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家长学校领导讲话稿

201611家长学校领导讲话稿
201611家长学校领导讲话稿

兴仁县第十二小学家长学校

-- 领导讲话稿

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巧用积极心理暗示

常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我们整天忙来忙去都是为了孩子” “只要孩子学习好,让我们干什么都行” “只要孩子省心,我们再苦再累都愿意啊” “看孩子最近学习不在状态,我们很着急” “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身上了”……

有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过去,不小心摔倒了。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宝贝,摔疼了吧?”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好孩子,没关系,自己爬起来。” 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同样是摔跤,为什么一个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另一个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这跟两位不同的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疼痛感;而后一位妈妈则用平和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没关系的,从而使孩子感到不疼,若无其事地爬起来继续玩耍。

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个小姑娘的手,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 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你或许听过以上这些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备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积极的心理暗示,即一种“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死的铁门,心想:“守了,这里零下几十度,我肯定要被冻死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它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死亡。据调查,有很多在品质、意识、各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师长的积极暗示。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巧用积极心理暗示呢?

(一)、捕捉细节。在赏识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已。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各希望。所为赏识,就是充分赞许孩子,通过评议的积极暗示,不断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有勇于进取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动力。例如:《只有你才能赏识我》这个故事。

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从你的卷面来看,你很认真地对待这次考试,字写得很漂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细节,最容易感染人。细节,需要发现,更需要感情。爱的细节每时每刻就在我们身边,看你有没有发现,会不会抢走不能保留。所有的孩子天资不同,个性迥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渴望被人赏识。

(二)、选择契机。在肯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积极暗示对于童年期的孩子来说,就像是“画龙点睛” 。积极的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占用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使孩子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当孩子在学习方面对自己没有信心时,家长们可以做个有心人,多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肯定。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最近我现你在语文这门学科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如果你能坚持下去,相信要不了多久语

文成绩会慢慢提高的,你愿意试试看吗?”或者这样对孩子说:“我们能看出,这些日子你在学习方面已经很努力了,也许暂时成绩还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我们相信以你现在的学习劲头,你一定能行!加油,我们支持你!”以上的这些话语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肯定和认可,他们会感觉到有一股强烈的动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会增强自信心。孩子是多么夏他们给他的评价!表扬、赞美是一种爱的语言,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它犹如生活中的玫瑰一样,给人不定期来许多美好的感受。爱的语言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爱的语言能激励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使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扬光大。

(三)、走进心灵。在关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也会有爱心。积极暗示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地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可以用恰当的方式和话语帮助孩子。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你看上去有心事,如果愿意的话跟我们讲一讲,或许你的心情会好些,你看怎么样?”还可以这样说:“今天你从放学回来以后一直显得闷闷不乐,是哪方面遇到麻烦了,我们很愿意和你一起来分担你的忧愁,好吗?”以上的两种问话,都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接纳、被关爱,心里很温暖。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银行,如果你不断贮存赏识、肯定和关爱,那么你就能支取进步和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孩子在赏识、肯定、关爱中成长。

二、家庭教育“三应三忌” 对待孩子需“收放得宜” 古有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就是好的。而有的家长对孩子却是百般迁就、溺爱,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些都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

1、发现错误,应放手尝试;忌大加谴责、恐吓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其实,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当孩子自动想要尝试新事物时,大人就算已经预知会遭到失败,但仍应该让孩子去试试看。也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的滋味。在有的家庭中,当孩子在准备做新的尝试时,家长或是说当心啊……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既剥夺了孩子尝试新事物、获取新经验的机会,又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放手让孩子去大胆尝试,进一步获取新的感性经验。

2、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记得有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说得非常精彩,对每一幅画都是持表扬肯定的态度,当老师拿出一幅画得乱七八糟的画时,老师看了看,满怀惊叹地说:“大家看啊,这幅画,他用了多少种颜色啊,我们一起来数数…”我觉得所有的父母们都要向这位老师学习,深入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孩子。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样不但不能形

