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

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
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

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

第1章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1.1 计算机组成与分类

系统分析是IT组织开发优秀的应用系统的重要工作,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的人员来完成。随着应用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系统分析师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为“软考”),广泛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为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系统分析师考试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考试,20多年来,考生平均通过率较低。主要原因是考试范围十分广泛,牵涉到计算机专业的每门课程,且注重考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考试不但注重广度,而且还有一定的深度。不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1.目的

根据希赛教育网的调查,系统分析师考生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一本能全面反映考试大纲内容,同时又比较精简的备考书籍。系统分析师平常工作比较忙,工作压力大,没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理论知识,也无暇去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学习一本书籍,从中找到解答试题的捷径,以及论文写作的方法。软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希望能有一本书籍帮助考生复习和备考,从而提高考试合格率,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IT高级人才。鉴于此,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系统分析师考试,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编写和出版了本书,作为系统分析师考试的指定参考用书。

2.内容

本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最新的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2009修订版)的所有知识点,总结了近4年的考试重点,给出了系统分析案例试题的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对于系统分析设计论文试题,本书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论文范文。由于编写组成员均为软考第一线的辅导专家,负责和参与了考试大纲的制定、历年的软考辅导、教程编写、软考阅卷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本书凝聚了软考专家的知识、经验、心得和体会,集成了专家们的精力和心血。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又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考生来说,阅读本书就是一个“温故”的过程,必定会从中获取到新知识。同时,通过阅读本书,考生还可以清晰地把握命题思路,掌握知识点在试题中的变化,以便在系统分析师考试中洞察先机,提高通过的概率。

3.作者

本书由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组编,由希赛顾问团首席顾问张友生博士、希赛教育金牌讲师王勇先生主编,希赛顾问团软件工程专业首席顾问徐锋先生担任技术指导。

全书共分为21章。第1章由李雄编写,第2、3、19章由王勇编写,第4、5章由施游编写,第6、7章由桂阳编写,第8章由胡钊源编写,第9章由彭雪阳编写,第10章由陈志风编写,第12章由邓子云编写,第11、13、17、20、21章由张友生编写,第14章由唐强编写,第15、16章由何玉云编写,第18章由罗永红编写。

4.致谢

在本书出版之际,要特别感谢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的命题专家们,我们在本书中引用了各级别部分考试原题,使本书能够尽量方便读者的阅读。同时,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高水平的资料和书籍(详见参考文献列表),在此,

我们对这些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柴文强老师,他在本书的策划、选题的申报、写作大纲的确定,以及编辑、出版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希赛教育的系统分析师学员,正是他们的想法汇成了本书的源动力,他们的意见使本书更加贴近读者。

5.交流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且本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我们诚恳地期望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教和帮助,对此,我们将深为感激。

有关本书的反馈意见,读者可在希赛教育网(http://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345945.html,)论坛“书评在线”版块中的“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栏目与我们交流,我们会及时地在线解答读者的疑问

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

2009年1月

根据考试大纲和培训指南的规定,本章内容要求考生掌握2个知识点:

(1)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采用对称多处理(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SMP)技术构成系统的结构和主要特点,SMP的适用场合;采用海量并行处理结构(Massive Parallel Processing,MPP)技术构成系统的结构和特点,MPP 的适用场合。

(2)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包括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中央处理器、寄存器、缓存、主存、外存等)在构成计算机系统时的关系与结构。

对于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Flynn分类。

1.1.1 计算机的组成

在一台计算机中,主要有6种部件,分别是控制器、运算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的合作关系

(1)控制器:是分析和执行指令的部件,也是统一指挥并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的中心部件,所依据的是机器指令。控制器的组成包含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部件、微操作控制信号形成部件和中断机构。

(2)运算器:也叫做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ALU),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通常由ALU(算术/逻辑单元,包括累加器、加法器等)、通用寄存器(不包含地址寄存器)、多路转换器、数据总线组成。

(3)内存储器(内存,主存):存储现场操作的信息与中间结果,包括机器指令和数据。

(4)外存储器(外存,辅存):存储需要长期保存的各种信息。

(5)输入设备:接收外界向计算机输入的信息。

(6)输出设备:将计算机中的信息向外界输送。

希赛教育专家提示:现在的控制器和运算器是被制造在同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1.1.2 计算机的分类

1966年,Michael.J.Flynn提出根据指令流、数据流的多倍性特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类(通常称为Flynn分类法),有关定义如下:

(1)指令流:指机器执行的指令序列;

(2)数据流:指由指令流调用的数据序列,包括输人数据和中间结果,但不包括输出数据。

(3)多倍性:指在系统性能瓶颈部件上同时处于同一执行阶段的指令或数据的最大可能个数。

Flynn根据不同的指令流-数据流组织方式,把计算机系统分成4类:

(1)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and Single Data stream,SISD):SISD其实就是传统的顺序执行的单处理器计算机,其指令部件每次只对一条指令进行译码,并只对一个操作部件分配数据。流水线方式的单处理机有时也被当作SISD。

(2)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and Multiple Data stream,SIMD):SIMD以并行处理机(阵列处理机)为代表,并行处理机包括多个重复的处理单元,由单一指令部件控制,按照同一指令流的要求为它们分配各自所需的不同数据。相联处理机也属于这一类。

(3)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and Single Data stream,MISD):MISD具有n个处理单元,按n条不同指令的要求对同一数据流及其中间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一个处理单元的输出又作为另一个处理单元的输入。这类系统实际上很少见

到。有文献把流水线看作多个指令部件,称流水线计算机是MISD。

(4)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and Multiple Data stream,MIMD):MIMD是指能实现作业、任务、指令等各级全面并行的多机系统。多处理机属于MIMD。当前的高性能服务器与超级计算机大多具有多个处理机,能进行多任务处理,称为多处理机系统,不论是MPP还是SMP,都属于这一类。

Flynn分类法是最普遍使用的。其他的分类法还有:

(1)冯氏分类法:由冯泽云在1972年提出,冯氏分类法用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最大二进制位数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类。

(2)Handler分类法:由Wolfgan Handler在1977年提出,Handler分类法根据计算机指令执行的并行度和流水线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类。

(3)Kuck分类法:由David J.Kuck在1978年提出,Kuck分类法与Flynn分类法相似,也是用指令流、执行流和多倍性来描述计算机系统特征,但其强调执行流的概念,而不是数据流。

1.2 多级存储器体系

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器体系,以确保能够获得尽可能高的存取速率,同时保持较低的成本。存储器体系包括寄存器、Cache、主存储器、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等。存储器中数据常用的存取方式有顺序存取、直接存取、随机存取和相联存取等四种。

(1)顺序存取:存储器的数据以记录的形式进行组织。对数据的访问必须按特定的线性顺序进行。磁带存储器采用顺序存取的方式。

(2)直接存取:与顺序存取相似,直接存取也使用一个共享的读写装置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访问。但是每个数据块都拥有惟一的地址标识,读写装置可以直接移动到目的数据块的

所在位置进行访问。存取时间也是可变的。磁盘存储器采用直接存取的方式。

(3)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每一个可寻址单元都具有自己惟一的地址和读写装置,系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对任意一个存储单元的数据进行访问,而与先前的访问序列无关。主存储器采用随机存取的方式。

(4)相联存取:相联存取也是一种随机存取的形式,但是选择某一单元进行读写是取决于其内容而不是其地址。与普通的随机存取方式一样,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读写装置,读写时间也是一个常数。使用相联存取方式,可以对所有的存储单元的特定位进行比较,选择符合条件的单元进行访问。为了提高地址映射的速度,cache采取相联存取的方式。

存储器系统的性能主要由存取时间、存储器带宽、存储器周期和数据传输率等来衡量。

1.2.1 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也就是我们简称的主存或内存,根据工艺和技术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

(1)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存储器既可以写入也可以读出,但断电后信息无法保存,因此只能用于暂存数据。RAM又可分为DRAM (Dynamic RAM,动态RAM)和SRAM(Static RAM,静态)两种,DRAM的信息会随时间逐渐消失,因此需要定时对其进行刷新(refresh)维持信息不丢失;SRAM在不断电的情况下信息能够一直保持而不会丢失。DRAM的密度大于SRAM且更加便宜,但SRAM 速度快,电路简单(勿需刷新电路),然而容量小,价格高。

(2)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信息已固化在存储器中。ROM出厂时其内容由厂家用掩膜技术(mask)写好,只可读出,但无法改写。一般用于存放系统程序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和用于微程序控制。

(3)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只能进行一次写入操作(与

ROM相同),但是可以在出厂后,由用户使用特殊电子设备进行写入。

(4)EPROM(Erasable PROM,可擦除的PROM):其中的内容既可以读出,也可以写入。但是在一次写操作之前必须用紫外线照射15~20分钟以擦去所有信息,然后再写入。可以写多次。

