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介绍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变化之处:

1.从三年级年级下册移来“面积”单元的“公顷和平方千米”内容,单编为一个单元。(不讲)

2.把原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的“统计”内容按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整合,统一安排在本册第七单元。(不讲)

3.原“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移到四年级下册。

4. “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学广角”等单元教学内容发生较大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各单元分析

(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数学思想方法

(五)综合与实践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C}1. 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C}2. 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C}3. 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C}4. 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C}5. 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C}6. 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四、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

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2、例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例2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第1个学生是迁移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2个学生则归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此外,例2给出的4个数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没有给出读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例3的数据的选择也突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3.例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级、再写数的思路,其余3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5: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首先给出了2011年6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的情况和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例6:大数的改写。

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省或一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随后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0~9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

1.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提供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的读法问题。

2.例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1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

“做一做”第2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感受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

泛。最后,呈现了3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见“算盘的数学文化”)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来的例1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2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口算、估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

2.增加了一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例题进

行概括、总结。

3.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

三、具体内容

1.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1小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第2小题的重点则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例2的编排把口算融入了笔算教学中,通过呈现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格子乘法”,使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

3.例3: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

(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

4.例4: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单价、数量、总价,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内涵。然后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5.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单价”,对“速度”的理解更难。教材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150千米/时、60米/分,意在让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经验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感悟“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重视引导学生探究运算中的规律,并作一定的归纳与抽象。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不但在相关的练习设计中,编排了一些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内容,如打上了“*”号,不作普遍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而且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作为例题专门加以研究。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

4.适当增加计算量,加强计算技能训练。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3.商的变化规律。

二、主要变化 ppt (还有一些细节变化)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2.增加了例题或习题:

再如被除数的前两位是除数的一半,商5。

出示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具体内容

(一)口算除法

例1、例2:口算除法。(算式的正确写法)

因为“四舍五入”法都是把除数看做整十数来试商,所以这里安排了这两个口算例题来为后面的笔算除法的试商作准备。

例1是借助小棒图,从包含除的角度来理解算理,例2则脱离了小棒直观图,但也是从包含除的角度来理解算理,抽象程度更高。两个例题之后的想一想,各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意在巩固口算方法,同时为后续学习试商做好铺垫。

(二)笔算除法

7个例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商一位数,包含例1到例5,第二部分是商两位数的,包含例6和例7。其中,商一位数的重点是讲试商的方法。1.例1、例2。

例1教学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重点是借助小棒图的直观支持理解“商为什么写在个位”的问题。

例2教学整十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重点是理解“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并给出结论式总结。

2.例3:“四舍法”试商。

例3 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试商,“把21看作20来试商”的方法,并把试商的思考过程放在虚线方框里,同时给出完整的除法竖式。第1小题不用调商,第2小题则需要调商。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在试商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等问题,教材在虚线框里给出了试商、调商的过程。

3.例4:“五入法”试商。

例4教学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在试商的过程中需要调商。教材在虚线框里把调商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最后,通过“你做的对吗?请验算一下。”自然引出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

练习3张

4.例5:灵活试商。

例5教学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试商方法。当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又不接近整十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往往需要多次调商,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灵活试商。教材呈现了三种方法,分别通过虚线框展现试商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练习2张

5.例6: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重点是弄清楚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教材用虚线框呈现除的过程,重点突出两个问题的探究:第一次除得的商写在哪一位上?第一次除后的余数表示什么?进而理解并掌握商的书写位置。

6.例7:商的个位写0的问题。

例7教学商的个位写0的问题,即当余数不够除时商0。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个位写0的道理。最后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验算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完7个例题后,教材呈现了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概括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7.例8:商的变化规律。

例8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渗透初步函数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材安排了3个层次来引导学生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第三层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呈现了从上往下观察和从下往上观察的结论,并通过小精灵的引导,进一步理解商不变的性质。与实验教材相比,商的变化规律的编排层次更清晰,结论更明确。

8.例9、例10: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9和例10是应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是新增的内容。例10

