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课时 铁的冶炼(教学设计)

第八章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炼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中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原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 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 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炼铁需要铁矿石、需要还原剂。 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

2分钟属——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示图片:各种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图片 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石? 我们学过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选择哪种还原剂呢? 炼铁的设备是什么?在炼铁时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学生思考、讨论选择合适的铁矿石。 思考、讨论选择碳、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哪种物质做还原剂。 思考、讨论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图片,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先通CO ,再加热,目的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 2.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至冷却,目的防止石灰水倒吸。3.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 2O 3+3CO 2Fe +3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2CO+O 2 2CO 2 体会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课教学2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工业炼铁和实验室炼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产物不同。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实验室得到的是纯铁。 2.设备不同。工业炼铁设备是高炉,实验室用玻璃管。 3.温度不同。高炉内温度高,玻璃管内温度较低。 4.对环境影响不同。高炉炼铁对环境影响大,实验室对环境影响小 5.操作难易程度不同。高炉炼铁工艺复杂,实验室操作简单。等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不同。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填写观察记录:

九年级化学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一些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大米中含有淀粉,水果中含有维生素等) 2、知道怎样判断食品中有无淀粉、葡萄糖。 3、了解蛋白质特性。了解消毒的一些常识。了解科学地摄入维生素。 4、了解误食重金属盐后的一些急救的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千百万种,正是这千百万种物质构成了洵丽多彩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 1、什么样的物质称为有机化合物; 2、食品中含有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何重要作用; 3、淀粉、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性质特点,人们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 物质。 [引入]在千百万种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质占绝大多数。哪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你已经知道什么?}葡萄糖、面粉、棉布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经点燃后有黑烟冒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引出概念,并板书]1、有机化合物:把葡萄糖这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碳酸盐等极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引导学生看书) (2)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以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氯等元素。 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个或若干个碳原子,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至第九章的教材分析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结构 中国人常说“善始者,事半成。”,初中化学课是学校教育中中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本章是初中化学课的开头一章,它带有绪言的性质。正如章名所写,本章的学习内容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在学习伊始,初步了解化学这门课将要学些什么,学了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化学;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化学入门学习做好准备。简而言之,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启明星的作用,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开启化学的大门,就要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是引人入胜、富有魅力的。为此本章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为主题,通过约53幅插图和11个实验介绍一些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化学成就及其应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以及科学实验中的化学事实、现象及应用,让学生直观地领会到:化学事实和现象就在自己的身边和体内,化学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有趣有用,从而把学生要求学习的“胃口”充分调动起来。基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且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这一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尤为重要。本章第一节以26幅插图、4个《观察与思考》、2个《交流与讨论》和1个《活动与探究》,第二节以27幅插图、1个《观察与思考》、1个《交流与讨论》、1个《联想和启示》和3个《活动与探究》,第三节以1个《交流与讨论》和2个《活动与探究》;力求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实验的实证性和什么是科学研究。与此同时教材在《练习与实践》中也安排了相关的训练题。 二、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学科知识的特点,创设情景,努力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面对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如何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进行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既十分关注又颇感困惑的问题。作为化学教师,深刻理解化学学科的课程设计理念并付诸实践,是成功进行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所在。在《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的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标准》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总目标又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的。且《标准》在其第二部分进行了如下的概括性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纵观《标准》中的上述论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新教材所体现的种种特点(①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②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③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④注意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⑤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从组成上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了解淀粉的营养价值,植物体内淀粉的来源,通过实验学习淀粉和葡萄糖的简单检验方法。知道淀粉可以转化为酒精。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来源、营养价值 3、知道蛋白质在食品和动物体内的存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灼烧现象、显色反应及其与重金属盐的反应; 4、知道各种维生素也是有机物,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知道在饮食和烹调中要根据维生素的性质特点,进行正确地操作,以保证维生素的正常摄入; 5、知道食品中混入某些霉菌、甲醛、甲醇等物质的危害性,知道防范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从组成上区分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 3、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组成,性质特征以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物理、化学特性; 2、淀粉、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1 §8、2 淀粉和油脂 1 §8、3 蛋白质和维生素 2 复习测试 2 共6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4、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5、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教学重点: 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掌握最简单的有机物。 教学难点: 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教具准备: 糖、面粉、棉布、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洗涤剂、醋酸、多种有机物的结构、NaCl、塑料、淀粉、化纤、橡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P210,提前板书 [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特点:不完全燃烧时,大都有黑色的炭析出。[演示实验]:糖、面粉在燃烧匙中烧后均产生黑色物质,食盐在燃烧匙中烧后却无明显变黑现象发生,煤油、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清变浑现象,不完全燃烧则有黑烟冒出。 [提问]在CO、CO2、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碳酸钙、酒精、醋酸、塑料、面粉等物质中哪些是有机物。 [学生活动]参考教与学P15,并以塑料、面粉为例发现有机物的一般共性。 大多数有机物都有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3.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简单讲解结构式,化学式,出示结构模型。 物性: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化性:易燃。写化学方程式 自然界的形成:植物殊体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分解而成。存在于:地下深处(天然气)煤矿矿坑(瓦斯气)池沼底部(沼气) 沼气的生产和应用的意义: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环境卫生,提高肥料的质量。 矿井安全:通风,严禁烟火,经常检测瓦斯浓度,确保不在爆炸极限内。 4.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简单有机物 酒精:结构式,化学式,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习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课前准备】 [知识准备] 通读本节教材,对其中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讨论思考,并搜索相关知识留待课堂讨论。 1.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 2.收集一些化学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造福于人类生活的实例。 3.你了解“煤气中毒”、“白色污染”、“纳米材料”等常识性知识吗? [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准备一些玻璃材料,留做分组实验用。 【课堂学习】 一、引入: [观察思考]: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同学们认真听讲、受到激发,进入学习情境。 [讨论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二、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 三、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同学们分组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同学们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是 _________,该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四、播放录像: [观察思考]: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老师小结强调水、环保的相关知识。水的用途有哪些?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染?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五、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高锰酸钾褪色的实验。同学讨论、老师总结并板书。你所知道的预防钢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说明验证火柴中是否含硫的基本思路? [讨论交流]:1、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请你提出解决思 路。。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环境的“无”如“无硫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交流:[讨论交流]: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知识。老师小结并板书。 七、活动:[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总 八、例题研讨: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冶铁厂排放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

