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行业的产业结构及经营现状分析——2012年1月

电镀行业的产业结构及经营现状分析——2012年1月
电镀行业的产业结构及经营现状分析——2012年1月

我国电镀行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来源:HC360慧聪网 2012-1-13

电镀是制造业的基础工艺之一。由于电化学加工所特有的技术经济优势,不仅很难被完全取代,而且在电子、钢铁等领域还不断有新的突破。改革开放以后,电镀工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批境外厂家进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等地区。十二五期间,电镀技术的应用热点将继续由机械、轻工等行业向电子、钢铁行业扩展转移,由单纯防护性装饰镀层向功能性镀层转移,由相对分散向逐渐整合转移。

电镀企业的发展方向严格说应该随着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就制造业而言,许多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制造方法也同时向中国转移,为之配套的电镀行业也要顺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是电镀大国,许多先进技术在中国都有体现。电镀工业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只是热点的领域有所变化,企业数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产值、利润却有很大机会得到提升,先进制造业必然会推动先进的电镀业。

第一部分 2010年下半年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国电镀加工企业的规模、分布及生产情况,慧聪表面处理网2010年下半年通过电话、发放调查问卷或实地考察等方式抽样调查了在中国大陆地区建厂生产的电镀加工企业300家,获得有效结果236家。调查电镀加工企业地域分布如下:

*电镀加工企业包括含电镀车间的企业,下文除特殊说明同

表12010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调查企业省域分布

图1 2010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调查企业省域分布扇形图

图2 2010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调查企业省域分布示意图

注:由红到蓝数量逐渐减小

1 我国电镀加工企业规模分布

236份有效调查中共得到185份有效企业员工数量结果。这里将统计结果按人数多少分五个级次。*即小型企业——人数50人以内;中型企业——人数在50-200人之间;大型企业——人数在200-500人之间;特大型企业——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巨型企业——人数在1000人以上。经统计,各类型企业数量如下表:

*此处分级非国家标准大中小企业分级方法,未考虑产值因素

表2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调查——不同规模企业数量

图3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规模分布扇形图

图4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规模分布折线图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以中型为主(即企业员工人数在50-200人之间),占到电镀加工企业总数的38%;之后是小型企业(即企业员工数在50人以内),占29%;员工人数在200-500人的大型企业占比为18%;若规模继续增加至特大型和巨型企业,比例逐渐减少。

我国电镀行业的特点与其他众多制造业行业相似,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电镀行业中小型企业加和占到总数的67%。若再加上人数在200-500的大型企业,我国企业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下的电镀加工企业占到全国电镀企业的85%。

2 我国电镀加工企业生产线类型

236份有效调查中共得到186份有效企业生产线类型数量结果。使用自动线、半自动线、手动线的电镀加工企业数量如下表*:

*部分企业拥有多种类型电镀生产线

表3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调查——使用不同类型生产线电镀加工企业数量

图5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调查——使用不同类型生产线的电镀加工企业数量柱状图

表4 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中使用不同类型生产线的企业比例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57.53%的电镀加工企业已经使用自动生产线,而且使用自动线的电镀加工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使用半自动线和手动线的企业数量。电镀自动线完成各类电镀工序的操作中,几乎不需什么手工操作,而是通过机械和电气装置自动地完成全部电镀工序过程,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可改善劳动条件。自动线的广泛使用,说明我国电镀行业的质量提升和档次提升。

3 我国电镀加工企业电镀镀种类型分布

在对电镀加工企业金属镀种的调查中,这里选择了镀锌、镀镍、镀铜、镀铬、镀锡、镀贵金属等几种类型进行调查,其中有部分企业可镀多种金属。236份有效调查中共得到226份有效企业镀种类型结果,如下:

表4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调查——可镀不同类型镀种企业数量

图6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电镀加工企业调查——可电镀各镀种电镀加工企业数量柱状图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推算出我国大陆地区可镀各镀种电镀加工企业比例分布:

图6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可电镀各镀种电镀加工企业比例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电镀金属种类以镀镍居多,占到24%;镀锌和镀铬比例相当,均略低于镀镍,均为17%;镀铜和镀锡再次,分别为15%和10%;而金银贵金属电镀占到总量的8%。

