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乙肝疫苗的研制生产过程、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

重组乙肝疫苗的研制生产过程、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
重组乙肝疫苗的研制生产过程、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

时间:

地点:

主讲:胡永珍

参加人员:

内容:重组乙肝疫苗的研制生产过程、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

国际上先后研制出了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和第二代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第一代乙肝疫苗主要运用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提取纯化出的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先后经过减毒处理和添加佐剂后注入人体预防接种。但是由于对血源性疫苗安全性存在顾虑,人们进一步着手开发第二代乙肝疫苗,也就是基因重组疫苗。第一步是分离目的基因,获得目的DNA片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从细胞基因组中分离,二是人工合成。第二步是将DNA片段和载体在体外连接重组,成为重组DNA分子,多采用连接酶的方法连接。第三步是基因克隆,即将重组体DNA分子,引进合适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酵母)中增殖。根据所用载体的不同,可选用转化(以质粒作载体时,重组体DNA分子以此种方式进入感受态的宿主细胞,以获得转化子菌落)、转染(λ噬菌体作载体时,构成的重组体DNA分子,以此种方式进入宿主细胞,可转染得到噬菌斑)、转导(λ噬菌体DNA与外源DNA组成的重组体DNA分子,与噬菌体蛋白组装成具有感染力的噬菌体颗粒,即人工包装的噬菌体颗粒,引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往宿主细胞引入重组体DNA分子。第四步是目的基因克隆的筛选与鉴定,即从大量携带重组体DNA分子的细胞中分离出带目的基因的细胞。因为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获得重组体DNA分子,为了获得摄取了重组体DNA分子细胞,需经筛选,才能将其与未摄取重组体DNA分子的细胞区别开来,并作进一步鉴定。筛选含有重组体DNA分子细胞的方法,一般都是以载体DNA及目的基因的遗传标记及分子特征为依据,并结合受体细胞的基因表型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许多质粒都具有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性标记,因此,在含有一定浓度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可以很容易地把摄取了重组体DNA分子,因同时也获得了抗生素抗性的细胞辨认出来。但药物筛选只是一个方面,依据它只能判断质粒载体是否进入了受体细胞,还不能确定受体细胞是否摄取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体DNA分子。

对于重组体DNA分子的鉴别,通常是在抽提出重组质粒DNA后,用凝胶电泳法或电镜观察其分子大小,用限制酶酶解,观察其酶切图谱进行。还可采用菌落原位杂交法来进行鉴定,即将菌落从最初生长的平板上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用碱裂解滤膜上的菌落,使DNA分子游离,变性,并固定在滤膜上,随即用同位素标记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DNA或RNA探针杂交,最后通过滤膜的放射自显影鉴定菌落,并从最初生长的平皿上挑选出放射自显影呈阳性的菌落。第五步是基因表达,这是指宿主细胞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外源DNA在宿主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表达生成的产物(蛋白质),最好在细胞内不被分解,而分泌到细胞外面。表达产物若为较小的多肽,或是对细菌蛋白酶极为敏感的蛋白质,形成后,通常即被迅速降解。为了保证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能分泌到细胞外而不被降解,通常可以把外源基因插入在载体的某些结构基因中间,在这种情况下,表达产物是融合蛋白质,融合蛋白质可以抵抗内源蛋白酶的降解,又可以在细胞信号肽的引导下分泌到细胞外。最后,利用发酵工程培养重组与乙肝疫苗的工程菌理化性质从热稳定性方面说酵母源乙型肝炎疫苗37℃保存1周不改变其免疫原性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45个氨基酸的多肽,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备,使用直接注射的方法打入静脉。这45个氨基酸分别编码了三个抗原表位(所谓表位,是一串大于9个氨基酸的多肽,是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反应的最小多肽片段):,HBscFv等电点理论值为8.5 1,实验值为7.3~8.1(就是抗体)综上所述,用基因工程法生产乙肝疫苗要先后将过获取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培养工

程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分离纯化、产品多项性质的初步检测、成品化处理(如添加佐剂、抗生素、除菌)、成品检测鉴定、包装几个步骤。对产品多项性质的检测对于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尤其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1)血源性乙肝疫苗:此疫苗是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故称血源性乙肝疫苗。它的制备步骤大致是:采用高滴度HBsAg阳性携带者血液,分离出血浆并除去其中有感染的HBV颗粒后,再将HBsAg予以浓缩与纯化,充分灭活,以消灭其中可能存在的一切已知病毒和消除HBsAg表面可能存在的全部宿主蛋白,然后添加佐剂及防腐剂而成。为确保疫苗的安全,每一阶段均取样做无菌试验、热源试验及动物安全试验等,以检查疫苗中有无其他病原体及血液中的抗原物质。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均已获得解决。(2)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研制重组DNA乙肝疫苗,曾先后研制过大肠杆菌系统、啤酒酵母细胞系统、哺乳动物细胞系统和牛痘病毒系统的重组乙肝疫苗。目前多用酵母基因的重组疫苗。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应答特点与血源性乙肝疫苗基本相似,且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3)含前S 蛋白的乙肝疫苗: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源性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均只含HBsAg蛋白,当证实S蛋白能增强HBsAg的免疫应答后,又注意到单纯只含HBsAg蛋白的疫苗对血液透析病人与新生儿免疫效果较差时,遂生产出添加前S蛋白的酵母源性重组乙肝疫苗,它确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乙肝疫苗首先要选择表达HBsAg的载体系统。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若选用细菌为基因表达载体,即使使用强启动子,也不能得到大量具有免疫原性的基因表达产物。这可能是由于原核表达系统中不能进行糖基化修饰,或者原核细胞环境不适合专性寄生于真核生物的乙肝病毒包膜蛋白表达,故应选用真核表达系统。选用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宿主系统,因其具有丰富的膜结构和细胞器的特点,既可使蛋白以分泌形式表达,又可以使蛋白糖基化变为活性形式。克隆载体构建时,将编码HBsAg的基因(野生型adw)添加到酵母酒精脱氢酶Ⅰ(ADHⅠ)的启动子之后。如图1 所示构建载体。[6] 将质粒转化至酵母菌中,通过HBsAg抗体与酵母菌积累产物HBsAg之间的特异性反应筛选出成功转化的菌体。对筛选出的菌体进一步发酵培养,摸索合适的基因工程菌培养条件,使产物尽量高效积累

