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

2.sin260°+ cos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知识点9: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

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3.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

4.两个圆内切时,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只有一条.

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

知识点10:正多边形基本性质

1.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60°.

2.矩形是正多边形.

3.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1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方程的根为.

A.x=2 B.x=-2 C.x1=2,x2=-2 D.x=4

2.方程x2-1=0的两根为.

A.x=1 B.x=-1 C.x1=1,x2=-1 D.x=2

3.方程(x-3)(x+4)=0的两根为.

A.x1=-3,x2=4

B.x1=-3,x2=-4

C.x1=3,x2=4

D.x1=3,x2=-4 4.方程x(x-2)=0的两根为.

A.x1=0,x2=2 B.x1=1,x2=2 C.x1=0,x2=-2 D.x1=1,x2=-2 5.方程x2-9=0的两根为.

A.x=3 B.x=-3 C.x1=3,x2=-3 D.x1=+,x2=-

知识点12:方程解的情况及换元法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2.不解方程,判别方程3x2-5x+3=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3.不解方程,判别方程3x2+4x+2=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4.不解方程,判别方程4x2+4x-1=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5.不解方程,判别方程5x2-7x+5=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6.不解方程,判别方程5x2+7x=-5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7.不解方程,判别方程x2+4x+2=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8. 不解方程,判断方程5y+1=2y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9. 用换元法解方程时, 令= y,于是原方程变为 .

A.y-5y+4=0

B.y-5y-4=0

C.y-4y-5=0

D.y+4y-5=0

10. 用换元法解方程时,令= y ,于是原方程变为 .

A.5y-4y+1=0

B.5y-4y-1=0

C.-5y-4y-1=0

D. -5y-4y-1=0

11. 用换元法解方程()2-5()+6=0时,设=y,则原方程化为关于y的方程是.

A.y2+5y+6=0

B.y2-5y+6=0

C.y2+5y-6=0

D.y2-5y-6=0

知识点1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2

C.x≥-2

D.x≠-2

2.函数y=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x>3

B. x≥3

C. x≠3

D. x为任意实数

3.函数y=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x≥-1

B. x>-1

C. x≠1

D. x≠-1

4.函数y=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为任意实数

5.函数y=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x>5

B.x≥5

C.x≠5

D.x为任意实数

知识点14:基本函数的概念

1.下列函数中,正比例函数是 .

A. y=-8x

B.y=-8x+1

C.y=8x2+1

D.y=

2.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是 .

A. y=8x2

B.y=8x+1

C.y=-8x

D.y=-

3.下列函数:①y=8x2;②y=8x+1;③y=-8x;④y=-.其中,一次函数有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知识点15:圆的基本性质

1.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已知∠C=80°,则∠A的度数是 .

A. 50°

B. 80°

C. 90°

D. 100°

2.已知:如图,⊙O中, 圆周角∠BAD=50°,则圆周角∠BCD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80°

D.50°

3.已知:如图,⊙O中, 圆心角∠BOD=100°,则圆周角∠BCD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80°

D.50°

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C=180°

B.∠A+∠C=90°

C.∠A+∠B=180°

D.∠A+∠B=90

5.半径为5cm的圆中,有一条长为6cm的弦,则圆心到此弦的距离为.

A.3cm

B.4cm

C.5cm

D.6cm

6.已知:如图,圆周角∠BAD=50°,则圆心角∠BOD的度数是.

A.100°

B.130°

C.80°

D.50

7.已知:如图,⊙O中,弧AB的度数为100°,则圆周角∠ACB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200°

D.50

8. 已知:如图,⊙O中, 圆周角∠BCD=130°,则圆心角∠BOD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80°

D.50°

9. 在⊙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则⊙O的半径为cm.

A.3

B.4

C.5

D. 10

10. 已知:如图,⊙O中,弧AB的度数为100°,则圆周角∠ACB的度数是 .

A.100°

B.130°

C.200°

D.50°

12.在半径为5cm的圆中,有一条弦长为6cm,则圆心到此弦的距离为.

A. 3cm

B. 4 cm

C.5 cm

D.6 cm

知识点16: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已知⊙O的半径为10㎝,如果一条直线和圆心O的距离为10㎝,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相交或相离

2.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和圆心的距离为7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相离或相交

3.已知圆O的半径为6.5cm,PO=6cm,那么点P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点在圆上

B. 点在圆内

C. 点在圆外

D.不能确定

4.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和圆心的距离为4.5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A.0个 B.1个 C.2个 D.不能确定

5.一个圆的周长为a cm,面积为a cm2,如果一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为π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不能确定

6.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和圆心的距离为6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不能确定

7. 已知圆的半径为6.5cm,直线l和圆心的距离为4cm,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离

C.相交

D. 相离或相交

8. 已知⊙O的半径为7cm,PO=14cm,则PO的中点和这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点在圆上

B. 点在圆内

C. 点在圆外

D.不能确定

知识点18:公切线问题

1.如果两圆外离,则公切线的条数为.

A. 1条

B.2条

C.3条

D.4条

2.如果两圆外切,它们的公切线的条数为.

