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辩词

理论与实践辩词
理论与实践辩词

实践是用理论来指导的,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是盲目的行为,虽然理论是从实践中获取的,但在学习中我们还是先学习了部分理论知识,然后方开始实践,如一名医生,如果他连基本的力量知识都没有,试问,哪个病人愿意让他在自己身上实践呢?欧阳修先生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我们拿什么去实践,我们凭什么去实践,就更谈不上实践是如何作为理论的基础。理论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的始终,在实践的时候,我们依然离不开理论作为指导,实践永远只是为了证明已有理论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仅仅是证明理论是否正确的一个辅助工具。

实践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得到更先进、更创新的理论,以此来进一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事物一步步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实践终归还是为理论服务的。综上所述,我方观点一致认为:理论学习比岗位实践更重要。

从大学的社会责任和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角度。授人知识是大学的主要社会责任,而我们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技能、学会生存”更是我们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在急功近利的追求高速度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忽视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的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是很不利于我们健康地发展,最终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比别人多走冤枉路,最可惜的是浪费我们最宝贵的时间。

一个优秀的辩论手是学习理论知识学出来的呢还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呢?很显然:实践更锻炼意志和能力,因此充分证明了实践比学习更重要!!

古人曾说过: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不可纸上谈兵,学习就是为了实践运用,学而无用,为何学?

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就是说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总结出来,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或没有正确的理论。反过来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也就是说在正确理论地指导下,我们的实践才更快更准更好。因此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要。现在学好理论,可以在将来作为实践的正确指导,现在多参加实践可以检验和丰富理论,甚至发展和创造理论。作为学生,在学校应该抓紧时间。首先学好专业或更多的专业知识,在闲余时间也应该参加社会实践,去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虽然理论是从实践中获取的,但是在学习中我们还是先学习了部分的理论知识才开始实践。

就如一名医生,如果他连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没有,试问哪个病人愿意让他在自己的身上实践呢?

有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也就是说,实践得出真知;但,行动是又要靠理论来指导的.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行动便如无头苍蝇.

国家政策,十一五计划,这些都是理论指导实践,而大学生在学校应该抓紧时间。首先学好专业或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工作,适应社会。

现在在这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在大学期间都是如饥似渴的学习专业的知识。如:巴菲特、乔布斯,他们今天的成就难道不是现在大家有目共睹的吗?敢问这难道不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吗?否则,我想请对方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大学是先学习,大三甚至大四再实习,而不是直接去实习呢?

课外的实践通常会耗费更加多的时间,不如将主要的学习精力课内学习,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为当今的社会千变万化,职场风云变化莫测,我们才要在大学期间牢牢把握住课堂时间,多学习硬性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牢牢扎根。不然,如果一个人连一点基本的硬性专业知识都没有,我想问他如何适应多变的社会呢?

实践就想有用,如果你要学游泳,用你学到的知识分解动作,那不是很容易吗?就算会了也是徒劳,因为你没有实践过,就算下水了也是只能喊救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哪个更重要。我们一定要明确,理论作为实践经验的高度抽象概括产物,而实践,是人们在实际工作研究中主观能动的体现。简而言之,为了适应社会,为了服务社会,为了发展社会,实践是具体的直接作用者。

颜郑真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大学生的主业应该是学习,因为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的积累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石,很多同学往往矫枉过正,本末倒置,最终荒废学业。

西方的学者说过,“在金钱至上的苍白社会里,我们稚嫩的心灵必将伤痕累累”。的确,当许多的大学生迫切的踏入社会却被复杂的社会弄得头破血流时,他们才体会到自己的羽翼并不丰满,才体会到对大学生而言理论与专业知识比社会实践更重要,俗话说:“大厦之雄伟辉煌得力于基础承托”。因此,大学学习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只有有了过硬的理论知识才能时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立足,成长!

如今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录取比例逐年大幅上调,但学校中,社会上能真正给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与帮助的确是少之又少,每个本科生每天怎么可能都能获得至少十个半小时的实践活动呢!难道正方的辩友要把吃饭看作实践用筷子,把睡觉看作实践如何不从两米高的床上摔下来的实践时间么!