工厂生产用原材料管理办法

工厂生产用原材料管理办法 1.目的 加强原材料的生产管理,提高材料综合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全厂生产用原材料的管理。 3.术语 无 4.引用文件 5.职责 5.1材料科负责原材料年度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月度采购计划的实施、合同签订、储运、调拨、结算、考核、控制、管理及质量异议的协调。负责原材料年、季、月度需求计划的提报、材料的接收、仓储管理及使用信息的反馈、协调、解决。 5.2生产科负责原材料年度采购计划的核实和季、月度需求计划的提报、材料的接收、使用前的校验、仓储管理及使用信息的反馈等相关过程配合。 5.3技术准备科负责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审核、修改、材料排样的审批。 5.4质检科负责原材料使用前的校验及生产过程的检验,提供检验结果。 5.5生产车间负责原材料使用过程中质量信息的反馈。 6.管理内容和规定 6.1工作流程图,见附件1

6.2为指导采购,满足生产要求,材料科必须根据生产科提供的工厂年度经营计划和季、月度生产计划,按材质、规格核算出原材料需求数量,在工厂年度经营计划下达5日内向福田公司生产管理部材料科提报《年度材料需求计划》,在生产科提供的季度生产计划下达4日内向福田公司生产管理部材料科提报《季度材料需求计划》,在生产科提供的月度生产计划下达3日内向福田公司生产管理部材料科提报《月度材料需求计划》,并核实当月用料到位情况。 6.3根据月度生产用料需求,及时与福田公司生产管理部材料科办理材料交接手续,交接时要求福田公司生产管理部材料科提供质量证明书。原材料入库后,材料科必须严格按防潮、防锈、防腐、防蚀、防盗等仓储管理制度执行。 6.4原材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质检科参照质量保证书对主要参数进行理化及性能指标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无质量证明书拒绝使用,每月可对外观件用料抽查化验1-2次。 6.5材料科依据生产计划及排样所标明的材料规格、数量与备料车间办理出库手续,生产时必须做到先进先出,先开单后领料。每月原材料会计及库管员要进行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对积压物资要进行分析上报。 6.6备料车间在开启卷板外包装及开平过程中,如发现有锈蚀、划伤、波纹、板厚超差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通知材料科,由材料科会同质检科、生产科、技术准备科等单位一起现场确认,确属质量问题,由备料车间填写《原材料质量(数量)异议报告单》,按程序审批后,由材料科与福田公司生产管理部材料科协调。备料车间应对有问题的原材料样品、包装批号材质单等原始记录保管好,以备福田公司生产管理部材料科及钢厂等相关单位调查。 6.7冲压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因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不能继续生产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到现场确认后,由质检科填写《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报告单》,并组织对原材料进行化验,确定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由材料科与福田公司生产管理部材料科联系,冲压车间与备料车间、材料科办理退库手续,车间应对有问题的原材料样品、成型件、原始记录保管好,等待问题解决后,由材料科通知方可将废件处理。

