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色彩的配色方案

儿童绘画:色彩的配色方案
儿童绘画:色彩的配色方案

儿童绘画:色彩的配色方案

一、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

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水准的变化。

1、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其

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2、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其性格也

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3、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变化,成为一种具有

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其色性也变的成熟、随和。

4、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二、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

脑冷嘲热讽静的色。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

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长远、广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

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

较强个性的色。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白等色,均不会对蓝色的性格构成较明显的影响力。

1、如果在橙色中黄的成份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三、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

的色。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四、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实、纯洁、快乐。白色具有圣洁的

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会影响其纯洁性,使

其性格变的含蓄。

1、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红,就成为淡淡的粉色,鲜嫩而充满诱惑。

2、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黄,则成为一种乳黄色,给人一种香腻

的印象。

3、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蓝,给人感觉清冷、洁净。

4、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种干燥的气氛。

5、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绿,给人一种稚嫩、柔和的感觉。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 (一)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 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二)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三)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 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偏爱暖色:活泼,热

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四)人物与心理(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孩子。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的孩子,另外也有可能是受欺负、胆小畏缩的孩子,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3)耳朵:孩子不画耳朵,可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家长罗嗦。画大耳朵,如果不是卡通形象,那么可能孩子比较敏感;(4)牙齿:愤怒的孩子,经常会在画中画出夸张的牙齿,说明有情绪、言语攻击性。(5)眼睛:眼睛画得太大的人,比较敏感、多疑、偏执;画睫毛的人,对美比较关注;不画瞳孔的人,在人际

儿童画颜色搭配要点

儿童画颜色搭配要点 色彩的搭配,无非就是对比色、类似色、同种色这三种配色的方法: 首先是同种色的配色,素雅,宁静,不刺眼,非常协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颜色的深浅要拉开距离,否则就比较容易单调。 其次是类似色的配色。色彩都在120度范围以内, 既协调而又有对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最后是对比色的配色。红与绿色是对比色, 对比色的配色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使人兴奋。但是处理的不好,也会给人一种俗气的感觉。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告诉大家几个诀窍: 1.改变对比双方面积的大小,一个面积大一点,一个小一点,造成"万绿丛中一点红",就好看了。2.把其中一个色变得灰一些,另一色鲜一些.或者一色深一些,另一个色浅一些。3.还有一个办法是:因为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都是对比色,就像是水与火, 力量均等了以后就互不相让,那么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隔开,就不会打架了.具体的方法是:用黑、白、金、银、灰这几种颜色把它们隔开;儿童画就是这样,小朋友的画颜色非常鲜艳,但是用了黑色线条一勾,就好看了。这就是我提倡儿童画都要勾黑边的道理了。在实际的色彩配色中,这几种方法都可以结合起来运用.在同种色, 类似色中,也可以加一些对比色,也可以用黑,白,金,银,灰这几种颜色把它们隔开。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优良的配色实例: 2 色相配的: 鲜红--普蓝蓝--黄绿橙--红紫绿--咖啡 鲜红--黑橙--蓝绿柠檬黄--鲜红深朱--草绿 3色相配的: 红--黄--蓝红--金--黑大红-- 孔雀蓝--橙黄 鲜红--柠檬黄[或淡蓝,孔雀蓝]--黑红--黄--黑 深绿--翠绿--黄叶绿--淡橙黄--淡红 蓝--橙黄--深绿灰绿--橙黄--黄绿橙--绿--红紫........ 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 1. 3色相配。可以在色轮的里面放一个等边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在里边转动,三个角所指向的三个颜色相配,就是漂亮的。 2. 4色相配。可以在色轮的里面放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在里边转动,四个角所指向的四个颜色相配,也是漂亮的。比如:红--黄色--黑再加一点白。或者红、黄、蓝、白、黑,也是优良的配色。 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你平时看到某一张包装纸[食品包装,服装包装等都行]或者书籍封面,以及路上的广告牌, 网上好的图片等等,你都可以留心,看它上面的配色,把它的色彩样子按照它的面积大小,颜色照搬下来就是了.所要注意的是:1.色彩的色相[颜色的名称,如红色,绿色等;2.色彩的深浅;3.色彩的鲜艳与不鲜艳度; 4.所用的颜色不宜多,有4--5种就差不多了。我们在做色彩搭配时,颜色如果不理想,可以看看这些小东西,只要把它的配色方法,用上去不就很好吗?这种“抄袭”是聪明的办法,谁也不会说你什么。 有人可能回会问:那么黑色和白色怎么配呢?世界上的色彩分成有彩的色与无彩的色,无彩的色就是黑,白,灰. 任何一种色,淡到极点就是白色,暗到极点就是黑色,深浅中间的就是灰色. 白色与什么颜色都能配,就是不适宜与太淡的颜色相配. 黑色与什么颜色都能配,就是不适宜与太深的颜色相配灰色与什么颜色都能配,就是不适宜与太灰的颜色相配。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所以说,孩子的绘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原生态绘画,没有大人的干涉,纯粹无意识下画的画)中真的有秘密,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家庭的幸福,述说心中