成良好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就会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3、培养习惯,应前后一致;忌随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制订一些“规则”,如: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晚上8:30 前睡觉、上床后听半个小时故事等等。对于这些规则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一忙把什么都忘了。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从表面上看,这个妈妈似乎处理的很好,儿子终于不来打扰妈妈了,她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我们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在此过程中妈妈在使用负强化手段,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打下了伏笔,使他的行为也得到了巩固,当他下次想看“奥特曼”时,第一反应就是围着妈妈、烦妈妈。在家中所作的一些决定或叫规则,所有的家庭成员也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也会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儿子在幼儿园能自己进餐,在家中却不能,每次都要奶奶喂。妈妈很着急,觉得这样下去总是不好的。于是,决定从今天开始,让儿子自己吃饭。到了晚餐时,妈妈说:“宝宝长大,能自己吃饭了,是吗?” 宝宝点点头。由于习惯了有人喂,所以宝宝吃得很慢,奶奶几次想要喂,都被妈妈阻止了。等大家都吃好了,宝宝还没吃好,而且弄得满桌都是,奶奶再也看不下去了:“还小吗,才6岁,喂喂也没什么…”这次,妈妈再也没说什么。这样,孩子的习惯不但没有养成,反而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试想:如果下次妈妈要再让孩子自己吃的话,孩子肯定采取的是相同的措施:反正有人喂的嘛,不急。

总之,教育是需要严格的,但更需要宽容。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应三忌,将会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的感到父母的疼爱、信赖和期待,及对他们的尊重和肯定。这将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开端。

三、父母亲的唠叨也会伤害孩子

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其实,爱唠叨的父母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每个父

母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会不时的在孩子耳边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些父母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只讲缺点,不提进步。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已能分辨是非善恶,只是缺少改正缺点的自觉和毅力。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他们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唠叨的环境里,长大后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唠叨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那么父母怎么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呢?首先,要耐心地加以指导。指导不同于唠叨: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它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聪明的父母从不去规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如果没有做好,也会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力而为。

其次,学会尊重孩子也很关键。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

保护并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宽容,要给孩子说话和申辩的机会。即使是批评,话也不宜多。

唠叨,其实是不懂交流的表现。因此,父母要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孩子交流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时间最好选在吃饭时和睡觉前,因为这是孩子情绪最为平稳的时候。

最后要提醒父母,对孩子讲话也要经过大脑过滤,要讲在点子上,不要信口开河。说出去的话、下达的命令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

四、帮孤僻孩子走出心理困扰不管在哪个班几乎都有这样的孩子:不爱说话,不爱活动,表面看非常乖巧听话;喜欢一个人独坐,不愿意和老师、同伴交往。他们就是我们常常提到性格孤僻的孩子。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如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粗暴,孩子缺少与他人交往的机会等等。性格孤僻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不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当发现有这样倾向的孩子的时候,要及时干预,最好是家园携手,一起做工作,效果会更好。

作为家长,首先,要与教师多沟通,了解老师是怎样与这样的孩子相处的;其次,要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活动,鼓励、支持孩子与人交往,家长给孩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孩子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多交朋友,可以从本班的小同学、周围的邻居小伙伴、同事或朋友家的小朋友交起。

五、让孩子早日走出“孤僻”的境地,拥有天真烂漫的笑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会做人是第一重要的,然后才是长知识长本领。说实话,老师对学生不会有偏爱,成绩好差,在我们的眼里都一视同仁。如果说有对哪些学生有偏爱的话,那就偏爱那些思想品质好的同学,热爱好人。一个人才能有高低,但只要是一个好人,就多多少少会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益。因此,应该一直把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放在首要的地位。

①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今后照样能做出一番事业。打扫教室、宿舍卫生表面上看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实际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心,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教育应该是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的原则。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当中,让孩子为自己去尝试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要求孩子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不挑食,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做值日生、班干部应尽职尽责,做清洁卫生不能偷奸耍滑。不少家长抱怨,孩子长大后对自己不孝,不尽赡养之责,却没有想过,过去有没有要求孩子承担过必要的义务和责任。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尤其是做错事以后要敢于承担责任,不把责任推给别人,做错事就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接受必要的处罚,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内容。

②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人人都喜欢尊重,尊重是和他人交往的先决条件。教育孩子在社会上要尊重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乞丐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在家里就要尊重父母、长辈,在学校就要尊重老师,少数同学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显得极不耐烦,甚至在公开场合和老师顶撞,让老师下不了台,缺少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喊别人绰号、背后

