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ENVI 植被分析工具箱

30.ENVI 植被分析工具箱

植被分析工具箱:

ENVI4.2提供了全新的植被分析工具箱,包括植被指数计算期、植被指数分析工具和详尽的植被指数知识及编程参考。ENVI4.2的植被指数计算器能够计算27种常用植被指数;包括与绿度、光合有效利用率、植被冠层含氮、碳衰减、植被含水量及叶绿素等相关的各种植被指数。新的植被指数计算工具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数据自动提示用户能够计算的植被指数种类。ENVI4.2还提供了3种植被指数分析工具可广泛用于精准农业、林业管理和火点监测的专题分类制图。另外,植被分析工具箱还包括了植被指数的计算公式和取值范围等相关知识和编程参考。

1. 植被指数计算器

– 提供了6类 27种植被指数的计算

? 绿度 Greenness ? 干旱或炭衰减Dry or Senescent

Carbon

? 光利用率 Light Use Efficiency

? 叶片色素 Leaf Pigments

? 冠层氮Canopy Nitrogen ? 冠层水分含量Canopy Water

Content

– 提供了生物物理学交叉检验

– 通过植被指数计算器统一进行计算

– 能够根据影像信息自动显示可计算的植被指数

– 目前没有一种其它的商业软件能够提供如此丰

富的植被指数计算

2. 植被指数应用分析工具

– 分析植被胁迫Agricultural Stress

– 分析植被着火可能性Fire Fuels

– 分析植被健康情况Forest Health

3. 详尽的文档和编程参考

提供了每种植被指数的详细资料和计算公式

相关ENVI 函数的编程参考,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调用这些工具

best wishes!

--------------

仰满荣 (Miss Yang)

植被胁迫应用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本研究通过对帽峰山森林公园古庙、铜锣湾景区内的植物群落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清楚两个景区内的形成植物景观的优势树种、主要伴生植物种类和林分郁闭度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优势树种组成对两个景区内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分类。从所调查植物景观的珍稀度、典型度、丰富度等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植物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 同时将帽峰山森林公园与石门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资源质量等级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找出帽峰山森林公园现有植物景观资源与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帽峰山古庙和铜锣湾景区当前的植物景观大致可分为14种类型,主要以阔叶林景观为主,华润楠、中华锥和黎蒴是组成当前两个景区内植物景观的主要优势树种,分布面积大、范围广。 组成两个景区森林植物景观的优势树种株高主要集中分布在5—15m范围内,胸径主要集中分布在20—30cm范围内,高大乔木数量不多。对帽峰山古庙、铜锣湾两个景区植物景观质量等级评价的结果表明当前两个景区内的植物景观质量较好,植物景观质量达到Ⅱ级的共有6种类型,植物景观质量达到Ⅲ级的有7种类型,两个景区植物景观基本上都在Ⅲ级以上,但是都缺乏Ⅰ级优质景观,还有较大的景观升级改造空间。 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天然次生阔叶林的景观质量等级相比人工林的要高。通过分析比较,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与石门等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组成主要森林植物景观的地带性阔叶林的林分质量、分布面积和树木种类上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缺乏观赏性强、特色比较鲜明的植物景观资源;三是在珍稀植物景观资源的分布种类和群落数量上有差距;

植物空间营造案列分析

1: 开敞空间 * 空间特点: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放性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没有顶面限制。 *选用植物: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等。 *适用范围:开敞空间在开放式绿地、城市公园等园林类型中非常多见。 *空间感受:视线通畅,视野辽阔,心情舒畅、轻松。 2:半开敞空间 * 空间特点:半开放性空间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 *选用植物:高大乔木、中等灌木、草本植物。 *适用范围:需要抑制视线引导空间方向的区域,开敞空间到封闭空间的过渡区域。 *空间感受:豁然开朗,神秘、安全。 3:覆盖空间 * 空间特点:树冠与地面之间形成的围合空间。 *选用植物:分支点高的大乔木、攀援植物。 *适用范围: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 *空间感受:安静、安全。 4:纵深空间 * 空间特点:空间的两侧被景物所档,形成狭长空间,具有方向感,将视线引向空间端点。*选用植物:树叶茂密的高大乔木。

