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ICS27.010 F 10

DB33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The quota &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oil refining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第3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惠芳、金慧平。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炼油生产过程中,炼油综合能耗的限额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炼油型生产装置以及为之服务的辅助系统的能耗计算与评价,不适用化工型生产装置。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炼油综合能耗

炼油综合能耗是统计对象在统计期内,对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如各种燃料、动力(电、蒸汽)和耗能工质等(不包括作为原料用途的能源),按实际能量换算系统进行综合计算所得的能源消耗量。

2.2

实际能量换算系数

实际能量换算系数是按统计对象得到该种能源或耗能工质的实际能量消耗计算所得。

3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见表1。

表1 炼油综合能耗限额

4 炼油综合能耗计算

4.1 炼油综合能耗量

炼油综合能耗量是统计对象在统计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其计算通式为:

E=∑M

i R

i

+Q

式中:

E—统计对象综合能耗量,t标煤/年(月、季);

M

i

—某种能源或耗能工质的实物消耗或输出量,t标煤(kWh)/年(月、季);

R

i

—对应某种能源或耗能工质的实际能量换算系数,t/t(kWh);

Q—与外界交换的有效能量折为一次能源的代数和,t/年(月、季)。向统计对象输入的实物消耗量和有效热量计为正值,输出时为负值。

4.2 炼油单位综合能耗

单位综合能耗的计算通式如下:

e=E/G

式中:

e—统计对象的单位综合能耗,t标煤/t;

E—统计对象综合能耗量,t标煤/年(月、季);

G—统计对象的原油加工量(或原料加工量、产品产量),t/年(月、季)。

4.3 能耗计算的规定和说明

4.3.1 炼油综合能耗包括炼油型生产装置以及为之服务的辅助系统(储运、污水处理、空压站、氧气站、机修、仪修、电修、化验、研究、仓库、消防、生产管理等)所消耗的能量,以及热力损失、输变电损失及热交换量。在实际消耗的各种能耗中,不包括作为原料用途的能源。

4.3.2 装置开停工和检修所消耗的能量均应计入装置或辅助系统能耗中。

4.3.3 装置热进料或热出料热量计入能耗时,只计算高出如下规定温度的那部分能量。

汽油 60℃柴油 80℃

蜡油 90℃重油 130℃

4.3.4 加热炉烟气或再生烟气输出高于150℃的烟气热量,直接供其它装置或单元有效利用时计入能耗输出。

4.3.5 装置余热发汽、发电和背压汽向外提供的能量,其数据按统一能量换算系数计算。

4.3.6 不论向外输出何种形式的能量,只有被有效利用时方可计负值,否则不作外输能量计算。输出输入的数值必须相等。

4.3.7 储运系统能耗包括原油及半成品、成品的卸、储、调、装、输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的能量。统计单位能耗时,分母为原油加工量。

4.3.8 污水处理场能耗包括来水提升、隔油、浮选、匀质调节、生化、絮凝沉淀、中水活性炭吸附过滤、中水回用、污泥脱水及焚烧等过程能量消耗的总和。统计单位能耗时,分母为原油加工量。

4.3.9 辅助系统的能耗中如空压站、氧气站、机修、仪修、电修、化验、仓库、研究、消防等,可合并一项计算。

4.3.10 输变电损失为主变压器到装置和系统分变压器过程中全部输变电损失的数量,不包括装置内部的输电线路损失。全厂电量按主变压器前电表计量数,装置电量按分变压器后电表计量数。

4.3.11 热力损失指蒸汽管网散热、排凝的损失,不包括装置和辅助系统内部蒸汽损失。

5 能量换算系数

5.1 实际能量换算系数

5.1.1 实际能量换算系数指新鲜水、循环水、电、蒸汽和燃料的换算系数,按供出该能源或耗能工质的总量与生产该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实际总能量的比值计算。

5.1.2 对于热电站,采用供热比和供电比的方法将消耗分开,再计算能量换算系数。供热比定义为热电站向外供热的热量与热电站总供热量(即供热的热量与供发电的热量之和)之比,供电比定义为供电消耗的热量与电站总供热量之比,供热比与供电比之和等于1。

5.1.3 对水、电、蒸汽等同时有外购和自产的情况计算实际能量换算系数时,能量换算系数应取二者的加权平均值。

5.1.4 电的换算系数

R e =E

pe

/G

pe

式中:

R

e

—电换算系数,t标煤/kWh;

E

pe

—电站综合能耗量,t标煤/年(月、季);

G

pe

—电站总供电量,kWh/年(月、季)。

5.1.5 蒸汽的换算系数

R

s =E

bs

/G

bs

式中:

R

s

—蒸汽换算系数,t标煤/t;

E

bs

—锅炉综合能耗量,t标煤/年(月、季);

G

bs

—锅炉总供汽量,t/年(月、季)。

5.1.6 新鲜水的换算系数

R nw =E

nw

/G

nw

式中:

R

nw

—新鲜水换算系数,t标煤/t;

E

nw

—新鲜水站综合能耗量,t标煤/年(月、季);

G

nw

—新鲜水站总供水量,t/年(月、季)。

5.1.7 循环水的换算系数

R rw =E

rw

/G

rw

式中:

R

rw

—循环水换算系数,t标煤/t;

E

rw

—循环水场综合能耗量,t标煤/年(月、季);

G

rw

—循环水场总供水量,t/年(月、季)。

5.1.8 燃料实际能量换算系数

燃料(燃料油、燃料气)的实际能量换算系数采用统一能量换算系数。

催化烧焦的实际能量换算系数采用统一能量换算系数。

5.2 统一能量换算系数

燃料、电及耗能工质折为一次标准能源时的统一能量换算系数见表2。

装置或单元之间交换的高于规定温度的热进料、热出料热量和烟气热量,实际和统一能量换算系数均为1.0。

表2 统一能量换算系数表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选用的电机功率:N=(Q/3600)*P/(1000*η)*K 其中风量Q单位为m3/h,全压P单位为Pa,功率N单位为kW,η风机全压效率(按风机相关标准,全压效率不得低于0.7,实际估算效率可取小些,也可以取0.6,小风机取小值,大风机取大值),K为电机容量系数,参见下表。 1、离心风机 2、轴流风机:1.05-1.1,小功率取大值,大功率取小值。 选用的电机功率N=(Q/3600)*P/(1000*η)*K 风机的功率P(KW)计算公式为P=Q*p/(3600*1000*η0* η1) Q—风量,m3/h; p—风机的全风压,Pa; η0—风机的内效率,一般取0.75~0.85,小风机取低值、大风机取

高值。 η1—机械效率: 1、风机与电机直联取1; 2、联轴器联接取0.95~0.98; 3、用三角皮带联接取0.9~0.95; 4、用平皮带传动取0.85。 如何计算电机的电流: I=(电机功率/电压)*c 功率单位为KW 电压单位:KV C:0.76(功率因数0.85和功率效率0.9乘积)

解释一下风机轴功率计算公式:N=QP/1000*3600*0.8*0.98 Q是流量,单位为m3/h,p是全风压,单位为Pa(N/m2)。 注意:功率的基本单位是W,在动力学中,W=N.m/s。 QP的单位为N.m/h=W*3600。 风机轴功率一般用kW表示。 1000是将W换算为kW。 3600将小时换算为秒。 上述计算获取的是风机本身的输出功率,风机轴功率是指风机的输入功率,也等于电机的输出功率。风机输出功率除以转换效率就是风机的轴功率。 0.8是风机内效率估计值。 0.98是机械效率估计值。

能耗计算方法模型说明

能耗计算方法模型说明 1.COP直接计量法 冷量直接计量值与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之比。 COP=冷量/制冷机电耗 2.单位空调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末端(含新风机、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3.单位空调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系统(含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4.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5.单位空调面积冷却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却泵电耗=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6.单位空调面积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却塔风机电耗=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7.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源(含制冷机、冷却塔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冷源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8.单位空调面积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法 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冷源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9.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间接计量法 办公设备电耗值(根据综合用电的直接计量值按照办公比例等方法计算得

出)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办公设备电耗值/总建筑面积 10.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直接计量法 办公设备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办公设备电耗值/总建筑面积 11.单位面积常规电耗直接计量法 常规电耗(除特殊电耗外的总能耗值)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常规电耗=常规电耗/总建筑面积 12.单位面积厨房电耗直接计量法 厨房电耗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厨房电耗=厨房电耗/总建筑面积 13.单位面积电梯电耗直接计量法 电梯电耗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电梯电耗=电梯电耗/总建筑面积 14.单位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末端(含新风机、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5.单位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系统(含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6.单位面积冷冻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7.单位面积冷量直接计量法 冷量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冷量=冷量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8.单位面积冷却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目录 展开 前言 【标准名称】General principle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发布时间】2008-2-3 【实施时间】2008-6-1 【国家标准】GB/T 2589-2008 代替GB/T 2589-1990 封面 本标准代替GB/T 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本标准与GB/T 2589-199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修改了格式; ——更新了引用标准; ——增加了术语; ——进一步细化了能源种类;

