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对话技巧详谈:引号开头对话流

小说对话技巧详谈:引号开头对话流
小说对话技巧详谈:引号开头对话流

小说写作对话技巧详谈:引号开头对话流

【网文创作技巧】29、对话技巧详谈:引号开头对话流

一,什么是对话流

对话流就是以大量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和故事的发展,从文章篇幅来看,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对话,就能称之为对话流。

二、引号开头对话流算不算问题

引号开头不算问题,用对话推动情节也不算问题,对话流更不算问题,只要读者愿意看,就不是问题。

算问题的是:如果稍微变化一下对话的使用方法,就能让小说看起来更舒服,更不会有对话推动情节的感觉,那为什么不用呢?

就好像标点符号你一个都不加读者也能够清楚的了解你所说的每个字的真正含义但是如果加了是不是更能让读者轻松简单的阅读呢?

三、对话流的几个常见错误

1、人物身份不明确,由于大量的对话,导致了读者无法了解说话的这些人的具体身份,常见的是三人以上对话,没有任何的人物身份指示

举例:

“吃饱了?”————————小明对小红说:“吃饱了?”——————————“小红,你吃饱了吗?”

“吃饱了!”————————小红拍拍肚子:“吃饱了!”——————————“吃饱了,小明你呢?”

“我们一起上学吧”————“我们一起上学吧”小明拉住小红的手。—————小明点头:“我也吃饱了,我们一起上学吧?”

“好的。”—————————小红点点头:“好的。”————————————“好的。”

三种对话,一种是让读者猜,猜说话人的身份,一种是简单直接的点出来,加上动作表情,哪一个让读者更轻松呢?第三种则是把人物身份信息融入到对话里面。

2、对话的标点格式出错,比如表情动作后的对话没有加冒号,之类的

这是小毛病,不过出这种毛病的作者大多为新手,建议增强自己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知识。

3、引号开头的段落太多,导致读者看起来有不舒适感。

也许有作者或者评论者会说,没事,我没这种感觉。

OK,请这些人自己去找本80%以上对话的小说,然后花点时间,把所有的对话都改成引号开头,再去读看看。

四、为什么要求对话形式不要太单调,要多样化。

很简单,把一个以引号开头的句子,复制20遍,放在记事本文档里面,

如果没感觉出不舒服的话,可以忽视对话要求。

对话形式有三种: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要加强对话形式多样化,有好几种,

第一,上面的对话形式变化是一种。

第二,在对话中,穿插表情,小动作,场景,细节,描写。利用这些描写,增强对话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三,作者要控制对话的数量,尽量不要完全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第四,对话的细节描写,其实是灌水的最好时机,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好的地方。

新手写作通病

第一点:类型题材混乱,设定混乱。网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有了许多类型以及题材。而新人写手们很容易犯得毛病就是在一本网文中,加入了不同的元素。举个例子,譬如一部都市异能类小说,可是,主角的异能居然是修真!!!这就算了,最多将类型划入现代修真,可是主角偏偏遇到了西方的天使,于是糅合了西方玄幻的元素。这也不是不能接受,最无奈的是,主角打架的时候,用的居然是类似斗气的方式。不要以为我信口开河,新人写手最喜欢把文写的乱七八糟,远看是都市,近看是修真,仔细一看竟然是西方玄幻。举个例子,以点评到的《紫金龙魂》,就是太过混乱。玄幻,都市异能,篮球,校园通通占了。建议:在没有能力驾驭多种元素的小说之前,选择简单的,单一的类型加以驾驭,都市就是都市,修真就是修真,西幻(西方玄幻)就是西幻,东玄(东方玄幻)就是东玄。如果非要糅合不同题材类型的元素,建议参考《神墓》,当然,我是很反对新人写手们怎么做的。第二点:升级打斗体系设定太过新奇复杂,写手完全把握不住。一般写手都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设定很有吸引力,其实这也是有些荒谬的想法。在你是新人的时候,建议不要把一晚上或者一两天内想出来的主意用到小说创作上去。你连怎么写顺畅都还没弄明白,写那么新奇那么复杂干什么?你认为读者会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平淡无奇而且设定有复杂无比,让人头疼的文?目前学员中的《兽性咆哮》,写的是一个兽修的世界。还有学员作品《咒徒》,也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建议:在升级打怪上不要花费大量功夫,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升级打怪体系,你只要套用就行了,或者把称呼稍微换一下,完全没有问题。譬如斗尊,斗皇完全可以改为战尊,战皇。第三点:主角不明显,或者是多个主角网文,主角才是核心,小说开头,一般都用来介绍主角各方面以及故事大环境。许多新人写手们容易犯得毛病就是主角戏份极少,甚至完全看不到主角影子。或者一开场,人物就大量出场,以为大量的人物能让故事精彩,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想法,出场人物多了,完全淹没了你的主角,而且,人物一多,故事开场,就会杂乱无章。就算是写完了开头,后续创作,主角依旧是主

