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精品文档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

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

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

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

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

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

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

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

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精品文档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阳陵泉

阳陵泉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

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

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

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

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

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

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百会头顶凹中悬,

上星入发一寸权。

印堂两眉中间取,

太阳眦角一寸许。

委中国窝纹中屈,

承山人字纹中戏。

梁丘膝上二寸去,

血海膝上二寸齐。

膝眼膝下两陷中,

昆仑外踝跟腱引。

膝下三寸足三里,

隐白大趾依甲系。

外踝三寸悬中找,

内踝三寸三阴沟。

华佗夹脊外五分,

十有七穴各自取。

十宣十指尖端找,

肾经涌泉足心翘。

风池耳后发际内,

肾俞二三腰椎照。

曲池肘纹肱外招,

扭伤曲池下外导。

合谷第二掌骨中,

内关掌后二寸绕。

腰痛委中求,

头面合谷收。

踝痛找悬钟,

腹痛三里留。

急救掐人中,

疲劳华佗留。

( (一)手太阴肺经

: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开始之经,左右共22个腧穴。此经主要病候为:胸肺部胀满、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小便频数或黄赤、缺盆及手臂内侧痛、手掌发热、肩背痛或冷痛、外感风寒发热。

1.中府

穴位: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距任脉6寸。取穴:仰卧,先定云门,后定本穴。即任脉华盖穴旁开6寸处。

主治:咳嗽喘息、胸肋痛、肩背痛。针灸:针3~5分,灸3~7壮,不宜深刺。

穴名浅解:本穴原名“府中俞”“膺中俞”,后简称“中府”。手太阴经起于中焦,肺脏处于胸中,为吐纳内外气的府库;且此穴为本经的募穴,募者集也,是本经经气聚集较多之处,故名为中府。备考:本穴是手足太阴两经之交会处。《百证赋》:“胸满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

2.云门

穴位:锁骨外端下缘凹陷中。取穴:仰卧,在中府上1寸,与任脉璇玑穴相平,外开6寸处。

主治:同中府穴。针灸:同中府穴。

穴名浅解: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出天气。”肺脏是脏腑之华盖,象天。肺经之气聚于中府,从云门穴发出温煦濡润,如云之出天气也,故名云门。

一说:肺居上焦,象天,病邪侵及肺脏,则上焦阴滞之气盛,好似阴云布敷。若对云门穴或针或灸,则有疏散阴郁之功,故在临床上常用治疗肺气壅滞,喘闷不畅的证候。备考:患痨瘵者,常在中府、云门穴有压痛。

3.天府

穴位:腋下3寸内廉赤白肉际。取穴:手掌向前、垂臂,当腋横纹前端与尺泽穴成直线,适当乳头相平处取之。

主治:气喘、鼻衄、痛。针灸:以手平举,针3~5分。

穴名浅解:肺居脏腑之上,故名之以天;府者聚也。肺经经气出于云门,布入上肢,在天府穴小集。故名天府。备考:《百症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

4.侠白

穴位:天府穴下1寸。取穴:从尺泽穴直上5寸取之(也要参考天府穴位)。

主治:咳嗽、烦满。针灸:针3~5分,灸3~7壮。

穴名浅解:“侠”,古医籍中与“挟”字通用。肺色白,两臂下垂,此穴适值肺脏的两旁,故名侠白。备考:《寿世保元》治赤白汗斑。

5.尺泽

穴位:肘窝横纹中。取穴:仰掌微屈肘,于约纹上,沿大筋外侧取之。

主治:咳嗽、胸胁胀潢、肘臂痛、小儿惊风。针灸:针3~5分。

穴名浅解:按骨度折量寸法,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折量为一尺。尺泽穴恰值肘横纹之赤白肉际,为手太阴肺经的合穴。合象水之归,水之所归,大则为江海,小则为湖泽,况肺经合穴,在五行属水,故以尺泽命名。本穴为合属水,又以“泽”名,故针刺用补法则益阴,用泻法则息热。备考:《通玄指要赋》:“尺泽去肘疼筋紧。”

6.孔最

穴位:前臂拇指侧,去腕7寸。取穴:伸臂仰掌,从太渊穴直上7寸处取之。

主治:头痛、咳嗽吐血、痔痛、肘臂厥痛、热病汗不出。针灸:针3~7分,灸3~7壮。

穴名浅解:孔最,为肺经的郄穴,“郄”者隙也。“孔”指孔窍,“最”当甚字解,两字联用,义为大孔窍;同时也含蓄着本穴有开瘀通窍的作用:故名。本穴为郄,郄穴多主急症,如咳血、咽痛、痔痛等症均可选用。备考

7.少商

穴位:手大指端内侧。取穴:大指内侧去爪甲角约一分许,赤白肉际取之。

主治:咽肿、鼻衄、昏迷。针灸:针1分。

穴名浅解:手太阴肺经属金,在音为商,在时为秋。《秦问·六元正纪大论》以“太”和“少”来分别五音的阳和阴。肺经属太阴,故以少商名之。本穴为肺经的井穴,属木,救急常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备考:商(商、伤也),其气肃杀,故为通瘀解热的要穴。《百证赋》:“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

(二)手阳明大肠经

:

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共40个腧穴。此经主要病候为:喉痹、齿痛、鼻流清涕或衄血、肩以下本经流注部位疼痛,邢气盛则经脉所过处热肿,虚则憎寒怕冷。