——简化了计算公式; ——增加了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工业标准一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监察信息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秀莲、李爱仙、陈海红、辛定国、张管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589-1981;GB 2589-199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能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指标的核算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耗能工质 energy-consumed medium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能量的当量值 energy calorific value 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算的各种能源所含的实际能量。按国际单位制,折算系数为1。 能源的等价值 energy equivalent value 生产单位数量的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能量。 用能单位 energy consumption unit 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 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对企业,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主要、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企业中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value 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of product 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综合能耗与同期该合格产品产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值。

最全的功率计算公式

最全的功率计算公式 概述 ? ? ? ?功率包括电功率、机械功率。电功率又包括直流电功率、交流电功率和射频功率;交流功率又包括正弦电路功率和非正弦电路功率;机械功率又包括线位移功率和角位移功率,角位移功率常见于电机输出功率;电功率还可分为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在电学中,不加特殊声明时,功率均指有功功率。在非正弦电路中,无功功率又可分为位移无功功率,畸变无功功率,两者的方和根称为广义无功功率。 本文列出了上述所有功率计算公式,文中p(t)指瞬时功率。u(t)、i(t)指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U、I指电压、电流有效值,P指平均功率。 1普遍适用的功率计算公式 在电学中,下述瞬时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在力学中,下述瞬时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在电学和力学中,下述平均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W为时间T内做的功。 在电学中,上述平均功率P也称有功功率,P=W/T作为有功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在电学中,公式(3)还可用下述积分方式表示 其中,T为周期交流电信号的周期、或直流电的任意一段时间、或非周期交流电的任意一段时间。电学中,公式(3)和(4)的物理意义完全相同。 电学中,对于二端元件或二端电路,下述视在功率计算公式普遍适用: 2直流电功率计算公式 已知电压、电流时采用上述计算公式。

已知电压、电阻时采用上述计算公式。 已知电流、电阻时采用上述计算公式。 针对直流电路,下图分别列出了电压、电流、功率、电阻之间相互换算关系。 ? 3正弦交流电功率计算公式 正弦交流电无功功率计算公式: 正弦交流电有功功率计算公式: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三者之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当负载为纯电阻时,下式成立:

能耗计算管理办法

能耗计算管理办法 1、目的 对公司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及时的分析能耗状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内所有的部门和车间。 3、管理职责 3.1综合管理科能源组每天根据各部门上报的能源数据进行汇总,填写能源消耗报表,为各生产线和车间提供准确的能源消耗数据; 3.2各部门要指定相应人员每天在上午7点30分至8点30分定期抄报前一天本部门电、燃料、气、蒸汽、水等能源的耗用数据,数据必须做到真实、准确。 4、实施程序 4.1能耗数据采集方式 4.1.1计量数据的采集采取属地管理的方式,确保能源数据的准确可靠。 4.1.2电能的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能源组采集,二级、三级电能计量数据由各生产线和车间当班电工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电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电量的消耗计算。 4.1.3燃料计量数据由合成氨分厂、热电制盐分厂负责采集,每天报送生产的

