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上国学经典

《论语》六上国学经典
《论语》六上国学经典

《论语》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è邑)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说:愉快、高兴;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省:反省;为:替、帮;谋考虑事情;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三则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

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详解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六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弟同悌竭(jie)慎(shen)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作为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敬爱长辈,谨慎而且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修行实践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在书本文字上下功夫好好学习。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4.朗读、背诵。

第五则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以文学著称。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而不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竭力;服侍君主,能豁出性命;结交朋友,说话诚恳。这样的人即使自谦地说没读过什么书,我也肯定要说他已经很有学问。”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提到“言而有信”“坟前挂剑”的典故可以说是它的最高境界了。战国时的吉扎,结交了徐君,徐君很喜欢他的佩剑,但吉扎当时不便把剑送给徐君。不料吉扎再次来时徐君已死,吉扎便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以此兑现自己心中当时许下的诺言。

4.朗读、背诵。

第六则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终,指刚死的人。追远:追思死去的祖先。

归厚:归于淳朴厚道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曾子说:“对死者的丧葬之礼能慎重地对待,对过世已久的人能不断地追思怀念,这样自然会使社会风俗道德日趋醇厚。”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慎重追远”历来被解读为孝道,即对待祖先的态度。朱熹说:“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意思是对刚刚过世的长辈,要慎重地办丧事;对所有的先人,要诚恳地祭祀。

4.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七至第八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四、五、六则

二、初读第七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焉(yan)慎(shen)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七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安:安逸;敏:敏捷;就:靠近正:匡正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吃饱,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聪明敏捷,说话谨慎小心,能经常向有道德的人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所谓好学,主要指的是行为,道德修养,而不光指一般的书斋苦读。

4.朗读、背诵。

第八则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道:领导

政:政令,律法

齐:规范、统治

格:纠正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用行政命令领导人民,用刑罚约束他们,人民只会求得暂时的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用道德来统治人民,用礼教来约束他们,人民便不再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比较了法治的优劣,结论是礼治优于法治,教育路线关系着国运。道德意识是一种自省活动,惩罚性干预虽然可以使人心存畏惧,小心规范自己的行动,却难以达到主观上的道德自律。

4.朗读、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七、八则

二、初读第九至第十则,扫除语言障碍

惑(huo)逾(yu)廋(sou)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则

第九则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详解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

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读、背诵。

第十则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视:同下文的观、察,都是看的意思

所以:因何而做此事

所由:经由何种途径去做此事。

所安:安,安定、安乐之意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先考察一个人为什么去做这件事,接着考察他怎样去做,再考察他做这件事时是安心还是不安心,那么,这个人的真面目哪里还隐藏得住呢?哪里还隐藏得住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还要从发展过程来进行系统分析;不仅要进行总体分析,还要进行细节分析;不仅要进行表象分析,还要进行内在动机与情感态度洞察分析。

第五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十一至第十二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九、十则

二、初读第十一至第十二则,扫除语言障碍

罔(wang)殆(dai)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十一至第十二则

第十一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借;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朗读、背诵。

第十二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十三至第十四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十一、十二则

二、初读第十三至第十四则,扫除语言障碍

诲(hui)女(ru)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十三至第十四则

第十三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由:孔子的学生仲有,字子路

诲:教诲、教育

女:通汝,你

是知也:这就是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子路,我教导你怎样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真正聪明的态度呀!”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4.朗读、背诵。

第十四则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八佾:古代奏乐舞蹈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时说:“他在自己的家庙中使用了周天子的八佾舞蹈,这种事他都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八佾是古时的一种舞乐。八佾之舞,作为当时周朝的天子举行国家大典的一种礼乐,代表天子的至尊。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孔子认为季氏能做出这种大失礼体之事,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做呢?

4.朗读、背诵。

第七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十五至第十六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十三、十四则

二、初读第十五至第十六则,扫除语言障碍

孰(shu)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十五至第十六则

第十五则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阼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字词理解

太庙:古代开国君主的庙。这里指周公庙。

阼人之子:孔子。阼人指孔子父亲。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来到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要发问。有人就说:“谁说怍大夫的这个儿子懂礼数呢?他跑进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啊!”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在太庙中东问西问,太庙中的祭祀感到很厌烦说:“我听说您对礼制懂得最多,怎么会问个不休呢?”孔子说:“我是按照礼制才向您详细询问,要是我随便听信什么就到处乱传,那不仅不合礼制,反而是缺德了。”祭祀一听只好继续给孔子讲解。

4.朗读、背诵。

第十六则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定公:鲁国君,名宋,定是谥号。

以:用,拿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定公问:“君主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应该怎样做呢?”孔子回答道:“君主若能按礼节来使用臣子,臣子便会尽忠侍奉君主。”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孔子阐述了忠与礼的关系。君主与臣子关系应该是:君主以礼相待,臣子尽忠职守。但是这种关系到后来渐渐发生改变,最后变成了完全的愚忠。

4.朗读、背诵。

第八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十七至第十八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十五、十六则

二、初读第十七至第十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栗(li)谏(jian) 咎(jiu)韶(shao)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十五至第十六则