特别关注了简便运算中余数的处理问题。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导学生讨论余数是4还是40,并通过验证进一步理解在简便运算中对余数问题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将对后续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二是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注意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利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可以组织“对口令”“摘苹果”“拔萝卜”“夺红旗”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试商的方法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教学中不能把现成的方法结论让学生去记忆,也不能忽视对计算方法的概括总结,要通过适时地引导,让学生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经历算理算法概括总结的过程。教材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用虚线框的形式完整呈现试商过程,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以记录讨论结果的方式呈现不完整的试商方法,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试商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试商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意识。

笔算除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而当被除数和除数具备一定的特点时,可以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如教材在例题中就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便,在对比中使学生切实了解到计算过程既有一般方法,又有灵活处理之处,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此外,在练习中教材多次安排了“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的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与除数的特点,发现灵活试商的“小窍门”。如第79页第10题、第80页第18题、第82页第4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去发现、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数字特点的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意识。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公顷。

2.认识平方千米。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C}1. {C}对两个单位单独安排了例题,分别进行认识。(ppt无)

{C}2. 通过操作并借助直观,让学生充分体会两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四、具体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将原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中的“公顷和平方千米”移至这里,放在“大数的认识”之后教学,这样编排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关系,二是习题也不再受数的范围的限制,并可利用大数充分地感知这两个大的面积单位。

1.例1:认识公顷。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太大,不容易直接建立表象,所以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鸟巢”引入,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接下来,教材又从3个方面对“公顷”进行了刻画:一是正方形表征,通过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来表征“1公顷”,体现了面积单位研究方式的延续性。二是根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得到“1公顷=10000平方米”,从而使学生将“公顷”与“平方米”之间建立起联系;三是通过呈现400米跑道围成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使学生建立起“1公顷”的直观表象。

“做一做”则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先建立起100平方米的直观表象,在此基础上再来推算1公顷,从而为学生准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提供间接经验支持。

2.例2:认识平方千米。

以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引出“平方千米”,从而强化“平方千米”是一个比“公顷”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引起学生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教材也呈现了三种方式:一是语言描述,以正方形表征1平方千米;二是沟通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三是以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等直观场景描述1平方千米。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土地面积的市制单位“亩”的相关知识。

练习2张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教学内容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

三、具体内容

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

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与此同时,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同样需要从角的单位出发,利用度数范围来重新定义这两种角。

后面的例5则教学5种角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核心是从度数出发,从大小排序和倍数这两个角度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画角。

与量角一样,教材仍然关注画角的步骤的整理,分三步:第一步,定线;第二步,定点;第三步,连线。并且,图示与文字对应,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画角技能。

练习

五、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到“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如关于“线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这是画角的一般方法)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45°、60°、90°、120°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学内容

1.平行与垂直。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三点。细节变化在介绍中体现

二、教学目标

三、具体内容

(一)平行与垂直

1.例1: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材去掉了情境引入,直接通过学生在平面上画任意两条直线来引入,这样编排可引导学生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就能比较好地回避了“重合”这种情况。分别教学平行和垂直,重点更突出、线索更清楚。

教材第一次给出了平行的记法与读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而且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能够与第三学段的学习做好对接。后面“量一量”的活动意在通过测量,引导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的两种情况,认识到垂直是在相交的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从而在感知与体验中建构垂直的概念。

教材呈现了三组不同方向的垂直情况图,加深对垂直特征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垂直的表象。

2.例2:画垂线。

本套教材删去了平行线的画法,但保留了垂线的画法,因为后边画高要用到画垂线的知识。首先呈现了用两把三角尺或量角器来画垂线,意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画法。接下来,通过三幅连续的动态图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重点突出了画的过程。

3.例3: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首先自主尝试,亲身经历画、量、比、想的过程,从而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线段最短的这一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发现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垂线。画、测量、发现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这一特点。

“做一做”以生活中走斑马线为素材,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2题,三幅图中的a与b两条直线看起来中间有凹、凸现象,并不平行,实际上却是笔直而平行的。使学生体验到仅仅依靠视觉观察是不够的,有时要通过亲自测量去检验。

