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血常规各项指标

体检血常规各项指标
体检血常规各项指标

血常规化验单

1.血细胞计数仪检测项目:WBC,GR#,GR%,LY#和MON#,LY%和MON%,HGB,MCHC,PLT,HCT及推算项目RBC,MCV,MCH,PCT,MPV,RCDW,LCDW。

2.三分群血常规,就是说五种白细胞被分成了大中小三群:

LY% 淋巴群

MO% 中间群

GR% 粒细胞群(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白细胞计数 (WBC) 4.0~11.0 ×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百 分率 (LYMPH%) 20~40 %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百 分率 (MONO%) 3.0~8.0 %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 百分率 (NEUT%) 50~70 %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百分率 (EO%) 1.0~5.0 %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 百分率 (BASO%) 0.0~2.0 %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绝 对值 (LYMPH) 1.0~3.5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注意事项 单核细胞绝 对值(MONO) 0.0~0.8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细胞绝 对值(NEUT) 2.0~7.5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绝对值(EO) 0.0~0.7 ×109/L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 绝对值 (BASO) 0.0~0.1 ×109/L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注意事项 红细胞计数 (RBC) 3.5~5.6 ×1012/L 临床意义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 注意事项 血红蛋白110~160 g/L

如何看健康体检各项指标

如何看各项指标 总胆固醇(Tch、CHOL):如增高表示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则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甘油三酯(TG、TRIC):如增高表示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减低则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如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增高时对身体有益。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如增高表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减低时对身体有益。 甲胎蛋白(AFP):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如增高表示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服用损肝药物、饮酒过量等。 乙肝“二对半”:HBsAg和HBsAd(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HBeAg和HBeAd (乙肝e抗原和抗体);HBcHb(乙肝核心抗体)。正常均阴性。 肝炎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一览表 化验项目缩写符号法定单位 总胆红素定量 TBiL 1.7-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 DBiL 0-6μmol/L 谷丙转氨酶 ALT 5-40u/L 谷草转氨酶 AST 5-40u/L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5-54u/L 乳酸脱氢酶 LDH 109-300u/L(速率法) 碱性磷酸酶 AKP 35-125u/L(速率法) 胆碱性酯酶 CHE 4.2-9.8ku/L(速率法) 血清总蛋白 TP 60-80g/L

白蛋白 A 35-55g/L 球蛋白 G 20-30g/L 胆固醇 CHO 3.1-5.7mmol/L 甘油三酯 TG 0.23-1.24mmol/L 凝血酶原时间 PT 11-14秒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80-100% 肌酐 Cr 44-133μmol/L 尿素氮 BUN 1.79-7.14mmol/L 血糖 GLU 3.89-6.11mmol/L 甲胎蛋白AFP 50μg/L 免疫球蛋白G IgG 12.87±1.35g/L 免疫球蛋白A IgA 2.35±0.34g/L 免疫球蛋白M IgM 1.08±0.24g/L 补体3 C3 1.14±0.27g/L 补体4 C4 553±109mg/L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0.56-0.76%CD4 0.38-0.52% CD8 0.22-0.32% 常见尿液生化指标意义 1、尿颜色:淡黄色 深茶色尿见于胆红素尿; 红色尿见于血尿;

体检血常规各项指标

血常规化验单

1.血细胞计数仪检测项目:WBC,GR#,GR%,LY#和MON#,LY%和MON%,HGB,MCHC,PLT,HCT及推算项目RBC,MCV,MCH,PCT,MPV,RCDW,LCDW。 2.三分群血常规,就是说五种白细胞被分成了大中小三群: LY% 淋巴群 MO% 中间群 GR% 粒细胞群(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中文名称、英文缩写 (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中间细胞绝对值MO#,MONO#,W—MCC 粒细胞绝对值GR#,GRAN#,W—LCC 淋巴细胞绝对值LY#,LYM#,W--SCC, 淋巴细胞百分比LY%,LYM%,W--SCR% 中间细胞百分比MO%,MONO%,W--MCR% 粒细胞百分比GR%,GRAN%,W--LCR%. 血液化验问答总汇 1.问: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四个参数外还包括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各项指数、白细胞分类结果等许多参数,甚至还有三个细胞分布直方图。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