说明在我国大陆地区,可以镀镍的电镀加工企业最多。因为镀镍层具有在空气中的稳定性高、光泽性好、装饰性强、耐磨性高、抗腐蚀性强等特性,若与其他材料配合复合电镀还可更加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甚至可以成为润滑镀层。所以近年来在连续铸造结晶器、电子元件表面的模具、合金的压铸模具、形状复杂的宇航发动机部件和微型电子元件的制造等方应用越来越广泛。据了解,电镀镍年消耗金属镍占到镍总年产10%左右。而2010年下半年,镍价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镀镍产业的发展。

图7 长江有色-2010年下半年镍价走势图

有其他资料显示,电镀加工量最多的镀种为镀锌,镀镍居次。这与本调查结果并不矛盾,本调查结果显示为国内可以镀某镀种的企业数量,而非加工产量。有许多电镀加工企业不止提供一种镀种电镀,如无锡某电镀有限公司,不同镀种加工比例,镀锌占30%,镀镍占10%,其他镀种60%;四会市某电镀厂,镀锌占20%,镀镍占30%,其他镀铜、镀铬等镀种占50%。

有一点值得电镀加工企业注意的是,各种金属价格在2010年下半年上涨趋势明显。

图8 长江有色-2010年下半年铜价走势图

图9 长江有色-2010年下半年0#锌价走势图

图10 长江有色-2010年下半年1#锌价走势图

图11长江有色-2010年下半年锡价走势图

其中镍价在2011年3月有所回落,目前趋于平稳。

注:本文分析结果只提供投资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4 小结

本次调查从2010年6月开始,至2010年12月结束,历时4个月时间,由

慧聪表面处理网买家部从慧聪表面处理网XXX买家库中抽样300家电镀加工企业进行调查得出,抽样按库中电镀企业地域分布比例,随即抽取。

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2010年下半年电镀加工企业以200人规模以下为主,占电镀加工企业总数的67%。57.53%的电镀加工企业使用或同时使用自动电镀生产线,超过使用或同时使用手动和半自动生产线的企业数量。从镀种来看,电镀或同时可电镀镍、锌、铬或铜四种金属的电镀加工企业数量最多,分别占电镀加工企业的24%、17%、17%和15%。但国内金属市场价格整体的上扬走势,可

能会对企业带来成本上涨的压力。

本调查为慧聪表面处理网首次此类型的电镀加工企业调查,且行业中以往此类调查结果极少,故无往年数据加以对比,只能反映当前情况,无趋势分析。另外在调查中,部分电镀加工企业过于敏感,对慧聪表面处理网买家部人员的发问十分警觉,不予配合,给调查工作带来了难度。在此呼吁广大企业消除疑惑,慧聪表面处理网的调查不针对某企业,只为行业提供真实有用的行业情况数据资料。当然,也感谢众多企业在调查中对慧聪表面处理网的信任。2011年下半年,慧

聪表面处理网仍将完善调查问题,扩大样本数量,力争获取更多的行业发展数据,在2012年为大家做出更有意义的中国电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二部分 2011年第一季度部分电镀设备及原料网络市场关注度及成交指

数分析

慧聪网·市场关注度及成交指数是以慧聪网交易市场数据为基础,综合反映某一特定产品的市场状态的一种指标。关注度指数为反映慧聪网买家在一定时期内需求变动的趋势和程度。该数据以买家网络搜索数量为核心,反映每个月买家对该产品的需求情况。成交指数为反映流通环节交易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趋势和程度。每月成交指数采集当月的成交数据进行计算,采用本月该产品成交量的简单平均数进行计算。

1 2011年第一季度部分电镀设备及原料网络市场关注度

以2011年第一季度慧聪网买家网络搜索数量为指标,判断该时间段相应产

品的市场关注度,搜索量高代表相应的市场关注度高,并与上季度和上年同期进行比较,得出分析结果。

表6 部分电镀原料及设备慧聪网买家不同时间段搜索量比较

图12 2011年第一季度与2010年同期部分电镀原料及设备慧聪网买家搜索

量比较

数据表明,2011年第一季度所统计各产品的搜索量均与2010年第一季度有所上涨,特别是电镀电源的搜索量,比2010年同期上涨545%,表明慧聪网买家对于电镀电源产品的关注度在一年内有极大幅度的增加。此外,电镀添加剂搜索量也比去年同期上涨442%;电镀生产线搜索量上涨360%;电镀挂具上涨267%。表明2011年第一季度,慧聪网买家对于这几款电镀主要产品的关注度较上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下面是2011年第一季度与2010第四季度环比比较:

