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初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试讲初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试讲初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请问我可以开始试讲了吗?同学们上课。好,同学们请坐。在课前我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是洛阳龙门石窟被酸雨腐蚀的图片,通过图片的观察,我们会发现酸雨会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会腐蚀相应的建筑物。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想过酸雨是由哪些物质引起的呢?我听见有同学说有二氧化硫,还有二氧化氮等物质,同学们对于生活都非常的仔细观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物质会引起酸雨,但是酸雨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氧化硫又具有怎样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首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到底酸雨它的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现在来看一下多媒体的演示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当中,我们用乘放80毫升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针管,吸入1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用胶皮丝胶针管的前端堵住,现在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我听见有同学说了,气体体积减小了,既然气体体积减小了,说明什么呢?这名同学你举手了,你来说一下。你说。是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了,好,请坐。这名同学思考得非常的准确,除了这个现象之外,接下来我们再用ph试纸来测量一下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它是成什么样的酸碱性呢?同学们再来观看视频。同学们关注到了什么?同学们观察到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是呈现酸性的,那么就说明二氧化硫不仅可以溶于水,而且会产生酸性的物质,那么就说明二氧化硫确确实实会和水发生反应。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写一下化学反应方程式,那就是二氧化硫它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在这里需要跟同学们来强调一下,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所以我们在这里需要写上可逆符号,所以它就说明在这个反应当中,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正向进行,也可以逆向进行。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关注一下,这里面的流是选正几价的?同学们说是正4价的,正4价的硫可不可以被氧化剂所继续氧化呢?同学们想的是可以的,因为你们见过正6价的硫,也就是硫酸这种物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亚硫酸到底可不可以继续被氧化剂氧化,其实我们的亚硫酸还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硫酸,这个我们最终反映的结果是生成了硫酸。通过这两个反应,同学们能不能思考一下,在生活当中硫酸型的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家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好,我看见有的同学得出结论了,这名同学你来说一下。你说可能是因为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的亚硫酸,而亚硫酸又继续被氧气所氧化,生成了硫酸,好,这名同学他的思考能力很强,会举一反三了,所以这个过程是我们生活当中酸雨形成的一个途径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进行酸雨防治的话,可以怎样来做?同学们说要从源头上抓起,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的好。这个就是二氧化硫的第一条性质,也就是二氧化硫溶于水会显酸性。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演示实验,看看在这个演示实验当中,二氧化硫会不会具有其他的性质呢?我们来看一下视频,在视频当中,我们像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当中,第一家品红溶液,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同学们都在说是品红溶液发生了褪色,既然品红溶液能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我听见了有一个声音说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这个词用的非常的准确,这个就是二氧化硫的第二条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它稳不稳定?我们再继续来看刚才的实验的视频。通过刚才视频播放,我们加热这支试管发现什么现象?同学们都在说是品红溶液又复色了,那么这个现象就说明了二氧化硫这种漂白性是不稳定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大家会发现在你们的桌子上有各种实验的仪器,现在请同学们吸取5毫升的二氧化硫水溶液放置在试管当中,然后像试管当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接下来再向里面加入50.5毫升的3%的过氧化氢震荡一下观察到什么现象?有同学的试管已经出现了白色沉淀了,这个是它的一个反应现象,接下来我们再向里面加入一点点的盐酸,来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同学们都在说白色沉淀是不能溶于盐酸的,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就会想到这个白色沉淀是由什么组成的。好,同学们说是硫酸钡所组成的,那么就说明在这个过程当中,二氧化硫生成了硫酸根,所以二氧化硫是被什么?同学们一起说。对,是被氧化的,所以在这里

体现了二氧化硫什么性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那么我们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前面来把化学反应方程式来写一下,哪位同学愿意积极踊跃的举手一下?那名同学举手了,你上前面来写一下。好,这名同学请回。我们来看一下这名同学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跟你们写的一不一样。同学们说跟你们写的都一样,说明这名同学写的是正确的。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实验现象,大家来判断一下,分别运用的是二氧化硫的哪个性质?我们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秀水当中,发现溴水褪色了,这利用的是二氧化硫的哪个性质?这名同学举手,最快你来说一下。你说利用的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确实好像是这样,好,你先请坐,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观点?我看见这名同学的反响非常强烈,你来说一下。你说这里利用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你能说明一下原理吗?你说秀水是具有氧化性得,而二氧化硫是具有还原性的,那么他们在一起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好,请坐。金名同学的逻辑思维非常的缜密,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利用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二氧化硫的三条性质,第一个是二氧化硫溶于水会呈现酸性,第二个是漂白性,第三个是还原性。大家回去之后可以查找一下生活当中或者是生产上我们有哪些防治酸雨的主要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下课。感谢各位考官的认真聆听。