*适用范围:河流、峡谷旁、道路边。 *空间感受:遮蔽感、纵深感强、绿化量大。 5:垂直空间 * 空间特点:植物封闭垂直面,中间空旷,开敞顶平面。 *选用植物:分支点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高树篱。 *适用范围:纪念性园林、绿篱迷宫。 *空间感受:封闭感、隔离感。 6:封闭空间 * 空间特点:植物高于人的视线,使人视线受到遮挡。 *选用植物:分支点低的高大乔木、低矮灌木。 *适用范围: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防护林。 *空间感受:封闭、宁静。 案例分析——宝安高发西岸花园 景观设计特点分析 简约、现代的设计手法,新亚州酒店风情的设计风格,提供给人们的是最奢华、最舒适的景观环境:保证了景观与建筑额协调统一,曲折、自然、连续的水景设计,高低起伏的自然坡地,充满了浓郁的热带风情的植物设计,形式各异的景观小品,无一不体现出设计师对风格的准确把握和力求完美的设计理念。 植物种植策略 该植物景观区是邻水绿化类植物景观群落。此类绿地与周围环境的园路紧密相连,组织 路线,游人可以便利的到达水岸边,在岸边可以休息、游玩,增加人们的游赏乐趣。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植被类型及分布(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植被类型及分布 一、选择题 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 A.防寒成本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D.昼夜温差 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解析第1题,“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因此D项正确。第2题,图中的防寒措施采用了一面封闭一面敞开固定的做法,封闭是为了挡风,敞开是为了采光,C项正确。第3题,根据防寒棚应在树木北侧,开敞面朝南的特点定出图中方向,再根据图示影子朝向西北可知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应为上午,

再根据新叶发芽可以判定此时为春季,因此A项正确。 答案 1.D 2.C 3.A 读自然景观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4~5题。 4.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纬度 5.图中甲植被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 B.热带稀树草原 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第4题,该模式图反映的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乙方向东西更替,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为水分变化,选择B。第5题,图中甲与雨林在同一纬度,属于热带地区,介于雨林与荒漠之间应该是草原,所以说最有可能是热带稀树草原,选择B。 答案 4.B 5.B 下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森林植被恢复方案教学文稿

森林植被恢复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市林业局 总投资: 建设期限:年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市林业局 工程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 建设地点:境内。 建设期限:年 工程投资:万元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一、建设背景 随着全省高速公路网的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绿化建设是“绿色江苏”重要组成部分,因公路建设对原有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为实现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保持和提升我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的风貌,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2006年完成宁淮高速、宿淮高速绿色通道工程的建设,以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总体构想:以绿为主,强化节点 1、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采用生态经济林与景观林相结合的形式,确保尽早达到理想的绿化氛围,并经济可行; 2、以本地区原生态树种为骨干品种,以保障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绿量,在重要节点处环境给予提升,适当丰富品种、营造景观; 3、对道路建设时留下的搅拌场、取土坑进行生态恢复性建设,使公路整体景观水平更趋完美。 三、建设内容 为有效调动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尽早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采用景观林和经济林相结合的形式。

城区段内侧10米为景观林,外侧20米为经济林;农村段内侧5米为景观林,外侧10米为经济林。 对高速环一周的七个出入口(淮安南互通、淮安西互通、海口路互通、王兴互通、丁集互通、楚州互通、马甸互通)进行强化设计,形成景观亮点。 道路建设时遗留的取土坑、拌灰场进行植被恢复,以复层绿化为主。 四、经费概算 1、苗木费:4387.65万元 2、栽植养护费:3778.06万元 3、设计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 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抽调各部门骨干力量参加项目规划建设。 (二)抢抓时节,加快进度。各县(区)各部门要树立 强烈的时间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照目标任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抢抓季节,环环紧 扣,全力以赴。市林业部门要缩短规划设计周期,尽快将方案和图纸交付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要立

