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四则运算(1)

1.5  四则运算(1)
1.5  四则运算(1)

第1课时 四则运算

1.用竖式计算。

3.25+2.012= 3.25×1.2= 78.5÷2.5=

2.计算下面各题。

34-15= 34×25=

34÷15=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91×1.25×0.8

34÷6+16×14

答案:

1.

2. 34-15=1520-420=1120 34×25=342×125=310

34÷15=34×5=154 3. 2.91×1.25×0.8 =2.91×(1.25×0.8) =2.91×1

=2.91

34÷6+16×14

=34×16+16×14

=34+14×1

6

=1×1

6

=1

6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七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简单的四则运算,并且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混合运算的知识和经验,突出小括号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以“为什么要用加(减、乘、除)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概括运算的意义。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教师要纵观全局驾驭教材,适时引导学生把分散学习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本单元设置了3个练习,都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突出练习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first class of four mixe d operations

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已经达到熟练的程度,只要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应该不是很难。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一第1~3题。 1、出示课件2. 2、小结(出示课件3) 3、(出示课件4),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4、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出示课件5),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多媒体课件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练习题(1) 一、口算题(共12分) 5×3—2= 5×3+2= 52+25-52+25= 5×2+3= 5×2—3= 100+100×0= 50+90÷(2×3)= (50+90)÷2×3= 50+90÷2×3= (50+90÷2)×3= 72÷9×48÷8= 64÷64×7= 二、填空(5+8=13分) 1、将你上期期末各科考试成绩填入1中,并回答下列 2、3问题.(1).语文( )分、数学( )分、英语( )分. (2).数学比英语高( )分. (3).三科平均( )分. 2、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28=36-64 综合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 1800=7200-9000 综合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0-19=791 791×2=1582 1582+216=1798 综合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 (4)96×5=480 480+20=500 500÷4=125 综合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正确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在括号中划“×”并改正)(9分) 1.720÷(15-3×2) 2.3889-(108-931)×5 3.(800+200÷50)×3 =720÷(12×2) =3889-149×5 =(100÷50)×3 =720÷24 =3889-745 =20×3 =30 =3144 =60 ( ) ( ) ( ) 四、计算题(每道小题3分共18分) 962÷74-19×96 (59+66)×64-10000 (798-616)-5940÷45 364÷7-15×40 12520÷8×(121÷11) 906×(65+15)-2010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学习目标: 会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口算 25+75 = 12×4 = 18+22 = 16+4+23 = 35+25 = 60-24 = 25×4×2 = 100-25-10 = 自学课本第2页到第3页完成下面各题。 2、填空 (1)( ),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 (2)已知( ),求( ) 的运算,叫做减法。 (3)加法和减法互为( )。 (4)加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减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达标测评: 一、填一填。 ( )+130=500 247-( )=125 ( )-365=180 297+( )=560 ( )-164=235 2000-( )=189 二、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三、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28+19=47 203+147=350 67-55=12 850-239=611

340+190=254+297=586-98= 712-455=178+462=500-189= 四、解决问题。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2)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多少张? (3)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4)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四年级下册数学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会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案自学: 知识链接 1、口算 12×4= 25×3= 16×6= 100÷4= 91÷7= 12×3÷6= 25×8÷10= 36÷6×12= 2、自学课本第5页的例2 例2: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乘得的数叫做()。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列式: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列式: 已知(),求()的运算,叫做除法。 3、乘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除法呢? 4、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除法是乘法的()。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把256+256+256+25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高思3年级·1四则运算(一)-·答案