ps设计之基本配色方案及色标大全

基本配色——奔放 ----------------------------------------------------------------------------------- 藉由使用象朱红色这种一般最令人熟知的色彩,或是它众多的明色和暗色中的一个,都能在一般设计和平面设计上展现活力与热忱。中央为红橙色的色彩组合最能轻易创造出有活力、充满温暖的感觉。 这种色彩组合让人有青春、朝气、活泼、顽皮的感觉,常常出现在广告中,展示精力充沛的个性与生活方式。把红橙和它的补色——蓝绿色——搭配组合起来,就具有亲近、随和、活泼、主动的效果,每当应用在织品、广告和包装上,都是非常有效。 基本配色——传统 ----------------------------------------------------------------------------------- 传统的色彩组合常常是从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色彩那里仿来的。 蓝、暗红、褐和绿等保守的颜色加上了灰色或是加深了色彩,都可表达传统的主题。 例如,绿,不管是纯色或是加上灰色的暗色,都象征财富。 狩猎绿(hunter green)配上浓金或是暗红或是黑色表示稳定与富有。这种色彩常出现在银行和律师事务所的装潢上,因为它们代表恒久与价值。 基本配色——低沉 ----------------------------------------------------------------------------------- 不同于其它色彩展现柔和,低沉之美的灰紫色没有对比色。灰紫色调合了红紫色、灰色和白色,是个少见的彩色。 任何颜色加上少许的灰色或白色,能表达出的柔和之美,有许多种包括灰蓝色、灰绿色等。但若灰紫色本身被赋其它彩度或亮度,则可能掩盖了原颜色的原有意境。使用补色,或比原色更生动的颜色,可使这些展现柔和之美的颜色顿时生意昂然,但要保持自然的柔美,亮度的变化应尽少使用。 基本配色——动感 ----------------------------------------------------------------------------------- 最鲜艳的色彩组合通常中央都有原色——黄色。黄色代表带给万物生机的太阳,活力和永恒的动感。当黄色加入了白色,它光亮的特质就会增加,产生出格外耀眼的全盘效果。