A. 1条

B. 2条

C.3条

D.4条

3.如果两圆相交,那么它们的公切线的条数为.

A. 1条

B. 2条

C.3条

D.4条

4.如果两圆内切,它们的公切线的条数为 .

A. 1条

B. 2条

C.3条

D.4条

5. 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若O1O2=9cm,则这两个圆的公切线有条.

A.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若O1O2=7cm,则这两个圆的公切线有条.

A.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知识点19:正多边形和圆

1.如果⊙O的周长为10πcm,那么它的半径为 .

A. 5cm

B.cm

C.10cm

D.5πcm

2.正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2,那么它内切圆的半径为 .

A. 2

B.

C.1

D.

3.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那么这个正方形内切圆的半径为.

A. 2

B. 1

C.

D.

4.扇形的面积为,半径为2,那么这个扇形的圆心角为= .

A.30°

B.60°

C.90°

D. 120°

5.已知,正六边形的半径为R,那么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

A.R

B.R

C.R

D.

6.圆的周长为C,那么这个圆的面积S= .

A. B. C. D.

7.正三角形内切圆与外接圆的半径之比为 .

A.1:2

B.1:

C.:2

D.1:

8. 圆的周长为C,那么这个圆的半径R= .

A.2

B.

C.

D.

9.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那么这个正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

A.2

B.4

C.2

D.2

10.已知,正三角形的半径为3,那么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

A. 3

B.

C.3

D.3

知识点20:函数图像问题

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为,且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x=2,则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

A. (2,-3)

B. (2,1)

C. (2,3)

D. (3,2)

2.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3)2+2,则它的顶点坐标是.

A.(-3,2)

B.(-3,-2)

C.(3,2)

D.(3,-2)

3.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在.

A.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三、四象限

C. 第一、二、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4.函数y=2x+1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

A.第一、二象限

B. 第三、四象限

C. 第一、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6.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二象限 B. 第三、四象限C. 第一、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7.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3)2+2,则它的顶点坐标是.

A.(-3,2)

B.(-3,-2)

C.(3,2)

D.(3,-2)

8.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在.

A.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三、四象限

C. 第一、二、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9.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二、三、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

D.第一、二、四象限

10. 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且a、b、c为常数)的对称轴为x=1,且函数图象上有三点A(-1,y1)、B(,y2)、

C(2,y3),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3

B. y2

C. y3

D. y1

知识点21: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1.计算:的正确结果为.

A. B. C. D.

2.计算:1-(的正确结果为.

A. B. C. - D. -

3.计算:的正确结果为.

A.x

B.

C.-

D. -

4.计算:的正确结果为.

A.1

B.x+1

C.

D.

5.计算的正确结果是.

A. B.- C. D.-

6.计算的正确结果是.

A. B. - C. D.-

7.计算:的正确结果为. A.x-y B.x+y C.-(x+y)

D.y-x

8.计算:的正确结果为.

A.1

B.

C.-1

D.

9.计算的正确结果是.

A. B. C.- D.-

知识点22: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1. 已知xy>0,化简二次根式的正确结果为 .

A. B. C.- D.-

2.化简二次根式的结果是.

A. B.- C. D.

3.若a

A. B.- C. D.-

4.若a

A. B.- C. D.

5. 化简二次根式的结果是.

A. B. C. D.

6.若a

A. B.- C. D.

7.已知xy<0,则化简后的结果是.

A. B.- C. D.

8.若a

A. B.- C. D.

9.若b>a,化简二次根式a2的结果是.

A. B. C. D.

10.化简二次根式的结果是.

A. B.- C. D.

11.若ab<0,化简二次根式的结果是 .

A.b

B.-b

C. b

D. -b

知识点23:方程的根

1.当m= 时,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

A.1

B.2

C.-1

D.2

2.分式方程的解为.

A.x=-2或x=0

B.x=-2

C.x=0

D.方程无实数根

3.用换元法解方程,设=y,则原方程化为关于y的方程 .

A.y+2y-5=0

B.y+2y-7=0

C.y+2y-3=0

D.y+2y-9=0

4.已知方程(a-1)x2+2ax+a2+5=0有一个根是x=-3,则a的值为 .

A.-4

B. 1

C.-4或1

D.4或-1

5.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则实数a为.

A.a=1

B.a=-1

C.a=±1

D.a= 2

6.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则这个方程是 .

A.x+2x-1=0

B.x+2x+1=0

C.x-2x-1=0

D.x-2x+1=0

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3)x2-2k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

B.k>-且k≠3

C.k<-

D.k>且k≠3

知识点24:求点的坐标

1.已知点P的坐标为(2,2),PQ‖x轴,且PQ=2,则Q点的坐标是.

A.(4,2)

B.(0,2)或(4,2)

C.(0,2)

D.(2,0)或(2,4)

2.如果点P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4,且点P在第四象限内,则P点的坐标为.

A.(3,-4)

B.(-3,4)

C.4,-3)

D.(-4,3)

3.过点P(1,-2)作x轴的平行线l1,过点Q(-4,3)作y轴的平行线l2, l1、l2相交于点A,则点A的坐标是.