第1讲四则运算(一)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1】计算:28+72=100 【2】计算:123+177=300 【3】计算:220+780=100 【4】计算:15+21+25+19 15+25=21+19=40 15+21+25+19=15+25+19+21=40+40=80 【5】计算:70+63+81+37+30+19 简便运算原则:凑整——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的数。凑整:两数相加凑整;两数相减凑整。70+30=100,63+37=100,81+19=100 70+63+81+37+30+19=70+30+63+37+81+19=100+100+100=300 【6】计算:17+19+234+21+183+26 17+183=200,19+21=40,234+26=260,40+260=300 17+19+234+21+183+26=17+183+19+21+234+26=200+40+260=200+300=500 【7】计算:(1+11+21+31)+(9+19+29+39) 1+39=40,11+29=40,21+19=40,31+9=40 (1+11+21+31)+(9+19+29+39)=1+11+21+31+9+19+29+39=1+39+11+29+21+19+31+9=40+40+40+40=160 【8】计算:35+121-35-21 35-35=0,121-21=100 35+121-35-21=35-35+121-21=0+100=100 【9】计算:152-19-13+19+223-32 152-32=120,19-19=0,223-13=210 152-19-13+19+223-32=152-32+19-19+223-13=120+0+210=330 【10】计算:20-(11-7) 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 20-(11-7)=20-11+7=9+7=16 【11】计算:20-(11+7) 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两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20-(11+7)=20-11-7=9-7=2 【12】计算:20-11-7 20-11-7=9-7=2 【13】计算:20-11+7 20-11+7=9+7=16 【14】计算:25-(25-14)-(14-7) 25-(25-14)-(14-7)=25-25+14-14+7=0+0+7=7 【15】计算:57-(50-28)+(44-28)-(57-26) 57-(50-28)+(44-28)-(57-26)=57-50+28+44-28-57+26=57-57+28-28+44+26-50=0+0+70-50=20 【16】计算:199+99+9 199=200-1,99=100-1,9=10-1 199+99+9=200-1+100-1+10-1=200+100+10-1-1-1=210-3=207 【17】计算:9+98+397+247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加上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去同一个数,和不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练习题 一、口算。 86÷2= 0×25= 900÷3= 840÷2=88÷8= 63÷3= 480÷6= 50×4=51÷3= 35×2= 95+70= 80-47= 0÷5= 52÷4= 3600÷4= 28-19= 84÷4= 20×4= 二、填空。 1、0×5+5÷5=() 2、如果要改变算式48+32÷4的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再算除法,那么算式是() 3、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 4、博物馆上午有320人参观,中午离去85人,下午又来了128人,现在有()人 5、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四则运算。 6、按照给定的运算顺序添括号。 (1)最后一步算乘法223-9×21+24(2)最后一步算减法223-9×21+24 (3)先除再加最后算乘300×18÷5+12 7、在列式计算里,如果要改变“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就要使用________。 8、3个工人4小时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①288÷3=96(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88÷4=72(个)表____________ 。 ③288÷3÷4=24(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买一件上衣120元,买一条裤子100元,如果买这样的上衣2件,裤子3条,求共需多少钱? ①先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②再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求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

(word完整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 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新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2 ~ 3页※ 1.加法的意义: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②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减法的意义: ①已知两个数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②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③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 加数 + 加数差 = 被减数—减数 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5 ~ 6页※ 1.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4.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0+ 任何数=任何数 ②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任何数—0=任何数 ③ 0与任何数相乘得0 。→ 0×任何数=0 ④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 0÷任何数=0 注意:0不能做除数。 3.括号 ※教材 9 页※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4.租车方案 ※教材 10 页※ 租车、租船最优方案应具备两个条件: ①尽可能多的租座位多的车(租用费用低的); ②座位不空或尽可能的少。

第一单元 四 则 运 算1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课时:四则运算(二)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例1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可补充条件再提问。)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能够自己实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实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实行解 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实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实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实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 的叙述。 (1)71-44+85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 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 =1974(人)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试题 (2)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四则运算 学校: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法,后算()法。 2、甲数是乙数的一半,丙数是乙数的2倍,丙数是甲数的()倍。 3、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各6箱,苹果每箱25千克,梨每箱20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千克。 4、在计算4500+(3200-850×2)时,应先算()法,最后算()法。 二、判断题。 1、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35与50的和除以10与5的差,商是多少?这道题列式为:35+50÷10-5。 () 4、根据“先乘除、后加减”,计算80÷5×2+8时,应该先算80÷5。() 5、在算式40-20÷5×10中,要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三、选择题。 1、小东看一本故事书,前4天共看68页,后3天共看72页,小东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正确的算式是() A、72÷3 B、72÷3+68÷4 C、(68+72)÷(4+3) 2、50减去25的差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50-25×20+13 B.(50-25)×20+13 C.(50-25)×(20+13) 3、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4、养鸡专业户卖出公鸡98只,还有公鸡87只,母鸡的只数是原有公鸡的5倍,养鸡专业户有母鸡多少只?正确列式是() A、(98+87)×5 B、98+87×5 C、98×5+87 5、(270+770÷55)-190÷10正确的运算顺序是() A、(270 + 770 ÷55)- 190 ÷10 B、(270 + 770 ÷55)- 190 ÷10 ②①③④②①③② C、(270 + 770 ÷55)- 190 ÷10 ②①④③ 四、计算。 1、口算。 8×25= 125×60= 670÷67= (7+23)×50= 2400÷300= 580+360= 34×(84÷14)= 299+65= 2、脱式计算 (10+120÷24)×5 19×96-962÷74 (10800-800×4)÷4 (315×40-364)÷7 1200-20×18 (315×40-364)÷7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小组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习 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年级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课程标准 1.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归纳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前面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混合运算两步试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内容有:总结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归纳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含有小括号的顺序及有关0的运算。 三、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 4 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重、难点突破措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重、难点突破措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五、单元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六、单元课时安排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混合运算 (1)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 0的运算 (1)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一、学习目标的表述 1、我会从解决问题中总结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我会说出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评价设计 1. 通过问题1、2检验第一个目标是否实现。 2. 通过问题3、4检第二个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预设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 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