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血常规具体各项目的名称、参考值、临床意义参考书中各项目的详细介绍。 2.问:什么是血象 答:这是一个习惯的称呼,某些临床医生和病人习惯将血常规检查称为“血象”,在某些书中甚至专业书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医生说:“先去查个血象”,实际上这时候要病人做个血常规检查,这个血象检查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就是人们所说的血色素)和白细胞分类等一些最常见的检验项目。 3.问:为什么要常做血常规检验 答: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要求病人首先做个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虽不是什么特异性的实验,但由于血液不断的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所以,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另外,一些已经明确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也需要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这时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化疗、放疗及血液病等特殊病人中,血常规检查是个非常重要的和经常需要检测的观察指标。 4.问:仪器化验和打印的血常规检验内容又多又复杂,如何看懂 答:现在在一般大中型医院做血常规检验,多采用自动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L<30g/L;重度贫血,Hb在31~60g/L;中度贫血,Hb在>61~90g/L;轻度贫血,Hb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3.血细胞比容(HCT)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4.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主要反映有无感染,当然作用很多,这是主要作用. 红细胞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贫血. 血小板系列的主要反映有无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 以上是常用的作用.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是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体检业务员职位说明书

职位说明书(第二版) 职位名称体检中心业务员职位编号(暂不填)职位等级(暂不填)所属部门体检中心直接上级体检中心主任薪资结构(暂不填)定编修订日期批准人(暂不填)工作概要:体检业务拓展、市场营销、客户维护,体检全程服务管理 序号工作职责 优先级(ABC 降序) 1 体检业务拓展:制定发展计划,实施体检业务拓展、提高体检市场占有份 额,完成市场拓展业务指标;负责体检协议签署;按协议约定组织体检应 收款项收缴工作; A 2 市场营销:以跑单为主,向受检单位介绍推广医院体检项目,宣传医院品 牌,安排健康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营销工作; B 3 体检全程服务管理:协助开展检中、检后顾客开发及体检后续服务,并协 助体检文员作好信息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协助医疗组现场场地安排及协 调参检工作; B 4 客户维护:积极市场调研,跟踪和维护客户,做好市场/客户的信息收集 工作; B 5 完成上级领导临时委派的其他工作。 C 任职资格: 1.基本要求:有相关职业背景 2.教育背景:中专以上营销相关专业毕业 3.工作经验:体检工作1年以上经验 4.工作技能:体检业务拓展、营销 5.个人素质:熟悉体检及相关业务;具有开拓性思维,有能力实施体检业务拓展、营销计 划,努力提高体检市场占有份额;具有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有较强服务意识及沟通能力,责任心、事业心强。 工作要求: 1、每日早8:30早会,汇报前日工作开展情况; 2、报审体检价格,签署体检协议; 3、订单安排,对参检人数、参检项目,提前告知体检内勤文员;

4、协助体检全程服务管理; 5、协助体检文员作好信息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 6、协助医疗组现场场地安排及协调参检工作; 7、按协议约定组织体检应收款项收缴工作; 8、开展检中、检后服务及开发,制定客户维护计划; 9、定期科室业务技术培训(医学专业知识、市场营销、服务礼仪等)。 工作责任: 1.对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完成市场拓展业务指标负有直接责任; 2.对协议约定组织体检应收款项收缴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3.对现场场地安排及协调参检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4.对上报订单(参检人数、参检项目)的准确性负有直接责任。 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 1.市场拓展经济指标完成率 2.体检应收款项收缴工作完成率 3.体检场地安排及协调差错情况 4. 对上报订单(参检人数、参检项目)的准确性 工作联系: 1、对内:体检中心主任 2、对外:体检业务单位 工作条件: 1、工作场所:办公室,体检业务单位 2、危险性:无 职业生涯规划: 生效时间:审批:在岗员工签认: 填写说明: 1、工作概要:即对本岗位所负责的核心工作内容进行的提炼和概括。 2、工作职责和优先级(ABC降序):按照所承担的岗位职责大小按照重要性进行降序排列,非常重要或耗时较 多的职责列为A级,属于常规性的例行性的一般工作列为B级,其它临时性、耗时不多等工作列为C级。 3、任职资格 (1)基本要求:本岗位对年龄范围、性别和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与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与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她: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她:某些药物与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 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医院的体检单各项指标的含义