图13 2011年第一季度与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电镀原料及设备慧聪网买家搜索量比较

由图可以看出,除电镀挂具之外,2011年第一季度其他三种产品的搜索量环比均有所提高,提高幅度较大的仍为电镀电源,为129%。电镀添加剂与电镀生产线也有所提高,分别为101%和40%。而电镀挂具搜索量环比有49%的下降,季节性因素有所显现。

总体来说,2011年第一季度慧聪网买家的产品关注度与2010年相比有明显上升,突出关注的产品类型为电镀电源和电镀添加剂。电镀挂具关注度虽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但相较去年同期,仍然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2 2011年第一季度部分电镀设备及原料成交情况

以2011年第一季度调查通过慧聪网成交交易笔数为指标,判断该季度相应产品的成交指数,并与上季度和上年同期进行比较,得出分析结果。

表7 部分电镀原料及设备通过慧聪网成交笔数比较

图14 2011年第一季度与2010年同期部分电镀原料及设备慧聪网成交笔数

比较

数据表明,2011年第一季度所统计各产品通过慧聪网成交笔数均与2010年第一季度有所上涨,其中电镀挂具的成交数,比2010年同期上涨100%;电镀添加剂、电镀电源、电镀生产线的成交笔数上涨幅度相似,为63%,69%,64%。表明2011年第一季度,这几款电镀主要产品的买卖双方通过慧聪网成交笔数较上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下面是2011年第一季度与2010第四季度环比比较:

图15 2011年第一季度与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电镀原料及设备慧聪网成交

笔数比较

由图可以看出,2011年第一季度几种产品的成交笔数环比都略有下降。分析员因主要有两点:第一,9月末慧聪表面处理网组织买团参加大展,以及进行牵手活动,带动了第四季度通过慧聪网交易数量的提升;第二,2011年第一季度逢元旦春节等传统假期,对产品的成交造成了影响,比正常季度有所回落。

总体来说,2011年第一季度通过慧聪网成交的主要电镀设备和原料产品与2010年相比有明显上升。上升最明显的为电镀挂具,达100%。但挂具本身成交技术较小,所以从图像反应上提高并不明显。其他几种产品买卖达成笔数稳定增长。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杭州市外来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杭州市外来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12-3-5 10:53:18 近年来,随着我市“学在杭州、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战略的实施,再加上发达的民营经济,和谐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杭创业、务工,从而使我市外来务工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经济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对我市当前的外来人口状况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供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市外来人口的状况及特征 本文所指的外来人口是指在普查标准时点,居住在杭州市地域内的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户口在杭州市以外)的乡镇(街道)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是我市常住人口的一部分。 (一)外来人口的基本状况 1.总量占全市人口1/4强。我市“六普”870.04万常住人口中有235.44万人是来自杭州市外的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7.1%,也就是说每4个常住人口就有1人来自市外的外来人口。其中来自省外人口为174.27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4.0%。 2.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全市13个区、县(市)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外来人口数超过30万人有萧山区34.15万人、江干区32.63万人、余杭区31.79万人;超过20万人有西湖区23.40万人、拱墅区21.52万人;超过10万人有开发区19.23万人、下城区16.28万人、滨江区15.15万人、富阳市12.43万人、临安市10.47万人。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开发区61.9%、滨江区47.5%、江干区47.4%。而经济发展相对较缓的淳安县、建德市两县、(市)则外来人口相对较少,仅有1.04万人和2.7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和6.3%。3.来源地域较为集中。受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流动传统习俗的影响,我市外来人口的来源地相对较为集中。省外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省43.95万人、江西省22.77万人、河南省22.49万人,上述三省占全部省外外来人口的51.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不适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认识、现存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几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many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which highlights one of the problems is that the marke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not suited to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How to solve these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is placed in front of u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knowledg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several aspects, were discussed. 关键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Keywords: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正文: 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所以说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从农业生产来看,我国农业已由资源约束为主转变为市场约束为主。从追求目标来看,农业发展由以追求产量为主转变为以追求效益为主。从发展动力来看,农业发展由体制推动为主转变为技术推动为主。从政府作用的形式来看,农业发展已由过去的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政策引导为主。从销售市场来看,沿海省份已呈现由过去的国内市场为主,逐步转变为国际市场为主的趋势。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所谓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中各产业的构成比例。它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二是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三是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小麦当中的硬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比例,大豆当中转基因品种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在对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升级;高度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五年,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研究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对策,有利于加快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6.7:4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4%、44.5%和4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96元,增长9.5%。 二、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所处的工业阶段分析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工业化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1〕〔2〕。为了分析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我市人均GDP相关数据,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阶段模型〔3〕,判断当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根据《1996-2012齐齐哈尔市经济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和《2013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汇率均价,把2000-2012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折算为美元,并把折算后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以1996年为标准进行判断,2011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3081.53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不但落后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落后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距实现成熟的工业经济阶段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动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所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 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且90年代下降的幅度大大高于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80年代有所下降,由1980年的40.2%下降到1990年的33.6%,但90年代又回升了近6个百分点,2001年为39.5。第三产业比重一路攀升,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近几年来,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就总体而言,苏州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不算高,还低于第二产业;而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比如仍以商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一、苏州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的顺序转移的一般趋势。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趋于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一般规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15712演变为2004年的26731(参见图一)。 注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 很明显,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从苏州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苏州的产业结构又与这一“一般规律”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 按照历年汇率计算,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1978年仅为415美元,1992年首度超过1000美元,达到11524美元,到200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升至70083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二。按照“一般规律”,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远小于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44%;又有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37%。但是,苏州市当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高达6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一。 (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 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 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为53%。2004年,苏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0083美元,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1%。显然,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同时,

