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01《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课程标准(已审核)

102101《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课程标准(已审核)
102101《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课程标准(已审核)

《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02101

参考学时: 52

学分: 2

课程类型: 专业课程

2013年 1月编

一、适用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二、开课时间

第 4 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在网络建设中运用国家和国际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验收的能力。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掌握网络工程布线施工设计与施工等能力。

本课程主要以“西元”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为教学实训设备,针对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中理论结合实践的特点,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任务

本课程主要针对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设计、施工与实施能力、对网络设备的选型和调试能力、分析和解决故障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分析、施工及解决故障的能力以及自主的创新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独立学习能力;

(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务实、豁达、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

(2)具有人际交流能力,能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

(3)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4)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5)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专业能力目标

(1)能设计中小型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2)能绘制各种综合布线图;能进行综合布线产品选型和材料预算;

(3)能按规范安装管槽路由、设备间、电信间、工作区等综合布线系统环境;

(4)能按规范敷设和端接双绞线和光缆;

(5)能编制施工方案;

(6)能以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的身份管理和监理中小型综合布线工程;

(7)能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

五、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网络基础》、《网络互联技术》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础理论,常用网络设备的选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后继课程《网络管理和安全》,在本课程的知识架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网络维护能力和网络规划和建设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6.1所示。

表6.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七、教学内容和进程

1、项目一: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基础

表7.1“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基础”

2、项目二、常用器材与工具

表7.2 “常用器材与工具”

3、项目三:综合布线端接工程技术

表7.3“综合布线端接工程技术”

4、项目四:工作区子系统工程技术

表7.4“工作区子系统工程技术”

5、项目五:水平子系统工程技术

表7.5“水平子系统工程技术”

6、项目六:管理间子系统工程技术

表7.6“管理间子系统工程技术”

7、项目七:垂直子系统的工程技术

表7.7“垂直子系统的工程技术”

8、项目八:设备间子系统工程技术

表7.8“设备间子系统工程技术”

9、项目九:进线间与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

表7.9“进线间与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

十、项目十:光纤熔接技术

表7.10“光纤熔接技术”

11、项目十一: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与测试

表7.11“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与测试”

12、项目十二:综合布线工程的招投标

表7.12“综合布线工程的招投标”

13、项目十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设计

表7.1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设计”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课程考核方式参见表8.1

表8.1课程考核方式

九、课程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用

王道乾、叶沿飞《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9月

2、参考资料

[1]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

[2] 刘晓辉,《网络综合布线应用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4月

[3] 王公儒,《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2月

[4]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学院建设网站网络综合布线网络课程。

3、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本课程要求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完成,以实现“教、学、做”三位合一,主讲教师可在学院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或教室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在综合布线实训室和安装有VISIO(CAD)的网络机房进行设计实践,根据教学进度实际进展情况,在教室中灵活控制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结合的讲解。

十、审核

102055《包装设计》课程标准(已审核)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02055 参考学时: 60 学分: 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2013年1月修订

一、适用专业 广告设计与制作。 二、开课时间 第 3 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课程。需要全面介绍相关的概念、实践运作过程等。注重了相关专业知识的介绍,从包装设计理论和设计实际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包装设计的实用知识、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作为一名包装设计师,必须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熟悉与商品包装设计有关的的法律法规。通过简练的理论介绍,使学生能很快拓展知识面,对包装设计理论构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学内容注重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课程设计与实际设计项目相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也安排穿插一些经典案例,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视野。 作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两大部分。课堂教学以真实案例和理论教学为主,目的是借助丰富的案例评析,通过课堂上的教师讲授、师生研讨互动和学生为主的作业练习,揭示包装设计基本理论、创意的一般原则与规律、表现方法和技巧等,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包装设计在整个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意理念,让学生系统掌握包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对包装设计的基本规律、创意思维方法,以及基本创意技巧和表现原则等有较全面的把握。实践环节则本着遵循行业规律和学习规律,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课堂学得、研讨获得或课后习得的理论知识投入真实、具体案例的创意分析、包装设计参赛或广告行业实干中。 2、教学任务 主要针对平面设计公司的包装设计师、书藉装帧设计师及创意表现师等相关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包装设计相关的创意能力和工作要求,具备独立完成设计方案与设计作品制作的能力,实现培养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1《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10202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标准(已审核)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02021 参考学时: 32 学分: 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2013年1月修订 一、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公自动化方向)。 二、开课时间 第3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2、教学任务 主要针对与计算机有关的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英语专业基础词汇、计算机英语语法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并通过联系实际应用的案例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和计算机应用中所面临的英文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技巧和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求学和做事态度;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上进的良好作风; (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训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 (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词汇; (2)比较熟练地理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英语环境; (3)比较熟练地理解和使用计算机学习和应用中的英文软件; (4)能阅读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专业文章; (5)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基础语法知识; (6)掌握计算机英语的翻译技巧; (7)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 (8)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英语课程,后续课程有“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网络实用技术”等专业课程。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6.1所示 表6.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护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基础专业课,在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正常人体机构》、《正常人体功能》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四、设计思路 《健康评估》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临床常用实验室及其它检查的适应症、检查前准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熟悉身体评估的内容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掌握正确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及其护理评估; (4)能运用交谈技巧,正确地收集护理对象健康史的有关资料; (5)会根据不同症状的特点,全面、准确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并能正确作出护理诊断; (6)能正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身体评估; (7)能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具体病人的特点分析、判断病情并解释其临床意义,并能根据不同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正确采集和保存标本;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会操作心电图机; (2)使学生能对疾病做出初步评估。 (3)学生能将交谈、身体评估及其他检查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按要求的内容及正确格式书写护理病历以及对常见疾病作出健康评估; (4)学生会识别正常心电图图形并能按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健康评估理论课,充分意识到健康评估知识的桥梁作用以及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2)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健康评估学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参考学时60 ,参考学分4 七、课程内容 1.课时分配表 2. 项目/单元设计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102119《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标准已审核.docx