萜类化合物

一、萜类化合物概述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4]。萜类化合物中的烃类常单独称为萜烯。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烯的形式存在外,还以各种含氧衍生物的形式存在,包括醇、醛、羧酸、酮、酯类以及甙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估计有1万种以上,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 萜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以异戊二烯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异戊二烯单位数目的不同为标准来进行。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n≥2),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则称为二萜(图1),以此类推[4]。倍半萜约有7 000多种,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类[5]。二萜类以上的也称“高萜类化合物”,一般不具挥发性[6]。此外,有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不同的碳环数,因此又进一步区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其中,单萜和倍半萜及其简单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而二萜是形成树脂的主要成分,三萜则以皂甙的形式广泛存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4]。常见含萜类化合物的植物类群有:蔷薇科(Ros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萝科(Asclepi-ad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科(Ericaceae)、木犀科(Ol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胡椒科(Piper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芸香科(Ru-t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松科(Pi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桃金娘科(Myrtaceae)等[7]。 1陈晓亚,叶和春.植物次生代谢及其调控.见:李承森主编.植物学进展(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93~304 2杜近义,胡国赋,秦际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态学意义.生学杂志,1999,16(5):9~10 3陈晓亚,刘培.植物次生代谢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生命学,1996,8(2): 8~9 4肖崇厚主编.中药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23~37 5Bohlmann J, Gilbert MG, Rodney C. Plant terpenoid synthases: Molecular biolog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Proc Nati Acad Sci,1998,95(8):4126~4133 6Langenheim J H. Plant resins. Am Sci,1990(78):16~24 7 谷文祥,段舜山,骆世明.萜类化合物的生态特性及其植物的化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学 报,1998,19(4):108~110 二、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原材料使用及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原材料使用及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第一章:原材料明细 婴儿纸尿裤、纸尿片的组成材料主要为:非织造布、进口原生纯木浆、高分子吸水树脂(SAP)、湿强纸、仿布防漏流延膜、热熔胶、左右腰贴、前腰贴、弹性PU等。 一.原材料使用要求:所有原材料外观应洁净,无油污、脏污、蚊虫、异物;并且符合环保要求;无毒、无污染、材料可降解;卫生指标符合GB15979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要求。 二.原材料使用明细: 非织造布:主要用于产品的面层、直接与婴儿皮肤接触、可选的材料有无纺布或竹炭纤维; 进口原生木浆:主要作用是快速吸收尿液;可选材料主要为原生针叶木浆。已经考察的品牌有美国的石头、白玉、惠好、IP、瑞典的女神、俄罗斯的布阔等; 高分子吸水树脂:主要作用是吸收、锁住水分;主要选择日本住友和德国巴斯夫; 湿强纸:卫生包装用纸,含有湿强剂;主要用于包覆绒毛浆和SAP的混合物,便于后续工艺以及防止吸收体分解; 仿布防漏流延膜:主要用作产品的底层;防止尿液渗漏污染衣物或床上用品;主要参考的材料是台湾的复合透气流延膜; 热熔胶:用于任意两种材料的复合;主要选用德国汉高的产品或国民淀粉; 左右腰贴和前腰贴:主要用于婴儿纸尿裤上、让产品具备一定的形状;主要采用美国3M公司产品; 弹性PU:主要作用是让产品更贴身、防止尿液后漏;首选产品为美国3M 弹性PU 。 第二章: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 木浆拉毛——SAP添加——湿强纸包覆——吸收体内切——面层复合——前腰贴复合——底膜复合——左右贴压合——主体折合——产品外切——三折——成品输送——包装——装箱——检验入库——结束 二.流程说明 木浆拉毛:原生木浆经过专用设备拉毛成为绒毛浆;才具备快速吸水的能力; SAP添加:准确控制SAP的施加量,使其均匀混合在绒毛浆里,增加吸收体的吸水速度;利用SAP的锁水特性使混合物吸水后不会反渗; 湿强纸包覆:为了工艺的流畅性以及吸收体的整体性,利用湿强纸的特性对绒毛浆和SAP的混合物进行包覆; 吸收体内切:对经过湿强纸包覆的混合装物体进行分切;使其具备吸收体的形状; 面层复合:将面层材料(无纺布或竹炭纤维)用热熔胶复合在吸收体上,是吸收体不直接与皮肤接触; 前腰贴复合:在底膜和吸收体符合前,为了工艺的流畅性首先把前腰贴复合在底膜上; 底膜复合:利用热熔胶将底膜复合在吸收体上; 左右贴压合:利用压力将左右贴复合在底膜和面层上; 主体折合:将吸收体以外的部分折合在吸收体上,方便后续工艺进行; 产品外切:根据产品规格对产品进行分切; 三折:对分切后的产品进行折合,方便后续包装; 成品输送:将分切后的产品输送到包装部位; 包装:将三折后的产品按照一定的数量装入包装袋; 装箱:将包装后的产品装入纸箱。 检验入库:入库前对产品进行最后一次检验;合格后入库。 流程结束!

化工原料性质

化工原料的化学性质培训教案 1.二甲基亚砜: 外观: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或晶体,无味或微有气味。 化学性质:二甲亚砜还原生成甲硫醚。受强氧化剂作用氧化成二甲砜; 2.二甲基亚砜与酰氯类物质如氰尿酰氯、苯酰氯、乙酰氯、苯碘酰氯、亚硫酰氯、硫酰氯、三氯化磷等接触时,发生激烈的放热分解反应。与硝酸结合,生成(CH3)2SO·NHO3。与碳酸钡作用可使二甲基亚砜再生。与浓氢碘酸作用,生成二甲硫磺化合物。 3.二甲基亚砜有吸水性,用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2.S,S酒石酸 性状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 酒石酸(tartaric acid),即,2,3-二羟基丁二酸,是一种羧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葡萄和罗望子﹐也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作为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可以使食物具有酸味。酒石酸最大的用途是饮料添加剂。也是药物工业原料。在制镜工业中,酒石酸是一个重要的助剂和还原剂,可以控制银镜的形成速度,获得非常均一的镀层。 DL型酒石酸为无色透明细粒晶体,无臭味,极酸,相对密度1.697。熔点204~206℃,210℃分解。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乙醚,不溶于甲苯。酒石酸在空气中稳定。低毒,其酸性较强,对牙齿有腐蚀性 3. 氨氯地平 性状本品为白色粉末。氨氯地平的别名 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安洛地平;阿洛地平;二氢吡啶磺酸盐; 4.工业二氯甲烷 基本化学性质 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二氯甲烷是无色、透明、比水重、易挥发的液体,有类似醚的气味和甜味,不燃烧,但与高浓度氧混合后形成爆炸的混合物。二氯甲烷微溶于水,与绝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互溶,与其他含氯溶剂、乙醚、乙醇也可以任意比例混溶。二氯甲烷能很快溶解在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甲酰胺、环己胺、乙酰乙酸乙酯中。纯二氯甲烷无闪点,含等体积的二氯甲烷和汽油、溶剂石脑油或甲苯的溶剂混合物是不易燃的,然而当二氯甲烷与丙酮或甲醇液体以 10 :1 比例混合时,其混合液具有闪点,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2%~15.0%(体积)。二氯甲烷是甲烷氯化物中毒性最小的,其毒性仅为四氯化碳毒性的 0.11%。如果二氯甲烷直接溅入眼中,有疼痛感并有腐蚀作用。二氯甲烷的蒸汽有麻醉作用。当发生严重的中毒危险时应立即脱离接触并移至新鲜空气处,一些中毒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或消失,不会引起持久性的损害。[2] 毒理学资料 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吡嘧磺胺原料理化性质和危害概况

吡嘧磺胺原料理化性质和危害性 一、甲苯 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有强折光性。能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866。凝固点-95℃。沸点110.6℃。折光率1.4967。闪点(闭杯) 4.4℃。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体积)。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高浓度气体有麻醉性。有刺激性。 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该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4、泄露应急处理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

