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案例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案例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案例

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案例

案例8.1:人们看到专业的侍酒师倒葡萄酒时会先将葡萄酒倒进一个容器内进行醒酒。红葡萄酒在晶莹剔透的醒酒器中颜色会显得更加艳丽,给人以视觉享受。

问题:为什么要对葡萄酒进行醒酒呢?

案例8.1分析:醒酒是指通过加速葡萄酒氧化的过程让葡萄酒释放其原有的芳香,同时柔化葡萄酒中的单宁,改善其口感。许多葡萄酒中含有SO2,它有杀菌、澄清、抗氧化、增酸、溶解等作用,在保护酒液的天然水果特性的同时防止酒液老化。葡萄酒在酵母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SO2。醒酒就是让酒中的SO2迅速扩散,葡萄酒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作用,其目的就是让葡萄酒变得更柔和,当酒斟入酒杯后,可使气味逐渐地散溢于整个酒杯,让品饮人轻松地闻到酒液所释出的气息。

案例8.2:铁船在大海中航行时,铁易被腐蚀,常将船底下焊接些锌块,可减缓船体腐蚀。

问题:锌和铁都是金属,为什么在新装铁船的船底焊接锌块可以防止铁船的船底生锈?

案例8.2分析:铁船底部焊接锌块,锌块会先和海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起到保护铁的作用,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又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是一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之一。将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为保护极,与被保护金属相连构成原电池,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为原电池的负极(腐蚀电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被保护的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腐蚀电池的阴极)就可以避免腐蚀。

案例8.3:临床上常用KMnO4作为消毒、防腐剂。例如,0.02%~0.05%的KMnO4溶液常用于冲洗黏膜、腔道和伤口,0.1%的KMnO4溶液可用于有机磷中毒时洗胃等。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浓度的KMnO4溶液可用于饮食用具、器皿、蔬菜、水果等消毒;在医药化工中,可用于生产维生素C、糊精等;在轻化工业中用作纤维、油脂的漂白和脱色,具有广泛的用途。

问题:①临床上使用KMnO4作消毒、防腐剂,是利用它的什么性质?②应如何保存KMnO4溶液?③在滴定分析中,如何配制和标定高锰酸钾溶液?

案例8.4:检查司机酒后驾车有很多种方法,比较普及的是:交警在检查司机有没有酒后驾驶时,会拿着一个仪器,让司机往里呼气,交警把仪器振荡一下后就知道了。

问题:交警所用仪器检测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案例8.4分析:K 2Cr 2O 7是一种橙红色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当它被还原成Cr 3+时颜色变为绿色。若司机酒后驾车,交警让司机对填充了吸附硅胶颗粒的装置吹气,被检验的气体成分是C 2H 5OH 。若发现硅胶变色达到一定程度,可证明司机是酒后驾车。酒精测定仪中加入硫酸的目的:一是以下反应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二是防止Cr 2O 72?转化为黄色的CrO 4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Cr 2O 72?+3CH 3CH 2OH +16H + ? 4Cr 3++3CH 3COOH +11H 2O

案例8.5: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分医用、军用和工业用三种。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一般用于体表面消毒。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或中耳炎消毒。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过3~5min 就恢复原来的肤色。当它与皮肤、口腔和黏膜的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立即分解生成氧。这种尚未结合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与细菌接触时,能破坏细菌菌体,杀死细菌。杀灭细菌后剩余的物质是无任何毒害、无任何刺激作用的水,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因此,双氧水是伤口消毒理想的消毒剂。但不能用浓度大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消毒,以防灼伤皮肤及患处。

问题:如何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的含量?

案例8.5分析: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能定量地氧化过氧化氢,其反应式为

2MnO 4?+5H 2O 2+6H + = 2Mn 2+ + 5O 2↑+8H 2O

滴定开始时反应比较慢,待有少量Mn 2+生成后,因Mn 2+的催化作用,故反应速度加快。根据等物质的量规则有422(1/5MnO )(1/2H O )n n -

=,H 2O 2的含量可按下式计算:

442222(1/5KMnO )(KMnO )(1/2H O )(H O )g L c V M ρV ??=

样()

案例8.6:化学耗氧量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它是环境监测分析的主要项目之一。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 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

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1表示。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和硫化物等,但多数水体主要受有机物污染,因此COD也可作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

问题:有哪些滴定分析方法可以测定COD?其原理是什么?

案例8.6分析:COD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一般测量化学耗氧量所用的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使用不同的氧化剂得出的数值也不同,因此需要注明检测方法。KMnO4法是测定较清洁水体COD最常用的方法,其测定值一般用COD Mn表示。基本操作步骤:准确量取一定量待测水样,在酸性(H2SO4)条件下准确加入过量的KMnO4标准溶液,加热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充分氧化后,再准确加入过量的Na2C2O4标准溶液,最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部分的Na2C2O4,从而计算出COD Mn。若水体中Cl?含量较高,则采用碱性KMnO4法测定。若测定污染严重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COD,则用K2Cr2O7法,结果用COD Cr表示。

案例8.7:碘伏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烧伤、冻伤、刀伤、擦伤、挫伤等一般外伤,用碘伏消毒效果很好。

问题:碘伏为什么可以用于医疗消毒?

案例8.7分析: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不定型结合物,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1%或以下),呈现浅棕色。利用碘的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细菌的外壳通常是一层蛋白质,蛋白质变性后将导致细菌的死亡,因此单质碘可以杀菌,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损害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渗透性,破坏其生理功能等,从而起到消毒灭菌作用。与碘酒、酒精相比,碘伏引起的刺激疼痛较轻微,易于被病人接受,且用途广泛、效果确切,基本上替代了酒精、红汞、碘酒、紫药水等皮肤黏膜消毒剂。此外,低浓度碘伏不易污染衣物。

案例8.8:在我们的生活中,手机、电磁波、电脑屏幕的辐射、紫外线、空气污染、油炸食物及精神压力等均能产生活性氧中间体和自由基,从而加速肌肤细胞的氧化;体力活动尤其是急性大强度运动时,体内自由基产生也会增加,使活性氧和自由基的形成和消除之间出现平衡丧失,体内过量的自由基会引起脂质过氧化,损伤生物膜,影响细

胞功能,导致代谢紊乱,加速老化。由于氧化失衡引起的疾病已超过100种,常见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痴呆症、肾炎、白内障等。

问题:体内自由基增加导致加速衰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维持体内氧化-抗氧化反应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衰老的目的?