景观与植被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住户的局部气候环境,使住户和朋友邻里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交谈、驻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 1.功能 植被的功能包括视觉功能和非视觉功能。非视觉功能指植被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植被的视觉功能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通过视觉功能可以实现空间分割,形成构筑物,景观装饰灯功能。 Gary O. Robinette 在其著作《植物、人和环境品质》中将植被的功能分为四大方面:建筑功能、工程功能、调节气候功能、美学功能。 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简言之,即空间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视线诱导。 调节气候功能:遮荫、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 美学功能: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的特色,以提高景观的识别性,使景观更加人性化。 2.其他事项 景观中的植被绿化设计,还应该注意其他一些事项: 与景观道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中心绿岛、回车岛等;行道树;花钵、花树坛、树阵;两侧绿化。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道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要考虑把"绿"引伸到道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在道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道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道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是山麓边坡外,景观中的道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单边式道路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城市道路的绿化,与道路的性质相关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观大道、步行街等。 高到低:乔木层(树群的天际轮廓线)亚乔木层(开花繁茂,美丽色叶)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多年生草本花卉层【五层绿化】 通常乔木来营造空间二乔形成视线的焦点,灌木体现植配的风格。 总说植配: 植配是辅助景观设计的,是设计中的软景体现,可以更好的营造空间,增强景观氛围和感觉,有想法的植配是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或有想象空间的。在做植配方案时,要找到理由(以免

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王礼先 张志强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 从森林植被变化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森 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从世界各国的研究来看,普遍的研究结论认 为森林减少可以增加流域年产水量;森林植被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径流泥沙含 量;森林植被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溪流水质状况。由于影响 森林水文生态效益的环境异质性的普遍存在,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影响 程度在不同水文生态区差别很大,因此,要想将一个地区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应 研究结果可靠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其他流域,必须重视森林水文生态过程动力学 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森林植被变化 流域水量 径流泥沙 水质 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存来自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的认识逐渐加深,森林作为工业社会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的生态学后果的突现,人们对森林与林业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显示的重要作用产生了新的认识,使得林业经营与发展进入更为注重生态与社会效益的经营利用观。森林生态效益的产生与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动力(能量)与介质(水文循环与大气循环)的影响密切相关,揭示森林植被变化(森林采伐、森林火灾、开垦、造林等)的水文生态效应,可以为森林经营、流域管理、景观管理、自然保护、山地防灾、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拟从森林植被变化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国内外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1 森林植被变化对水量的影响 集水区具有特定的系统边界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研究的天然场所,在森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从森林植被对降水—汇流过程的影响出发,森林植被对水量的影响又可分为林冠截流、枯枝落叶层截持水、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及贮水、林地蒸发散等方面。 1.1 流域试验研究 森林与水的关系的科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森林水文研究从其早期发展阶段来看,主1998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WO RL D F OR EST RY RESEA RCH N o .6a 收稿日期:1998-10-12

植被类型综合分析

植被类型 气候特征 土壤特征 群落特征 类型及分布 热带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无明显季节差异,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匀。 砖红壤; 有些地区形成酸性富铝风化壳; 土层深厚,质地粘重,pH值4.4-5.5; 生物大小循环活跃,营养物质周转快; 腐殖质含量低。 种类成分最丰富;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密度特高;雨林内通常没有优势种。 热带雨林的成层现象比其他植被类型复杂,可分为5~8层。雨林垂直结构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 雨林乔木: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巨高位芽和大高位芽占比例很大。茎花现象(直接在无叶的木质茎上开花和结果)、板状根增加稳定性、叶具滴水尖加速排水。藤本植物在数量和群落作用上均不显著。附生植物数量多,绞杀植物、寄生植物较多。 没有明显的季相,不存在季节变化,也没有休眠期。 净生产量每年每公顷约10—30t。 类型: 热带低地雨林 热带山地雨林 热带沼泽雨林; 分布: 美洲热带雨林区; 非洲热带雨林区; 亚洲热带雨林区。