初中化学《溶解度》试讲逐字稿

初中化学《溶解度》试讲逐字稿 初中化学《溶解度》试讲逐字稿 各位考官下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19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溶解度》.(写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身份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不能在一杯水里无限制的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呢?对,不能。那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好,没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自己来寻找答案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我们先来做一组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好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在这里边,在我们的室温下,这里有一个烧杯,里边装了二十毫升的水,那么老师现在要向里边加入5克的氯化钠,大家看一下现象。接着我再加入5克氯化钠,大家再看一下,最后我再加入10毫升的水,大家观查到了什么现象?

好,我们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来汇总一下,谁来说一下呢?好,你来说一下。哦,这位同学说到他在第一组实验中看到氯化钠完全溶解了。好,不错。还有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在继续加入5 克氯化钠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还有第三个实验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氯化钠再一次完全溶解了。那么我们从刚才所说的以及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定义的。 我们第一个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刚才同学们说到观察到第二组实验现象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的室温,同时我们加入的是第二次的5克,从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呀! 对,我们说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说它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我们将这样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液。同样的道理,大家能不能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好,谁来说一下?嗯,你来说一下。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化学---逐字稿万能模板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溶解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学生了解如何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2)试讲时间10分钟 (3)师生之间有互动,教师有演示动作 教学设计逐字稿 各位考官下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19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溶解度》.(写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身份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不能在一杯水里无限制的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呢?对,不能。那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好,没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自己来寻找答案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我们先来做一组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好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在这里边,在我们的室温下,这里有一个烧杯,里边装了二十毫升的水,那么老师现在要向里边加入5克的氯化钠,大家看一下现象。接着我再加入5克氯化钠,大家再看一下,最后我再加入10毫升的水,大家观查到了什么现象? 好,我们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来汇总一下,谁来说一下呢?好,你来说一下。哦,这位同学说到他在第一组实验中看到氯化钠完全溶解了。好,不错。还有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在继续加入5 克氯化钠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还有第三个实验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氯化钠再一次完全溶解了。那么我们从刚才所说的以及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定义的。 我们第一个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刚才同学们说到观察到第二组实验现象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的室温,同时我们加入的是第二次的5克,从“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呀! 对,我们说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说它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我们将这样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液。同样的道理,大家能不能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好,谁来说一下?嗯,你来说一下。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我们说不饱和溶液其实和饱和溶液是相对来说的。它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它的溶质溶解了没有?对,它还能够继续溶解。我们说它在第一次溶解了,我们又向其中加入5 克的时候,它没有完全溶解,则第一次溶解后的溶液,我们说它能够继续溶解,我们就将它叫做不饱和溶液。 好,这就是我们大家刚才所得出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大家观察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我们是如何判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初中化学《化学式》试讲答辩

初中化学《化学式》试讲答辩

初中化学《化学式》试讲答辩 【教学设计】 化学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式的意义,并能用语言描述化学式代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式的观察、比较,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化学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化学式的意义。 【难点】 理解化学式中各个数字代表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出示几种实验室常见物质,水、氧气、二氧化碳,氧化铁等让学生观察瓶子标签。【提出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获取更多教资面试备考资料!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常见这几种物质的标签,并找出标签上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①每个瓶子上面都有化学元素符号表示该种物质。 ②除了化学元素符号还有数字。

③各个瓶子物质不同,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也都不同。 【教师引导】那么在这些标签中出现的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呢?组合起来又表示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新内容,“化学式”。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化学式 【提出问题】根据刚刚的观察,每种物质都用化学元素和数字非常简便的表示出来,请阅读教材内容以及根据大家的观察回答,什么叫做化学式? 【学生回答】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教师讲授】比如刚才观察到的H2O、O2、CO2、Fe2O3等,这些都是化学式,能够为大家的化学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每一个化学式表示了一种物质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是不同的。 【教师引导】水的组成能否写成HO2? 【学生回答】不可以,每种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而且物质的组成是实验测得的,应该遵循实验事实。 2.化学式的意义 【提出问题】在H2O中,数字和元素符号各代表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①H2O代表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②表示1个水分子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 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3)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3)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 题目名称:《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7)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0) 题目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1)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固体药品的取用》 (15) 题目名称:《固体药品的取用》 (15)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酯化反应》 (19) 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19)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 题目名称:《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22)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 题目名称:《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26)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硬水和软水》 (30) 题目名称:《硬水和软水》 (30)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化学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详情: 1、题目:《原子的构成》 2、内容: 原子的房量、体积都很小。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能不能再分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的多。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板书; (2)教学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2019年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精选