(5)E2PROM(Electrically EPROM,电可擦除EPROM):与EPROM相似,可以读出也可写入,而且在写操作之前,不需要把以前内容先擦去。能够直接对寻址的字节或块进行修改,只不过写操作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读操作所需时间(每字节需几百ms),其集成度也较低。

(6)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闪存):其性能介于EPROM与E2PROM之间。与E2PROM相似,可使用电信号进行删除操作。整块闪速存储器可以在数秒内删除,速度远快于EPROM;而且可以选择删除某一块而非整块芯片的内容,但还不能进行字节级别的删除操作。集成度与EPROM相当,高于E2PROM。

(7)CAM(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相联存储器):CAM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器,是一种基于数据内容进行访问的存储设备。当对其写入数据时,CAM能够自动选择一个未用的空单元进行存储;当要读出数据时,不是给出其存储单元的地址,而是直接给出该数据或者该数据的一部分内容,CAM对所有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同时进行比较并标记符合条件的所有数据以供读取。由于比较是同时、并行进行的,所以这种基于数据内容进行读写的机制,其速度比基于地址进行读写的方式要快许多。

1.2.2 辅助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用于存放当前不需要立即使用的信息,一旦需要,再和主机成批交换数据,是主存储器的后备,因此称之为辅助存储器;它又是主机的外部设备,又称之为外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的最大特点是存储器容量大、可靠性高、价格低。常用的辅助存储器有磁带存储器、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

1.磁带存储器

磁带存储设备是一种顺序存取的设备,存取时间较长,但存储容量大,便于携带,价格便宜,所以也是一种主要的辅助存储器。磁带的内容由磁带机进行读写(最便宜也最慢)。按磁带机的读写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启停式和数据流式。

启停式磁带机按带宽可以分为1/4英寸、1/2英寸和1英寸三种。磁带上的信息以文件块的形式存放。整盘磁带的开始有一卷标标明,然后有一初始空白块,用以适应磁带从静止到稳定带速所需时间。文件记录以文件头标志和文件尾标志标识,一个文件由若干数据块组成,每一数据块又由若干记录组成(一个数据块所包括的记录条数叫块因子)。数据块之间以空白块(gap)进行分隔,文件之间也存在一段空隙G。所有的文件都顺序地排列在磁带上,一个文件的长度不仅包括记录信息,也包括块间间隔。磁带机每一次读写信息的位数与磁带表面并行记录信息的磁道数有关:如7道、9道和16道,则分别有7,9,16个磁头并列,一次可以读写7位、9位或16位。

数据流磁带机结构简单,价格低,数据传输速率快。其记录格式是串行逐道记录信息,每次读写1位信息,数据连续地写在磁带上,数据块之间以空隙分隔。磁带机不能在块间启停。读写顺序如下:(4个磁道)先从0道的首端(Beginning Of Tape,BOT)开始,到其末端(End Of Tape,EOT);然后第1道反向记录从EOT到BOT,而2道又正向从BOT 到EOT,3道再反向。

2.磁盘存储器

磁盘上的数据都存放于磁道上。磁道就是磁盘上的一组同心圆,其宽度与磁头的宽度相同。为了避免干扰,磁道与磁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隔(inter-track gap),沿磁盘半径方

向,单位长度内磁道的数目称之为道密度(道/英寸,TPI),最外层为0道。

沿磁道方向,单位长度内存储二进制信息的个数叫位密度。为了简化电路设计,每个磁道存储的位数都是相同的,所以其位密度也随着从外向内而增加。磁盘的数据传输是以块为单位的,所以磁盘上的数据也以块的形式进行存放。这些块就称为扇区(sector),为了避免干扰,扇区之间也相互留有空隙(inter-sector gap)。若干个磁盘组成的磁盘组上所有盘面上相同位置的磁道组称为一个柱面(每个柱面有n个磁道);若每个磁盘有m个磁道,则该磁盘组共有m个柱面。

格式化容量:磁盘格式化后能够存储有用信息的总量。格式化容量=n×t×s×b,其中:n为保存数据的总盘面数;t为每面磁道数;s为每道的扇区数;b为每个扇区存储的字节数。

磁盘的存取时间包括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寻道时间(查找时间,seek time)为磁头移动到目标磁道所需的时间,对于固定磁头磁盘而言,无需移动磁头,只需选择目标磁道对应的磁头即可。等待时间为等待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方所用的时间。一般选用磁道旋转一周所用时间的一半作为平均等待时间。

磁盘的数据传输速率是指磁头找到地址后,单位时间写入或读出的字节数。R=TB/T,其中:TB为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字节数,T为磁盘每转一圈所需的时间,R为数据传输速率。

3.RAID存储器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技术旨在缩小日益扩大的CPU速度和磁盘存储器速度之间的差距。其策略是用多个较小的磁盘驱动器替换单一的大容量磁盘驱动器,同时合理地在多个磁盘上分布存放数据以支持同时从多个磁盘进行读写,从而改善了系统的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性能。RAID现在代表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用“Independent”来强

调RAID技术所带来的性能改善和更高的可靠性。

RAID机制中共分8个级别,RAID应用的主要技术有分块技术、交叉技术和重聚技术。

(1)RAID0级(无冗余和无校验的数据分块):具有最高的I/O性能和最高的磁盘空间利用率,易管理,但系统的故障率高,属于非冗余系统,主要适用于那些关注性能、容量和价格而不是可靠性的应用。

(2)RAID1级(磁盘镜像阵列):由磁盘对组成,每一个工作盘都有其对应的镜像盘,上面保存着与工作盘完全相同的数据拷贝,具有最高的安全性,但磁盘空间利用率只有50%。RAID1主要用于存放系统软件、数据以及其他重要文件。它提供了数据的实时备份,一旦发生故障所有的关键数据即刻就可使用。

(3)RAID2级(采用纠错海明码的磁盘阵列):采用了海明码纠错技术,用户需增加校验盘来提供单纠错和双验错功能。对数据的访问涉及阵列中的每一个盘。大量数据传输时I/O性能较高,但不利于小批量数据传输。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

(4)RAID3和RAID4级(采用奇偶校验码的磁盘阵列):把奇偶校验码存放在一个独立的校验盘上。如果有一个盘失效,其上的数据可以通过对其他盘上的数据进行异或运算得到。读数据很快,但因为写入数据时要计算校验位,速度较慢。

(5)RAID5(无独立校验盘的奇偶校验码磁盘阵列):与RAID4类似,但没有独立的校验盘,校验信息分布在组内所有盘上,对于大批量和小批量数据的读写性能都很好。RAID4和RAID5使用了独立存取技术,阵列中每一个磁盘都相互独立地操作,所以I/O请求可以并行处理。所以,该技术非常适合于I/O请求率高的应用而不太适合于要求高数据传输率的应用。与其他方案类似,RAID4、RAID5也应用了数据分块技术,但块的尺寸相对大一些。

(6)RAID6(具有独立的数据硬盘与两个独立的分布式校验方案):在RAID6级的

阵列中设置了一个专用的、可快速访问的异步校验盘。该盘具有独立的数据访问通路,但其性能改进有限,价格却很昂贵。

(7)RAID7:(具有最优化的异步高I/O速率和高数据传输率的磁盘阵列):是对RAID6的改进。在这种阵列中的所有磁盘,都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有着优异的性能,是目前最高档次的磁盘阵列。

(8)RAID10:(高可靠性与高性能的组合):由多个RAID等级组合而成,建立在RAID0和RAID1基础上。RAID1是一个冗余的备份阵列,而RAID0是负责数据读写的阵列,因此又称为RAID 0+1。由于利用了RAID0极高的读写效率和RAID1较高的数据保护和恢复能力,使RAID10成为了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等级,目前几乎所有的RAID控制卡都支持这一等级。

4.光盘存储器

光盘存储器是利用激光束在记录表面存储信息,根据激光束的反射光来读出信息。光盘存储器主要有CD(Compact Disk,压缩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只读压缩盘)、CD-I(CD-Interactive,交互式光盘)、DVD(Digital Video Disc,数字视频光盘)以及EOD(Erasable Optical Disk,可擦除光盘)。CD-ROM的读取目前有三种方式:恒定角速度、恒定线速度和部分恒定角速度。

CD-ROM非常适用于把大批量数据分发给大量的用户。与传统磁盘存储器相比,有以下优点:具有更大的容量,可靠性高,光盘的复制更简易,可更换,便于携带;其缺点是只读,存取时间比较长。