案例8.8分析:生物基体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强氧化性的中间体(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H2O2等),称为活性氧中间体(简称活性氧)。虽然它们是生物反应的中间体,在机体内存在的浓度极低,寿命很短,但是它与人类健康却密切相关。体内有各种消除活性氧和自由基的防御体系,维持氧化-抗氧化平衡,保障正常生命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活性氧的产生、利用和清除三者之间处于平衡状态,以保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低浓度水平。在此状态下,活性氧不仅不会损伤机体,反而会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对机体有意的生物效应,如解毒功能、吞噬细胞、杀菌作用等。但是,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若造成活性氧产生作用增强或者消除作用减弱,就会导致不利于生物效应情况的发生,并造成对机体的强氧化性损伤,从而诱发各种组织损伤和疾病,加快其衰老和死亡。

案例8.9:伏打电堆

公元1786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医生伽伐尼在实验室解剖青蛙,把剥了皮的蛙腿,用刀尖碰蛙腿上外露的神经时,蛙腿剧烈地痉挛,同时出现电火花。经过反复实验,他认为痉挛起因于动物体上本来就存在的电,他还把这种电叫做“动物电”。五年后,他把自己长期从事蛙腿痉挛的研究成果发表。这个新奇发现,引起科学界大为震惊。公元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打在过了四十五岁生日后,受伽伐尼的影响,决定沿着“动物电”的路子研究下去。

伏打把一个金属锌环放在一个铜环上,再用一块浸透盐水的纸或呢绒环压上,再放上锌环,铜环,如此重复下去,10个、20个、30个叠成了一个柱状,便产生了明显的电流。这就是后人所称的伏打电堆或伏打电池(因音译不同,也称为伏特电堆或伏特电池)。这柱叠得越高,电流就越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伏打经过实验创立了一个了不起的电位差理论。就是说不同金属接触,表面就会出现异性电荷,也就是说有电压。他还找到了这样一个序例:铝、锌、锡、镉、锑、铋、汞、铁、铜、银、金、铂、钯。在这个序列中任何一种金属与后面的金属相接触时,总是前面带上正电,后面带负电。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电气元素表。只要有了电位差、电势差,即电压,就会有电流。如此,

人们对电的认识一下于就跃出了静电的领域,就不再是摩擦毛皮上的电,雷雨中的电,莱顿瓶里的电,也不只是动物身上的电,而是能控制流动的电。科学家阿拉果在1831年写的某篇文章中这样称赞伏打电堆:“……这种由不同金属中间用一些液体隔开而构成的电堆,就它所产的奇异效果而言,乃是人类发明的的最神奇的仪器。”

1800年3月20日,伏打正式对外宣布:电荷就像水,在电线中流动,会由电压高的地方向电压低的地方流动,产生电流,即为电势差。为此,他写成一篇论文《论不同金属材料接触所激发的电》,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不幸受到当时皇家学会负责论文工作的一位秘书尼克尔逊有意的搁置,后来伏打以自己名义发表,终于使尼克尔逊的窃取行为遭受学术界的唾弃。

当年11月20日,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巴黎召见伏打,当面观看电堆实验。激动的拿破仑当场命令法国学者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进行大规模的相关实验,并颁发6000法郎的奖金和勋章给伏打,发行了以伏打像为主体的纪念金币。

伏打电堆的发明,引起了科学界的电池研发之路。伏打电堆堪称人类的第一种电池。公元1836年,英国科学家丹尼尔对“伏打电堆”进行改良: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这种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电压下降电池电压回升。因为这种电池能充电,可以反复使用,所以称它为“蓄电池”。公元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最早的干电池,其电解液为糊状,不会溢漏,便于携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公元1890年,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可充电的铁镍干电池,把电池的发明推向一个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干电池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家族,到目前为止已经约有100多种,比如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镁-锰干电池、锌-空气电池、锌-氧化汞电池、锌-氧化银电池、锂-锰电池等。这些干电池,其实就是改良版的伏打电堆:用氯化铵的糊状物代替了当初的盐水,用石墨棒代替了当初的铜板作为正极,而外壳仍然用锌皮作为电池的负极。

伏打电堆提供了产生恒定电流的电源——化学电源,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得多。人们从伏打电堆中获得稳定的持续的电流,是电学从对静电的研究进入到对动电的研究。公元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又引发了公元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发明发电机,使电磁学发展走上了突飞猛进的道路;发电机的出现标志着电气文明的开始,并导致第二次产业革命,改变人类社会的结构。从这方面讲,伏打电堆把电学引进了一个新时代。

案例8.10:世界腐蚀日的由来

凡是使用材料的地方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带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十分惊人。据统计全世界钢产量的十分之一由于腐蚀而损耗掉。由腐蚀引发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几乎遍及所有的制造业。腐蚀不仅造成材料的损耗,还会造成环境危害,工程寿命缩短,产品质量低劣,甚至酿成重大的灾难性事故。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由于火箭推进器的一个零件腐蚀失效,导致发射73s后在空中爆炸解体坠落,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该航天飞机的造价和发射费用在70亿美元以上。

2011年2月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和福岛第一原子力发电所完成了一份对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指出该机组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现象,包括原子炉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压力抑制室出现腐蚀,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为此制定了保守运行的方案。没有料到,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厂房发生爆炸,造成重大核泄漏事故,核辐射殃及邻国。

“世界腐蚀日(Worldwide Corrosion Day)”由世界腐蚀组织(WCO)确立。世界腐蚀组织是于2006年在纽约注册成立的非营利学术组织。由美国腐蚀工程师国际协会(NACE International)、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欧洲腐蚀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for Corrosion)、澳大利亚腐蚀协会(Australasian Corrosion Association)四个组织联合发起。是一个代表地方及其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团体的世界性组织。在腐蚀和防护的研究中,致力于知识的发展和传播。

2009年经过WCO各成员的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每年的4月24日作为“世界腐蚀日(Worldwide Corrosion Day)”,其宗旨是唤醒政府、工业界以及我们每个人认识到腐蚀的存在,认识到每年由于腐蚀引起的经济损失在各国的GDP中平均超过3%;同时向人们指出控制和减缓腐蚀的方法。

案例8.11:水果电池的原理与制作

水果电池的发电原理:两种金属片的电化学活性是不一样的,其中更活泼的那边的金属片能置换出水果中的酸性物质的氢离子,由于产生了正电荷,整个系统需要保持稳定(或者说是产生了电荷,电荷造成下列结果),所以在组成原电池的情况下,由电子从回路中保持系统的稳定,这样的话理论上来说电流大小直接和果酸浓度相关,在此情