医院的体检单 【医生是没有时间讲给你听的,唯有自己会才是王道】 ,尿常规 J 项目 名稼 ? < ? 輪义 SG 比歳 1.002-1.030 见f 心亲、窪摂.说水及克性督炎 等. 降低见于SttR 炎尺尿崩症 1 pH H MM * —i 4,6~8.0 「 升富见千織中養等.降昶见干懒申毒霉i LEU i w | IB 桂義砂略擅 ~MT -1 「亚罰酸一 pus 16亟碌嵐 | PRO 蛋白 阴性 阳性£示帰炎、合征尺泌廉系臆衆 笔 GLU rr 阴性 阳尿病及肾性穗尿 KET 厠体 阴锥 BittA 示糖尿除韵U 柚*髯及各种掘闵诰 成的乐吐 (JBG RBM WH sm 46KRM 損胃艮 s# | BU 尿證血 urn 阳性摆加血廉.fthl 白廉.见十曹炎、 腎结核、兴结石、肾科扃.麻路m 伤及洛曲 ERY 红1 「阴性 ffitll?示血隰.见于畀宾"需站核、窖拈 石、爵井熾尺尿路捞松辱 ,血常规

五,生化检测

-raowr ~3?6 畫林 违碎早 轴移BI PAM 甘HZ* Lasm SGPT?* ClJOLJfl. 卡各科升棗誥怕期為输削鰹 r 的卅扁屮Mjn 坏艮+ 曲巾倶出高.*1祠.flWlt. AHI 計碍農 4/#.帥富崭右JF 声開蜜竹察爭. 卫厂 ? 1 ::?..!-.沢純|.轴4刑㈡M 佃人时由铀 ____ 血 |fr 話?圈塞.館?気.H 土丿Lfl )金世?亀* D- BH o--s^4umj ' __ m i | TP 「絹如 ZB 白划如Dlii* 如*桥■入 “下 曲览吐岳静质命.?弹阳锻盒札.n ft.忡怙乜卅屯,性乘比耳.宙$股乜 ■M ■聖闽白虻晦誉.?4, A 皆Jf.电仏血廨总饭门,tt &左门圧百界気ir 和 恋乍站 IT fiJ^ — 一 M. tfifc?tiff?. ALB~ 垂云二毎m 血髓対飯白制宝甚*轴貝 GL ALP rtAM-lWi 第曳3 F6#■就是◎!?隼痰息①茸它甲| UIL 朮甲秋肺 豹■?rp^K ? JL 骑 20-220 :心 fv^ti * L 砒;pa^fB. Mun. B-AA ft. FWtt.. Kt ?jft .1- iHrr. W&?T$1^Nt.~nBX r mol-L I ;兔朴占好用甲軾科功谡紅护、tf*. M 阳 澤亍阳、豪斛器* ?^?150 nil i 低十人胡的§怖曲数」丸?豐心席 空可、2M 曲丈*订fkj 打f-ifi 代碳收不氏、慢性初兀世 箕扶.即汽.亂L ■用酋功津:尿F.計奠駄 I 匯病吏、? 曲 ft n -ft s r I "\__l HDL-C 1 1fl l 5&m ■隅时枷牡他殴〉觀貝辅)G?”讯If mulL ^SatfrSsTffRJSiilC l.生 #功1如逼血贾 与HDL —C 坟富卜慎 K>4(1 {1J 0 工) ifi “ tJidli 出斎甲药*巾些寿戸 別站精 ,.如讷越”需* 如罪< I 1 wr ,2 少疋M 的人.专曲反 |G J 6? 3. ^wnufi 咼际盘廿捕二? A?M? 州确 比、榷埠乐、fr+lfilh^ :全.管玮良" 4. ^JTII /1^I HttMsV nifcft. ■fi^f1(ftHDLb?j, HDLI 典闻解曲丼削益卩由ftj 亦JTJlJf 他 敲冷囚常扁口存很高酌闭期怖普 国廿“HDLfi 蓟酷液廈的供才月M 打胸琵 .I ____ 憫的的 | LCL-C 2.94—3.10 |鲁慕扈动It*祚确代的才赣血粘国當* .. . . ] 「一. . . ^ 一 ] W ?廉0?血 署多見干角也廉?K 飞打刑BE ■炎;~ K IJdQW <> L I ] COTCp 4E.D-65J0 ■低吨于牝咽杜曲审盏戒峙戦tltiH 谒的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 40 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 ALT 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 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 60 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 80 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 ALT 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 ALT 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 0~37 /L,当 ALT 明显升高,谷草(AST) /谷丙(ALT) 比值1 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 1 / 6