第十七则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字词理解

社:土神

宰我: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哀公向宰我问关于社主的事。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为社主,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是使人民因对君主畏惧而战栗。”孔子听到了,说:“事已经做了,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快做成的事就不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再追究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将相和的故事中,廉颇负荆请罪,希望蔺相如原谅自己的过错,蔺相如则宽宏大量,既往不咎。他们不再计较以前的矛盾,两人一文一武真心和好,联手共同辅佐赵国。

4.朗读、背诵。

第十八则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韶:相传为舜时的乐曲,歌颂舜的功业。

美:指声音美妙动听

武:相处为周武王时的乐曲,歌颂武王的功业。武王用武力夺取殷纣王王位,孔子认为不符合礼数,所以表示未尽美。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评论韶乐说:“音律太美了,内容也非常好。”又评论武乐说:“音律太美了,但内容上差一点。”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4.朗读、背诵。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心得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心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 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 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 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 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 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 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 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 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 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 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 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 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 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学习国学经典论语

学习国学经典论语 为人之道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做人的理想标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外表的表现,指的是礼;质是内在 的品质,指的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是仁的根本 精神,它通过孝悌、忠恕等道德得到体现,而孝悌是仁之本。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不希望别 人这么对待自己,就不要这么对待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则是更积极的一个层面,有一种责任,是要以自己的心 情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即“推己及人”。我们常说将心比心,遇到 什么问题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这也是一种传统的处世之道。通 过论语,我们知道,仁,一方面是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同时仁又包 含了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等品德细节。 《论语》讲“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古代从天子的祭天、祭祖,诸侯国之间的会盟、外交、打仗, 到普通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坐卧行走、互相称谓等,一切都有礼的 规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因此所有的道德要落实到行为规 范上来。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告诉我们要克服自己不符 合礼的思想行为,照着礼去做,这就是仁。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到这些我想 离“仁”的道德标准也就不远了。 为人之道,仁是灵魂,礼是形式。仁要落实到礼上,而如果礼脱离了仁,那么这些形式也就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了。在物质生活丰富、竞争压力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每日三省吾身”,真诚做事待人,少一些投机取巧的套路,做一个正人君子。在精神富足、心理健康、和谐共处、奉献社会的状态下生活和工作,做好自己的为人,让自 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国学经典名句之论语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 2.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 4.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论语) 5.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论语) 8.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论语) 9.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论语) 1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论语) 11.立足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山。(论语) 1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论语) 1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论语) 14.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以情恕人,以理律己。(论语) 15.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论语) 16.居安虑危,处治思乱。(论语) 17.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论语) 18.直不犯祸,和不害义。(论语) 19.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论语) 20.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论语) 21.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理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论语) 22.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论语) 23.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论语) 24.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论语) 25.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论语) 26.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论语)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0.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3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3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7.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 3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3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作文(精选6篇)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作文(精选6篇)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作文(精选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作文1星期三,我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来到学校参加古诗经典诵读比赛。 比赛前,陈老师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眼睛要看前方,动作忘了,可以看小主持人怎么做。 比赛开始了,我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刷”地站了起来。此时,我的心像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地跳着,但是想到陈老师的叮咛,我挺直胸膛,目视前方,跟随音乐节拍,用最洪亮的声音,最浓厚的感情唱完了《相思》。小主持人领读后,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很有感情地诵读了《清明》和《游子吟》。 比赛结束后,我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心想:我们得了第几名?当陈老师告诉我们得了一等奖,我兴奋得一

蹦三尺高。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地对待,付出辛勤的努力就会有好的回报。这次诵读的成功,正是陈老师和同学们努力的结果。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作文210月10日的下午,学校在多媒体会议室举行“祖国伴我成长的朗诵比赛”。 我是代表三(2)班来参加这次的比赛,心中充满了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不会辜负老师、同学对我的期望。 比赛开始了,看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的精彩朗诵,我也迫不及待的想冲上去朗诵,可是班长抽到34号才上场,而且又是倒数第三呢!所以我只能在下面耐心等待,等啊!等啊!终于轮到我出场了,当主持人说:请三(2)班的同学做好准备,我激动万分、信心十足的走上了朗诵台,我向领导、老师、同学们行了队礼。开始朗诵了,我有感情朗诵对国旗的敬爱的诗篇,虽然不是很大声,但是我已经尽力了。朗诵完了,我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当主持人要公布分数时,我既紧张又害怕,主持人说:三(2)班最后得分9.44分,得了优秀奖。我听了很伤心,因为我没有获得前三名而感到遗憾。这时,老师鼓励我,妈妈安慰我,我的心情慢慢恢复了平静。 虽然这次我获得优秀奖,但我并不灰心,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我一定会努力的,请同学们相信我。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麒麟阁临春乐隋鹡对鸠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正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三、八佾(yì) 17.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学而18.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不亦n)“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1.子曰:(yù19.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乎?”四、公冶长曾子曰:2.“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0.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 ū)也。于予与何诛(zhū)?””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21.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22.子曰:“十室之邑(y“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有子曰:5.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23.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五、里仁二、为政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2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25. à,思而不学则殆(ǎng)di。”)“学而不思则罔7.子曰:(w 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26.子曰: )汝(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ǔ)ì“由,诲8.子曰:(hu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7.子曰:è),其何以行之哉?”yuí)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小车无軏(”è)于言而敏于行。28.子曰:“君子欲讷(n ”“见义不为,无勇也。10.子曰:”子曰:“德不孤,必有邻。29.,慎)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idà(qu”多闻阙。子曰:ù.子张学干禄11(l)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30. 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31.子曰:子曰: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唯子曰:. 33.”3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13. 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子曰:1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子曰:34. 矩。”)ú(y十而从心所欲,不踰必èi)(p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君子不器。子曰:15. 于是。”子曰:1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国学经典诵读——《中庸》(节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yú)离也;可离,l ǜ)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天命之谓性,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非道也。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n )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sh是故君子戒慎(sh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èn)其独也。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厚,未之有也。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