莎士比亚曾说过“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坚硬优质的钢条,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瑰丽美观的贝壳是经过水冲日曝而得的。我们的意志和毅力也必须在火热的斗争中接受严峻的考验,去经受长期的锻炼。”所以我方一致人为:在校大学生应该更注重实践锻炼

《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专题》读后感

《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专题》心得体会 工商管理1121班吴巧文201211551125 关键词:经济贸易;全球化;改革转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陌生的概念,使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早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给中国带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而步向繁荣时,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产业升级的政策,将很多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落户中国,带来了环境和资源的危机。中国也开始意识到产业转型升级,开始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和加入经济全球化以来,经济贸易发展迅猛,短短几十年时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可中国自身的法律法规、贸易和服务自由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等宏观环境因素并没有跟上“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脚步,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并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水平。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国际化,国内企业规模资金技术等等处于劣势,市场份额减少。原本国有企业在国内很多行业都处于垄断地位,但经济全球化使国有企业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有些企业开始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现在大多国有企业都存在这资本不足布局的不合理;国企效率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资产流失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弊端。我

认为中国历来的国情使得国有企业认为在国家控股或参与管理的情况下犹如拿到了一张“免死金牌”,不对企业的战略、扩大市场和规模进行合理分析规划,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合理分析并改革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科技体制产学研脱节及企业科研投入欠缺也是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国内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大多仍处于进口状态,缺乏“中国创造”的资源和条件,导致国有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从而阻碍了创新发展和经济发展。 我认为中国被拒于TPP门外,被TPP的联合国以及美国以TPP 协议上的条约对中国贸易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这是因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下经济贸易发展迅猛,各国对中国以后转型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即便TPP只是为了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但对中国贸易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TPP他国减少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中国贸易顺差大打折扣,并使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产生一定的担忧,有可能将从中国撤退。TPP协议中阻碍中国加入的最重要要素是国企私有化以及生产环境、福利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与自身设备不相符的原因。因此,国企改革以及中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需加快步伐,跟上全球化的潮流。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关于理论,人们往往简单化地从“解释世界”的视域把它理解和表述为“各种知识体系”,而没有从“改变世界”的视域把它理解和表述为“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因此,推进实践发展和实现理论创新都迫切需要重新探讨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理论的三重内涵及其功能 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其一,它以概念的逻辑体系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其二,它以思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如何去把握、描述和解释世界;其三,它以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性和理想性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价值观念,从而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理论的三重内涵表明:理论不仅是解释性的,而且是规范性的;理论不仅是实践性的,而且是超实践性的。 首先,理论为人们提供时代水平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改造。 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告诉人们:“观察负载理论”,“观察渗透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人们所“看”到的世界,是经过理论中介的世界,而不是以“白板”的头脑“反映”的世界;是镌刻着理论的历史性内容的世界,而不是与理论的历史发展无关的自在的世界。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是历史文化的存在,而不是非历史非文化的存在,人们作为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存在,不仅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性的获得,更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获得性的遗传,即个人被历史文化所占有,并从而成为历史性的文化存在。正是历史文化为我们提供变化着的、发展着的世界图景,正是历史文化规范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经常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然而却常常从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出发(这同样是“观察渗透理论”),把这些根本性要求简单化、庸俗化地归结为认真的“看”和仔细的“听”,而很少反思理论对观察的规范作用,甚至把理论与观察对立起来。理论与观察、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关于理论的反思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其次,理论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王家兴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王家兴 发表时间:2018-11-26T16:06:16.34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作者:王家兴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各类企业所面对的共同问题,这就迫切要求企业更为注重管理,以良好的管理水平提升,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众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关键词: (惠州雷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各类企业所面对的共同问题,这就迫切要求企业更为注重管理,以良好的管理水平提升,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众多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创新 引言: 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且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企业管理创新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经被证明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企业的管理者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十分关注管理创新。 1 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必要性 1.1 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未来10年内,我国GDP每年可保持8%-10%的增长。但我国企业运行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大部分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定价能力有限。二是装备水平不太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能源资源消耗较大。三是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软实力较低。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行大量的调整,做到企业管理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无论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1.2员工和顾客需求的变化 根据中国员工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工作因素中满意的选择排序是这样的:(1)有较多的锻炼成长机会占23%;(2)工作环境和氛围好占21% ;(3)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占17% ;(4)个人兴趣占15%;(5)薪资待遇好占14%;(6)领导重视占10%。可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员工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最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了,现代企业中员工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和价值实现,这也正符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分布理论。因此,现代企业不仅仅要重视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顾客的需求日新月异。开发一个新客户比维护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要高得多;具有顾客忠诚度基础的企业发展速度比行业平均高得多;而顾客忠诚度的提升有赖于顾客的体验,而非产品的差异和价格的差异。顾客是具体的个人,而非归类后的人群。因此需要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增加与客户的亲密性;实时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供应速度,服务的柔性此时就比较关键。在打造全新服务,提升顾客体验就成了众商家必争之战场,因为这是培养忠诚顾客,在变化市场中的生存之道。 1.3科技进步对企业提出巨大挑战 我国企业目前现状堪忧。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着管理滞后、人员不稳定、内部组织结构不够紧凑、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问题。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要求我们及时发挥科技的支撑引导作用,逐步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可绿色发展的良性增长之路。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进步可以推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加企业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成本,避免闲置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就业率,提高个体的经济实力对国家的贡献。 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给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要求企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技术的投资及应用,还要求企业要改进内部组织结构,削减管理层次,提高信息传送及反馈的速度;更新内部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2.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 2.1管理观念的创新 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因为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现代管理必须以观念创新、思想转变为先导,因为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多多少少都与守旧的观念有关,观念的落后是管理落后的主要根源。而且在创新活动中,各个部门的协作与集成是一个处理信息、依赖资源、相互影响与冲突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的一个因素处理不当,都将导致创新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思想观念,特别是加快企业领导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知识型社会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密集的特征, 要求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而企业就要通过学习型的管理, 使这样的个人能够更有效地成为优秀的未来资源。 2.2管理决策的创新 决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管理决策必须坚持四项原则,信息准确全原则,可行性原则,对比优选的原则,集团决策原则。管理决策需要经过四项程序,一是发现问题、确定目标,二是调查预测、制订方案,三是综合评价、方案优选,四是实施反馈、修正完善。应当把时间和精力90%花在决策前的调研上,拍板只需要不到10%。现代企业面对的是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环境,企业必须运用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准确的信息系统。 2.3战略管理的创新 面临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企业管理已进入战略管理阶段。战略就是方向,定位就是选择,决策就是谋断。但也不得