季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 有表现明显的旱季、降雨量少和温差大。 同热带雨林; 砖红壤。 旱季部分落叶或全部落叶,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种类成分、结构、高度等均不及雨林发达。 生活型以木本高位芽植物为主,落叶乔木所占的比重变化很大。 植物的开花结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净生产量约6~35t。 受干燥季风影响的地方就有热带季雨林分布。不连续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半落叶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常绿季雨林; 稀疏草原 热带夏雨型气候; 年降水量差别悬殊,集中在夏季,干季显著。 分布于砖红壤或红棕壤以及砖红壤性红壤的地区。 各类稀树草原都发育有较发达的草本植物层,但均由C4型植物组成。 乔灌木通常根系庞大,树皮很厚,地上部分受火烧或旱害后萌生力很强,树干多分枝,常具刺,有的树冠扁平如伞状,种子有厚皮保护。 稀树草原群落的分布随具体生境条件变化。 非洲面积最大,且多种多样。澳大利亚的稀树草原有多种常绿的桉树为优势种。南美巴西高原上分布着萨王纳疏林。亚洲稀树草原分布在印度半岛以南,斯里兰卡北部,巴基斯坦、中南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 红树林 分布于热带海滩,受气温和水温的影响大。 多见于风浪平静和淤泥深厚的海滩,海湾内或河口地区。土壤为滨海盐土,土壤含盐量3.5%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效应的研究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效应的研究 园林0901 姜文娟090480111 摘要:通过对城市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生态效应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乔灌草相结合的三元复合结构绿地,其生态效应明显优于单一结构绿地。在特定的人工环境条件下,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有效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不仅取决于绿色植物的植被类型,而且与其空间结构等各方面密切相关[1]。由于乔、灌、草结合建造的复层结构的绿地生态效应明显大于双层或单层结构的绿地,因此通过改善绿地种植结构和配置方式,可提高单位绿地的生态效应。在城市用地紧张,扩大绿地规模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植物种植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和草坪,以增加复层种植的垂直高度和单位绿地上的叶面积,可有效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2]。本研究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邯郸市不同植被类型对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地表温度的影响,并对城市绿地系统植被类型的规划和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植被类型、生态效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地表温度 前言: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哪种植被类型更能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从而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去,这个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的选择及植被现状 邯郸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摄氏13度,最低温度在1月,极限约为摄氏20度,最高温度在7月,可达摄氏38度。年降雨量627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无霜期为235天。春季多干旱,夏季多雨。春秋季节较短,夏季较长,并且气温较高。邯郸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六种类型。邯郸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草丛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则遍布全境;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东部滞水洼地。亚热带树种漆树在西部山区有着广泛分布。 本实验在邯郸市丛台公园内进行。丛台公园位于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360亩,是以武灵丛台为中心建成的一座大型园林,为邯郸人民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公园内茂林修竹,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植被分布的空间类型多样。结合邯郸市丛台公园的绿地现状选择植被类型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处理四、处理五,处理一代表乔灌草结构,处理二代表乔灌结构,处理三代表乔木结构,处理四代表灌草结构,处理五代表裸地。各种结构所选树种及林分状况如下。 表1 典型植被结构配置模式及林分状况 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树高/m 胸径/cm 冠幅/m 面积/m2 乔灌草 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榆叶梅(Prunus triloba) 黄杨球(Euonymus japonicus) 混合草坪 25 2.5 1.2 43 -- -- 10 3 1.3 135 48 34 乔灌垂柳(Salix babylonica) 黄杨球 6 1 20 4 1.2 56 24