国学经典必背100句论语

《论语》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0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0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0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0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0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0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0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0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国学经典诵读的名言

国学经典诵读的名言 本文是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名言,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1.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12.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4.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8.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1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呻吟语·应务》 2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2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2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3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37.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3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4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4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45.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4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4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4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4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论语》六上国学经典

《论语》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欢愉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诚?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严谨,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凶狠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结合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结合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戆直;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忍耐,什么事不能忍耐?”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喜悦却不过分,忧虑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诵读国学文化经典语句]国学经典诵读

[诵读国学文化经典语句]国学经典诵读 诵读国学经典,强化学生识记能力,提升学生解析、表述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诵读国学文化经典语句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 诵读国学文化经典语句【精选篇】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7.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10.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11.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诵读国学文化经典语句【热门篇】 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6.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7.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5.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7.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8.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9.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20.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诵读国学文化经典语句【经典篇】 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品读国学经典《论语》

品读国学经典《论语》 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 “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

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之后也不一定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继续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从光鲜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来分辨的,而是应该看他的行动。他认为:“君子应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说付诸行动,用行动来证实。 语言不重要,毕竟行动才是语言的火花!“君子”是《论语》中的主角,而我们应该立志成为君子,将这个主角在我们生活中延续下去!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范文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范文 诵读目标 1.通过讲故事、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 2.通过配乐朗读《论语》,熟读成诵,体会《论语》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学生在学习《论语》内容的同时,理解《论语》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 诵读重点: 让学生明白《论语》中的道理,熟读成诵 诵读难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体会到孝敬长辈的重要。 诵读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这节课由老师和你们一同上一节国学课。孝顺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在《论语》中也充分体现了“孝”的思想。课前老 师给你们布置任务了找一找有关《论语》的简介。谁愿意给大家介 绍一下。(真是找资料的小能手,会学习的孩子) 1.出示课件:以滚动文字的形式介绍《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 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补充: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儒家 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 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 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师: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儒家思想是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孔子。一起来看一个动画 短片。 2.播放视频--动画短片 师:从动画短片中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出示孔子图片,介绍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的最简单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把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贯彻到政治领域,提出“仁政”的学说。提出富民、惠民的主张。反对一味使用严刑峻法,而要先用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搞好 政治。) (通过对《论语》的介绍,让学生整体的了解这本书和孔子,大 体了解本书的内容。) 师:他希望以“仁爱”为核心思想来治理国家,不要施以严刑,而要用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 研读《论语》其中的二则。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一)学习文言文。 1.出示课件,自读、指读、齐读、闭眼齐背。 师:《论语》共二十篇,这两则分别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篇和里仁篇。 内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国学经典句子

国学经典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https://www.360docs.net/doc/673929205.html,)威武不能屈。——《孟子》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8、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国学经典语句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6、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11、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5、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 教材说明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并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人民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而独具魅力的古代经典著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国学”。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我们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一书,供学生诵读。 同学们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要注意联系生活,并且能够和自己的知、情、意、行相结合。 本套教材共十二册,供小学六个年级十二个学期使用。每一册约选入经典诗文三十余篇。 本册供三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校本教材古诗词编写小组

目录 1. 题西施石 (4) 2. 剑客 (5) 3. 题诗后 (6) 4. 马诗 (7) 5. 雪 (8) 6. 五岁咏花 (9) 7. 田家 (10) 8. 公子家 (1) 9. 江行无题(节选) (12) 10. 田上 (13) 11. 宿建德江 (14) 12. 山中送别 (15) 13. 田园乐 (16) 14. 越女词 (17) 15.八阵图 (18) 16. 江南曲 (19) 17. 春怨 (20) 18.《论语》节选一 (21)

19. 《论语》节选二 (22) 20. 《论语》节选三 (23) 21. 《论语》节选四 (24) 22. 《论语》节选五 (25) 23. 《论语》节选六 (26) 24. 《论语》节选七 (27) 25.《论语》节选八 (28) 26.《论语》节选九 (29) 27.《论语》节选十 (30) 28. 《周易》节选 (31) 29. 《礼记》节选 (32) 30. 《左传》节选 (33) 题西施石

国学经典必背100句论语

. .. 《论语》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0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0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0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0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0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0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0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0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