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导学案1 新人教版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小组合作讨论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即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学习,培养自身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

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吧,在剧中,唐三藏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保护下,历尽千辛万苦,去往西天拜佛求经。而历史上,玄奘去天竺求取真经是确有其事,也确有其人,只是他是独自一人前往的,少了三位高徒的保护和一路上所遇的妖魔鬼怪,却也同样历经了无数艰险才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右图便为历史上的玄奘。

【思考讨论】 历史上的玄奘是怎样的?那时的中外交往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隋唐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怎样的盛况?

四、教材精华

(一)知识链接

1.对外友好往来概况

(1)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交往的表现: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3)对外交往的影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是:

(1)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2)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3)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2.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使团规模庞大,成员素质较高。遣唐使吸收唐朝文化,通过互赠礼品达到了贸易往来的目的。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贞观后期回长安,翻译佛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游 新罗使节、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唐文化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日本遣唐使多次到中国访问学习,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 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文化 遣唐使和 鉴真东渡 特点:活跃。交往范围广,政策开放,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概况 对外友好往来 唐与新罗 的关系

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①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

②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③鉴真和弟子们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和许多药方,鉴真用鼻嗅的方法,帮日本人辨别了许多药物,日本药商界奉他为始祖。④鉴真的弟子,有些人擅长雕塑和建筑。他们发扬唐朝艺术风格,创作的佛像独具一格。

3.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

(1)文化: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贸易: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玄奘西游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翻译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二)互动探究

【探究一】右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与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

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课本第30页)

【探究二】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

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

谁吗?(课本第32页)

(三)思维拓展

1.对比以下两幅图,我们会得到哪些认识?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丝绸之路图

2.为什么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3.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五、课堂检测

1.图一、图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图一图二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2.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A.天竺 B.新罗 C.波斯 D.日本

3.下列史实反映唐朝时期中印友好交往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研究佛学

C.佛教传入中国 D.鉴真东渡传播佛法

4.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5.2011年是唐朝建立1393周年纪念。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玄宗当政时期,采取了哪些政策治理国家?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学后反思

我小结:

七、体验中考

1.(2015·安徽2)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2.(2015·福建漳州5)今年印度总理莫迪访问,谱写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下列属于中印交流史上的友好使者是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郑和

3.(2015·广东深圳市7)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 B.鉴真C.玄奘 D.班禅

4.(2015·湖北恩施州15)2014年9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他说“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是佛教交流”。回顾历史,唐朝时曾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5.(2015·湖南郴州6)2015 年 5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A.班超B.玄奘 C.鉴真 D.郑和

6.(2015·湖南邵阳17)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在西安参观了大雄宝殿、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后表示,玄奘法师的印度之行将印中两国人民很早就联系在一起。玄奘印度之行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习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7.(2015·山东济宁市B4)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8.(2015·山东省烟台市3)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2015·四川省眉山市19)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A.释迦牟尼

B.玄奘

C.鉴真

D.郦道元

10.(2015·江苏宿迁2)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张骞

参考答案:

四、教材精华

(二)互动探究

【探究一】答案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珎(báo),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钱币上的文都为汉字。总之,和同开珎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巨大。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珎在我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这说明唐朝时中日贸易的频繁。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如,仿唐朝科举制,采取考试的办法来选官。其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很大。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的建筑样式相同。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探究二】答案这里所说的“秦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继位之前被唐高祖封为“秦王”。

(三)思维拓展

1.答案汉朝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两朝的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交通都比较发达,主要路线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汉朝“丝绸之路图”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比较,我们会得到以下认识:第一,两朝图中路线经过的地区有许多是一样的,但名称却有很大的区别。如印度在汉朝时被称为“身毒”,唐朝则叫“天竺”;伊朗在汉朝时叫“安息”,唐朝时称为“波斯”;阿拉伯地区在汉朝时称为“条支”,在唐朝时则称为“大食”;汉朝图中的“大秦”是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唐朝图中的“拂菻”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也是原来的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第二,从两朝图中的路线可得出结论:汉朝对外的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第三,从图中观察,两朝最远到达的地点明显不同。从陆路看,汉朝从长安往西最远可达欧洲的大秦;唐朝从长安不仅可往西走,还可往东走:往西最远可达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往东可达现在的朝鲜。从水路看,汉朝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出发,往西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从广州出发,往西可达波斯湾地区,从登州、扬州出发,往东可达现在的韩国、日本。第四,从交往方式看,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唐朝则是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第五,从进行贸易的物品看,汉代对外贸易中以丝和纺织品为主;唐朝除此之外,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大为增加。第六,从影响上看,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的成果,以促进唐朝的繁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汉唐在对外交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由于两朝所处的历史朝代不同,以及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所决定的。

2.答案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这与盛世唐朝有关,唐朝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文化昌盛,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对外交往出现空前盛况,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因此,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中沿用,还有的国家把华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

3.答案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加强与新罗、日本、天竺等国的交往。这种开放与吸收并举的措施,既传播了辉煌灿烂的唐朝文化,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外来文明,对于促进唐朝社会的繁荣,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收外资,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所有这一切,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五、课堂检测

1.分析玄奘、鉴真的对外交往都传播了唐朝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天竺、日本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因此答案为B。

2.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有“遣唐使”“鉴真东渡”。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日本曾派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所以答案为D。

3.分析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及辨析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核心词“唐朝时期”“中印友好交往”。由“唐朝时期”可以排除A、C两项;而D项的目的地是日本而非印度,不符合“中印友好交往”,也可排除。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4.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是“7世纪印度的历史”,7世纪是我国的唐初时期,那时玄奘西行天竺,回来后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此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B。

5.分析据所学知识写出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即可,可从重视人才、重视吏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方面回答。唐代与日本、印度交往的事例可回答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答案】(1)任用贤能(或起用有德有才的人);采取措施发展生产(或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废除酷刑苛法;倡导节俭。(2)鉴真东渡(或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七、体验中考

1—5:DCCBB;6—10:CCCB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