角,描写重点,还是放在主角上面。至于多个主角,新手连单角色都有些把握不住,何况是多角色,而且,多个主角会让文显得更加混乱。学员作品《妖孽盗国》,就是主角不明显。学员作品《抗战之匪王》开始设定也是双主角。建议:一切围绕主角写,一般从第一章开始,主角就应该隆重登场。随后一切描写都离不开主角。如果这份剧情中没有主角的份,那就安排到靠后的章节或者直接略写。记住,读者最想看的是主角,而不是其他一些阿猫阿狗。另外有多主角的文全部选择其中一位作为主角。比较成功的多主角小说是《佣兵天下》,其余小说,我从未看到过多个主角也能火起来。第四点:对白流以及情节平淡无奇一般来说,每个章节对话贯穿全章节,而且,对话篇幅占据比例极大,这就是对白流了。对于网文来说,对白流意味着灌水,意味着废话。一般写对白流也就是写废话流,写废话流就会导致情节平淡无味。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情节平淡无味,那就是主干不明显,描写不分重点,不分详略,吃喝拉撒睡全部描写,不分主次,不分详略的描写,想到哪里,写到那里。是大部分新手们都会犯的毛病,所以这里就不举例子了,十之**的新人作品都有这个毛病。建议:对白,一定要有,但是,一个章节不能全靠着对白来支撑。剧情,不仅仅需要对白,还有一段段你自己的解释。举个例子:A:哈喽,老B,老C,你吃饭了么?B:我和老C一起去吃火锅,你吃了没?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C:是啊,老A一起去吧,咱几个好好喝一顿。上次叫你,你却有事没来。A:好啊,我最喜欢吃火锅了,最好辣一点,因为我是四川人。B:附近有一家川妹子火锅店,上次我和D去吃,就觉得很辣。C:真巧,我家祖籍也在四川,你是四川那儿的?A:...... B:...... C:...... 而你可以用一句话说出这段对话“B和C约了A去吃四川火锅。”一

段对话,写出了一个必须要告诉读者的剧情。那你便直接用文字来描写出来这个必须的剧情。将对话“需要展现出来的元素”、“必须的剧情”,转化为文字记述。至于情节平淡无奇,需要讲述的是如何将情节写精彩,这就涉及很多知识,譬如主角性格的塑造,反派的塑造,譬如情节的曲折,譬如塑造高潮等等。这里先不展开,以后在详细整理

小说教学人物对话艺术:小说人物对话

小说教学人物对话艺术 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往往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要想把人物形象逼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读出人物的轮廓 所谓“读出轮廓”是指开始要把课文通读几遍,对课文内容和文中人物有个大体了解,知道每个人怎么样.读出人物轮廓是读好对话的第一步,这是基础. 二.要读出人物思想感情 所谓读出人物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读出来. 方法之一提示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指导学生读《桥》中的人物对话 1、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两句话展现给我们的人物形象是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

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方法之二启发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通过加提示语进 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这一种启发,说到底是要学生“进入角色”,即透过全文、透过标点和提示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最重要的。 三、读出“话外音” 有些课文的人物对话往往是一语双关。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先生说“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样的句子先让学生理解话中还有什么话,懂了再读,或老师示范,让学生“看老师”读,通过听老师读,去体味话中的话来。 四、读出人物的身份 有些课外阅读中的人物对话,朗读时提醒学生说话人的身份,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问妻、妾、客三人同一个问题,三个人的身份不同,回答问题时的语气就自然有区别。我这样一提醒学生就明白妻偏爱邹忌,读时应充满自信,语气坚定;妾害怕邹忌,读她的话时,就应该有些畏缩,语言里没有自信;客人

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生)

