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欲病”逆转亚健康

中医“治欲病”逆转亚健康
中医“治欲病”逆转亚健康

中医“治欲病”逆转亚健康

6 月开始,张同泰国药号的知名老中医们普遍有一个感觉,单位、个人的体检结果已经陆续告一段落,“体检后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拿着体检报告单找上了门。几大类问题最让病人忧心:肿瘤问题、妇科问题、结节问题、亚健康问题。

看过病的人都有类似体会,疾病刻不容缓,但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又把自己挡在了门外,对病人来说,最理想的就医模式无非就两种:有业内权威为自己下一个精确的医疗诊断,同时又能享受到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6 月24 日起,本报推出“张同泰国药号名老中医谈健康” 系列报道,陆续邀请知名老中医为大家解读健康话题,为病人寻找好医生、探访好服务。

前三期分别邀请到了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主任医师沈汉澄教授细谈肿瘤防治,杭州市名中医王金生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严余明共同探讨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国家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王会仍以及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吴兰珠主任医师讲述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的防治与调理,深受读者好评。

今天第四期访谈中,我们将邀请张同泰国药号知名老中医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为大家讲解亚健康问题。

商报记者李思婧

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经常觉得浑身疲软没有力气,担心自己的身

体出了大问题,忐忑不安地参加体检,拿到报告单时发现各项指标一切正常,才长吁出一口气。

但看着没有任何异常的体检报告单,再瞧瞧自己的状态,却发现怎么也和“健康”二字相距甚远。

身体究竟怎么了?

知名老中医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说,其实这就是亚健康状态。他的门诊中,气虚、血虚、湿气重等亚健康病人很多。

有什么办法应对?

金医师说,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 、“欲

病”、“已病”三个层次,并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

所谓“欲病之病” ,直观的说就是疾病的早期,或者叫“亚健康”。亚健康状态的发展其实是可逆的,通过中医“治欲病”,可以帮助亚健康人群恢复到健康状态。

胃口不好整天倦怠乏力

你可能成了“湿人”

胡琳(化名)是一家外企的白领,30 岁生日刚过不久,胡琳就感慨自己老了——没有食欲,稍微吃一点,胃里就有饱胀感;面色晦

暗,舌苔厚腻;整天昏昏沉沉懒得动,胸口老有发闷的感觉……

前几天,胡琳上网闲逛,突然看到一条有关“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的微博,里面列举了7 大症状: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小肚子大;耳内湿(耳禅湿);阴部潮湿。

胡琳一对照,发现自己全部“中标” 。

“原来自己成了' 湿人',所以每天都这么累这么疲乏。”胡琳挂了张同泰国药号金志复的专家门诊号,候诊时发现,和她一样的“湿人”还不少,而且不乏年轻人。

知名老中医金志复副主任中医师说,中医讲六淫,分别指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致病因素。其中,湿邪就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它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从外在讲,进入夏季,空气中的湿度加大,湿气过剩,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外感湿邪,就会头重如裹、身热不扬、倦怠乏力。

而从内在看,脾主运化,如果脾虚导致运化失常,气机不通畅,就会加重身体的聚湿,而湿气重又会变本加厉地伤及脾胃,出现饮食不佳、大便溏薄、倦怠乏力。

对于网上的湿重7 大症状,金医师说,可以作为参考,但不是主要症状。湿气阻滞的典型表现,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精神状态差:头重头胀,昏昏沉沉,容易困倦,记性也不好;常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倦怠,感觉身体和四肢沉重,懒得活动。

食欲不佳:胃口不好,脘腹不舒,吃得不多却总是感觉胃里胀胀的,吃饭过程中,感觉刚吃下去的东西往上顶。有些人有较强的饥饿感,可吃一点马上又有饱胀感,这是脾湿的征候。

舌苔差、大便溏薄:看舌的形态是判断是否脾湿最准确的办法,湿气重的人往往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此外,湿气重的人,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或者即便是成形的也很软,还总有排不尽大便的感觉。

熬夜打游戏、看偶像剧

气血不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金医师说,除了湿气重,门诊来看亚健康的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气血不足。

有一个30 岁刚出头的小伙子林峰(化名),和金医师抱怨自己浑身疲软,倦怠乏力。

小伙子说,原本按“而立之年”来说,应该精力旺盛,神采奕奕,但他每天都觉得很不舒服。夏天里稍微动动,汗就像大雨一样滴滴答答地流下来,爬个楼梯就气喘吁吁,步履沉重。如果待着不动,虽然汗是少了,但人又软绵绵的没有力气。在单位上班还硬撑着精神做事,一回到家,不要说不想吃饭不想做事了,连话都懒得说。