A.(1,3)

B.(-4,-2)

C.(3,1)

D.(-2,-4)

知识点25:基本函数图像与性质

1.若点A(-1,y1)、B(-,y2)、C(,y3)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则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y3

B.y2+y3<0

C.y1+y3<0

D.y1?y3?y2<0

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x2<0

A.m>2

B.m<2

C.m<0

D.m>0

3.已知:如图,过原点O的直线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A、B两点,AC⊥x轴,AD⊥y轴,△ABC的面

积为S,则.

A.S=2

B.2

C.S=4

D.S>4

4.已知点(x1,y1)、(x2,y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下列的说法中:

①图象在第二、四象限;②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③当0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2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AOB<90o,则k的取值范围必

是.

A. k>1

B. k<1

C. 0

D. k<0

6.若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一点,则此函数图象与直线y=-x+b(|b|<2)的交点

的个数为.

A.0

B.1

C.2

D.4

7.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x1·x2的值.

A.与k有关,与b无关

B.与k无关,与b有关

C.与k、b都有关

D.与k、b都无关

知识点26:正多边形问题

1.一幅美丽的图案,在某个顶点处由四个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镶嵌而成,其中的三个分别为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那么另个一个为.

A. 正三边形

B.正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2.为了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某商厦一楼营业大厅准备装修地面.现选用了边长相同的正四边形、正八边形这两种规格的花岗石板料镶嵌地面,则在每一个顶点的周围,正四边形、正八边形板料铺的个数分别是.

A.2,1

B.1,2

C.1,3

D.3,1

3.选用下列边长相同的两种正多边形材料组合铺设地面,能平整镶嵌的组合方案是.

A.正四边形、正六边形

B.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

C.正四边形、正八边形

D.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

4.用几何图形材料铺设地面、墙面等,可以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张师傅准备装修客厅,想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下面形状的正多边形材料,他不能选用的是.

A.正三边形

B.正四边形

C. 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5.我们常见到许多有美丽图案的地面,它们是用某些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铺成的,这样的材料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某商厦一楼营业大厅准备装修地面.现有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这四种规格的花岗石板料(所有板料边长相同),若从其中选择两种不同板料铺设地面,则共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6.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装饰地面,它们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选用下列边长相同的正多边形板料组合铺设,不能平整镶嵌的组合方案是.

A.正三边形、正四边形

B.正六边形、正八边形

C.正三边形、正六边形

D.正四边形、正八边形

7.用两种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有时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并且形成美丽的图案,下面形状的正多边形材料,能与正六边形组合镶嵌的是 (所有选用的正多边形材料边长都相同). A.正三边形 B.正四边形 C.正八边形 D.正十二边形

8.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下列正多边形材料,不能选用的是 . A.正三边形 B.正四边形 C.正六边形 D.正十二边形

9.用两种正多边形形状的材料,有时既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同时还可以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下列正多边形材料(所有正多边形材料边长相同),不能和正三角形镶嵌的是 . A.正四边形 B.正六边形 C.正八边形 D.正十二边形

知识点27:科学记数法

1.为了估算柑桔园近三年的收入情况,某柑桔园的管理人员记录了今年柑桔园中某五株柑桔树的柑桔产量,结果如下(单位:公斤):100,98,108,96,102,101.这个柑桔园共有柑桔园2000株,那么根据管理人员记录的数据估计该柑桔园近三年的柑桔产量约为 公斤.

A.2×105

B.6×105

C.2.02×105

D.6.06×105

2.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某校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25,21,18,19,24,19.武汉市约有200万个家庭,那么根据环保小组提供的数据估计全市一周内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 .

A.4.2×108

B.4.2×107

C.4.2×106

D.4.2×105

知识点28:数据信息题

1.对某班60名学生参加毕业考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该班学生及格人数为 .

A. 45

B. 51

C. 54

D. 57

2.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初三(2)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铅球、100米三个项目的测试,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如图,是将该班学生所得的三项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之和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前4个小组频率分别为0.02,0.1,0.12,0.46.下列说法:

①学生的成绩≥27分的共有15人;

②学生成绩的众数在第四小组(22.5~26.5)内; ③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在第四小组(22.5~26.5)范围内.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某学校按年龄组报名参加乒乓球赛,规定“n 岁年龄组”只允许满n 岁但未满n+1岁的学生报名,学生报名情况如直方图所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报名总人数是10人;

B.报名人数最多的是“13岁年龄组”;

C.各年龄组中,女生报名人数最少的是“8岁年龄组”;

D.报名学生中,小于11岁的女生与不小于12岁的男生人数相等.

4.某校初三年级举行科技知识竞赛,50名参赛学生的最后得分(成绩均为整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从左起第一、二、三、四、五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是1:2:4:2:

1,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信息,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①本次测试不及格的学生有15人; ②69.5—79.5这一组的频率为0.4;

③若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可获一等奖, 则获一等奖的学生有5人.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5.某校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将参赛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绘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起第一、二、三、四、五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是1:3:6:4:2,第五组的频数为6,则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同学的人数 .