1.商阳

穴位:手食指端的内侧。取穴:食指挠侧去爪甲角约1分许,当赤白肉际。

主治:齿痛、喉痹、昏迷、手指麻木。针灸:针1分,针尖略向上方。

穴名浅解:大肠经与肺经均属金,其音为商,于时为秋,具有清肃之气。但由肺经少商穴交传而来,是从阴经转入阳经,故名为商阳。本穴为大肠经的井穴,属金,主治“心下满”。备考:《百证赋》:“寒疟兮,商阳太溪验。”

2.二间

穴位: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取穴:屈指,当食指本节前横纹头陷中,赤白肉际。

主治:鼻衄、齿痛、喉痹。针灸:针2~3分,灸3壮。

穴名浅解:“间”,当隔字解。本穴适当次指内侧,甲后第二节后(第二间隔),故名二间。本穴为大肠经的荥穴,属水,为本经的子穴,凡本经实证,宜用泻法。备考:《通玄指要赋》:“目昏不见,二间宜取。”

3.三间

穴位: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取穴:握拳,于本节后掌骨内缘陷中取。

主治:喉痹、下齿痛、手指痛。针灸:针3~7分,灸3~5壮。五指尽痛,可针入1

寸5分,名为透掌针。

穴名浅解:本穴适当次指内侧,甲后第三节后,故名为三间。本穴是大肠经的俞穴,属木。凡木旺火盛,灼烁金经的疾患,均用泻法。本穴一名小谷,二间穴一名间谷,均可为合谷穴的辅助穴。备考:《百证赋》:“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

4.合谷

穴位: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取穴:拇、食两指伸张,当第一、二掌骨之间取之。

主治:头痛、口眼斜、鼻衄、齿痛、喉痛、多汗。针灸:针3~5分,灸3壮。孕妇忌用。

穴名浅解:穴在拇、食指两歧骨间凹陷中,因以两山间的谷地喻之,名为合谷。合谷穴稍外方赤白肉际,名为虎口(非合谷穴处),因而一般也常以虎口名代之。合谷穴为大肠经的原穴,为经气聚集最深之点,《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此外,两合谷穴与两太冲穴,名为四关,为开泻热闭、气郁、血瘀的名穴。备考:《百证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5.阳溪

穴位:腕关节拇指侧两筋间。取穴:手掌侧置,拇指翘起,当第一掌骨后,伸拇长、短肌、肌腱之间,深陷处取之。

主治:头痛、齿痛、手腕痛。针灸:针3~4分,灸3~5壮。

穴名浅解:“”与“溪”字通,义指山间的水沟。凡经气循行到筋骨凹陷处,在腧穴多以溪、池、渊、海、泉、谷名之。本穴位于合谷后的凹陷中,又隶属于手阳明经,故名为阳溪。本穴为大肠经的经穴,属火,火盛者宜泻之。常为合谷穴的辅助穴。备考:《百证赋》:“肩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6.偏历

头颈部腧穴示意图

穴位:阳溪穴后3寸。取穴:肺经列缺穴上1寸5分,略偏外侧取之。

主治:目赤、鼻衄、肩臂痛。针灸:针3~4分,灸3~7壮。

穴名浅解:“偏”在此处其义为斜向,“历”义为经过。此穴为大肠经的络穴,经气循行到此处分出一支,斜向肺经流动,故名偏历。备考:《标幽赋》:“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之水蛊。”

7.温溜

穴位:阳溪穴后5寸。取穴:屈肘横肱立拳(用力握紧),适当臂前肌肉隆起如蛇头形之下端取之。

主治:头痛、面肿、肠鸣腹痛、肩臂痛。针灸:针3~5分,灸3~7壮。

穴名浅解:“温”义为暖煦,“溜”义为缓流。

本穴为大肠经的郄穴,经气流动到此穴处,温煦深聚,故称温溜。凡寒湿凝滞之证,本穴有温通散寒祛湿的作用。用力握拳,本穴适当臂前肌肉隆起形似蛇头处,故一名为蛇头。备考:《百证赋》:“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8.下廉

胸腹部经络腧穴示意图

穴位:曲池穴下4寸。取穴:屈肘横肱立拳,在曲池与温溜穴成直线处取之。

主治:头风、眩晕、肘臂痛等。针灸:针3~5分,灸3~7壮。

穴名浅解:“廉”当“隅”字,也当“棱”字解。穴在曲池下4寸。当屈肘握拳,肌内棱起,形似菱角,穴在其下端,因名下廉。备考:《甲乙经》:主溺劳、眼痛。

9.上廉

穴位:曲池穴下3寸。取穴:同上穴。

主治:头风、半身不遂、肠鸣腹痛等。针灸:针5~8分,灸3~7壮。

穴名浅解:穴在曲池下3寸。屈肘握拳,肌肉棱起,形似菱角,穴在其上端,故名为上廉。备考:上下廉两穴,均可作手三里的辅助穴。

10.手三里

背腰部腧穴示意图

穴位:曲池穴下2寸。取穴:同上穴。

主治:齿痛、手臂麻木不仁、吐泻等。针灸:针5~7分,灸3~7壮。

穴名浅解:《太素·五节刺》:“天容无过一里而止。”杨上善注:一里一寸也。看来“里”字在此不是用以计算里程之“里”,而应以杨上善注积为依据。手三里穴的定位,医籍多谓在曲池穴下2寸,今以“三里”命名,似有未合。若于肘穴向下量之,恰为3寸,从而可以试想,对此穴命名时,其量穴的起点,是有差异的。一说:“里”与“”通,手三里与足三里与体内上、中、下三焦有关,故以“三里”标志之。备考:手足阳明经的三里穴,古代针灸家常在临床时上下配合应用,如《席弘赋》:“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百证赋》:“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手三里”。