一、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 1、说话人(某某说)在说话内容的前面××说:“……,……。” 2、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后面“……,……。”××说。 3、说话人在说话内容的中间“……,”××说,“……。” 二、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在□里加上标点符号。 (1)小槐树好奇地问□“爷爷,我有年轮吗□□ (2)“有啊!”老槐树回答说□□不过,你的年轮只有七圈,因为你才七岁。” (3)“没想到年龄还能记录年景哩□□小槐树高兴地说。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5)□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6)□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三、例句 1.说话人在后面——“......,......。”××说。 例①“波莉,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勒兰问。 例②“我不想让你们生我的气。”她又温柔地说。 例③“你的脑袋是出毛病了吧?”勒兰郑重其事地说。 2.说话人在中间——“……,”××说,“……。” 例①“我就知道只要你用心找,就一定会找到牛蛙的。”勒兰开心地叫着,“波莉,你干得真漂亮!” 例②“好啊,”勒诺拉回答道,“我们可以让波莉马上消失掉。” 例③“捻开它的舌头?”勒兰惊叫着,“为什么?” 例④“我在教友联谊会上没有看到你们俩,”她又开始讲话了,“我们到处找你们呢。” 例⑤“别说了,勒诺拉!”波莉有点儿生气,语速很快,“就因为我要和阿加莎还有尤尼斯交朋友,你们就拿我开心,这没道理!” 例⑥“......。”勒诺拉把头一抬,鼻子哼了一声说,“......!” 四、句型练习(造句) 1.“妈妈,你现在在干什么?”我好奇地问。

2.“妹妹,再见了!”我依依不舍地说。 3.“再见了!我的朋友!”小红说,“我会想你的。” 4.“我能下去玩儿吗?”美朋说,“求你了!” 五、给下列对话加上标点符号: 1. 妈妈说请你帮我拿剪刀来 2.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问道 3. 他大声喊道不要过来 4. 你这个字写得真好老师表扬道 5. 同学们请安静老师挥了挥手说请班长读读他的作文 6. 今晚早点睡妈妈吻了吻我笑着说我们明天去看望外婆 7. 这道菜看起来很好吃爸爸咬了一口赞美道实在太棒了 我发现啦! 提示语不仅仅只有“说”,“问”、“回答”、“叫嚷”、“喊”等后面都可以跟话语! 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可以在后,可以在中间。提示语后的标点是有变化的。 提示语在前面:先加冒号号,后加双引号。 提示语在后面,先加双引号,后加句号。 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引号内如果是抒发感情,打感叹号,引号内如果是疑问的,打问号,引号内如果为陈述句,句子后打句号。

简析红楼梦人物对话语言特色

浅析红楼梦人物对话语言特色 【摘要】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中某些次要人物的对话主要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或者是为了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堪称典范。 【关键字】红楼梦对话思想性格语言特色 《红楼梦》[1]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2]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可谓不胫而走矣。”此后,《红楼梦》更以其出色的艺术形象、纷繁而有条理的艺术结构、炉火纯青的语言、丰富深刻的意蕴和包罗万象的文化,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小说的语言,由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言组成。通常的情况是,叙述人语言在数量上比较多,对语言风格起主导作用。《红楼梦》则不同,人物语言(主要是对话,也包括少量的内心独白)例外地占了大部分篇幅。 一、直截了当的表达效果 这一类对话简单直白,容易让人理解。让人物直截了当的把心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对于任何作家来说是很容易的。难的是把这类对话放在适当的语境中,能够使简单的内容在最适当的情况下发挥无穷的作用。这就需要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了。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第一女主人公,位居金陵十二钗之首。如西园主人说:“以情言,此书黛玉为重。”[3]在大观园内,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纯真率直。和八面玲珑、面面周到的宝钗形成对比。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到黛玉处,她“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