燃料消耗量至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燃料的消耗计算。 4.1.4氢气一级计量数据由盐油化工的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经营科物流组和生产管理科负责采集,二级计量数据由各分厂负责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能源消耗计算。4.1.5压缩空气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经营科物流组和生产管理科负责采集,二级、三级计量数据由合成氨分厂负责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能源消耗计算。 4.1.6蒸汽、循环水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办公室负责采集;二级计量数据由使用部门进行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日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每日能源消耗计算。 4.1.7自来水一级计量数据由综合管理科办公室负责采集,二级、三级计量数据由使用部门负责采集。每天采集人员将采集的用量形成台帐报送到综合管理科办公室,综合管理科办公室以此编制《能源消耗报表》,并将《能源消耗报表》报送生产管理科,用于能源的消耗计算,每月月底对外结算由综合管理科质监组进行抄表。 4.1.8水、电、汽每月月底对外结算由综合管理科质监组、综合管理科行政组、经营科物流组和生产管理科组织抄表。 4.1.9项目工程用电由项目实施部门同综合管理科质监组每月抄表或在项目工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产值(万元) 标准煤 标准煤只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标准煤又叫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和折合各种能源的综合指标。由于不同的能源所含热量不同,故须用一个统一标准加以计算和比较。我国规定每公斤标准煤的含热量为7000 Cal,以此可把其他能源的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如石油每公斤发热量为10000 Cal,天然气每立方米发热量为9312 Cal,则相当标准煤的比率分别为1.429和1.33。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20934千焦/公斤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26377千焦/公斤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8374 千焦/公斤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28470千焦/公斤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42705千焦/公斤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47472千焦/公斤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46055千焦/ 公斤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35588千焦/立方米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16746千焦/立方米5.714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0.03412吨/百万千焦 电力3.27吨/万千瓦时

工序单位能耗的计算方法及企业吨钢可比能耗计算方法

. 一、各工序单位能耗计算方法: 二、其它能耗计算方法的资料 中国8个钢铁企业产量达千万吨 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规模明显扩大,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已有8家,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共有1 7家,年产钢300万吨以上的有30多家。

2005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1家(宝钢)上升到8家(宝钢、鞍钢、唐钢、武钢、首钢、沙钢、济钢、莱钢),合计产钢11191.9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31.76%。产钢大于500万吨小于1000万吨企业由2000年的3家(鞍钢、首钢、武钢)上升到2005年的9家 (马钢、华菱钢铁、包钢、邯钢、攀钢、安阳钢铁、太钢、酒钢、建龙钢铁),合计产钢6051.21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17. 17%。产钢300万吨以上企业共30家,合计产钢22079.65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62.65%。据介绍,中国钢产量已由2000年的1.28亿吨上升到2005 年的3.52亿吨,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5.2%上升至2005年的31.1%。 ;. . 标准煤系数就是把某一能源品种的实物量折合成标准量时所采用的系数,换句话说,就是单位能源的实际发热值与7000千卡的比率:即: 单位能源的实际发热值 =该能源品种折标准煤系数 千卡 7000例如:1公斤焦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为6800千卡,其折标准煤系数为:6800千卡÷7000千卡=0.9714。也就是说,1公斤焦炭相当于0.9714公斤标准煤,1000吨焦炭相当于971.4吨标准煤。 在企业内部同一能源品种,由于到货时间、供货单位的不同,其实际发热值也不一样。在此情况下,确定企业标准煤系数,一般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反映次数结构影响的算术平均数,它的计算方法是总体各标志值(变量值)乘以相应的次数(权数)之和与总次数(总权数)的比。 例如:某企业2002年5月份先后从枣庄、肥城、山西、兖州等地购入原煤的实际数量分别为150吨、175吨、250吨、250吨,每次到货后实测发热值分别为4910千卡/公斤、4509千卡/公斤、5101千卡/公斤、5250千卡/公斤,这些原煤在本月全部消耗,那么该企业5月份消耗煤炭折标准煤587.62吨,折标准煤系数为0.7123。 150×4910+175×4509+250×5101+250×5250 =587.62即:折标准煤(吨)= 7000587.62 =0.7123 折标 准煤系数= 825计算折标准煤系数时可将上两步合为一步求得:即 150×4910+175×4509+250×5101+250×5250587.62 数标折准煤系=÷825= 825 7000=0.7123 由此可以得出计算任一能源品种在某一时期内折标准煤系数的一般计算公式为:该品种能源平某一批能源〕∑〔×均低位发热量某一时期任一能源品种品种购入量÷该能源某一时 = 折标准煤 系数千卡 7000 期内购入量之和;. . 能源品种折标准煤系数的确定 (一)煤炭折标准煤系数的确定 可按下列顺序依次确定:l、由实测计算确定。2、如不具备实测条件,可用煤矿发货单上的发热量计算出。3、按照当年能源统计制度规定的参考系数。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电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是指在此数据下电机为最佳工作状态。 额定电压是固定的,允许偏差10%。 电机的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是随着所拖动负载的大小而不同; 拖动的负载大,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 拖动的负载小,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 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电机会过热烧毁; 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则造成材料浪费。 它们的关系是: 额定功率=额定电流IN*额定电压UN*根3*功率因数 实际功率=实际电流IN*实际电压UN*根3*功率因数 二,280KW水泵电机额定电流和启动电流的计算公式和相应规范出处 (1)280KW电机的电流与极数、功率因素有关一般公式是:电流=((280KW/380V)0.8.5机的电流怎么算 答:⑴当电机为单相电机时由P=UIcosθ得:I=P/Ucosθ,其中P为电机的额定功率,U为额定电压,cosθ为功率因数; ⑵当电机为三相电机时由P=√3×UIcosθ得:I=P/(√3×Ucosθ),其中P为电机的额定功率,U为额定电压,cosθ为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 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或电容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所以,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1) 最基本分析:拿设备作举例。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很不幸,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在这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是 (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 小于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2) 基本分析: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用功(叫千瓦)及电抗性的无用功。功率因数是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便越高,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 高级分析:在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波形峰值在电压波形峰值之后发生。两种波形峰值的分隔可用功率因数表示。功率因数越低,两个波形峰值则分隔越大。保尔金能使两个峰值重新接近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对于功率因数改善