102119《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标准 ( 已审核 )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02119 参考学时:56 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2013 年 1 月编

一、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公自动化方向)。 二、开课时间 第2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公自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 2.教学任务 主要针对计算机操作员、文秘岗位开设,主要培养计算机从业人员通用能力。主 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意识,培养学生 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精选,把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总结学习和工作经验,进行 资料的积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 习方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独立学习能力; (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5)决策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务实、豁达、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

(3)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能较好的处理公共关系; (4)具有人际交流能力,能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 (5)具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 康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6)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7)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并进行个性化设置。 (2)掌握资源管理器及附件的使用。 (3)掌握文档编辑排版基础知识。 (4)掌握表格、样式基础知识。 (5)掌握图文混排及基础知识。 (6)掌握邮件合并、创建题注、书签、创建目录、创建主控文档、子文档的操作。 (7)掌握 Excel 的基础知识。 (8)掌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的基础知识。 (9)掌握公式、常用函数的应用及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图表、数据透 视表、数据合并计算对数据的管理功能。 (10)单应变量和双变量分析、图表与外部数据的联系。 (11)能制件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个性化设置幻灯片。 (12)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 (13)在演示文稿中设置超级链接、循环播放、插入各类文件等。 (14)掌握 word、excel 和演示文稿的联合应用。 (15)掌握桌面信息的管程序的应用(如收发邮件、安排约会以和会议等) 五、课程衔接 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继课程有“高新技术考证专周实习”、“文书与档案管理”。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 6.1 所示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软件测试》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6学分课程学时96学时 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 合作开发企业一汽启明股份有限公司 执笔人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软件测试》是软件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是示范校建设中建设课程之一,通过对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针对“软件测试”岗位,依据职业活动领域(岗位)的内在联系与互相关系,与其它课程一起共同打造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前修课程:界面设计、数据库技术、软件设计、软件编程 后续课程:项目实训课程”。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软件测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以软件测试员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我们将教学内容确定为一个学习情境:网上购物系统的测试活动,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个情境展开教学和训练。将“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与吉林地区软件行业特点相结合,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化知识为内容,以工作过程流为结构,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本课程的参考学时是96学时。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知道软件测试的企业级流程 (2)知道软件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执行、测试总结的详细设计过程(3)知道业界主要的测试工具

2.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软件测试的相关技术针对某个项目进行完整的测试活动能力(2)能够使用测试工具进行相应的自动测试的能力 (3)能够针对测试结果编写测试分析报告的能力 2.3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2)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总结的能力 (4)具有沟通的能力 (5)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内容 根据《软件评测师》(国人部发[2003]39号)的要求,根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行业企业调研,同时参照软件评测师标准,以及前续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软件测试员这一岗位紧需人才。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引进了学习性工作项目,通过在软件实习工厂—软件测试实训中心模拟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与环境,有机将所学的技能融入到实践中去,使学习过程变得真实化,实践化。 “软件测试员”的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分为需求评审、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回归测试、测试总结,是一项完整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102119《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标准(已审核)