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了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这是典型的林黛玉式的语言。这里,黛玉所看中的并不在于宫花的精巧与否,透过这件事,她想得到的是与贾府其它姑娘一样平等不受歧视的地位。她心直口快,爱恼就恼,从未想到过这样做的后果。周瑞家的,此时“一声也不敢言语”,但过后呢,又会如何?黛玉的喜怒哀乐直接表现在她的言辞里,毫无矫饰。晴雯是《红楼梦》中个性特征十分突出的人物,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她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是美丽而又纯洁的,王熙凤曾说:“若论这些丫头,共总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得好。”由此看来,晴雯是大观园内第一个美丽的丫头。但她从未依仗着自己的美丽,像王夫人所诬陷的那样,去勾引宝玉,达到某种目的。她是一棵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绽放在大观园中。她性格火爆,看问题尖锐,往往一针见血。并且她锋芒毕露,眼内不揉沙子。她不止一次揭袭人的短,并且言辞犀利“: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崇崇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对袭人冷嘲热讽,全然不计后果。她无奴颜,无媚骨,对于袭人的巴结奉迎,非常看不起。一有机会便直抒不满。秋纹得了王夫人赏的两件衣服高兴地手舞足蹈。晴雯说:“呸!好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这就和“西洋花点子哈巴儿”的袭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抄检大观园中,袭人“自己先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拣一番。”非常驯服听话。不仅如此,她还欲替晴雯打开箱子。这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咣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了出来。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儿,便紫胀了脸,说道:‘姑娘,你别生气,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原是奉了太太的命来搜查;你们叫翻呢,

解读作品《爱玛》中人物对话-精品文档资料

解读作品《爱玛》中人物对话 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讲述的是一个自命不凡、喜欢一意孤行的、喜欢做媒的富家小姐成熟的过程。是被公认的艺术思想最成熟的一部小说。本文基于语用学的角度上,对《爱玛》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 一、语用学的内涵 对语篇需要在两个层面上的理解把握,即:语言层次和非语言层次。胡壮麟曾经说过“语用知识在建立语篇连贯的过程中是必要的”“语言学用来研究分析文学语言特征的时候,语用学是一个有力的武器”。语言层面主要从语音、语义、结构和句法的角度上出发,而非语言层次则要依赖一些语用的原则,依赖一些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是用来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语用学本质上是一种将语言置于使用的语境中的研究,是一种意义研究。其主要包括语境、会话含义、指示词语、会话预测、会话结构以及言语行为等等,其核心内容是会话含义和礼貌原则。一般来说,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加强故事人物情感的交流。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是作家用来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手段,体现了小说人物的感情态度、心理状态等等,作者为了建立起小说的骨架,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对话,使情结发展到高潮。通过语用学的分析,从小说的对话

中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话语含义,并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人物各自的性格。为了使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结曲折,话语除了按照合作原则展开外,在传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上,不能违背合作原则。这样才能使会话更加的耐人寻味,更加的生动有趣。同时,为了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题,可以从中体现出小说人物的社会权势关系。二、基于语用学角度上分析小说《爱玛》中的人物对话一般情况下,每部小说是由故事情节和人物组成的。而为了使故事栩栩如生,小说描绘的事件中,需要性格鲜明的人物参与到其中。推动故事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人物的对话,它是加强情感交流的基本因素。通过描写不同人物的对话,使小说建立起骨架,从而使情节上升到高潮部分,同时,为了使读者完全沉醉在美妙的语言中,作者通过人物对话使读者更好的了解人物性格。如:小说《爱玛》的第十一章中,丘吉尔和简早就已经订婚了,但是维斯顿夫妇还是以为爱玛和自己的儿子是恋人关系,因此他们大吃一惊,于是,维斯顿先生亲自到爱玛家邀请爱玛,到他家见见维斯顿太太,对话如下: “They soon arrived. Mrs. Weston looked ill. Emma eagerly asked:” What is it, my dear friend? Please tell me what has happened.” 这段话中,为了表达爱玛对维斯顿太太的的真诚关心,话中首先用了一个疑问句,接着用了一个祈使句,这样重复性的表达方式使爱玛的心情溢于言表,两句话不同的形式拥有了相同的语