景观设计中的植被认知

如今,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 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不仅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要营造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使植物景观成为一个园林景观作品,乃至一个地区的主要特色。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植物的特性和共性,设计出既美观合理,又能体现地域文化和自然文化的景观。 9月19号,经老师联系,我们来到了沈阳树木园参观。 一进入园区,立即就能感到一道门内外的两重天。此时的沈阳正是夏末秋初,天气闷热干燥。而树木园内却气温阴凉,空气湿润。想来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了。树木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各种植物高低错落,层层叠叠,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一片森林中一样。园中有的植物是我认识的,不过数量很有限,例如槐树,银杏,丁香等等。大多数的是见也没见过,更别提叫出名字来了。 园区内的老师为我们介绍说园内大概有400多种植物,多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它们主要来源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也有极少数种类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外。其中以松属、柏属、李属、槭属、西香属、忍冬属等种类较丰富。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适应了沈阳的气候条件。 由于我们实在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所以老师在带我们参观的过程中向我们讲解。 一开始老师先向我们介绍了树木从几个方面的分类。 老师先为我们介绍了乔木和灌木。.乔木: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灌木: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除了老师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我又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种分类中还有亚灌木(为矮小的灌木,如长春花、决明等),草本植物(如菊花、百合、凤仙等),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靠依附它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等。 介绍过乔木和灌木后,老师又从树木的叶子特点上为我们介绍了针叶树和阔叶树。 针叶树是树叶细长如针,多为常绿树,材质一般较软,有的含树脂,故又称软材,如:落叶松、云杉、冷杉、铁杉、杉木、柏本、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及其它针叶树种。 阔叶树具有扁平、较宽阔叶片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其叶的形状各式各样,叶的大小、宽窄也千差万别。有的常绿,大多在秋冬季节叶从枝上脱落。 掌握了这些分类后,我们开始进入园区。我们在一处结有淡黄色果实的乔木植物处停下了,老师告诉我们他叫黄檗,属芸香科。我们闻了一下,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在黄檗的旁边,有种叶呈深紫色的植物是紫叶小檗。别看他们都有一个檗字,却属不同的科。紫叶小檗为落叶多枝灌木。老师介绍这种树木春开黄花,秋缀红果,是叶、花、果俱美的观赏花木,适宜在园林中作花篱或在园路角隅丛植、大型花坛镶边或剪成球形对称状配植.或点缀在岩石间、池畔,也可制作盆景。 我们眼前的这株紫叶小檗显然长势并不太好,老师介绍说这是种喜光的植物,而树木园内却大树成荫。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仁义镇森林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仁义镇森林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通过景观的观点来审视城镇化的发展,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采用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GIS和Fragstats为技术支撑,从景观的组成结构、斑块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斑块中以小斑块所占比例最大,植被景观以乔木林和灌丛景观为主要类型.由于相对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林业用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Key words: GIS;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Babu District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明显加快,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建设城市森林是治理环境污染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通过景观现状分析,采用多样性、均匀度、分维度等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可以对城市森林建设进行前期格局分析,这为今后城市森林的规划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遥感影像分辨率不高的前提下,如果仅依靠遥感影像目视判读很难做到对地物的精准划分.而采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成果数据作为数据源则具备很高的精度,它是以小班为调查单元进行全区调查,是一种更具体更详细的调查.依据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重新合并、提取所需的属性数据及矢量数据,为景观格局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进一步研究景观功能与动态的基础.景观格局既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与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最终结果[1].景观破碎化主要表现为斑块数量增加而面积缩小,斑块形状趋于不规则,内部生境面积缩小,廊道被截断以及斑块彼此隔离.景观破碎化会对生存于其中的物种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揭示该区景观格局特征和破碎化程度,为今后城市林业建设奠定基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为例,利用GIS建立量化的、空间化的环境数据库,分析了森林景观各斑块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并将这些数据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地块,在空间上形象地显示出来,最后对景观要素的斑块特征和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理清其森林结构布局,并分别从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多样性等角度对各景观组分的数量特征进行分析,以阐明各景观组分间的特征差异,评价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而揭示各组分在整个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 1 研究地区概况 八步区仁义镇位于广西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1°08′~111°45′,北纬23°52′~24°9′,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9.9℃,日照 1 587.3 h,降雨量 1 550.3 mm,无霜期299 d.属南岭山 地丘陵区.全区森林面积为14 330.5 hm2,森林覆盖率为72.3%,活立木蓄积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

第二章历史时期森林植被变迁 历史时期我国现有的植被带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历史时期的变化幅度相对于地质时期不是太大。 第一节古代中国境内的森林植被变迁 一、黄河流域文明的推移发展与森林分布的变迁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发掘证明,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黄河流域森林植被的生长。研究表明,西周时候,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地区草木茂盛,禽兽逼人。到了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森林仍比较丰富,黄河中游在秦汉时期,有松、柏、桑、榆、竹林、梅、杉、檀、棕、楠、豫章等树种,还有秦岭和崤山的楠、棕,关中的豫章等热带品种。唐宋时期黄河流域仍为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开发的强度加大,植被被开垦为农田,采伐规模也大幅度增加。当时森林覆盖率在32﹪左右,伊洛河流域山地已经无巨大松林生长。宋代渭水北岸专门设立了采伐森林的采造务。华北平原森林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无森林,在山区仍有一些。 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的丧失,主要有二个原因: 一方面是近5000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黄河流域所处的中纬度地区,气候总的看来势相干冷演变,森林资源受影响,生存保护困难。 黄河流域的森林兴衰正好与黄河文明的兴衰同步,换河流域植被对文明的发展起着作用,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明清皇木采办与南方森林资源的损耗