2021年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县政协农业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 于XX年3月中旬至下旬, 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专题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XX年, 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 比1997年的4.72亿元增长45.55, 平均每年递增7.6。 其中, 农业产值38217万元, 林业产值518万元, 畜牧业产值24790万元, 渔业产值4086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37.6、12、53、55.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XX年的2875元, 上升了31.34。农村经济结构中,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 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其比例由1997年的0.8:0.2变化为XX年的0.6:0.4。全县粮食、经作、畜牧、渔业四项产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25.9:35:5.6调整到XX年的16.89:41.34:36.1:5.97。经济作物产值比值上升了15.44个百分点, 粮食产值比重下降了16.11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四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XX年, 全县农业土地使用面积49.3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2万亩), 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27.9万亩, 占57, 用于多经及生态农业的面积21.4万亩, 占43。粮食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由于南京作为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重化工业又占有相对较高的比重,加之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数据变化的视角,对近年来南京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期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一、发展状态的基本表现 (一)三次产业总体结构分析 近年来,南京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2008年初步测算全市GDP完成3775亿元,是2000年的3.5倍。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GDP比重依次为:2.5:47.5:50,呈现“三、二、一”结构形态。

1、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 2008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95、18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7.5%,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推动南京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近五年来南京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所占GDP比重(表1-1) 由表1-1可知,近五年来,南京市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以下变化: 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但所占GDP比例逐步下降。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5.27亿元,到2008年增至93.00亿元,年均增长3.3%(可比价)。从所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始终最低,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的3.6%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5%,五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所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及对策和建议 2014年以来,水城县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比重日趋协调的农业生产新格局。预计到2016年初,全县“核桃、猕猴桃、茶叶、蔬菜、刺梨、中药材、红豆杉、特色经果、烤烟”等八大经济作物将突破76万亩,全县粮经比将从40:60调整到20:80。 一、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水城县辖30个乡(镇、街道),境内喀斯特地貌突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种植以玉米、土豆、水稻为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人均年收入3028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水城县至今仍有22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5.58%。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 (一)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或一乡一特”要求,对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地区,现行发展了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了猕猴桃、刺

梨、核桃、茶业、特色经果、蔬菜、红豆杉、烤烟等8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在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目前,正形成加工、冷链、物流、研发、旅游、电子商务等基础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性高效发展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接二连三”。 (二)全面推进“三变”工作。如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村封闭式经济向开放型经济提升。 三、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集约化水平偏低。当前,制约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弱、相关政策短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科技成果推广难等方面。具体表示如下: 受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地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小打小闹”的特色农业推进模式比较突出,基地零碎分散而不集中,管理粗放而不精细,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经过多年来的结构调整,尽管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以往的结构调整,还只是一种适应性调整,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前言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 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特别是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农业和农产品面临严峻市场冲击,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总结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律牲,坚 持和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的科学、合理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长 年以来,农业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红薯、黄豆、高粱等为主,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难以提高。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 些特色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该调查对**乡进行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教训、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乡今后的调整提出了建议,对其它地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内容摘要 一、**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岗地,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困扰**乡农业发展的一个难

