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治疗室等。

2.心理咨询室的管理

(1)人员组成。学校心理咨询室应至少有1名受过系统培训的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

(2)制度建设。

(3)档案管理。

(4)特殊情况应对机制。

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及预习下节内容。

2.设计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自定

第三讲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理解:社会适应性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流程:

导入

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和查找是否在大家当中发生和存在一些厌学等学习和情绪问题,由此展开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教学。

讲解

一、学习问题

(一)厌学

厌学是指学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学习和与学习有关的事物产生了消极情绪,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1、社会因素

一是社会的某些现象的影响。二是社会时尚的诱惑。

2、家庭因素

3、学校教育因素

4、个体因素

(二)学习过度焦虑

1.端正认识

2.调整竞技状态

3.掌握考试方法

4.调节紧张情绪

5.进行药物治疗

(三)学校适应不良

学生学校适应不良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中小学生往往具有学习的主观愿望,而且十分用功,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跟不上甚至中途辍学。

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会表现为情绪、行为、生理功能等三个方面障碍,可单一存在,亦有几方面同时存在。情绪障碍方面,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行为障碍方面,如能力抑制、社会退缩、行为倒退等;生理功能障碍方面,如伴随情绪障碍发生,突出表现为上课头晕、脑胀,入睡困难、心悸、

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疾病。

造成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环境方面的因素。

其二,个体自身方面的因素。

针对学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

首先,学校要与家庭密切配合,消除或改善影响学生适应不良的家庭因素。

其次,要减少或消除学校中不良刺激源的影响。

再次,认知重建、训练适应方式。

二、社会适应性问题

(一)人际交往问题

不敢交往。

不善交往。

不懂交往。

(二)人格障碍

中小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类:

1.爆发性障碍

2.强迫性障碍

3.癔病性障碍

4.偏执性障碍

5.亚抑郁性障碍

6.焦虑性障碍

(三)情绪问题

1.焦虑症

焦虑症即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焦虑症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是由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导致。

焦虑症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

2.恐怖症

恐怖症即恐怖性神经症,恐怖害怕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常见者有动物、高处、广场、闭室和社交活动等,伴有对害怕的对象或处境的回避行为,且明知其反应不合理,但反复呈现,难以控制。恐怖症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①社交恐怖。

②旷野恐怖

③动物恐怖。

④疾病恐怖。

对恐怖症的治疗,一般也是以心理治疗为主,以适当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

3.强迫症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冲突导致病人的紧张不安,十分痛苦。病人知道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的强迫症可表现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此时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强迫症特征主要心理异常表现如下:(1)强迫观念。

(2)强迫意向

(3)强迫行为。

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的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往往是此症发生直接的诱因。其次,强迫性神经症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原则上仍以心理治疗为主,辅助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一般的心理治疗措施,如说理,安慰,鼓励,注意转移等,以及不良人格特征的调整与改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认知疗法、认识领悟疗法、森田疗法对于某些强迫症类型的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4.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心境恶劣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一)性心理

1.早恋问题与引导

第一,进行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卫生的教育,让他们对自身的生长发育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从而学会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保护自己。

第二,要帮助青少年正确区分异性吸引、友情、爱情的界线。

第三,对出现早恋苗头的学生应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不宜公开的点明批评或暗示性的嘲讽。

2.自慰问题与对待

第一,要让青少年对自慰行为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帮助他们卸掉心理包袱。

第二,要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使自己生活有目标,精神有寄托。

第三,要让青少年避免不良刺激。

第四,要让青少年学会杜绝自慰行为的条件,按时就寝和起床。

第五,要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第六,对个别情况严重的自慰者还可以通过系统脱敏法、厌恶法等心理疗法加以矫正。

(二)逆反心理

教师和家长在引导中要注意:

第一,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的特点。

第二,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

第三,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对待。

(三)网络成瘾

青少年迷恋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和网络满足了人际关系的一些需求有关:

①对理想化友谊的追求。

②网络能够让人大胆追求新的人际关系体验包括异性交往体验,而不必担心遭对方斥责、冷落和责罚;

③能够让人张扬个性,以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我的面貌出现

④某些网络游戏的成功会给人带来成就感,弥补了现实中的自卑心理。

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来控制青少年的网瘾。

第一,要尽早、尽快实施干预。

第二,要培养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三,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

第四,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第四讲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2.理解:心理咨询与辅导方法的适用。