《办公软件高级使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02119 参考学时: 56 学分: 3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2013年1月编 一、适用专业 计算机使用技术专业(办公自动化方向)。 二、开课时间 第 2 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使用技术专业(办公自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 2.教学任务 主要针对计算机操作员、文秘岗位开设,主要培养计算机从业人员通用能力。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办公软件使用意识,培养学生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的综合使用能力。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精选,把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让学生参和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总结学习和工作经验,进行资料的积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办公软件使用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独立学习能力; (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5)决策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务实、豁达、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 (3)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能较好的处理公共关系; (4)具有人际交流能力,能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 (5)具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6)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7)具有和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并进行个性化设置。 (2)掌握资源管理器及附件的使用。 (3)掌握文档编辑排版基础知识。 (4)掌握表格、样式基础知识。 (5)掌握图文混排及基础知识。 (6)掌握邮件合并、创建题注、书签、创建目录、创建主控文档、子文档的操作。 (7)掌握Excel的基础知识。 (8)掌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的基础知识。 (9)掌握公式、常用函数的使用及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图表、数据透视表、数据合并计算对数据的管理功能。 (10)单应变量和双变量分析、图表和外部数据的联系。 (11)能制件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个性化设置幻灯片。 (12)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 (13)在演示文稿中设置超级链接、循环播放、插入各类文件等。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

《新课标》问答录 Q 1: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学大纲改为了课程标准。那么,为什么要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哪些区别? 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为此,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在重新思考,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究竟应当规定些什么?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一致认为,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为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中应当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为此,对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应当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

说课程标准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开展“说课程”活动的通知 各教学系(部、室): 根据《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三说工程”实施方案》(2010年教字1号)的精神,现将“说课程”的有关要求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说课程活动的时间 7月26日——31日 二、说课程要求 1、全院专任教师、“双肩挑”教师都必须选择一门课程进 行“说课程”活动。 2、各系(部、室)要高度重视“说课程”活动,要制定本部门说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于4月30日前报教务处。 3、各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要反复研讨所说课程的建设思路,总结提炼课程建设成果,在此基础上提交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课程改革论文。 4、“说课程”先由各系(部、室)在本单位进行,要求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7月10日之前按照本部门教师人数的20%推荐到学院,将说课程教师名单、所说课程、课程改革论文一并交教务处叶红老师处。 5、凡是进行“说课程”的教师均采用PPT在多媒体上进行,时间为20分钟。 三、说课程评委会 主 任:顿祖义

副主任:张 捷 委 员:吴 云 余启高 余明学 朱于平 陈玉平 陈兴无 龙长勇 附:说课程评审标准 恩施职业 技术学院 2010年4月15日 说课程评审标准 指 标评审标准分值得分 课程定位明确课程与专业的关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 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到位。 5明确课程与学生的关系,分析学生对该课程的 了解状况、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等方面比较透 彻。 5明确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5 课程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能够用 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本课程的能力目 标,不是抽象的概念描述。 10 教学内容的设计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内容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 规律,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以真 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 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项目。 15 教学内容赋予的项目载体具有实用性、典型 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 5 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 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 式。 15 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符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 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10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环境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 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

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102119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标准(已审核)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02119 参考学时: 56 学分: 课程类型: 专业课程 2013年1月编

(4) (5) 、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公自动化方向)。 二、开课时间 学期。 三、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公自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 2. 教学任务 主要针对计算机操作员、文秘岗位开设,主要培养计算机从业人员通用能力。 主要 任务是加强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意识,培养学生 Win dows 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精选,把应知应会的知识和 能力传授给学生,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 标的方法,弓I 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总结学习和工作经验,进行 资料的积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 习方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 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培养目标 独立学习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决策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⑵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务实、豁达、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 1. 方法能力目标 2. 社会能力目标

3)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能较好的处理公共关系; 4)具有人际交流能力,能有效地 进行人际沟通; 5)具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 康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6) 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7)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3.专业能力目标 掌握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并进行个性化设置。 掌握图文混排及基础知识。 掌握邮件合并、创建题注、书签、创建目录、创建主控文档、子文档的操作。 掌握 Excel 的基础知识。 掌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的基础知识。 掌握公式、常用函数的应用及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图表、数据透视 表、数据合并计算对数据的管理功能。 2) 掌握资源管理器及附件的使用。 3) 掌握文档编辑排版基础知识。 4) 掌握表格、样式基础知识。 9) 10) 单应变量和双变量分析、图表与外部数据的联系。 11) 能制件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个性化设置幻灯片。 12) 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 13) 在演示文稿中设置超级链接、循环播放、插入各类文件等。 14) 掌握 word 、excel 和演示文稿的联合应用。 15) 掌握桌面信息的管程序的应用(如收发邮件、安排约会以和会议等) 五、课程衔接 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继课程有“高新技术考证专周实习” 、“文 书与档案管理”。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