DVD-ROM技术类似于CD-ROM技术,但是可以提供更高的存储容量。DVD可以分为单面单层、单面双层、双面单层和双面双层四种物理结构。

1.2.3 Cache存储器

Cache的功能是提高CPU数据输入输出的速率,突破所谓的“冯·诺依曼瓶颈”,即CPU与存储系统间数据传送带宽限制。高速存储器能以极高的速率进行数据的访问,但因其价格高昂,如果计算机的内存完全由这种高速存储器组成则会大大增加计算机的成本。通常在CPU和内存之间设置小容量的高速存储器Cache。Cache容量小但速度快,内存速度较低但容量大,通过优化调度算法,系统的性能会大大改善,仿佛其存储系统容量与内存相当而访问速度近似Cache。

1.Cache基本原理

使用Cache改善系统性能的依据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依据局部性原理,把内存中访问概率高的内容存放在Cache中,当CPU需要读取数据时就首先在Cache中查找是否有所需内容,如果有,则直接从Cache中读取;若没有,再从内存中读取该数据,然后同时送往CPU和Cache。如果CPU需要访问的内容大多都能在Cache中找到(称为访问命中),则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性能。

如果以h代表对Cache的访问命中率(“1-h”称为失效率,或者称为未命中率),t1表示Cache的周期时间,t2表示内存的周期时间,以读操作为例,使用“Cache+主存储器”的系统的平均周期为t3。则:

系统的平均存储周期与命中率有很密切的关系,命中率的提高即使很小也能导致性能上的较大改善。

例如:设某计算机主存的读/写时间为l00ns,有一个指令和数据合一的Cache,已知该Cache的读/写时间为10ns,取指令的命中率为98%,取数的命中率为95%。在执行某类程序时,约有1/5指令需要存/取一个操作数。假设指令流水线在任何时候都不阻塞,则

设置Cache后,每条指令的平均访存时间约为:

(2%×100ns + 98%×10ns)+ 1/5×(5%×100ns + 95%×10ns) = 14.7ns

2.映射机制

当CPU发出访存请求后,存储器地址先被送到Cache控制器以确定所需数据是否已在Cache中,若命中则直接对Cache进行访问。这个过程称为Cache的地址映射(映像)。在Cache的地址映射中,主存和Cache将均分成容量相同的块(页)。常见的映射方法有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和组相联映射。

(1)直接映射。直接映射方式以随机存取存储器作为Cache存储器,硬件电路较简单。直接映射是一种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但一个主存块只能够复制到Cache的一个特定位置上去。

例如:某Cache容量为16KB(即可用14位表示),每块的大小为16B(即可用4位表示),则说明其可分为1024块(可用10位表示)。则主存地址的最低4位为Cache 的块内地址,然后接下来的中间10位为Cache块号。如果内存地址为1234E8F8H的话(一共32位),那么最后4位就是1000(对应十六进制数的最后一位“8”),而中间10位,则应从E8F(1110 1000 1111)中获取,得到10 1000 1111。因此,内存地址为1234E8F8H 的单元装入的Cache地址为10 1000 1111 1000。

直接映射方式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实现,缺点是不够灵活,有可能使Cache的存储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例如:假设Cache有8块,则主存的第1块与第17块同时复制到Cache 的第1页,即使Cache其他页面空闲,也有一个主存块不能写入Cache。

(2)全相联映射。全相联映射使用相联存储器组成的Cache存储器。在全相联映射方式中,主存的每一页可以映射到Cache的任一页。如果淘汰Cache中某一页的内容,则可调入任一主存页的内容,因而较直接映射方式灵活。

在全相联映射方式中,主存地址不能直接提取Cache页号,而是需要将主存页标记与Cache各页的标记逐个比较,直到找到标记符合的页(访问Cache命中),或者全部比较完后仍无符合的标记(访问Cache失败)。因此这种映射方式速度很慢,失掉了高速缓存的作用,这是全相联映射方式的最大缺点。如果让主存页标记与各Cache标记同时比较,则成本又太高。全相联映像方式因比较器电路难于设计和实现,只适用于小容量Cache。

(3)组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是直接映射和全相联映射的折中方案。它将Cache中的块再分成组,通过直接映射方式决定组号,通过全相联映射的方式决定Cache中的块号。在组相联映射方式中,主存中一个组内的块数与Cache的分组数相同。

例如:容量为64块的Cache采用组相联方式映像,每块大小为128个字,每4块为一组。若主存容量为4096块,且以字编址,那么主存地址应该为多少位?主存区号(组号)为多少位?这样的题目,首先根据主存与Cache块的容量需一致,即每个内存块的大小也是128个字,因此共有128×4096个字(219个字),即主存地址需要19位。因为Cache 的容量为64块,所以内存需要分为4096/64个组,即26组,因此主存组号需6位。

在组相联映射中,由于Cache中每组有若干可供选择的页,因而它在映像定位方面较直接映像方式灵活;每组页数有限,因此付出的代价不是很大,可以根据设计目标选择组内页数。

3.淘汰算法

当Cache产生了一次访问未命中之后,相应的数据应同时读入CPU和Cache。但是当Cache已存满数据后,新数据必须淘汰Cache中的某些旧数据。最常用的淘汰算法有随机淘汰法、先进先出法(First In and First Out,FIFO)和近期最少使用淘汰法(Least Recently Used,LRU)。其中平均命中率最高的是LRU算法。

4.写操作

因为需要保证缓存在Cache中的数据与内存中的内容一致,相对读操作而言,Cache 的写操作比较复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写直达(write through)。当要写Cache时,数据同时写回内存,有时也称为写通。

(2)写回(write back)。CPU修改Cache的某一行后,相应的数据并不立即写入内存单元,而是当该行从cache中被淘汰时,才把数据写回到内存中。

(3)标记法。对Cache中的每一个数据设置一个有效位。当数据进入Cache后,有效位置1;而当CPU要对该数据进行修改时,数据只需写入内存并同时将该有效位清0。当要从Cache中读取数据时需要测试其有效位:若为l则直接从Cache中取数,否则,从内存中取数。

1.3 输入输出接口

输入输出控制器负责控制外部设备与主存储器、CPU的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交换。I/O模块用以控制一个或多个外设与CPU、主存储器进行数据交换。它通过系统接口(内部接口)与主机(CPU、主存储器)交互,通过设备接口(外部接口)与各种外设打交道。主要功能有:控制与定时、与CPU通信、与设备通信、数据通信缓冲、错误检测机构。

1.3.1输入输出方式

在计算机中,I/O系统可以有5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分别是程序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工作方式、通道方式、输入/输出处理机。

(1)程序控制方式。CPU直接利用I/O指令编程,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CPU发出

I/O命令,命令中包含了外设的地址信息和所要执行的操作,相应的I/O系统执行该命令并设置状态寄存器;CPU不停地(定期地)查询I/O系统以确定该操作是否完成。由程序主动查询外设,完成主机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法简单,硬件开销小。

(2)程序中断方式。CPU利用中断方式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当I/O系统与外设交换数据时,CPU无需等待也不必去查询I/O的状态,当I/O系统完成了数据传输后则以中断信号通知CPU。然后CPU保存正在执行程序的现场,转入I/O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与I/O 系统的数据交换并返回原主程序继续执行。与程序控制方式相比,中断方式因为CPU无需等待而提高了效率。在系统中具有多个中断源的情况下,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多中断信号线法、中断软件查询法、雏菊链法、总线仲裁法和中断向量表法。

(3)DMA方式。使用DMA控制器(Direct Memory Access Controler,DMAC)来控制和管理数据传输。DMAC和CPU共享系统总线,并且具有独立访问存储器的能力。在进行DMA时,CPU放弃对系统总线的控制而由DMAC控制总线;由DMAC提供存储器地址及必需的读写控制信号,实现外设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交换。DMAC获取总线的3种方式:暂停方式、周期窃取方式和共享方式。

(4)通道方式。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主机与I/O 操作之间达到更高的并行程度。在具有通道处理机的系统中,当用户进程请求启动外设时,由操作系统根据I/O要求构造通道程序和通道状态字,将通道程序保存在内存中,并将通道程序的首地址放到通道地址字中,然后执行启动I/O指令。按照所采取的传送方式,可将通道分为字节多路通道、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三种。

(5)输入输出处理机。输入输出处理机也称为外围处理机,它是一个专用处理机,也可以是一个通用的处理机,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完善的中断系统。专用于大型、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处理外围设备的输入输出,并利用共享存储器或其他共享手段与主机交换信息。从

而使大型、高效的计算机系统更加高效地工作。与通道相比,输入输出处理机具有比较丰富的指令系统,结构接近于一般的处理机,有自己的局部存储器。

1.3.2 总线和接口

总线就是一组进行互连和传输信息(指令、数据和地址)的信号线,它好比连接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桥梁。