3-色系-配色方案--设计必备

色系-配色方案--设计必备 第一条: 空间配色不得超过三种,其中白色、黑色不算色。第二条:金色、银色可以与任何颜色相配衬。金色不包括黄色,银色不包括灰白色。 第三条:家用配色最佳配色灰度是:墙浅,地中,家私深。 第四条: 厨房不要使用暖色调,黄色色系除外。 第五条:打死也不要深绿色的地砖。 第六条:即使没有人威胁打死你,你也坚决不要把不同材质但色系相同的材料放在一起。否则,你会有一半的机会会犯错! 第七条:想制造明快现代的家居品味,那么你就不要选用那些印有大花小花的东西(植物除外),尽量使用素色的设计。 第八条:天花板的颜色必须浅于或与墙面同色。当墙面的颜色为深色设计时,天花板必须采用浅色。天花板的色系只能是白色或与墙面同色系者。 第九条:空间非封闭惯穿的,必须使用同一配色方案。不同的封闭空间,可以使用不同的配色方案。 第十条:本"定律"如果用于家居以外,90%可能错误! 释义: 什么叫灰度?很简单,把你要用的颜色用黑白复印机印出来比一下就行了。不管是暖色系还是冷色系,必然有它的灰度的。 什么叫素色:就是纯单色。 什么叫色系:接近的同色。 在一般的室内设计中,都会限制使用颜色在三种之内。当然,这不是一种绝对,由于专业的室内设计师熟悉更深层次的色彩关系,用色可能超出三种,但一般只会超出一种或两种。限制三种颜色的定义: 1、同一个相对封闭空间内的三种颜色,包括天花、墙面、地面和家私。客厅和主人房可以有各成系统的的不同配色,但如果客厅和餐厅是连在一起的,视为同一空间。 2、白色、黑色、灰色、金色、银色不计算在三种颜色的限制之内。但金色和银色一般不能同时存在,只能在同一空间使用金或银的一种。 3、图案类以其呈现色为准。例如一块花布有多种颜色,由于色彩有多种关系,所以专业上以主要呈现色为准。办法是眯着眼睛看,即可看出其主要色调。但如果一个大型的图案的个别色块很大的话,同样得视为一种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徵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徵热情,於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徵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藉色彩的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色彩的对比》教案03

《色彩的对比》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 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意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冷暖色摆色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本课可以落实《美标》P16的“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关于“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对比色的知识,感受和理解色彩的表现力,并加以运用。”突出课改精神:“参与、探究、自主合作、发现、体验”。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谈话导入 (1)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 这说明了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3)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3、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仔细观察色环表并思考:你知道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对比,会产生哪种视觉效果呢?选两种颜色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看看其中有什么样的规律?

2015教资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心理一

2015教资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指导:幼儿美术活动心理一 幼儿的美术活动包括绘画、粘土造型(泥工)和纸工造型(折纸和剪纸)。 美术是视觉艺术,它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同时又需充分利用双手和脑的协同活动。只有美术,才有那么多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地动手动脑,才有那么多有趣、新奇的刺激,激发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美术活动可帮助幼儿表达情绪及感受,及时宣泄被压抑的情绪;由于所有的美术活动都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教师处理得当,幼儿就会感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经常被老师和同伴接纳和欣赏,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就会充满信心,并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起对美的感受能力。 因此,正确理解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心理、能力和特征,进一步充分认识美术活动在幼儿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并依此来大力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这对于幼儿教师和孩子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1.学前儿童绘画发展可分哪几个阶段? 2.各阶段的绘画心理有哪些特点? 3.幼儿在粘土造型和纸工造型活动中表现出哪些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发展阶段不可能严格地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在迅速变化的时期,儿童绘画中总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特征,因而可以相对地划分出一定的阶段。每一阶段均以不同的速度从前一阶段中产生出来,又预示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儿童绘画发展中有几个明显的阶段: 第二种是有控制的涂鸦。2岁左右,当孩子经过练习掌握了一定的使用纸、笔的经验后,他就开始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并注意手、眼之间的联系,以至能在纸上画出上、下、寿、右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并会在纸上重复地画圆圈,且能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颜色笔。这种控制动作的经验,显示出向更复杂动作的意志行动发展的倾向。