11.曲池

穴位:肘部外辅骨内,肘窝横纹头。取穴:屈肘横肱立拳取之。

主治:半身不遂、月经不通、瘰疬、瘾疹等。针灸:针8~15寸,灸3~7壮。

穴名浅解:穴在肘骨曲角内缘横纹端,为大肠经的合穴。经气循行到此,聚集深入,以水喻气,故名为曲池。此穴属土,为本经的母穴,凡本经虚证宜补之。备考:《玉龙赋》:“人中曲池,可治其痿伛。”

12.肘(应作肘)

上肢部经络腧穴

穴位:曲池穴斜外上一寸。取穴:屈肘横肱,于大骨外缘取之。

主治:肘臂痛、挛急、麻木不仁。针灸:针5~8分,灸3~7壮。

穴名浅解:“”与“”,一般以为两字通用,究其实两字读音相同而字义相异。“”当深空解,“”其义为髋。《甲乙经》原作“肘”,按穴名的竟义,应以《甲乙经》为是。备考:肩、肘两穴,其窍颇深,易受寒邪侵犯,但也是治疗肩肘痛痹的要穴。

13.五里

穴位:曲池穴上3寸。取穴:屈肘横肱,从曲池与肩穴直线处取。

主治:肘臂疼痛、瘰疬。针灸:灸7~15壮。

穴名浅解:一里为一寸,穴在天府下5寸(《素问·气穴论》:“天府下五寸”),故名为五里。一说:“里”通“”,五里穴与五脏之气相通,故古人常列为禁针,如《灵枢·玉

版第六十》:“通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五脏之气尽矣。”备考:《百证赋》:“五里臂,生疬疮而能治。”应以灸治为主。

14.臂

下肢部经络腧穴1

穴位:曲池穴上7寸。取穴:屈肘横肱,于曲池穴与肩髃穴线上肉端取之。

主治:项强、瘰疬、臂痛。针灸:针3~5分,灸7壮。

穴名浅解:腕至肘称臂,肘上肩下称肱。肱与臂俗统称为臂。臑,《礼记·少仪》:“太牢以牛丸肩,臂臑折九个。”注:“臂臑谓肩脚也。”一说:肩峰下之肉嫩软,称臑。穴置肩下肉端,故以臂臑称之。此穴为手足太阳、阳维的会穴,凡由太阳经传来的阴寒之邪,导致肩臂疼痛者,针之良效。备考:《百证赋》:“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15.肩髃

穴位:肩端两骨间陷中。取穴:举臂时肩部出现前后两个凹陷,于前一凹陷中取之。

主治:半身不遂。瘾疹、肩臂痛。针灸:针6分至1寸5分,灸7~77壮。

穴名浅解:《医学入门》:“髃,音禺,肩头骨也。”穴在肩上髃骨凹陷处,故名为肩髃。此穴为手阳明、阳的会穴。备考:《玉龙赋》:“风湿传于两肩,肩髃可疗。”

16.巨骨

穴位:肩上后侧叉骨间。取穴:肩端上行,两叉骨之间陷中取之。

主治:瘿气、瘰疬、肩臂不得屈伸。针灸:针4~7分,灸7~15壮。

穴名浅解:锁骨,古称巨骨。穴在锁骨肩端与肩胛岗两大骨接头的凹陷处,以骨名代用为穴名。此穴为手阳明、脉的会穴。备考:《甲乙经》:血瘀肩中痛不能动摇、巨骨主之。

17.天鼎

穴位:扶突穴下1寸。取穴:结喉旁开1寸5分为人迎穴,人迎穴后1寸5分为扶突穴,天鼎穴就在扶突穴下1寸取之。

下肢部经络腧穴2

主治:喉痹、暴。针灸:针3~5分,灸3~5壮。

穴名浅解:鼎为古人的食器,其形上有两耳,下有三足,与人之头颈形状相似。该穴适在颈部(头颈在人体属于天部),言鼎以象形,故以天鼎名之。备考:《百证赋》:“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

18.扶突

穴位:天鼎穴上1寸。取穴:胃经人迎穴后1寸5分取之。

主治:喉中痰鸣、暴。针灸:针3~5分,灸3~5壮。

穴名浅解:《礼记》投壶注:“铺四指曰扶”,扶即现今的四横指,约当同身寸的3寸。该穴在结喉突起旁3寸,故名扶突。备考:《甲乙经》:咽喉鸣喝喘息,扶突主之。

19.禾髎

穴位:水沟旁5分。取穴:在鼻孔下,挟水沟旁取之。

主治:鼻塞不闻香臭、口噤、鼻疮。针灸:针3分,不宜灸。

穴名浅解:“髎”,应改用,义为深空。禾,在秦汉以前皆指而粱言。人的鼻孔可以嗅谷气,口咽能够食五谷,该穴适当鼻孔下、口唇上,故以禾髎名之。备考:《灵光赋》:“两鼻衄针禾髎。”20.迎香

穴位:鼻翼旁开5分。取穴:鼻翼沟根外端,鼻唇沟陷中取之。

主治:鼻衄、不闻香臭、多涕、口眼斜。针灸:针3分,不宜灸。

穴名浅解:迎接两字为常用语,香,指气味。此穴属大肠经,与肺经为表里。穴在鼻翼之旁,鼻司嗅,为肺窍,故以迎香名之。此穴为手,足阳明两经的会穴,凡鼻不闻香臭之症,用之良效。备考:《玉龙赋》:“搐迎香于鼻内,消眼热之红。”《席弘赋》:“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

(三)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90穴。此经主要病候为:腹胀、腹中雷鸣、水肿。胃热则多食善饥,小便黄;胃寒则食少而胀。邪盛热高则发狂,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鼻衄、口喎、唇疹、颈肿、喉痹、胸膺及下肢经脉循行疼痛。