况下,如果回路的长度改变,势必造成回路的改变,所以也会造成电压的改变。

制作过程:首先,转动所有柠檬,每次一个。一边转动一边用手挤压它们直到感觉它们变得有点“柔软”。这样做是为了让柠檬内部产生更多的果汁。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您得到柠檬电池最好的效果。

将一颗镀锌螺丝钉拧进一个柠檬的大约1/3处。使用小刀,小心的在柠檬另一边1/3处切开一个1 cm的切口。

将硬币插入切口直到硬币的一半都在柠檬中。

注:确定您使用的是有光泽的新硬币。如果硬币较旧而没有光泽,用钢丝球将硬币磨光。

无论您是否相信,现在就可以从柠檬中得到电流了!如同其它电池一样,硬币是它的正极(+),螺丝钉是负极(-)。遗憾的是,这个电池很弱。但是如果您有几个这样的电池,可以将它们联接在一起组成柠檬电池组。

像这样将硬币和螺丝钉插入其它两个柠檬。接着,使用导线和夹子,将第一个柠檬上的螺丝钉与第二个柠檬上的硬币连接在一起,以此类推,这样就将三个柠檬电池连接在一起了。同时也给第一个硬币和最后一颗螺丝钉连上带夹子的导线。

最后,给连接到第一个硬币上的夹子标上“+”并给连接到最后一个螺丝钉上的夹子标上“-”。像真正的电池组一样,柠檬电池组也有正极(+)和负极(-)。

当像这样串联时,这些柠檬电池共同产生与几个小电筒电池串联所产生的相同的电压,或者说是电势在 2.5~3.0 V。但是,柠檬电池组不能产生足够的电流以使电筒灯泡发光。

不同的水果以及不同的金属电极产生的电压也不同。

铜和铝铜和锌

梨0.49 V 0.95 V

苹果0.55 V 0.96 V

土豆0.3~0.4 V~0.6 V

柠檬0.62 V 0.99 V

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一)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常用指示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身指示剂 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颜色,而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就无需另加指示剂,本身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叫作自身指示剂。 MnO4-(紫红色)+ 5Fe2+ + 8H+ = Mn2+(肉色,近无色)+ 5Fe3+ + H2O KMnO4的浓度约为2×10-6 mol/L 时就可以看到溶液呈粉红色,KMnO4滴定无色或浅色的还原剂溶液,不须外加指示剂。KMnO4称为自身指示剂。 (2).显色指示剂 有些物质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滴定剂或被测物质产生特殊的颜色,因而可指示滴定颜色。 I2 + SO2 + 2H2O = 2I- + SO42- + 4H+ 可溶性淀粉与碘溶液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化合物,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室温下,用淀粉可检出10-5mol/L 的碘溶液。温度升高,灵敏度降低。 (3).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 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由氧化态变为还原态,或由还原态变为氧化态,根据颜色的突变来指示终点。 作用原理:设指示剂氧化还原电对为 式中In(O)和In(R)分别代表具有不同颜色的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电位值发生变化,指示剂的也按能斯特方程所示的关系发生变化:

变色范围 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选择:使 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例如 Cr 2O 72-(黄色) + 6 Fe 2+ + 14 H + = 2Cr 3+(绿色)+ 6Fe 3+ + 7H 2O 需外加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如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紫红→无色。 指示剂变色的电势范围为: 'In In 0.059 (V)E E n θ?≤± (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条件电势尽量与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势一致。 (4)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 ① 二苯胺磺酸钠: H + 氧化剂 二苯胺磺酸钠 二苯胺磺酸 二苯联苯胺磺酸 (还原型) (无色) 氧化剂 二苯联苯胺磺酸紫(紫色)(氧化型) 反应的 n =2,变色电位范围:2059.085.0-~2 059.085.0+ 即 0.82 ~ 0.88 (V) 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空白值: 产生原因:a.指示剂用量;b.滴定剂加入速度、被滴定剂浓度及滴定时间等因素有关 消除办法:用含量与分析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或标准溶液在同样条件下标定K 2Cr 2O 7 。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Fe3+/Fe2+电对的电极电位升高和()因素无关。 (A)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使Fe3+活度系数增加(B)温度升高 (C)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D)Fe2+的浓度降低 2.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 (A)自身指示剂(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D)其他指示剂 3.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A)滴定开始前(B)滴定开始后 (C)滴定至近终点时(D)滴定至红棕色褪尽至无色时 4.在间接碘量法中,若滴定开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测定结果将() (A)偏低(B)偏高(C)无影响(D)无法确定 5.碘量法测Cu2+时,KI最主要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配位剂(D)沉淀剂 6.在Sn2+、Fe3+的混合溶液中,欲使Sn2+氧化为Sn4+而Fe2+不被氧化,应选择的氧化剂是( )(>) (A)KIO3(>) (B)H2O2(>) (C)HgCl2(>) (D)SO32-(>) 7.以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时,用0.02mol/L K2Cr2O7 滴定。设试样含铁以Fe2O3(其摩尔质量为150.7g/mol)计约为50%,则试样称取量应为( ) (A)0.1g左右(B)0.2g左右(C)1g左右(D)0.35g左右 8.()是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 (A)升华碘(B)KIO3 (C)K2Cr2O7 (D)KBrO3 9.用草酸钠作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开始反应速度慢,稍后,反应速度明显加快,这是()起催化作用。 (A)氢离子(B)MnO4-(C)Mn2+ (D)CO2 10. KMnO4滴定所需的介质是() (A)硫酸(B)盐酸(C)磷酸(D)硝酸 11.在间接碘法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边滴定边快速摇动 (B)加入过量KI,并在室温和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滴定 (C)在70-80℃恒温条件下滴定 (D)滴定一开始就加入淀粉指示剂. 12.间接碘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测定,若酸度大高,将会( ) (A)反应不定量(B)I2 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D)I- 被氧化,Na2S2O3 被分解 13.KMnO4法测石灰中Ca含量,先沉淀为CaC2O4,再经过滤、洗涤后溶于H2SO4中,最后用KMnO4滴定H2C2O4,Ca的基本单元为()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高锰酸钾法的原理、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特点及应用示例;掌握间接碘法的原理、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特点及应用示例。了解重铬酸钾法 二、学时分配 3学时 三、教学内容 本章只讲解两种具体的滴定方法,有关理论问题请同学们参考教材自学。 §7.1 高锰酸钾法 一、 特点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及还原产物与介质酸度有关。 酸性介质 -4 M n O +8+H +5-e =+2Mn +4O H 2 'θ?=1.51V 中性或弱酸(碱)性 -4M n O +2O H 2 +3-e =2MnO +4-OH 'θ?=0.60V 强碱性介质 -4M n O +-e = -24 MnO 'θ?=0.56V 高锰酸钾法在各种介质条件下均能应用,因其在酸性介质中有更强的氧化性,一般在强酸性条件下使用。但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反应速率较快,故滴定有机物常在碱性介质中进行。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可以用来直接滴定+2Fe 、22O H 、 -242O C 、+3As 、+3Sb 等。 高锰酸钾法的优点是氧化能力强,可应用于直接、间接、返滴定等多种滴定分析, 可对无机物、有机物进行滴定,应用很广,且无需另加指示剂,本身为自身指示剂。 高锰酸钾法的缺点是其标准溶液的稳定性不够,由于氧化性太强而使滴定的选择性较低。高锰酸钾法滴定终点不太稳定,终点颜色为稍微过量的高锰酸钾自身的颜色,即浅紫红色,但因空气中的各种还原性气体、尘埃易使其还原而缓缓褪色,一般经半分钟红色不褪即可认为已达终点。 此外4KMnO 会与+2Mn 发生反应: 2 -4MnO +3+2Mn +2O H 2=52MnO +4+H 同时4KMnO 溶液易被空气中各种还原性物质还原而褪色,所以高锰酸钾法一般均以4KMnO 溶液为滴定剂滴定还原性物质。 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高锰酸钾因常含各种杂质而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成标准溶液。高锰酸钾氧化能力强, 能与各种还原性物质反应,还存在自解反应: 44KMnO +2O H 2= 42MnO ↓+4KOH + 32O ↑

