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一段(1)

武术一段(1)
武术一段(1)

中国武术段位制长拳一段教材手型步型

全套展示图片

敬礼:抱拳礼

礼毕:礼毕

预备:预备

1:弓步看拳

2:弓步冲拳

:3:马步格挡

:4:弓步劈掌

:5:抱拳弹踢

6:双峰贯耳

:7:并步收掌

:8:虚步护身

1:马步格挡

2:

弓步冲拳

:3:并步收掌

:4:弓步架掌

:5:提膝勾手

:6:弓步闪身

:7:并步收掌

:8: 虚步护身

:9: 右弓步分

敬礼: 抱拳礼

礼毕:礼毕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最终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武德,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从有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从未与法律发生过冲突。和道德一样,武德的实用范围也比国家法律更广泛。我们提倡武德,应在国家法律前提下,和国家宪法及其相应的一切规章制度相统一,相一致。 今天,传统的武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以及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所以应对传统武德进行分析,继承传统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过时的旧武德,树立新的武德观。 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努力学习技

旭日东升武术操动作图解[1]1

1 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 《旭日东升》动作图文解析 开 始:——————抱拳礼 第一节:起势 (4×8拍) 第二节:抻拉运动(4×8拍) 第三节:开合运动(4×8拍) 第四节:踢腿运动(4×8拍) 第五节:侧展运动(4×8拍) 第六节:拧转运动(4×8拍) 第七节:俯仰运动(4×8拍) 第八节:跳跃运动(4×8拍) 第九节:收势 (4×8拍) 结 束:—————— 抱拳礼 抱拳礼动作要领: 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第一节:起势(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4拍:抱拳左顾 5—8拍:并步按掌 第二个八拍:2—4拍:抱拳右盼 5—8拍:并步按掌(图略) 第三个八拍:3—2拍:抱拳左顾(图略) 3—4拍:并步按掌(图略) 5—6拍:抱拳右盼(图略) 7—8拍:并步按掌(图略) 第四个八拍:4—4拍:托掌上举 5—6拍:并步对拳 7—8拍:并步抱拳

2 第二节:抻拉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开步双击 3—4拍:双掌前砍 5—6拍:勾手左顾 7—8拍:并步抱拳(图略)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三节:开合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开步冲拳 3拍:左右冲拳 4拍:冲拳不动 5—6拍:虚步亮掌

3 7—8拍:并步抱拳(图略)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四节:踢腿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弓步击爪 3—4拍:推手蹬脚 5—6拍:跪步双推 7—8拍:并步抱拳(图略)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五节:侧展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开步上冲 3—4拍:振脚砸拳 5—6拍:勾脚侧冠 7—8拍:并步抱拳(图略)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六节:拧转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并步摆掌