1.承泣

穴位:目下7分。取穴:正视时瞳孔直下,当下眼睑下方靠骨边取之。

主治:目痛多泪、雀目、目动。针灸:针4分,不宜灸。

穴名浅解:无声垂泪渭之泣。该穴适当泪滴承受之处,故名为承泣,俗称泪窝,与任脉承浆穴的命名意义相同。此穴为足阳明、阳屩、任脉之会。备考:《甲乙经》:目不明泪出,远视。

2.四白

穴位:目下一寸。取穴:适当承泣穴下3分,于颧骨孔处取之。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针灸:针2~3分,针尖向颧骨孔处,不宜深刺和灸。

穴名浅解:“四”,指上下左右;“白”,当明字解。该穴能消散目翳,疗目赤痛痒,使眼目向上下左右视物,皆光明白洁,故名为四白。备考:《铜人》:治眼生白翳、目动不息。

3.巨髎

穴位:鼻孔旁8分。取穴:从四白穴直下,于鼻翼根旁开直瞳子取之。

主治:口眼斜、鼻衄齿痛、眼睑动。针灸:针3~4分,灸3壮。

穴名浅解:“髎”应改作窌,义为深空。巨者大也。该穴适在颜面颧骨突起的斜下方,故名为巨窌。备考:《百证赋》:“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窌宜征。”

4.地仓

穴位:口角旁4分。取穴:平口角旁开4分取之。

主治:口眼喎斜、流涎。针灸:针3~7分(针尖斜向颊车穴),灸3~7壮。

穴名浅解:“仓”,《说文》:“谷藏也”。《素问·六节脏象论》:“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该穴适在口角旁,因名为地仓。此穴为手、足阳阴、阳屩之会。备考:《玉龙歌》:“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左泻右依师正,右泻左莫令斜。”《百征赋》:“颊车地仓穴,正喎于片时。”

5.大迎

穴位:曲颊前1寸3分。取穴:鼓起两腮,在下颌骨边缘出现一沟形,按之有动脉应手处是穴(取时避开动脉)。

主治:口喎、口噤、齿痛。针灸:针3分,灸3壮。

穴名浅解:“迎”,有合的含义,逆而就之,也谓之迎。《灵枢·热病篇》:“臂阳明有入遍齿者,名曰大迎。”臂阳明,指的是手阳明经,而大迎穴属于足阳明经。足阳明经在此穴处,迎手阳明经会而合之,故称为大迎。备考:《百证赋》:“目兮,颧窌大迎。”

6.颊车

穴位:耳下曲颊端陷中。取穴:以指按曲颊稍前上方陷中取之。如将牙齿用力咬紧,则按处立即弹起,压之深部有痠感。

主治:口眼喎斜、牙痛、口噤。针灸:针4分(斜尖斜向地仓穴),灸~7壮。

穴名浅解:下牙床骨负载着牙齿,咬切咀嚼食物,其所以能张能合,一松一紧的动作,有赖下颌关节可以上下左右滑动,该部位古人称之为车。由于该部位为两颊肌肉包拢,故以颊车名之。备考:《玉龙赋》:“颊车地仓疗口。

7.下关

穴位:当颧弓之下凹陷中。取穴:闭口取之,大开口则穴闭住。

主治:耳鸣耳痛、牙痛、口眼喎斜。针灸:针3分(直刺),不宜灸。

穴名浅解:穴在颧骨弓下,《甲乙经》谓此穴“合口有孔,张口即闭”,为腭骨运动、牙齿开阖的机关,故称为下关。此穴是足阳阴经与少阳经之会。备考:《铜人》:疗聤耳,耳有脓汁出,牙车脱臼。

8.头维

穴位:额角发际内。取穴:从督脉神庭穴旁开4寸5分取之。

主治:头痛、目痛。针灸:针3分(向上方沿皮刺)。禁灸。

穴名浅解:《素问·阴阳类论》谓:“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二阳,指阳明。此穴位于头部,为足阳明脉气所发,故名为头维。一说:《广雅·释言》谓“维,隅也。”隅,可当“角”字解。此穴在头部左右隅角,故以为名。本穴为足阳明、足少阳、阳维之会。备考:《玉龙赋》:“攒竹头雄,治目疼头痛。”

9.人迎

穴位:结喉旁。取穴:结喉旁1寸5分,有颈动脉搏动,避开动脉取之。

主治:咽肿、咳嗽、瘿气、瘰疬。针灸:针3分,不可深刺。禁灸。

穴名浅解:《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本穴位于结喉旁,为咽喉要地,是人赖以生存、迎送吞吐天气、地气(五谷之气)的部位,故名为人迎,又名天五会。此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备考:《天星秘诀》:耳鸣腰痛,先此后耳门及三里。

10.水突

穴位:人迎穴下,气舍穴上。取穴:从人迎与气舍两穴之间取之。

主治:咽喉痛、咳逆气喘不能平卧。针灸:针3~4分,灸3~5壮。

穴名浅解:水,指水谷:突,在此有突出冲动的含义。人当进饮食、水谷下咽时,此穴的部位向上冲动,故名为水突,又名水门(水谷之门)。对于水饮上呛,用之有效。备考:《甲乙经》谓:咳逆上气,咽喉痈肿,水突主之。

(四)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此经主要病候为:胃脘痛、腹胀、饮食不化、舌根强痛、呕吐、噫气、心下急痛、心烦、便溏、下痢、黄疸、小便不利、身重肢痠、膝股内侧浮肿。