_

_ _

_

_ _ _

_ _

_

_

女生

男生

6810121416

246

8

10

A.43

B.44

C.45

D.48

6.对某班60名学生参加毕业考试成绩(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该班学生及格人数为.

A 45

B 51

C 54

D 57

7.某班学生一次数学测验成绩(成绩均为整数)进行统计分

析,各分数段人数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①该班共有50人; ②49.5—59.5这一组的频率为0.08; ③本次测验分数的中位数在79.5—89.5这一组; ④学生本次测验成绩优秀(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6%.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中考体育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某校初三(1)班进行

了立定跳远测试,并将成绩整理后, 绘制了频率分布直方图(测试成绩保留一位小

数),如图所示,已知从左到右4个组的频率分别是0.05,0.15,0.30,0.35,第五小

组的频数为9 , 若规定测试成绩在2米以上(含2米) 为合格,

则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有个 .

①初三(1)班共有60名学生;

②第五小组的频率为0.15;

③该班立定跳远成绩的合格率是80%.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知识点29:增长率问题

1.今年我市初中毕业生人数约为12.8万人,比去年增加了9%,预计明年初中毕业生人数将比今年减少9%.下列说法:①去年我市初中毕业生人数约为万人;②按预计,明年我市初中毕业生人数将与去年持平;

③按预计,明年我市初中毕业生人数会比去年多.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

2.根据湖北省对外贸易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我省全年对外贸易总额为16.3亿美元,较2001年对外贸易总额增加了10%,则2001年对外贸易总额为亿美元.

A. B. C. D.

3.某市前年800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的人数为44000人,去年升学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如果今年继续按此比例增加,那么今年1100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学生数应为.

A.71500

B.82500

C.59400

D.605

4.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价格.某种药品在2001年涨价30%后,2003年降价70%后至78元,则这种药品在2001年涨价前的价格为元.

78元 B.100元 C.156元 D.200元

5.某种品牌的电视机若按标价降价10%出售,可获利50元;若按标价降价20%出售,则亏本50元,则这种品牌的电视机的进价是元.()

A.700元

B.800元

C.850元

D.1000元

6.从1999年11月1日起,全国储蓄存款开始征收利息税的税率为20%,某人在2001年6月1日存入人民币10000元,年利率为2.25%,一年到期后应缴纳利息税是元.

A.44

B.45

C.46

D.48

7.某商品的价格为a元,降价10%后,又降价10%,销售量猛增,商场决定再提价20%出售,则最后这商品的售价是元.

A.a元

B.1.08a元

C.0.96a元

D.0.972a元

8.某商品的进价为100元,商场现拟定下列四种调价方案,其中0

A.先涨价m%,再降价n%

B.先涨价n%,再降价m%

C.先涨价%,再降价%

D.先涨价%,再降价%

9.一件商品,若按标价九五折出售可获利512元,若按标价八五折出售则亏损384元,则该商品的进价为.

A.1600元

B.3200元

C.6400元

D.8000元

10.自1999年11月1日起,国家对个人在银行的存款利息征收利息税,税率为20%(即存款到期后利息的20%),储户取款时由银行代扣代收.某人于1999年11月5日存入期限为1年的人民币16000元,年利率为2.25%,到期时银行向储户支付现金元.

16360元 B.16288 C.16324元 D.16000元

知识点30:圆中的角

1.已知:如图,⊙O1、⊙O2外切于点C,AB为外公切线,AC的延长线交⊙O1于点

D,若AD=4AC,则∠ABC的度数为.

A.15°

B.30°

C.45°

D.60°

2.已知:如图,PA、PB为⊙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AD⊥PB于D点,AD交⊙O

于点E,若∠DBE=25°,则∠P= .

A.75°

B.60°

C.50°

D.45°

3.已知:如图, AB为⊙O的直径,C、D为⊙O上的两点,AD=CD,∠CBE=40°,过点B作⊙O的

切线交DC的延长线于E点,则∠CEB= .

A. 60°

B.65°

C.70°

D.75°

4.已知EBA、EDC是⊙O的两条割线,其中EBA过圆心,已知弧AC的度数是105°,且

AB=2ED,则∠E的度数为.

A.30°

B.35°

C.45°

D.75

5.已知:如图,Rt△ABC中,∠C=90°,以AB上一点O为圆心,OA为半

径作⊙O与BC相切于点D, 与AC相交于点E,若∠ABC=40°,则∠

CDE= .

A.40°

B.20°

C.25°

D.30°

6.已知: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是直径, ∠BCD=130o,

过D点的切线PD与直线AB交于P点,则∠ADP的度数为 .

A.40o

B.45o

C.50o

D.65o

7.已知:如图,两同心圆的圆心为O,大圆的弦AB、

AC切小圆于D、E两点,弧DE的度数为110°,

则弧AB的度数为 .

A.70°

B.90°

C.110°

D.130

8. 已知:如图,⊙O1与⊙O2外切于点P,⊙O1的弦AB切⊙O2于C点,若∠APB=30o,则∠BPC= .