4.例4:解决问题。

例4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垂直、长方形特征、垂线的画法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有练习)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例1:认识平行四边形。

本册教材是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安排认识,以便教学主线更清楚。

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这里主要是从对边平行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材去掉了情境图,是从平行四边形的生活原型出发,然后抽象成位置、方向、大小都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图形表象,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接下来通过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点,为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奠定基础。教材采用图示加文字说明的方式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概念,突出体现了高与底的相对性,并为以后面学习梯形及面积计算做了铺垫。

2.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性质。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通过拉动四根吸管串成的长方形这一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的特性。下面的“做一做”则是通过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在平行四边形的边确定的情况下,形状还是不能确定,也就是不唯一性这个角度说明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不论是用四根吸管来拉动,还是用小棒来摆,都需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过程,从而发现规律、概括特点,在活动中体验到变与不变的数学原理。

3.例3:认识梯形。

教材先提供生活中的实例,然后抽象、提炼出梯形的定义,再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意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建构梯形的概念。接下来给出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义和直观图。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定义,同时形成对梯形的完整认识。

“做一做”通过梯形的定义去辨析,从而巩固梯形的概念,强化表象,并进一步巩固画高的方法。通过变式,凸显梯形的本质特征。

4.例4:四边形的关系

回顾已学过的四边形,引导学生探讨图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整理出四边形关系的集合圈。目的在于从整体上建构知识网络,使学生借助几何图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也是集合思想的体现。

五、教学建议

1.抓住图形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加强变式)

2.加强作图步骤的具体指导。

本单元涉及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但教材中很少呈现文字的作图步骤与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3.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教学的资源。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张 ppt)

三、具体内容

1.例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首先呈现的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就出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引发学生对“统

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

2.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例2是通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通过分析、比较,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接下来,教材以4个问题呈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来描述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从而解决认知上的难点。“做一做”处理。

3.例3: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以一当二”的条形图会有局限性,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接着教材提出:“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汽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通过对上面数据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引入“以一当五”条形图的必要性。最后,通过第3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一当几”应该结合数据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教学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加、减、乘、除)等;③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一、教学内容

1.烙饼问题。

2.沏茶问题。

3.“田忌赛马”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三、具体内容

主要变化:1.删去“排队问题”;2.优化了对方法的引导(无论是流程图、图示还是图表不仅展现了操作、探究、思考的过程,而且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或路径。)3.增加了练习题。

1.例1:沏茶问题。

例1沏茶,其中“合理”、“省时”是优化沏茶各程序的思考角度既突出优化的思考方向,又做到省时、合理的安排沏茶的各个环节

沏茶问题的关键是“同时可干的事情”有哪些,应该在流程图上标出来,就能达到优化。

2.例2:烙饼问题。

教材以提问的方式,体现了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要点。如,增加了“为什么烙2张饼和烙1张饼都要用6分钟”的提示,引导学生思考:烙1张饼用6分钟是因为烙正反面时,锅都空出了1个位置,只要每次锅都放两张饼,别空着打下伏笔。二是增加了烙3张饼,合理烙法的图示。三是安排了烙2、3、4、5、6……的表格。从而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就是每次都烙两个面,也就是不让锅闲着。为了体现这一点,我们还制作了生动的课件,放在教参的光盘里了。

例1、例2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把同一时间内能做的事综合起来统筹安排,就能节约时间了。

3.例3:“田忌赛马”问题。

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策论的思想。

教材首先借助表格,引导探究方向。例题起始就以表格形式出现,目的在于强化引导本课探究任务的主体方向,即看待、分析这一历史故事要从数学角度出发。然后细化表格,提供思维支撑。第二个表格用来呈现田忌一方的应对策略集,一是易于学生总结方法对比结果;二是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感悟抽象的数学思想。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将“做”与“思”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如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呢?一方面,为学生营造实践感悟的时空,实践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比较中寻求最优策略,体验中感悟优化思想,避免只有直观没有抽象,或直接阐述数学思想而疏漏体验感悟的过程。另一方面可利用图表将外化的“做”浓缩为内隐的“思”,在动手操作中提升思维活动,将行为的感知升华为理性的思维认知,使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理解抽象的数学思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广角。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并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能对数位顺序表进行简单的分析;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和数位,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分析自然数的一些规律,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会根据数级、数位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能够对一些大数进行改写,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能在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对角有较为深刻的感知和认识,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