项目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1)真实密度(密度) 岩石在规定条件(105土5)℃烘干至恒重,温度 20℃)下,单位矿质实体体积(不含孔隙的矿质实体的体积)的质量。真实密度用ρ t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ρt——真实密度,g/cm3 或 kg/m3; m s——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s——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或 m3。 ??因固 ??测定方法:氏比重瓶法 将石料磨细至全部过0.25mm的筛孔,然后将其装入比重瓶中,利用已知比重的液体置换石料的体积。(2)毛体积密度 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孔隙体 积)质量。毛体积密度用ρ d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ρd——岩石的毛体积密度, g/cm3或 kg/m3; m s——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i、Vn——岩石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体积,cm3或m3。(3)孔隙率 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部孔隙的体积占其总体积的百分率。孔隙率n按下式计算: 式中:V——岩石的总体积,cm3或 m3; V0——岩石的孔隙体积,cm3或 m3; ρd——岩石的毛体积密度, g/cm3或 kg/m3 ρt——真实密度, g/cm3或 kg/m3。 2、吸水性 、岩石的吸水性是岩石在规定的条件下吸水的能力。 、岩石与水作用后,水很快湿润岩石的表面并填充了岩石的孔隙,因此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造岩矿物性质及其组织结构状态(即孔隙分布情况和孔

隙率大小)。为此,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项指标来表征岩石的吸水性。(1)吸水率 岩石吸水率是指在室常温(202℃)和大气压条件下,岩石试件最大的吸水质量占烘干(1055℃干燥至恒重)岩石试件质量的百分率。 吸水率wa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m h——材料吸水至恒重时的质量(g); m 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2)饱和吸水率 在强制条件下(沸煮法或真空抽气法),岩石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水率wsa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m b——材料经强制吸水至饱和时的质量(g); m 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饱水率的测定方法(JTG E41—2005): 采用真空抽气法。因为当真空抽气后占据岩石孔隙部的空气被排出,当恢复常压时,则水即进入具有稀薄残压的

炭素生产原料

2 炭素生产用原材料 生产炭和石墨材料的原料都是炭素原料。由于来源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其化学结构、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能均存在很大差异。按照物态来分类,它们可以分为固体原料(即骨料)和液体原料(即粘结剂和浸渍剂)。其中,固体原料按其无机杂质含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多灰原料和少灰原料。少灰原料的灰分一般小于1%,例如石油焦、沥青焦等。多灰原料的灰分一般为10%左右,如冶金焦、无烟煤等。此外,生产中的返回料如石墨碎等也可作为固体原料。由于各种原料的作用和使用范围不同,对它们也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在炭素生产中还使用石英砂等作为辅助材料。 2.1 固体原料(骨料) 骨料的种类、制造方法及主要特征和用途归纳于表2-1。 表2-1 骨料的种类、制法及主要特征和用途 石油焦的来源 石油焦是各种石油渣油、石油沥青或重质油经焦化而得到的固体产物。由于焦化的方式不同,石油焦可分为延迟焦和釜式焦。目前,石油行业生产的是延迟焦,釜式焦已被淘

汰。 延迟焦化是将原料油经深度热裂化转化为气体烃类,轻、中质馏分油及焦炭的加工过程。其原料一般是深度脱盐后的原油经减压蒸馏所得的渣油。有时还在减压渣油中配有一定比例的热裂化渣油或页岩油。石油焦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渣油的性质,同时也受焦化条件的影响,我国几种主要减压渣油及其所产石油焦的性质列于表2-2。 表2-2 几种主要减压渣油及其石油焦的性质 渣油首先与分馏塔馏出的馏分气进行间接换热,然后经加热炉加热到500±10℃,此温度已达到渣油的热解温度,但由于油料在炉管中具有较高的流速(冷油流速达1.4-2.2m/s),来不及反应就离开了加热炉,使焦化反应延迟到焦炭塔中进行,故这种焦化工艺称为延迟焦化。随着油料的进入,焦炭塔中焦层不断增高,直到达到规定的高度为止。生产中,一个焦炭塔进行反应充焦,另一个已充焦的焦炭塔经吹蒸汽与水冷后,用10-12Mpa的高压水通过水龙带从一个可以升降的焦炭切割器喷出,把焦炭塔内的焦炭切碎,使之与水一起由塔底流入焦炭池中。焦炭池中的焦炭经脱水后即得生石油焦。每个焦炭塔一次出焦约250t,循环周期约为48h。分馏塔是分馏焦化馏分油的设备,为了避免塔内结焦,要求控制塔底温度不超过400℃。同时,还须采用塔底油循环过滤的方法滤去焦粉,提高油料的流动性。延迟焦化的典型工艺流程如图2-1所示。 延迟焦化法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但所得焦挥发分较高,结构疏松,机械强度较差。 石油焦的性质与质量要求 石油焦是一种黑色或暗灰色的蜂窝状焦,焦块内气孔多数呈椭圆形,且一般相互贯通。 对其使用影响较大的有灰分、硫分、挥发分和煅后真密度。 (1)灰分石油焦的灰分主要来源于原油中的盐类杂质。原油经脱盐处理后残留的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1、棒材生产线工艺流程 钢坯验收f加热f轧制f倍尺剪切f冷却f剪切f检验f包装f计量f入库 (1)钢坯验收=钢坯质量是关系到成品质量的关键,必须经过检查验收。 ①、钢坯验收程序包括:物卡核对、外形尺寸测量、表而质量检查、记录等。 ②、钢坯验收依据钢坯技术标准和内控技术条件进行,不合格钢坯不得入炉。 (2)、钢坯加热 钢坯加热是热轧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①、钢坯加热的目的 钢坯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钢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便于轧制;正确的加热工艺,还可以消除或减轻钢坯内部组织缺陷。钢的加热工艺与钢材质量、轧机产量、能量消耗、轧机寿命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直接关系。 ②、三段连续式加热炉 所谓的三段即: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 预热段的作用:利用加热烟气余热对钢坯进行预加热,以节约燃料。(一般预加热 到 300?450°C) 加热段的作用:对预加热钢坯再加温至1150?1250°C,它是加热炉的主要供热段,决定炉子的加热生产能力。 均热段的作用:减少钢坯内外温差及消除水冷滑道黑印,稳定均匀加热质量。 ③、钢坯加热常见的几种缺陷 a、过热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时,极易产生过热现象。钢坯产生过热现象主要表现在钢的组织晶粒过分长大变为粗晶组织,从而降低晶粒间的结合力,降低钢的可塑