3.应用:联系实际,说说心理咨询与辅导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几种主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流程:

导入

上一课时主要讲到的是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引入到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与咨询的基本方法上来。

讲解

一、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疗法的疗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疗法、松弛疗法、模仿学习等。(一)强化法

强化是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应性行为,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性行为的方法。

1.强化的类型:

(1)正强化

(2)负强化

(3)正惩罚

(4)负惩罚

2.正强化技术的要点:

(1)选择适宜个人的正强化物。

(2)强化物的呈现要及时,在期待的行为出现后立即予以强化。

(3)强化的标准要逐渐提高,强化的次数要逐渐减少。

(4)使用具体强化物时,应结合其他奖励方式。

(5)把矫正计划事先告诉被矫正者以取得积极配合。

(6)让被矫正者逐渐脱离程序。

(二)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法由三部分组成:放松训练;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2.系统脱敏步骤

(1)放松训练

①放松的环境。

②放松的姿势。

(三)模仿法

1.模仿法的基本理论

模仿技术又称模仿法,示范法,是向咨询对象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其从事相似行为的方法。

2.模仿法的具体方式

(1)生活示范。

(2)象征性的示范。

(3)角色扮演。

(4)参与示范。

(5)内隐示范。

二、认知改变技术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一)理情--情绪疗法

阿尔伯特.埃里斯

1.理情--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1)绝对化的要求

(2)过分概括化

(3)糟糕至极论

2. 理情--情绪疗法的基本步骤

运用ABC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错误认知,改变非理性的思维,从而矫治非理性的行为。

(1)弄清自己思维方式信念不合理与情绪、行为的关系。

(2)通过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放弃不合理的信念。

(3)理性的自我认识。

(二)认知疗法

贝克(A.T.Beck)

1.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负性认知有:

①任意推断:即缺乏足够的事实根据,草率下结论,如“他没打招呼,肯定是对我有意见”;

②选择概括:即依据细节,下一般结论,如“忘了敲门就闯进老师办公室,我是个没礼貌的学生”;

③过分概括:即以偏;

④夸大或缩小:

⑤个人化归因:

⑥两级思维:

(1)识别自动负性想法

(2)识别认知错误

(3)真实性检验

(4)去注意

(5)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

(6)苏格拉底式对话

2. 认知疗法的基本步骤

贝克认知疗法的关键是于找到并检验求助者的自动负性想法和功能失调性假设,这是该疗法的核心。

(1)向求助者说明认知疗法的原理和对他采取认知治疗的理由,调动求助者参与和配合的积极性。

(2)识别与检验自动负性想法。

(3)识别与检验功能失调性假设。

(4)布置作业或制定行动计划,可以将任务分解为若干细小的容易完成的步骤,以鼓励求助者进一步检验其原有假设,并巩固其新的功能性假设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即咨客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

1.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观点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卡尔·罗杰斯

2.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

(1)以求助者为中心

(2)将咨询看成是一个转变过程

(3)主张心理咨询的非指导性

(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方法

1.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

(1)建立良好关系。

(2)设身处地的理解(共情)。

(3)真诚相待(坦诚交流)。

(4)无条件积极关注。

2.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过程

罗杰斯曾就治疗过程提出以下12个步骤:

(1)来访者前来求助。

(2)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4)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6)接受和认识来访者积极的情感。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9)疗效的产生。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

