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与赏析

孟子的名言与赏析
孟子的名言与赏析

孟子的名言与赏析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孟子的名言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孟子的名言与赏析1 01、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赏析】孟子学说反对用刑杀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仁政是最好的治理方式。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对国内能通过推广仁德来使百姓安定,对外以至仁伐不仁,决不至于让血流得把捣米的木槌都漂起来。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能修养仁德,他就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对国家来说,奉行仁政,对内对外都能成功治理。孟子讲的治国之道是要统治者努力推行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刑罚杀戮。

0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释义】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治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

了。

【赏析】孟子学说认为有仁德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德行的人当政,他能把自己的仁德推广到天下,这样就是推行仁政,由类似尊老爱幼的仁德美善出发去制定国家的政策,管理天下就是很轻松的事了。

03、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赏析】这是孟子与邹穆公一段对话中的一句。当时,邹国与鲁国边境发生械斗。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地方官员死了33人,可是老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对这些可恶的百姓,要杀呢,杀不尽;不杀呢,这种瞪着眼睛看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的行为,太可恨了。你说怎么办?”孟子回答说:“灾荒年,你的老百姓有的饿死在沟边路边,青壮年四散逃荒的就有几千人,而你的粮仓里、府库里却装得满满的。地方官员却没有一个来向你汇报,对老百姓这种严重饥荒情况,还说形势大好。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就叫做对国君怠慢、对人民残忍呀!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人民在危难时得不到官府的救济,现在才有报复的机会。所以只要你行仁

政,关爱百姓,百姓自会爱护他们的长官,而愿为之效死了。”

0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孟子是个胸怀宽广的当代大儒。他长期周游列国来推行自己的主张,要在天下实行仁政,要统治者保民爱民,与民同乐,实现天下统一。《孟子·公孙丑下》里记载他的话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今日的社会里,除了我,还有谁呢?)正是有这种心胸,他才能对推行仁政孜孜不倦,即使身处厄运困境,也不改变志向理想。

05、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释义】(圣人)出自于同一类的人,却远远高出于众人。

【赏析】这是孟子对孔子的崇高礼赞。孟子认为孔子是人类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杰出人物,“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伟大)于孔子也”。并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06、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当今之世(如果要想平治天下),除了我能做到,还

能有谁呢?

【赏析】这是孟子的宏伟抱负及自信之语。孔孟二人均有治世忧道的心情,孟子更多次明确自己迫切希望参与治理天下国家的抱负。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是他独特的历史观。他认为从周文王、武王开国距今已七百多年了,应该有圣王出现,而自己能当“名世”之士,作伊尹、姜太公一类的人。所以他说:当前,如果上天还不想使天下得到平治,那也就算了;如果天意想使天下得到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07、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社会有分工,)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就

担当管理工作,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就被别人管理。

【赏析】这是孟子批判农家学说的话。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贤者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国君及在上位的人应当同农民一道种田,才能吃饭;自己煮饭,同时管理国事。

孟子反对这种观点,揭露了这种观点的许多荒谬可笑之处,阐明其事实上的不可能,从而正面阐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必要性及

合理性。

0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身在富贵之中要不迷乱本性,身在贫贱之中要不改变志向,身在威势武力之下也绝不卑躬屈膝,有违道义,这样才可算作大丈夫。

【赏析】一个人只有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修养仁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目标,恒心恒德,才算是大丈夫。富贵也好,贫贱也罢,都不能改变理想和节操,这才是大丈夫。

0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赏析】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违背了这些要求和规范,就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顺应这些规则,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工匠不使用圆规矩尺,他就不能很好地画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制度、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句哲言现在已经转化为成语了,就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释义】作践自己的人,没必要跟他谈什么有价值的言论;抛弃自己的人,不能跟他一起干什么有价值的事业。

【赏析】孟子学说认为,开口闭口都非议“礼”和“义”的人,就是所谓的自暴;自身不能坚守“仁”的信念、遵循“义”的规范,就是所说的自弃。这个提法和我们今天的“自暴自弃”有所不同,但是都不脱离与理想、志向、情趣的关系。

1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释义】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赏析】一个人应该性格内敛、品德谦虚才好。爱好仁德的人,有志于修养德行的人,绝不会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而那种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要有一丁点收获,就开始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孟子对这种人非常不满,极力讽刺他们。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们努力学习,昼夜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他们没有固定的老师,唯善是从,谦虚谨慎。孟子对他们这一类人是崇敬的。

12、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出处】《孟子·离娄下》

【释义】爱说别人的坏话,该知道有什么样的坏结果吧?