对话体小说的美学品格

对话体小说的美学品格 摘要:当代作家王朔是一位擅长写对话的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中,对话即叙述、对话即人物、对话即情节、对话即风格。对话除了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幽默风趣的风格,也增进了读者对作家本人真诚、真心和真情一面的理解。 关键词:王朔对话语言风格叙述学 作家王朔是写对话的高手,对话在他的小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叙述学的角度讲,“人物话语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作家用以控制叙述角度和叙述距离、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的有效工具”,“文体学家将人物的话语分为四种表达形式: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这就是王朔的“对话体”小说与一般小说的最大区别。 一、对话即叙述 王朔小说中的叙述人往往是由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来担当,其功能由对话来完成。“对话使叙述者完全让位于人物,把模仿话语推向极端,彻底抹去了叙述的痕迹,把发言权全部交给了人物,并使他占据前台。在这种情形下,作者的影子消退了,好像只存在故事中的人,而不存在叙述人、说故事的人,换句话说,叙述者不介入或很少介入叙事,尽可能不留下讲述的痕迹。“假如对话中伴随着‘他说’之类的导入性词语和‘抬起头来’一类最简略的行动描写,只要不致破坏读者那种正在亲身经历叙述事件的幻觉,那么基本上就达到了‘展示’的效果。”[3]这样写的客观效果是:读者与人物的距离缩小了,只是将当时的场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客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加任何的修饰成分,尽量避免作者的叙述痕迹。 王朔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中,“我”往往只是一个线索人物,关于其他人物或场景的描画并不是通过“我”直接描述,而是通过对话进行“展示”,作者只是把人物对话不加修饰和改变地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这就使读者身临其境,其中的情感变化只能靠作者自己去想象和感受,使小说更像是真实的纪录片,使小说朴实无华,直指人心。这里存在较大的解释空间,令人充满猜测和想象,这构成了王朔的一大风格。 但在多人对话的段落,在省略说话人姓名的情况下就容易混淆,搞不清对话主体,而王朔小说的这一特性,似乎也说明他笔下人物的千人一面,彼此难以区分,这是另一个话题,下面会有论及。 二、对话即人物 语言是表现人物的最佳手段,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对于塑造人物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一个人物形象,其语言可以是他思维的直接表现,也可以是他思维

小说写作写好人物对话的11个技巧.docx

小写作写好人物的11 个技巧 在一本小中,白不是篇幅是地位上,都占据着极其重 要的位置。一段好的白,不会提升小本身的吸引力,能 者回味去,津津道。 取几段我印象深刻的台(大概是因看了影作品格外 印象深刻)一段是《利的游》(原著小《冰与火之歌》)中耶哥蕊特恩斯那句典台 “ Jon snow , you know nothing ”. 另一段是《倚天屠》中无忌周芷若 “芷若,我你一向敬重 ,殷家表妹心生感激 ,小昭是意存怜惜 ,但姑娘却是??却是心刻骨的相。” 最后一段是瑶阿姨的《珠》,康与紫薇那段看雪看月亮。紫薇:你和她看雪看月亮看了一整夜 ,从歌到人生哲学 ,我都没有和你看雪看月亮 ,也没和你从歌到人生哲学。 康:好好好 ,我了我了 ,好不好 ?我不跟她看雪看月亮 , 不跟她了一整夜,不跟她从歌到人生哲学.以 后,我只跟你看雪看月亮 ,整整一夜 ,跟你从歌到人生哲学 ,好不好 ? 聊完,下面正式大家介技巧。 首先明,11 个技巧并不是我的原,而是来自一本,

名字叫做《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 个故事段落》,作 者 Eric Edson. 我从中摘取了对白的技巧,并为了大家阅读 方便,把一些句段中涉及到的“编剧”改成了“作者”,“观众”改成了“读者”,“剧本”改成了“故事”。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如果一段对白缺少冲突,或无法推动情节发展,又或是对白 使情节拖沓,再或是语言精彩但不合时宜,那么这些对白必 须毫不留情的删除。 以下是你在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到的对白创作方法。 1.对白应该推进发生在当下的戏剧冲突 某种程度上,每一个场景都必须推高冲突。对白应该总是正 在进行时的戏剧化拉锯战的表达,即使在安静的场景下。你 的场景构思应该做到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各怀目的,并且每 一个人物都必须试图从和他人的对话中马上获得自己想要的 东西。 举例,一对母子,儿子斯宾塞,母亲弗兰。 斯宾塞拐到路边的小镇银行门前,停下车。但是弗兰没有下 车,她把脸埋到他的背后。 弗兰:“我曾发誓绝不再回来。”斯宾塞:“家乡很酷”。弗兰很不情愿的下了车。看看这地方,没有黑帮,没有涂鸦,连空 气都这么干净。他轰了把油门。弗兰把手搁在车手把上,很 不情愿的看着儿子离开。