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学会使用三角尺上的特殊角度,灵活选用工具,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得信息,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初步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感,树立环保意识。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①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②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篇一:2014秋人教版数学上册电子课本图片 篇二:人教版数学教材上册电子版61-127页 篇三: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课文内容 第三册课文内容 Unit 1 My classroom A Let’s learn classroom 教室window 窗户 door 门 picture 图画 board 写字板 light 灯,管灯 What’s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什么? A 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 一个写字板,两盏灯,许多课桌和椅子。 Let’s talk Hello! Mike. 你好!Mike. Hi, Amy. This is Zhang Peng, our new classroom. 你好,Amy。这

是张朋,我们的新同学。 Mike, we have a new classroom. Mike, 我们有一个新教室。 Really?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真的吗?我们去看看吧! Wow! It’s so big. 哇!它好大呀! We have 6 new lights. 我们有六个新电灯。 Look, this is my new desk. 看,这是我的新课桌。 Where is my seat? 我的座位在哪儿? It’s near the door. 在门的附近。 Let’s say A a antapple hand B b beef boyball C c cat cakecar D d doctor duckdesk

2017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大集付海-- 张玉顺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四大领域。具体分析如下: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练习题

四上数学课本练习题 1. 书店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 学校组织学生到海中的小岛上旅游,一共160人,只有一条船,限载40人,运几次才能运完? 3. 一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4. 足球每个30. 00元,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5. 张大爷养了一批猪,这些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代饲料100千克。一袋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6. 有500吨货物用火车运输,每节车厢限重60吨,最少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7. 王老师买了21本《作文选》,付给售货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8. 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9. 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10. 有一种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2)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12. 春天,同学们去植树。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8棵。一共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 13. 学校一共展示了336件昆虫标本,每块展板放48件,可以放满几块展板? 14. 我寄特快专递花了132元,每件特快专递要花22元。我一共寄了多少件特快专递? 15. 爷爷买了一瓶保健药,一共100粒,爷爷每天吃12粒。够吃几天?还剩几粒? 16. 体育老师为学校购买运动服,红色的29元/件,蓝色的49元/两件。体育老师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 17. 学校共有576名学生,美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18. 十月十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19. 今年在我国一个湖区越冬的有16只白鹤,176只白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白鹤的几倍?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书上试题