公司能耗指标计算方法

能耗指标计算说明 一、机组设计供电煤耗(初设文件) 根据国核电力设计院热机初设文件(全厂热经济指标表):我公司全年平均发电热耗率为7127 kJ/kW.h,发电厂用电率8.1%。 发电煤耗按照火电厂主要经济指标计算标准(DL-T904-2015)通过反平衡计算,发电煤耗=汽机发电热耗率/(管道效率*锅炉效率*29.271) 其中管道效率为99%(设计值),锅炉效率93.5%(设计值),标煤发热量29.271MJ/kg,将全年机组平均发电热耗率代入上式得到: 发电煤耗=7127/(0.99×0.935×29.271) =263g/ kW.h 供电煤耗=发电煤耗/(1-发电厂用电率) =263/(1-8.1%) =286 g/ kW.h 二、能评后供电煤耗 2015年4月公司委托国核电力设计院完成我公司节能评估报告(终版),能评后我公司机组全年平均发电煤耗为250 g/ kW.h,发电厂用电率为7.39%。 则供电煤耗=发电煤耗/(1-发电厂用电率) =250/(1-7.39%)

=270 g/ kW.h 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一)能源统计术语释义: 1、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进行汇总,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计算公式为: 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合计 2、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是指各种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二次能源产品(包括不作为能源使用的其它副产、联产品),在计算投入量和产出量时,必须按当量热值折为标准煤。 3、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是指在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损失量,即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投入的能源和产出的能源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 4、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率,即能源加工转换的产出率。计算公式为: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投入量)×100% 5、能源加工、转换损失率是指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本方法适用于煤矿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的计算及等级划分。 1.工序能耗定义 主通风机工序能耗是指在统计期内主扇通风机排出(或压入)1兆立方米风量,压力升高1帕时,所消耗的电能。 2.主扇通风机工序边界 以拖动主扇通风机的电动机开关柜输入端为起点,风机出(入)风口为能量终端。 3.统计期 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以测试和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期为一年。 4.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统计计算公式 4.1单台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计算公式: ' 410f W E Q P =? 式中: 'f E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能耗,kw ·h/Mm 3 ·pa ; W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耗电量,kw ·h ; Q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抽出(压入)的风量,m 3 ; P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平均全压,pa; 为了便于实际应用,上式可以用如下形式表示,即: ' 1t m j j j m W E t Q P == ∑ 't E ——统计期内单台风机工序能耗,kw ·h/Mm 3 ·pa ; W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耗电量,kw ·h ; t ——统计期内单台风机的运行时间,s ; m ——统计期内单台风机测试次数; Q j ——统计期内第j 次测量流量,m 3 /s; P j ——统计期内第j 次测量全压,Pa ; 4.2 测点:在通风机进、出风口两侧选择测试截面和测点。 4.3 方法:通风机全压和风量测试计算方法按照煤炭工业出版社《矿山固定设备技术测定》中规定的有关风机风量、全压测算方法进行。 4.4 测试工况:只测算风机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全压、风量,勿需折算到标准状态。 4.5 测试时间:在统计期内每季度至少测试一次,且每季度测试次数必须相同,测试稳定工况下的风量、全压。 4.6 耗电量的统计计算:统计期内主通风机所消耗的电能,以拖动风机的电动机实际消耗的电能为准(同步电机包括励磁电能消耗)。 4.7 多台通风机组成的通风机工序能耗按下式计算