2019年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精选 一、考题回顾 初中化学《气体的收集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在收集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教师总结】对于其他的气体又该如何来收集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节课一起来研究。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老师提供三种实验方法:①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②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③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现象,分析三种方法哪个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①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②选择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教师讲述】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请同学们写出反应原理。 【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制取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收集。 【教师提问】从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关性质,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哪种收集装置? 【学生回答】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采取排水法收集,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同样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气体收集方法的总结 【教师提问】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排水装置、向上排空气和向下排空气装置。 【教师提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与水反应。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画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的装置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请学生课后思考收集气体后如何进行检验和验满。 【答辩题目解析】 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 可以采用排水法与向上排空气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 【参考答案】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就是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以及小学科学实验中已经知道了食醋可以溶解鸡蛋壳,因此可以选取这一素材。 一、考题回顾 初中化学《认识氧气的性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厚衣服。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绳、防滑鞋。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化学试讲教案

化学课试讲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元素与原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元素与原子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⑴课堂讲解,提问,总结 ⑵课后探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老师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我们把此类原子称之为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为1的同一类原子称为氢元素。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⑴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幻灯片展示] 元素原子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 区别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用于描述物质的宏 观组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 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所构成的。不能说:“一 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 元素所组成的”。 ⑵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 ①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幻灯片展示:教材图4-4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碳、氢; ③空气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氮、氧。 ⑶学生讨论思考(课本P73页讨论) 反应物和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七、作业: 1、从本书中或者上网查找几种食品、药品的元素组成。 2、预习下节内容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初中化学试讲内容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内容教案

初中化学试讲内容教案 【篇一:化学试讲教案《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化学试讲教案|《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的结构、主要性质及用途。 2.了解乙醇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体验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难点】 乙醇的结构探究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乙醇分子模型。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图片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请看看我们大屏幕上的图片,想想它是哪首古诗的情景呢? 【投影】细雨中路人向牧童询问酒家的图片。 学生回答: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讲述:这是诗人杜牧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可见酒在我国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回答:乙醇 教师引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有机物-乙醇。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教师布置任务:乙醇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就简单接触过,请同学们自己写出乙醇的分子式。写出来之后,试试看能不能写出它的结构式。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为了让大家更形象的认识乙醇分子,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大家动手来组装一下你们写出来的乙醇结构模型。 (学生活动)动手组装乙醇的结构模型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1)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1)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4) 题目名称:《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4)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7) 题目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7) 《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固体药品的取用》 (10) 题目名称:《固体药品的取用》 (10)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酯化反应》 (14) 题目名称:《酯化反应》 (14)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16) 题目名称:《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16)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9) 题目名称:《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9) |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硬水和软水》 (22) 题目名称:《硬水和软水》 (23)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原子的构成》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化学 题目名称:《原子的构成》 详情: 1、… 2、题目:《原子的构成》 3、内容: 原子的房量、体积都很小。那么,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能不能再分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其中,英国科学家汤姆生(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和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要小的多。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所带的电荷数(质子数),也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要有适当板书; (2)教学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 试讲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回顾一下,具体的类型以及表达式。(板书)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 A + B = AB 分解反应 AB = A + B 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 AB + CD = AD + CB (讨论)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CuSO 4 + Fe =Cu + FeSO 4 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是氧化还原反 应吗? (分析)Fe 2O 3 + 3CO = 2Fe + 3CO 2, 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合物的反应,它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能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学反应。 通过CuSO 4 + Fe =Cu + FeSO 4 的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 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我们曾经学习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高温 CuO + C == Cu + CO2 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夺取CuO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而发生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而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与“还原”尽管表现不同,彼此对立,但它们相伴而生,同时进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设问)请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分析)

初中化学试讲课题

(人教版) 1、氧气。 2、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3、爱护水资源。 4、原子的构成。 5、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6、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7、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8、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9、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10、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15册)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墨与彩的韵味。 3、笔墨的情趣。 4、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5、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 6、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7、布置理想的家居。 8、居室的色彩搭配。 9、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10、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八年级、沪科版) 一、13.1 函数。 二、13.2 一次函数(第一课时)。 三、13.3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四、1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一课时)。 五、14.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六、15.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七、16.1 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 八、16.2 线段的垂直平均线。 九、16.3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十、16.4 角的平均线。