1、写出横线上数字表示的含义。 3208693787107398690250 2、写出下面的数。 四千二百万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 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十万零五 3、写出下面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4000000+600000+70000+8000+2 4、用0,0,0,1,2,3,4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一个七位数。读两个0只读一个0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5、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05005005500040005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25000032000007580000 7、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8、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的 9、读出下面的数。 10、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11、最大的九位数是(),最小的十位数是()。 12、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四亿九千九百七十万 二亿零八百七十六万 五十亿八千三百万六百二十九亿四千万 13、填空 (2)5个千万、7个十万和8个千是() (3)3820 ()个亿和()个万。 1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8765000弋亿69000步 200800000> 1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6、()个一千万是一亿,()个一百万是一亿。 17、和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18、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10次是()。 19、用6、2、0、4、0、1、5 写数。 组成最大的七位数()组成最小的七位数()只读一个零的七位数()两个零都读的七位数()一个零也不读的七位数() 20、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21、从右起第九位是()位。十个十亿是()亿。来源:网络转载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例1、例2和练习一的: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初步认识数位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3、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4、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拨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再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小结如下: 一、教材内容,体现的是生活化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 二、教材内容,体现的是活动化的数学 新教材以数一数,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估一估,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三、教材内容,体现的是问题化的数学,新教材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猜想、探索、尝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四、教材内容,体现的是认识数学文化价值的教学如《大数的认识》突出数学文化,提供素材,培养数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美、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这些在“你知道吗”都有明显的体现,而这些你知道吗、阅读资料等有的是作为了解,有的是以后的学习铺垫,所以教师们要把握好学习目标要求. 五、版本的编排太散 比如说数与代数它安排在了第一、4、6单元 跨度有些大,但是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整合一下,把4/、6单元放在一起上 从教材的目录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重点是第4/6单元,也是难点.现在我就着重说说这本书的数与代数部分,其他的内容教参说的很详细,实效性很高,我就不赘述了.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常见读数错误: 1、数数--九百九十万、九百九十五万、(九百九二十万)、一千零五万、(一千十万)数大数是在万以内数数的基础上拓展的,教材编排对大数的数数不及老教材重视,没有作具体要求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现在老师想利用几组数据来展示生活中比万更大的数。 课件出示: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 3.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 4.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约为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5.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 指名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请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 提出问题: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为例,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师生简单交流后,教师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复习。 (1)请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千是()。 说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读出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完整)四年级数学拓展教材上册(2)

大港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拓展教材上册 班级: 姓名:

1、找规律填数 1、观察分析下面各列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空。 ①3,9,27,81,(),729,2187; ②87, 79, 72, 66,( ), 57, 54, 52; ③5, 11, 23, 47, 95,( ), 383; ④1, 4, 9, 16, ( ),36; ⑤21, 4, 16, 4, 11, 4, ( ), ( ); ⑥1, 6, 5, 10, 9, 14, 13, ( ), ( ); ⑦1, 2, 5, 14, ( ) , ( ); ⑧1, 2, 3, 5, 8, ( ); 2、按照下面前几个数的规律,在后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 25364, 42536, 64253,(),() ②1223 ,2334,3445,4556,5667,6778,() 3、填空。 ①5123变成了2153,那么“汪相”应变成(); ②“预杉”对于“须杼”,相当于8326对于();4、

5、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① 9,17, 8② 44,14,8 9,21,12 34,8,9 11,(),24 ()7,8 6、 7、 1 2 4 3 6 9 4 8 12 16 5 10 15 20 25 6 ()()()()() 8、观察下列算式的规律,在()中填上符合同样规律的数。22=12+3 32=22+5 42=32+7 52=42+9 242=()2+() ┅┅┅┅

2、掌握方法巧计算 1、计算下面各题 93+99+97+95+91+92+89 368-127-73 3567-(567-128)357-136+36 86+98 128+201 137-99 371-202 2、计算下面各题 86+75+83+77+79+80+76 182+179+188+182+176 19+199+1999+19999 9+99+999+9999+99999 3、计算下面各题 758-396 368+297 437+504 273-106 843-207 396+499 480+325+75 200-26-74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书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1) (1)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1亿个小学生手牵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1万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高。(4)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5)亿以上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6) (7)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先画分级线,将整万数或整亿数四位一级,再将个级或个级和万级的0省略掉,换成“万”字或“亿”字。 (8)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全部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字是5或大于5,就把尾数舍去再向前一位进一。 (9)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慢慢地,阿拉伯数字成为一种世界通用的数字。(11)古时人们记数的方法有:用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12)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4)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至今仍在使用。算盘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15)线段:2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长,可以测量长度。 射线:1个端点,能向1端无限延长,不能测量长度。 直线:0个端点,能向2端无限延长,不能测量长度。 (16)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2014版)第一单元P3例1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过关卷(6)

教材过关卷(6) 一、我会填空。(5、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1.估一估,填一填。 420÷5860≈() 364()÷92()≈()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262 ()×52<428 3.计算197÷28,把除数28看作()来试商,商6,偏(),改商()。 4.计算480÷63,把除数63看作()来试商,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5.()÷33=7 (14) 2900÷300=9……() 6.按要求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商是一位数。 82÷37456÷ 2 (2)商是两位数。 09÷78529÷ 4 7.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0÷16=(80÷4)÷(16) 111÷37=(111)÷(37×3)