常用RGB颜色表及配色方案

R G B值R G B值R G B值 0 00#000000黄色2552550#FFFF00浅灰蓝色176224230#B0E0E6 413633#292421香蕉色22720787#E3CF57品蓝65105225#4169E1 192192192#C0C0C0镉黄25515318#FF9912石板蓝10690205#6A5ACD 128138135#808A87dougello23514285#EB8E55天蓝135206235#87CEEB 112128105#708069forum gold255227132#FFE384 128128105#808069金黄色2552150#FFD700青色0255255#00FFFF 黄花色218165105#DAA569569415#385E0F 白色255255255#FFFFFF瓜色227168105#E3A86984684#082E54古董白250235215#FAEBD7橙色255970#FF6100碧绿色127255212#7FFFD4天蓝色240255255#F0FFFF镉橙255973#FF6103青绿色64224208#40E0D0白烟245245245#F5F5F5胡萝卜色23714533#ED9121绿色02550#00FF00白杏仁255235205#FFFFCD桔黄2551280#FF8000黄绿色1272550#7FFF00 cornsilk255248220#FFF8DC淡黄色245222179#F5DEB36114564#3D9140蛋壳色252230201#FCE6C9翠绿色020187#00C957花白255250240#FFFAF01284242#802A2A3413934#228B22 gainsboro220220220#DCDCDC米色163148128#A39480草地绿1242520#7CFC00 ghostWhite248248255#F8F8FF1385415#8A360F酸橙绿5020550#32CD32蜜露橙240255240#F0FFF01355136#873324薄荷色189252201#BDFCC9

儿童绘画与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与心理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于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一、图式期 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图式期儿童画的特点主要有: 1、X光线式的透明画法:常把看不到的内部和外部一块画出来,如同用X光线透视过一样。 2、感觉的强调与夸张: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3、非凡的想象力:把可能发生的与目前不可能发生的事随意组合,使他们的绘画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4、随心所欲的色彩表现:儿童画色彩是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的,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抒发情感。

儿童绘画色彩对比

儿童绘画色彩对比 如何以科学的态度来尊重儿童的作品,鼓励创造过程中的想象与突破;如何使家长走出模式化与功利化的误区?这都是年轻父母们所渴求解答的。 很多艺术家在画作里抒发的都是自我的一种感觉,当自我特极端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在里面,有些是不健康的,或者说不适合孩子的。我们统统称之为艺术的东西里,是不是好的健康的艺术我们要打问号,是不是适合孩子的我们更要打问号。我们要选择好的展览,适合孩子的展览,相反的展览坚决不要去。艺术儿童工作室的课程里有在艺术场馆欣赏创作的,有时候没有好展览,这个课就不上,好展览多的时候,这样的课就多,完全要认真负责地为孩子选择。 两三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单纯的背景,是不是他们视觉发育水平要求这样? 有这个因素,跟他的视觉发育水平有关,还有一个是敏感度的问题。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他的敏感度特别高,他对色彩非常敏感。这个敏感体现到他看色彩时候的反应,他反应的很快。但这个反应是内在的,我们有的时候不知道。有的孩子看到一个颜色会激动的跳起来,有的孩子看到一个颜色赶快跑,不愿意再看……这些反应,和他的视觉发育都有关系。 儿童视觉特征的第一点就是单纯,而这个单纯也是绘画艺术里面的最高境界。走到一个极限以后就是单纯,就像毕加索晚年的画很单纯,米罗最后的色彩就是黑白两色。人到老了回归了,返老还童了。越是低龄的孩子越有单纯的需要。 经典绘本都是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以作者自我为中心的。 有时候看到一些说明是给三岁以下孩子的书,但背景特别复杂。这种书适合三岁以下的孩子看吗?