(八年级) 1、“耐久跑”的练习方法。 2、跨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技术。3、蹲踞式跳远的“起跑腾空”技术。4、“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术。 5、技巧“前滚翻”技术 6、技巧“肩肘倒立”技术。 7、双杠的“支撑后摆挺身下”技术。 8、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9、双手胸前传接球。 10、健身拳第四至六式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光的反射。 二、声音的特性。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汽化和液化。 五、平面镜成像。 六、串联和并联。 七、电流的强弱。 八、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十、温度计。 (以上课题均为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试讲

专题一认识化学世界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梳理 考点一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注意:(1)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方法: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注意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是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通常是不可逆的变化。 (4)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必定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同,因而物理性质反应前后必定不同,发生物理变化。 一、练习题 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电灯发光 C.燃烧 D.变色 例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淇淋融化 B.苹果腐烂 C.玻璃棒破碎 D.橘子榨成汁 例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钢铁生锈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水的蒸发 例4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①液化②汽化③熔化④发光⑤爆炸⑥产生气体⑦变色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⑦ 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实例: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重要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正在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是动态的;”能”“可以”等描述的具有但并没有正在进行的属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吸附性. 例5 下列关于植物油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植物油呈液态 B.植物油加热到一定温度能燃烧 C.植物油有轻微的香味 D.植物油的密度比水小 例6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不锈钢制炊具 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米酿成醋 D.榨取果汁

初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试讲教案模板 【篇一: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试讲初中化学全册 说课稿】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说课 (1) 《化学与环境》说课稿........................................................................................................ .. (8) 《溶解度》说课材 料 ....................................................................................................... . (12) 《石灰石的利用》说课稿........................................................................................................ .. (15) 《食盐》说课 稿 ....................................................................................................... (20)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教案(第1课 时 (29) 《氧化还原反 应》 .................................................................................................... .. (3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35)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一课时说 课 (41) 《元素》说课 稿 ....................................................................................................... (44)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 (47)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试讲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回顾一下,具体的类型以及表达式。 (板书)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 A + B = AB 分解反应 AB = A + B 置换反应 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 AB + CD = AD + CB (讨论)Fe2O3 + 3CO = 2Fe + 3CO2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CuSO4 + Fe =Cu + FeSO4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分析)Fe2O3 + 3CO = 2Fe + 3CO2,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它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能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学反应。 通过CuSO4 + Fe =Cu + FeSO4的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我们曾经学习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2 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夺取CuO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而发生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而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与“还原”尽管表现不同,彼此对立,但它们相伴而生,同时进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设问)请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试讲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

今天我是讲的题目是化学方程式。下面我开始同学们上课,请坐。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同学们真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我们知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来表示为看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请同学们在观看PPT上的化学方程式,想一想此事是否可以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做唱片的女同学说,可以体现,因为图中的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种类没变,而且数不相等,不错。既然这个式子可以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等号表达成如下是盼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以表示反应物,又可以表示声称我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两个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呢?后排的男同学说,不同点在于这个式子是由化学式代替名称,而且将箭头变为等号,回答的不错。看来同学们对本部分的内容掌握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根据碳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工程式,你能说出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吗?好,班长你来说说。 班长说在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在点燃的条件下,不错。既然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生成物,各物之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购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质量关系呢?请同桌两人进行讨论交流。 有同学说各物质之间存在质量比不错,用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也就是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请同学们看下是碳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12分这样的菜与32分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分质量的二氧化碳。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能试着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吗?第二排的男同学,你来说。他说化学方程式既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也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回答的很好。看来一个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关反映的信息。 好了,本节课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了,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呢?手举得最高的那位同学说,知道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同桌共同说,知道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又可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看来大家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课下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并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加号。到好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与数学上的含义有什么区别?我们下节课进行分享。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师面试试讲答辩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为帮助各位考生备战教师面试,中公教师网整理了各学科教师面试试讲答辩语音示范,以下是高中美术《维伦多夫的裸女》试讲答辩,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面试备课纸】 【语音示范】 【教学设计】 空气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行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点】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和药品:水、红磷、集气瓶、弹簧夹、胶皮管、燃烧匙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谜语导入 猜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 谜底就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1.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2.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我们人呼出的就是二氧化碳。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说空气中含有氧气,那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含有多少? 大家前后两桌4人分以小组,讨论实验2-1的实验步骤,注意几个问题:①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②为什么反应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④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什么?