A.60o

B.70o

C.75o

D.90o

知识点31: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

1.在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后,小明出了一道数学题:我站在综合楼顶,看到对面

教学楼顶的俯角为30o,楼底的俯角为45o,两栋楼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0米,请你算出教学楼的高约为米.(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4 ,≈1.7)

A.8.66

B.8.67

C.10.67

D.16.67

2.在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后,小明出了一道数学题:我站在教室门口,看到对面综合楼顶的仰角为30o,楼底的俯角为45o,两栋楼之间的距离为20米,请你算出对面综合楼的高约为

米.(≈1.4 ,≈1.7)

A.31

B.35

C.39

D.54

3.已知:如图,P为⊙O外一点,PA切⊙O于点A,直线PCB交⊙O于C、B, AD⊥BC于D,若PC=4,PA=8,

设∠ABC=α,∠ACP=β,则sinα:sinβ= .

A. B. C.2 D. 4

4.如图,是一束平行的阳光从教室窗户射入的平面示意图,光线与地面所成角∠

AMC=30°,在教室地面的影子MN=2米.若窗户的下檐到教室地面的距离BC=1米,

则窗户的上檐到教室地面的距离AC为米.

A. 2米

B. 3米

C. 3.2米

D. 米

5.已知△ABC中,BD平分∠ABC,DE⊥BC于E点,且DE:BD=1:2,DC:AD=3:4,CE=,BC=6,则△

ABC的面积为 .

A. B.12 C.24 D.12

知识点32:圆中的线段

1.已知:如图,⊙O1与⊙O2外切于C点,AB一条外公切线,A、B分别为切点,连结AC、

BC.设⊙O1的半径为R,⊙O2的半径为r,若tan∠ABC=,则的值为 . A.

B.C.2 D.3

2.已知:如图,⊙O1、⊙O2内切于点A,⊙O1的直径AB交⊙O2于点C,O1E⊥AB交⊙

O2于F点,BC=9,EF=5,则CO1= A.9 B.13 C.14 D.16

3.已知:如图,⊙O1、⊙O2内切于点P, ⊙O2的弦AB过O1点且交⊙O1于C、D两点,若AC:CD:DB=3:

4:2,则⊙O1与⊙O2的直径之比为 .

A.2:7

B.2:5

C.2:3

D.1:3

4.已知:如图,⊙O1与⊙O2外切于A点,⊙O1的半径为r,⊙O2的半径为R,且r:R=4:5,

P为⊙O1一点,PB 切⊙O2于B点,若PB=6,则PA= .

A.2

B.3

C.4

D.5

6.已知:如图,PA为⊙O的切线,PBC为过O点的割线,PA=,⊙O的半径为3,则AC的长为为 .

A. B. C. D.

4.已知:如图, RtΔABC,∠C=90°,AC=4,BC=3,⊙O1内切于ΔABC,⊙O2切BC,且与AB、AC的延长线都相切,⊙O1的半径R1,

⊙O2的半径为R2,则= .

A. B. C. D.

5.已知⊙O 1与边长分别为18cm、25cm的矩形三边相切,⊙O2与⊙O1外切,与边BC、CD相切,则⊙

O2的半径为 .

A.4cm

B.3.5cm

C.7cm

D.8cm

6.已知:如图,CD为⊙O 的直径,AC是⊙O的切线,AC=2,过A点的割线AEF交

CD的延长线于B点,且AE=EF=FB,则⊙O的半径为.

A. B. C. D.

7.已知:如图, ABCD,过B、C、D三点作⊙O,⊙O切AB 于B点,交AD于E点.

若AB=4,CE=5,则DE的长为.

A.2

B.

C.

D.1

8. 如图,⊙O1、⊙O2内切于P点,连心线和⊙O1、⊙O2分别交于A、B两点,过P点的直

线与⊙O1、⊙O2分别交于C、D两点,若∠BPC=60o,AB=2,则CD= .

A.1

B.2

C.

D.

知识点33:数形结合解与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1.某学校组织学生团员举行“抗击非典,爱护城市卫生”宣传活动,从学校骑车出发,先上坡到达A地,再下坡到达B 地,其行程中的速度v(百米/分)与时间t(分)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若返回时的上下坡速度仍

保持不变,那么他们从B地返回学校时的平均速度为百米/分.

B. C. D.

2.有一个附有进出水管的容器,每单位时间进、出的水量都是一定的.设从某一时刻开始5

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接着的2分钟内只出水不进水,又在随后的15分钟内既进水又出

水,刚好将该容器注满.已知容器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在

第7分钟时,容器内的水量为升.

A.15

B.16

C.17

D.18

3. 甲、乙两个个队完成某项工程,首先是甲单独做了10天,然后乙队加入合做,完成

剩下的全部工程,设工程总量为单位1,工程进度满足如图所示的函数关系,那么实际

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由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少.

A.12天

B.13天

C.14天

D.15天

4. 某油库有一储油量为40吨的储油罐.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只开进油管,不开出油管;在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既开进油管,又开出油管直至储油罐装满油.若储油罐中的储油量(吨)与

时间(分)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现将装满油的储油罐只开出油管,不开进油管,则放完全部油所需的时间是分钟.