1.总线的分类

按总线相对于CPU或其他芯片的位置可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两种。在CPU内部,寄存器之间和算术逻辑部件ALU与控制部件之间传输数据所用的总线称为内部总线;外部总线是指CPU与内存RAM、ROM和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之间进行通信的通路。由于CPU 通过总线实现程序取指令、内存/外设的数据交换,在CPU与外设一定的情况下,总线速度是制约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最大因素。

按总线功能来划分又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三类。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线都包括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地址总线用来传送地址信息,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信息,控制总线用来传送各种控制信号。例如ISA(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总线共有98条线,其中数据线有16条、地址线24条、其余为控制信号线、接地线和电源线。

按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位置可分为机内总线和机外总线两种。我们上面所说的总线都是机内总线,而机外总线是指与外部设备接口相连的,实际上是一种外设的接口标准。如目前计算机上流行的接口标准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电子集成驱动器)、SCSI (Small Computer Standard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和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等,前两种主要是与硬盘、光驱等IDE设备接口相连,后面两种新型外部总线可以用来连接多种外部设备。

计算机的总线按其功用来划分主要有局部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三种类型。其中局部总线是在传统的ISA总线和CPU总线之间增加的一级总线或管理层,它的出现是由于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不断发展,系统原有的ISA或EISA(Extended ISA,扩展的ISA)等已远远不能适应系统高传输能力的要求,而成为整个系统的主要瓶颈。系统总线是计算机系统内部各部件(插板)之间进行连接和传输信息的一组信号线,例如ISA、EISA、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微通道结构)、VESA(Vedio Electronic Standard 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组件互连)、AGP (Accelerate Graphical Port,加速图形接口)等。通信总线是系统之间或微机系统与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组信号线。

2.总线标准

总线标准是指计算机部件各生产厂家都需要遵守的系统总线要求,从而使不同厂家生产的部件能够互换。总线标准主要规定总线的机械结构规范、功能结构规范和电气规范。总线标准可以分为正式标准和工业标准,其中正式标准是由IEEE等国际组织正式确定和承认的标准,工业标准是首先由某一厂家提出,然后得到其他厂家广泛使用的标准。

3.接口的分类

根据外部设备与I/O模块交换数据的方式,系统接口可以分为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两种。串行接口一次只能传送1位信息,而并行接口一次就可传送多位信息(一般为8的倍数)。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异步通信方式和同步通信方式两种。并行接口数据传输率高,控制简单,通常用于高速数据通道接口;但是所需连线很多,不适于远距离传送。串行通信连线少,适于长距离传送;但是控制复杂而且传输速度较慢。

4.常见接口

常见的设备接口有以下几种:

(1)ESDI(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加强型小型设备接口)。一种通用的标准接口,不仅适用于小型温盘,还适用于磁带机和光盘存储器。该接口除了完成信息的读写放大外,还要完成数据的编码解码。数据传输率5Mbps~10Mbps,最多可支持4个硬盘,硬盘空间最大可达600MB。

(2)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集成设备电路),IDE是最常用的磁盘接口,分为普通IDE和增强型IDE(EIDE)接口。普通IDE数据传输率不超过1.5Mbps,数据传输宽度为8位,最多可连接4个IDE设备,每个IDE硬盘容量不超过528MB。EIDE 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ps,数据传输宽度32位。

(3)SCSI。SCSI是大容量存储设备、音频设备和CD-ROM驱动器的一种标准。SCSI 接口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总线,可用于连接多个外设,这些SCSI设备以菊花链形式接入,并被分配给惟一的ID号,其中最后一个ID分配给SCSI控制器。SCSI设备彼此独立运作,相互之间可以交换数据,也可以和主机进行交互。数据以分组消息的形式进行传输。目前,SCSI的最大同步传输速率为5Gbps(640MB/s)。

(4)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PC 机内存卡国际联合会)。PCMCIA是一种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接口标准,体积小,扩展较方便灵活。最初PCMCIA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扩展内存,目前常用作一种存储器卡接口或进行传真、调制解调器功能扩展接口。现在用PCMCIA代表个人计算机储器卡国际协会,而PCMCIA接口更名为PC Card接口。PC Card接口具有以下特点:电源管理服务,允许系统控制PC Card的工作状态(开/关),支持3.3V/5V电压,可降低功耗,支持多功能卡、扩充卡的信息结构,以提高其兼容性,规定了直接内存访问规范,增加了一个32位的Card

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一(下午试题)

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下午试题)系统分析师考试是软考中一项高级资格考试科目,考试一共分为三门:基础知识、案例分析及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系统分析师历年考试下午真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试题一 阅读以下关于工业控制系统方案选型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和问题2。 某省拟新建电厂的主管部门召集了一批专业人员和计算机专家,讨论如何为新电厂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讨论中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案: (1)方案———传统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经本省内不少电厂多年推广使用,相对已十分成熟和实用。 在DCS系统中把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显示等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分布式电厂控制系统,其中采用了控制功能分散、监视管理集中和全厂信息共享的原则,具有以下特征: ①在结构上,采用了各类能独立运行的一批工作站(如: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数据采集处理的DAS站、管理站等),这些工作站分别能从事于局部控制,在各个工作站之间则采用局域网实施通信,交换有关的信息。 ②在功能上,采用分层管理控制的原则,比如:整个DCS系统可分解为基本控制级(实现相对固定的平稳调节目标)和协凋管理级(在全厂范围内实现优化计算与协调控制),并且通过网络可与再上一级的主机或系统实现通信。 ③在技术上,尽可能实现标准化,采用通用性强的PC机或小型工作站,有针对性的多类通信介质;在模拟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可编程逻辑控制(PLC)技术,大屏幕显示与监控技术等。 ④在软件选用上,可灵活地选用规范化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配备有效的GUI视窗软件,包含有常用功能软件与算法库的组态软件,先进的控制软件包,绘图软件,相应的数据库软件,

管理调度软件和办公软件等分布在系统内。 (2)方案二——代表国际上发展方向的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即是采用网络通信技术,把分布在现场各处的仪表仪器、测量控制设备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并实施数字化控制的技术。 现场总线的特点是数字化、串行、双向和多线式。通过现场总线可能有效地实现联网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各网络站点仅表的智能化和整个电厂系统的开放化。其主要特征大体上包括有: ①FCS主要由现场总线通信网络、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仪表)、工业PC(上位机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等组成。 ②现场总线上所连接的产品采用统一的通信规程和协议,从根本上保证实现信息的共享、设备的互换或互操作,允许实现现场仪表的远程调整校验。通过网关还可实现不同现场总线的互联。 ③现场总线采用数字信号传送信息,通常可采用一对多结构,即用一对传输线可连接多台现场仪表,实现主控系统与现场仪表之间的双向通信(接线简单,施工方便,维护与扩充容易)。 ④现场总线引入并定义了若干不同的标准功能块,不同厂商的设备都采用相同的组态方法。这样,用户的应用、培训与编程十分方便。 [问题1] 看上去新颖的FCS比传统的DCS有着远为吸引人的许多特点与长处。可是,在讨论中绝大多数专家都认为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仍是目前电厂工程中应用选型的主流。请你用100字以内的文字简单说明理由。 [问题2] 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不少专家又提出了以下的第三种方案:方案三——基于远程智能I /O 的新型DCS系统。这里的远程智能I/O 装置是一类独立的系统,大体上由三部分所组成。即智能前端、现场通信总线和计算机通信适配器。其中,

系统分析师2011年上午题(附答案)

系统分析师2011年上午题(附答案) ●以下关于面向对象设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1)。 (1) A. 类的属性用于封装数据,类的方法用于封装行为 B.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思想包括抽象、封装和可扩展性 C.对象继承和多态可用来实现可扩展性 D.对象持久化是指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供应用程序访问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银行信息系统,“账户类”应设计为(2),“账户管理员类“应设 计为(3)。 (2) A.控制类 B.边界类 C.接口类 D.实体类 (3) A.控制类 B.边界类 C.接口类 D.实体类 ●遵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应用(4)原则可扩 展已有的系统,并为之提供新的行为;(5)原则建议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应尽量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4) A.开闭 B.里氏替换 C.依赖倒置 D.接口隔离 (5) A.里氏替换 B.依赖倒置 C.接口隔离 D.最小知识 ●下面病毒中,属于蠕虫病毒的是(6)。 (6) A.CIH病毒 B.特洛伊木马病毒 C.罗密欧和朱丽叶病毒 D. Melissa病毒 ●某数字签名系统如下图所示。网上传送的报文是(7),如果A否认发送,作为证据的 是(8)。 发送方接收方 (7) A.P B.DA(P) C.EB(DA(P)) D.DA (8) A.P B.DA(P) C.EB(DA(P)) D.DA ●以下关于域本地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9)。 (9) A.成员可来自森林的任何域,仅可访问本地域内的资源 B.成员可来自森林的任何域,可访问任何域中的资源 C.成员仅可来自本地域,仅可访问本地域内的资源 D.成员仅可来自本地域,可访问任何域中的资源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属于(10)。 (10)A.经济法 B.行政法 C.刑法 D.民法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11)并经权利人采取 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1)A.新颖性 B.实用性 C.创造性 D.前瞻性 ●2001年发布的ITIL(IT基础架构库)2.0版本中,ITIL的主体框架被扩充为六个主要 的模块,(12)模块处于最中心的位置。 (12)A.服务管理 B.应用管理 C.业务管理 D.ICT基础设施管理 ●信息标准化是解决“信息孤岛”的重要途径,也是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 互操作的基础。作为信息化标准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流行的(13)以开放的自我描述方式定义了数据结构,在描述数据内容的同时能突出对结构的描述,从而体现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组织的数据对于应用程序和用户都是友好的、可操作的。