初中化学试讲稿模板、初中化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模板

初中化学试讲稿一:《溶解度》 各位考官下午好! 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XX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溶解度》。(写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身份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不能在一杯水里无限制的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呢?对,不能。那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好,没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自己来寻找答案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写板书)我们先来做一组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好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在这里边,在我们的室温下,这里有一个烧杯,里边装了二十毫升的水,那么老师现在要向里边加入5克的氯化钠,大家看一下现象。接着我再加入5克氯化钠,大家再看一下,最后我再加入10毫升的水,大家观查到了什么现象? 好,我们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来汇总一下,谁来说一下呢?好,你来说一下。哦,这位同学说到他在第一组实验中看到氯化钠完全溶解了。好,不错。还有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到在继续加入5克氯化钠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还有第三个实验呢?嗯,你来说一下。这位同学提

到氯化钠再一次完全溶解了。那么我们从刚才所说的以及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定义的。(写板书)我们第一个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刚才同学们说到观察到第二组实验现象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的室温,同时我们加入的是第二次的5克,从“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写板书)对,我们说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说它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我们将这样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液 同样的道理,大家能不能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好,谁来说一下?嗯,你来说一下。 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写板书)我们说不饱和溶液其实和饱和溶液是相对来说的。它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它的溶质溶解了没有?对,它还能够继续溶解。我们说它在第一次溶解了,我们又向其中加入5克的时候,它没有完全溶解,则第一次溶解后的溶液,我们说它能够继续溶解,我们就将它叫做不饱和溶液。好,这就是我们大家刚才所得出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大家观察的都非常的好。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我们是如何判定饱和溶

教师试讲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试讲稿

教师试讲|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试讲稿 一、活动导入 师: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师:[过渡] 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二、新课讲授 原子的构成 请学生阅读课本P68 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学生活动] [投影] 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生:[问题1的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师:大家思考一下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 生: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师:[过渡]刚才说的这些都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看“原子的构成”挂图,看一下原子核在原子中到底能占多大。[挂图]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学生观看挂图,说出自己从挂图上得到的有关信息] [学生陈述自己得到的有关信息]

师: 大家再来想一想这些问题: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生: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生: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应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核外电子质量之和。 师: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同,比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师: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就像用吨作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我们可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 相对原子质量 师: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P69相对原子质量一段内容。 三、巩固练习 师:那么氧的相对原子量为多少呢? 师:说的很对,计算的很准确。同时经过这样的计算因为大家得到的数字都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对于这个计算过程大家要掌握。 四、课堂小结 师: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本节课我们开始了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系统学习,知道了原子的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 师:最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深刻理解原子的结构。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面试试讲教案 【篇一:化学试讲教案】 化学课试讲教案 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元素与原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元素与原子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 ⑴课堂讲解,提问,总结 ⑵课后探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老师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 都是8,我们把此类原子称之为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为1的同一类原子称为氢元素。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⑴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幻灯片展示]

⑵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 ①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幻灯片展示:教材图4-4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碳、氢; ③空气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氮、氧。 ⑶学生讨论思考(课本p73页讨论) 反应物和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七、作业: 1、从本书中或者上网查找几种食品、药品的元素组成。 2、预习下节内容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篇二: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教案】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面试教案: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试讲初中化学丁达尔效应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散系和它的几种分类,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你来说下!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位同学把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了三点,下面老师做下总结补充: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有九种组合方式。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溶质粒子直径比较:溶液小于 1 nm;胶体1~100 nm;浊液大于100 nm。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区别溶液、浊液的胶体的一个特殊性质———丁达尔效应。 二、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请看,桌子上有三个小烧杯,分别装有25 毫升的蒸馏水、硫酸铜溶液和泥水,现在老师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腾的水中滴加

5~6 滴三氯化铁饱和溶液。好,我们继续煮沸,溶液变成红褐色了,停止加热。 师:同学们,这个时候烧杯里生成了什么呢? 对,这个时候已经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我们将三个烧杯放在暗处。好了,下一步实验我需要台下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完成,好,你表现最积极,你上来吧! 老师会分别用激光笔照射三种液体,这位同学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有什么实验现象,一会儿由这位同学告诉我们答案。 师:好了,实验结束了,这位同学,你来跟同学们说下你看到的现象吧。师:谢谢这位同学,请坐,这位同学说,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就叫丁达尔效应,它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三、联系生活,加深印象 师:丁达尔效应作为自然界中一种奇妙的现象,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见过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 师:好了,同学们,观看过图片,是不是觉得,自己对丁达尔效应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呢?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这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