森林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成为龙兴禁地,所以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汇总上游地区的楠木、柏木便成为明清两朝重大营造采办的主要对象。 唐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木材采伐过渡,到明清将采伐目光瞄准了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其宫殿、陵寝等都用南方地区采办的皇木,主要是笔直的楠木和杉木,地方主要在湖广西部、四川、贵州地区,尤其是其中的四川马湖府、遵义府、贵州铜仁府、黎平府、镇远府、湖广的辰州府、永顺府、保靖司等地。由于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虽然南方地区歌声仍有楠木,但现在多为庭院风景区林。 三、近3000年来南方山地垦殖与森林资源的损耗 清中叶以来,中国南方丘陵和低山地区出现了一次规模十分大的山地垦殖运动。清代的人口总量在增长,造成耕地缺乏,人地比率缩小。鄂川陕交界地区的巴山,早期是由棚民开发的。山区垦殖是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主,主要种植16世纪传入的玉米和17世纪传入的红薯、马铃薯。为了种植高产旱地作物,进一步破坏山地、森林,使农业生产受到破坏,形成恶性循环。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普遍下降。 四、近现代人口膨胀对森林资源的损耗 从太平天国、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间,森林资源急剧减少。鸭片战争后,全国森林覆盖率逐年减低。 近150年以来,闯关东的人破坏了鸭绿江流域一代的植被,政府也支持这种行为。造成周边地区森林大量被毁。20世纪后50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十分快,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尤大。尤其是50年代末的

城市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

城市垂直绿化的主要类型 (一)棚架绿化是园林中应用最早也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垂直绿化形式。一类是以经济效益为主、以美化和生态效益为辅的棚架绿化,在城市居民的庭院之中应用广泛,深受居民喜爱,主要是选用经济价值高的藤本植物攀附在棚架上,如葡萄、猕猴桃、五味子、金银花等。既可遮荫纳凉、美化环境,同时也兼顾了经济利益。另一类是以美化环境为主、以园林构筑物形式出现的廊架绿化,形式极为丰富,有花架、花廊、亭架、墙架、门廊、廊架组合体等,其中以廊架形式为主要对象之一。利用观赏价值较高的垂直绿化植物在廊架上形成的绿色空间,或枝繁叶茂,或花果艳丽,或芳香宜人,既为游人提供了遮荫纳凉的场所,又为城市园林中独特的景点。常用于廊架绿化的藤木主要有紫藤、木香、金银花、藤本月季、凌霄、铁线莲、叶子花等。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的空间环境,以及廊架的体量、造型合宜来选择适宜的藤本植物相配植,并注意二者之间在体量、质地和色彩上取得对比和谐的景观,如杆、绳结构的小型花架,宜配置蔓茎较细、体量较轻的种类;对于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中型花架,则宜选用寿命长、体量大的藤木种类;对只需夏季遮荫或临时性花架,则宜选用生长快,一年生草本或冬季落叶的类型。应用卷须类、吸附类垂直绿化植物,棚架上要多设些间隔,便于攀缘;对于缠绕类、悬垂类垂直绿化植物,则应考虑适宜的缠绕支撑结构,并可在初期对植物加以人工的辅助和牵引。 紫藤