性。过热钢在轧制时易产生拉裂,尤其边角部位。轻微过热时钢材表面产生裂纹, 影响钢材表而质M和力学性能。 为了避免产生过热缺陷,必须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b、过烧 钢坯在高温长时间加热会变成粗大的结晶组织,同时晶粒边界上的低熔点非金属化 合物氧化而使结晶组织遭到破坏,使钢失去应有的强度和塑性,这种现象称为过 烧。 过烧钢在轧制时会产生严重的破裂。因此过烧是比过热更为严重的一种加热缺陷。 过烧钢除重新冶炼外无法挽救。 避免过烧的办法: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炉内氧化气氛,严格执行正确的加热制度和 待轧制度,避免温度过高。 ( C、温度不均 钢坯加热速度过快或轧制机时产量大于加热能力时易产生这种现象。温度不均的钢坯,轧制时轧件尺寸精度难以稳定控制,且易造成轧制事故或设备事故。 避免方法:合理控制炉温和加热速度;做好轧制与加热的联系衔接。 d、氧化烧损 钢坯在室温状态就产生氧化,只是氧化速度较慢而己,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氧化速度加快,当钢坯加热到1100-1200°C时,在炉气的作用下进行强烈的氧化而生成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的产生,增加了加热烧损,造成成材率指标下降。 减少氧化烧损的措施:合理加热制度并正确操作,控制好炉内气氛。 e、脱碳 钢坯在加热时,表面含碳量减少的现象称脱碳,易脱碳的钢一般是含碳量较高的优

异丙醇等16种原辅料理化性质

12.4.1. 异丙醇:与水、乙醇、乙醚、氯仿混溶。能熔解生物碱、橡胶等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常温下可引火燃烧,其蒸汽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混合物。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12.4.2. 丙酮: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丙酮在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炸药、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 12.4.3. 三乙胺:系统命名为N,N-二乙基乙胺,是具有有强烈的氨臭的无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微发烟。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水溶液呈弱碱性。易燃,易爆。有毒,具强刺激性。 12.4.4. 氯化铵:为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凉;有引湿性。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是一种强电解质,溶于水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时会有白烟。无气味。味咸凉而微苦。吸湿性小,但在潮湿的阴雨天气也能吸潮结块。粉状氯化铵极易潮解,湿铵尤甚,吸湿点一般在76%左右,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吸湿点时,氯化铵即产生吸潮现象,容易结块。能升华(实际上是氯化铵的分解和重新生成的过程)而无熔点。相对密度1.5274。折光率1.642。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650mg/kg。有刺激性。加热至350℃升华,沸点520℃。 12.4.5. 乙醚: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气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时,在蒸发后所分离残留的过氧化物加热到100℃以上时能引起强烈爆炸;这些过氧化物可加5%硫酸亚铁水溶液振摇除去。与无水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也会发生猛烈爆炸。溶于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类,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7134。熔点-116.3℃。沸点34.6℃。折光率1.35555。闪点(闭杯)-45℃。易燃、低毒。 12.4.6. 绝对乙醚: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气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

最新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辅料的质量控制规程资料

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辅料的质量控制规程 生物制品是采用生物技术制备而成的具有活性的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复杂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来源复杂,可能引入外源因子或毒性化学材料;产品组成成分复杂且一般不能进行终端灭菌,产品的质量控制仅靠成品检定难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和辅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降低制品中外源因子或有毒杂质污染风险,保证生物制品安全有效的必要措施。 本规程是对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料质量控制的通用性要求。 一、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 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系指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生物材料和化学材料。 本规程所述原材料不包括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起始原材料(如细胞基质、 菌毒种、生产用人血浆和动物免疫血清等) 1.分类 按照来源可将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原材料,主要包括来源于微生物,人和动物细胞、组织、体液成分,以及采用重组技术或生物合成技术生产的生物原材料等;另一类为化学原材料,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材料。 2.风险等级分级及用于生产的质量控制要求 根据原材料的来源、生产以及对生物制品潜在的毒性和外源因子污染风险等,将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按风险级别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四级,各级生物制品原 材料至少应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见附表1;对于不同风险级别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充分考虑来源于动物(或人)的生物原材料可能带来的外源因子污染的安全性风险。 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化学原材料,有机溶剂的使用应符合本版药 典附录“残留溶剂检测”的相关要求。 第1级为较低风险的原材料,为已获得上市许可的生物制品或药品无菌制剂。如人血白蛋白、各种氨基酸、抗生素注射剂等。 第2级为低风险原材料,这类原材料为已有国家药品标准、取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并按照我国现行药品GMP生产的用于生物制品培养基成分以及提取、纯 化、灭活等过程的化学原料药和药用级非动物来源的蛋白水解酶等。 第3级为中等风险等级原材料,这类原材料为非药用,包括生物制品生产用培养基成分、非动物来源蛋白水解酶、用于靶向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以及用于 生物制品提取、纯化、灭活的化学试剂等。这类生物制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