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与值为 30-90u/L。 临床意义: ALP 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 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 ALP 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 ALP 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 GGT 水平甚低(小于 40 单位)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GT 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 GGT 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白细胞IWBC或LEU)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2.白细胞分类(DC) 【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肝功能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检验项目球蛋白 英文缩写 GLO 正常参考值 15-35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检验项目白/球比值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一些重要体检指标含义

1、一些重要体检指标含义 总胆固醇(Tch、CHOL):如增高表示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则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甘油三酯(TG、TRIC):如增高表示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减低则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如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增高时对身体有益。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如增高表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减低时对身体有益。 甲胎蛋白(AFP):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如增高表示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服用损肝药物、饮酒过量等。 乙肝“二对半”:HBsAg和HBsAd(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HBeAg和HBeAd (乙肝e抗原和抗体);HBcHb(乙肝核心抗体)。正常均阴性。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性阳性≥2.1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 性阳性≥2.1 + 3、乙肝e抗原(HBeAg) 性阳性≥2.1 4、乙肝e抗体(HBeAb) 性阳性≥2.1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 性阳性≥2.1 阴阳阴阴阴 2、血脂化验报告讲解 血脂升高的直接后果是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病。因此,在体检查中血脂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血脂检测可以分为: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其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是对健康不利的血脂成分,而载脂蛋白A是对健康有益的,即所谓“好的胆固醇”。