(10)疗效的扩大。

(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12)治疗结束。

六、课后作业

1.对整章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并做好下一章节内容的课前预习。

2.梳理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不健康行为的心理辅导方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打开孩子的心结 基本资料:陈小雅,活泼好动、精明能干,在班里大小也是个班干部。这孩子打一入学,就有点不合群了。从班长、值日小班主任、周边同学的“告状语”里,我感受了她的无处不在:管不住自己的嘴,课上课下喜欢讲话;与同学关系紧张,朋友少;时不时任性妄为、污秽话语常绕于口。特别是这一学期,在我期初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班干部自约条例”下屡屡越轨而行,这难免让我心生疑惑:为何其它班干部都能付之实践,而偏偏她不行呢?我找到了她,她低着头,不言语。但从她天真的眼睛里,我知道她有话要说。于是,我真诚而友好地与她攀谈起来,她渐渐地打开心结,向我坦露心扉。在她的一封信里,我感到非常的惊讶。信内容为: 尊敬的老师: 你好! 我以前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因为我连自己的尊严都保护不了。而且在家里常常被妈妈打,加上这种压力,我的头脑里就产生了一种念头:我真想死。没错,我的确很想死,可是一想到死去的外公外婆就放弃。老师我觉得自己四周都是魔鬼,因为,小裕和小聪他们一直在害我,我不敢去害他,我觉得自己也有错,但是他们更有错,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一个受伤的学生小雅 为了解开心中疑惑,我与她交谈了几次,才探知事情的来龙去脉:话说四年前,小雅可以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手里呵着,心里疼着,听说小时候还就读过南安实验幼儿园呢(这是从她一直炫耀的幼儿园毕业证书中得知)。后来,弟弟降生了,父母把所有的关爱都转移到弟弟的身上。恰巧那年,小雅读了小学一年级,父母对小雅的态度也变了:回家不仅要求她煮饭,还要喂鸡鸭,时不时还要洗洗衣服,照看弟弟。当时的小雅并没有意识到父母对她的态度的改变,而默默地做着事。后来,为了生计而忙碌的父母时不时把埋怨情绪抛之小雅身上,动不动粗言秽语,简单暴力。时间长了,她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心想:“为何落差怎么这么大呀?”委屈与无助包围着她,脾气越来越妄任而为;同时渴望友情的小雅这时在同学们的眼中已不再是个好伙伴,很多同学远离了她。看着她,心酸与感慨涌上心头,因为这让我想起类似的经历:我出生在一个封建传统思想禁固的家庭里,重男轻女的爷爷,不疼我,家人也不太喜欢我。我懵懵懂懂地长大,无助的我情绪越积越多,甚至还产生过极端想法。幸好无意中的老姑的一声喊叫,让我缩回了那只可能走上不归路的脚,所以才有现在身为教师、略懂点心理学的我。我向孩子道出自己的孩提时的这段经历,她惊奇地望着我,想听听她眼中尊敬的老师是如何走出那段日子的。我首先从她自身谈起,如何适时调控自己的心理:1、学会用心与朋友交流 在与同学交往中遭到拒绝后,学会控制自己,并想想:“我对还是他对?哪里又做得不够好?

教育心理学教案讲课稿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十五章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计划课时: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不良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掌握不良行为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掌握行为矫正的概念和原则。理解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了解各程序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以自学、讨论为辅。即利用多媒体课件(PPT)进行讲授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重点:掌握不良行为出现的具体原因及其解决方式。 教学难点:真正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实。 教学过程: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生的不良行为决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课堂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就是注意──来自教师、同学或者两者,另一个原因是学生想从腻味、挫折、烦躁和不愉快的活动中解脱出来。 (1)赢得教师的注意 有时候,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是为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哪怕是消极的注意。这一原因比许多老师想象的要更普遍。其解决方法也相当容易,尽量地忽视他们,当他们表现不良时只注意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如果实在无法忽视他们的不良行为时,只好暂时请出去,例如让学生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送到校长办公室,这将比斥责有效一些。事实上,斥责对其他学生而言起到了强化作用。 (2)同伴的注意 学生表现不良除了赢得教师的注意外,另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同学的注意和赞赏。青少年时期这一原因就更为普遍。忽视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是错误的。例如,一个学生将书放在头上晃来晃去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教师忽视了,这一行为就会继续下去,并且还可能鼓励其他人做出类似的行为;斥责,又只会吸引全班更多的注意,甚至更糟的是,增强了他在同伴中的地位。对于受同伴强化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做出以下两个反应:一个就是将犯规者从班上请出去,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广泛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字谜答案扇形的小苹果找座位图四组数学口算机录音机配乐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今天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故事。(播放麦克斯韦小时候的故事配乐录音) 2.学文明理提问:谁来说说小小的麦克斯韦为什么喜欢提出许多问题?/ (学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麦克斯韦对什么事情都好奇,都想知道究竟,这是一种学习的兴趣。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学习的兴趣,麦克斯韦最后城为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有极大的兴趣。衣同学们看看书上还为我们介绍了其他的人。(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中有关达尔文及严文井的故事)教师:听了刚才的故事,看了书中的课文,请同学们说说看书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3.活动明理(1)请同学们分组说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说完后再选一名代表给全班同学说说你们组的发言情况。(2)做个放松小游戏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字谜条幅粘贴在黑板上,请学生猜。将学生猜中的答案随时粘贴在字谜的旁边,并为猜中答案的学生发一颗智慧星。(3)谁来帮助苹果娃娃分别将扇形的填字游戏及写有“青、晴”等文字的苹果贴在黑板上,谁给苹果娃娃找到座位,就请谁把苹果娃娃带到他的座位上。(4)开个小擂台赛。分别出示口算比赛题,每次两名同学比赛,看谁能当擂主,教师为擂主颁发证书。(5)想想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有哪些?把它填在书中的表格中,填写完后再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课?对自己不喜欢的课,想个办法使自己对这样的课有兴趣。最好能将这个办法写在表格后面。 4.总结全课同学们喜欢今天的学习吗?大家的回答和笑脸告诉了老师。你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其实我们的学习都能像今天的学习这样使你有兴趣。请同学们回家后问问自己的家长,他们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20042221315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认识自我与悦纳自我 1、我的价值观——价值观探索 3 2、人生水晶球 5 3、欣赏与赞美 9 4、自我暗示的魔力 11 5、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扬起自信的风帆 18 6、扬起自信的风帆 23 7、挥洒青春色彩 25 8、心灵健身31 二、性心理教育 1、被“爱”打扰的日子 34 2、青春期性心理发展揭秘 41 3、男生vs女生 51 4、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58 三、学习指导 1、轻松上阵——焦虑辅导 61 2、中学生考试焦虑 63 3、正对高考,明确目标,树立信心,轻松应考——高考前一个月励志辅导 65 4、做时间的主人 69 5、学习归因 72 6、个人声明书 75 7、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管理78