1.隐白

穴位:足大趾内侧端。取穴:距趾内侧爪甲角约一分处取之。

主治:呕吐、暴泄、癫狂。针灸:针1~2分,灸2~3壮。

穴名浅解:“隐”可当蔽避解。白为金色。本穴为脾经的井穴属木。脾土生金,又承受厉兑之金,经气从本穴开始上升(从足走腹),而金气潜隐居下,故名为隐白。凡暴泄、癫狂、呕吐、衄血、尸厥等急促狂乱之症,宜激动此蕴育金气之穴,加以镇摄。备考:《铜人》:隐白,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之立愈。

2.大都

穴位:足大趾本节前陷中。取穴:足大趾内侧,趾蹠关节前赤白肉际取之。

主治:胃痛、腰痛、便秘。针灸:同上穴。

穴名浅解:“都”在此义为丰盈。本穴在大趾内侧本节前,该处肌肉丰盈,故以大都名之。本穴为脾经荥穴,属火,“荥主身热”。备考:《百证赋》:“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

3.太白

穴位:足内侧核骨下。取穴:于第一蹠骨小头后赤白肉际取之。

主治:胃痛、霍乱、腰痛。针灸:针3分,灸3~5壮。

穴名浅解:金星别名太白星,又神名,《淮南·坠形》:“西方金也,其神为太白。”本穴在五俞穴中为俞,属土;但以太白星为名,已示意本穴在功用上对于土虚金弱,或金病累土之症,均可选用,因名为太白。备考:《通玄指要赋》:“太白宣导于气冲。”

4.公孙

穴位:足大趾内侧本节后。取穴:于太白后一寸,赤白肉际取之。

主治:胃痛、膨胀。针灸:针5~8分,灸3~5壮。

穴名浅解:土居正中为公,旁支为络为孙。本穴是脾经沟通胃经的络穴,盖以脾土居中央在形位上为公,可以濡养四末,在功用上为孙(可治多种病症),故名为公孙。备考:《标幽赋》:“脾冷胃寒,泻公孙而立愈。”

5.商丘

穴位:内踝下微前陷中。取穴:当足内踝的前下方陷中(在中封、照海之间)取之。

主治:肠鸣腹胀、溏泻、便秘、痔疮。针灸:针3分,灸3壮。

穴名浅解:本穴在足内踝前,“丘”在此处形容踝骨突起,好似丘陵。“商”于声为金。本穴为脾经的经穴,属金,故以商丘之名以标志之。本穴是脾经的子穴,凡本经实证,可泻之。备考:《玉龙赋》:“商丘解溪丘墟,脚痛堪追。”

6.三阴交

穴位:内踝上3寸。取穴:于内踝直上3寸处,当胫骨后缘取之。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失眠、脾胃虚弱。针灸:针5~8分,灸5~10壮。孕妇禁针。

穴名浅解:本穴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的交会穴,固名为三阴交。凡属脾肝肾三经的证候与血分有关的,均可选用。但宜用补法,忌用泻法,盖阴血宜补不宜泻的缘故。备考:《百证赋》:“针三阴与气海,专司白浊与遗精。”

(五)手少阴心经

:

本经左右共18穴。本经病候:心痛、嗌干、口渴欲饮、目黄,实则喜笑不休,虚则悲泣惊恐。胁痛、手臂内侧痛,掌心发热。

1.极泉

穴位:腋下筋间。取穴:手平伸举,当腋窝中间动脉应手处取之。

主治:心痛、目黄、臂肘冷痛。针灸:针3分,灸7壮。

穴名浅解:“极”当高字解。“泉”为水之源。本穴居心经最高之位,其经好似从高而深的部位流出,故名为极泉。备考:《铜人》:极泉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咽干烦渴,臂肘厥寒……。

2.青灵

穴位:肘上三寸。取穴:仰卧,少海穴上3寸,手掌按后头取之。

主治:头痛、目黄、肩臂不举。针灸:同上穴。

穴名浅解:本穴属于手少阴经,少犹青也,具生发之气;心为君主之官,通窍而藏灵,因以青灵名之。观本穴主治多为虚症,便可印证穴名的意义。备考:《铜人》:青灵治肩臂不举,头痛振寒,目黄胁痛。

3.少海

穴位:肘内侧横纹头。取穴:仰卧,手掌按后头,于肘窝横纹头处取之。

主治:头痛、齿痛、瘰疬。针灸:针5~8分,灸3~5分壮。

穴名浅解:“少”在此处有代表手少阴经的含义,“海”为泉水所归。本穴为该经的合穴(其经气象百川汇合入海),属水,故以少海名之。备考:《席弘赋》:“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覔阴市。”

4.灵道

穴位:掌后1寸5分。取穴:仰掌,从掌后横纹神门穴向上量1寸5分取之。

主治:心痛、暴瘖、瘛瘲。针灸:针3~4分,灸3~7壮。

穴名浅解:“道”在此义为道路。本穴属心经,心主血,属阴,阴之精曰灵,故以灵道名之(通灵之道)。本穴为该经的经穴,属金,凡火盛尅金,喘咳之症,宜补此穴,益水以御火。备考:《千金》:灵道主心痛悲恐,相引瘛瘲。

5.通里

穴位:掌后1寸。取穴:灵道穴下5分处取之。

主治:热痛心烦,心悸怔忡、头痛、暴瘖、目眩。针灸:针3分,灸3壮。

穴名浅解:本穴为心经的络穴,别走手少阳小肠经,为表里经相通之穴,故名通里。“里”在此有二义,一为通理表里二经,一为通心经之里。备考:《玉龙赋》:“通里疗心惊而即瘥。”