氧化还原滴定法部分

氧化还原滴定法部分 一、填空题 1.根据标准溶液所用的氧化剂不同,氧化还原滴定法通常主要有 法、 法、和 法。 2.KMnO 4试剂中通常含有少量杂质,且蒸馏水中的微量还原性物质又会与KMnO 4作用,所以KMnO 4标准溶液不能 配制。 3.K 2Cr 2O 7易提纯,在通常情况下,试剂级K 2Cr 2O 7可以用作 ,所以可 配制标准溶液。 4.碘滴定法常用的标准溶液是 溶液。滴定碘法常用的标准溶液是 溶液。 5.氧化还原滴定所用的标准溶液,由于具有氧化性,所以一般在滴定时装在 滴定管中。 6.氧化还原指示剂是一类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本身具有 性质的物质,它们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 的颜色。 7.有的物质本身并不具备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滴定剂或反应生成物形成特别的有色化合物,从而指示滴定终点,这种指示剂叫做 指示剂。 8.用KMnO 4溶液滴定至终点后,溶液中出现的粉红色不能持久,是由于空气中 的 气体和灰尘都能与MnO 4-缓慢作用,使溶液的粉红色消失。 9.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利用标准溶液本身的颜色变化指示终点的叫做 。 10.淀粉可用作指示剂是根据它能与 反应,生成 的物质。 11.用Na 2C 2O 4标定 KMnO 4溶液时,Na 2C 2O 4溶液要在75~85℃下滴定,温度低了则 ;温度高了则 。 12.用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的含量时,加入 的目的是使CuI 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减小沉淀对I 2的吸附。 13.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是 、 。 14.对于 的反应,其化学计量点时电势E sp 计算式是 。 15. I 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且易挥发,通常将其溶解在较浓的 溶液中,从而提高其溶解度,降低其挥发性。 16.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 n 2Ox 1 +n 1Red 2n 2Red 1+ n 1Ox 2

氧化还原滴定法答案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1 对 Ox-Red 电对, 25℃ 时条件电位(E?) 等于 (D ) (A) E?+ 0059 . lg n a a Ox Red (B) E ?+ 0059 . lg n c c Ox Red (C) E?+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Ox Red Red ? ? (D) E? + 0059 . lg n a a γ γ Ox Red Red Ox ? ? 2 为降低某电对的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氧化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若要增加电极电位, 可加入能与 ( 还原 )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络合剂。 3. MnO 4 -/Mn2+电对的条件电位与pH的关系是 ( B ) (A) E?= E? -0.047pH (B) E?= E? -0.094pH (C) E?= E? -0.12pH (D) E?= E? -0.47pH 4. Fe3+与 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为 ( B ) (E? (Fe3+/Fe2+)= 0.77 V, E? (Sn4+/Sn2+)= 0.15 V) (A) (0.77-0.15)/0.059 (B) 2×(0.77-0.15)/0.059 (C) 3×(0.77-0.15)/0.059 (D) 2×(0.15-0.77)/0.059 5. 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 ( B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6 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 1 和 2, 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 99.9%, 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C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7. 欲以氧化剂O T 滴定还原剂Rx, O T +n1e=R T Ox=Rx-n2e,设n1=n2=1,要使化 学计量点时,反应的完全程度达到99.9%,两个半反应的标准电位的最小差值应为 ( B )

教学设计8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学设计---氧化还原滴定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并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内容及过程时间分配方法手段 氧化还原平衡 一、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的反应。其中,氧化剂在反应中夺电子,还原剂失 电子。 其反应方自由电极电位决定:电极电位高的物质的氧化态可氧化电极电位低的 物质的还原态。 二、氧—还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K’: 对氧—还反应,多可表示为: 其中:O1—R1:物质1所对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O2—R2:物质2所对应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显然:φO2/R1>φO2/R2 对物质1:其基本的电极反应(非反应中对应的实际变化)可表为: O1+n1e-R1, 对物质2:其基本的电极反应(非反应中对应的实际变化)可表为: O2+n2e-R2, 当所给体系处平衡时:Ci=[i ],其电极电位为: 平衡时,因有φ1=φ2,由此可推得: 此常数可通过()(即条件电动势)计算,,故称条件平衡常数— —因考虑了反应体系各项条件的影响(如离子强度、酸度、络合剂、沉淀剂),故 用K’处理氧—还平衡问题比用Φθ算出的K更准确,更符合实际——犹如络合反 应中的K’MY。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和酸碱的复分解反应和络合反应不同,氧—还反应并非通过离子间的相互 吸引后重新组合,而是通过电子转移而实现,此转移往往受到各种干扰(如溶 剂和各种中间体),故反应速度往往较慢,需通过控制条件增大速度,其方法 有: 10min 5min 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氧化还原滴定法知识点