武术理论

第一章 1、古代武术的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武术的主要标志:一、武技的社会功能向多样化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武技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和娱乐性;二、搏斗技术向多样化发展;三、技击意识向自觉性、理论性发展。 明清时期的武术的标志:一、武术拳中流派的形成;二、武术内功的形成;三、武术套路的形成;四、内家拳的出现;五、对武德有明确的要求。 2、中国武术的发展: (1)1958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武术协会;(2)1986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3)1987年在体委训练竞赛四司的武术处,合并到国家体委研究院 3、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1)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标志着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开始进入竞赛领域; (2)国家体委于1957年确定了武术为正式比赛项目 (3)1958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有27个省市单位参加的全国武术运动会。会后,有中国武术协会组织部分专家,起草了中国第一部以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并于1959年由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 (4)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施武术运动员等级试行标准,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武术运动员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热情 (5)1990年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自1997年第8届全运会开始,武术不仅仍然是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而且是全运会的唯一非奥运会项目。(6)2002年,为了适应武术运动申报奥运会项目的需要,出台了新版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并于2003年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得武术比赛的评判更具客观性。(7)1989年,散手正式被批准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并在江西宜春举行了第一次武术散手的正式比赛——全国武术散手竞标赛,散手运动静茹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8)《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于1990年正式颁布,并开始实行裁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9)1993年的第7届全运会和1998年在泰国举办的第13届亚运会把散手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10)目前,主要的竞技武术比赛:全国武术锦标赛和冠军赛;亚洲武术锦标赛;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 综合性赛事中的全运会武术比赛;亚运会武术比赛。 4、武术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发展 (1)1997年经原国家体委批准颁布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 (2)初级为一段、二段、三段;中级包括四段、五段、六段;高级为七段、八段、九段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包括:武德、技术理论考评(入初级段位没有理论考评) 5、武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 (1)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1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88年,亚奥理事会通过决议,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 (2)国际武术联合会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 6、武术根据范围可以分为竞技武术、学校武术、民间传统武术、军事武术 7、按运动形式分类:(3类) (一)功法运动: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 (二)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再论中国功夫的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综述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发端于战国的儒、道两大传统。中国功夫的理论也离不开于此。 儒家学说主张“济世”,倡刚健有为,以实现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在维持现有秩序上,重德治与教化。到汉朝时尊儒,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铸造了中国的伦理类型文化,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不无现实意义。 道家主张追求与“道”的冥合,介乎“出世”与“入世”之间,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并注重人与天道自然的和谐。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于今天的生态、人口问题,不无启发意义。并形成了中国人的注重内心的体悟的思维模式,讲求智圆行方。 儒家虽为正统,但并不排斥道家,仍注意与道家相融合,在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曾问礼于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以“唇齿为喻”,说明以柔胜刚的道理。唇舌虽然不如牙齿坚硬,但唇舌要比牙齿持久。中国功夫以此演化拳术,虽不能胜人,但却可自保。刚则缺乏变化,反易被人所乘。显然道家要比儒家高一筹。用于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到汉唐时,佛教传入我国。佛教主张“出世”否定现实,后逐步与儒、道相融合,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开始了佛教的中国化。也讲尊师重道,倡导大乘佛教。并以渡己渡众生为己任,注重清净寂定的“禅”

的心境的修炼。 宋朝时,理学家完成了儒、释、道的合流工作。建立了以儒为首,兼及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其实中国文化的根底仍在道家。 中国的人生哲学非常发达。 可总括为:“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既有苏子“唯江上清风,水中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陈抟的“于羲皇心地上驰骋,而不于周孔脚迹下盘桓。”的佛家的达观、超然。以离世的心境俯视人寰。又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儒家的积极入世。 即道家的“庖丁解牛”,居于世,事虽杂而不累其心的高深修养。 修身上要求:“不为浮誉所惑,则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竟,则所以制其气者重。”的厚德载物,是要君子宽厚的品德修养可以承载天地万物。有“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谓,“天为盖,地为床,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当澡盆。”的胸襟与气度的修养。 重操守、气节,坚持自己的志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做到“贫,气不改,达,志不改”。于是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采菊东篱

健身武术理论考试题库(有答案)

健身武术专项理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武术是以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A、格斗动作 B、技击动作 C、攻防动作 D、击打动作 2、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 A、军事训练 B、部落战争 C、生产劳动 D、狩猎 3、国民党政府于1927年6月在建立了“中央国术馆”。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北京 4、武术的基本技击内容是: A、踢、打、摔、拿、击、刺 B、踢、打、穿、蹦、跳、跃 C、跌、扑、滚、翻、击、刺 D、弓、马、仆、虚、歇、丁 5、被誉为“开创武侠之先河”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6、西周时期射箭者“先射一箭,后射三箭连发而中”的技术被称为: A、白失 B、剡注 C、参连 D、襄尺 页脚内容1