小说对话技巧详谈:引号开头对话流

小说写作对话技巧详谈:引号开头对话流 【网文创作技巧】29、对话技巧详谈:引号开头对话流 一,什么是对话流 对话流就是以大量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和故事的发展,从文章篇幅来看,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对话,就能称之为对话流。 二、引号开头对话流算不算问题 引号开头不算问题,用对话推动情节也不算问题,对话流更不算问题,只要读者愿意看,就不是问题。 算问题的是:如果稍微变化一下对话的使用方法,就能让小说看起来更舒服,更不会有对话推动情节的感觉,那为什么不用呢? 就好像标点符号你一个都不加读者也能够清楚的了解你所说的每个字的真正含义但是如果加了是不是更能让读者轻松简单的阅读呢? 三、对话流的几个常见错误 1、人物身份不明确,由于大量的对话,导致了读者无法了解说话的这些人的具体身份,常见的是三人以上对话,没有任何的人物身份指示 举例: “吃饱了?”————————小明对小红说:“吃饱了?”——————————“小红,你吃饱了吗?” “吃饱了!”————————小红拍拍肚子:“吃饱了!”——————————“吃饱了,小明你呢?” “我们一起上学吧”————“我们一起上学吧”小明拉住小红的手。—————小明点头:“我也吃饱了,我们一起上学吧?” “好的。”—————————小红点点头:“好的。”————————————“好的。” 三种对话,一种是让读者猜,猜说话人的身份,一种是简单直接的点出来,加上动作表情,哪一个让读者更轻松呢?第三种则是把人物身份信息融入到对话里面。 2、对话的标点格式出错,比如表情动作后的对话没有加冒号,之类的 这是小毛病,不过出这种毛病的作者大多为新手,建议增强自己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知识。 3、引号开头的段落太多,导致读者看起来有不舒适感。 也许有作者或者评论者会说,没事,我没这种感觉。 OK,请这些人自己去找本80%以上对话的小说,然后花点时间,把所有的对话都改成引号开头,再去读看看。

小说人物对话常用语汇总

小说人物对话常用语 避免篇幅过长,只简单总结一点对话常用语。 本文的亮点在于目录的分类整理方法。 后面还有语言逻辑和修辞手法。 目录 一、见面和介绍、离别 (3) 1.见面和介绍 (3) 2.离别 (4) 二、询问 (5) 1.询问情况 (5) 2.询问内容 (7) 3.询问方法 (8) 4.询问原因 (8) 5.询问是否 (9) 三、肯定、否定 (10) 1.肯定 (10) 2.相信 (11) 3.同意、赞同 (12) 4.知道、理解 (13) 5.否定 (14) 6.拒绝 (16) 7.阻止 (17) 8.不相信 (18) 9.不确定、不知道 (20) 10.不理解、不明白 (21) 11.犹豫直说 (23) 四、喜欢和表扬、讨厌和批评、无所谓 (23) 1.喜欢、表扬、赞赏、欢迎 (23) 2.讨厌、不喜欢 (25) 3.批评、抱怨 (26) 4.自责 (28) 5.反驳和解释 (29) 6.轻视和看不起 (29) 7.无所谓、不在乎 (30) 五、高兴、生气和伤心、担心和害怕、安心和安慰 (31) 1.高兴 (31) 2.生气、伤心、烦恼、痛苦 (31) 3.担心和害怕 (32) 4.安心和安慰 (34) 六、惊讶、紧张、消沉、害羞 (35) 1.惊讶、意外 (35)