服装生产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服装生产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一)生产准备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打版→试板样→封样→制定做工艺文件→裁剪→缝制→确认首件(水洗首缸)→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出运。 (二)面料、辅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发货单详细出现短码/少现象要亲自参与清点并确认大货跟单负责大货的交货日期确定及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及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根据客户确认后的单耗对面/辅料的进行核对,并将具体数据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如有欠料,要及时落实补料事宜并告知客户。如有溢余则要报告客户大货结束后退还仓库保存,要节约使用,杜绝浪费现象。 由于坯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裁剪前,必须根据裁剪用布配料单,核对匹数、尺寸、密度、批号、线密度是否符合要求,在验布时对坯布按标准逐一进行检验,对影响成品质量的

各类疵点,例如色花、漏针、破洞、油污等须做好标记及质量记录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收到样品、原始资料,按工艺要求(参考客人的原样),制作合理的纸板,并做好各种技术工艺的记录,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负责。 按照客户和厂部的规定的样品时间,安排好样衣的生产,并做好几率,遇到做样衣时,工艺单不清楚的地方,要主动向跟单提出或向厂长提出,让他们去同客户商讨,不能自作主张。 认真审核客供工艺单的资料,原样衣,明确了解客户的要求,尺寸,原辅料和配料等,在做给客人的批核样衣时,以便于车间的生产为原则,提示可以简化的车缝的工序。样衣完成后,对比原样品和工

钢材的原材料是什么与生产工艺过程

原材料 钢的源头是铁矿砂,即铁元素(Fe)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纯粹的铁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铁矿砂主要分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三种,这些都是铁的氧化物,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氧化方式。铁矿砂中的含铁量越高越好,理论上铁矿砂中的最高含铁量在72%左右,含铁量在60%以上称为富铁矿。铁矿砂先在熔炉内还原成铁(铣铁),再送入炼钢炉内脱碳精炼成钢,废钢也可在炼钢炉熔炼再生。一般钢铁依使用用途制成性质、形状各异的商品,既所谓的钢铁制品。通常钢铁制品是将铁矿石还原,熔解成铣铁(炼铣),铣铁精炼成钢(炼钢),钢再轧延、加工后制成各种钢铁制品,广义的钢铁制品包含铸铁、铸钢、锻造钢品及钢材加工的制品。 在讨论钢铁的原料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究竟钢和铁有什么不同?是否有不同的成份呢?在日常生活上大家总是把钢和铁联在一起称为“钢铁”,可见钢和铁应该是一种物质才对;事实上,由科学的眼光来看,钢和铁是有少许不同的,它们的主要成份都是铁元素,只是所含的碳元素量不同。我们通常以碳的含量在2%以上的叫“生铁”,低于这个数值的叫“钢”。因此,在冶炼钢铁的过程中,含铁的矿石先在鼓风炉(blast furnace)(高炉)中被冶炼成熔融生铁,而后熔融生铁再放到炼钢炉(steel making furnace)中精炼成钢。 生产钢铁所需要的原料分成四大类来分别讨论:第一类讨论的是各种含有铁质的矿石原料;第二类是煤和焦炭;第三类则讨论在冶炼的过程中用来制造熔碴(sl*g)的熔剂(或称助熔剂flux),如石灰石等;最后一类是各种辅助原料,如废钢料(scrap)、氧气等。 二、铁矿石种类及分布 在理论上来说,凡是含有铁元素或铁化合物的矿石都可以叫做铁矿石。但是,在工业上或者商业上来说,铁矿石不但是要含有铁的成份,而且必须有利用的价值才行。可是,由于很难绝对性的判定一个矿石是否有利用价值,所以在工业上很难订立一个铁矿石的标准。举例来说,欧洲所产的铁矿品质很差,而且含铁量很低,只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好的矿石,所以他们就把这种矿石称为铁矿石;而澳洲目前因为品质好含铁量高的矿石存量很多,所以像欧洲所用的那种矿石在澳洲已经认为毫无价值。那么,在欧洲所使用的铁矿石,在美国就不被钢铁业界认为是铁矿石了。再譬如说,在过去被认为含铁量太低没有利用价值的矿石,由于现在工业技术的进步,发展出许多廉价的方法来富化矿石中铁的成份,于是这些含铁量低的矿石也就成为有价值的铁矿石了。于是,我们归纳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工业上对于铁矿石判定的标准是随着地区性的供求关系、工业技术水准的改变及交通运输的状况而改变的。以目前的标准来看,矿石中的平均含铁量大约在25%以上,才被称为有利用价值的铁矿石。 铁都是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以氧化铁的状态存在的量特别多。现在将几种比较重要的铁矿石提出来说明:(前三种是主要种类) (1)磁铁矿(Magnetite)是一种氧化铁的矿石,主要成份为Fe3O4,是Fe2O3和FeO的复合物,呈黑灰色,比重大约5.15左右,含Fe 72.4%,O 27.6%,具有磁性。在选矿(Beneficiation)时可利用磁选法,处理非常方便;但是由于其结构细密,故被还原性较差。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后即变成赤铁矿。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说明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 (一)、原料的接收 1 、散装原料的接收以散装汽车、火车运输的,用自卸汽车经地磅称量后将原料卸到卸料坑。2 、包装原料的接收: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接收两种。3 、液体原料的接收:瓶装、捅装可直接由人工搬运入库。 (二)、原料的贮存饲料中原料和物料的状态较多,必须使用各种形式的料仓,饲料厂的料仓有筒仓和房式仓两种。主原料如玉米、高粮等谷物类原料,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多采用筒仓贮存,而副料如麸皮、豆粕等粉状原料,散落性差,存放一段时间后易结块不易出料,采用房式仓贮存。 (三)、原料的清理饲料原料中的杂质,不仅影响到饲料产品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饲料加工设备及人身安全,严重时可致整台设备遭到破坏,影响饲料生产的顺利进行,故应及时清除。饲料厂的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磁选设备主要去除铁质杂质。 (四)、原料的粉碎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等条件而定。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艺或二次粉碎工艺。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1 、一次粉碎工艺: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2 、二次粉碎工艺有三种工艺形式,即单一循环粉碎工艺、阶段粉碎工艺和组织粉碎工艺。( 1 )单一循环二次粉碎工艺用一台粉碎机将物料粉碎后进行筛分,筛上物再回流到原来的粉碎机再次进行粉碎。( 2 )阶段二次粉碎工艺该工艺的基本设置是采用两台筛片不同的粉碎机,两粉碎机上各设一道分级筛,将物料先经第一道筛筛理,符合粒度要求的筛