系统分析师历年试题分析与解答(2010年最新版)

第1章2005上半年系统分析师级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试题(1) 在关于用例(uses case)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 (1)A.用例将系统的功能范围分解成许多小的系统功能陈述 B.一个用例代表了系统的一个单一的目标 C.用例是一个行为上相关的步骤序列 D.用例描述了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试题(1)分析 用例是一个行为上相关的步骤序列,既可以是自动的也可以是手工的,其目的是完成一个单一的业务任务。 用例将系统功能范围分解成许多小的系统功能陈述。一个用例代表了系统的一个单一的目标,描述了为了实现此目标的活动和用户交互的一个序列。用例是一种描述和记录系统需求的技术。一个用例本身并不是一个功能需求,但用例所讲述的场景包含了一个或者多个需求。 参考答案 (1)D 试题(2)、(3) 在用例建模的过程中,若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功能步骤,这时可以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这种用例称为(2)。在UML的用例图上,将用例之间的这种关系标记为(3)。 (2)A.扩展用例B.抽象用例C.公共用例D.参与用例 (3)A.association B.extends C.uses D.inheritances 试题(2)、(3)分析 用例之间的关系包括:关联关系、扩展关系、使用(或包含)关系、依赖关系和继承关系。 关联关系是一个参与者与一个用例发生交互的关系。 一个用例可能会包含由几个步骤组成的复杂功能,使用例难以理解。为了简化用例,使其更容易理解,通常可以将较复杂的步骤提取成专门的用例,这样得到的用例称为扩展用例,它扩展了原始用例的功能。扩展用例与其他扩展用例之间的关系称为扩展关系。在UML中,每个扩展关系标记为“<>”。 如果几个用例执行了同样的步骤,最好把这些公共步骤提取成独立的用例,称为抽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与培训指南(2012版)

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制订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能指导制订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能评估和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 (1)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 (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 (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 (4)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方法; (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 (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 (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3.考试科目设置 (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2)系统分析设计案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 (3)系统分析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综合知识 1.1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各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与应用(SMP、MPP等) ·构成计算机的各类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操作系统性能优化 ·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 1.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常用的协议标准 ·网络的互连与常用网络设备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应用 1.4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结构和性能评价 ·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库工程 1.5 中间件 ·异构与通用服务、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s) 1.6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C/S与B/S结构、分布式系统 ·系统配置方法(双份、双重、热备份、容错、集群) ·性能计算(响应时间、吞吐量、TAT) ·性能设计(系统调整、Amdahl解决方案、响应特性、负载均衡) ·性能指标(SPEC-Int、SPEC-Fp、TPC、Gibson mix、响应时间) ·性能评估 1.7 计算机应用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 ·远程通信服务、Web计算 ·多媒体压缩、编码与存储技术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 2. 信息化基础知识

软考系统分析师历年真题案例题考点汇总

2009-2014系统分析师案例分析题考点汇总 题目 年份 试题一试题二试题三试题四试题五 2009上半年软件项目可行 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内 容 现值计算 货币时间价值 网络规划 网络规划内 容 嵌入式多核 程序设计 数据库备份与 恢复 数据库安全 备份策略 冷备份、热备 份 Web应用开发 2009下半年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质量属性 结构化软件 系统建模 流程图和数 据流图含义、 区别 高质量数据 流图三原则 嵌入式软件 体系架构 软件系统架构 架构风格 信息系统安全性 安全威胁 安全认证 授权侵犯 2010上半年需求分析 鱼骨图 需求定义文档 内容、作用 宏观经济数 据库建设 原型分析 集中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 库 嵌入式软件 可信计算 数据库集成 数据仓库 联邦数据库 Web内容提取、 Web数据挖掘 Web应用系统负载均衡 传输层负载均衡 应用层负载均衡 2010下半年软件系统架构 软件架构风格 软件系统数 据架构建模 集中式数据 架构 分布式数据 架构 数据架构扩 展性 基础软件架 构 开放式软件 架构 系统设计与开 发工具集成 ESB基础架构 架构风格 设计模式 信息系统可靠性 可靠度、失效率 动态冗余、N版本程序设 计 常用检错技术 2011上半年数字视频监控 告警系统 分层架构 系统安全性、 实时性、稳定 性、扩展性 分布式存储 系统设计 GFS、HDFS 单点失效问 题解决办法 机载信息处 理系统数据 库管理软件 需求变更管 理 数据完整性 保护机制 数据库架构设 计 关系数据库、 NoSQL数据库 NoSQL数据存 储类型 NoSQL数据库 常见问题 网上交易系统 客户端开发、服务端开 发 Ajax技术 服务端JavaScript优势

2019年软考系统分析师练习试题及答案

2019年软考系统分析师练习试题及答案 1、C 端-端加密适用于点对点的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无需解密。 2、A RSA算法解决了大量网络用户密钥管理的难题,能同时用于加密和数字签名的算法,也易于理解和操作 3、B 选择又称为限制,它是在关系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若干行(元组)。投影则是从在系中选择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是从列的角度实行的运算也就是从属性的角度实行运算,连接是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儿积中选择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由题目要求,所以应该选择B 4、D 影响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的因素包括:软件人员业务水平,软件开发规模及复杂度,开发所需时间。 5、A JavaBean组件模型特点有:能够工作于任何Java程序应用工发工具中,总是在程序运行时被实例化,它支持可移植和可重用的,Java组件的开发,JavaBean组件模型是面向客户端的组件模型。 6—10 D,D,C,A,B 形式语言首先于1956年由Chomsky实行描述。该理论讨论了语言与文法的数学理论,按照对文法规则的不同定义形式,对语言和文法实行了分类。一般来说,Chomsky文法是一个四元组G=(VN,Vr,P,Z),其中VN为非终结符集合,Vr为由终结符组成的字母表集合,P是穷非空的重写规则集合,Z是识别符号。文法G对应的语言是能从该文法的识别符号产生的那些终结符号串(句子)组成的集合。 简单来说,对于文法的分类分为4类: O型文法也称短语结构文法能够由图灵机识别。 1型文法也乐上下文相关文法,能够由线性界限自动机识别。 2型文法也称上下文无关文法,能够由下谁自动机识别。

3型文法也称正则文法能够由有穷状态自动机识别。 具体的文法定义能够参照编译原理中的相关概念。 某种文法能够接受的句子经过简单推理即可。 11、B 自底向上的估计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把待开发的 软件细分,直到每一个子任务都已经明确所需要的开发工作量,然后 把它们加起来,得到软件开发的总工作量。这是一种常见的估算方法。它的优点是估算各个部分的准确性高。缺点是缺少各项子任务之间相 互间的联系。 12、A 排序是数据处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运算。包括插入 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分配排序等。选择排序的基本方法是: 每步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排序码最小的记录,顺序入在已排序的记 录序列的最后,直到全部排完。通常包括,直接选择排序,树形选择 排序和堆栈选择排序。 13、C 本题考查关系的基本概念。通常来说,一组域的笛卡儿 积能够表示为一个二维表。表中的行对应一个元组,表中的每列对应 一个域。而关系则是笛卡儿积的子集,换来说之,关系必须是满足一 定意义的二维表。关系通常来说要满足几条基本性质,其中,列也就 是属性顺序无所谓,但是必须是不能够分解的,元组也就是行的顺序 无所谓但不能完全相同,分是必须取原子值等等。 14、D “指针”和“链”是数据逻辑组织的两种基本工具。 15、A 由题可知甲厂侵害了乙雨季的技术秘密权。