管理学理论与实践

什么是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各种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数学(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等),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新兴科学(系统论、信息科学、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以及领导学、决策科学、未来学、预测学、创造学、战略学、科学学等。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编辑] 管理学概念的发展[1] 早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泰罗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他还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在大西洋彼岸,与泰罗同时代的法国工业企业家法约尔创立了一般管理学理论。1916年,他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从工业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及企业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五大职能)中分离出独立的管理活动,提出了经过经验检验的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理论,定义管理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此确定了管理活动的5种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他认为,这种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而且适用于政府、军事部门与社会团体。法约尔由此基本上构建了关于管理活动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的知识体系,因此,也可以说法约尔奠立了一般管理学的理论基石。法约尔把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意味着管理学是不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狭义管理学,而同时又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学。

《理论与实践》作文议论文

《理论与实践》作文1000字_议论文1000 字 如果有一个人喜欢学习武术,每到有时间时,就找师兄、师弟们切磋,并让老师用咏春拳、寸拳打在他身上。你会吃惊吗?他,李小龙。去美国后,他又先后向空手道高手、柔道大师、拳击手们以一对打。最终,取百家之长,补百家之短,创出截拳道震惊世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数的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理论的推敲、论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李小龙找打,实际上是在感受出拳的方向、尺寸、力度大小,然后思考这个拳的优点、缺点,再与人切磋,技艺提高的自然块。据说,李小龙拍的电影要放慢胶卷才能看。 虽然,实践离不了理论的指导,但如果不实践,知识、理论就像装潢门面的东西,是个摆设。比尔盖茨对毕业生有一条建议在学校里可能有赢家、输家,在人生中却还言之过早。学校会不断给你机会找到正确答案。真正人生中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是啊,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二十世纪初有外国人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李四光不知这是不是真的,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