7、西周时期射箭者“使箭贯穿过活物,百步穿羊”的技术被称为: A、白失 B、剡注 C、参连 D、襄尺 8、西周时期射箭者“射箭透靶,见其镞白”的技术被称为: A、白失 B、剡注 C、参连 D、襄尺 9、在武林中被称为“外家拳”的是: A、武当拳 B、昆仑拳 C、峨眉拳 D、少林拳 10、古代“弓箭社”、“角抵社”等“社”的形成是什么时候? A、商周 B、秦汉 C、宋元 D、明清 11、武术特点中“内外合一”中的“内”是指: A、大脑、神经、气息的运行 B、精神、意识、气息的运行 C、思想、血液、气息的运行 D、神经、血液、气息的运行 12、在武林中被称为“内家拳”的是: A、武当拳 B、昆仑拳 C、峨眉拳 D、少林拳 13、1985年8月22日至26日,在中国西安举办了第届国际武术邀请赛。 页脚内容2

一年级武术多种方式“手法+步型”的练习方法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77515128.html, 一年级武术多种方式“手法+步型”的练习方法教学设计 作者:钦铭锋 来源:《体育教学》2018年第06期 关键词:一年级;武术;手法;步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6-0047-0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水平一一年级第二学期“武术基本动作与游戏”单元,共3课时,多种方式“手法+步型”的练习方法是第3课时。是水平一武术教材中重要的内容,是武术技术动作、组合及拳术套路的基础,通过武术基本动作的练习,发展学生协调、灵敏、柔韧等体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初步具有武术礼仪与武德意识。让学生知道练习武术的基本动作名称,初步体验武术基本动作的姿态、力量、节奏等,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文化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模仿尝试兴趣,但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持续短,所以通过小游戏、“手法+步型”组合练习开展多样性的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新奇、有挑战的氛围中练习。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单个的动作方法,但手法不快、步型不稳,“手法+步型”组合动作的协调连贯性不够,还需要在不同场景下灵活运用,以提升动作质量,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 三、设计思路 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多样的手法与步型简单组合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练。课中用打鼓、“嗨”“哈”等节奏代替口令,营造一种气势磅礴的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武术手法及步型基本功练习在愉快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武术学习的乐趣,同时进一步巩固、提升动作质量。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讲解与示范结合、练习和游戏结合,采用情景游戏教学法、比赛教学法,在课中开展武术抱拳礼、鞠躬礼礼仪教育,结合“手法+步型”组合动作,让学生从小就具有良好的武德和不断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开始部分教学中设置小游戏“喊数抱团+行抱拳礼”、听鼓节奏声冲拳、推掌、勾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复习所学动作,充分活动热身的作用。基本部分多种方式“手法+步型”的练习方法,设计结构层次分明,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练标准明确且具有挑战性,学生学练兴趣浓厚,将枯燥的武术教

(完整版)小学武术操旭日东升图解

1 开始:——————抱拳礼 第一节:起势 1—4拍:抱拳左顾5—8拍:并步按掌 2—4拍:抱拳右盼5 —8 拍:并步按掌 4—4拍:托掌上举5—6拍:并步对拳 7—8拍:并步抱拳 第二节:抻拉运动 1—2拍:开步双击 3 —4拍:双掌前砍 5—6拍:勾手左顾 7—8拍:并步抱拳

2 第三节:开合运动 1—2拍:开步冲拳3拍:左右冲拳 4拍:冲拳不动 5—6拍:虚步亮掌 7—8拍:并步抱拳) 第四节:踢腿运动 1—2拍:弓步击爪 3—4拍:推手蹬脚 5—6拍:跪步双推 7—8拍:并步抱拳

3 第五节:侧展运动 1—2拍:开步上冲 3—4拍:振脚砸拳 5—6拍:勾脚侧冠 7—8拍:并步抱拳 第六节:拧转运动 1—2拍:并步摆掌 3—4拍:马步压肘 5—6拍:弓步架冲 7—8拍:并步抱拳

4 第七节:俯仰运动1—2拍:开步推掌 3—4拍:抡臂拍腿5—6拍:马步展掌7—8拍:并步抱拳第八节:跳跃运动 1—2拍:跳步双冲 3—4拍:跳步抱拳 5—8拍:双脚颠跳 第三个八拍:3—2拍:弓步推掌 3—4拍:跳步抱拳 5—8拍:双脚颠跳