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八章》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八章》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部分识记 1、溶液的导电性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溶液中存在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但整个溶液不显电性,因为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量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量相等。 2、酸、碱、盐的概念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如:HCl H 2SO 4 HNO 3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如:NaOH Ca(OH) 2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盐,如:CuSO 4 NaCl Na 2 CO 3 ·10H 2 O NH 4 Cl等。 3、盐酸、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1)纯净的浓盐酸是没有颜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有杂质(铁离子)而带黄色,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能形成白雾,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而形成盐酸小液滴。 (2)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浓硫酸有吸水性,能用作 某些气体(如:H 2、O 2 、N 2 、CO、CH 4 )的干燥剂。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 地注入水中,并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4、酸的通性(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 Zn+H 2SO 4====ZnSO 4+H 2↑ Fe+2HCl====FeCl 2+H 2↑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Fe 2O 3+6 HCl==== FeCl 3+3 H 2O CuO+ H 2SO 4==== CuSO 4+ H 2O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如:CaO Fe 2O 3 K 2O MgO CuO 等。 (4)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Al(OH)3+3HCl==AlCl 3+3H 2O Mg(OH)2+2HNO 3====Mg(NO 3)2+2H 2O (5)酸能与某些盐作用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2HCl+CaCO 3==CaCl 2+H 2O+CO 2↑(检验碳酸根离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HCl+AgNO 3===AgCl ↓+HNO 3(检验氯离子) H 2SO 4+BaCl 2==BaSO 4↓+2HCl(检验硫酸根离子) 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物理性质 (1)纯净的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可用来干燥H 2 O 2 CO N 2 CH 4等。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因此俗称为苛性钠、火碱、烧碱。 (2)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CaO+H 2O==Ca(OH)2 6、碱的通性(碱在溶液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九年级化学 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整理和小结,以氧气的存在、制法、性质、用途为主线将本章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2.本章列入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共十四个,约占全书概念的1/5,通过复习可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3.应使复习成为提高知识技能、增长能力、改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实验准备] 补充实验: 如何检验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或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本章复习是在学生自己复习并总结本章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的。 出示学生总结的本章知识脉络图,将总结得比较好的图,利用投影讲评。同时利用板书(见板书设计)介绍教师总结的知识脉络供学生