山西大同盆地的口泉附近发现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继而在太行山、九华山、天日山、庐山等地又发现了有力的证据。他又加紧考察,最后终于推翻了外国人的结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农夫牵着一头牛,说:不让下田,怎么耕田?后面有一老头说:不会耕田,怎么下田?这两句话令人深思,没有天生会耕地的牛,要想学会耕地,就要学会稻田里实践。学习也是如此。有些抽象的物理知识老师努力讲,学生仍不明白;但如果有实验器材,领着学生实验一下,讲起来不是轻松多了吗? 理论与实践之间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从实践中获得理论,检验理论,才能使苦干变为巧干,蛮干变为能干。 《庄子》中有一篇《庖丁解牛》。庖丁刚学宰牛时,只看到一头牛;三年后,他看到的是一个能拆卸的物体;现在,他用精神代替眼睛去接触牛了。 若没有实践,就没有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若没有实践,就没有阿基米德的阿基米德原理;若没有实践,就没有阿基米德要撬起地球的豪言壮语。没有实践,无非就是纸上谈兵罢了。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盲目的理论。

农大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在线作业答案

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7-08-19 15:39:29一、单选题 1. (5分)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两书的作者是()。 ? A. 吴文藻 ? B. 费孝通 ? C. 乔启明 ? D. 晏阳初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国际合作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 A. 1920年 ? B. 1895年 ? C. 1900年 ? D. 1897年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3. (5分) 传统发展战略出现的时间是()。 ? A. 20世纪80年代中 ? B. 20世纪90年代初 ? C. 20世纪40年代末

? D. 20世纪50年代末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4. (5分) 发展中国家实行以经济政治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型发展战略的时间是()。 ? A. 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 ? B. 20世纪70年代初 ? C. 20世纪80年代初 ? D. 20世纪70年代末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实施社会保障的主体是()。 ? A. 个人 ? B. 社区 ? C. 企业 ? D. 国家(政府)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6.

(5分) 我国最早提出“乡村自治”的学者是()。 ? A. 费孝通 ? B. 梁漱溟 ? C. 乔启明 ? D. 杨开道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7. (5分)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 ? A. 单位 ? B. 多渠道 ? C. 国家

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它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其一,它以概念的逻辑体系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其二,它以思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如何去把握、描述和解释世界;其三,它以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性和理想性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价值观念,从而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自我解放的根本矛盾,其外在化为人类个体及组织、阶级通过生产关系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及个体间或者集体关系、阶级关系形成的解放活动。实践只有在自觉的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经常强调的是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却往往忽视理论对实践的“超越”,并因而在强化实践意识的同时却弱化了理论意识。我们不能否认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但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这就是理论对实践的超越。伽达默尔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这个论断是意味深长的,值得深思的。实践活动作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类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即历史地否定已有的实践方式、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又历史地创造新的实践方式、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在实践自我超越的历史过程中,理论首先是作为实践活动中的新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目的性要求而构成实践活动的内在否定性。这种内在否定性就是理论对实践的理想性引导。 理论对现实的超越,还在于它能够批判性地反思实践活动和规范性地矫正实践活动。人类的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具有“二律背反”的性质,并因而表现出正、负“双重效应”。无论是当代人类所面对的“全球问题”,还是市场经济所形成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都表现出了实践活动的二重性。因此,实践需要理论的