题。 二、**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近年来,**乡紧抓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乡域特色,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壮大。 一是建成立体种养园区;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 三是建成红薯生产加工基地; 四是建成养殖小区; 五是建成大枣基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以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 一是担心赔本吃亏,不敢调整。改革开放以后,**乡大部农民仅仅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停留在“吃饭种田,种田吃饭”的低层次水平,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农民不肯去冒险,认为种“老六样”“老两茬”保险,宁可亏本挣吃喝。还有的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急于求成,认为农业产业结构一调就灵,一调就富,结果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同时,一部分乡镇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一定程度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 ——探讨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化的关系 郝成磊 20130202015 产业经济学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汇储备、外贸出口额由1978年的全球排名38、30上升到2011年的全球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8.20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79646.65亿元,增加了24.44倍;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年均增9.62%,远远大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约为2.5%。特别是在2000——2010年这一段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研究我国在1978年到201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1978年——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要受经济增长阶段的影响 判断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对于把握产业结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判断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指标有三个: 1.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 2.产业结构GDP 比例。 3.就业结构。

2 (二)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受到国内具体条件的影响 1.较高速度的增长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仍将并存。 2.多层面多档次的需求旺盛。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很大,不同企业使用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档次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 建设状况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为各类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了客观的市场条件。 3.就业压力很大。在这16年中,有近2亿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人以上.再加上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工业中就业人数的增长会明显慢于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中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就业的压力十分突出。 (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1.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杭州主导产业

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基于区位熵分析 一、主导产业的含义 主导产业定就是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高于全社会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合理和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驱动轮,也是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产业结构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正确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有利于制定主导产业的发展政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二、数据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杭州市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9个大类中的30个进行分析,没有对第一、三产业分析。基于区位熵,通过数据分析来计算来看,在2010年杭州市37个行业的区位商值中,大于1的行业有20个,小于1的有17个。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其中,区位熵最大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为8.05,最小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主要由于受资源限制,为了进一步考察和分析北京市的优势行业,我们将区位商值大于1.2的行业列为“显著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大于0.8小于1.2的行业列为“潜在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小于0.8的行业列为“相对劣势产业”。 表1-1xx的较明显优势行业 排名910 11 12

13 14 15 16 17行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橡胶制品业 纺织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家具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饮料制造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什么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农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地追求“粮经比例”指标,而是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文章要做在优质高效农业上。实践证明,结构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它必须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进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什么?

赵亚夫

过去我们谈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眼点一般都放在减少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上,即所谓“粮经比”,把它作为考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绩的主要指标。我觉得,应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按照全面实现小康的要求来衡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仅仅是少种多少粮食,多种多少经济作物就行了;不能仅仅是每亩地的年收入比原来种粮收入有提高,农民收入有一些增加就行了。

务农人的收入要达到从事二三产业人们的收入水平

全面实现小康的具体指标有许多条,说法也很多,我觉得就农业、农村、农民来讲,最重要也最容易理解的一条应该是:全面实现小康,应该是务农的人们收入水平能接近或达到同地域从事二、三产业人们的平均水平;率先实现现代化,应该是务农的人们收入水平能达到或超过同地域从事二、三产业人们的平均水平。如果一个全面实现小康的社会,一个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农业很低效,务农人的生活与城里人有着较大的差距,成了“上等人”从事二、三产业,“下等人”从事农业;或者在所谓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当地人从事二、三产业,穷地方来的人从事农业,其后果必然是没有人愿意搞农业;农业上不去,也就是农业的萎缩。这样的社会不能算是全面实现小康的社会,更不能算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全面实现小康的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一定要有一个与整体现代化的社会协调发展的高效农业,高效的现代农业成为整体实现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从英国考察回来的专家讲,英国农民平均收入已经超过全体国民平均水平,是全体国民平均水平的1.5倍。按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要求来衡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出来的农业产业,必定要是高效的农业产业。所谓高效,就是要高到农民的收入能赶上同地域从事二、三产业人们的平均水平。这才是我们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