氧化还原滴定法知识点 1.条件电位的数值:条件电位的数值除与电对的标准电位有关外,还与溶液中电解质的组 成和浓度以及能与电对发生副反应的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关。 2.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即影响电对物质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的因素,主要有:盐效 应、酸效应、生成沉淀、生成络合物。 3.影响氧化还原速率的因素: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溶液的温度,催化 剂的作用。 4.间接碘量法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滴定至近终点时。 5.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1)以KMnO4滴定H2C2O4:自身指示剂 (2)以I2滴定维生素C:淀粉 (3)以Ce4+滴定Fe2+:二苯胺磺酸钠 (4)以KBrO3滴定Na2S2O3 6.选择合适的滴定方法: (1)测定KBrO3含量:碘量法 (2)测定微量水分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 7.用EDTA测定含有Ca2+、Mg2+的溶液中的Ca2+:应先消除Mg2+的干扰,宜采用控制酸度法。 8.间接碘量法防止I2挥发的方法:加入过量的KI、在室温下进行滴定、使用碘量瓶。 9.配制标准溶液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KI:作用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10.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要: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加入少量无水Na2CO3作稳定剂、放 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滴定。 11.下列现象各属于什么反应 (1)用KMnO4滴定Fe2+时Cl-的氧化反应速率被加速——诱导反应 (2)用KMnO4滴定C2O42-时,红色消失由慢到快——自动催化反应 (3)Ag+存在时,Mn2+被S2O82-氧化成MnO4-——催化反应 12.间接碘量法的误差来源:I-的氧化和I2的挥发。 13.以KMnO4溶液滴定Fe2+的理论滴定曲线与实验滴定曲线有较大的差别,因为——MnO4-/Mn2+ 电对为不可逆电对;计量点电位E sp不在滴定突跃的终点,这是由于——两电对电子转移数不同。 14.配制I2标准溶液,必须加入KI,目的——I-与I2形成络合物易溶于水,防止I2挥发。 15.电对Fe(CN)63-/Fe(CN)64-的条件电位将随着介质离子强度增加而——增高,其氧化能力将 ——加强。电对Fe3+/Fe2+在含F-的介质中,其条件电位将随F-浓度增加而——降低,其氧化能力将——减小。 16.在卤素离子中,只有I-能将Fe3+还原Fe2+。 17.氧化还原指示剂 (1)自身指示剂: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的物质本身有颜色,如果反应后为无色或浅色物质,例如:KMnO4。 (2)淀粉指示剂:有的物质并不具有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产生特殊的颜色。 (3)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二苯胺磺酸钠还原态为无色,氧化态为紫红色。 18.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反应取决于电子转移数与电势差,与浓度无关。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计算在H2SO4介质中,H+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mol·L-1的溶液中VO2+/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 V) 根据Hg22+/Hg和Hg2Cl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如果溶液中Cl-浓度为mol·L-1,Hg2Cl2/Hg电对的电位为多少

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已知=,pH=7,抗坏血酸p K a1=,p K a2=。

在1 溶液中用Fe3+溶液滴定Sn2+时,计算: (1) 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2) 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

计算pH = ,c NH 3= 的溶液中Zn2+/Z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 1 =, lg 2 =, lg 3 =, lg 4 = ;NH4+的离解常数为K a =。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2+时,KMnO4溶液的浓度是mol·L-1,求用(1)Fe;(2) Fe2O3;(3)表示的滴定度。

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 g,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 g纯Na2C2O4充分反应,最后以mol·L-1 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至终点时消耗mL。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 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3+还原为Fe2+,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氧化还原滴定法教案

第4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学目的:有关滴定误差、滴定突跃、滴定可行性判据的结论和通式也可以用到 电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但氧化还原反应有其特殊性,是用Nernst 方程式将浓度和电位联系起来,因此相关结论均与E (p e )有关。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平衡、滴定原理与应用,对称型滴定反应化学计量点电位、 滴定误差和滴定可行性判据。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引入p e 的概念;非对称型滴定反应的相 关计算。 4.1 氧化还原平衡 4.1.1 概述――――几个基本概念 1.可逆电对: (1)能迅速建立起氧化还原平衡;(2)其电势符合能斯特公式计算的理论电势 例:Fe 3+/Fe 2+ I 2/I - 2.不可逆电对:(1)不能建立真正的平衡;(2)实际电势与理论电势相差较大 例:MnO 4- /Mn 2+, Cr 2O 72- /Cr 3+ 3.对称电对:氧化态与还原态的系数相同。例Fe 3++e → Fe 2+ ,MnO 4-+8H ++5e →Mn 2++4H 2O 4.不对称电对:氧化态与还原态的系数不同。I 2+2e →2I -,Cr 2O 72-+14H ++6e →2Cr 3+ +7H 2O 4.1.2 条件电势 考虑到溶液中的实际情况,在能斯特方程中引入相应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 []Ox Ox Ox Ox Ox c a Ox γγα== []Re Re Re Re Re d Red d d d c a d γγα== 有:Re Re Re 0.0590.059lg lg Ox d Ox d Ox d c E E n n c θ γαγα=+ + 当c Ox =c Red =1时,得到Re Re 0.059lg Ox d d Ox E E n θθ γαγα'=+ ―――条件电势条件电势的意义:表示在一定介质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1mol/L 时的实际电势,在条件一定时为常数。 (1)E θ' 与E θ 的关系如同条件稳定常数K '与稳定常数K 之间的关系。 (2)条件电势反映了离子强度与各种副反应的影响的总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3)各种条件下的条件电势都是由实验测定的。附录16中列出了部分电对在不同介质中的 条件电势。 (4)当缺乏相同条件下的条件电势时,可采用条件相近的条件电势数据。如没有相应的条 件电势数据,则采用标准电势。<例4>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一、判断题: 1.所有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位与该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无关。( ) 2.氧化还原条件电位是指一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为1mol·L-1时的电极电位。( ) 3.凡是条件电位差???'>0.4V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 4.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 ) 5.H2C2O4·2H2O可作为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也可作为标定KMnO4溶液的基准物。( ) 6.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中的铁含量时,常用SnCl2使Fe3+转变为Fe2+。( ) 7.用Ce(SO4)2溶液滴定FeSO4溶液的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浓度关系不大。( ) 8.条件电位就是某条件下电对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分析浓度都等于1mol/L时的电极电位。( ) 9.碘量法中加入过量KI的作用之一是与I2形成I3-,以增大I2溶解度,降低I2的挥发性。( ) 10. K2Cr2O7标准溶液有颜色,应于棕色瓶中保存,防止其见光分解。( ) 11.在HCl介质中用KMnO4滴定Fe2+时,将产生正误差。( ) 12.直接碘量法用I2标准溶液滴定还原性物质,间接碘量法用KI标准溶液滴定氧化性物质。( ) 13.间接碘量法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是:2n(Na2S2O3)= n(I2)。( ) 14.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电位范围是?=??'In(O)/In(R)±1(伏特)。( ) 15.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的Cu2+,若不加KSCN,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 16.以KBrO3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时,在临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 17.在间接碘量法中,用于标定Na2S2O3溶液常用的基准试剂为KI。( ) 18.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能加速另一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称为氧化还原诱导作用。( ) 19.KMnO4法中一般不用另外加指示剂,KMnO4自身可作指示剂。( ) 20.在标准状态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条件电位。( ) 21.为防止I-被氧化,碘量法应在碱性溶液中进行。( ) 22.以K2Cr2O7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时,在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 23.将任何氧化还原体系的溶液进行稀释,由于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按相同比例减小,因此其电位不变。( ) 二、选择题: 24.用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的有效氯(Cl)时,常用( )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淀粉 C、铁铵矾 D、二苯胺磺酸钠 25.间接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不可代替的试剂是( )。 A、K2Cr2O7 B、KI C、H2SO4 D、CH3COOH 26.分别用K2Cr2O7和KMnO4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亚铁盐溶液,当滴定进行到( )时,两滴定体系的电极电位不相等。 A、开始时 B、滴定至50% C、滴定至99.9% D、滴定至100% 27.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含量时,调节酸度时应选用( )。 A、HAc B、HCl C、HNO3 D、H2SO4 28.KMnO4在强酸性溶液中,其半反应(电极反应)为( )。 A、MnO4-+e MnO42- B、MnO4-+2H2O+3e MnO2↓+4OH- C、MnO4-+4H++2e MnO2↓+2H2O D、MnO4-+8H++5e Mn2++4H2O 29.用KMnO4法滴定Na2C2O4时,被滴溶液要加热至75?C~85?C,目的是( )。 A、赶去氧气,防止诱导反应的发生 B、防止指示剂的封闭 C、使指示剂变色敏锐 D、加快滴定反应的速度