2.紧张、着急、赶快 (35) 3.消沉、疲惫、发呆 (36) 4.害羞、丢人、开玩笑 (36) 七、请求、要求和建议、被迫无奈 (38) 1.请求 (38) 2.建议和要求 (39) 3.被迫无奈 (40) 八、关心和帮助、感谢和道歉 (41) 1.关心、在意、怜悯 (41) 2.帮助 (42) 3.努力和鼓励 (43) 4.一起、合作 (44) 5.不管、不在意 (44) 6.感谢 (45) 7.道歉和原谅 (46) 九、因果、推测、打算、期待、想起和忘记 (48) 1.原因、结果、条件、目的 (48) 2.推测、猜想、觉得 (49) 3.打算、尝试 (51) 4.想要、期待、约定 (52) 5.比较和选择 (54) 6.想出、想起和忘记 (54) 十、成功和失败、幸运和机会 (55) 1.做到、成功、结束、满意 (55) 2.做不到、失败、失望 (56) 3.幸运与糟糕、机会得失、巧合 (57) 十一、邀请、到家里、吃饭 (58) 1.邀请 (58) 2.到家里 (58) 3.吃饭 (59) 4.招待 (59) 十二、说话、动作、时间 (60) 1.说话 (60) 2.动作 (63) 3.表情 (65) 4.时间 (65) 5.让步、当做和如同、程度和频度 (67) 十三、语言逻辑 (68) 十四、修辞手法 (73)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对话的翻译简析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对话的翻译简析 陈静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1400 [摘要]通常来讲优秀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文字语言方面的享受,还能够以文学视角展现特定时期的社会现 象,让人们从中感知历史社会的变迁。而《了不起的盖茨比》简称“《盖茨比》”就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小说作品,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各国文学界的较高关注,而作家司各特也因该部小说获得了美国爵士时代作家的称号,该小说则跻身美国百年经典小说第二名。可以说小说的成功以及广为流传与其翻译紧紧相关,本文基于此就该小说中人物对话的实际翻译给与一定的研究,从小说简介着手分析,然后具体就人物对话的实际翻译进行详细研究,以期为后续关于“《盖茨比》”以及小说翻译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物对话;《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翻译 [作者简介]陈静(1982-),女,重庆永川人,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育。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刚刚从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走出来,而战争之后的美国可以用喧嚣年代来形容,其经济在当时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形式,国内矿产以及汽车制造业和交通建筑业等均已经崛起,经济的发展为当时美国人带来了较好的生活条件,而对于个体成功的评断也转换为了其拥有的财富数量,享乐主义时代悄然到来。“《盖茨比》”正是在该种环境下被创作出来,该部小说是著名作家司各特的代表作,作品传入到中国引起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而该部作品之所能够享誉世界正是因为其翻译作品的优秀。 一、“《盖茨比》”概述 著名作家司各特于1925年创作了“《盖茨比》”小说,以美国长岛和纽约作为小说背景,主要描写了美国社会阶级中上层白人黛茜以及盖茨比之间的故事。而该故事通过以第三人尼克的角度来讲述两位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以及梦想。具体来讲尼克从美国西部来到了遥远的城市纽约,正好在主人公盖茨比附近居住,而主人公盖茨比在和尼克相识之后,向其吐露了一个秘密。原来年轻时的盖茨比对一个名叫黛茜的美国姑娘一见倾心,但是两人在交往之后黛茜并没有真正嫁给盖茨比,反而是成为了纨绔公子哥汤姆的妻子,但是黛茜在进入上流社会之后婚姻生活并非幸福美满,因为其丈夫汤姆拥有了其他情妇。而主公人盖茨比在了解了黛茜婚后生活情况下不择手段地成为了一个富人,但是即使这样他与黛茜也并未走在一起,甚至是想要为了黛茜去顶罪,但是黛茜早已将两人的爱情抛却,最终盖茨比的爱情以及美国梦都随着其死亡而破碎。 二、探析“《盖茨比》”小说人物对话翻译 可以说“《盖茨比》”小说流入到中国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在该部小说中除了通过利用小说人物来展现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具体故事事件之外,还利用小说中实际对话来具体将人物性格给与良好刻画。与其是小说中展现的人物对话是小说人物的自我表白,不如说是作者在向每一个阅读的文学爱好者展示一个真实自我。在该部小说的翻译作品中,如何将小说的思想精髓以及文化内涵充分的表现出来就需要翻译者抓住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而怎样呈现原著对话也成为现今众多翻译者的重要研究课题。通常来讲将小说中人物之间对话给与良好翻译,一方面需要严格尊重原著对话含义,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到不同读者的实际阅读状况以及阅读习惯,从这两方面来讲对小说中人物之间对话的翻译工作实属不易。下面就“《盖茨比》”小说中人物之间对话翻译通过举例方式给与具体分析阐述。 (一)人物个性的特征展现 我国著名学者孟子曾道,“发于声而征于色”。一个优秀小说人物的实际展现不仅仅是需要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情怀,还需要将这种思想情怀通过声音以及话语实际传达出来,让阅读者以及观看者真正感受到。如果没有将小说的对话加工良好,那么小说人物即使具有再崇高的精神,阅读者也是茫然不知。“《盖茨比》”小说中则将人物之间对话给与了良好翻译,通过较好翻译还原了小说人物真实个性。 例如小说中黛茜的一些对话:(1)“I told her that I had stayed in Chicago for a day,a dozen or so,on the way to the East.How a dozen people friend asked me to say hello to her.”该句翻 译为“我告诉过她我需要在去东北的途中停留芝加哥一日,数十个朋友让我同她问好。”(2)“The whole town is desolate. 39 DOI:10.16412/https://www.360docs.net/doc/679718528.html,ki.1001-8476.2016.30.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