“用中医术语来说,'食欲不振,气短懒言,语音低微' ,都是典型的气虚。”金医师说。

还有一个25 岁的女孩子小芳(化名),苦着脸来找金医师,希望吃点中药调理调理。女孩子说,按道理这个年龄段应该是最美丽动人的时候,但自己脸色黯沉,没有光泽,皮肤燥乎乎的,一点都不水灵,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好几岁,找对象都受影响。

金医师给女孩子把脉问诊,发现她是典型的血虚体质。女性由于体质构造、经期失血等特殊生理特征,大多数女性气血本来就较弱,血虚质的较多。不过,眼下一些原本身体健康的白领女性,因为饮食、起居等不良习惯,使得身体体质下降,也加入了血虚队伍。

以小芳来说,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晚上到家脑子常常还在高速运转

状态,小芳为了放松精神,喜欢看轻松欢快的偶像剧,其实适当调节是好事,但现在的年轻人往往自控力差,一看就看到深更半夜,等到入睡经常是凌晨一点了。林峰和小芳差不多,只不过熬夜的节目不是看偶像剧,而是打游戏,第二天又昏昏沉沉地起床上班,长期睡眠不足、睡眠质量欠佳,导致气虚症状出现。亚健康人群中,还有一个群体不容忽视,就是中年人群。

黄帝内经》认为,男的在40 岁-55 岁,女的在35 岁-50 岁,

就是中年期。进入中年期后,机体开始走下坡路。机体各系统功能开始由旺转衰,新陈代谢变慢,基础代谢率降低,特别是脂肪容易堆积。

与此同时,中年人的压力最大,在单位往往是骨干力量,一

堆事务逃不开,回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担子同样很重。对这期间的男子来讲,气虚较多,对女士来讲,血虚的较多。气虚质的人,精神萎靡、神疲倦怠、少气懒言、胸闷气短。血虚质的人,面色萎黄、失眠健忘、头昏眼花、心悸乏力。

特别是到了夏季,“夏天无病三分虚”,很多中年人觉得特别难熬。

中医“治欲病”帮助逆转亚健康

对很多亚健康人群来说,纠结之处在于,体检结果各项指标正常,

没有西药可吃,可如果任由发展,又担心自己早晚跨入不健康行列,

身体亮起红灯。

金医师说,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

病”、“已病”三个层次,并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

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所谓“欲病之病”,直观的说就是疾病的早期,或者叫亚健康。亚健康状态的发展其实是可逆的,通过中医“治欲病”,可以帮助亚健康人群恢复到健康状态。

中医认为,长夏湿气很重,湿气阻滞,易感染湿邪,人就

容易生病。对于湿重,中医有很多方法应对

比如,对于感染外湿,中医可以芳香化湿。对于内湿引起

的疾病,可以健脾利湿。有些人感染暑气的同时又有湿邪入侵,则需要清暑利湿。有些人有湿重,但症状轻微,则只要清热利湿即可。

气血不足也需要及时调理,2000 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说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长期气血不足的人,肯定容易生病。

中医可以帮助人们补气补血,气血两调。比如用人参、黄芪、黄精、虫草补气,用当归、熟地、红枣、阿胶补血,效果都非常显著。

“当然,中医可以助一臂之力,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应自然规律。”

金医师说,湿重体质的人很多是都市白领一族,这与现代不良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比如饮食过于精细、营养过剩、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里、喜欢吃冰凉的食物、很少运动、从不出汗等。

而气虚血虚病人中,大部分人喜欢熬夜、睡眠不足、缺少运动、生活不规律,导致机体气血失调。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规律生活很重要。

凌晨3 点后人容易处于浅睡眠状态,而且干扰因素增多,

因此,睡得太晚,睡眠质量自然下降,长此以往,会出现很

多副作用。要想身体健康,晚上11 点前必须睡觉。

饮食规律,清淡适量,不要随意节食,也不要暴饮暴食,

少吃高脂、甜腻、冰凉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夏

天湿气重,可以多吃些豆类、青菜、玉米、燕麦、薏米、芡实、冬瓜、丝瓜、山药等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健脾祛湿。

每天适量运动。上班坐在电脑前,出门坐在车里,上楼坐在电梯里,现代人的运动越来越少,久坐不动导致各种问题。运动生阳,尤其是参加能让身体出汗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更能全面调动身体的微循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