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权法的意义和作用

本科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物权法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名称民法学

姓名林杰明学号 3121102323 专业新闻学年级 2012 学院/系部人文学院日期(年月日) 14/12/20

论物权法的意义和作用

新闻1203班林杰明 3121102323

摘要:民法是调整日常生活的法律,而其中的《物权法》对人民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物权法》可以说是未来我国民法典的重要一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的规定与颁行在我国法制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那么《物权法》到底对我国的法律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何意义和作用呢。本文就此意在向人们阐述物权法的意义和作用,让人们能更好的理解何谓《物权法》.

关键词:物权法意义作用

中国的《物权法》发展较晚,起草和制定工作自1993年才开始正式启动,历经十多年,最高立法机关先后进行了8次的审议工作,才最终于2007年3月16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可以说《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在巩固中国这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既体现了时代需要,又富有时代精神。

一、《物权法》的历史意义:

(一)填补了我国法律的空白

在《物权法》颁布实施之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度过了近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间,中国的社会面貌、科技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长足的进步。但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那就是对于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法律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以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具体来说,在这30年中我国的法律制度并没能够满足公众对于平等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私有财产的要求;对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上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回答。可以说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在这些问题上给出了积极的回应,能够为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再则我国现阶段仍然没有形成一部非常完备形成系统的民法典,西方许多国家的民法典其实都已经规定了物权制度,所以《物权法》的出台,可以说完成了我国民法典制定工作的重要步骤,结束了中国民法典中缺少《物权法》的历史,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为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物权法》的出台,在中国法制史上创下了许多个第一。如:第一次明确规定房屋产权期满自动续期,解决了民众普遍关心的房屋产权续期问题;第一次明确规定对于不动产进行统一登记,解决了不动产登记问题;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企业出资人与企业的关系,满足了公众对于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要求等等多个第一。对于保障民众私有财产安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物权法》的这些规定是以前中国民法典所没有的。

(二)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

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法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后在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上,进一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其列为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而在最近的十八大工作会议上,更是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理念方针。

实行依法治国,就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牢固树立法治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同法,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而《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恰是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有利

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

《物权法》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规定了物权的概念,切实保护民商主体,充分发挥物的作用,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上发挥重大作用。物权是权利人支配特定产物的权利,他们共同组成民法中最基本的权利形式。物权和债权构成了市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财产权利,在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财产关系上,在调整物权关系上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中国在这方面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第二,《物权法》是一种以财产所有权为中心、以他物权为范围的制度,对具体财产的归属问题和有效利用财产提供了法律范式1。第三,规定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即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定原则、公示、公信原则,这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处理社会间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提供了法律原则。第四,《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完全符合《宪法》的精神,在《宪法》的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这样,确立了在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保护上对一切公民平等的原则,这完全符合依法治国的精神,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

(三)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从现在起的几十年时间里,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未来五年要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首先要建成一个能够让民众共同富裕的社会,它的首要目标是是要让民众拥有大量财富。因此,如何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如果人们辛苦劳动的果实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和肯定,人们就无法放心地去工作和创业,进而创造财富和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如果私有财产能够得到平等的保护,得到法律明确的承认,就能有效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去创造财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物权法》的出台就是对物权和有效利用物权的一种保护,能够激励人

1王明锁. 论物权法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意义——兼谈物权法之主要缺憾【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们的生产投资,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们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着眼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要求。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党的十八大工作会议上,深刻总结了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就。究其原因,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最重要靠的是勇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有力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而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就是人们的安居乐业。要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首先就要确保人们的衣食住行无忧,而人们往往就会在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产生数不清的纠纷,要保证人们的安居乐业,就要能够妥善合理公平地解决在这些方面所产生的纠纷。而这些方面的纠纷,往往就是物的纠纷。《物权法》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解决物的纠纷的法律制度,即所有权制度。只有当人们能够控制自身的拥有物时,人们的安居乐业才有可能实现。《物权法》对人们的物的纠纷上做出了明确规定,肯定了人民的劳动果实,使人们在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同时,具有强有力的安全感;明确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措施,有利于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国家的长治久安。物权制度具有“定份止争”的意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物权法的现实作用:

(一)进一步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最佳注脚,它切实地将人的私有财产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人民在得到“物”的同时,又享有了对物的“权”,从而可以利用《物权法》所形成的物权制度保护自身的物质利益,进而调动人民群众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累大量物质财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届满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无需提出续期申请,权利自动续展。”的规定使老百姓不必再担心自己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限因届满后被国家强行收回的

悲剧。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基于双方法律行为即合同而进行的物权变动,因此有关物权变动的规则可以说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律规则,物权变动作为交易的规则,是对交易规则的反映。在绝大多数交易中,都以物权的归属作为交易的前提,并以物权的变动作为交易的后果,物权变动是市场交易的基本表现形式。所以,许多交易过程就是物权变动的过程,因此,在《物权法》中,就物权变动制定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模式、动产物权的变动、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以及不动产登记制度。这些关于交易变动的规定对于保障交易的安全、维护当事人的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物权法》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交易秩序的建立和发展2。

(二)巩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

在《物权法》中,着重规定了各种财产的所属关系,明确物的归属,在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上,尤其是在巩固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成果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物权法》的第5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中内容详细地规定了各类财产的归属问题,在各类财产纠纷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而在第6章中,更是详细制定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相关规定,这在法律上正式建立了区分所有制度。这就使得可以明确在区分所有情况下的产权和利益关系,有助于保护公民的切身利益,解决各种产权纠纷问题,维护社会生活的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在“用益物权”中,形成了由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等所构成的用益物权体系,这些都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利益不可缺少的法律条文,可以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财产法律基础。

此外,在《物权法》的第12章中还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根据土地的用途,将土地的使用权分解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并分章对这些权利作出了规定。可以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坚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同时使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制度有理有据,保障了国家土地资源的有效2牛江. 浅谈物权法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现实意义【J】. 法制与社会,2008.

利用。

(三)促进社会和谐

《物权法》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上也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物权法》的内涵和其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具有三大作用:其一,是能有效解决人与人之间关于财产纠纷的问题。纠纷的产生表明人与人之间在同一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和诉求,并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如果有大量因财产问题而导致的纠纷在社会上出现,也就构不成所谓的和谐社会。《物权法》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物权制度,建立了有效解决财产纠纷的多元机制,为中国的司法体系就如何解决各种各样的财产纠纷问题提供了统一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尺度。物权法还针对“物”的所属和权利问题制定了相关条文,这些为化解物的所属和权利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物权法》为解决社会纠纷问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不断走向和谐。其二,能有效防止财产纠纷的发生,上文提到过《物权法》的主要作用是确定物的归属,“定份止争”,它肯定做不到防止任何财产纠纷的发生,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产纠纷发生的概率,避免社会极端冲突的发生。我国目前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阶段,各种矛盾不断涌现,需要我们更好的认识和解读《物权法》以降低矛盾发生的概率。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未来的几十年内要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物权法》能起到防止纠纷发生的作用,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其三,做到保证法律的公正性,无论是解决财产纠纷,还是防止纠纷的发生,《物权法》都遵照平等保护的原则、物权法定原则、公示、公信原则,从而追求社会的公平和公正。虽然暴力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越多的暴力,只能激发越多的社会矛盾,实现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物权法》通过对物权制度的设计为个人的私有财产以及个人对物的权利保护权利了基本的规则,决定了一个社会基本的经济秩序。这秩序的确立,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提供了必要的伦理基础,并为公民提供了基本的人权保障。

总结:

虽然《物权法》对我国当下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及其重要的历

史意义和实用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物权法》就现阶段而已仍存在着不足和继续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它对我国物权制度的设计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因此,我国的《物权法》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也会随着出现,如果没有适时的跟进,《物权法》就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物权法》应该要做到能够与时俱进,能够具体合理的解释当下的新问题。总之,一部《物权法》是不可能做到解决社会上的任何矛盾纠纷的,还需要与其他法律配套,但毕竟《物权法》的颁行为解决物权和财产的纠纷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是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失的一环,它的意义和作用,不容人们的忽视。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和掌握《物权法》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出版社, 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人民出版社, 2007.

3. 王利明. 民法(第五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4. 陈华彬. 中国物权法的意涵与时代特征【J】. 现代法学, 2012.11

5. 覃英. 填补规范保证——物权法出台的意义【J】. 南方周刊, 2008

6. 饶建国. 物权法的主要精神和历史意义【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