输送机电机功率的计算方法

输送机的电机功率怎么计算 本文由临沂瑞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结发布: 输送机速度0.1m/s 输送重量16kg 链板重量也已知水平输送输送链拉力P=F*V,在水平中 F就是摩擦力f,而不是重力,要是数值向上的话就用重力。还有功率一定要选大于网带输送机使用功率 。1、定义计算方法:减速比=输入转速÷输出转速。2、通用计算方法:减速比=使用扭矩÷9550÷电机 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3、齿轮系计算方法:减速比=从动齿轮齿数÷主动齿轮齿数(如 果是多级齿轮减速,那么将所有相啮合的一对齿轮组的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相 乘即可。4、皮带、链条及摩擦轮减速比计算方法:减速比=从动轮直径÷主动轮直径。 电动机的功率,应根据生产机械所需要的功率来选择,尽量使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选择时应注意 以下两点: ①如果电动机功率选得过小.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造成电动机长期过载.使其绝缘因发热而 损坏.甚至电动机被烧毁。 ②如果电动机功率选得过大.就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其输出机械功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功率 因数和效率都不高,不但对用户和电网不利。而且还会造成电能浪费。 要正确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必须经过以下计算或比较: P=F*V /1000 (P=计算功率 KW, F=所需拉力 N,工作机线速度 M/S) 对于恒定负载连续工作方式,可按下式计算所需电动机的功率: P1(kw):P=P/n1n2 式中 n1为生产机械的效率;n2为电动机的效率,即传动效率。 按上式求出的功率P1,不一定与产品功率相同。因此.所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等于或稍大于计算所得

功率计算公式表

功率计算公式 P=UI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UI P=I^2 *R P=Fv P=U^2 /R 功的计算公式: W=Fs W=UIt W=I^2 *Rt W=U^2 *t /R 1,两相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P=电流*电压*功率因素 如5A电流*220V交流电压*0.9功率因素=990W 1度电=1000W 2,对称三相交流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有功功率(W)P=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COS) 无功功率(VAR)Q=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SIN) 视在功率(VA)S=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因为W=F(f 力)*s(s 距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F为力,V为速度)。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 1w=1J/s P=W/t=FV=FL/t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企业使用能源折算系数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力、热力、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等)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水、氧气、压缩空气等)所消耗的能源。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各种能源。其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不包括生活用能和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在企业实际消耗的能源中,用作原料的能源也必须包括在内。 能源折标煤系数及单位 品种单位系数单位原煤吨0.7143 吨标准煤 洗精煤吨0.900 吨标准煤 洗中煤吨0.2857 吨标准煤 煤泥吨0.2857-0.4286 吨标准煤 焦炭吨0.9714 吨标准煤 原油吨 1.4286 吨标准煤 汽油吨 1.4714 吨标准煤 煤油吨 1.4714 吨标准煤 柴油吨 1.4571 吨标准煤 燃料油吨 1.4286 吨标准煤 液化石油气油吨 1.7143 吨标准煤 炼厂干气千立方米 1.5714 吨标准煤 油田天然气千立方米 1.3300 吨标准煤 气田天然气千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 煤田天然气(即煤矿瓦斯气) 千立方米 0.5000-0.5174 吨标准煤 焦炉煤气千立方米0.5714-0.6143 吨标准煤其他煤气 (1)发生炉煤气千立方米0.1786 吨标准煤 (2)重油催化裂解煤气千立方米0.6571 吨标准煤 (3)重油热裂煤气千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 (4)焦炭制气千立方米0.5571 吨标准煤 (5)压力气化煤气千立方米0.5143 吨标准煤 (6)水煤气千立方米0.3571 吨标准煤 电力(等价) 万千瓦小时 3.2469 吨标准煤 (用于计算最终消 费)

功率的计算公式

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UI P=I^2 *R P=Fv P=U^2 /R 功的计算公式: W=Fs W=UIt W=I^2 *Rt W=U^2 *t /R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8、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9、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10、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11、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功率因数统计计算公式 视在功率S 有功功率P 无功功率Q 功率因数cos@(符号打不出来用@代替一下) 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的平方+无功功率Q 的平方)再开平方而功率因数cos@=有功功率P/视在功率S 功率因数统计计算公式 可分为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采用人工补尝两种方法: 提高自然因数的方法: 1). 恰当选择电动机容量,减少电动机无功消耗,防止“大马拉小车”。 2). 对平均负荷小于其额定容量40%左右的轻载电动机,可将线圈改为三角形接法(或自动转换)。 3). 避免电机或设备空载运行。 4). 合理配置变压器,恰当地选择其容量。 5). 调整生产班次,均衡用电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

