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情境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情境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1881915.html,

浅谈小学情境教学策略

作者:侯迎春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68-01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生命力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生活背景相关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猜测、探究、交流数学知识,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应想方设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中,让数学“活”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1.创设悬念式情境,疑中探究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我是这样制造悬念的:“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你们想不想考考老师啊?”此时的孩子们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想,接着我说“你们任意说一个数,我会立刻告诉你们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信吗?”学生半信半疑,争先恐后地考我,有的学生甚至会出数位很多的数来考老师,可这怎么会难倒我?我趁热打铁接着质疑:“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快速找到答案的吗?”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这个悬念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2.创设操作情境,动中悟理

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了很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特别是图形与几何模型,需要学生动手剪、拼等。有效的动手操作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平台,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推导过程,内化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教师创设操作情境: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想出最合理的办法自己去解决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吗?于是,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卡片,进行思考,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拿出剪刀,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认真进行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研究学习、合作交流想出“平移法”、“割补法”等,最后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不同程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合作与探究意识,实现知识的探索获取过程。使学生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