5 第九节:收势、 1—2拍: 摆臂左拍 3—4拍:摆臂右拍 5—6拍:摆臂左拍7—8拍: 摆臂右拍 第二个八拍:2—2拍:摆臂拍肩 3—4拍:双拍左腿 5—6拍:摆臂拍肩7—8拍:双拍右腿

6 第三个八拍:3—2拍:并步平托 3—4拍:双臂上举 5—6拍 :胸前按掌 7—8拍:腹前对掌第四个八拍:4—2拍:并步平托 3—4拍:体前合臂 5—6拍:胸前回抱 7—8拍:按掌收势结束:抱拳礼

武术理论

1.武德:即为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 2.翻子拳:是一种发力短促,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 3.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 4.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5.竞技武术:是具备一定水平的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 异成绩而及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 6.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方法,双方粘 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7.健身武术:是以普及为基础,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 8.武术竞技:是检查武术教学效果与训练水平的有效手段。 9.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格斗和功法等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武德并重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0.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 11.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 搏斗运动: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1.武术的起源与狩猎、战争、武舞、巫术密切相关。 2.基本功、基本技术一般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 平衡、跳跃、跌扑、翻滚等内容。 3.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 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4.武术套路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5.1988年的“武术概念”经过近20年的是使用,人们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6.健身武术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娱乐性,以健身为目的。 7.武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的人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所处的位置变化 而变化。 8.其他拳术中第一类为八极拳,八卦掌,形意拳。 9.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 10.配乐项目必须在不带歌词的音乐伴奏下进行。 11.分组练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有教师或学生骨干组织练习的 一种形式。 12.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13.唐时,实行武举制,用“武艺、力量、身体和语言”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促进了 武术的快速发展。 14.B组评演练水平分,由3名裁判员组成,此项分值为3分。 15.传统的太极拳有武式、吴式、杨式、孙式、陈式等。 16.武术套路内容是由各种手法、步法、腿法、器械方法等与之协调和顺的身体姿势相配合, 而构成多种多样的完整动作所组成。 17.关于“武术”一词,始见于南宋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 18.武术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 19.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 20.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中国武术文化中的德

中国武术文化中的德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中国武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也爱上了中国。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积累了一些攻防经验。而商代产生田猎更被视为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逐渐就形成了一定的套路与优美的形式。同时,对于中国这个重德民族,武德也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 文以德彰,武以德显,武术的真谛在于重德! 对于中国武术的德,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也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对于传统武德中的武术传承的封闭行和保守性,如尊祖师习俗上浓厚的迷信色彩,由此形成的不少清规戒律和续家谱、立牌位等歪风及恪守祖训、祖道的风气,唯我独尊的“宗派之争”的封建意识侵蚀武林,为争正守而相互讽刺、排斥、讪骂,甚至大打出手等传统武德中的种种陋习应该克服。因为它是历史劣根性的反映,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性和片面性,压抑了武德思想的进步发展,扼杀了创造能力。

小学武术基本功图解

一、总体指导思想: 1.注重武德教育和礼仪教育,上下课行抱拳礼,通过教育渗透,培 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的道德和精神品质。 2.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抬头挺胸,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 3.基本功练习时,不宜采用静止性的练习,如长时间蹲马步、做弓 步等。 4.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时,做好准备活动。武术教学内容要与其 他的项目相结合,穿插进行,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二、基本动作练习指导意见: 1.冲拳、推掌(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 集体练习时,教师鸣哨或喊号,学生跟随喊“哈!哈!”或“1—2”,要求喊声短促有力,体现武术“精”“气”“神”的特点。 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可做马步冲拳、马步推掌。 2.行进间的基本动作练习:(各年级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练习) 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弹踢冲拳、勾踢推掌 三、各学段的教学内容: 水平一:(1、2年级) 参照水平二(小学体育第二册下) 基本功:5侧踢腿不做; 水平二:(3、4年级) 参照小学体育第二册下,另外还要掌握以下内容: 步型:歇步、虚步