完全不适合。色彩有对比,色彩对比也有很多层次有单纯的对比,有很鲜明的对比,也有很柔和的对比。这个层次是越来越高的。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经典绘本里面的画,很多都不是单纯的色彩,而是很柔和的色彩,看到它们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当孩子一点点长大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视觉需求,在绘画里他也会表现出来。如果我们违背这种规律,总是给他以强烈的色彩刺激,那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吃惯了“厚味”,清淡的、多层次的味觉就会弱化,对色彩的感觉就会弱化,再看到柔和的东西时候就会接受不了。 黑白色的绘本没有颜色,但是确实很美。有很多家长不给孩子选黑白绘本,他们觉得没有五颜六色的书就没有审美功能。孩子喜欢彩色,但是黑白也是必要的。我想问这个必要体现在哪?也是想问您对黑白书的看法? 首先,黑白色不仅是颜色,还是色彩里的极限,完全不选择黑白给孩子是错误的。孩子绝对不是因为喜欢彩色就不喜欢黑白。孩子对色彩是很敏感的,他其实对黑白,包括黑白之间的灰的层次过度都能敏感的察觉到,就像看黑白照片一样。《勇敢者的游戏》、《魔法师的奇怪花园》这两本书完全是黑白两色的,也是得奖的作品。孩子很爱看,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爱看,他们觉得非常有意思。 黑色确实是色彩里的一个极限。给孩子选择黑色时要小心,要特别注意黑色和其他色彩的关系问题。我特别排斥画里面的让黑色成为一种边框,假如它的边框是绘画性的,是艺术性的,非常自由的边框,这样的很美。我们要区别机械的、死板的、僵硬的、没有变化的那种黑边,就像人没有表情一样,那样的黑白画最好别给孩子看。因为他慢慢会形成一种印象黑色是用来勾勒一个硬硬的框的。这种用黑色的方法完全是非艺术表现。如果是自然表现的话,孩子会忽略掉黑色的作用,而是进入到它描绘的形象里面。像《点和味》里面都是黑色,而且那个黑色是特别自由的。只有一点点其他颜色,孩子完全可以进入到那个形象里面,这样的书是经典,可以给孩子看。 现在小孩都在画画,我们家小孩画画的规则性很强,比如如果是树,树上一定会结果子。我有时候会说宝宝你画的挺好,但是丰富点就好了。他每次基

儿童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

儿童绘画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 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状况,笔者观察儿童绘画中所蕴涵的思想,以及怎样通过儿童绘画帮助小学生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儿童绘画心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户。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心理意识状态的不完善,会毫无遮掩的表述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加上孩子语言表述的匮乏,他们会自然的涂鸦于纸上,就此产生了儿童绘画。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于是有人提出了儿童绘画心理。 一、儿童绘画心理的概述 (一)儿童绘画心理研究的历史 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初就注意到儿童绘画能力与儿童自身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儿童绘画除了可显示儿童的心智发展年龄,更是人格物质与动作发展的关系指标,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得益于当时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以及S.弗洛伊德(S.Freud)和荣格(Jung)对艺术作品、象征物和人格之间的内部联系表现出的兴趣。

(二)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状况 儿童绘画心理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由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而且儿童绘画的发展状况同样也是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我们根据儿童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把儿童绘画心理分成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1-2年级) 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方式是以游戏为主的,转为以正规教育为主的学习生 活的开始。这个阶段的儿童刚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正规的学习方法感到新鲜好奇,想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因而教师在辅导时应以正面鼓励和耐心细致的引导为主。如果因授课方法不当,激发不了儿童的学习热情,或是指责过度,这无疑会中断他们绘画的兴趣,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并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2、中级阶段(3-4年级) 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 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所以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的。 他们无法解决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

34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

绘画是儿童情绪的表达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和对事物理解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儿童绘画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对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而借助色彩也可以有效释放调节疏导儿童的心理作用。一笔一画乃至颜色的选择,可以将孩子内心深处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焦虑、喜悦、愤怒、愿望等在绘画作品中投射出来,而隐藏或被压抑的心理情绪也就自然释放出来。 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对他们绘画作品的分析来加以了解,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因为绘画是儿童最普遍、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儿童绘画作品天真烂漫、万紫千红,通过美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童贞,并和儿童亲密交流。 一、儿童绘画的内容展示出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 根据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儿童绘画的内容和其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以造型的形式表达出来。画面就是孩子心灵的窗户,是孩子性格的自然流露。通过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洞察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如在一年级