说别人的坏话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不利于团结,容易引发各种矛盾。教育孩子做事说话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要能宽容别人,与人为善,不能自私自利,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否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走上社会后迟早要吃大亏的。

③教育孩子要正直、单纯,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要斤斤计较。有些同学平时爱讲脏话、爱在同学中传话、搬弄是非,排斥另外一部分同学,已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请家长教育自己孩子不要拿别人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不要在别人不在的情况下进他人宿舍,翻他人的物品,也请家长提醒孩子保管好自己的钱物,

④重视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决定人生。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并会受益终生。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改掉孩子身上不好的行为习惯

⑤理智爱子的问题

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我觉得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爱,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出手给孩子的钱很大方,让孩子从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奢侈浪费,这不是好事,古语说“自古雄才多磨难,纨阔子弟少伟男”。其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好处。理智爱子就要正确地认识孩子的缺点

和不足,不袒护孩子。

做家长的对孩子在学校的缺点和不足不一定十分清楚,这就要求各位家长在孩子和同学闹矛盾或受到老师批评时不能只听信自己孩子一面之词,要全面了解清楚,孩子毕竟是孩子,要充分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为人,相信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别的孩子或老师的不满,否则就坏了孩子。理解和信任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班主任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的动力所在。

⑥、关于分数问题

大家都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分数,我也是家长,完全可以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但教育有它的规律性,影响分数的因素很多,分数是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个人努力的程度、家校配合情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正确地看待分数,作为老师,我们会通过分数反思教学行为,寻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达到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的效果;作为家长,也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问题,自己孩子身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分数很重要,我们始终把学习成绩看作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全部,更不应该是我们评价孩子的唯一砝码。

⑦?关于要不要给孩子压力问题

在分数问题上乃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互相埋怨、推卸责任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对自觉性不强的孩子需要给必要的适当的压力,但对于那些学习上已经很刻苦但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孩子,我劝家长们不要再施加压力了,否则会适得其反,全国不断有中学生因为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离家出走而精神错乱、甚至跳楼自杀的案例,应该引起我们做父母的高度重视。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真的很辛苦,心理也很脆弱,需要我们呵护。

(1)、学习方法不科学:具体表现在出力不少但效果不佳。

(2)、学习主动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同学把学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没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业,因此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3)、自信心严重不足:特别是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由于学习不跟趟,对学习失去兴趣,这要加强正面引导。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偏科现象,要引起重视。希望家长配合教育。

(4)、学生的一些良好习惯没有形成。个别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实际上就是学习习惯差了一点,在校的表现如:早上到校后不能立即抓紧时间早读,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没有保证真正弄明白。在家的表现如:周日等放假期间不能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观念不强。对此,需要老师更进一步加强引导,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在家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检查要跟上,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果说因为工作忙等原因而疏忽了教育,一旦发生不良的后果,后悔就晚了。

六、十个家庭教育案例分析案例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偏颇,学生在家里一味受到

娇宠、溺爱、放任、迁就,营养补品源源不断,饮食起居有人帮办;稍有困难挫

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前后护驾,“群策群力”代为解决;稍有磨难打击,就被视为洪水猛兽代为排除。他们只重视督促孩子做题、背诗、弹琴,只重视孩子考试的分数,而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完全忽视了。从家庭这个优越的“保护特区”走出来的学生,其心理素质可想而知,是经不起风雨,碰不得挫折的。哪怕是一声呵斥,一点点小小的坎坷,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灭顶之灾。

宝宝很可爱,他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宝宝很聪明,他是上天赐予的精灵;宝宝很调皮,他是个出“难题”的行家。别小看这颗小脑袋,他能制造千万万个难以收拾的尴尬局面,面对宝贝,父母就是“考生”,就看你如何巧妙应对“考官”的出题。在这里,我们列经典场景,设身处地,初为父母的您又该如何应对呢?