1. 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后脚尖与前脚跟齐。 2. 前脚全脚掌著地,脚尖外撇; 3. 后脚前脚掌著地,脚跟抬起,大腿贴近前腿小腿外侧。 4. 臀部坐于后腿的脚跟处。 5. 左腿在前为左歇步,右腿在前为右歇步。 . 两腿前后分开,后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掌著地,脚尖外撇,膝与脚尖朝向相同; 2. 前腿微屈,膝微内扣,脚背绷平,脚尖虚点地面,身体重心落于后腿上。 3. 左脚在前为左虚步,右脚在前为右虚步。 套路:五步拳 (一). 弓步冲拳 1. 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武术操动作要领

武术操(伴奏中国功夫) 前奏:1.握拳于腰间踏步。 2.胸前致意。 3.双手握拳掌心朝上放于腰间呈准备状态。 卧似开始:1/1拍胸前致意后双臂前后张开右手在右后方左手在左脚前掌心向上。双脚形成右后弓步。 2/1拍双手掌心朝上以肩膀为中心各绕三圈,(5,6完成)左手握拳手心朝上放于腰间, 右手伸直掌心朝上打在头顶上方(7,8完成后双手握拳掌心朝上放于腰间呈准备状态),同时头看左侧。 不懂开始:3/1拍右手握拳手心朝上放于腰间,先左手从左侧掌心朝上伸直左跨一步同时 头看左侧,右手和左手一样伸出后看右侧,(5,6)时双手掌心相对放胸前呈马步状。(7,8)时双手握拳掌心朝上放于腰间呈准备状态。 走路开始:4/1拍先左手从左侧出掌左跨一步同时头看左侧,右手握拳手心朝上放于腰间,逆时针方向走一圈。双手握拳掌心朝上放于腰间呈准备状态。 南拳开始:1/2拍左手从后向前上方挥掌压到腰间时掌心朝上,同时右手从后向前上方挥 拳打到左手掌心上,此时右脚提膝踏会原地后双臂前后张开右手在右后方左手在左脚前 掌心向上。双脚形成右后弓步。(北腿结束) 少林开始:2/2拍和2/1拍一样。右手还在头顶 太极开始:3/2拍左跨一步右手从头顶向左挥掌收回握拳掌心朝上放于腰间,左手向右挥掌收回握拳掌心朝上放于腰间,拳头变掌打出。 4/2拍双掌手腕向内绕一圈收回握拳掌心朝上放于腰间,同时脚收回并拢,左手不动, 右手伸直掌心朝上打在头顶上方。同时头看左侧。 卧似开始:1/3先拥抱式张开双臂握拳状双手握拳掌心朝上放于腰间呈准备状态,然后 朝前打直拳。 不懂开始:2/3拍重复1/3拍.。 南拳开始:3/3拍左跨一步左手一个拨掌的动作完成后握拳掌心朝上放于腰间(1,2)右手左侧身挥直拳(3,4)。双手各侧身挥直拳一次(5,6)成后双手握拳掌心朝上放 于腰间呈准备状态。 4/3拍和3/3拍一样改成右侧身。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单选题1中国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军事战争生产活动休闲娱乐祭祀活动 B 2中国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军事战争生产活动休闲娱乐祭祀活动 A 3 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什么?武艺技击武术国术B 4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汉代称什么?武艺技击武术国术A 5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清初称什么?武艺技击武术国术C 6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民国时期称什么?武艺技击武术国术D 7集体项目通常要求多少人以上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集体演练。6人8人10人12人A 8马步两脚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几倍。3倍4倍5倍6倍A 9弓步约为本人脚长的多少倍?2-3倍3-4倍4-5倍5-6倍 C 10虚步后脚外展约为多少度?30度45度60度75度 B 11虚步重心应落在哪儿?前脚两脚中间后脚腰部C 12歇步时,左脚在前则为下列哪一项?前歇步后歇步左歇步右歇步 C 13冲拳要求力达哪个部位?拳心拳背拳轮拳面D 14弹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脚面脚尖脚跟脚心B 15蹬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脚面脚尖脚跟脚心C 16推掌要求力达哪个部位?掌外沿掌心掌指掌内侧 A 17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我们称之为____。散打对 练集体演练实战格斗 B 18拳谚有“练拳不练__,终究艺不高”之说。腿眼腰身 C 19长拳运动中呼吸得法总的要求是什么?“气要提”“气要托”“气要聚”“气要沉”D 20什么时期开始实行武举制,即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两晋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朝B 21武术抱拳礼行礼时,拳掌与胸相距多少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30-40厘米40-50厘米 B 22在做跳跃动作和由低式动作进入高式动作时,应该运用什么呼吸方法?“提法”“沉法” “托法”“聚法” A 23一般冲拳击掌的发力顺序是什么?腰-肩-手-肘手-肘-肩-腰腰-手-肘-肩腰-肩-肘-手 D 24弹腿、蹬腿的发力顺序是什么?胯-膝-脚脚-膝-胯膝-脚-胯脚-胯-膝A 25何时第一次把武术列为国家体育竞赛项目?以后开始举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表演。 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C 26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于何时在北京举行?1971 1981 1991 2001 C 27何时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入会?2004 1994 1984 1974 B 28简化太极拳是以哪式太极拳为基础编制的?孙吴陈杨 D 那一年国家体委颁布了《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并开始正式举办全国性的武术散打擂台赛。