2019下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2019下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和答案-上午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75分,每题1分。每题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 1.面向对象分析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之间属于()。 A. 关联关系 B.依赖关系 C.实现关系 D.泛化关系 选:B ● 2. 关于用例图中的参与者,说法正确的是()。 A. 参与者是与系统交互的事物,都是由人来承担 B. 当系统需要定时触发时,时钟就是一个参与者 C. 参与者可以在系统外部,也可能在系统内部 D. 系统某项特定功能只能有一个参与者 选:B ●3、4、5.在线学习系统中,课程学习和课程考试都需要先检查学员的权限,“课程学习” 与“检查权限”两个用例之间属于();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所缴纳学费不够,就需要补缴学费,“课程学习”与“缴纳学费”两个用例之间属于();课程学习前需要课程注册,可以采用电话注册或者网络注册,“课程注册”与“网络注册” 两个用例之间属于()。 A. 包含关系 B.扩展关系 C.泛化关系 D.关联关系 A. 包含关系 B.扩展关系 C.泛化关系 D.关联关系 A. 包含关系 B.扩展关系 C.泛化关系 D.关联关系 选:(3)A(4)B(5)C ●6、7.非对称加密算法中,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下面的加密算法中()属于非 对称加密算法。若甲、乙采用非对称密钥体系进行保密通信,甲用乙的公钥加密数据文件,乙使用 ()来对数据文件进行解密。 (6)A.AES B.RSA C.IDEA D.DES (7)A.甲的公钥 B.甲的私钥 c.乙的公钥 D.乙的私钥 选:B、D ●8.用户A从CA获取了自己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含为证书进行数字签名的()。 A.CA的私钥和A的公钥 B.CA的私钥和A的私钥 C.CA的公钥和A的公钥 D.CA的公钥和A的私钥 选:C

系统分析师通过总结

系统分析师通过总结 从7月8号公布系统分析师成绩到今天16号,我几乎是天天上希赛论坛查看关于合格线的帖子,今天合格线公布了,仍然是45分。其实这都是意料中的,但就是心里有点不放心,因为这次考试我的上午基础和案例的成绩都是50多分,论文正好45分。这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系统分析师考试了(前两次基本上没怎么看书)。第一次是2007年5月,案例分析43分,基础知识、论文通过;第二次是2007年12月,基础知识通过,案例分析42分,论文仅仅40分。不管怎么说,第三次也算顺利通过了,也算是对参加系统分析师考试一年半以来的一次完美总结吧(只能说是考试的总结,以后的路会更长)。下面就把我这一年来考系统分析师的过程简单总结,不能算是经验,只算是给正在考系分考友的一点借鉴,毕竟我在复习考试的过程中也走过不少的弯路。 谈到系统分析师,很多人都觉得特别难。在论坛里也看到很多人说复习一周就通过了。如果让我评论难度的话,我只能说不难,但是要想顺利考过不太容易。 我开始考系分时的基础就是大学刚毕业时的计算机水平,根本没有什么项目经验。在决定考系统分析师之后,我买了《系统分析师考试辅导》、《系统分析师常用工具》、《系统分析设计与技术》、《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系统分析师考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试题分类精解》、《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试题分类分析与范文》。我就针对系分考试的三门说一下每门的复习过程。 首先是上午的基础知识考试。我觉得基础知识考试是三门里面最好复习的一门,基本上每次的考试都是《系统分析师考试辅导》里面的题型。我觉得如果想顺利通过上午的考试,只要把《考试辅导》里面专门针对上午考试的内容完全掌握了,通过是没什么问题。因为每次的题型大同小异,而且重复率特别高,特别是UML部分和软件工程那一章,更是重点中的重点。我考了三次,上午都通过了,完全靠的就是《考试辅导》。 第二门案例分析。我觉得虽然要求有项目实践经验,但是完全靠书本复习也是可以通过的。对于第二门我主要看的书籍就是《系统分析师考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试题分类精解》和《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这两本书是必看的。也就是你如果真的能把这两本书中讲到的都吃透可,案例分析也不成问题。但我说的“吃透”,必须是真正的弄明白,比如说《技术指南》里面介绍的每种技术,

2006_01系统分析师

2006年上半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卷 ● 已知3个类O、P和Q,类O中定义了一个私有方法F1、一个公有方法F2和一个受保护的方法F3;类P和类Q为类O的派生类,其继承方式如下所示: class P:protected O {…}; class Q:public O {…}; 在关于方法F1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在关于方法F2的描述中正确的是(2)在关于方法F3的描述中正确的是(3) (1) A.方法Fl无法被访问 B.只有在类O内才能访问方法F1 C.只有在类P内才能访问方法F1 D.只有在类Q内才能访问方法F1 (2) A.类O、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 B.类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 C.类O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2 D.只有在类P内才能访问方法F2 (3) A.类O、P和Q的对象都可以访问方法F3 B.类O、P和Q的对象都不可以访问方法F3 C.类O的对象可以访问方法F3,但类P的对象不能访问方法F3 D.类P的对象可以访问方法F3,但类Q的对象不能访问方法F3 ●在一个客户信息系统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客户:个人客户和集团客户。对于个人客户,系统中保存了其客户标识和基本信息(包括姓名、住宅电话和email );对于集团客户,系统中保存了其客户标识,以及与该集团客户相关的若干个联系人的信息(联系人的信息包括姓名、住宅电话、email、办公电话和职位)。 根据上述描述,得到了如下所示的UML类图,其中类“客户”的属性有(4);类“人”的属性有(5) (4) A.客户标识 B.姓名、住宅电话、email C.姓名、住宅电户、办公电话、email、职位 D.客户标识、办公电话、职位

系统分析师真题练习及答案(三)

系统分析师真题练习及答案(三) 某大型企业集团的信息工程部有一百多名专职的软件工程师从事企业内外的软件开发与维护工作,该集团分布地域广阔,集团内采用了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和多类开发环境。王总工程师在总结近三年来的软件开发工作时,发现有10%左右的软件开发项目未能完成而被迫取消;其余25%的项目中大多也不能完全实现预定的目标,特别是在软件测试环节出了很大问题。 王总工程师组织了信息工程啊内有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召开了三次小结与分析会议,在会能上能下集中讨论了软件包工程管理有关的问题,在归纳的意见中出现了以下的一些内容: (1)软件开发已经逐渐成为一类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必须尽可能对其中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2)软件工程管理与其它工程管理相比,主要的困难包括:软件产品的不可见性(难以把握开发进展与质量要求等)、软件开发过程的非标准化和许多软件项目开发的“一次性”(缺少可借鉴的经验)等。 (3)软件开发面对着进度、成本、功能和性能四方面的主要约束,即要求在预定的期限内,使用规定的有限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软件功能与性能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必须强化软件工程的管理。 (4)Client/Server与Browser/Serve模式等已成为当前软件体系结构的主流。在日益复杂的分布式开发环境下,进行跨平台的团队开发,实现代码共享相当困难,软件工程管理在其中可以发挥其重大作用。 (5)从目前情况看,要注意软件维护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也就是没有找到隐含的错误,在以后的软件维护中一定要注意。

(6)跨平台复杂环境多重结构开发含有许多需要加以管理的对象类型,多样化的团体开发也应加强管理。 (7)为使得开发人员对软件产品的各个阶段工作都进行周密的思考,从而减少返工,所以测试计划的编制是很重要的。 (8)一个大中型的应用系统的开发可能包含有成百上千个软件模块以及数以百万计的代码行,任何一个编程人员不可能了解和追踪该应用系统所有的每一个片断,因此使软件代码具有可管理性和可审核性将是软件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9)要提高软件的使用效率,要实施软件复用。软件复用是指重复使用已有软件产品用于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达到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与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软件复用的两个层次包括知识复用,方法和标准复用,软件复用的级别包括代码复用和分析结构的复用。 (10)我们的长远目标是需要建立一类软件开发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辅助软件开发全过程中对有关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这类体系应是可重复使用权用的并可适用于各类软件开发项目,使软件资源在软件的生命周期中保持完整。 (11)对外服务的软件开发机构应当努力取得ISO9000质量认证,并根据CMM9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来改进自己的开发过程,在这些质量标准实现的过程中,软件工程管理起着得要的作用。 【问题1】 王总工程师指出在上述十一条意见中,有三条的提法是不够恰当的或者是不够全面的,请你指出其序号,并各用50字以内文字说明理由。 【问题2】 信息工程部与王总工程师在详细分析本集团的软件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时,