A.16分钟

B.20分钟

C.24分钟

D.44分钟

5. 校办工厂某产品的生产流水线每小时可生产100件产品,生产前没有积压.生产3小时后另安排工人装箱(生产未停止),若每小时装产品150件,未装箱的产品数量y是时间t的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大致图像只能是.

A B C D

6. 如图,某航空公司托运行李的费用y(元)与托运行李的重量x(公斤)的关系为一次

函数,由图中可知,行李不超过公斤时,可以免费托运.A.18 B.19

C.20

D.21

7. 小明利用星期六、日双休骑自行车到城外小姨家去玩.星期六从家中出发,先上坡,后走

平路,再走下坡路到小姨家.行程情况如图所示.星期日小明又沿原路返回自己家.若两天中,

小明上坡、平路、下坡行驶的速度相对不变,则星期日,小明返回家的时间是分钟.

A.30分钟

B.38分钟

C.41分钟

D.43分钟

8. 有一个附有进、出水管的容器,每单位时间进、出的水量都是一定的,设从某时刻开

始5分钟内只进不出水,在随后的15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容器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

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如图,若20分钟后只出水不进水,则需分钟可

将容器内的水放完.

A.20分钟 B.25分钟

C.分钟D.分钟

9. 一学生骑自行车上学,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 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

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这位学生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前进,结果准时到达学校,

这位学生的自行车行进路程S(千米)与行进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如右图所示,则这位学

生修车后速度加快了千米/分.

A.5

B.7.5

C.10

D.12.5

10. 某工程队接受一项轻轨建筑任务,计划从2002年6月初至2003年5月底(12个月) 完

成,施工3个月后,实行倒计时,提高工作效率,施工情况如图所示,那么按提高工作效率后的速度做完全部工程,可提前月完工.

A.10.5个月

B.6个月

C.3个月

D.1.5个月

知识点34: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

1. 如图,抛物线y=ax2+bx+c图象,则下列结论中:①abc>0;②2a+b<0;③a>;④c<1.其中正确的

结论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③

a>; ④b>1.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 已知: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

是.

①abc>0 ②a+b+c>0 ③c>a ④2c>b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2,0),(x1,0),且1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5. 已知: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1,且过点(1,-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

是.

①abc>0 ②>-1 ③b<-1 ④5a-2b<0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 已知: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1;②-1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7.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a>b>c

B.a>c>b

C.a>b=c

D.a、b、c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3、1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1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1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角 1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7、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8、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9、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2、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3、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4、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三角形

2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3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4、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6、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7、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8、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9、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相似、全等三角形 42、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中考数学易错题题目(经典)

O G F B D A C E 1.如图,矩形ABCD 中,3AB =cm ,6AD =cm ,点E 为AB 边上的任意一点,四边形EFGB 也是矩形,且2EF BE =,则AFC S =△ 2 cm . 2 .5月23日8时40分,哈尔滨铁路局一列满载着2400吨“爱心”大米的专列向四川灾区 进发,途中除3次因更换车头等原因必须停车外,一路快速行驶,经过80小时到达成都.描述上述过程的大致图象是( ) 3 如图,将沿DE 折叠,使点A 与BC 边的中点F 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 AB ∥且1 2 EF AB =;②BAF CAF ∠=∠; ③1 2 ADFE S AF DE =g 四边形; ④2BDF FEC BAC ∠+∠=∠,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D 为止。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 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5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BCD ,使AD 落在BD 上,点A 恰好与BD 上的点F 重合.别交AB 、AC 于点E 、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GD=112.5°;②③S △AGD=S △OGD ;④四边形AEFG 是菱形;⑤BE=2OG.是 . 6 福娃们在一起探讨研究下面的题目: 参考下面福 娃们的讨 论,请你解该题,你选择的答案是( ) 贝 贝:我注意 s t O A s t O B s t O C s t O D A D C E F G B s 80 O v t 80 O v 80 O t v O A . B. C . D . 80 A D B F E 第20题图 D C B P A 函数2y x x m =-+(m 为常数)的图象如左图, 如果x a =时,0y <;那么1x a =-时, 函数值( ) A .0y < B .0y m << C .y m > D .y m = x y O x 1 x 2

2020中考数学重要知识点总汇

第1页,共24页 第2页,共24页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不…☉…要…☉…在…☉…密…☉…封…☉…线…☉…内…☉…作…☉…答……………… 中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总汇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为两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1,有理数的表现形式有:整数 、 分数 、 有限小数 、 无限循环小数四种。 2,无理数的表现形式有: π 、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开方开不尽所得的数。( 如:33 060sin ) 知识点二;绝对值:(1)若?? ? ??≤-≥=)0) 0(a a a a a 则(则 (2)0≥a 知识点三;倒数:没有倒数。 ,的倒数是 0)0(1 ≠a a a 知识点四;平方根:,)0a a a a ,算术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注意:4的平方根是( ),算术平方根是( ),立方根是( ) 知识点五;幂的运算: )0(10≠=a a 负整数指数幂:)0()1(1≠== -a a a a n n n 同底数幂乘法:n m n m a a a ??+, 幂的乘方:m n n m mn a a a )()(?? 积的乘方;m m m ab b a )(? 知识点六:乘法公式: 22))(b a b a b a -?-+( 因式分解的步骤: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十字相乘试一 试,最后是个乘积式。 知识点六:二次根式运算:a a =2 )0()(2≥=a a a 知识点七;特殊三角函数值: sin300=21=cos600 sin600=cos300= 2 3 sin450=cos4502 2= tan300= 3 3 tan6003= )0(-≠÷?a a a a n m n m 2222)b ab a b a +±?±(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 、