案例:小伙伴打架了朋友带孩子来家里玩,两个小家伙一开始相处得挺不错的,谁知没过多久却见两人涨红着脸打在一起了,就像两头被惹怒的小蛮牛。好不容易将他们分开,到底怎么回事?“齐齐抢我的玩具!”那“是我先拿到的!”另一方也不甘示弱。不是,是我先拿到的!”是我!”……

专家支招: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平息争吵,你可以大声地叫“停” ,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家长身上。然后让孩子们跟着你在房间里绕圈走3 圈,帮助孩子缓解愤怒的情绪和调整心绪。第三,请宝宝坐下,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帮助宝宝分析原委、了解成人的感受、寻找和平的处理办法以及学会道歉和包容他人。“你们喜欢打架吗?”如果不打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你能向豆豆(齐齐)说对不起吗?”你们相互拥抱一下,然后我们一起看《奥特曼》好吗?”第四,用积极的语言暗示孩子可能产生的行为是一种莫大的信任和鼓励!“我相信豆豆下次一定会让齐齐玩玩具的,因为你们是好朋友!”

七、外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1、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美国家庭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孩子从婴儿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己的房间了。父母只

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学习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选择。比如,从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布置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他在加州两年来,从未见到过父母训斥和打骂孩子的现象,更多的却是经常见到家长对孩子说:“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这样好吗”等等,用商量的口吻对话。美国孩子在家里的确是小主人,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比如购买什么样的汽车、家电、电脑,怎样布置房间,怎样利用和美化庭院等,父母都倾听孩子的意见。许多孩子都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如收拾院子、种植花草树木、擦洗汽车、自行车、做室内外卫生、购买东西等。邻居家10 岁的孩子,每周几次去洗衣店送取衣物,这是他固定的“岗位”。还有一家女孩子房间总是凌乱,妈妈就跟孩子订了个“协议”:每到周末各自彻底打扫自己的房间,晚饭前完成;平时每天临睡前要把各种物品整理好,养成随拿随放、注重环境整洁的好习惯。妈妈也就按“协议”不再唠叨不休。

对于孩子的游玩和兴趣活动,家长从不强制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选择学练什么乐器和其它兴趣技能,家长总是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或帮助请家庭辅导教师,或支持孩子去上个什么技能培训班。

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喜欢学的孩子自然会努力学,为什么要强制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强迫着去做,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的路让孩子自己去走。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舍得拿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2、日本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这是每一个家长都深有感触的。近期,日本一些专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主要强调要注意两个“度”,一个是“家庭文化度”,另一个就是“家庭快乐度”,只要把握好了这两个度,也就自然而然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何确认自己的“家庭文化度”

日本的《家庭》杂志发表拥有35 年家教经验的教育顾问松永老师文章,松永老师在文中说:以他多年的家庭教师经验,基本上只要一进学生的家门,看看学生家庭中的摆设,感受一下其家庭氛围,就大致可以推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松永说:学习的三个关键词是:1:好奇心;2:抽象词;3:心算力。“好奇心”和“心算力”都好理

解。关于“抽象词”,松永老师的解释是:孩子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概念类的定义等,这些语句大都是由抽象词组合起来的,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这些“抽象词”,可以有助于孩子消化吸收,有利于孩子深刻记忆和今后的活学活用。松永老师说:提高孩子对于“抽象词”的理解,需要家庭中的亲子阅读环境。也就是说:父母自己也必须是爱读书的人。热爱阅读的父母亲们,在家庭成员的相互交流中,以及和孩子的交谈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所阅读过的一些“概念”“秩序”类的抽象词讲述出来这种潜移默化的间接性传授,

是培养家庭内学习环境的一部分,对处于吸收旺盛期的孩子至关重要。确认“家庭文化度”的五个重点是:

(1)、身边是否有深奥的(需要用心阅读方能理解)的书?

(2)、家庭内是否有经常对时事新闻进行讨论的习惯?

(3)、书架上是否有百科全书和辞书字典?

(4)、家庭内是否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

(5)、家庭中有能够经常接触绘画和音乐的环境吗?另外,对于孩子的学习空间,松永老师特别强调了一点:孩子的房间是否

收拾得够整齐?--- 这个“整齐”不是父母帮忙收拾整理的,而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因为“不会整理房间的孩子,基本上都有学习成绩很难提高的倾向”。为什么这么说呢?松永老师的回答是:乱哄哄的房间影响学习效率,想要使用的学习资料不能迅速找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破坏心情。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信息整理能力,这种整理能力,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条理和秩序中来培养和进行经验积累。

兴仁县第十二小学

2016 年11 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