写作理论与实践专题答案

试题名称:写作理论与实践专题 层次: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摘要的风格( B ) A、可以用第一人称 B、摘要大小不宜超过论文字数的5% C、可以使用文学性修饰 2.一篇论文其关键词可以选择几个( B ) A、两个 B、3~8个 C、9个以上 3.论文的结论是( B ) A、将每段结论按顺序编写就成 B、应把全文创新点归纳成几段文字 C、表示感谢的词语 4.在正文中,当需要说明引用内容出处时,应把引用的参考文献编号连同方括号,写在标注的:( A )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 5、论文中公式的位置设定是:( A ) A、应另起一行 B、可以与文字在同一行中 C、应另起两行 6、论文中对公式的要求是:( A ) A、应居中 B、靠左边 C、靠右边 7、论文中对重要的公式( A ) A、应编号 B、不应编号 8、论文中对图的题目位置要求是( A ) A、图的题目在图上部 B、图的题目在图下部 C、随便什么位置 9、论文中使用别人公开发表的结论,并注明出处的属于( A ) A、引用 B、抄袭 C、剽窃 10、论文中使用别人的未公开发表的内容( A ) A、剽窃 B、抄袭 C、引用 二.多选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理论与方法的( ABC ) A、正确性 B、可行性 C、有效性 12.摘要的四要素是( ABCD ) A、对象 B、方法 C、成果 D、结论 13.论文署名是为了( BCD ) A、扬名 B、文责自负 C、记录作者劳动成果 D、便于联系 14.书以性质分类为( ABCDE ) A、著 B、编著 C、编 D、译 E、编译 15.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确定方式有(ABC ) A、老师选 B、自己选 C、师生商定 三.判断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6.论文是科学技术成果的载体(对) 17.论文是人才水平的量度(错) 18.论文是职业道德规范检验的试金石(对) 19.论文对个人是不重要的(错) 20.论文对社会是重要的(对) 四.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大众文艺研究的现状是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认识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这门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理论上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上探索的最大成果,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这门课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在不断接受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体味到了无限的乐趣。 像这门课不断创新与发展一样,每一种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都会是曲折上升的,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则。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科学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单独搞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改改停停时期等时期。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与理论借鉴中,中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搞好我们特有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但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而是通过变革旧体制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需要我们在改革中摸索和总结。 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