2020中考数学经典题型汇总

2020中考数学经典题型汇总 1.中点 ①中线:D为BC中点,AD为BC边上的中线 () 有全等 平行线中有中点,容易 是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 ,可得 使得 到 延长 .6 .5 BD AD 2 c b.4 CDE ABD DE AD E AD .3 S S.2 CD BD .1 2 2 2 2 ACD ABD + = + ? ? ? = = = ? ? 1.例.如图,在菱形ABCD中,tan∠ABC=,P为AB上一点,以PB 为边向外作菱形PMNB,连结DM,取DM中点E,连结AE,PE,则的值为() A.B.C.D. 2.角平分线 ②角平分线:AE平分∠BAC 有等腰三角形 平行线间有角平分线易 作全等三角形 有相同角有公共边极易 .5 .4 .3 .2 BAE .1 CE BE AC AB DF DE CAE = = ∠ = ∠

3.高线 ③垂线:AF ⊥BC 角形 多个直角,易有相似三充分利用求高线可用等面积法 即.4Rt .3.290AFC BC AF .1? ? =∠⊥ ②直角三角形:AD 为中线AE 为垂线 ?????=?==+?=?====? =∠+∠?Rt AE BC AB AC S BC CD ABC ,构造充分利用特殊角;勾股定理:等面积法:: 斜边中线为斜边的一半两角互余:,60,45305.BC CE AC BC BE AB BC AB AC .42 121.32 1BD AD .290C B .122222

4.函数坐标公式 公式 1:两点求斜率k 2 121x x y y k AB --= 1 135312033 303 601 45-=?-=?=?=?=?k x k x k x k x k x 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⑤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④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③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②与时,轴正方向夹角为①与 公式2:两点之间距离 221221)()(AB y y x x -+-= 应用:弦长公式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初中,数学,中考,必考,21个,知识点,,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中考初中中查看更多范文。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 一、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二、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 -1- 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三、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即|a|={a(a>0)0(a=0)﹣a(a<0)四、有理数大小比较 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 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

2015年中考数学最重要的几个核心考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 2.一次项系数为5,二次项系数为3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顶点坐标是(3,-10).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sin60° cos60°= sin30° 2.sin260°+ cos260°= 1. 3.tan45°=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最新推荐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最新推荐中考数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 - 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 ==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a <0) a ≥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n a 10?±的形式,其中101<≤a ,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北京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

北京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2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 2.当x=3时,函数y= 3.当x=-1时,函数的值为的值为1.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 2x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25.抛物线y=4(x-3)-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 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3 2. 2.sin260°+ cos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1 2013年北京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 5.cos60°+ sin30°= 1.

初三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题型一 先化简再求值 命题趋势 由河南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可知,分式的化简求值是每年的考查重点,几乎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以除法和减法形式为主,要求对分式化简的运算法则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 例:先化简,再求值:,1 2)1111( 22+--÷-++x x x x x x 其中.12-=x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x 的值带入计算即可求值。 题型二 阴影部分面积的相关计算 命题趋势 近年来的中考有关阴影面积的题目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到,而且不断翻新,精彩纷呈.这类问题往往与变换、函数、相似等知识结合,涉及到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例 如图17,记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A ,将线段OA 分成n 等份.设分点分别为P 1,P 2,…,P n -1,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Q 1,Q 2,…,Q n -1,再记直角三角形OP 1Q 1,P 1P 2Q 2,…的面积分别为 S 1,S 2,…,这样就有S 1=2312n n -,S 2=23 4 2n n -…;记W=S 1+S 2+…+S n -1,当n 越来越大时,你猜想W 最接近的常数是( ) (A)23 (B)12 (C)13 (D)14 分析 如图17,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 A(1,0),与y 轴的交点为8(0,1). 设抛物线与y 轴及x 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S ,M(x ,y )在图示 抛物线上,则 222OM x y =+

(完整版)深圳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a n n n b a b a =) (p p b a a b )()(=-32a n a n a am bm a b a b a b a b -=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0.101001???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 ④( ab )n =a n b n ;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中考数学-圆经典必考题型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解答题

中考数学 圆经典必考题型中考试题(附答案)解答题 1.(已知:如图,△ ABC 内接于O O 过点B 作的切线,交 CA 的延长线于点 E / EB & 2 ① 求证:AB= AC 1 AB ② 若tan / ABE=丄,(i )求 的值;(ii )求当 AC= 2时,AE 的长. 2 BC =4cm 求O o 的半径. 2.如图, PA 为O O 的切线, A 为切点,O 0的割线PBC 过点0与O O 分别交于B 、C, PA= 8 cm PB 3.已知:如图,BC 是O 0的直径,AC 切O 0于点C AB 交O 0于点D,若 AD : DB= 2 : 3, AC= 10,求 sin B 的值. 4.如图,PC 为O 0的切线,C 为切点,PAB 是过0的割线,