(完整版)氧化还原滴定法试题(判断题)

氧化还原滴定法试题(判断题) 1. 定量分析过程大致分为:取样;试样的储存、分解与制备;消除干扰;分析测 定;计算分析结果等五个步骤。(√ ) 2.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 3. 高锰酸钾滴定草酸时,高锰酸钾的颜色消失由快到慢。(×) 4. 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反应中两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的差。(√) 5. K2Cr2O7可在HCl介质中测定铁矿中Fe的含量(√)。 6. 氧化还原滴定中,溶液pH值越大越好(×) 7. 氧化还原指示剂必须是氧化剂或还原剂(×)。 8. 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Fe3+/Fe 2+电对的条件电势将升高(×)。 9. 氧化还原滴定法适用于具有氧化还原物质的滴定分析(√)。 10. 利用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1. 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是由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标准电极电位的决定的(×)。 12. 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 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电位。它是一个常数,不随温度而变化。(√) 13. 在歧化反应中,有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有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14.由于EΘAg+/Ag > E ΘC u2+/Cu,故Ag的氧化性比Cu强。(×) 15. 电极的EΘ值越大,表明其氧化态越容易得到电子,是越强的氧化剂。(√) 16.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为零,是实际测定的结果。(×) 17. 氧化数在数值上就是元素的化合价(×)。 18. 氧化数发生改变的物质不是还原剂就是氧化剂(×)。 19. 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组成一个原电池(√)。 20. 两根银丝分别插入盛有0.1 mol ·L-1和 1 mol ·L-1 AgNO3溶液的烧杯中,且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_300805321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中?为什么?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7.试比较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说明它们共性和特性。 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分为几类?各自如何指示滴定终点? 9.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与酸碱指示剂有何异同? 10.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的处理?预处理时对所用的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11.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为什么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中进行? 12.比较用KMnO4’K2Cr2O7和Ce(SO4)2作滴定剂的优缺点。 13.设计一个分别测定混合溶液中AsO33-和AsO43-的分析方案(原理、简单步骤和计算公式)。 14.在Cl-、Br-和I-三种离子的混合物溶液中,欲将I-氧化为I2,而又不使Br-和Cl-氧化在常用的氧化剂Fe2(SO4)3和KMnO4中应选择哪一种? 15.计算在1mol/LHCl溶液中,当[Cl-]=1.0mol/L时,Ag+/Ag电对的条件电位。 16.计算在 1.5mol/LHCl介质中,当c Cr(VI)=0.10mol/L,c Cr(III)=0.020mol/L时Cr2O72-/Cr3+电对的电极电位。 17.计算pH=10.0,[NH4+]+[NH3]=0.20mol/L时Zn2+/Zn电对条件电位。若 C Zn(II)=0.020mol/L,体系的电位是多少? 18.分别计算[H+]=2.0mol/L和pH=2.00时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 19.用碘量法测定铬铁矿中铬的含量时,试液中共存的Fe3+有干扰。此时若溶液的pH=2.0,Fe(III)的浓度为0.10mol/L, Fe(Ⅱ)的浓度为1.0×10-5mol/L,加入EDTA 并使其过量的浓度为0.10mol/L。问此条件下,Fe3+的干扰能否被消除?

分析化学作业2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20 姓名谈中山 课程代码20036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评阅教师刘霞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半微量分析中对固体物质称样量范围的要求是( B ) A.—1g B.~ C. ~ D ~ 2.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 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好; B. 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3. 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D ) A. 做对照实验 B. 校正仪器 C. 做空白实验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 用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A )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增加测定次数 C. 认真细心操作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5.滴定终点是指( A ) A. 滴定液和待测物质质量完全相等的那一点 B.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 C. 滴定液与待测组份按化学反比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 D.待测液与滴定液体积相等的那一点 6.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 A.盐酸 B. 碳酸钠 C.重铬酸钾 D.邻苯二甲酸氢钾