【赏析】这是孟子劝诫人言人之恶,必遗后患的道理。就常情而论,一个人有不良之行,是不喜欢别人背后议论的,报复就是必然的了。庄子说:“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就是这个道理。

13、友也者,友其德也。

【出处】《孟子·万章下》

【释义】交友啊,是结交他的好品德。

【赏析】孟子认为交友之道,贵在结交其德。因此交友时就不应考虑对方的权势,而应该考虑对方的品德,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古人认为朋友是五伦之一,是家庭之外重要的人际关系。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所以古人讲“以友辅仁”,是说朋友是来辅助自己的仁德的。所以以天子身份友匹夫而不为屈尊,以匹夫身份友天子而不叫僭越。

1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

【释义】(即使有天下最易生长的东西)只有一天曝晒它,却有十天冷冻它(也不能生长的了)。

【赏析】孟子劝诫人不论进德修业,均需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绝不能时作时辍,甚至一作十辍,一进十退,亦即俗谚所说,三

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工作时间少,而嬉游、闲散日子多,如果这样,必将一事无成。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释义】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就放弃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牺牲生命而求取正义。

【赏析】君子一切以仁义为指归,只有仁义道德才能让他真正动心。所以,在危及道义的时候,君子舍生取义。生命对于道义而言微不足道,失去了仁德,失去了真善美,失去了正义,生命只不过是臭皮囊,是行尸走肉,一点意义都没有。故而,在生死义利之间如何取舍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行之高下,确实应该慎重。

1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释义】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去。

【赏析】这是孟子的名言。他认为就个人来讲,历史上许多

著名人物都是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就国家来讲,国内若无尽忠竭智的辅弼大臣,国外又无敌国外患可担心,只知安享太平,而不知危难将至,则国恒亡。由此可见,忧患意识强而又能艰苦奋斗,就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壮大;而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就会导致衰亡。这便是历史的演变法则。

17、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出处】《孟子·尽心上》

【释义】得到天下有美好才德的青年,而教育他们成才,这是人生的第三种乐趣。

【赏析】孟子所说的“三乐”,是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种乐趣,均是“为人之乐”:一为天伦之乐,一为做有“一身正气”之人之乐,一为做人师之乐。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种为人师之乐,更是人生中一种深层次的快乐。他认为君子的这三种人生乐趣,超过于称王于天下的乐趣。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困厄不得志时就独自修炼保全好自己,显贵得意时就使天下都得到好处。

【赏析】这是传统儒家学派的修身思想。历史上,中国的士大夫经常以此自励,要求从自己做起,努力寻求内心的美善,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而弘扬仁义于天下,使天下人受益。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熠熠闪光的人格,引领着新时代的读书人去寻求人格的完善。

1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

【释义】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赏析】这句话中的“书”,今天已经变得广泛起来,并不专指《尚书》。我们读书,是为了寻求其中的真义,为了给现实人生服务。如果完全相信书上讲的,让书牵着鼻子走,成了书的奴隶,成了“读死书”。所以,读书不仅要能读进书里去,还要能读到书外来,要理论联系实际。

20、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释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赏析】孟子在这里把仁爱之心作为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人之异于禽兽就在仁与不仁之分。他指出“仁”,是人的本心。

所以“仁”,是为人而存在,人,离开了“仁”,便近于禽兽;反之,仁,也非人不能实行和体现。因此,仁与人合而言之,便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孔孟学说的目的,不外修己治人,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个人说,要作仁人志士;就治国说,要行仁政,即德政,这一切都以“仁”为基础,并弘扬它。仁,是儒家学派学说的核心。

孟子的名言与赏析2 (1)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对一个国家来说)百姓的地位最尊贵,国家其次,君主的地位应比百姓,国家轻。

(4)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u)不入洿(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6)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8)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10)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1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12)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4)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15)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拓展阅读:孟子的故事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母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

到了市集,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母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母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母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儿子的严加管教。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难成大器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7)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

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13)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孟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孟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1.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 2.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粱惠王上》 3.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5.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6.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7.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8.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9.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10.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11.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2.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13.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14.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15.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16.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7.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18.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19.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20.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21.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22.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23.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粱惠王上》 24.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 25.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6.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2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28.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之名人名言励志爱情和搞笑

孟子之名人名言励志爱情和搞笑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孟子经典名言名句精选之笃行篇(带翻译和出处)

孟子经典名言名句精选之笃行篇(带翻译和出处) 孟子的生平事迹,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篇列传,包括十几个人,始于孟子,终于墨子,是一篇战国学者的合传。重点是孟子和荀卿二人。司马迁对孟子尤其尊重,开头便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在这篇包括十几个人的列传中,司马迁独对孟子如此赞叹,可见他对孟子的重视,不同一般。孟子名言精选之:笃行篇(带翻译和出处) 孟子生卒年(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