1 若tan B= _ , PC= 10cm 求三角形BCD的面积. 2 5?如图,在两个半圆中,大圆的弦MNW小圆相切,D为切点,且MN AB MN a, ON CD分别为两圆的半径,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已知,如图,以△ ABC的边AB作直径的O O分别并AC BC于点D E,弦FG// AB S A CDE S △ ABC= 1 : 4, DE= 5cm FG= 8cm,求梯形AFG啲面积. 7.如图所示:PA为O O的切线,A为切点,PBC是过点O的割线, PA= 10, PB= 5,求: (1)O O的面积(注:用含n的式子表示); (2)cos / BAP的值.

参考答案 1.( 1)v BE 切O O 于点 B ,「. / ABE=Z C. / EBC= 2/ C,即 / ABH / ABC= 2/C, / C +Z ABO 2 / C, / ABC=Z C, ??? AB= AC. (2)①连结AO 交BC 于点F , AB- AC , AOL BC 且 BF = FC. AF 在 Rt A ABF 中, =tan / ABF BF 1 又 tan / ABF= tan C = tan / ABE= 2 AF = 1 BF. AB AB .5 BC 2BF 4 ②在△ EBA M^ ECB 中 , ^EA 2- EA- (EA^ AC ),又 EA M 0 , 5 11EA= AC EA= — x 2 = 10 . 5 11 11 2 2 ?设O 的半径为r ,由切割线定理,得 PA = PB- PC AC 切O O 于点C,线段ADB 为O O 的割线, 2 AC = AD- AB AB= AM DB= 2k + 3k = 5k , 2 2 10 = 2k X 5k,??? k = 10, AB= AF 2 * * * BF 2 BF 2 AF = 1 BF 2 / E =Z E , / EBA=Z ECB △ EBA^A ECB EA EB BE 2 AB BC ,解之,得 EA EC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反比例函数y=xk的图象是双曲线 ①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 ②双曲线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分支上的点也是关于原点对称; ③在xk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y=xk〔k≠0〕的图象是双曲线;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在反比例函数y=xk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象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k|2,且保持不变。 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1〕列表取值时,x≠0,因为x=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以〝0〞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值。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 整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数项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常数项是. .把方程()化为一般式为. 知识点:直角坐标系及点的位置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轴上。 .直角坐标系中,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一象限.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四象限.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当时,函数32 x 的值为. .当时,函数的值为. .当时,函数的值为. 知识点: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函数是一次函数. .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 .数据的平均数是. .数据的众数是. .数据,,,,的中位数是. 知识点:特殊三角函数值 .° 2 3. .° ° . .° ° . .° .

.° ° . 知识点:圆的基本性质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直线及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及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及圆相切.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知识点:圆及圆的位置关系 .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 .两个圆内切时,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只有一条. .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 知识点:正多边形基本性质 .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 .矩形是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方程042=-x 的根为 .

中考数学知识点最全汇总

中考数学知识点最全汇总 复习数学时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考数学知识点最全汇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中考数学知识点最全汇总三角函数关系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平方关系 sin (α)+cos (α)=11+tan (α)=sec (α)1+cot (α)=csc (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tan(90°-α)=cotα,cot(90°-α)=tanα.平方关系:sin (α)+cos (α)=1tan (α)+1=sec (α)cot (α)+1=csc (α)积的

(完整版)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最新整理)

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题型一先化简再求值 命题趋势 由河南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可知,分式的化简求值是每年的考查重点,几乎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以除法和减法形式为主,要求对分式化简的运算法则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 例:先化简,再求值:( 1 + x +1 1 ) ÷ x -1 x2-x x2- 2x +1 , 其中x = -1.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x 的值带入计算即可求值。 题型二阴影部分面积的相关计算 命题趋势 近年来的中考有关阴影面积的题目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到,而且不断翻新,精彩纷呈.这类问题往往与变换、函数、相似等知识结合,涉及到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例如图 17,记抛物线y=-x2+1 的图象与x正半轴的交点为A,将线段 OA 分成n 等份.设分点分别为 P 1 ,P 2 ,…,P n-1 ,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 线交于点 Q 1 ,Q 2 ,…,Q n-1 ,再记直角三角形 OP 1 Q 1 ,P 1 P 2 Q 2 ,…的面积分别为 S 1 , S 2 ,…,这样就有 S 1 = n2 -1 2n3 ,S 2 = n2 - 4 2n3 …;记W=S 1 +S 2 +…+S n-1 ,当 n 越来越大时,你猜想W 最接近的常数是( ) (A) 2 3 (B) 1 2 (C) 1 3 (D) 1 4 分析如图17,抛物线y=-x2+1 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 A(1,0),与y 轴的交点为 8(0,1). 设抛物线与y 轴及x 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 S,M(x,y)在图示 抛物线上,则 OM 2 =x2 +y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