6). 改善配电线路布局,避免曲折迂回等。 人工补偿法: 实际中可使用电路电容器或调相机,一般多采用电力电容器补尝无功,即: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一下为理论解释: 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的方法可用电容器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感性负载于电源之间原有的能量交换。 在交流电路中,纯电阻电路,负载中的电流与电压同相位,纯电感负载中的电流滞后于电压90o,而纯电容的电流则超前于电压90o,电容中的电流与电感中的电流相差180o,能相互抵消。 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总电流将滞后电压一个角度,如图1所示,将并联电容器与负载并联,则电容器的电流将抵消一部分电感电流,从而使总电流减小,功率因数将提高。 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法又可分为: 1.个别补偿。即在用电设备附近按其本身无功功率的需要量装设电容器组,与用电设备同时投入运行和断开,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直接接在用电设备附近。 适合用于低压网络,优点是补尝效果好,缺点是电容器利用率低。 2.分组补偿。即将电容器组分组安装在车间配电室或变电所各分路出线上,它可与工厂部分负荷的变动同时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分别安装在各车间配电盘的母线上。 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较高且补尝效果也较理想(比较折中)。 3.集中补偿。即把电容器组集中安装在变电所的一次或二次侧的母线上。在实际中会将电容器接在变电所的高压或低压母线上,电容器组的容

能耗相关计算公式

相关计算公式 1、混合液密度ρ=1?f w?ρo+f w?p w fw——含水率; ρo——油的密度,t/m3; ρw——水的密度,t/m3。 2、有效扬程H=H d+P o?P t?1000 ρ?g +H x?H d?(ρ?ρo) ρ H d——油井动液面深度,m; P0——油管压力,MPa; P t——套管压力,MPa; H x——油管吸入口深度(斜井应是垂直深度),m;ρ——混合液密度,t/m3。 ρ0——原油密度,t/m3。 3、有效功率P2=Q?H?ρ?g 86400 P2——有效功率,kW; Q ——油井产液量,m3/d; H ——有效扬程,m; ρ——混合液密度,t/m3; g ——重力加速度,g =9.8m/s2。 4、吨液百米提升有功耗电量W=P1?24?100 ρ?Q?H d W——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kW·h/(102m·t);P1——输入功率,kW; Q——油井产液量,m3/d;

ρ——混合液密度,t/m3; H d——油井动液面深度,m。 5、油井百米吨液综合节电率ξ J =W1?W2+K q(Q1?Q2) W1+K q Q1 ?100 ξ J ——综合节电率,%; W1——补偿前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kW·h/(102m·t);W2——补偿后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kW·h/(102m·t);Q1——补偿前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无功功耗电量,kvar·h /(102m·t);Q2——补偿后后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无功耗电量,kvar·h /(102m·t);Kq——无功经济当量,kW/kvar。取值按GB/T12497的规定执行。即当电动机直连发电机母线或直连已进行无功补偿的母线时取0.02~0.04;二次变压取0.05~0.07;三次变压取0.08~0.1。当电网采取无功补偿时,应从补偿端计算电动机的电源变压次数。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指标计算方法 (按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计算) 【选煤电力单耗】(千瓦时/吨) =10000×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万千瓦时)/入选原煤量(吨) 分子项:选煤生产过程耗电量按电业部门结算的电量计算,不包括选煤厂向外转供电量,以及与选煤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各种用电量(如居民生活用电、基建工程用电、文化福利设施用电等)。 分母项:入选原煤量指从入厂毛煤中拣出的不计原煤产量的大块(一般指50毫米以上)矸石后进入选煤过程,进行加工处理的原煤量。 无机碱制造(2612) 【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1000×液体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液体烧碱产量(折100%)(吨) 分子项:烧碱综合能源消耗量是指用于烧碱生产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的总和。包括烧碱生产工艺系统耗能量和为烧碱生产服务的辅助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耗能量。 烧碱生产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从原料投入开始,包括盐水制备、整流、电解、蒸发、蒸煮至成品烧碱包装入库为止的所有工艺用的电解用交流电、动力用电、蒸汽、油、煤等实际消耗量。 烧碱生产的辅助和附属系统耗能量的统计范围包括:电槽修理、阳极组装、石棉绒回收、炭极加工、以及车间检修、车间分析、车间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各种耗能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包括由盐水电解法或由纯碱(或天然碱)苛化法生产的液体氢氧化钠。也包括氢气干燥和本企业其他产品自用的合格烧碱。不同方法生产的各种烧碱,经检验符合国家标准(GB209-93),方可统计产量。产量中不包括在使用烧碱过程中回收的烧碱和生产烧碱过程中自用的电解碱液、浓缩碱液、回收盐液中的含碱量。企业填报烧碱产量,应将不同的生产方法(水银法、隔膜法、离子膜法、苛化法)生产的液碱折成100%计算产量。 【单位烧碱生产耗交流电】(千瓦小时/吨) =10000×交流电消耗量(万千瓦时)/液体烧碱(100%)产量(吨)分子项:交流电消耗量以电业局安装的直流耗交流电度表为准。没有安装电流表的企业,以电业局安装的总交流电度表指示的交流电量扣除动力系统安装的交流电度表的交流电量后计算直流电所消耗的交流电量。 分母项:烧碱产量折成100%计算,说明同上。 【单位电石生产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能耗分项计量系统