上册《我爱我家》时,发现有一张作品画面上出现了爸爸、妈妈、还有他,爸爸画的很细致,脸上带着慈祥的笑脸,可是妈妈的形象却是头发凌乱、张着血盆大口,用色上多选择黑、灰等比较暗淡的色彩,看到这张画,我们猜想他和母亲的关系可能比较紧张,为此我们向班主任打听,果然证实了这一点,他父母离异,他跟父亲一起住,对母亲的印象是母亲经常批评、责骂他。 二、儿童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告诉我们儿童的性格特点 后逐一展开,任由自己的思绪象空中的小鸟,自由地翱翔,全无整体可言。尽管如此,他们完成后的作品却依旧生动。他们的构图别出心裁,他们的色彩为成人所不及。儿童绘画与儿童的性格特点有密切的联系。观察孩子的画画表现的是热忱、喜欢还是谨慎保守,有没有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等,是否充满自信还有害羞胆小。

(完整版)史上最全配色方案设计专用

晶亮的透明感、丝丝凉的清凉感以及冰爽的感觉:体现冷色调、都市感的配色,营造温和、安逸的气氛: 暗色调中展现高雅的都市成人氛围: 儿童浅色配色,尽可能用多种较高明度和纯度的色彩: 排除甜蜜感的成人感配色: 演绎华丽感和平衡感的彩虹色: 稳定情绪的冷色系配色:温暖雅致的暖色系配色: 利用色相浓淡变化实现多色配色,将多种色彩统一在稳定的色调中,色彩不会显得突兀: 营造健康新概念的维生素色: 体现人工化学效果的配色,霓虹灯广告牌和荧光涂料等体现的人工化学效果配色: 利用高纯度互补色、对比色组合展现运动感的配色: 传递清新、爽快印象的配色: 统一于冷色系色彩中,展现清凉清爽的感觉:统一于暖色系中,展现可爱优雅的效果:

通过明灰色调,演绎成人印象,展现淡雅、轻柔感以及都市冷峻感和干练、舒适的印象: 通过原色、中间色的多色运用体现廉价感: 传统、古典氛围的配色(可选藏蓝、深绿为基本色,扩大色相范围): 展现女性高雅氛围和高贵感配色(浓重的粉色、深紫色、胭脂红色,点缀浅褐色、奶油色): 反映信赖感、可靠性的广告主打蓝色,体现清洁印象的医药类广告主打绿色: 金融机构的配色、医疗机构的配色、补习班和学校的配色: 以茶色为主的稳重配色体现自然、有机。接近明驼色,体现自然效果;接近深棕色,体现厚重感: 给人简单而又时尚、摩登的印象的单一色调配色: 男性青睐的颜色: 以藏青、灰色为基本色体现知性实业家风格的配色: 低纯度、低明度的配色体现奢华高贵的氛围。深茶色体现传统色氛围: 女性青睐的色彩选择: 通过高明度的暖色体现浪漫甜蜜的印象: 紫色出现在粉色到红色的过渡色中能形成华丽、柔美的印象。深红色、耀眼的粉红色等纯度较高的 色彩与无彩色的黑色搭配,体现出艳丽,刺激,魅惑的氛围: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解读儿童画的十个心理学技巧 孩子用画来表达自己构想的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他们的心情和心智。孩子的画,对爱他们的人来说,是神奇的礼物----在孩子的画里,暗藏着他们的心灵秘密。 想知道孩子有多爱你吗?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健康快乐舒展吗?好好体会一下孩子的画吧。 下面是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供好奇的家长们参考: 1,画中人---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 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为小人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 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 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画画在纸张的正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喜欢画满纸,心理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 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 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的,云是白的。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理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画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