1四则运算(教师版)

四则运算 (教师版) 学生姓名年级学科 授课教师日期时段 核心内容掌握正确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准确进行计算。课型一对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 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2、4 难点:教学目标2、3、4 课首沟通 让学生自己回顾什么是四则运算,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知识导图 课首小测 1.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度:★★ ] 40-5×4 【参考答案】20 【题目解析】根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5×4=20,再算40-20=20。2.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度:★★ ] 72-8÷2 【参考答案】68 【题目解析】根据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除法8÷2=4,再算72-4=68。

导学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知识点讲解 1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例题 1. [整数加减运算] [难度:★★ ]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由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所以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因此182+256=438,438-182=256。 我爱展示 1. [整数加减运算] [难度:★★ ]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参考答案】 【题目解析】由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所以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因此98-46=52 ,98-52=46;603+159=762,762-159=603。 导学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知识点讲解 1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题 1. [难度:★★ ] 下面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水果店卖出苹果35筐,苹果每筐48千克,水果店卖出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120支圆珠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试题 (1)(最新)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 四则运算 学校: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在计算(200-36×47)÷44时,先算(),再算(),最后算()法。 2、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四则运算。 3、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4、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28=36-64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24=1800 1800=7200-9000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等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的顺序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要先算(),后算()。 6、买一件上衣120元,买一条裤子100元,如果买这样的上衣2件,裤子3条,求共需多少钱? ①先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②再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求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6分钟跑300米,照这样的速度填写下表:

二、判断题。 1、0除任何数都得0。() 2、185乘97与53的差,积是多少?列式是:185×97-53。() 3、比90少2的数的2倍是176。() 4、算式中只有加、减运算的,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5、被减数与减数相等时,差为0。() 三、计算。 1、口算。 86÷2= 0×25= 900÷3= 840÷2= 0×32= 12×(3+5)= 4×6÷8= 54-5-14= 2、竖式计算。 538÷37= 409÷29= 285÷40= 139×24= 206×16= 340×30= 3、脱式计算 (70+80)÷(68-18) (59+66)×64 10000 (238+7560÷90)÷14 1000-71×8 19×96-962÷74 (308—308÷28)×1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处理练习一第2~4题 学习目标: 知识: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 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迅速打开课本第2页 齐读课题 (同时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时 首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观察2~3页主题图 提示: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补充条件) 师:咱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 有些问题我们要留到课下或以后解决 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俩个问题 请你大声地阅读课本4~5页的内容 看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生阅读) 2.汇报:我们要解决哪两个问题?(同时小黑板出示)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 中午有44人离去 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 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解决例1 ①独立解答: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交流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图书室原有故事书98本 学校又买来25本 今天就借出46本 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过程同上) 3. 引导学生发现: 这两个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加法和减法运算 计算时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解决例2 ①(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②同桌互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③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④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汇报板书) 5.练习:练习一第3题 6.引导学生发现: 这些算式都没有括号 只有乘、除法 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7. 引导总结并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人教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 加法和减法: 1、加法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得的数叫做和,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减法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叫做减法。 4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例: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小猿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解析】: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可知:350-147=203;350-203=147;55+12=67;67-12=55。 二、乘法和除法: 1、乘法定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 3、除法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小试牛刀: 2、根据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小猿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可知:13936÷67=208;13936÷208=67;1008÷21=48;21×48=1008。 三、四则运算 1、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运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 3、去括号时: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括号前面是加号直接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除了括号第一位不变符号,其他都要变符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小试牛刀: 3、下面各题,看谁做得都对。 6000÷75-60-10 6000÷(75-60)-10 6000÷[75-(60-10)] 【解析】: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答案:(1)10 ;(2)390 ;(3)240。 4、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456+198 802﹣99 243+328+72 732﹣(432+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