最新中药化学辅导——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辅导——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性状 元素组成:c、h、n(绝大多数含氧,个别含其他元素,如Cl、s)。 ┌ 结晶(多数) │ 形状┤ 无定型粉末(少数) │ └ 液体(小分子且无氧原子,或氧原子以酯键存在) ┌ 有一定的熔点或沸点 │ 熔点┤ 有的有双熔点 │ └ 有的为分解点 ┌ 多数有苦味,少数有其他味觉,如甜味。 │ 其他┤ 挥发性或升华性(液体生物碱或小分子生物碱) │ └ 白色或无色透明体(少数结构中有较长共轭体系的生物碱有颜色。)旋光性 生物碱结构中有手性碳原子或手性分子,则具有旋光性。 ┌ 手性碳原子的构型 │ 影响生物碱旋光性的因素┤┌ 熔剂 |│ ││ ph └ 测定时的┤ │ 浓度 │ └ 温度 生物碱的生理活性与其旋光性有关,一般左旋体的生理活性比右旋体强。 溶解度★★★

溶解性 ┌ 亲脂性 │ │(数量多,易溶于低极性有机溶剂,可溶于极性较大的有机溶剂,难溶或不溶水。) 游离生物碱┤ │ └水溶性 (数量少,易溶于水、酸水和碱水,可溶极性大的有机溶剂。不溶低极性有机溶剂。) 生物碱盐的溶解度和与其成盐的酸有关 沉淀反应★ 生物碱沉淀反应可用于判断中药中是否含有生物碱,以及在生物碱提取分离过程作为追踪手段,还可用于分离纯化生物碱;此外某些生物碱与沉淀试剂反应的生成物具有完好结晶和一定熔点时,可对生物碱进行鉴定。 大多数生物碱能和某些试剂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分子络合物等,称为生物碱的沉淀反应,所用的试剂称生物碱沉淀试剂。

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一般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苦味酸试剂和三硝基间苯二酚试剂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为了避免假阳性反应,反应前先将样品酸性水溶液进行净化处理。 有些生物碱与生物碱的沉淀试剂不反应,如麻黄碱、咖啡碱等与碘化铋钾不反应,故进行沉淀反应一般采用3种以上试剂进行。 显色反应 纯品生物碱单体能与一些浓无机酸为主的试剂反应,生成不同颜色,这种试剂称为生物碱的显色试剂,常用于检识和区别个别生物碱。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物质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如:挥发油、树脂、橡胶以及胡萝卜素等萜类成分中,有些具有生理活性,如:龙脑、山道年和川楝素(驱蛔)、穿心莲内酯(抗菌)、人参皂苷以及甘草酸等 1.萜类的定义 2萜类的结构分类 根据组成分子的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可将萜分成以下几类: 单萜: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它包含开链单萜,单环萜,二环单萜三种。倍半萜: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双萜: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三萜:含有六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以此类推。这些萜类和单萜一样,也有开链和成环之分。 3.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1)形态:单萜、倍半萜—多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 常温可挥发或低熔点的固体。沸点:单萜< 倍半萜(分子量、双键的增加—挥发性降低,熔点和沸点增高—用分馏法进行分离。)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2)味:多具苦味(萜类又称苦味素) (3)旋光和折光性:多具有不对称碳原子,且多有异构体。 (4)溶解度:萜类亲脂性强—易溶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难溶水;具内酯结构的萜类—溶于碱水,酸化析出(用于分离纯化); 萜类对高热、光和酸碱较为敏感,或氧化,或重排,引起结构改变。 (二)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 3.脱氢反应 4.分子重排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研究进展 萜类化合物是所有异戊二烯聚合物和衍生物的总称。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可将常见萜类化合物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和多萜,每类再根据基本碳链是否成环及成环数的多少进一步分类。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烷型和乌苏烷型,其代表化合物分别是齐墩果酸(OA)和熊果酸(UA)及其衍生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30个碳原子组成。 1理化性质 齐墩果酸(别名土当归酸,oleanolic acid OA)和熊果酸(乌索酸,ursolic acid,UA)是五环三枯类化合物,为两个同分异构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据不完全统计,