系统分析师通过的经验

系统分析师通过的经验(晓松网络工作室) 一、看希赛(csai)的书: 《系统分析师考试辅导》、《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系统分析师常用 工具》、《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试题分类分析 与范文》、《系统分析师考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试题分类精解》, 一共6本书就可以了。重点看这6本书! 二、早上理论: (1)主要看《系统分析师考试辅导》和《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同时经常阅读希塞网的“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信息化与CIO”、“技术应用”等5个频道,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动态。有机会阅读《程序员》杂志,这本杂志有很多最新的技术和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 (2)上午的PV操作\进程调度\作业管理\死锁\段页式管理\设备管理\I\O控制,即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方面的考点,大概有15分左右,故要重点关注! (3)上午考试,不要提前交卷,对所选的答案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确认和检查. (4)上午重要的知识点:UML相关,各种图;数据库及网络安全;标准化法,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及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及流水线技术等;存储器及虚拟存储器技术;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方法;XML的层次结果和标记符的含义;SOA;数据仓库等. 三、下午1-案例分析: (1)主要阅读《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系统分析师考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试题分类精解》。 (2)同时看一下希塞培训资料里面的“新技术资料”。 (3)下午1的重点考察内容: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新技术应用;数据库理论体系相关; (4)下午1的答案最好是固定自述的1/2。第一题为必答,一般是一道理论题,千万不能留空白.就算不会,也要拼凑一些观点出来. (5)每次考试的下午1的4道选答题中,必有一道实时系统的题,故可以重点学习实时系统,考试的时候就能顺利通过! 四、下午论文写作 (1)主要阅读《系统分析师常用工具》、《系统分析师考试论文试题分类分析与范文》。 (2)一般前一次系分考试的下午1的试题,会成为这一次考试的论文。故可以重点关注前一次考试的下午1的试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论文的准备。 (3)论文基本上都是取自<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里面的知识点. (4)论文的主要考点: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还有数据库、开发工具、嵌入式/实时控制。(5)论文分为摘要和正文两大部分:摘要400-500个字。正文在2000-3000字左右。论文首先是400-500字的项目背景和开发组织、人员、大致过程简介的摘要。然后正文接着详细讨论措施/方法/技术等,大概2000-3000字左右;最后是对项目的总结和遐想。论文中,主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然后介绍自己使用的一些工具,再穿插经济方面考量和自己思想上的

2015系统分析师真题(全套答案含论文)

综合知识 UML结构中的公共机制是指达到特定目标的公共UML方法,其中(1)是事物语义的细节描述,它是模型真正的核心;(2)包括约束、构造型和标记值。 A. 规则说明 B. 修饰 C. 公共分类 D. 扩展机制 【解析】 从总体上来看,UML的结构包括构造块、规则和公共机制三个部分。 (1)构造块。UML有三种基本的构造块,分别是事物(thing)、关系(relationship)和图(diagram)。事物是UML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把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图是多个相互关联的事物的集合。 (2)公共机制。公共机制是指达到特定目标的公共UML方法,主要包括规格说明(详细说明)、修饰、公共分类(通用划分)和扩展机制四种。规格说明是事物语义的细节描述,它是模型真正的核心;UML为每个事物设置了一个简单的记号,还可以通过修饰来表达更多的信息;UML包括两组公共分类,分别是类与对象(类表示概念,而对象表示具体的实体)、接口与实现(接口用来定义契约,而实现就是具体的内容);扩展机制包括约束(扩展了UML构造块的语义,允许增加新的规则或修改现有的规则)、构造型(扩展UML的词汇,用于定义新的构造块)和标记值(扩展了UML构造块的特性,允许创建新的特殊信息来扩展事物的规格说明)。 (3)规则。规则是构造块如何放在一起的规定,包括为构造块命名;给一个名字以特定含义的语境,即范围;怎样使用或看见名字,即可见性;事物如何正确、一致地相互联系,即完整性;运行或模拟动态模型的含义是什么,即执行。 UML用关系把事物结合在一起,其所包含的四种关系中,(3)描述一组对象之间连接的结构关系;(4)描述特殊元素的对象可以替换一般元素的对象。 A. 依赖关系 B. 关联关系 C. 泛化关系 D. 实现关系 UML所包括的图形中,(5)将进程或其他计算结构展示为计算内部的控制流和数据流,主要用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视图。 A. 流程图 B. 通信图 C. 活动图 D. 协作图 【解析】 通信图(communication diagram)在UML1.X中称为协作图,顺序图和通信图都是交互图(interaction diagram)。交互图展现了一种交互,它由一组对象或角色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发送的消息构成。顺序图强调时序,通信图强调消息流经的数据结构。定时图(timing diagram)展现了消息交换的实际时间。 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 活动图将进程或其他计算的结构展示为计算内部一步步的控制流和数据流。

系统分析师2010年下午题_1_案例分析(附答案)

系统分析师2010年下午题-1-案例分析(附答案) 试题一 阅读以下关于需求分析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某软件企业为网络音像制品销售公司W重新开发一套影音产品在线管理及销售系统,以改进原有系统A VMSS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完成的工作包括: 1.系统分析员老王利用PIECES框架组织了系统需要获取的非功能性需求,如表1-1 所示。 其作为问题记录了下来。老王指出了小并未发现系统真正的问题,并以会员拒绝履行订单为例,利用如图1-1所示的鱼骨图分析了系统中真正存在的问题。 3.获取到相应的需求之后,将需要记录下来形成需求定义文档,同其他项目信息合并 形成需求述,作为需求分析阶段最终的交付成果。 【问题1】 PIECES框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将以下需要获取的需求(1)~(8)根据PIECES 框架进行分类并将序号填入表1-1对应的单元格。 (1)系统能否采用新方法以降低使用资源的成本? (2)系统可接受的吞吐率是多少? (3)系统可接受的响应时间是多少? (4)应该减少多少开支或增加多少收益? (5)对用户的隐私有什么要求? (6)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有什么要求? (7)系统中需要包括哪些文档和培训材料? (8)对外部系统的接口是什么? 【答案】 PIECES框架是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类的技术,对各种类型的需求进行分类使得类似的需求可以组织起来达到汇报、跟踪和验证的目的,还可能帮助确定可能忽略的需求。 (a)(2)(3) (b)(8)

(c)(4) (d)(5) (e)(1) (f)(6)(7) 【问题2】 请将下列问题按照不同的类型序号填入图1-1所示的鱼骨图(g)~(n)中。 (1)缺少强制履行合同的规定; (2)合同相关信息没有通知到会员; (3)没有催单提示客户; (4)没有跟踪执行情况; (5)设备成本太高造成价格不合理 (6)合同的履行缺乏灵活性; (7)账务问题或者隐瞒相关容; (8)价格太高并且无法修改。 【答案】 (g)和(h)(2)和(7) (i)和(j)(3)和(4) (k)和(l)(6)和(8) (m)(5) (n)(1) 【问题3】 一份需求定义文档应该包括哪些容?对于与系统开发相关的人员:系统所有者、用户、系统分析人员、设计人员和构造人员、项目经理,需求定义文档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份需求定义文档可能是项目文档中被阅读和引用得最多的文档。应该包含以下容:系统应该提供的功能和服务;非功能需求,包括系统的特征、特点和属性;限制系统开发或者系统运行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系统必须连接的其他系统的信息。 系统所有者和用户使用需求定义文档来确认需求以及任何可能产生的变化,并作为验收的依据; 系统分析人员、设计人员和构造人员使用它们理解需什么以及处理需求变更,开发用于验证系统的测试用例; 项目经理使用它作为制定项目计划、处理变更及验收的依据。 试题二 阅读以下关于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A市经过软课题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宏观经济指标体系,用于描述该市的经济状态,涉及包括区域GDP、人口与就业、城市建设与投资、财政收入和支出、土地、进出口贸易、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并为主要指标建立了计算模型。与宏观经济指标有关的数据称为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的的宏观经济数据广泛地分布于政府统计部门、计划部门、财政部门、税收部门、教育部门、商业部门、物价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工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等,还分布于金融部门、大中型企业等。这些部门针对自身业务,多数都有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都已经实现了电子化。 目前,A市宏观经济指标的获得还采取传统的方式,即通过有关部门逐级报表汇总宏观经济数据的方式和统计调查的方式得到。统计调查方式存在系统性的误差,而报表汇总方式则存在基础数据不准确、人为影响较大、指标分析灵活性差等问题。

最新系统分析师考试复习资料(精简整理版)