270÷54=270÷ 8.A÷B=12,如果A和B同时除以5,商是();如果A不变,B除以3,商是()。 二、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2.59÷5,商一定是两位数。()3.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4.试商时,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应把商改小。()5.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除数×商+余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三、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 12分) 1.480÷60和48÷6的商()。 A.相等B.不相等C.无法确定 2.两个数相除,商是12,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2,商是()。 A.12 B.6 C.24 3.最大的四位数除以最大的两位数,商是()位数。 A.一B.二C.三 4.下面的算式中,在个位上商5的是()。 A.404÷42 B.237÷33 C.235÷46 四、我会计算。(1题4分,其余每题8分,共20分) 1.口算或估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材介绍与教材培训 一、教材编写的思想原则:一个依据、两个原则、三个特点与四个目标。 一个依据:本册实验教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 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两个原则: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两个基本原则。 三个特点: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 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四个目标: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教材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有七个单元): 一部分:数与代数一一1、大数的认识,3、三位数乘两位数,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部分:空间与图形一一2、角的度量,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三部分:统计与概率一一6、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部分:数学思想与方法及解决问题(运筹思想)一一7、数学广角。 五部分:综合应用(第一学段叫实践活动)一一(1亿有多大,你寄过贺卡片吗?) 其中1——5为重点教学内容。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 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 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三、教材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 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划分为三个学段,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的开端,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沿续了第一学段教材的编写思路及特点,大部分内容是对第一学段的进一步拓展。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小结如下: 一、教材内容,体现的是生活化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 二、教材内容,体现的是活动化的数学 新教材以数一数,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估一估,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三、教材内容,体现的是问题化的数学,新教材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猜想、探索、尝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四、教材内容,体现的是认识数学文化价值的教学如《大数的认识》突出数学文化,提供素材,培养数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美、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这些在“你知道吗”都有明显的体现,而这些你知道吗、阅读资料等有的是作为了解,有的是以后的学习铺垫,所以教师们要把握好学习目标要求。 五、版本的编排太散 比如说数与代数它安排在了第一、4、6单元 跨度有些大,但是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整合一下,把4/、6单元放在一起上 从教材的目录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重点是第4/6单元,也是难点。现在我就着重说说这本书的数与代数部分,其他的内容教参说的很详细,实效性很高,我就不赘述了。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常见读数错误: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练习题

基础练习姓名 1.( )块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面积大约是()公顷。 3.边长是()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4.鸟巢的占地面积约是20()。 5.1公顷=()平方米,1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 6.“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广东省的面积约1500(), 7.一件教室的面积约70(). 8.游泳池的长50米,宽25米,()个这样的游泳池的面积约1公顷。 9.5平方千米=()公顷。12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10.手电筒或探照灯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 11.一块长方形绿地的长为8米,面积是200平方米,长不变,宽增加到32米,扩大后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将题意中“宽增加到32米”中的“到”换成“了”,扩大后的面积又是多少? 12.写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13.写出: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4.从一点引出的()所组成的图形叫角。 15.填名称。()

() 1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上图中的角可以记作(),读作()。 16.角的单位是(),符号是()。 17.用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 15150゜165 ゜75゜ 18. 160x30=(),先算出()x()=(),再在积的末尾添()个0. 19.已知3小时走的路程,可以求速度。() 20.3小时走的路就叫速度。() 21.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整数是(),一个也没有用()来表示。 22.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 先写()级,再写()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23.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对应的计数单位是()。 24.播音737飞机的速度是700千米/时,表示()。 25.一个人1分钟走15米,速度是,读作。 26.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10?的角()。判断。 27.计算器的AC键表示(),ON/C键表示()。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追寻花开的足迹 四年级组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教材分四大领域: (一)“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五个内容,分别教学“除法”“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认数”和“用计算器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3个内容,分别教学“角”“平行和垂直”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结合相关内容,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分别是“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你寄过贺卡吗?”和“一亿有多大”。 (四)“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内容有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复式条形统计图(横向、纵向)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应用题集