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第1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社会发展的含义是() A.经济增长 B.社会整体进步 C.收入增加 D.住房改善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2、适宜人口理论的提出者是() A.迪尔凯姆 B.马克斯韦伯 C.索维 D. 贝尔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3、现代化是指() A.社会转型 B.工业发展 C.城市建设加快 D.农业发展 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 4、实施社会保障的主体是() A.企业 B.社区 C.国家(政府) D.个人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5、提出改造乡村十项具体措施的学者是() A.杨开道 B.吴文藻 C.李景汉 D.费孝通 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 6、社区是指() A.行政区 B.行政组织 C.行政单位 D.社会区域共同体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7、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 A.国家 B. 个人 C.单位 D. 多渠道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8、《农民的终结》一书的作者是() A.刘易斯 B.英格尔斯 C.孟德拉斯 D.诺斯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9、我国二元社会结构概念最早出现在()一书中 A. 《失衡的中国》 B.《贫困与发展》 C. 《社会学》 D.《人口与现代化》 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 10、国际合作联盟100周年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年年 年年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11、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派的代表人是() A.杨开道 B.李景汉 C.晏阳初 D.梁漱溟 E.言心哲 参考答案:C, D您的答案:C, D 12、现代化包括() A.政治现代化 B.经济现代化 C.社会现代化 D.文化现代化 E.人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A, B, C, D, E您的答案:A, B, C, D, E 13、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先后经历了() A.传统型发展战略 B.替代型(协调型)发展战略 C.基本需求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E.协调型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A, B, C, D您的答案:A, B, C, D 14、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有() A.大众参与 B.社区合作 C.因地制宜 D.协调发展 E.政府指导 参考答案:A, B, C, D, E您的答案:A, B, C, D, E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手机控”现象 【摘要】:手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几乎随处可见,人们利用它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随时随地的与亲戚朋友联系,聊天……但是,在这些好处之后,隐藏着巨大的危害,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与手机几乎是寸步不离,就算是上课也要登QQ,聊天,我们称之为”手机控”.那么寻其原因,我们发现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教师、学校、社会环境等等,我们要追根溯源,进行改正。大学校园的种种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届届曾漫步于校园中的莘莘学子。只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馆等良好的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管理方法,和人性的校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人格、态度、学业等等都会影响学生。 关键词:手机控教育课堂学校管理教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通讯工具,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有些大学生甚至已经把它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它也是大学生爱都随身携带的娱乐工具。尤其是在课堂上…… “噼噼啪啪”!走进大学课堂,已少闻“沙沙”写字声,但手机按键声却不绝于耳。有时在教授讲着讲着的时候,就忽然被一声“滴滴。。。”的qq声甚至是火爆的手机铃声打断。 对于玩手机的现象,在我们的访问中,同学小A说:“每堂课都有人玩手机啊,这个现象很普遍吧。一般女生少点,男生偏多,大多都是发短信、聊QQ、上网浏览网页,一个月包70兆流量才勉强够用呢,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早已经成为了全国大多数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情景一:伴着上课铃声,部分同学就是两耳戴着耳机手里拿着手机,很有节奏感得到走进来坐下。 情境二:望着在讲台上念PPT的老师,坐在课堂上的小A感到昏昏欲睡。她打了个哈欠,习惯性地从包里掏出手机转发了条微博,把人人网的“新鲜事”刷了一遍,看看还没到下课时间,又点开腾讯网看起了新闻…… 对此,同学小C说自己上课时“上网成瘾但主要原因是听到某个地方听不懂,后面也听不下去,只好上网打发时间。”小D则说“自己经常用手机查老师提到的概念、人物、事件,因为解惑及时所以听课质量比不用手机高。所以上课上网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的。”这样的回应似乎很让我们惊讶了。 但根据近日在省内各高校展开了一项上课手机控专项调查,结果更是令人震惊不已,竟有82.5%的大学生坦承每天上课其心思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如今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如今的神圣的大学课堂又是怎么了? 老师的看法: 观点一: 大学生们比较崇尚时尚流行的文化,而手机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另外手机作为一种必备的通信工具人人都愿意使用,不过中小学校可能规定不让使用,而中老年人使用起来也仅仅是打打电话而已,最多发发短信,而大学生却喜欢它的其他功能,比如玩游戏、发微博,上qq之类的。 大学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小社会,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因为大学生生活得比较密集,流行的文化也较容易传播,而手机既时尚又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当然会有很多手机控了。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学号:112500283 姓名:王敏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是现在教育的主流问题,也是难以根治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与我们本身的社会政治制度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强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素养与实际生活相脱节有关系。教育本身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技能,对国家的兴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偏离这个轨道,而是一味的注重其分数和升学率。这本身就使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脱节。脱机的根本目的是目标的异向。这很难立刻的解除,是需要时间的考证的。我很赞同教育文化一说,将教育与人的生活相紧密联系,将教育理解为不是一再的分数化,而是将其文化化。当教育水平成为国家文化素养的体现时,理论与实践就能在慢慢的摸索中达到共识。想必那一刻,我们的国家也即将强大! 本论文将先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定义阐述,再来是两者的关系,接着是现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就是自己对这些问题希望能处理的方法美好期望。 一:什么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但具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什么却难以明确作出定论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得出的结论不同,如赫斯特从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出发认为:教育理论是有关阐述和论证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的理论。而奥康纳认为,尽管理论可用来表示“指导或控制各种行动的一组或一系列规则、或一整套的箴言”,但理论是“表示已被观察所证实的一个假设或一组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假设”的术语。而穆尔则试图将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认为“理论是合理解释的工具”也是“指关于应该做什么的规定和建议。不过,赫斯特和奥康纳的观点被认为是关于教育理论的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的区别:一个强调从实践性来揭示教育理论,一个强调从逻辑性来认识教育理论;一个从功能性来定义教育理论,一个从结构性来解释教育理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解释教育理论,总要符合理论本身的特性,即理论的概括性、理论的抽象、理论的结构性、理论的系统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这些理论特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实践,是对人类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有独特的对象与领域。教育以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这是其与别的社会活动领域的标志性区别。 