中国武术文化的中美学

中国武术在华夏土地上绵延数千年,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仅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功能,还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中国武术可以说最具有常有的审美文化色彩,而各拳种都有自己的审美风格。在现代体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使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屹立于国际的舞台,我们固然要修改规则适应国际环境,也应该要从武术文化蕴含着的美学价值来把握。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其中诸如意、味、道、境、力、神韵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武术,又称国术和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中国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浸透着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文艺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学术理论的影响。武术运动之所以能在中华体育史中放射出华光异彩,不仅是由武术运动本身的特点及其美学价值所决定,而且从运动中充分反映出它的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文化内核的系统性、连贯性、复杂性和经典性。中华武术在其发生、发展和日臻完美的过程中,有其极为深厚的文化渊源。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大文化对于武术的熏陶是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看,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行为,都是文化的或离不开文化的。武术运动的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都是与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革相联系的。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中国人民绚丽多彩的文化史就是中华武术的源与流。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艺运动中的集中反映。武术文化是“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后多指“强身、自卫等技击之术”的文化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沉积的反映。武术文化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均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又有其独有的理论涵盖和行为特征。 中华武术文化其涵盖面很广,包括武术行为的指导思想、哲学意识、理学原理、行为美感、意念体系、套路径略、服装器械、武艺门派等等,把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反映得既集中又深刻、既本质又表象,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共性的反映,又具有武术本身独特的个性涵含。所以说,武术文化的涵义就是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的人体文化。武术动作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动作,就在于这些动作(或符号)有自己的特殊定向和性质,也就是说,武术动作是发挥自我体力和技术优势的战斗动作,是攻击和防卫的统一体。由此可见,武术文化是人体动作的文化,在千变万化的人体动作中,反映出人的思想、道德、意念、方式、手段、美感、机、器与文明程度,是人体动作的宝库,是人体动作的高度完善、潜能发挥的最优方式,功能渗透到人体的诸多方面,可以说是人体文化之最.中华武术文化处处体现出东方人的哲学、宗教和思想观念。武术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结合的东方文化最好的典型之一。 对于中国武术的美可以分两种: 一,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体现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其中诸如意、味、道、境、力、神韵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套路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武术套路中的没主要在于神韵美,意境美,自然美,及武术套路中的美与善的统一。 二,从传统美学角度看武术套路中的形式美

小学武术操旭日东升图解[1]

1 开 始:——————抱拳礼 第一节:起势 1—4拍:抱拳左顾5—8拍:并步按掌2—4拍:抱拳右盼5—8拍:并步按掌 4—4拍:托掌上举5—6拍:并步对拳 7—8拍:并步抱拳 第二节:抻拉运动 1—2拍:开步双击 3—4拍:双掌前砍 5—6拍:勾手左顾 7—8拍:并步抱拳