8、管理好“时间”财富 80 9、华山论"学" 85 10、合理归因 87 11、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记忆效率 93 四、协调人际关系 1、让世界充满爱【活动主题】:人际关系中的友爱和互助 96 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98 3、紧握我的手 101 4、ELLO!FRIEND! 103 5、另类公式: 1+1>2 105 6、路上有你,真好! 108 7、摆渡 110 8、人际交往艺术探索 112 9、做个受欢迎的人 117 10、沟通 119 五、挫折应付与情绪调节 1、合宜的情绪表达——新生心理辅导活动课专题六,情绪管理 123 2、我的心态我作主 125 3、挫折与成长 128 4、验风险,超越自我--背摔训练 131 5、做一个乐观的人,让每一天都充满欢乐 134 6、坐在快乐的驾驶座上 136 7、雨后彩虹 139 8、一起来幽默 14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水平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偏执,真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 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 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 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实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 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水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 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

化抽象为形象,协助学生理解。我们还能够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 实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 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 了知识。 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 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 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 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 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 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 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 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能够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 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 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能够让学生搜集相关总理生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说说我的逆反心理 课例:小灵和爸爸、妈妈的意见常常不一致。虽然爸爸、妈妈说的常常是对的,但小灵心里就是不痛快,于是,老是和爸爸、妈妈对着干.这就叫做逆反心理。产生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经常有这种心理,或者处处与长辈做对就不好了。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试一试: 1.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2.与父母间加强沟通; 3.对父母的意见认真地进行分析。 4.与自己的好朋友、同学多交流。 第二课理想中的自己 课例:韩玉看一本童话书,书中有一个神奇的宝盒,宝盒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我们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你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许多同学理想中的自己都拥有动人的外貌、优秀的品格、崇高的职业。理想中的自己是没有缺陷的,是世界上最棒的。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所以我们要想实现理想,是要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来达到的。 只要我们决心为着理想而勇往直前,我们的理想就不是白日梦。 做一个调查,看看学生们在班上是不是一个负责的人同学。

再想一想,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讨论怎么才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第三课学习要有好习惯 一、数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好的习惯,学习和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你们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原因是什么呢?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关。有了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没有好的习惯就可能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可见,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我们今天就学习新的一课《学习要有好习惯》。 2.学文明理 (1)教师通过放录音,讲[档案馆]里的故事,引导同学思考:佳佳在班上出了丑,到底是谁的错?应该怎样做?可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进行汇报。 (2)教师按课文提示,帮助学生明事理,让学生明白:习惯有好坏之分,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我们应该不断约束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3.活动明理 (1)演一演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_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资料,欢迎阅读。 篇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欣赏自己》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学生特长的小结和肯定,以及同伴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消除自卑,同时也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演示:一列火车徐徐开出,师谈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乘上火车到光明城去旅行,好不好?不过有个条件,先请大家学习案例、阅读[咨询台],回答几个问题,只要开动了脑筋,就可以去旅行了。 1、学生自由阅读案例和[咨询台],思考:

1)、你对范军和高晶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 2)、你对范军的所思所想有什么看法? 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们。可见正确认识自己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乘上《欣赏自己》的列车,在旅行过程中学会欣赏自已吧! 二、活动过程: 一)、我的优势在那里 1、课件演示:火车来到第一站,站牌上一面写着我的优势在那里,一面出示测试表,让同学自我评评。

学生填后师作简单评析,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让他们大声说说自己的优势。 二)、别人眼中的我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二站,站牌一面写着别人眼中的我,一面是要求:找你的好朋友和他说说悄悄话,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 2、班内交流,师问:你同意同学对你的评价吗?愿意说出来吗?并对敢于说出自己缺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小结后课件出示:别人的眼睛是镜子,有时比你自己更了解你。(齐读) 三)、讨论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陈帼眉 姜勇(1-7章)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 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各种竞争的压力、社会生活的延伸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化解,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的行为产生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中小学生的健康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新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性格孤僻,不适应集体生活。 当前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面对家长,而家长往往忙于工作无暇与孩子交流,或因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不能与孩子很好交流,导致孩子心理需求得不到解决,造成小孩性格孤僻、不善言谈,不愿与人交往或不善于与人交往,对集体生活出现严重排斥心理。 (2)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严重。 现在的孩子一方面由于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过分照料,容易形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另一方面学校又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及时跟上,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时时处处依赖别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 (3)逆反心理严重。 有的孩子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一切,自傲心理严重,听不进老师及家长的意见,

对老师及家长采取敌意态度。有的孩子不能够正视别人好的成绩或优越的家庭状况,即使是好朋友,他也会想方设法攻击他们,挑拨同学之间的关系。 2.心理健康教途径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加以预防和纠正。预防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有效的办法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应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小学生的人格目的? (1)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家长支持帮助。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对子女的心理素质的影响,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影响。指引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形成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2)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贯穿于学校教育中。 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除与教材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以借助活动课、班队活动、专题讲座、具有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3)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施个别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里困境。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和研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服务。缺少了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也就谈不上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集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学习有计划 第二课快乐每一天 第三课学习要专注 一、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注意特点、培养自己的注意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二、教育重点:明确学习专注的重要性。 三、教育难点: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四、教学准备:课件迷宫图计算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讲,教师讲相同的内容,为什么学习的效果不一样呢?这除了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还与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关。下面我们学习一课与注意力有关的课文,题目是《学习要专注》。 (二)故事明理 (1)教师讲《吴义的故事》 (2)分组讨论: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学习时为什么要专注? (三)学生活动 1、说一说,讨论后,找代表发言。 为什么成绩不佳?除了自己努力程度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不专注,边听边玩,经常走神儿,所以老师讲的知识他没有听到,作业当然就不会了。 帮助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A、要用眼,仔细看。B、要用耳,仔细听。C、要用脑,勤思考。D、要动口,敢发言。E、要动手,认真写。

请记住:课堂学习是我们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讲时要努力排除干扰,自觉听讲。 2、走迷宫 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先走,看能不能走出,然后同组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3、想想做做: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想想做做”或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竞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4、做一做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能力差的特点,通过行为规范进行训练,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训练时特别注意三点:A、保持良好坐姿:趴在桌上听讲容易疲劳,也容易影响身体的发育。B、注意排除干扰:课桌上不要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文具,当自己注意力分散时,心理就要暗示自己,写出明显的警示语提醒自己。C、怎样调节自己的课堂行为呢:人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刚上课时需要注意力转移,尽快转移到这节课上来。当我们听讲或思考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疲劳;当老师在抄板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松一下;教师总结和归纳时,又要集中精力,把重点记住。 六、总结 第四课学习真有趣 第五课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注意安全;在遇见到困难和危险时,知道怎样进行正确自救自护,看到别人遇见困难和危险,知道怎样正确的进行帮助。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共6篇) (一)做家务的能手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 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 经常做家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三、表演 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四、小品 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五、幻灯出示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六、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七、竞赛