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进行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的坚信密切相关。从完美主义的理想出发,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同处于一种和谐化的状态。既保持各自的优势,又相互融合,但现实中二者又往往以一对矛盾的姿态出现。正确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意义重大。本论文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写作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写作理论与实践”课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观察感受与写作 一、文学创作为什么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1.观察:(1)观察体验是作者写作活动的出发点。作品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社会生活向 作者提供了无尽的原料。 (2)作者是在观察过程中获取信息,产生感受的。 (3)对文学创作来说观察尤为重要。不善于观察将失掉很多素材。 2.感受:(1)感受是从事写作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生活熟悉、了解的过程,丰 富的现实生活是作者写作的源泉。 (2)作者是否对生活有感受,以及深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成败。 3.两者:(1)观察和感知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2)观察、感受印发写作冲动。 (3)观察体验有助于作者的思考、记忆与想象。 二、间接感受生活的局限是什么 间接的观察感受是浅层的,一般没有直接观察那样丰富深刻。 (善于比较观察,举例之一: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散文《雪》中关于雪的不同;举例之二:《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在汤知县宴席上的举止的前后比较) 第二章多读与多写 一、多读于写作有什么作用你怎样看待多读与多写 1.作用:(1)可以在阅读中增加知识。 (2)在多读中借鉴别人观察感受生活。(一个人的感受深度有限) (3)从多读书中借鉴别人的表达方式 {(4)对写作兴趣的培养、感情熏陶、思想影响、生活的启迪、知识传授、 语言感染都有益。} 2.看待:(1)读书多而不善读用处也不大,应多读名家名作,兼读各类书籍,为了活用 而读。 (2)多读不能代替多写,多写自然能悟出写作之道。 (3)要培养写作兴趣,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忌急功近利。 二、习作阶段,为什么应尝试多种文学体裁与手法 习作阶段不宜偏好某种文体,也不宜长期不变采用一种习惯的表达方式写作。多尝试几种,通过实践更容易了解掌握各种文体构成因素和特色。多使用几种手法,这样才 能兼收并蓄,触类旁通,是自己拥有活应多方面的写作能力。 (关于开卷有益的举例:《诗经》、《红楼梦》、《人间喜剧》;教材第45页所举宋人陈善《扪虱新话》中的读书“出入法”等等。) 第三章文无定法与创造能力 一、你怎样理解“文无定法”你认为模仿对写作有益吗 1.理解:(1)写作有法而无定法。文无定法不是否定写作有法,它的实质是主张活 用写作方法和创造性地发展写作方法。 (2)想实现“文无定法”的活用和创新大多经历了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2.辩证。(1)对于没有写作经验或经验很少的人来说,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探索方法 的可行途径和有效方法。 (2)模仿只是学习写作的一个过渡阶段,目的是创作自己的作品。要在模仿的 基础上创造自己的写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介绍 一、课程名称沿革: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课程性质 1)硕士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2)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另一门为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 课程教学大纲及其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 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四、教学时数、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学时:36学时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考核方式:课堂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 1、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 3、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导论 一、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与问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方法和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发展 (一)社会主义的涵义 1.从词源上看,社会主义一词源于古拉丁文socialis,原意是同伴、同伙的、善于社交的等。其本意包含着平等、友爱、集体等内含。到近代,这一词演变为英文的social,意思是“社会的”。这个形容词再加后缀ism,即构成为现在英文中的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探讨 摘要: 基于教师在当今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化是当代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成功策略,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且成为教育界普遍追求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关键字: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教育 参考文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刘兴富著 《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轻工业出版社 [美]林达·费奥斯坦著 王建平译 《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杨翠蓉著 《浅议教师专业化》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8 颜玉成著 《中国教师专业化之路》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1 王海方著 正文: 自从1977年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以及不断改革进步的态势之下,在199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正式被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速发展,人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当然也离不开教师。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所指出的那样:“为组织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有新型的教师。”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直接指导者,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发展可能。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教师们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帮助到了学生,使学生有成就感就是一种值得称赞的成功。很多人认为,这种帮助因素对维持教师这一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很少有职业能够像教师一样使人得到积极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能极大地改善人们的基本素养。在当今社会,教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也许你每年要看一两次医生,有三次与银行职员打交道的经验,四五次去参加各种聚会认识更多的人,而且在过去曾两次迷上过每天在荧幕前出现的名人,但与你至少12年内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想比,这些交往只占极小的比例。教师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极大的影响。著名教育学家西摩?萨若森说:“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所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一样,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你选择成为一名教师,你就选择了一种为他人树立榜样,为他人服务,给他人带来福利的行业。 基于教师在当今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化是当代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成功策略,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且成为教育界普遍追求的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首先,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来看,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从教师专业化的内容来看: 1.教师职业要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业,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最大地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作为一个教师,拥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是首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2.教师职业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对象是未成年人,它与一般的职