两种类型的高效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能不能调出高效农业?这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江苏省句容市大棚栽培的草莓,已连续多年亩收入在万元左右,夫妻二人种3亩大棚草莓,年纯收入2-3万元的已不是少数,甚至有的大户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种大平棚优质葡萄,种优质桃的大户,年纯收入2-3万元的也不少,也有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另外,即使是种植亩收益较低,每季只有千元左右的蔬菜花卉种子,如果有较大规模(10亩以上),也能年纯收入2-3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学生:杨欢指导老师:杨立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结构重型化,服务业发展滞后,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经济措施。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变化调整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图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图1 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的28.20%下降到2009年的10.73%,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图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图2 1978—2008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但总体来讲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图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图3 1978—2008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结合农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1、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工作力度,做优特色产业、培植优势产业,确保农业优质高效发展、职工持续稳定增收。 2、发展目标:力争到2018年,哈密瓜种植面积缩减到1万亩,其中精品哈密瓜面积达到6000亩;小麦、饲草种植面积6000亩;蔬菜等其它作物种植面积1000亩;畜禽存栏2万头/只。 二、具体做法 (一)做优哈密瓜产业 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每年推进1000亩哈密瓜精品园创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园区林路渠配套合理,引进优质、抗病的品种,推广膜下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统一重大技术措施,哈密瓜商品率达到85%。积极引进哈密瓜深加工企业,修建哈密瓜保鲜库,延长哈密瓜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哈密瓜文化产业,建设集观光、游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精品瓜园,宣传哈密瓜文化。 (二)做大畜牧业 1、落实职工多元增收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大田劳动力向畜牧业转移,专业化从事畜牧养殖工作。 2、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推行“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稳步提升经济效益。 3、建设饲草种植基地。合作社与饲草种植职工签订饲草订单

合同,按时足额保证牲畜的饲草供应。 (三)发展蔬菜产业 以现有的设施大棚为基础,积极发展大田蔬菜种植,建设500亩的蔬菜生产基地一个,由绿康果蔬专业合作社牵头经营。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蔬菜品种,为区域群众提供新鲜的蔬菜。 (四)发展其他产业 1、招商引资助力结构调整 引进农业生产经营企业,种植适合区域生长的作物,企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农场为其提供发展的土地。 2、新作物引进示范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其他经济作物进行试种植,不断总结经验并制定出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经济效益较好在农场逐步推广。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全场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抓好落实,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推进。 2、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配套资金投入比例,逐步改善基础设施现状。 3、加强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职工主动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2.2.1产业结构理论 根据我们对产业结构的了解,产业结构就是指在某个国家或者某各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资金再加上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的物质总和,这些在国民经济的陪比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改地区或者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们能够达到最好的程度。在现在社会,我们所考察国民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中生产的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产业的增加值就是运用它们两个的比值来确定的。 均衡增长理论是赫希曼不均衡增长理论的对立面,赫希曼讨论的前提是在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形下,根据他的描述认为,我国现在还处在高速发现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就发现来说,这些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从而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均衡增长理论更加适用于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就 以山西省为例,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他们只要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再加上他们丰富的资源,全面发展多个产业。 2.2.2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发展中慢慢的变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们现在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指为了使产业结构分部更加的合理,产出效率更加的高,使产业的发展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现资源和结构的合理化配置,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将原有产业的各个生产要素合理的配置,这样对于产业来说,能够使它们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使各个生产部门能够通力合作,为经济长久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得,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我们要综合考虑各个生产要素之间是否相互的统一。这个方面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产业的生产技术与改产业所需的劳动力是否相匹配,如果对于产业来 说技术层面与劳动力的配比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那么这种矛盾的存在迟早会发生,只不过是早是晚的事,通过各个生产部门的收入总额与本部门的总的劳动力总和来配比,这样能够大体上得到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产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否合理有效。这个方面主 要决定着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合理有效,如果投入和产出它们之 间的交易较为密切,那么,对于产业来说,它们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在企业中,各个产业部门的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来说,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是相互服务的,即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例如大的方面来说,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工业最后还的反哺农业,用技术和设备促进农业的发展。第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这个层面上所说的意思是某个部门的发展,不能够影响到另外一个产业的发展,它们应该是共同发展,这个平衡如果被打破,那么这个发展就是不平衡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协调的。 再者,对于各个产业部门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在地位上是否相同,现阶段,社会经 济发展的很快,而且竞争压力也是非常的大,这就造就了一些产业会对某些部门产生偏见,因为他们最注重的只有利润,这就会导致一条腿走路的现象,因此就会出现部门之间他们的权利不同,最终也会导致他们的地位出现一定的差距,进而形成了各个产业之间的部门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