1.整理书包比赛; 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加做菜比赛; 一组:做糖拌柿子; 二组:黄瓜凉菜; 三组:炒鸡蛋。 八、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做家务的能手 主动、经常做家务 (二)不要明日复明日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拖拉作风的危害,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喜欢故事吗好,下面教师给大学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寒号鸟》。 二、教师讲故事(音乐配音) 听完故事,大家想一想,寒号鸟最后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个故事听了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情境表演 1.舞台一分为二,一半是教室,一半是学生冬冬的家。冬冬坐在中间,左边可够到教室里的课桌,右边可够到家里的书桌。 2.一学生用手举一日历,分别用大挂历形式展示,星期一、……;一学生扮演冬冬的同学,轮流找冬冬去玩,日历从星期一开始展示。 同学们,今天的课外作业是第一课的练习题。 (冬冬从教室的书桌里取出一本练习册,放在家里的书桌上。) 同学甲:冬冬咱们出去打球吧! 冬冬:我的作业还没做呢!(想了一会儿,好吧,放在家里的书桌上)跟同学甲下场,然后回到舞台中间。 日历翻到星期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我是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标: 教师:了解学生评价自我的能力,教给学生评价自我的方法。 学生: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二、授新课 教师: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三、课堂活动 1. 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兰兰怎样了解自己的长相?明明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打算怎样认识自己?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位同学在全班发言。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2. 谈一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问题:你喜欢别人夸自己长得漂亮吗?你在同学面前炫耀过自己的能力吗?你是否不自己长得不漂亮而自卑?你喜欢自己的性

格吗?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想一分钟,最后请四位同学们自由发言。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3. 请你选择 教师将纸板挂在黑板上,板上有两道选择题:当同学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时,你应该怎么办?立刻行动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反正是老毛病,不改也过得去。我的优点比缺点多,自己很知足了。请将你的选择填在()里。ii. 当同学给你提出不完全正确的评价时,你怎么办? 1. 想方设法为自己的缺点辨解。 2. 与同学进行心灵交流,坦诚相待。请你将你的选择填在()中。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把你的选择填在括号内。目的是教育学生要有自知之明,正确对待同学的评价。 目的是了解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四、实践指导 a) 演讲比赛 教师将演讲题目写在黑板上:认识我自己,并向同学宣读演讲要求。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b) 老师教你认识自己 五、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评价自己的重要性,了解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还学会了认识自己的几种方法。 六、课外活动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1、世界精神卫生日是哪一天?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2018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2、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什么? 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 3、有人说身体健康不算真正的健康,对么? 对。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宪章中就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科学研究已发现,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类疾病被统称为心身疾病。因此,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4、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宪章中对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应关心自己的躯体健康,还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自己与社会相融合的程度。 5、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6、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哪三个等级? 心理健康又称为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悦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7、正常人会出现哪些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神经病的标签。 (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考试,并随着时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4)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5)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6)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五章教学设计重点试题解 [日期:2008-12-27]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选择题 1.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也就是对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这是( )。 A.教学原则B.教学设计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 2.下面不属于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的是( )。 A.制定教学计划B.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C.确定教学目标D.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3.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 )。 A.概括B.系统C.巩固D.评价 4.智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陈述性知识、认知策略和( )。 A.心智技能B.特殊技能C.元认知D.程序知识 A.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B.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在不同学习类型中,也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 C.应陈述通过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变化 D.应该简明扼要,可以操作 8.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教学制度B.教学设计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9.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这一过程是( )。 A.教学设计B.教学任务分析C教学测量D.教学评价 10.下面不属于《美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学媒体的分类的是( )。

A.印刷材料B.图示媒介C.声音媒介D.电子媒介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49c1178.aspx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是指( )及其( )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 2.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从造就各种人才的需要及( )出发,全面安排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数量、学习活动方式、课时安排与分配等,才能从整体上保证( )的正常运转。 3.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 )、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4.( )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5.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我国学者倾向于将这六级目标概括为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为( );第二个范畴为( )。 6.教学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 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 )。 7.( )是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的起始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 8.确定学生的( )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也可以通过诊断|生的单元测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 9.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 )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 )。 15.( )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其类型。 2.请从系统的观点谈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 3.简述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1 活动主题:培养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 3、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 我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学生跳楼事件的报道材料. 教学过程 一、用实例引导思考 1、老师带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讲述两个小故事。 A.本市某小学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头天下午放学时,告诉老师有人欺负 他。老师说“知道了”,没当场解决。第二天该生便在自家跳楼身亡。 事后,家长、老师在日记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别人欺负想不开而寻短 见。 B.一所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因长期完不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放 学回家用红领巾把自己系在门柄上勒死。 2、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思考: (1)两名学生的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 (2)他们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关? (3)如果你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时会不会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