EVA配方及原料性质介绍

EVA配方及原料性质介绍 一、EVA 三超塑烯(EVATHENE) ------------- 乙烯醋酸乙烯脂树脂(ETHYLENE-VINYL ACElA TE Cop-OLYMER RESIN)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建国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燮化所生成的产物,EVA . 二、EVA的作用、 EVA在鞋材类种是首选材料,具有柔软性,流动性,分散性;易成型不易变形、强度大,比重轻,耐酸等性能 在鞋底材料中主要用於: 1, -------------------------------------------------------- 鞋舌:先将EVA剖薄与布料合贴裁断烘烤冷模压完全冷却取出,即成、 修边,鞋舌因其形状不同一般,故模具与众不同。且采取冷模压焉好(先烘烤)2鞋垫:先将EVA剖薄舆布料合贴一一裁断一一烘烤一一泠模压----------- 裁断,修边 3, 电辅料,一般硬度较硬. 4, EVA经加工后裁断为鞋半成品,直接与橡胶组合为大底 5, EVA经加工后,中底成型PHLONG,再舆橡胶底组合为大底 6, EVA经加工成型直接作为鞋底使用 乙EVA经加工裁断直接作焉鞋底使用EVA底应具有耐磨性 乙EVA可以用於鞋头其它缓冲片,使成品鞋具有柔软舒适之感 三、EVA性能: 1 EVA性能主要是由原材料之物性决定,原构料物性指标为:乙酸乙烯含量用VA表示含量 太大.不易定型,主要是因焉其溶点随VA含量的增大,溶点反而降低,EVA可分为固态与液态两种VA超退80%常温下软化为液态,: 2由于EVA本身有其具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各方面的物性要求,有时要用到橡胶,PE, PVC,轻质塑较等来改善EVA产品性能 3 EVA,PHYLONG(中底)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1)硬度(2)拉力(3)延伸率⑷撕裂强度(5)比重(6)收缩(7)剥离(8)压缩⑼ 耐磨(A , NBS 7m /m厚斩成圆,B, DIN 8m /m厚斩成圆,C,阿克隆3m/m厚贴圈)(10)耐曲折(11)耐黄度(3小时,6H,12H)(12)耐寒(13)耐水解(14)粘著力;(15)UV照射遇烤箱,无缩水,无发泡现象 四、EVA配方:不良原因:80%是品质系统,20%是员工不遵守规定(a)运用QC七大手法.(1)数据与查检表,(2)柏拉图,(3)物性要因图:(4)散布图,(5)图表与管制图,(6)直方图,(7)层别法,(b)实验目的:(1)找出最佳制程僚件(2)找出最短暗同(3)找出最小成本(降低成本): EVA配方分四个部分: 1, 主料:EVA 塑胶:630 (1 5-17 % ), 631 (19 — 21% ), 460 (17- 19% ), 462 (21 % ), 5540 (40% )、634 (25 % )、218 (16-18% ), 1188 (19% ), 2288 (21 % ), 3388 (22 % ) ' 2628%) 2, 辅料:填充剂,改质塑胶,橡胶 1, 填充剂:RB500' RB510' Caco3' TA1250' Mgco3(D43 MgcO3)43 2, 改质塑胶:PE, PVC等 3, 橡胶:NBS , IR等 3, 药品⑴分散剂:T4 , Ba粉,A42,分散助剂; 4 , (2)润滑剂:硬脂酸锌、硬脂酸ST, (3)抗氧化剂:KB(BHT)防止EVA、橡胶老化

原材料管理办法

原材料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利用现有材料库的贮存空间,加强在库原材料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材料在贮存过程中不受损或变质,特拟定本试行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模块分厂的原材料领用、备料、发放、账目管理、超期返库、不良品的管理、在线材料管理、试验材料管理、回收材料管理以及原材料消耗统计、分析等。 3.工作内容 3.1领料 领料范围:分厂内所需的生产材料(包括屏),维修设备所需的备品备件,办公用品及分厂所需的其它物品。 领料原则:及时准确无误 3.1.1领料员根据生产计划和周计划进行领料,满足原材料的最低储备(保证2-3天的生产用量)。 3.1.2领料员在领料前确认所需材料,填写“材料领用单”,领料单上注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6.5〃模块材料特殊标注。 3.1.3“材料领用单”由分厂核算员、领料员签字、领导审核后方可领料,6.5〃、 8.2〃模块所需材料要有唯冠公司人员批准后方可领料,并单独建立台帐。 3.1.4材料领入后首先对领用的材料与材料管理员进行确认数量、批次、规格型号、保质期、生产厂家。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库,并入台帐。(数据输入电脑) 3.1.5入库材料应按品种、批次放到指定区域;对特殊采用的材料及工程选别的材料及过期材料必须得到品质部确认后方可入库。 3.1.6入库后的材料要做好标识,各种材料不得混放。 3.1.7对有贮存环境要求的材料要对其设置相应的贮存环境。如ACF、硅胶入库后应立即放入冰箱保存,冰箱的设定温度为-5℃至5℃,并且对冰箱进行定期清理,保持冰箱内清洁。3.1.8 6.5寸模块IC使用完毕后,要按IC的特殊保管要求,及时对开封的IC要进行真空包装,并放入氮气箱保存。

关于车间生产领用原材料管理的规定

关于生产领用原材料管理的规定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对生产领用原材料的管理,现对公司相关部门生产领用原材料(包括辅助材料)做如下规定: 1.生产领料单的生成: 1.1在公司技术部有BOM单的情况下,生产调度室必须根据BOM单下达生产任务单,各生 产车间根据生产任务单自动生成生产领料单,并根据原料存放地分别打印出生产领料单; 1.2在公司技术部没有BOM单的情况下,各生产车间可根据生产需要自己制作生产领料 单; 2.生产领料单的使用: 2.1根据生产任务单自动生成的生产领料单,车间统计人员可以将领料单(三联单)直接 打印出来交给车间的生产计划员,由计划员将领料单分解到各班组进行领料; 2.2各车间根据生产需要自己制作的生产领料单,车间统计人员打印出来后直接交给车间 负责人(主任或副主任),由车间负责人根据各车间实际生产用料情况对生产领料单所列原材料的名称、数量进行审核签字后交与计划员,再由计划员分解到各班组进行领料,车间负责人一定要对所领原材料的名称、数量负责,计划领料数和实际领料数误差不能超出15%,原则上除标准件以外的原材料都要根据当天的使用量进行领料; 2.3库房人员见到领料单进行发料时,可以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对领料数量做去零或补整调 整,但绝对不能出现有整件(整箱、整卷、或整袋等)的差额。 3.生产领料单的审核: 3.1领料人员拿到领料单后,根据领料单上开具的发料仓库去相关部门进行领料,并对所 领原料的名称、数量、规格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领料单上签字确认,将领料单中的白色联带回车间交给车间统计员留存并核实领料情况,将粉色和黄色联交给发料仓库,由发料仓库的统计员根据实际发料情况对领料单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领料单的黄色联留存备查,粉色联上交财务做账务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