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公孙丑上) 【翻译】(孟子说:)“子路,别人把他的过失告诉他,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向人家施礼。” (孟子)曰:“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公孙丑下) 【翻译】(孟子说:)“古代的君子,有了过错,随即改正;今天的君子,有了过错,竟将错就错。古代君子的过错,好象天上的日蚀、月蚀,百姓都能看的很清楚;当他改正错误的时候,人们都抬头望着。今天的君子,不仅将错就错,并且还编造出一套假道理为自己辩护。”(孟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滕文公下)【翻译】(孟子说:)“一个有志气的人,不怕死后弃尸山沟,勇敢

孟子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孟子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导读:孟子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1、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名言精选

孟子 一、识记名句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

孟子的名言及翻译 2018最全的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 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 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 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能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能够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 十岁以上的人都能够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 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 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能够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 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 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能够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孟子名言名句及解释 ( 1)不以规矩 , 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 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 , 然后和轻重;度 , 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 , 才晓得轻重;量一量 , 才晓得长短 . (3)人有不为也 , 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 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 , 一日暴之 , 十日寒之 , 未有能生者也 .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 晒它一天 , 又冻它十天 ,? 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 , 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6)天子不仁 ,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 , 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 , 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 , 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 , 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 , 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 , 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 , 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7)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 8)乐民之乐者 ,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 百姓也会以国君的

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 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9)鱼 , 我所欲也 ,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 , 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 , 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 生命是我所喜爱 的, 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两者不能并有 , 我便舍弃生命而 取义。 ( 10)老吾老 ,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 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 , 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 己的晚辈 ,? 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 11)得道者多助 ,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 亲戚畔之 , 多助之至 , 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 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 , 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 , 全天下都归顺他。 ( 12)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 , 地利不及人和。 ( 13)贤者在位 , 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 , 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有关孟子的名人名言精选

有关孟子的名人名言精选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名句精选集锦,出自孟子的名言警句座右铭

孟子名句精选集锦,出自孟子的名言警句 座右铭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____《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____《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____《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____《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____《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节》 长幼有序。____《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____《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____《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____《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____《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____《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____《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____《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____《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____《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____《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居移气,养移体。____《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____《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____《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____《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____《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____《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志,气之帅也。____《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____《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论语、孟子经典名句子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论语》十则课文译评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

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养心莫善于寡欲。 4、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6、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1、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2、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13、吾善养浩然之气。 1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7、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8、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2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4、仁者无敌。 2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6、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2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0、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经典语录(50条)

孟子经典语录(50条)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孟子经典名言

孟子经典名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孟子名言精选之仁政篇-孟子经典名言精选

孟子名言精选之仁政篇|孟子经典名言精选 孟子名言精选之:仁政篇(带翻译)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待证实)。战国时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孟子是中 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 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一生名言无数,古典文学网下面精选孟子经典名言供广大孟子爱好者欣赏。(孟子曰):“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公孙丑上) [译文] (孟子说:)“国土不必再扩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只要认真施行仁德政治、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的了。(孟子曰):”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 [译文] (孟子说:)分些财产给人家这叫小恩小

惠,教育别人要善良这个叫忠诚,帮助天下人民找到治世人才的,这个才叫仁德。(孟子曰:)”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所以只有具有仁爱之心的人适合处在帝王地位;不仁爱的人处在帝王地位,这将会把他的丑恶传播给大家了。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孟子曰:)”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孔子说:‘仁的威力是不可以人数多少计算的。一个国家君主爱好仁,那就会天下无敌的。’现在有些人既想做到天下无敌,可自己又不肯实行仁政,这好比是害怕炎热却又不肯去洗澡一样。“(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仁德能够胜过不仁德,好比水能胜过火。但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却好比用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燃起的大火,火焰扑不灭,他就说是水不能胜过

关于孟子的名言名句

关于孟子的名言名句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 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6、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7、人皆可以为尧舜。 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1、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1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

已矣。 13、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4、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8、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9、养心莫善于寡欲。 20、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3、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 2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7、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28、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9、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孟子名言精选之:修德篇(带翻译和出处)

孟子名言精选之:修德篇(带翻译和出处) 孟子名言精选之:修德篇(带翻译和出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

走进名校——附录5《孟子》中的经典名句潮砥镇完小六年级语文总复习 【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yú)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①●“老吾老(…赡养?、…孝敬)?以及人之老(老人、长辈),幼(抚养、教育)吾幼(子女、小辈)以及人之幼(子女、小辈)。【语思】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①】富贵不能扰乱我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我的节操,威武不能挫折我的志向,这种坚持仁义之道,保持独立自主人格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意思②】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语意】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④●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语意】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⑤●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语意】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⑥●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语意】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⑦●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语意】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⑧●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语意】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语意】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⑩●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语意】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1●人皆可以为尧舜。【语意】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2○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语意】实施仁政、得民心的人,有很多人去帮助他;不实施仁政、不得民心的人,没有什么人去帮助他。 13○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语意】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语意】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语意】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