班别:姓名:学号:评分: 1、面包每份18元,肯德基每份21元,小明有60元,买早餐3份,有几种买法? 2、一个计算机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么? 3、玫瑰花16元一束,买3束送1束,一次买三束,每束便宜了多少元? 4、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城市到北京有多 远? 5、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全校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 该买多少练习本? 6、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儿童百科和自然科学两2套书,儿童百科要125元一套,自然科学 要18元一套,每种买3套,一共要花多少钱? 7、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 20天吗?

8、小强每天跑步15分钟锻炼身体,他的速度是12米/分。小强每天跑步多少米? 9、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速度是40千米/ 小时,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返回时用了2个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个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平原行驶速度是50千米 每小时,山区行驶速度是30千米每小时,这段路有多长? 12、 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元? 13、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要49元。一共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 14、刘宁走一步长度是62厘米,她从操场着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多少米?

15、沙坪小学有学生612,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大约有多少人? 16、海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么? 17、一个商店3天售出的大米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这个商店30天售出大米多少千克? 18、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多少人? 19、春芽机场星期一收160千克鸡蛋,18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 20、春芽鸡场星期一收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四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 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先读出或写出下面画线各数,再说一说他们分别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面积约是720000米2。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约是十七万米2,2003年底,藏书已达两千四百一十一万册。 2.下表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读出表中的数,并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1)哪个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小 (2)哪个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最大 (3)海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多少千米其中两个7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说一说。3.我读你写,我写你读。 七十万零六 4008090 4.说一说。436890大于43万,小于44万。 436890≈ 780540≈ 658944≈ 929650≈ 5.用6,6,6,0,0这五个数字,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 (1)读一个“0“的数。 (1)一个“0“也不读的数。 (1)每个“0“都读的数。

6.括号里填几 9( )846≈10万 64( )825≈64万 3( )4990000≈4亿 练习二 1.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23∠4= ∠6= ∠∠7= 4(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 练习三 ×60= 16×7= 12×30= 50×60= 600×6= 16×70= 12×300= 500×60= ×23= 72×124= 102×15= 56×456= 603×24= 25×112= 460×18= 35×440= 3.不用计算,判断对错。 58×15=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4.小明从10:00-10:25都在打字,他每分打110个字,他能完成3000个字的打字任务吗 5.“神舟”号寒天飞船。

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15页)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受。 课时安排: 1、亿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2、数的产生………………………………1课时 3、亿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 4、计算工具的认识………………………1课时 5、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 1亿有多大?……………………… 1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老师:这是一个存折里显示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里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 5 0 0 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数位 ……万千百十个→计数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1)投影出示:(教科书第2页主题图) (2)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1)投影出示例1图: 老师:19612368这个数有多大呢? (2)计数单位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练习题

四上数学课本练习题 1. 书店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 学校组织学生到海中的小岛上旅游,一共160人,只有一条船,限载40人,运几次才能运完? 3. 一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4. 足球每个30. 00元,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5. 张大爷养了一批猪,这些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代饲料100千克。一袋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6. 有500吨货物用火车运输,每节车厢限重60吨,最少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7. 王老师买了21本《作文选》,付给售货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8. 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9. 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10. 有一种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11. (1)春芽鸡场星期一收160千克鸡蛋,18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 (2)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12. 春天,同学们去植树。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8棵。一共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 13. 学校一共展示了336件昆虫标本,每块展板放48件,可以放满几块展板? 14. 我寄特快专递花了132元,每件特快专递要花22元。我一共寄了多少件特快专递? 15. 爷爷买了一瓶保健药,一共100粒,爷爷每天吃12粒。够吃几天?还剩几粒? 16. 体育老师为学校购买运动服,红色的29元/件,蓝色的49元/两件。体育老师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 17. 学校共有576名学生,美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18. 十月十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