体检指标

1. 低密度脂蛋白(LDL)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 肝病和糖尿病等,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及怀孕妇女。 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创伤和严重肝病等。 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中饮食不合理,摄入脂肪过低造成的,有些人过度减肥造 成低密度脂蛋白偏低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另外肝病患者肝脏代谢异常及低密度脂蛋白肝脏 合成障碍,都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吸收不良综合症、骨髓瘤、急性 心肌梗死、创伤和严重肝病等,表明机体有些供血不足,年轻人可以通过加强营养和锻炼的方式提高上去,而中老年人可能是有些微循环不好或动脉硬化,需要进行积极治疗。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那么平时的饮食就应该选择高蛋白、高热能的食物,比 如乳制品、动物蛋白质、蛋、肉、鱼、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2到3个月以后再去 抽查血脂,如果食疗一段时间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是偏低,那么就应该到医院去检查,查明具体病因,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增高:最主要的临床价值是能够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泡沫细胞转移至肝脏排出体外。 接受雌激素、{胰岛素}或某些药物(如烟酸、维生素E、肝素等)治疗者,亦可增高,{虾青素}可显著提升人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 症、肝功能损害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糖尿病、吸烟、缺少运动等其降低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指标。经常吃素易引发高浓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进而引发中风等。 3. 尿素 生理性因素: 高蛋白饮食引起血清尿素浓度和尿液中排出量显著升高。血清尿素浓度男性比女 性平均高0.3-0.5 mmol/L.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倾向。成人日间生理变动平均为 0.63mmol/L.妊娠妇女由于血容量增加,尿素浓度比非孕妇低。 病理性因素: 有肾性因素和非肾性因素。血液尿素增加的原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 个方面。 1. 肾前性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引起血液浓缩,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 滤过率减低而使血液中尿素潴留。常见于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阴和长期腹泻等。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ALT (谷丙转氨酶)0~4O IU/L CO2Cp (二氧化碳结合力)2O~30 mmol/L AST (谷草转氨酶)0~45 IU/L CO (一氧化碳定性)(-) TP (总蛋白)60~80 g/L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90~22O IU/L ALB (白蛋白)35~55 g/L CPK (磷酸肌酶激酶)25~170 mmol/L ALP (碱性磷酸酶)40~160 IU/L LDW (乳酸脱氢酶)40~100 mmol/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0~50 IU/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0~16 TBIL (总胆红素)1.7~17.1μmol/L A/G (血清白/球蛋白)3.5~5.5/2-3g DBIt (直接胆红素)0~6.0 μmol/L HDL (高密度脂蛋白〕1.14~1.91 mmol/L Crea (肌酐)44~133 µmol/L VLDL (低密度低蛋白)0.11~0.34 mmol/L Ua (尿酸)90~360 µ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1~3 mmol/L UREA (尿素氮)1.8~7.1 mmol/L CRP (C反应蛋白)(-) GLU (血糖)3.61~6.11 mmol/L IgA (免疫球蛋白)0.9~4.5 mg/ml TG (甘油三脂)0.56~1.7 mmol/L IgG (免疫球蛋白)9~23 mg/ml GHO (胆固醇)2.84~5.68 mmol/L IgM (免疫球蛋白)0.8~2.2 ml Mg (血清镁)0.8~1.2 mmol/L SF (铁蛋白)20~200 ng/ml K (血清钾)3.5~5.5 mmol/L α(蛋白电脉)3~4.9 % Na (血清钠)135~145 mmol/L β(蛋白电脉)3.1~9.6 % Cl(血清氯)96~108 mmol/L γ(蛋白电脉)6.6~13.7 % Ca (血清钙)2.2~2.7 mmol/L δ(蛋白电脉)9.5~20.3 % P (血清磷)0.97~1.61 mmol/L Fdg (纤维蛋白原)2~4g/L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RBC)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 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 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 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 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白细胞(WBC)总数 正常参考值 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 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 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 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 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 4.淋巴细胞:20%--40%(0.40--0.60); 5.单核细胞:1%--8%(0.01--0.08); 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最全体检报告化验单指标解读

▲低血压(左图)高血压(右图)

人的血压不是一直稳定不便,在一天之内会有所变化,在一生之内也有所变化,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压也会有所区别,下面是我们给大家送上的各年龄血压对照表: 各年龄正常血压参考值 年龄收缩-男舒张-男收缩-女舒张-女 16-201157311070 21-251157311071 26-301157511273 31-351177611474 36-401208011677 41-451248112278 46-501288212879 51-551348413480 56-601378413982 61-651488614583 ▲该数据来自中国济南·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杨传华的微信公众号

测血压注意事项 正常人血压在一天里,不同情况、不同精神状况及不同姿势血压也不一样,这些人为的因素影响,不是病态。所以,在测血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内科指标 人体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都在内科体检范围之内,内科体检对许多疾病的体征,如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肺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肝脾肿大、贫血、黄疸等有初步筛查和诊断作用。 检查项目

3.外科指标 常常有人认为体检主要是做个透视,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化验血液等,对专科检查尤其是对外科检查觉得不重要甚至忽视。其实,专科体检与上述检查同样重要,二者各有偏重,相互补充。 外科检查是对一般情况(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营养情况)、甲状腺、浅表淋巴结、乳腺、脊柱、四肢关节、泌尿生殖器、肛诊与其它等等的一般检查。系统的外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一些病症:如骨质增生、前列腺肥大、乳腺增生及腺瘤等;而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往往也可以通过外科检查发现,如乳腺癌、直肠癌等。 检查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