6.阴郄

穴位:掌后去腕5分。取穴:通里穴下5分处取之。

主治:心痛、惊悸、盗汗、鼻衄。针灸:同上穴。

穴名浅解:“郄”义为隙,指孔窍。本穴属手少阴经,又是本经的郄穴,故名以阴郄。郄穴多用于急症。备考:《百证赋》:“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

(六)手太阳小肠经

:

本经左右共38穴,主要病候:耳聋、目疾、颔肿、咽喉痛,肩、臂外侧后缘痛。

1.少泽

穴位:手小指端的外侧部。取穴:从小指外侧端爪甲角一分许取之。

主治:头痛、目翳、催乳、鼻衄、中风昏迷。针灸:针1分,灸3壮。

穴名浅解:本穴为小肠经井穴,属金,金能生水。本经为火经,金水之穴,承本经之阳火尅制,化为阴柔之水,故以少泽名之。备考:《百证赋》:“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玉龙赋》:“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之可推。”

2.前谷

穴位:手小指外侧本节前。取穴:握拳,于本节前骨边赤白肉际陷中取之。

主治:耳鸣、头项痛、乳痛。针灸:针2~3分,灸3~7壮。

穴名浅解:本穴位于小指外侧本节前凹陷处,故以前谷名之。本穴为该经的荥穴,属水,凡本经热症如喉痹、热病汗不出者宜补此穴,以溢水制火。备考:《图翼》:主治妇人产后无乳。

3.后溪

穴位:手小指外侧本节后。取穴:握拳,于小指尺侧本节后赤白肉际取之。

主治:头项强、目赤、耳聋、寒热。针灸:针5~8分,灸3~7壮。

穴名浅解:本穴位于小指外侧本节后凹陷处,承少泽、前谷之波泽,流经此处成溪,故以后溪名之。本穴为该经的俞穴,属木,为本经的母穴,凡本经虚症,宜补此穴。备考:《百证赋》:“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

每日背记 针灸歌诀完整版

井荥输原经合歌-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十二原穴歌 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 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 膀胱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原穴是脏腑元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为“十二原”。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则位于五输穴中的输穴之后。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郄穴: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大部分在四肢肘膝以下的本经上(只有梁丘在膝上)。郄穴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部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用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用治疗急性痛证。

精选-特定穴穴位歌诀

1、五输穴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经,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存,中封曲泉属于肝。 2、络穴歌诀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鸠尾。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3、郄穴歌诀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别。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4、下合穴歌诀 胃经下合足三里,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5、俞穴歌诀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6、募穴歌诀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7、八会穴歌诀 脏会章门腑中脘,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在膻中脉太渊。 8、八脉交会穴歌诀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连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手太阴肺经所属穴位歌诀: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曾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位歌诀: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针灸穴位歌诀49904

一、手太阴肺经 *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01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二、手明大肠经 *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02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 *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03、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76584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分享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 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胸腹 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腰背 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 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

精品文库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特定穴歌诀速记

特定穴歌诀速记 《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公孙内关胃心胸; 临泣胆经连带脉, 阳维目锐外关逢。临泣外关目锐眦; 后溪督脉内眦颈,

申脉阳跷络亦通。后溪申脉内眦颈; 列缺任脉行肺系, 阴跷照海膈喉咙。列缺照海膈肺喉。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气会膻中脉太渊。 《十六郄穴歌》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列,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中医考研必背针灸歌诀

中医考研必背针灸歌诀 2015-11-29 中国中医考研 编辑/中国中医考研 十二经脉流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 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真。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栖。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膀胱齐。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作。关冲液门中渚焦,三焦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记,中封曲泉属于肝。 原穴 肺原太渊大合谷,脾原太白胃冲阳。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膀京骨。包原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络穴 肺络列缺大偏历,脾络公孙胃丰隆。心络通里小支正,肾络大钟膀飞扬。包络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 募穴 肺募中府太天枢,脾募章门胃中脘。心募巨阙小关元,肾募京门膀中极。包募膻中焦石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郄穴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肾郄水泉膀金门。阴郄郄门焦会宗,肝郄中都胆外丘。阴维筑宾阳阳交,阴窍交信阳跗阳。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窍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 筋会大杼髓绝骨,筋会陵泉脉太渊。 下合穴 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三焦委中阳。 胆经阳陵胃三里,下合六穴腑可详。 经络主治诗 任督脏腑神志清,任泌殖壮身回阳。 督中昏热及头面,包心神志手阴胸。 肺经肺病及喉咙,包经心胃心心病。 手三阳经咽喉热,小肠焦经眼耳病。 大肠前头鼻口齿。三焦侧头胸胁病。 小肠后头肩胛神,足三阴前阴妇科。 脾经脾胃肝肝病,肾经肾肺咽喉病。 足三阳热眼神志,胃前口齿鼻咽肠。 胆侧头耳胸胁胆,膀后头背腰脏腑。 骨度分寸诗 前后发际十二寸,印堂前发际三寸。 大椎后发际三寸,印堂大椎十八寸。 两额发角为九寸,耳后两突亦九寸。 天突岐骨隔九寸,脐中岐骨是八寸。 脐中曲骨离五寸,两乳头间是八寸。 腋窝章门十二寸,胛骨后中隔三寸。 肩峰后正中八寸,肘纹肘尖是九寸。 肘尖腕纹十二寸,耻骨股骨十八寸。 胫髁内踝十三寸,股转腘横十九寸 腘横外踝十六寸,骨度分寸需牢记。 五输穴应用 五输阳木阴井金,脏井色荥输间甚。 音经满血胃取合。井心下满荥身热。 输重节痛经喘咳,合穴主逆气而泄。 现代井穴治神昏,荥热合穴六腑病。 本文由中国中医考研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版权说明。 中国中医考研 学习中医与备战考研,欢迎加入中国中医考研这个大家庭。长按下面二维码3秒选择识别即