(二)墙面绿化各类建筑物墙面表面的垂直绿化。可极大地丰富墙面景观,增加墙面的自然气息,对建筑外表具有良好的装饰作用。在炎热的夏季,墙体垂直绿化,更可有效阻止太阳辐射、降低居室内的空气温度,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用吸附类的攀缘植物直接攀附墙面,是常见、经济、实用的墙面绿化方式,在城市垂直绿化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不同植物的吸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选择时要根据各种墙面的质地来确定,越粗糙的墙面对植物攀附越有利。在水泥沙浆、清水墙、马赛克、水刷石、块石、条石等墙面,多数吸附类攀缘植物均能攀附,如凌霄、美国凌霄、爬山虎、美国爬山虎、扶芳藤、络石、薜荔、常春藤、洋常春藤等。但对于石灰粉墙墙面的垂直绿化,由于石灰的附着力弱,在超出承栽能力范围后,常会造成整个墙面垂直绿化植物的坍塌,故只宜选择爬山虎、络石等自重轻的植物种类,或可在石灰墙的墙面上安装网状或者条状支架。 墙面绿化除了采用直接吸附的形式外,也可在墙面安装条状或网状支架,使卷须类、悬垂类、缠绕类的垂直绿化植物借支架绿化墙面。支架安装可采用在墙面钻孔后用膨胀螺旋栓固定,或者预埋于墙内,或者用凿砖打、木楔,钉钉、拉铅丝等方式进行。支架形式要考虑有利于植物的攀缘、人工缚扎牵引和养护管理。用钩钉、骑马钉等人工辅助方式也可使无吸附能力的植物茎蔓,甚至是乔、灌木枝条直接附壁,但此方式只适用于小面积的垂直绿化,用于局部墙面的植物装饰。 墙面绿化还可以在墙体的顶部设花槽、花斗,栽植枝蔓细长的悬垂类植物或攀缘植物(但并不利用其攀缘性)悬垂而下,如常春藤、洋常春藤、金银花、红花忍冬、木香、迎夏、迎春、云南黄馨、叶子花等,尤其是开花、彩叶类型装饰效果更好。 女儿墙、檐口和雨蓬边缘墙外管道还可选用适宜攀缘的常春藤、凌霄、爬山虎等进行垂直绿化。也可以选择一些悬垂类植物如云南黄馨、十姐妹等盆栽,置于屋顶,长长的藤蔓形成如绿色锦面。

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分析及其地形解释_沈泽昊

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分析及其地形解释 沈泽昊1  张新时 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1;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摘要: 为探讨地形对景观尺度植被格局的影响,在对三峡大老岭山地森林的大量群落学调查基础上,采用7个指标刻画群落生境的地形特征;利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排序方法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的地形分布格局;并定量分离地形、空间及其交互作用等因素对植被格局总体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3方面的贡献分别是9.50%、5.94%和6.81%,地形对植被格局的控制作用显著;但仍有77.75%的变异未得到解释。关键词: 三峡大老岭;植被空间格局;地形解释;DCCA 排序 中图分类号:Q94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77-7496(2000)10-1089-07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Topograph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est Vegetation at Dalaoling Region in the Three Gorges SHE N Ze _Hao 1,ZHANG Xin _Shi 2 (1.De partment of Ur ban and Envir onmental Sc ienc es ,Peking Uni ver sity ,Beij ing 1000871,China ; 2.Ins titute of Botany ,The C hinese Academia of Scie nces ,Beijing 100093,China ) A bstract :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on the pattern of vegetation on landscape scal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forest communities at Dalaoling Mountain in the Three Gorges ,7indexes were used to figure out the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bitats .The topographical pat -tern of different communities were analyzed with 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C A )ordina -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al factors ,spatial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the total variance of vegetative pattern were quantitatively partition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3aspects is 9.50%,5.94%and 6.81%,r espectively .Topography sho ws dominant controlling effect on the vegetative pattern at Dalaoling .But 77.75%of the variance were not interpreted yet .Key words : Dalaoling in the Three Gorges ;spatial pattern of vegetation ;topographic interpretation ;canoni -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rdination 在水平或垂直的植被地带或生物群区尺度上,区域气候的基本状况,包括各要素的平均值和概率分布,是决定植物种、生活型或植被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 [1] 。而在景观以下尺度,非地带性因子主导着 植被与环境的异质性格局。尤其在山区,由于地形控制了太阳辐射和降水的空间再分配,因此它往往是局部生境温、湿度的良好指示[2];并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及其强度,进而直接影响不同地形部位地貌的差异及其对群落的物种构成、结构和动态的作用[3]。目前,在有关景观和群落尺度植被格局的研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已经引起关注,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地形单元进行分类和赋值,研究其对植物和植被格局的影响[4-7]。 三峡地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植被和气候处于过渡状态;中山峡谷地貌的海拔梯度在植被水平地带性基础上添加了垂直地带性,再加上复杂的小地形变化,极大地扩展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空间,使得景观尺度上的植被_环境关系呈现了复杂多变的面貌。这些物种和群落构成怎样的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有怎样关系?存在何种具有明确生态意义的地形梯度?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的研究,它们也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 研究区域环境概况 见文献[8]。 收稿日期:1999-04-27 接受日期:1999-12-28 基金项目:三峡工程环保补偿科研类项目(三环科1_03_02_03_0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 P9509)。Foundation items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for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No .1_03_02_03_02);the Fund of the Laboratory of Quantitative Vegetation Ecology ,Ins 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P9509). 植 物 学 报 2000,42(10):1089-1095 Acta Botanica Sinica