(4)两名自杀的学生都有一种怎样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健康吗?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二、拿子照自己 1、教师引导学生用下列情形对照自己 (1)当家长批评或者责骂自己时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2)当老师对你的态度稍微有一点冷漠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3)当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压力或困难时,你有怎样的表现? 2、学生交流 3、点拨 三、看录象激起兴趣 1、播放录象 2、学生阅读材料 3、学生讨论 四、揭短会经受磨难 学生自愿上台接受揭短,其他学生从长相、穿衣、习惯、为人处事、学习、纪律等方面揭他们的短。老师指导 五、写感受 小结: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 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进 步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 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 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第23章教学设计 1.什么是教学设计?其基本方法是什么?教学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教学设计的涵义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与确定。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等)进行选择、安排与规划。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技术转化的关键。 ①教学设计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在对有关教育教学、学生学习、能力与品德的本性以及学习规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也是衡量某种教学设计效能的尺度。教学理论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原理或原则,只有通过周密而详细的设计,才能转化为方法或技术。 ②教学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必须与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来,而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的。因此,为了改进教学,除了认真研究教学理论外,同时也必须加强教学设计工作,使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技术。 (2)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科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以系统论观点作为其指导思想,必须采用现代系统论所创导的系统方法。系统论方法是应用系统原理,综合研究事物的性质及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应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进行以下三个层次的分析。 ①活动分析 由于作为教学目标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因而必须通过活动

的分析才能确定教学的目标系统。通过活动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系统时,应选择确定各学科领域的典型活动;区分各典型活动的层次或水平;确定目标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层次与序列。 ②任务分析 目的与任务是指具有相属关系的两个层次的不同目标项目。上层的目标项目称为“目的”,其下属的目标称为“任务”。目的与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总目标与次目标的关系,是上层或上位目标与下层或下位目标的关系。任务分析目的是确定教学活动中的作业内容。通过任务分析以确定教学作业时,必须确切规定并明确表述教学任务所含的各种目标因素;任务配置必要的教学作业,则教学任务不仅要有确切的规定,同时要有明确的表述;注意区分不同的任务系列;注意区分同一任务系列的不同要素。 ③作业分析 教学系统中的作业是教师用以完成教学任务,借以构建学生能力与品德结构的手段,通常称为教材。在教学系统中教材即教与学的一系列作业。这种作业是用来实现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构建一定的能力与品德结构的手段。作业既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又是制定教学活动程序的依据。作业分析的目的就是加深对作业的认识,为制定教学活动程序提供依据。 (3)教学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系统包括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活动、教学成效的考核与评估,他们分别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①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中所要构建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它既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为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其设计必须遵循教育方针制约性原则、活动分析原则、类化经验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明确化原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

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有个小故事 一块钢板的价值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5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一讲心理发展概述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发展心理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2.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因素。 3.应用:掌握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 五、教学流程: 导入 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同学开展对“青少年期是指哪个年龄阶段”的讨论,逐渐引入到本章主要内容的学习。 讲解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 “心理发展”,特指个体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主要指个体心理的积极、有序的发展变化,是个体心理连续、 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这几个基本特征。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前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后来发展的前提。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心理发展又是一个矛盾的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某些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取代了旧质要素而占主导地位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 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例:三岁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绘画时不会事先构思,画什么算什么。在直觉动作思维的基础之上,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就可以脱离动作操作仅依靠记忆中保持的形象来进行思维,这样就产生了思维发展的一个质变,即形象思维产生了。在此基础上,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逐渐从主要依靠形象进行思维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思维的发展又有了一个新的质变,即抽象思维产生了。 附:通常,我们把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本章着重讲授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特征。 (1)婴儿期(1岁前)。 (2)童年早期(1~6岁),相当于托儿所和幼儿园阶段。 (3)童年中期(6~12岁),相当于小学教育阶段。 (4)少年期(12~15岁),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5)青年初期(15~18岁),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 2.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一般说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速度和顺序,人们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大多数同龄儿童总是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上,表现出相似的心理特点。并且,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颠倒的,因此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可变性: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每个个体在发展速度、最终水平、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普遍觉得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聪明,就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使得儿童心理的发展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