《幼儿园管理理论与实践》 (8106)在线作业

1.幼儿园总务工作的服务性体现在() 为保教工作服务为幼儿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家长服务2.西方与管理相关的人性假设中,X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好逸恶劳 强制与惩罚 志向不大,规避责任,求生活安全 3.幼儿园管理方法中的经济方法特点有() 有偿性 平等性 间接性 4.幼儿园管理方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有() 长期性 启发性 复杂多样性 5.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决定因素有() 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集体教育形式 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功能 6.管理理论的初创时期,代表人物有() 法约尔 韦伯 泰勒 7.幼儿园的健康管理包括() 疾病预防 身体锻炼 心理健康 健康检查和评估 8.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双因素”是指() 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9.班级保教计划的内容有() 班级情况分析 班级工作目标的确定 实施措施

重要工作安排 10.幼儿园计划从计划覆盖的范围分,可分为() 幼儿园全园计划 各部门计划 个人计划 11.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包括() 加强计划性 注重制度建设 教育培训与指导 12.园长在工作中应该处理好的关系有() 与上级的关系 与群众的关系 与园领导班子内部成员的关系 13.通过以下哪些方式可以实现幼儿园家长工作() 家园联系簿 家长园地 家长开放日 家长委员会 14.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任务有() 组织教师的业务学习 组织交流活动 集体备课 创编教材 15.社区建立的基础是一定的() 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 16.幼儿园物品管理中应注意() 为教学服务 勤俭节约 逐步走向社会化 17.幼儿园公共关系的原则有() 信誉至上 公开开放 互惠互利 全员参与 18.影响幼儿园班级组织的外部因素包括()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概论论文 徐思凡12级对外汉语 当今社会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大学正是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部门。有人说,我们“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如何学习好理论知识,主要任务就是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素养才能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真正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可见大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课堂上,老师也经常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我们参与各类(如园博会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呢? 从理论与实践的概念上看——理论,是由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有机构成的思想体系。其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它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及现系进行概括和总结,成为人类的思想财富;另一方面是它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正确的理论成为人们实践活动的指南。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它是沟通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人们的实践活动构成了全部的人类历史,它的基本形式是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活动以及精神生产活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其中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理论离不开实践。如果理论离开实践,那么理论不仅不能产生,而且理论将失去了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另一方面,实践也离不开理论。如果实践没有正确理论作为指导,那么这种实践将是盲目的实践,它不可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在这里,我们既要反对那种片面夸大理论作用,使之脱离实践的教条主义倾向,又要反对那种片面夸大实践经验作用,企图以经验代替理论的经验主义倾向。2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把“万卷书”看做是理论学习,那么“行万里路”便是社会实践。但是,如果不读“万卷书”而只行“万里路”,那么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走路也仅仅是盲目的行为,行者不会找到正确的方向,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即使走对了,也只是事倍功半。但仅读“万卷书”,而不行“万里路”,那就很可能成为只懂得埋头读书的书呆子,脱离实践,只懂得纸上谈兵,遇到实际问题,提不出解决的办法,仿佛三国时期的马谡一样,最终落得意与愿违的终场。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万卷书”是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间接经验,吸收他人社会实践的成果;而“行万里路”是亲身参加社会实践,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