2 第三节:开合运动 1—2拍:开步冲拳3拍:左右冲拳 4拍:冲拳不动 5—6拍:虚步亮掌 7—8拍:并步抱拳) 第四节:踢腿运动 1—2拍:弓步击爪 3—4拍:推手蹬脚 5—6拍:跪步双推 7—8拍:并步抱拳

3 第五节:侧展运动 1—2拍:开步上冲 3—4拍:振脚砸拳 5—6拍:勾脚侧冠 7—8拍:并步抱拳 第六节:拧转运动 1—2拍:并步摆掌 3—4拍:马步压肘 5—6拍:弓步架冲 7—8拍:并步抱拳

4 第七节:俯仰运动 1—2拍:开步推掌 3—4拍:抡臂拍腿 5—6拍:马步展掌 7—8拍:并步抱拳 第八节:跳跃运动 1—2拍:跳步双冲 3—4拍:跳步抱拳 5—8拍:双脚颠跳 第三个八拍:3—2拍:弓步推掌 3—4拍:跳步抱拳 5—8拍:双脚颠跳

5 第九节:收势、 1—2拍:摆臂左拍 3—4拍:摆臂右拍 5—6拍:摆臂左拍7—8拍:摆臂右拍 第二个八拍:2—2拍:摆臂拍肩 3—4拍:双拍左腿 5—6拍:摆臂拍肩7—8拍:双拍右腿

6 第三个八拍:3—2拍:并步平托 3—4拍:双臂上举 5—6拍:胸前按掌 7—8拍:腹前对掌 第四个八拍:4—2拍:并步平托 3—4拍:体前合臂 5—6拍:胸前回抱 7—8拍:按掌收势 结束:抱拳礼

大学武术理论试题库

武术理论题库 一、单选题 1.中国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A军事战争B生产活动 C休闲娱乐 D祭祀活动 2.中国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A军事战争 B生产活动 C休闲娱乐 D祭祀活动 3.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什么? A武艺B技击 C武术 D国术 4.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汉代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5.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清初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6.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民国时期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C武术 D国术 7.集体项目通常要求多少人以上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集体演练。 A6人 B8人 C10人 D12人 8.马步两脚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几倍。 A3倍B4倍 C5倍 D6倍 9.虚步后脚外展约为多少度? A30度 B45度 C60度 D75度 10.虚步重心应落在哪儿? A前脚 B两脚中间 C后脚 D腰部 11.歇步时,左脚在前则为下列哪一项? A前歇步 B后歇步 C左歇步 D右歇步 12.冲拳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拳心 B拳背 C拳轮 D拳面 13.弹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脚面B脚尖 C脚跟 D脚心 14.蹬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脚面 B脚尖C脚跟 D脚心 15.推掌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掌外沿B掌心 C掌指 D掌内侧 16.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我们称之为____。 A散打B对练 C集体演练 D实战格斗 17.拳谚有“练拳不练什么,终究艺不高”之说。 A腿 B眼C腰 D身 18.长拳运动中呼吸法总的要求是什么? A“气要提” B“气要托” C“气要聚” D“气要沉” 19.什么时期开始实行武举制,即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两晋南北朝 B唐朝C宋朝D明朝 20.武术抱拳礼行礼时,拳掌与胸相距多少厘米? A10-20厘米 B20-30厘米 C30-40厘米 D40-50厘米 21.在做跳跃动作和由低式动作进入高式动作时,应该运用什么呼吸方法? A“提法”B“沉法” C“托法” D“聚法”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一、武术概述部分 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 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 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 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12.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13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14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 15,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6.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7.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8.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1.太极推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

“功夫”与“中国文化”