(完整word版)针灸八十穴位主治速记法

针灸八十穴位主治速记法 一、手太阴肺经 1、尺泽:肺系肘急证 2、孔最:肺肘 3、列缺:肺系头项病 4、鱼际:肺疳积 5、少商:肺昏狂 二、手阳明大肠经 6、商阳:热迷五官 7、合谷:外感妇科,头面五官 8、手三里:手上腹齿 9、曲池:手上高热,肠胃五官,癫狂皮外 10、肩遇:肩上瘾疹 11、迎香:口鼻胆道蛔虫 三、足阳明胃经 12、地仓:三口流 13、下关:耳疾面口病 14、头维:头目病 15、天枢:肠胃妇科 16、梁丘:胃膝下乳

17、犊鼻:膝屈下 18、足三里:胃下神志外科虚 19、条口:下转肩脘 20、丰隆:头晕,狂饮下腹 21、内庭:五官热,肠胃足 四、足太阴脾经 22、公孙:脾胃冲神志 23、三阴交:脾胃妇科泌尿系,心悸失眠下阴虚 24、地机:脾胃妇科水湿病 25、阴陵泉:脾不运化水膝医`学教`育网整理 26、血海:妇科、血热性皮肤病 五、手小阴心经 27、通里:心舌暴腕 28、神门:心神高胸 六、手太阳小肠经 29、后溪:头腰手肘,耳目狂疟 30、天宗:肩胛背气喘 31、听宫:耳疾齿痛

七、足太阳膀胱经 32、攒竹:头眉眼呃逆 33、天柱:后头鼻狂热 34、肺俞:肺疾,骨盗汗 35、膈俞:膈上瘾,盗血 36、胃俞:胃疾,痛呕胀 37、肾俞:肾虚妇科加泌尿 38、大肠俞:腰、胃肠胀泻秘 39、次了:腰下妇科,小精疝 40、委中:腰下腹痛医`学教`育网整理急吐泻,小便不利遗丹毒 41、秩边:腰下小便痔阴痛 42、承山:腰腿痔便秘 43、申脉:头痛眩晕腰神志 44、至阴:胎滞,头目鼻 45、昆仑:后头项腰癫滞产 八、足小阴肾经 46、涌泉:大奔足咯头、急证神志病 47、太溪:腰下冷肾虚,五官肺消月 48、照海:神志五官妇小便 九、手厥阴心包经 49、内关:心疾胃腑中神志,眩肘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九版《针灸学》必背

一、经脉循行原文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口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9 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足少阴肾经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针灸歌诀(定)

针灸歌诀 十二经穴歌 1.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 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各十一穴)2.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各二十穴)3.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又次内庭历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左右各四十五穴)4.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随,二十一穴太阴全。(左右各二十一穴)

5.手少阴心经穴歌 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左右各九穴)6.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 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 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左右各十九穴)7.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眦陷中取,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后,天柱后际大筋旁,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寻,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五气海大十六,七八关元小肠分, 十九膀胱二十中膂,二十一椎旁白环生, 上髎次髎中复下,八髎骶后八孔当, 会阳尾骨端外取,附分夹脊第二行, 魄户膏肓与神堂噫嘻膈关魂门当, 阳纲意舍与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续, 二十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 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乡, 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 金门京骨束骨忙,通谷至阴小趾旁。(左右各六十七穴)8.足少阴肾经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十二经脉原文和特定穴歌诀-本学期必背内容

《灵枢·经脉》十二经脉原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 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 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 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 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 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 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环跳

特定穴

一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包括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及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二 (1)五输穴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 5 个重要腧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五输穴是一组具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五输穴具有经气浅深出入的特点,与阴阳五行相配合。 五输穴在部位的依次分布和脉气流注的深浅上体现着明显的规律性。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一些分别位于指端、掌指(跖趾)关节前后,腕踝关节及肘膝关节附近的腧穴,在主治作用上有共同的规律可循。五输穴的产生,正是对这些主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组合、分类的结果。故有的学者认为:五输穴是一种要穴的分类法。 (2)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原穴即是原气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原穴的主治性能不仅具有祛邪的作用,而且还有补虚扶正的特点。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功能。 在治疗方面,《灵枢·九针十二原》里有明确的记述:“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难经·六十六难》也指出:“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所以,凡是脏腑疾病,都可取用相应的原穴来治疗。如咳嗽、气喘可取用肺经原穴太渊;肠鸣、泄泻可取用脾经原穴太白等。 (3)络穴 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其中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督脉之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共有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络脉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经之间的联系。络脉虽然也进入胸腹里面联络内脏,但没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它着重沟通分布于肢体的表经和里经。阴阳经的络脉相互双重交通连接,故有“一络通二经”之说。络脉的另一功能是有统属全身络脉的作用。十五络也可称为“大络”,其他尚有一般的络脉、孙络、浮络等等,大络对这些络脉起着统率作用。此外,络脉还有输送营卫气血以渗灌濡养周身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孙络来完成的。 (4)郄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分别布于各自经脉上;奇经八脉中的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其中阴维之郄为足少阴经筑宾穴,阳维之郄为足少阳经阳交穴,阴跷之郄为足少阴经交信穴,阳跷之郄为足太阳经跗阳穴,共合为十六郄穴。郄穴分布在四肢部,除胃经的郄穴梁丘在膝上以外,其余均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关于郄穴的定义有二:其一,认为郄穴是各经经气所深聚部位的腧穴;其二,认为郄穴是指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 临床上常用郄穴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古代文献对郄穴的主治作用多有记载。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5)下合穴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由于手足六阳经脉的经气是从六腑的下合穴处别入于内而分属于六腑的,故六腑本身的疾患可取各自所属的下合穴进行治疗。下合穴主治的六腑病证,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中有较详细记载,对现今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精华版)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精华版) 全身穴位治疗口诀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 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 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 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 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 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 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 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