色彩配色方案

配色方案 没有进行美术专业训练,在配色时只能凭感觉,学习过配色理论后,我们就可以合理使用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配色原理主要根据色相和色调进行了一系列的分类。最基本的有5种配色方法。 基本色相的配色关系 ◆同一色相配色:采用不同色调的同一色相; ◆类似色相配色:采用两侧相近颜色; 注:这两种配色总体上会给人一种安静整齐的感觉。如在鲜红色旁边使用了 暗红色时,会给人一种较协整齐的感觉。 ◆补色配色:完全相反的颜色;如红色对面的青绿色是红色的补色。 ◆相反色配色:是指搭配使用色相环中相距较远颜色的配色方案,蓝紫色到黄绿 色范围之间的颜色为红色的相反色相。 注:这种配色方法更具有变化感。 基于色调的配色关系:

◆同一色调配色:是指选择同一色调不同色相颜色的配色方案;例如使用鲜红 色与鲜黄色的配色方案 ◆类似色调配色:在色调表中比较靠近基准色调。如上图 ◆相反色调配色:是指使用与基准色调相反色调的配色方案 五种配色方法: 一、基于色相进行配色的具体关系 色相配色的特点:可以获得稳定的效果 类似色相配色:冷静而稳重的感觉 补色与相反色相配色:强烈而鲜明的效果 A.相反色相、类似色调配色 这种配色方案是采用相反色相类似色调的配色方案。虽然使用了相反的色相,便通过使用类似的色调可以得到特殊配色效果。而影响这种配色方案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使用的色调,当使用了对比度较高的鲜明色调,所使用色相效果将被突出从而得到较强的动态效果;当使用了对比度较低的黑暗色调时,即使使用了多种不同的色相也能够得到较安静沉重的效果,这是因为使用暗色调时色相的差异也会变得不太明显。

背景中的黄色与人物中的蓝色构成了相反色的配色,但通过使用类似色调造出了安静平和的氛围。 B.相反色相、相反色调配色 利用相反色相和相反色调的配色方案,国为采用了相反的色相和色调,所以得到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变化感和逆向性。如果说类似色调配色方案能够凝造整齐的氛围,那么相反色调配色方案凝造出的就是一种强弱分明的氛围。影响这种配色方案效果的最大的因素在于所选颜色在整体画面中所占的比例。 在图中,高对比度的红色与背景中的暗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反色相、相反色调配色方案通常用于突出显示较暗背景中的某一个较亮对象

儿童绘画与心理解读心得

儿童绘画与心里解读心得 画一幅画时,儿童需要去选择、转译和安排各种线条、形状、颜色,需要去综合绘画的内容、风格、形式和构图等大量要素,从而表达思想、情感、事件和感受到的事物。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他们综合许多例外经验,创造出新的、个性化的、独到的事物的过程。由于儿童绘画中整合了多种例外的要素和经验,所以我们不大可能对儿童的创造性工作做出简单的解释。过两天就是母亲节了,我在大班和小朋友谈话,了解妈妈的职业,小朋友都各抒己见,证明着大凡都在父母身边的小朋友心里是感觉安全的,内心填塞了色彩。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填塞热情。 随着一步步的深入接触才发现,就像笔记分析或沙盘游戏一样,绘画分析也是投射测验的一种方式。 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人生经历。 绘画分析能够很好的为咨询师打开一扇通往来访者内心世界的门,尤其在儿童咨询方面,除了能够很好的诊断鉴别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当下狐疑外,还能够在咨询中起到内心疗愈的作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恰巧是我咨询接待的对象。 儿童艺术能力的成长可以与儿童组织思维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对应。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能力是儿童在运动、知觉、语言、符号形成、感觉意识、空间定向等方面发展中某种能力出现的指标。 在一些书籍上了解到:罗恩菲尔德描述了绘画发展的六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图、纵向乱图和画圈;这个时期的后期,儿童可为自己的涂鸦命名。