7.NaOH滴定HCl属于何种滴定方法( A ) A.返滴定法 B.置换滴定法 C.直接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8. 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为( B )。 A. K a×K b=1 B. K a×K b=K w C. K a/K b=K w D. K b/K a=K w 9. HPO42-的共轭碱是( A ) B. H3PO4 C.PO43- D. OH- 10、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B )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 D.溴酚蓝 (pT = 1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试样中若含有NaOH和Na2CO3,则消耗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 A ) A. V1=V2 B. V1V2 D. V2=0 12. 不是标定EDTA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 B )。 A. Zn B K2Cr2O7 C CaCO3 D ZnO 13. 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干扰的方法是( D ) A. 配位掩蔽法 B. 氧化还原掩蔽法 C. 沉淀分离法 D. 沉淀掩蔽法 14.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 C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 A 、 C 兼有之 15. 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 A.滴定管未校准 B. 试样吸水 C. 砝码被腐蚀 D. 测量时温度变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用“√”或“×”,表示对 或错的判断)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以氧化还原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叫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是基于电子的转移,机理比较复杂,有的速度较慢,有的还伴随着副反应。因此,在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时,除从平衡的观点判断反应的可行性外,还应考虑反应的机理、反应速度、反应条件及滴定条件等问题。 氧化学原滴定法应用较广。可以直接测定氧化剂或还原剂,也可间接地测定一些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定量反应的物质。目前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中很多是氧化还原法,如环境水样中COD 的测定,铁矿石中全铁的测定等方法都是氧化还原滴定法。 6.1 氧化还原平衡 6.1.1 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 1. 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 对于均相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氧化还原电对R e O =+n ,电对的电位可由Nernst 公式决定,即 R o o R o o lg 059.0ln a a n E a a nF RT E E +=+ =。 式中,O E 为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氧化态与还原态的活度均为1时电对的电位),a O 为氧化态的活度,a R 为还原态的活度。 2. 条件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O E 是在特定条件下测得的,如果溶液中的离子强度、酸度、或组分存在形式等发生变化时,电对的氧化还原电位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引起电位的变化。因而引入条件电位的概念。 如计算计算盐酸溶液中Fe(Ⅲ)/Fe(Ⅱ)的电位。++ =+23Fe e Fe ,标准电位V E 771.0O =,若考虑溶液中离子强 度的影响,可从离子强度计算得到Fe 3+与Fe 2+的活度系数。若溶液中Fe 3+与Fe 2+可能发生络合反应,如以FeOH +、FeCl 2+等等其他形式存在,则要考虑副反应的影响,Fe 3+与Fe 2+的平衡浓度可从下式求得: + +++==+ + 2233Fe 2Fe Fe 3Fe ] Fe [ ,] Fe [ααc c 可得 + + + + = = ++2233Fe Fe 2Fe Fe 3 ]Fe [ ,]Fe [ααc c 。 再将活度系数代入,可得到 + +++++????+=232323Fe Fe Fe Fe Fe Fe O lg 059.0c c E E αγαγ。 上式可改写为以下形式,+ ++ ++++??+=233223Fe Fe Fe Fe Fe Fe O lg 059.0lg 059.0c c E E αγαγ,当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 均为1mol/L ,或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浓度的比值为1时,可得到 ' O Fe Fe Fe Fe O 3223lg 059.0E E E =??+=+ +++αγαγ。 ' O E 称为条件电位,条件电位反映了溶液中离子强度和各种副反应的影响,它在一定条件下为一常数。条件 电极电位的大小,反映了在外界因素(离子强度、副反应、酸度等)影响下,氧化还原电对的实际氧化还原能力。用它来处理实际问题比较简便。但因目前实验测得的条件电位数据不够,有时只有采用条件相似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代替。 例1. 计算0.10mol/L 的HCl 溶液中,As(Ⅴ)/As(Ⅲ)电对的的条件电势(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9-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氧化数的定义。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氧化数 氧化数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个荷电数可由假设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如下: (1)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零,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电荷数,在复杂离子中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离子的电荷数。 (3)某些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通常氢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为+1,但在活泼金属(IA和ⅡA)氢化物中氢的氧化数为-1;通常氧的氧化数为-2,但在过氧化物如H2O2中 为-1,在氟氧化物如O2F2和OF2中分别为+1和+2;氟的氧化数皆为-1;碱金属的氧化数皆为+1,碱土金属的氧化数皆为+2。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某物质中同一元素同一氧化态的原子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反应称为歧化反应。 2.氧化还原电对和半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示氧化还原过程的方程式,分别叫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统称为半反应,每个氧化还原反应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的。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离子-电子法 例 写出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方程式。 经验规则 介质种类 反 应 物 中 多一个氧原子[O] 少一个氧原子[O] 酸性介质 O H H 22] O [+??→?++结合 ++??→?+H 2O H ] O [2提供 碱性介质 -+??→?+OH 2O H ] O [2结合 O H OH 22] O [+??→?+-提供 中性介质 -+??→?+OH 2O H ] O [2结合 ++??→?+H 2O H ] O [2提供 §9-2 电极电势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教学重点: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一、原电池 铜-锌原电池示意图 负极(氧化反应) Zn - 2e ? Zn 2+

(完整版)分析化学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答案.doc

第 六 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思考题 2. 条件电位与标准电极电位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引入条件电位的概念?它在氧化还原 滴定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 :在离子浓度为 1mol/L ,气体压强为 101.3kPa ,温度为 25℃时,把 2H +/H 2 的电位人为地定为零,通过测定 H +/H 2 与其他电对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相对 确定每一种电对的电极电位.这样测得的电极电位叫做标准电极电位,用 来表 示。 条件电位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将其与标准电极电位合并得到的常数,是特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均为 1mol/L (或比值 C Ox /C Red =1 )时的实际电位值。两者区别 :条件电位和标准电极电位不同。对于一定的电极电对,温度一定标准电极电位为一固定值,即标准电极电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条件电位不是一个热力学常数,它的数值与溶液中电解质的组成和浓度,特别是能与电对发生负反应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关。只有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条件电位才有固定的值。 条件电位概念的引入 :在实际工作中,溶液的离子强度对电对电位会有影响,且溶液组分改变时,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存在形式也随之改变,从而引起电位的变化,如果忽略这些影响因素而采用标准电位代入能斯特公式计算出的电对电位,即使是可逆的氧化还原电对,其计算结果和实际结果仍会相差较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当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的影响时的能斯特公式为: Ox / Re d Ox / Re d 0.059 lg f Ox Re d 0.059 lg c Ox n f Re d Ox n c Re d 即条件电位 ? 为: ' 0.059 f Ox Re d Ox / Re d Ox / Re d n lg f Re d Ox ' 0.059 lg Re d 若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 为: Ox / Re d Ox / Re d n Ox 1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案例