系统分析师考试复习资料 南昌大学计算中心武夷河 E_Mail:wuyihe5304@https://www.360docs.net/doc/681345945.html, 说明:本文所有资料均收集于网络,由本人整理而成,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网友们可自由传播此资料,但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1 开发技术:语言与平台 (6) JavaBean组件模型特点 (6) Enterprise JavaBean(EJB)组件模型特点: (6) JSP胜过servlet的关键的优点: (6) J2EE的重要组成部分: (6) RMI和RPC的区别: (7) XML和HTML的主要区别: (7) XML技术和JSP技术集成的方案: (7) XML与JSP技术联合的优越性: (7) XML的特点: (7) SAX (Simple API for XML) 和 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 (7) 什么是DOM? (7) 什么是SAX? (8) 什么类型的SAX事件被SAX解析器抛出了哪? (9) 什么时候使用DOM? (9) 什么时候使用SAX? (9) HTML的缺点: (10) 经验结论 (10) 用ASP、JSP、PHP开发的缺陷: (10) XML的优缺点: (10) XML主要有三个要素:模式、XSL、XLL。 (10) 2 Web Service相关技术 (10) Web Service (10) 创建简单的Web Service的方法: (11) Web Service主要目标是跨平台和可互操作性,其特点: (11) Web Service应该使用的情况: (11) 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Universal Description,Discovery,and Integration) (11) SOAP (12) Web Service技术(SOAP、UDDI、WSDL、EBXML) (12) 3 软件工程、软件架构及软件体系结构 (12) 3.1 面向对象技术 (12) 一组概念 (12) OOA的主要优点: (12) OOA过程包括以下主要活动: (12)

系统分析师考点精要汇总(2021版)

第1章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 一、信息和信息化的概念(?) 1、什么是信息 维纳(Norbert Wiener):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信息可转换为物质或能量。 香农(Claude E.Shannon):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减少。(引入热力学概念“熵”。),单位为比特。 哲学界: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其它: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 信息和材料、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2、信息的基本属性 信息具有如下基本属性: 真伪性:真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真实的信息价值可能为负。 层次性:信息一般和管理层一样,可以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3个层次。 不完全性:客观事实的全部信息是不可能得到的。我们需要正确滤去不重要的信息、失真的信息,抽象出有用的信息。 滞后性: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因此信息必然落后于数据,加工需要时间。 扩压性:信息和实物不同,它可以扩散也可以压缩。 分享性:信息可以分享,这和物质不同,并且信息分享具有非零和性。 3、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对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维护和使用的过程,这也构成了信息的生命周期。 (i)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指根据某种目的收集相关的原始信息,包括识别信息和采集信息两种基本活动。 (ii)信息存储。信息存储是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信息存储主要包括信息的逻辑组织和信息的物理存储。 (iii)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有基本加工和高级加工两方面的内容。 (iv)信息传输。信息传输是把信息从信息源通过信道发送到目的地的过程。广义上讲,信息传输将信息从一种存储介质转换到另一种存储介质上,或者从一种信息形式转化为另一种信息形式。 (v)信息维护。信息维护是对信息的更新和保护,利用各种程序和技术,来记录客观事物发生的变化以及防止信息的毁坏和泄露。其中,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等,保护包括备份、复制等。 (vi)信息使用。信息的使用包括两个问题:技术问题和如何实现价值转换问题。价值转换是信息使用概念上的深化,是信息内容使用的深度上的提高。

2019年系统分析师考试信息系统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2019年系统分析师考试信息系统综合知识模拟试题 (总分:75.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9,分数:75.00) 1.入侵检测系统按其输入数据的来源分为3种,其中不包括()。(分数:1.00) A.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B.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C.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D.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 解析: 2.对于“指针”和“链”,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00) A.它们是数据物理组织的两种形式 B.它们是数据逻辑组织的两种形式 C.它们是数据物理组织的两种基本工具 D.它们是数据逻辑组织的两种基本工具√ 解析: “指针”和“链”,它们是数据逻辑组织的两种基本工具 3.电视系统采用的颜色空间是,其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是相分离的。下列颜色空间中,()颜色空间不属于电视系统的颜色空间。(分数:1.00) A.YUV B.YIQ C.YCrCb √ D.HSL 解析: 4.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对中介所发生的变化,你认为错误的是()。(分数:1.00) A.传统中介的数目将减少 B.传统中介的数目将由于电子商务带来得便利手段而增加√ C.要产生一些新的中介形式 D.电子商务中如果又增加新的中介,其效率可能还是会提高 解析: 5.渐增式是将模块一个一个地连人系统,每连入一个模块()。(分数:1.00) A.只需要对新连入的模块进行测试

B.都不需要再进行测试 C.要对新子系统进行测试√ D.都要进行回归测试 解析: 6.目前已经提出的软件开发标准化的方案有()。(分数:1.00) A.CORBA √ B.XML C.HTML D.PVCS 解析: 7.()信息传输的安全应保证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不被泄露和不被攻击。下列哪些属于攻击方法? I.复制信息 II.剪裁信息 III.窃听信息(分数:1.00) A.I和II B.II和III C.I和III D.全部√ 解析: 8.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分数:1.00) A.为主辅存容量之和√ B.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 C.是任意的 D.由作业的地址空间决定 解析: 虚拟存储器是由主存、辅存、存储管理单元及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软件组成的存储系统。在使用该存储系统时,可以使用的内存空间远远大于主存的物理空间。 9.进行系统修改时可能会产生维护的副作用,没有()。(分数:1.00) A.修改数据的副作用 B.修改错误后,又引入了新的错误√ C.修改代码的副作用 D.文档资料的副作用 解析: 10.下列对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分数:1.00)

2018年下半年上午-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软考)

2018年下半年-系统分析师-上午试题 (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75 分,每题 1 分。每题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第1题:面向对象分析中,对象是类的实例。对象的构成成分包含了() .属性和方 法(或操作)。 A:标识 B:消息 C:规则 D:结构 ●第2题:UML2.0所包含的图中,( )描述由模型本身分解而成的组织单元,以及他们 之间的依赖关系。 A:组合结构图 B:包图 C:部署图 D:构件图第 ●第3题:UML的结构包括构造块、规则和公共机制三个部分。在基本构造块中,(3) 能 够表示多个相互关联的事物的集合,规则是构造块如何放在一起的规定,包括了(4) ; 公共机制中,(5) 是关于事物语义的细节描述。 A:用例描述 B:活动 C:图 D:关系 ●第4题: A:命名、范围、可见性和一致性 B:范围、可见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C:命名、可见性、一致性和执行 D:命名、范围、可见性、完整性和执行 ●第5题: A:规格说明 B:事物标识 C:类与对象

D:扩展机制 ●第6题:DES是一种(6)其密钥长度为56位,3DES是利用DES的加密方式,对明文进 行3次加密,以提高加密强(7)位。 A:共享密钥 B:公开密钥 C:报文摘要 D:访问控制 ●第7题: A: 56 B:112 C: 128 D: 168 ●第8题:下列算法中,用于数字签名中摘要的是()。 A: RSA B: IDEA C: RC4 D: MD5 ●第9题:以下用于在网络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提供加密方案的协议是()。 A: PGP B:SSL C: IPSec D: DES ●第10颗.孙某在书店租到-张带有注册商标的应用软件光盘,擅自复制后在网络进行 传播,其行为是侵犯()行为 A:商标权 B:软件著作权 C:注册商标专用权 D:署名权 ●第11题:在著作权法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 A:计算机程序及其开发文档

2019下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2019下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75分,每题1分。每题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 1.面向对象分析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之间属于()。 A. 关联关系 B.依赖关系 C.实现关系 D.泛化关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一个元素B的改变会影响另夕卜一个元素A,则称A依赖于B,二者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 2. 关于用例图中的参与者,说法正确的是()。 A. 参与者是与系统交互的事物,都是由人来承担 B. 当系统需要定时触发时,时钟就是一个参与者 C. 参与者可以在系统外部,也可能在系统内部 D. 系统某项特定功能只能有一个参与者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识别参与者(actor):?参与者是系统之外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任何事物,参与者可以是使用系统的用户,可以是其他外部系统、外部设备等外部实体。 *在UML中采用小人符号来表示参与者。?参与者有主要参与者和次要参与者,开发用例的重点是要找到主要参与者。 ●3、4、5.在线学习系统中,课程学习和课程考试都需要先检查学员的权限,“课程学习” 与“检查权限”两个用例之间属于();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所缴纳学费不够,就需要补缴学费,“课程学习”与“缴纳学费”两个用例之间属于();课程学习前需要课程注册,可以采用电话注册或者网络注册,“课程注册”与“网络注册” 两个用例之间属于()。 A. 包含关系 B.扩展关系 C.泛化关系 D.关联关系 A. 包含关系 B.扩展关系 C.泛化关系 D.关联关系 A. 包含关系 B.扩展关系 C.泛化关系 D.关联关系 【参考答案】(3)A(4)B(5)C ●6、7.非对称加密算法中,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下面的加密算法中()属于非 对称加密算法。若甲、乙采用非对称密钥体系进行保密通信,甲用乙的公钥加密数据文件,乙使用 ()来对数据文件进行解密。 (6)A.AES B.RSA C.IDEA D.DES (7)A.甲的公钥 B.甲的私钥 c.乙的公钥 D.乙的私钥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非对称密钥技术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不同,并且不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