四年级美术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 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意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冷暖色摆色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本课可以落实《美标》P16的“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关于“学习原色、间色、冷暖色、对比色的知识,感受和理解色彩的表现力,并加以运用。”突出课改精神:“参与、探究、自主合作、发现、体验”。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 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 本节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而设置的。在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小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儿童画绘画心理学知识 一、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其身心状态。 (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去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的形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 U型曲线发展模式。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 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 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 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 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 L型的发展。这两种学说都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主张的儿童绘画能力单一发展路线理论相一致。 二、儿童画反映其独特的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是引领我们进入儿童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儿童身心发展状态,如对空间的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的发展有关,而图画的色彩则与情感情绪成长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线条的品质与作者的情感相关。每个儿童的不同绘画阶段,无论是在造型、用色或空间表现上均有特定的概念,综合各种见解,我们可以归纳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儿童画进行理解 第一、儿童绘画显示出的特点随年龄的提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也跟着提高;

第二、儿童偏向于夸张或省略作品中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的作品反映出其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 第三、学龄前后几年的儿童绘画强调样式化表现,后来逐渐发展到写实具象表现; 第四、儿童绘画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发展,比如画中细节的详细程度与他们知觉上的成熟度相关,涂鸦期的线条也与他们的骨胳肌肉、手眼协调等发展相关; 第五、不同的内容与绘画方法可以让儿童有不同的目的驱使,比如描绘便于表达想法,而彩色绘制则便于情感抒发; 第六、儿童所用颜色、构图、样式等与他们的人格和社交相关; 第七、环境仍是影响学习的要素,但不同背景中的儿童,他们的创作视觉样式也大体相近; 第八、在绘画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别; 第九、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我们要用严谨的态度来看待儿童画,在解释儿童画之前,要先了解他们的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情况,综合判断,就可以很好的通过绘画来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画中的无意识心理状态在儿童画中,儿童有一种奇妙的能力,所进行的独特创作是不可小看的,以为它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能力就是先天存在的无意识。通过绘画和原始艺术可以得到证明,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都有一种简略性,其共同心理是无意识。儿童用眼睛看世界,以想象代替思维,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只表现自己的无意识的心理感受(快乐),而忘记表达的技巧。这份淳朴,这份自然,赋予了儿童创作的幻觉性以及自主的冲动创作、激情创作和美感创作。而这一切都是无意识。 第一、隐藏的神秘性。无意识现象,古人称灵感!,近代美术学称为直觉!,在研究中发现,曼荼罗是最典型的图案,它反复出现在人类所有的艺术造型之中,我们可以在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对比》课堂实录

色彩的对比 一、组织教学 很高兴认识各位,听完了这首欢快的旋律,老师感觉很快乐,大家快乐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进入我们的新课吧。 老师还有个请求,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有没有信心? 宣布上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想不想看?(鸟视频) 师:这段动画片好不好看?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鸟?(你真棒)老师也被这些奇妙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尤其是那些色彩斑斓的小鸟让人惊叹不已,于是老师突发奇想,用这些漂亮的颜色画了一幅画。 师:这幅作品漂亮吗?(展示范作) 同学们想不想也画出这么美的图画呢?那就先要了解一些色彩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色彩的对比(板书课题)。 三、初探课题: 1、师引导:那么什么是对比呢?哦,同学们好像不太清楚,那老师来帮帮你们。 提问:老师手里拿的两个玩具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大小不同

2、明确对比的概念: 师:所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生活中的对比现象有很多比如:高矮胖瘦等。 3、色彩世界中也有对比现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瞧,这两幅画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生:色彩不同。内容相同颜色不同,一幅是蓝色一幅是橙色。 (演示橙色蓝色) 师:如果把蓝色和橙色放在一幅画中会怎么样呢? (出示一幅橙蓝相间的画) 引导学生回答:感觉天更蓝了树更艳丽了。 (你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不错)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因为蓝色和橙色就是一对对比色,这就是色彩对比的作用。 师小结:色彩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对比,能比较出明确的差别时,它们的相互关系就称为色彩的对比关系,即色彩对比(课件出示定义) 色彩对比领域涵盖的内容很多,比如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在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了解。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对对比色。 四、课题深入 1、色彩非常有趣,不同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对比效果。下面这两幅画哪幅色彩对比更强烈?更引人注目? (展示两幅不同色彩的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