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教学案例 案例8.1:人们看到专业的侍酒师倒葡萄酒时会先将葡萄酒倒进一个容器内进行醒酒。红葡萄酒在晶莹剔透的醒酒器中颜色会显得更加艳丽,给人以视觉享受。 问题:为什么要对葡萄酒进行醒酒呢? 案例8.1分析:醒酒是指通过加速葡萄酒氧化的过程让葡萄酒释放其原有的芳香,同时柔化葡萄酒中的单宁,改善其口感。许多葡萄酒中含有SO2,它有杀菌、澄清、抗氧化、增酸、溶解等作用,在保护酒液的天然水果特性的同时防止酒液老化。葡萄酒在酵母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SO2。醒酒就是让酒中的SO2迅速扩散,葡萄酒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作用,其目的就是让葡萄酒变得更柔和,当酒斟入酒杯后,可使气味逐渐地散溢于整个酒杯,让品饮人轻松地闻到酒液所释出的气息。 案例8.2:铁船在大海中航行时,铁易被腐蚀,常将船底下焊接些锌块,可减缓船体腐蚀。 问题:锌和铁都是金属,为什么在新装铁船的船底焊接锌块可以防止铁船的船底生锈? 案例8.2分析:铁船底部焊接锌块,锌块会先和海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起到保护铁的作用,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又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是一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之一。将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为保护极,与被保护金属相连构成原电池,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为原电池的负极(腐蚀电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被保护的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腐蚀电池的阴极)就可以避免腐蚀。 案例8.3:临床上常用KMnO4作为消毒、防腐剂。例如,0.02%~0.05%的KMnO4溶液常用于冲洗黏膜、腔道和伤口,0.1%的KMnO4溶液可用于有机磷中毒时洗胃等。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浓度的KMnO4溶液可用于饮食用具、器皿、蔬菜、水果等消毒;在医药化工中,可用于生产维生素C、糊精等;在轻化工业中用作纤维、油脂的漂白和脱色,具有广泛的用途。 问题:①临床上使用KMnO4作消毒、防腐剂,是利用它的什么性质?②应如何保存KMnO4溶液?③在滴定分析中,如何配制和标定高锰酸钾溶液?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返回 授课时数:10;课堂练习:2;讲评作业:1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利用能斯特方程式 2.算有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并椐此判断反应方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反应条件对反应程度的影响 3.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计算,特别是化学计量点、滴定突跃范围的计算及指示剂的选择 二、难点: 1.理解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计算条件电极电位(涉及到各种副反应系数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2.滴定分析结果计算,找出被测物质与滴定剂间的计量比 §5—1概述 以氧化还原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与酸碱、配位滴定法相似,选择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滴定试液中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待测组分,在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不断加入,溶液的氧化态、还原态浓度不断变化,使得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不断改变,在计量点附近,电位发生突变,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指示终点;不同点:基于电子转移,不是离子、分子间的简单组合,牵涉电 子层结构变化,如MnO 4- ——Mn 2+,从负电荷含氧酸根到正电荷简单离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反应速度慢,反应机理复杂,除主反应外,有时伴有各种副反应,使反应物之间没有确定的计量关系;当得失电子数大于1时,反应往往分步进行,使反应复杂化,因此,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除选择合适的滴定反应外,还需注意控制好反应条件 §5—2氧化还原平衡 普通化学里,用什么参数来衡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还原能力? 一、电极电位 对于可逆氧化还原电对(可逆电对:能迅速建立起氧化还原平衡,所显示的实际电位与按能斯特公式计算所得的理论电位相等,或差距甚小;不可逆电对:在反应任一瞬间,并不能真正建立起按氧化还原反应所示的平衡,实际电位与按其能斯特计算的相差颇大,0.1V 或0.2V 以上,如:Cr 2O 72-/Cr 3+、MnO 4-/Mn 2+、S 4O 62-/S 2O 32-、H 2O 2/H 2O 但用能斯特计算结果判断仍有意义),Ox+ne=Red ,电位可通过能斯特方程式求得。 d Ox d Ox d Ox n E E Re Re /Re /lg 059.0αα+=(25℃) 活度: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 在电解质溶液中,带不同电荷离子之间存在着吸引力,相同电荷的离子之间存在着排斥力,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作用力,这些作用力的存在,影响离子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减弱了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能力,使得离子参加化学反应的有效浓度比实际浓度低 活度与浓度的比值——活度系数[]α γ=,对于强电解质,当浓度极稀时,离子间距离大,之间相 互作用力可略,视为理想溶液,此时,活度=平衡浓度,活度系数=1,活动性大,活动厉害,最大为1;当浓度较大,离子间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大,活度小于平衡浓度,活度系数小于1。 因此,活度系数是说明离子间力大小的,衡量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之间差别的尺度,活度系数小,活动性小,离子间力大。 而离子间力与两个因素有关:1.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总浓度有关;2.与各离子的电荷数有关,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引入离子强度I 的概念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选编

氧化还原滴定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Ox-Red 电对,25℃时条件电位() 等于(C) A. B. C. D. 2 某HCl溶液中c Fe(III)=c Fe(Ⅱ)=1mol?L-1,则此溶液中铁电对的条件电位为(D) A. = B. = C. = D. = 3 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下述何种溶液,Fe3+/ Fe2+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D) A. 稀H2SO4 B. HCl C. NH4F D. 邻二氮菲 4 Fe3+与Sn2+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为(B)已知:= 0.70 V,= 0.14 V A. B. C. D. 5 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应程度> 99.9%),必要条件为(B) A. B. C. D. 6 对于n1 = 1,n2 = 2,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达到99.9%时的必要条件为(C) A. 0.15V B. 0.18V C. 0.27V D.0.36V 7 为使反应2A+ + 3B4+ = 2A4+ + 3B2+ 完全度达到 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大于(B) A. 0.18V B. 0.15V C. 0.12V D. 0.1V 8 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的计算公式为(B) A. B. C. D. 9反应2A++ 3B4+→ 2A4++3B2+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电位是(D) A. B. C. D. 10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前后对称的是(A) A. 2Fe3++ Sn2+ = Sn4++ 2Fe2+ B. MnO4-+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 C. Cr2O72- + 5Fe2+ + 14H+- = 2Cr3+ + 5Fe3++ 7H2O D. Ce4+ + Fe2+ = Ce3+ + Fe3+ 11 用0.02 mol?L-1 KMnO4溶液滴定0.1 mol?L-1 Fe2+ 溶液和用0.002 mol?L-1 KMnO4溶液滴定0.01 mol?L-1 Fe2+ 溶液时这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是(C) A. 前者>后者 B. 前者<后者 C. 一样大 D. 缺电位值,无法判断 12 用铈量法测定铁时, 滴定至50% 时的电位是(A) 已知:= 1.44 V, = 0.68 V] A. 0.68 V B. 0.86 V C. 1.06 V D. 1.44 V 13 用Ce4+滴定Fe2+,当体系电位为1.44 V时,滴定分数为(C) 已知:=1.44V,=0.68V A. 0 B. 50% C. 100% D. 200% 14 溴酸盐法测定苯酚的反应如下: BrO3- + 5Br- + 6H+→ 3Br2+ 3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