“功夫”与“中国文化” 我对《功夫熊猫2》,完全是出于慕名加喜爱,二者一并成为了我观影的动机,让我戴上3D眼镜,坐在电影院里,快乐地从头到尾欣赏了一遍,以至于结束后让我意犹未尽。功夫,和中国文化如此漂亮的呈现在了荧幕中,而且这次是出自美国人之手。 很多电影的第二部都会出现糟糕的评价与口碑,质量高的很少。但这次,我认为《功夫熊猫2》成功了。在此之前,让我认为可谓“成功”的第二部影片只有《哈利.波特与密室》。真的,《功夫熊猫2》非常好看。 故事梗概我不想说了。简化为一句就是:“成为‘神龙大侠’后的阿宝与盖世五侠干掉了本集的Boss(孔雀沈王爷),救了中原,并且阿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的亲爹不是鹅,是熊猫),学会了新的功夫(我认为是太极),有了感情戏(悍娇虎)。 故事的一开始,电影是用类似中国剪纸画的方式将Boss——孔雀沈王爷的背景交代出来。并且有意思的是,它和《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类似,因为一个预言而走向终极的邪恶,为了不让预言中“将来有一个阴阳相间的高手会干掉自己”成为现实,他血洗人间,意欲统治全世界,并制造可怕的火炮,能将人炸成碎片。这样的邪恶动机似乎形成了一个统一:一切的邪恶,更多的不是因为他强,而是始于他怕。怕,才用邪恶来武装自己,以为可以改变日后的命运,但却不知道自己越是这样,越会将自己拉入厄运,越是驶入预言中所布好的人生轨迹,以致万劫不复。 而孔雀的可怕,不在于他的功夫造诣,而在于他造出的火炮,这种武器是功夫大师的肉躯所不能挡住的,这也无形中将现实写入了电影:“功夫再快快不过子弹。”可熊猫阿宝做出了回答:“功夫是不死的!”一句话,简单,响亮,带着自信与执着,这句话不仅仅是台词,也是一种理智的崇拜,美国人比我们更清楚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他们用这句话来告诉世界,“功夫是不死的!”这不是文化侵略,不是献媚,在我看来,是发自内心的对一种伟大力量,伟大文化的赞美,我们中国人在听了这句话后,应该如何呢? 此后,故事的内容无不充满童趣,喜感,打斗之精彩,画面之惊艳,并且从中并不仅仅是美国好莱坞的技术,我在打斗中看见了徐克的武侠电影、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影子;场景中也有很多徐克和过去经典武侠电影的感觉与气场;包括阿宝的性格,隐约中有些像周星驰电影中塑造的人物。由此可见,功夫,功夫电影领域,我们依旧是领军,模范,外国人的精彩制作难以掩盖前辈们的光辉,不知为什么我们频频说出“人家文化侵略”,“抵制《功夫熊猫2》”这样没自信,是水准的傻话来。我们不仅应该高兴自豪;还应该为人家把我国文化表现得如此精彩而高兴;更应该冷静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人家学习我们文化的精神,更好的将我国文化精彩的传承下来。 画面真的好得让人叹为观止;而且小阿宝的可爱熊猫造型令影院里的观众喜欢的叫出了声;戴着3D眼镜的感觉更是好得出奇,可谓享受。美中不足就是中文配音了,好在里面对功夫哲理的翻译还算到位,毕竟功夫是中国的。 阿宝在这集中已有了一种大侠风范,不仅仅对功夫的驾驭真正向“龙卷轴”中所传授的“无法为有法”(李小龙真伟大!)接近,而且那种正气,责任感,不言放弃的精神也在片中有充分的体现。面对自己家庭身世的悲惨,他能够正确面对,正如台词中所说:“也许你的过去并不快乐,可看看你的现在。”是啊,那些不悦的过往,也许会成为难以愈合的伤痕,但我们有必要选择如何面对,是继续那样的悲惨过去还是改变自己的人生。阿宝想到了爱自己的父亲(尽管是非亲生的),朋友,师父,自己成就的功夫梦,自己的现在是多么快乐,与痛苦的过去相比,那些过往对他就不再造成影响。他学会了静心,因为他已经经历,并勇敢的面对了自己的过去,经历了最痛后,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可以静心了。他领悟到了新的哲理,到达了新的武术境界,于是也就能更好地运用功夫来惩奸除恶。他成功了。 相比第一部,《功夫熊猫2》教会观众的道理要少一些,可是字句珍贵,字句到位,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