参考。 一、知识脉络(见板书设计) (讲解)通过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本章是以氧气为重点,同时介绍了14个基本概念(见板书设计的编号共14个)。这些概念不是孤立的,有的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是相互依存的,如:氧化反应、氧化性;氧化剂、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燃烧;催化作用、催化剂;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也有的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利用对比的方法可加深概念的理解、记忆。 二、练习 以氧气为中心,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提问)1.实验室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出示三瓶无色气体)。 (实验)先回答解题思路及检验方法后,再进行操作。 (小结)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用最简便方法,即能一步检验的就不能用两步检验; 解答关于几种气体的鉴别(区别)题的解题思路: 根据特性选试剂(措施),加入试剂(采用措施)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得结论。 (提问)2.若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怎样操作?(追问:跟鉴别气体有什么不同?跟验满有什么不同?) (小结)要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可,若区

沪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八章8.2.1淀粉和油脂精品教案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识葡萄糖和淀粉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知道葡萄糖、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了解它们的元素组成,了解 葡萄糖与淀粉的转化关系; 能力目标:会用实验方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情感目标:通过对食物中糖类的学习,知道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是重点; (2)理解葡萄糖、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及葡萄糖与淀粉的转化关系是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一盆花草,置于太阳下。 这盆花草在发生着什么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证明? 1.光合作用 想一想: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光合作用? 点拨: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进行着一个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它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6CO2 + 6H2O C6H12O6 + 6O2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把葡萄糖进一步转化成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2.淀粉与葡萄糖作用 讨论交流:我们可以从哪些食物中摄取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如何被消化? 小结:大米、玉米、土豆、面粉等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葡萄糖,食草动物还能把牧草、青草等中的纤维素通过体内的微生物作用分解、消化,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发生缓慢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 联想与思考:马拉松运动员在途中为什么补充葡萄糖水?低血糖的人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时为什么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水而不是淀粉? 点拨:葡萄糖在体内可以直接氧化,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而淀粉则需要经过消化、水解才能变成葡萄糖。 拓展:在有机化合物中,有一大类物质的分子组成具有C m(H2O)n的特征,我们称它为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例如:淀粉(C6H10O5)n是一种糖,可以把它写成C6n(H2O)5n的形式,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①苯酚C6H6O ②蔗糖C12H22O11 ③纤维素(C6H10O5)n ④葡萄糖C6H12O6 ⑤氨基乙酸C2H5O2N 阅读:酒的酿造原理 拓展: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在空气中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工业酒精中含少量甲醇(CH4O),甲醇是一种剧毒物质,饮用含甲醇的酒,会使人眼睛失明,甚至死亡。因此用工业酒精兑酒是违法行为。 3.淀粉与葡萄糖的检验 实验探究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案5(化学的研究对象2) 沪教版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案5( 化学的研究对象2)沪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3、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并探寻两种性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 2.证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开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 B.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C.水结冰,有液态变为固态 D.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引入新课: 二、研究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如; 2、化学性质:,如; 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从上述实验中我们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从上述实验中我们的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实验 1、红磷燃烧的现象及表达式 2、红磷燃烧消耗的物质是什么?剩余的气体中主要应该是 3、若进水量不到1/5或者超过1/5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四、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请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点

本课小结: 1、物质的性质的区分 2、空气的成分测定实验相关 课堂练习: 1、空气发现的历程 ①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 ②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和组成的 ③瑞利和拉姆赛发现了空气中还存在。 2、空气的组成 空气中的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保持稳定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⑴红磷燃烧的现象; ⑵红磷燃烧的表达式; ⑶进水量小于1/5的原因; 进水量大于1//5的原因。 4、对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B.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2019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粤教版

8.3 酸和碱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的组成,知道酸在水中都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碱在水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 (2)掌握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 (3)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4)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及交流、汇报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中和反应。 (2)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的归纳。 【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7~23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和碱的组成:酸溶液中阳离子都是氢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碱溶液中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金属离子。 2.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教师点拨】 1.铵根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碱。 2.很多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通过指示剂或其他方法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如难溶性的碱和酸反应,难溶性的碱会溶解;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可产生沉淀等。 【跟进训练】 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C ) A.铁锈B.大理石