一、能耗分项计量系统综述 能耗计量为进行建筑节能诊断和节能改造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随着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出台,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越来越得到重视。 分项计量系统是指通过对建筑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重点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功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统称。分类能耗是指根据建筑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如:电、燃气、水等。分项能耗是指根据建筑消耗的各类能源的主要用途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如: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照明用电等。 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通过现场总线将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数据通过通讯服务器上传至现场服务器,系统采取TCP/IP传输协议连接现场采集终端和数据处理服务器,结构灵活、传输安全、实时性好、通信不受距离限制、可扩展性强。现场服务器软件采用组态的方式,支持windows98、NT、2000、XP等多种操作系统,支持ODBC标准数据库和OPC、DDE等多种外部通信接口,组态化操作界面经过简单配置即可满足目标建筑能耗计量要求,软件具有开放性、分布式、安全性、模块化的特点,通过系统管理、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实时显示、能耗分析、报表统计、web浏览、数据转发等方式,构成本地建筑能耗计量与分析平台。二、系统框架 系统涵盖建筑各类能源消耗的统计和分析,着重于电能的分项计量或全面计量,在传统变配电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开发能耗数据处理和能耗分析功能模块,构成完整的能耗数据采集输入、实时显示、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提示的全过程能耗监管。系统可同时作为变配电管理、分项计量和能耗监管系统使用,由一般物业管理人员即可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变配电监视、报警,建筑能耗数据处理、分析,输出能耗分析结果。 能耗数据采集、存储、查询、发布、转发、处理、分析功能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组态方式来实现,各功能块自由添加,形成完整的能耗分析流程。 系统通过现场计量仪表实时采集电、水、气等各类能耗数据,经通讯服务器

吨钢可比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ICS 备案号: DB33 吨钢可比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节能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吨钢可比能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联合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联合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 GB/T 6422《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通则》; GB33/××××-××××《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化管理要求》; 《关于颁发〈钢铁企业能源平衡及能耗指标计算办法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冶金工业部(82)冶能字第551号; 《关于统一钢铁企业能源统计报表中各类能源折算系数的通知》冶金工业部(84)冶能办字第005号; 《主要行业产品能源消耗指标培训材料》主编单位: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2006年8月。 3 定义 吨钢可比能耗是指钢铁企业在报告期内,每生产一吨粗钢,从炼焦、烧结、炼铁、炼钢直到企业最终钢材配套生产所必须的耗能量及企业燃料加工与运输、机车运输能耗及企业能源亏损所分摊在每吨粗钢上的耗能量之和。不包括钢铁工业企业的采矿、选矿、铁合金、耐火材料制品、炭素制品、煤化工产品及其它产品生产、辅助生产及非生产的能耗。 4 吨钢可比能耗的限额 本限额适用期限为2006年~2010年。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指标限额 吨钢可比能耗千克标准煤/吨 630 5 吨钢可比能耗的计算方法 钢铁企业可参照本标准引用文件中相关文件的规定,定期编制《钢铁企业能源平衡表》,并依照以下计算方法计算吨钢可比能耗,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