森林植被恢复方案

森林植被恢复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市林业局 总投资: 建设期限:年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市林业局 工程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 建设地点:境内。 建设期限:年 工程投资:万元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一、建设背景 随着全省高速公路网的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绿化建设是“绿色江苏”重要组成部分,因公路建设对原有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为实现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保持和提升我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的风貌,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2006年完成宁淮高速、宿淮高速绿色通道工程的建设,以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总体构想:以绿为主,强化节点 1、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采用生态经济林与景观林相结合的形式,确保尽早达到理想的绿化氛围,并经济可行; 2、以本地区原生态树种为骨干品种,以保障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绿量,在重要节点处环境给予提升,适当丰富品种、营造景观; 3、对道路建设时留下的搅拌场、取土坑进行生态恢复性建设,使公路整体景观水平更趋完美。 三、建设内容 为有效调动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尽早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采用景观林和经济林相结合的形式。 城区段内侧10米为景观林,外侧20米为经济林;农村段内侧

5米为景观林,外侧10米为经济林。 对高速环一周的七个出入口(淮安南互通、淮安西互通、海口路互通、王兴互通、丁集互通、楚州互通、马甸互通)进行强化设计,形成景观亮点。 道路建设时遗留的取土坑、拌灰场进行植被恢复,以复层绿化为主。 四、经费概算 1、苗木费:4387.65万元 2、栽植养护费:3778.06万元 3、设计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 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抽调各部门骨干力量参加项目规划建设。 (二)抢抓时节,加快进度。各县(区)各部门要树立强 烈的时间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照目标任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抢抓季节,环环紧扣,全力以赴。市林业部门要缩短规划设计周期,尽快将方案和图纸交付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要立即着手组织实施,全面进入实质性的施工建设阶段,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下列有关我国植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 B.我国主要植被类型不包括沼泽 C.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D.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 2.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我国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②我国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但人均森林面积少 ③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面积每年都在扩大④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 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 A.森林面积多,利用不够合理 B.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C.我国人均面积已接近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的1/3 D.我国植被保护面临的形式已十分乐观 4. 下列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我国的荒漠面积太大②我国草原退化、沙化严重③我国森林覆盖率低,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④我国种树太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 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A.3月12日 B.3月15日 C.5月1日 D.6月1日 6. 下列关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积极参加“植物节”、“爱鸟周”等活动 B.不能乱砍滥伐森林,乱捕杀动物 C.把野生的动植物全部集中到动、植物园中 D.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7. 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植物种类很少 B.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8.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 ②土地沙漠化③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和沙化④乱砍滥伐,伐优留劣。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大面积砍伐森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后续资源缺乏 B.水土流失严重 C.绿化面积减少 D.ABC都是 10. 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草原沙漠化严重 B.人均森林面积少 C.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D.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11. 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B.捕杀青蛙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2. 下列不是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是() A.我国森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衰退的趋势 B.我国草原的草场退化,沙化比较严重 C.我国森林覆盖率较低,人均森林面积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D.我国气候恶劣,不适于植物生长 13. 2010年我国大西南曾遭受大旱灾,同学们都参与“一瓶水”活动,避免旱灾再次发生() A.大力兴建水库 B.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 C.大量植树造林 D.节约用水 14. 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草原沙漠化严重 B.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C.人均森林面积少 D.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15. 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呼吸作用旺盛 B.光合作用旺盛 C.蒸腾作用旺盛 D.吸收作用旺盛 16.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