C.氢氧化钠D.锌粒 知识点二酸和碱的通性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1.酸和碱分别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酸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碱溶液中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2.碱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均要能溶于水。 【跟进训练】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D ) A.较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最后变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 B.酸能解离出氢离子,这是酸的通性之一 C.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该用橡皮塞 D.区分食盐水和稀盐酸时,可用无色酚酞溶液 知识点三复分解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2.复分解反应的通式:AB+CD→AD+CB。 3.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1)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两种化合物; (2)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3)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 4.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能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区分 2、能熟练操作实验并能运用实验原理自如的做一些书面习题 3、了解运用化学知识制造的高产品和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区分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问题 教学准备与手段看书----做题----归纳----反思 板书设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1)定义(2)特征(3)举例(4)判断方法(5)联系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蜡烛能燃烧,铁能生锈等教学反思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679630933.html,]热爱化学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师生活动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如绿色化学等。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命题落点 1.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例1。 2.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如例2。 3.化学新技术与其解决的问题,如例3。 4.以科技新成果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目前,下列化学制品在生活中不准使用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可降解塑料袋 C.高效低毒蚊香 D.合成纤维衣服 解析:本题考查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可以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藻类的疯狂生长,从而影响水中鱼类等动物的生存。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可保护环境,应提倡使用。高效低毒蚊香和合成纤维衣服的使用都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也应提倡使用。 答案:A 例2:(2004·吉林)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选项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

课时 总第1课时 二次备课 课题 1.1 身边的化学 1.认识生活中与化 学有关的现象,初步 建立学习化学的热 情。 2.了解化学学科的 学习特点, 从而为学 习化学做好准备。 3.可以在 本节课最后添加几个和生活密切相关 的选择题,让学生体 会一下生 活中的化学。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注意和发现身边的化学物品和现象。 2认识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3知道科学探究方法既是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有内容。 4感受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感受奇妙的化学现象并产生猜想。 教学重点: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感知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化学的 用处,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好愉悦的学习情景,引起学 生兴趣,引导学生面对各种物质产生联想。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 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 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 理发师 厨师 医生 警察 [讲 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 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

方法去学习化学,去研究自然世界。 作 业 布 置 基础训练 1.1 身边的化学课后巩固部分 板书设计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学习化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全章教案 新版粤教版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8.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难点】 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22~22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能跟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是初中阶段最常用的指示剂。 2.常见指示剂与酸、碱作用的变色情况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酸性溶液 红色 无色 中性溶液 紫色 无色 碱性溶液 蓝色 红色 3.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原理:有些植物的花叶中提取的汁液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合作探究】 指示剂与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起作用而显不同的颜色,变色的是哪种物质? 答:酸碱指示剂与酸性或碱性溶液作用时,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 【教师点拨】 1.不溶于水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出溶液的酸碱性,不能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跟进训练】 小红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后,归纳总结出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其中颜色不正确的是(A) A.紫色 C.红色 B.蓝色 D.无色 知识点二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23~22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碱度:用来衡量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表示为溶液的pH。 2.溶液pH范围一般在0~14之间,在常温时: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3.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碱性越强,pH越大。 4.pH与溶液的酸碱性 【教师点拨】 当酸性溶液被稀释时,酸性越来越弱,溶液的pH逐渐变大,但不会变为中性或碱性溶液, 即稀释后的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大于7。同理,碱性溶液稀释后pH不会等于或小于7。 【跟进训练】 1.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其中显酸性的是(A) 物质 pH 番茄汁 4 糖水 7 牙膏 9 肥皂水 10 A.番茄汁 C.牙膏 B.糖水 D.肥皂水 2.下表是测得的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物质柠檬鸡蛋清苹果西红柿牛奶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2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碱教案(新版)粤教版

第二课时常见的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熟石灰的工业制法。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碱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了解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氢氧化钙的制取方法,氢氧化钠的特性和常见碱的性质。 【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特性和用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3~23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三种常见的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 2.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白色片状固体,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潮解,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具有强腐蚀性,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炼制石油等。 3.氢氧化钙[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用于建筑材料、漂白粉、处理污水、改良土壤等。 4.熟石灰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得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再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制得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 【合作探究】 氢氧化钠能用作干燥剂,哪些气体可用氢氧化钠干燥? 答: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要保证气体不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于干燥碱性或中性气体,如氨气、氧气、氢气、一氧化碳等,不能用于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 【教师点拨】 氧化钙也能作干燥剂,很多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可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这就是氧化钙干燥剂的变质过程。 【跟进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