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 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 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 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

(完整版)针灸学速记歌诀

(四)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目锐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五)八会穴歌: 脏会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第四部分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歌诀】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 手太阴肺经(LU)【歌诀】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二、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髎13、手五里14、臂臑15、肩髃16、巨骨17、天鼎18、扶突19、口和髎20、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ST)【歌诀】 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10、水突11、气舍12、缺盆13、气户14、库房15、屋翳16、膺窗17、乳中18、乳根19、不容20、承满21、梁门22、关门23、太乙24、滑肉门25、天枢(大肠募)26、外陵27、大巨28、水道29、归来30、气冲31、髀关32、伏兔33、阴市34、梁丘35、犊鼻36、足三里(合)37、上巨虚(大肠下合)38、条口39、下巨虚(小肠下合)40、丰隆(络)41、解溪(经)42、冲阳(原)43、陷谷(输)44、内庭(荥)45、历兑(井)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

特定穴歌诀

一、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少商井木)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商阳井金)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厉兑井金)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隐白井木)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冲井木)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少泽井金)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至阴井金)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遗;(涌泉井木)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中冲井木)关冲腋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找;(关冲井金)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窍阴井金)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大敦井木) 二、十二原穴歌 十二经脉各有原,脏腑原气过止处,阴经原穴以输代,阳经原穴在输外。肺原太渊大合谷,脾经太白胃冲阳。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胱京骨,心包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三、十五络穴歌 肺络列缺偏大肠,胃络丰隆脾公孙,心络通里小支正,膀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四、十六郄孔 肺郄孔最大温溜, 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 膀胱京门肾水泉。心包郄门焦会宗, 肝郄中都胆外丘。阴维筑宾阳阳交,阴跷交信阳跗阳。 五、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阴维内关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六、下合穴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七、背俞穴歌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气海大肠六,七八关元小肠分。十九膀胱贰中膂,贰一椎下膀胱俞。 八、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石门包膻中。 九、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筋绝骨阳陵泉。骨会大杼气膻中,血会膈俞脉太渊。 十、交会穴 十一、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十二、 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同厥阴,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须分明。十四、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穴位口诀大全

穴位口诀大全
穴位口诀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 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 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分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 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 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 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 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
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
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阳陵
阳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
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
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
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
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
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
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特实用易记的穴位口诀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 22 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孔穴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穴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
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
臂臑肩颙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号迎香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 90 穴)
四十五穴足阳明
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屯
鹰窗乳中沿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
髀关伏兔走阴市

针灸穴位歌诀

十二经脉起止穴 肺起中府止少商,大肠商阳止迎香,胃起承泣终厉兑,脾起隐白大包乡,心起极泉少冲止,小肠少泽止听宫,膀胱睛明止至阴,肾起涌泉俞府终,包络天池中冲止,三焦关冲止竹空,胆瞳子止窍阴,肝起大敦止期门、 特定穴10类,属十四经穴,有特殊性能与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 1.五输穴(共60 为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分别为井荥输经合) 《井荥俞原经合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瞧,中封曲泉属于肝。 2.原穴(共12,为脏腑原气输注,经过与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穴”) 《原穴穴名》 大肠合谷肺太渊,胃原冲阳太白脾,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 心包大陵焦阳池,肝经太冲胆丘墟。 (注:阴经的原穴就就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即阴经“以输为原”。) 穴有十二原,都在四肢中,胆原丘墟穴,肝原号太冲,小肠原腕骨,脾经太白容,心原神门过,胃经冲阳通,膀胱原京骨,肺经太渊逢,大肠原合谷,肾原太溪从,三焦阳池伴,心包大龄同。 3、络穴(又称“十五络”,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穴。十二经脉络穴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脾之大络名大包,督脉长强任鸠尾。 4郗穴(16个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除胃经的梁丘,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六郄穴歌》(郗为孔隙气血居)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胆郄外丘肝中都, 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附阳阴交信。 孔最温溜肺大肠,水泉金门肾膀胱,中都外丘肝与胆,阴郗养老心小肠, 郗门会宗心包焦,地机梁丘脾胃藏,交信跗阳阴阳蹻,筑宾阳交维阴阳。 5背俞穴(六脏六腑各一,共12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十二经背俞穴歌》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胸三四五九十椎,肺厥心肝胆俞随;)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6、、募穴(六脏六腑各一共12 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 《十二募穴歌》

特定穴歌诀(最新)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络穴歌 肺为列缺阳明偏历,丰隆公孙胃络与脾,小肠与心支正通里,飞扬大钟膀胱肾系,心包三焦内外关立,蠡沟光明肝胆相依,长强鸠尾督任二奇,脾之大络大包为期。 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简化版) 公孙内关胃心胸,临泣外关目锐逢,后溪申脉内眦颈,列缺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歌 筋会阳陵髓绝骨,脉会太渊骨大杼,腑会中脘脏章门,气会膻中血膈俞。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是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经属地机;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背俞穴分寸歌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膈俞,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六气海大肠,十八小肠十九胱。 督脉背腰部穴分寸歌 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腰俞当,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中枢穴下藏,九椎之下筋缩取,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